《大班音乐教案《理发店》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音乐教案《理发店》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与风格,学习歌唱乐曲《理发店》,在此基础上学会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在教师启发下,根据乐曲抽取整套节奏型,并将乐曲与乐器匹配。
3、体验乐曲的热烈、欢快的情绪,并用演奏乐器表现出来。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1、各类打击乐器(铃鼓、沙球、撞铃、圆舞板)人手一件。
2、录音机、韵律活动磁带歌曲《走路》、《麦当劳》、《母鸭带小鸭》。
3、幼儿熟悉乐曲《理发店》。
活动过程:
1、伴随音乐《走路》入场。
2、韵律活动《麦当劳》。
3、复习歌曲《理发店》。
4、学习用击掌的方式为乐曲伴奏。
(1)逐一学习××××××××-××等节奏型。
(2)幼儿尝试用击掌的方式为乐曲伴奏。
(3)教师与幼儿一起为乐曲伴奏。
5、请幼儿根据节奏型、歌曲情境选择乐器。
(1)幼儿自由讨论。
(2)根据乐器特点选择
(3)所有乐器合奏(是否好听,不好听怎么办?)。
6、将节奏型与乐器匹配起来。
7、根据乐器制定节奏型的符号。
8、根据符号用不同的符号演奏。
9、听音乐根据符号伴奏。
10、教师小结评价。
11、结束活动韵律活动《母鸭带小鸭》。
活动反思:
整节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很强,能跟着我积极模仿理发师的神韵和动作,并且快乐的学唱歌曲。活动中,我安排了一些表演内容,让年龄大一点的孩子给年龄小一点的孩子理发,这样能满足幼儿的身心需要,在游戏情景中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尽管我在一些细节上还有一些挖掘的余地,但是,孩子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仍然很投入地配合着我,师幼互动显得很自然。同时,我也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和在游戏中积累的经验,能创编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动作中,和大家分享。
整节活动幼儿都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参与进来,和教师的选材是分不开的。选取了幼儿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职业作为切入点,幼儿感兴趣,自然能全身心的投入进来,学习歌曲中又采取了游戏的形式,幼儿能始终保持情绪,学习效果明显。在今后的学习中,教师都要选择些孩子感兴趣的主题,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也更加主动了。
2、大班教案《理发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歌唱活动并能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不能够乱剪别人的头发。
3、能友好的与同伴合作扮演理发师和小顾客的角色。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会并能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能够扮演好理发师的小顾客的角色。
活动准备
1、角色表演区。
2、表演用的剪刀、小镜子等。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引题。
“小朋友经常到理发店里去理发,你们知道理发店里是谁帮我们理发的?”(叔叔阿姨) “他们用什么来理发?”(幼儿自由回答) ( 出示剪刀操作)“听,见到发出什么声音,用小嘴巴来学学!”(咔嚓咔嚓) “我们一起来说说,咔嚓咔嚓……”
二、熟悉歌词,学说歌词。
1、教师念歌词,幼儿熟悉。(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幼儿熟悉歌词)
2、幼儿集体跟念歌词。
三、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教师扮演理发师慢速哼唱旋律。
2、幼儿扮演理发师慢唱旋律一遍。
3、“哎呀!顾客都对我们有意见,说我们剪得太慢了,要求我们快一点!”(教师和幼儿一起快速哼唱旋律)
4、“顾客又说我们剪得太快了,你们能不能剪得不快也不慢,成为人人喜欢的理发师?”(中速哼唱旋律一次)
