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2位数的下补加法》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2位数的下补加法》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数学教案《2位数的下补加法》反思

1、大班数学教案《2位数的下补加法》反思

教学目的:

  1、学习2位数均是下补加法的计算题,并巩固幼儿对下补加法的掌握。

  2、下补加法是变珠式运算,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逻辑性思维。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题卡、信封、头饰、磁带、挂图、投影仪、算盘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音乐律动《数字歌》

  2、故事引入。

  大二班的小朋友们今天你们都戴上了好看的头饰,变成了可爱的小动物,杜老师也光荣的当上了森林邮局的鹿局长。好了,小动物们,森林邮局就要开业了,可是邮递员却不够用,我鹿局长要招收邮递员,欢迎小动物报名参加。想参加的小动请你举手。这么多的小动物要参加,我实在太高兴了!可是我要出几道题考考你们,看谁的本领最大,谁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邮递员!

  (二)基本部分

  1、复习看数读数、看珠读数。

  第一道题就是记邮编,一个好的邮递员要有好的记忆力,看谁能把我出示的邮编记得最快、最准。

  354,427,418,785,374,3040,3482,81,207,838,718,3235,1736,73

  2、复习直加直减题,学习2位数的下补加法题。

  第二题是查邮件,我们邮递员会收到很多邮件,要请各位小动物把今天的各种邮件的总数算出来。

  好了,再请你们看看今天送出去了多少件?还剩多少件?

  那我们今天一共收到了多少份电报呢?呀,这道题小动物们不会算了,怎么办呢?没关系,看我们以前学过了1位数的下补加法,那么请先把口决告诉我(+1,+2,+3,+4)例:14+42,二位数的下补加法题并不难,和一位数的一样,但一定要记住数位对齐,高位算起,先算十位1+4,加4的口决为+4=下5去1,十位得“5”;个位也同样4+2,口诀是+2=下5去3,个位得6;十位是5,个位是6,这个数是56。很好!

  请小动物们告诉我,我收到了多少份特快专递,又收到了多少张汇款单呢?那一共有多少,这也是一道下补加法题,还是要做到,数位对齐,高位算起。

  先算十位2+3,+3=下5去2,得5,十位为5;个位该怎么算谁能来告诉我?(请幼儿回答)

  好,这个数是多少?

  我要送走33份报纸和46份报刊,今天我一共要送走多少份刊物?请哪个小动物告诉我该怎么算(请幼儿讲解步骤)

  3、练习2位数下补加法题。

  小动物们,你们已经顺利通过了两次考试,只剩下最后一关了,请你们仔细听,我要出第三道题了,要看看到底谁的本领最大,请小动物们根据我的路线图把信送到小兔家。注意路上有许多计算题,只有答对了才能通过我们先要过小河,请能把小河上的这道题算出来。

  再爬上高山,谁能解决掉这个问题。

  然后走过森林,我请小动物们一起来算这道题。

  我们来到了绿草地,别光顾着看花和蝴蝶,快来算出这道题。

  请敲开小兔家的门。

  好的,信终于送到了小兔家,也恭喜你们终于通过了所有的考验,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邮递员,你们高兴吗?

  (三)结束部分

  游戏《送信》巩固复习2位数下补加法。请小邮递员把椅子下面的信封拿出来,把邮编算出来,并写在信封上,算对邮编的小邮递员可以去送信。

活动反思:

  低年级数学计算知识比较简单,但类型比较复杂,如果学生不懂算理,只靠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计算,就无法适应计算中各种类型的计算方法。因此,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出发,我们在教学时,要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促使他们获取知识,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堂课,按新课程的理念我认为有两点成功之处: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稳定性不强,针对学生的特点,我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如:在导入时,创设情境:六一儿童节学校分礼物,我们班应准备多少。把简单的算式56+8融入其中。这样就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了学生思维,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入问题中,紧扣这堂课的主题。

  二、 动手操作,独立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爱玩的年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玩中学。操作是思维的基础和源泉,是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良好方法。在教学中,我敢于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独立思考,使抽象的处理形象化,呈现出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掌握算法,理解算理。

  教学设计中也有一些纰漏。在游戏活动中,有些学生不在乎计算的全过程,而惊讶于一个小组就要表演7个节目,节目是不是太多了!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很开心,不善于表现自己的显得很胆怯。这是由于我过分在乎练习的内容,而忽视了给出的数量是否符合学生心理实际。我想,在以后的设计中,会严格把握好这一点。

2、大班数学教案《10的加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学习10的加法问题。

  2、能在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列出横式:1+9=10,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9+1=10。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能在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列出横式: 1+9=10,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9+1=10.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片、“+”、“-”、“=”的卡片若干。

  2、笔、纸若干。

  3、蝴蝶、花朵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解答口述应用题

  教师:“今天,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看谁最聪明。”