5、引导幼儿用轻快的声音学唱歌曲。
6、分组加上动作表演唱歌曲。
四、自选道具,分角色表演结束活动。
1、为幼儿介绍角色区和理发工具。
2、对幼儿进行教育,不能用剪刀伤到别人和剪别人的头发。
“请小朋友来当理发师和顾客,前面有两种道具,想扮成顾客的小朋友拿上镜子坐在椅子上,想扮成理发师的小朋友拿剪刀站在顾客身后理发,决定好了,请慢慢地走上来拿。”(可交换角色,没有表演的小朋友唱歌曲)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利用其他时间和同伴、家长一起扮演理发师的游戏。
教学反思
《理发店》是一首贴近幼儿生活的乐曲。我利用幼儿乱剪别人的头发和作品本身的意境出发,在教师扮演理发师讲故事的时候时,让幼儿想象理发店叔叔、阿姨工作十分繁忙,理发的工具推子、剪刀不停地交换使用,以及头发剪好后用刷子刷、刷、刷的自豪之情。音乐和故事牵动了他们的心,注入到幼儿的心田,使幼儿情不自禁地跟着快乐起来,兴奋起来,整个活动都是在快乐的氛围中度过,活动中我采用了教师示范法、师幼合作法和幼儿与幼儿合作法,使幼儿参与活动非常的积极,特别是布置好的角色表演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让幼儿体验了一把当理发师的快感,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同时,通过活动也对幼儿进行了教育,让幼儿明白了不能乱用剪刀剪别人剪头发,完成了预期的目标。本次活动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1、活动开始部分用时有点长,教师讲的太多。2、幼儿学唱歌曲时没有关注到全体幼儿,有部分幼儿不太认真,应想办法激发幼儿兴趣。3、角色表演时幼儿积极性很高有点乱,应把幼儿分组进行表演。4、在活动中应多用肢体语言引导幼儿用轻快的声音来演唱。
3、大班音乐教案《理发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与风格,学习歌唱乐曲《理发店》,在此基础上学会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在教师启发下,根据乐曲抽取整套节奏型,并将乐曲与乐器匹配。
3、体验乐曲的热烈、欢快的情绪,并用演奏乐器表现出来。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1、各类打击乐器(铃鼓、沙球、撞铃、圆舞板)人手一件。
2、录音机、韵律活动磁带歌曲《走路》、《麦当劳》、《母鸭带小鸭》。
3、幼儿熟悉乐曲《理发店》。
活动过程:
1、伴随音乐《走路》入场。
2、韵律活动《麦当劳》。
3、复习歌曲《理发店》。
4、学习用击掌的方式为乐曲伴奏。
(1)逐一学习××××××××-××等节奏型。
(2)幼儿尝试用击掌的方式为乐曲伴奏。
(3)教师与幼儿一起为乐曲伴奏。
5、请幼儿根据节奏型、歌曲情境选择乐器。
(1)幼儿自由讨论。
(2)根据乐器特点选择
(3)所有乐器合奏(是否好听,不好听怎么办?)。
6、将节奏型与乐器匹配起来。
7、根据乐器制定节奏型的符号。
8、根据符号用不同的符号演奏。
9、听音乐根据符号伴奏。
10、教师小结评价。
11、结束活动韵律活动《母鸭带小鸭》。
活动反思:
整节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很强,能跟着我积极模仿理发师的神韵和动作,并且快乐的学唱歌曲。活动中,我安排了一些表演内容,让年龄大一点的孩子给年龄小一点的孩子理发,这样能满足幼儿的身心需要,在游戏情景中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尽管我在一些细节上还有一些挖掘的余地,但是,孩子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仍然很投入地配合着我,师幼互动显得很自然。同时,我也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和在游戏中积累的经验,能创编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动作中,和大家分享。
整节活动幼儿都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参与进来,和教师的选材是分不开的。选取了幼儿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职业作为切入点,幼儿感兴趣,自然能全身心的投入进来,学习歌曲中又采取了游戏的形式,幼儿能始终保持情绪,学习效果明显。在今后的学习中,教师都要选择些孩子感兴趣的主题,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也更加主动了。
4、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理发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与风格,学习歌唱乐曲《理发店》,在此基础上学会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在教师启发下,根据乐曲抽取整套节奏型,并将乐曲与乐器匹配。
3、体验乐曲的热烈、欢快的情绪,并用演奏乐器表现出来。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各类打击乐器(铃鼓、沙球、撞铃、圆舞板)人手一件。
2、录音机、韵律活动磁带 歌曲《走路》、《麦当劳》、《母鸭带小鸭》。
3、幼儿熟悉乐曲《理发店》。
活动过程:
1、伴随音乐《走路》入场。
2、韵律活动《麦当劳》。
3、复习歌曲《理发店》。
4、学习用击掌的方式为乐曲伴奏。
(1)逐一学习×× ×× × ×× × - ×× 等节奏型。
(2)幼儿尝试用击掌的方式为乐曲伴奏。
(3)教师与幼儿一起为乐曲伴奏。
5、请幼儿根据节奏型、歌曲情境选择乐器。
(1)幼儿自由讨论。
(2)根据乐器特点选择
(3)所有乐器合奏(是否好听,不好听怎么办?)。
6、将节奏型与乐器匹配起来。
7、根据乐器制定节奏型的符号。
8、根据符号用不同的符号演奏。
9、听音乐根据符号伴奏。
10、教师小结评价。
11、结束活动 韵律活动《母鸭带小鸭》。
教学反思
《理发店》是一首贴近幼儿生活的乐曲。我利用幼儿乱剪别人的头发和作品本身的意境出发,在教师扮演理发师讲故事的时候时,让幼儿想象理发店叔叔、阿姨工作十分繁忙,理发的工具推子、剪刀不停地交换使用,以及头发剪好后用刷子刷、刷、刷的自豪之情。音乐和故事牵动了他们的心,注入到幼儿的心田,使幼儿情不自禁地跟着快乐起来,兴奋起来,整个活动都是在快乐的氛围中度过,活动中我采用了教师示范法、师幼合作法和幼儿与幼儿合作法,使幼儿参与活动非常的积极,特别是布置好的角色表演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让幼儿体验了一把当理发师的快感,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同时,通过活动也对幼儿进行了教育,让幼儿明白了不能乱用剪刀剪别人剪头发,完成了预期的目标。本次活动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1、活动开始部分用时有点长,教师讲的太多。2、幼儿学唱歌曲时没有关注到全体幼儿,有部分幼儿不太认真,应想办法激发幼儿兴趣。3、角色表演时幼儿积极性很高有点乱,应把幼儿分组进行表演。4、在活动中应多用肢体语言引导幼儿用轻快的声音来演唱。
5、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在钟表店》含反思
设计思路:
大班的幼儿对音乐有了初浅的认识,尤其对那些有情节的音乐作品更为喜欢。他们很愿意用歌声、用动作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出来,而且他们对音乐节奏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能初步从音乐中听出所表现的内容,会用肢体模仿。在音乐欣赏钟表店这一活动中,我会给幼儿提供钟表店的PPT,让他们更为形象、准确的观察了解钟表的走动和响铃,为下个环节欣赏音乐做好经验准备。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在钟表店》,感知行走三拍后会出现闹铃的规律。
2、尝试用肢体动作及合适的乐器表现出音乐中钟表行走的声音和铃声。
3、培养幼儿轻拿轻放乐器的好习惯。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重难点:
重点:倾听音乐,感知行走三拍后会出现闹铃的规律。
难点:尝试用肢体动作及合适的乐器表现出音乐中钟表行走的声音和铃声。
活动准备:
PPT(钟表店),音乐,节奏谱,响板,响筒,串铃。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入场律动:小朋友们到老师这来,我们跟着音乐跳支快乐的舞吧!(摇手、蹲、摇摆、蹲走。)(《两只老虎》伴奏)
2、情景设置引出钟表店。小猫叮叮家的钟表坏了,它想请我们小朋友去钟表店帮它选一个。那我们赶紧去钟表店吧。
3、观看PPT,感受钟表的各种声音,用动作来表现。小钟表走路是什么声音呢?(嘀答嘀答嘀答)谁来用身体动作模仿一下?这又是什么声音呀?(叮铃铃)谁来用动做表现一下闹铃声?