  教师::“阿依古丽原来有1本书,妈妈又给她买了9本书,阿依古丽现在有多少本书?你是怎么算的?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

  2、教师:“谁能列出算式?”请个别幼儿到前面来列式。

  同法出2+8、3+7、5+5、6+4、7+3、8+2、9+1的应用题,并引导幼儿解答,列式

  二、基本部分

  1、自编应用题并列式:

  (1)提出自编应用提的要求。

  教师: “请小朋友摆一摆桌子上的卡片,然后编10的加法应用题,再列出横式。”

  (2)幼儿摆卡片,自编应用题并列式,教师观察指导。

  三、结束环节

  讨论交流:

  教师:“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说一说自己编的应用题,考考老师和小朋友”。

  四、延伸环节:

  把卡片贴在墙上,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选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从两方面谈一下:因为本班都是维吾尔族小朋友,对于汉语的表达还是有困难的,前几节课学过1-9的加法,部分幼儿有了一些基础。因为是纯汉语授课,对于我的授课一部分幼儿听起来还是有困难的,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就知道根本就不懂,只有少数幼儿可以和我配合一下,在我讲完以后,民考汉教师再进行解释,那些和我配合的幼儿进一步理解了,至于那些听不懂的幼儿,对民考汉教师的讲解的维语可以理解了,但是用汉语就根本表达不出来。所以一节课上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我的备课是按照教师指导用书的思路设计的,课也是按照几个环节的设计开展的,能听得懂汉语的孩子和我配合得很高兴,听不懂汉语的孩子认识一脸的茫然,总之,每次上课之前我准备一些教具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结果在语言的障碍中“枯萎”了。

3、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学习2的加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加号、等号,知道它们表示的意思,初步学习2的加法算式,并进行运算。

  2、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三副图的意思。

  3、专心的进行自己的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图片-小螃蟹

  2、数字卡1、1、2,符号+、=。

  3、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小螃蟹吐泡泡。

  1、教师出示一只小螃蟹图片,边演示边引导幼儿观察:

  小螃蟹吐泡泡,它是怎么吐的?

  鼓励幼儿讲述小螃蟹先吐了1个泡泡,又吐了1个泡泡,小螃蟹一共吐了2个泡泡。

  2、启发幼儿思考:

  小螃蟹先吐的1个泡泡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又吐的1个泡泡可以用什么符号和数字几来表示?

  一共吐了2个泡泡可以用什么符号和数字几来表示?

  3、引出"+和=",初步了解加号表示把它两边的数合起来,让幼儿知道可以用"+1表示又吐了1个泡泡,

  等号表示它两边的数一样多。幼儿认读并空手练习书写加号、等号。

  4、教师完整地列出算式1+1=2,引导幼儿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操作活动。

  1、看图列2的加法算式。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三幅图,看图说说三幅图的含义,并在下面的空格处写上算式,理解加法的意义。

  2、看分合式写数字。

  仔细观察分合式,在空格处天上正确的数字。

  3、看图说算式。

  请幼儿介绍看图的加算式活动,说一说三幅图的含义,引导幼儿讲述为什么要用加法。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2的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4、大班数学教案《2位数的下补加法》含反思

教学目的:

  1、学习2位数均是下补加法的计算题,并巩固幼儿对下补加法的掌握。

  2、下补加法是变珠式运算,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逻辑性思维。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题卡、信封、头饰、磁带、挂图、投影仪、算盘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音乐律动《数字歌》

  2、故事引入。

  大二班的小朋友们今天你们都戴上了好看的头饰,变成了可爱的小动物,杜老师也光荣的当上了森林邮局的鹿局长。好了,小动物们,森林邮局就要开业了,可是邮递员却不够用,我鹿局长要招收邮递员,欢迎小动物报名参加。想参加的小动请你举手。这么多的小动物要参加,我实在太高兴了!可是我要出几道题考考你们,看谁的本领最大,谁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邮递员!

  (二)基本部分

  1、复习看数读数、看珠读数。

  第一道题就是记邮编,一个好的邮递员要有好的记忆力,看谁能把我出示的邮编记得最快、最准。

  354,427,418,785,374,3040,3482,81,207,838,718,3235,1736,73

  2、复习直加直减题,学习2位数的下补加法题。

  第二题是查邮件,我们邮递员会收到很多邮件,要请各位小动物把今天的各种邮件的总数算出来。

  好了,再请你们看看今天送出去了多少件?还剩多少件?

  那我们今天一共收到了多少份电报呢?呀,这道题小动物们不会算了,怎么办呢?没关系,看我们以前学过了1位数的下补加法,那么请先把口决告诉我(+1,+2,+3,+4)例:14+42,二位数的下补加法题并不难,和一位数的一样,但一定要记住数位对齐,高位算起,先算十位1+4,加4的口决为+4=下5去1,十位得“5”;个位也同样4+2,口诀是+2=下5去3,个位得6;十位是5,个位是6,这个数是56。很好!