二、基本部分
1、让幼儿倾听乐曲《在钟表店》,并感应曲式。你刚才听到了什么?(闹钟的声音)闹钟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咕咕)(叮铃铃铃)那你觉得这首乐曲有几段?(两段)是从哪儿听出来的?(有两次不一样的闹铃声)
2、播放乐曲《在钟表店》,幼儿根据乐曲拍节奏,尝试找出三拍响一次铃的规律。
(1)我们一起用小手给这首曲子伴奏吧。小闹铃走的时候拍手,遇到闹铃响你可以弹手指或转手腕。
(2)我们每拍几次手,小闹铃就会响?(三次)
3、再次播放乐曲《在钟表店》,并画出节奏谱,进一步让幼儿感知三拍响铃的规律。这个小X代表什么?(小闹钟在走)这个﹏代表什么?(闹铃声)小闹钟走了几下小闹铃就出来了?(三下)
4、继续播放乐曲《在钟表店》,根据节奏谱打节奏,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1)我们一起来打节奏,嘀答嘀答嘀答铃……(老师指着节奏做举手代表叮铃铃铃)
(2)我们再来一次,播放《在钟表店》(老师带幼儿拍拍手,举手)
5、尝试用不同乐器表示钟表走的声音和闹铃声。
(1)老师带了好多乐器,看看都有什么?(响板,响筒,串铃,手铃)
(2)响板,响筒的声音比较清脆,这像什么?(钟表走)而串铃的声音像什么?(闹铃)
(3)打击乐演奏(我们一起用乐器给这首曲子伴奏,好吗?)
三、结束部分
演奏结束了,让我们轻轻的把乐器放到刚才拿的地方,去外面做游戏吧!
教学反思:
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参与热情,整节课在师生的热烈互动中完成的。活动目的是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此次活动首先我认为在物质材料的准备上很充分,为幼儿后面的活动作了良好的铺垫。 整个活动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变为“操作式教学”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从活动中体会知识的演变过程,从而受到较好的教育效。
6、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在钟表店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感受乐曲中诙谐快乐、热烈喜悦的情绪变化。
2、能通过想象,大胆表现各种不同的钟表。
活动准备:
音乐欣赏《在钟表店里》,表演道具:时钟、小徒弟帽子等。
活动过程:
1、 教师请幼儿欣赏《在钟表店里》这首音乐第一遍,在欣赏后,教师提问:这首音乐讲的是发生在哪里的故事?音乐里有谁?
2、 教师向幼儿介绍音乐背景。
师:有个音乐家叔叔看到了这么有趣的钟表店,就根据钟表店的形象和声音编成了这首乐曲,名字就叫《在钟表店里》。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时钟的样子。
师:刚才,我们也参观了钟表店,在钟表店里,你最喜欢哪种时钟?;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它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请幼儿大胆向同伴介绍自己喜欢的时钟。
4、请幼儿用动作把自己想象中的时钟表演出来。
5、分段欣赏音乐,根据每段音乐不同的情节,幼儿进行想象表演。
6、分组表演:
幼儿自由分组,选择音乐中的角色,听音乐进行表演。教师巡视指导幼儿根据音乐中的解说大胆用舞蹈动作来将音乐表演出来。
活动反思:
音乐配上情节,幼儿很快就能分辨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音乐,使幼儿在表现音乐时更逼真、更具有情趣,以真实的感受促进了幼儿的表现能力。而且也会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愿望。
7、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钟表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多种形式的感受中,使幼儿知道乐曲的名称,了解乐曲的性质(欢快、抒情、欢快)及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2、 培养幼儿听音乐的兴趣及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1、 律动《可爱的小精灵》
(1)“今天杨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教师穿着魔法师的衣服出场)
(2)“哈哈,亲爱的小朋友们,我是一位魔法师,今天,我带来了有魔力的糖送给你们每一位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张开嘴巴。”(教师分糖)
(3)“现在你们吃下了我的魔糖,就变成了我的精灵,只要听到我的琴声,魔糖就会在你们的身体里滚动起来。听到低音时,魔糖就滚到了你们的脚上。听到高音时,魔糖就滚到了你们的手上。听到中音时,魔糖就会滚到你的全身。听到‘叮’一声魔糖就停了下来。我的精灵,我要开始弹琴了!”
(4)“魔糖、魔糖,滚起来,精灵、精灵,变变变!”
(5)教师弹奏高音、低音和中音,幼儿按照不同的音高创编动作。
2、音乐欣赏《钟表店》
(1)“可是,有一天,魔法师和精灵们发生了一件事,让我们来听听音乐。”
(2)完整地欣赏音乐,提问:你觉得他们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播放音乐,有感情的讲述故事
(4)“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地听音乐,然后告诉我音乐的前面、中间、后面一样吗?"出自:屈;老.师启发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的表现手段,感知音乐的性质(前面很欢快,有点快;中间的音乐很像在跳舞,有点慢;后面和前面是一样的。)
(5)分段欣赏
l 第一乐段
A、 小精灵们趁魔法师不在家,偷偷地溜了出去,每一个小精灵走路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
B、 听第一乐段幼儿做动作。老师及时评价有创造性的并符合节奏的幼儿的动作。
l 第二乐段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8、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在钟表店》含反思
设计思路:
大班的幼儿对音乐有了初浅的认识,尤其对那些有情节的音乐作品更为喜欢。他们很愿意用歌声、用动作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出来,而且他 们对音乐节奏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能初步从音乐中听出所表现的内容,会用肢体模仿。在音乐欣赏钟表店这一活动中,我会给幼儿提供钟表店的PPT,让他们更为形象、准确的观察了解钟表的走动和响铃,为下个环节欣赏音乐做好经验准备。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在钟表店》,感知行走三拍后会出现闹铃的规律。
2、尝试用肢体动作及合适的乐器表现出音乐中钟表行走的声音和铃声。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重难点:
重点:倾听音乐,感知行走三拍后会出现闹铃的规律。
难点: 尝试用肢体动作及合适的乐器表现出音乐中钟表行走的声音和铃声。
活动准备:
PPT(钟表店),音乐,节奏谱,响板,响筒,串铃。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入场律动:小朋友们到老师这来,我们跟着音乐跳支快乐的舞吧!(摇手、蹲、摇摆、蹲走。)(《两只老虎》伴奏)
2、情景设置引出钟表店。 小猫叮叮家的钟表坏了,它想请我们小朋友去钟表店帮它选一个。那我们赶紧去钟表店吧。
3、观看PPT ,感受钟表的各种声音,用动作来表现 。小钟表走路是什么声音呢?(嘀答嘀答嘀答)谁来用身体动作模仿一下? 这又是什么声音呀?(叮铃铃)谁来用动做表现一下闹铃声?
二、基本部分
1、让幼儿倾听乐曲《在钟表店》,并感应曲式。你刚才听到了什么?。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闹钟的声音)闹钟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咕咕)(叮铃铃铃)那你觉得这首乐曲有几段?(两段)是从哪儿听出来的?(有两次不一样的闹铃声)
2、播放乐曲《在钟表店》,幼儿根据乐曲拍节奏,尝试找出三拍响一次铃的规律。
(1)我们一起用小手给这首曲子伴奏吧。小闹铃走的时候拍手,遇到闹铃响你可以弹手指或转手腕。
(2)我们每拍几次手,小闹铃就会响?(三次)
3、再次播放乐曲《在钟表店》,并画出节奏谱,进一步让幼儿感知三拍响铃的规律。这个小X代表什么?(小闹钟在走)这个﹏代表什么?(闹铃声)小闹钟走了几下小闹铃就出来了?(三下)
4、继续播放乐曲《在钟表店》,根据节奏谱打节奏,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1)我们一起来打节奏,嘀答嘀答嘀答铃……(老师指着节奏做举手代表叮铃铃铃)
(2)我们再来一次,播放《在钟表店》(老师带幼儿拍拍手,举手)
5、尝试用不同乐器表示钟表走的声音和闹铃声。
(1)老师带了好多乐器,看看都有什么?(响板,响筒,串铃,手铃)
(2)响板,响筒的声音比较清脆,这像什么?(钟表走)而串铃的声音像什么?(闹铃)
(3)打击乐演奏(我们一起用乐器给这首曲子伴奏,好吗?)