  请小动物们告诉我,我收到了多少份特快专递,又收到了多少张汇款单呢?那一共有多少,这也是一道下补加法题,还是要做到,数位对齐,高位算起。

  先算十位2+3,+3=下5去2,得5,十位为5;个位该怎么算谁能来告诉我?(请幼儿回答)

  好,这个数是多少?

  我要送走33份报纸和46份报刊,今天我一共要送走多少份刊物?请哪个小动物告诉我该怎么算(请幼儿讲解步骤)

  3、练习2位数下补加法题。

  小动物们,你们已经顺利通过了两次考试,只剩下最后一关了,请你们仔细听,我要出第三道题了,要看看到底谁的本领最大,请小动物们根据我的路线图把信送到小兔家。注意路上有许多计算题,只有答对了才能通过我们先要过小河,请能把小河上的这道题算出来。

  再爬上高山,谁能解决掉这个问题。

  然后走过森林,我请小动物们一起来算这道题。

  我们来到了绿草地,别光顾着看花和蝴蝶,快来算出这道题。

  请敲开小兔家的门。

  好的,信终于送到了小兔家,也恭喜你们终于通过了所有的考验,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邮递员,你们高兴吗?

  (三)结束部分

  游戏《送信》巩固复习2位数下补加法。请小邮递员把椅子下面的信封拿出来,把邮编算出来,并写在信封上,算对邮编的小邮递员可以去送信。

活动反思:

  低年级数学计算知识比较简单,但类型比较复杂,如果学生不懂算理,只靠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计算,就无法适应计算中各种类型的计算方法。因此,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出发,我们在教学时,要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促使他们获取知识,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堂课,按新课程的理念我认为有两点成功之处: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稳定性不强,针对学生的特点,我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如:在导入时,创设情境:六一儿童节学校分礼物,我们班应准备多少。把简单的算式56+8融入其中。这样就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了学生思维,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入问题中,紧扣这堂课的主题。

  二、 动手操作,独立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爱玩的年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玩中学。操作是思维的基础和源泉,是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良好方法。在教学中,我敢于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独立思考,使抽象的处理形象化,呈现出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掌握算法,理解算理。

  教学设计中也有一些纰漏。在游戏活动中,有些学生不在乎计算的全过程,而惊讶于一个小组就要表演7个节目,节目是不是太多了!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很开心,不善于表现自己的显得很胆怯。这是由于我过分在乎练习的内容,而忽视了给出的数量是否符合学生心理实际。我想,在以后的设计中,会严格把握好这一点。

5、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看图学习2的加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加号、等于号,并理解其含义。

  2、看实物图列加法算式,学习2的加减。

  3、在活动中能大胆讲述、积极参与。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城堡图一幅(三层)第一层:鱼塘第二层:花园第三层:水果店(1条热带鱼+1条金鱼=1条热带鱼1条金鱼)图一幅

  2、幼儿操作材料(+、=40个,数字1、1、2各40张)、水果用具若干(每名幼儿两种)、水果购物券84张。

  知识准备:幼儿会以游戏的方式进行2的组成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复习2的组成T:"小朋友,今天有一个国王要请我们到他的城堡里去做客。滴滴滴,一汽车开来了,我们上车走吧"

  二、登城堡,看图学习2的加法

  (1)T:"小朋友,看城堡王国到了,(出示城堡图)国王的城堡一共有几层?

  S:(两层)T:国王听说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要考考我们,问题就在城堡里,我们快来登城堡吧。""看,第一层城堡,有什么呀?

  S:(鱼)T:有几条鱼?

  S:(1条)T:今天我们也带来了1条鱼送给国王,我们把它放进去,现在城堡里有几条鱼?

  S:(2条)T:噢,原来1条鱼再加上1条就一共成了2条鱼(教师语气慢)谁再来说一说。(请3-4名幼儿来说一说)

  (2)理解"+、="T:那我们用一个符号把它们合起来(出示+)你认识它吗?(认识的幼儿给予表扬)'+'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把国王的1条鱼和我们的1条鱼合起来,不过要把它放在中间,谁来找一找它的位置(请1名幼儿到黑板上来操作)加号是什么意思来?(几名幼儿回答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小结:加号它把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合在一起,它的位置放中间。

  T: "现在前面是几条鱼S:(2条)T:我们把前面的鱼放在这个方格里,后面的鱼放在另一个方格里,小朋友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S:(一样多)T:也就是相等,我们也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它的名字叫'等于号',谁来找找它的位置?(请幼儿来试一试)你来说说'='有什么意思?"小结:等于号前面两个数的结果和后面的数是相等的。

  T:"现在老师增加点难度,请把小鱼都用数字来表示,也要用上'+''=',谁来试一试?