三、结束部分演奏结束了,让我们轻轻的把乐器放到刚才拿的地方,去外面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9、大班游戏优秀教案《娃娃家、理发店、医院》含反思
一、游戏目标:
1、对游戏活动感兴趣,愿意参与角色游戏活动。
2、树立游戏规则意识,遵守游戏规则,养成三轻的游戏常规。
二、游戏准备:
娃娃家、理发店、医院的玩具
三、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引起幼儿讨论,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
师:娃娃肚子饿了怎么办?娃娃家的爸爸、妈妈要做哪些事?
你开的理发店来了顾客,你要怎样为客人服务?
你是医院的医师,有人找你看病,你要怎要为病人看病?
2、幼儿自由交流。
在娃娃家你想当谁?在理发店你想当什么?;.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在医院你想当什么角色?
3、提出要求:
(1)做到"三轻",爱惜玩具及材料。
(2)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角色:你想玩什么游戏?喜欢扮演什么角色?怎么玩?应注意什么?
4、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利用游戏材料进行交往的情况,以角色身份指导幼儿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或句子进行交流,并学习礼貌待人。
5、评价:
1)今天你玩得开心吗?为什么?和谁做了哪些事?
2)表扬在游戏中能坚守岗位的幼儿。
活动反思:
小班的幼儿好模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主体意识,他们渴望像成人那样参加各种活动,他们会在假想的情景下反映真实生活,而"娃娃家"又比较接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所以,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玩。
丰富的玩具材料是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的有效途径。通过玩具材料可启发幼儿产生联想、引起游戏愿望,并可以使幼儿游戏活动更有目的,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由于幼儿模仿多,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在游戏初期投放的玩具种类不宜过多,而相同的玩具数量要充足。
再有,小朋友的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把能力好的和能力差的搭配起来,让他们互相带动和感染,共同感受游戏的快乐。
10、幼儿园大班韵律《粗心的理发师》音乐优质公开课教案反思
故事概梗:
一个顾客来到了一家新开业的理发店理发,由于电视上正播放着一场精彩的球赛,理发师顾着看球把顾客的头发理坏了,接着理发师想出了办法弥补自己的过失。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能按节奏在规定的乐句中完成相应的动作。
2.尝试用身体动作创编出各种洗头、理发等造型。
3.学习表演,锻炼能力:扮演理发师和扮演顾客的分别能用惊讶、害怕以及生气、愤怒等表情表现出来。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剪辑两个版本(分段、完整)、黑板、图谱、假发、半弧形座位摆放。
经验准备:幼儿已练习互相帮戴假发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完整欣赏音乐。
2、教师讲述故事,并通过图谱帮助幼儿了解音乐与故事的关系。
(l)出示图谱,讲述故事大概。
(2)听音乐看图谱。
师:这段音乐哪里是理发师的呢?第四段说谁的呢7
3、学习理发师的完整动作
(1)教师与幼儿逐段创编A、B、C段音乐动作(洗头、理发、照镜子
(2)幼儿跟音乐完整游戏一次。
(3)学习创编顾客生气、愤怒的动作。(顾客音乐)
4、完整游戏(完整音乐)
(1)教师与幼儿合乐游戏。
(2)鼓励幼儿自己看图谱游戏一次。
(3)教师找到难点,重点练习。
5、学习分角色游戏
(1)邀请助教老师合作表演。提示幼儿观察小顾客的表情。
(2)幼儿模仿助教老师的表情。随乐一起扮演小顾客。
(3)分角色完整游戏。
6、“改正”后的理发师正确示范一次。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