  (1+1=2)他用数字摆出了一个算式,T: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让幼儿说一说)

  (3)幼儿动手操作T:"小朋友太厉害了,我们快去看看第二层城堡吧,有什么呀?

  (花)T:有几种花?

  (1种花)T:国王为了欢迎我们,又派人去买了1种花来打扮他的花园,问问现在花园里一共有几种花?动动脑筋,用一个算式告诉我你的结果,算式中要有数字1、1、2,记得用上'+、=',列出式子后放在位上不动。"

  (4)分享、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现在老师给你2分钟的时间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活动延伸】

  游戏:买水果"国王说,这些小客人真聪明,现在国王要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水果券到老师这儿来换水果吃,每个小客人两张水果券,一张水果券换一种水果,现在小客人可以去换水果吃了。"

教学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2的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6、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学习2、3的加法》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学习2、3的加法,认识"+""="号,初步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

  2、学习语言讲述加法算式所表达的图意,体验"一共"的含义。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二、活动准备:

  图片、食物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2.3的组成:游戏碰球2、3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玩来碰球的游戏,我的球和你的球合起来是"2"师: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我的2球碰几球?

  二、学习2的加法

  1、小朋友表现的真棒,老师决定带你们去野外郊游,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看,我们来到哪里了,有谁在干什么?(出示图片)

  2、老师告诉你们这三幅图说的是一件事,每幅图都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先请小朋友仔细看第一幅图。

  3、谁会用一句话来表述?再来看第二幅画可以怎么讲?“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请幼儿集体把前两幅图连起来说一下)

  4、那第三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呢?(可以请小朋友可以猜一下)

  5、谁能把三幅图连起来说一下?(请幼儿集体,个别讲,对幼儿可以进行相应的表扬)

  6、那如果用一道算式题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应该怎么写呢?(强调幼儿会读算式题)幼儿说老师放。

  7、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XX小朋友做的对不对吧。

  分别出示"+"和"="这个符号你们认识吗?他叫什么名字?表示什么意思呢?(又走来了)"=2"又表示什么意思呢?(一共)我们一起把整件事和加法算式题一起连起来说一下。(请个别幼儿练习一下)

  三、学习"3"的加法

  1、刚才我们去了草地玩,我们继续向前走。看,看这是什么地方有谁在干什么呀?(出示第二幅图)

  2、谁会用三句话把他的意思说出来?(幼儿个体回答,再来集体学说)

  3、谁会用一道算式题记录这件事呢?(请幼儿说,老师放)

  4、那这道题里面的数字和符号都表示什么意思呢?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的第二组加法。

  四、幼儿操作

  1、小朋友,玩得饿了吧,老师带你们去超市购物。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们用三句话把购物的事说清楚,然后用一道算式题记录下来。

  五、教师评价请个别幼儿说说购物的事情,其他幼儿一起验证一下。(逐个进行并验证)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2的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7、大班数学教案《学习2的加法》含反思

  设计意图:

  计算活动是一门比较枯燥和抽象的学科,为了能让孩子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更好,我们必须抓住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们喜欢什么?爱好什么?在一次偶然动画片活动时间,孩子们对白雪公主之类的动画片兴趣浓厚,尤其是它们住的城堡、宫殿,幻想自己也能住在其中,于是我设计了《学习2的加法》这节活动,让幼儿动手操作,边拿边说,实现其满足感,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同时小组的合作交流学习,能让幼儿感受和体验计算的乐趣,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保护了幼儿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列出得数是2的加法算式,理解加号、等于号的含义。

  2、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3、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城堡图一幅(三层)第一层:鱼塘第二层:花园第三层:水果店(1条热带鱼+1条金鱼=1条热带鱼1条金鱼)图一幅

  2、幼儿操作材料(+、=40个,数字1、1、2各40张)、水果用具若干(每名幼儿两种)、水果购物券84张。

  知识准备:幼儿会以游戏的方式进行2的组成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复习2的组成

  “小朋友,今天有一个国王要请我们到他的城堡里去做客,我们快快乘上2次列车出发吧,呜呜呜,火车来喽!”

  师:“嘿嘿,我的火车1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

  幼:“嘿嘿,你的火车1点开,我的火车也是1点开。”

  二、登城堡,看图学习2的加法

  (1)“小朋友,看城堡王国到了,(出示城堡图)国王的城堡一共有几层?[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三层)国王听说我们大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要考考我们,问题就在城堡里,我们快来登城堡吧。”

  “看,第一层城堡,有什么呀?(鱼)有几条鱼?(1条)今天我们也带来了1条鱼送给国王,我们把它放进去,现在城堡里有几条鱼?(2条)噢,原来1条鱼添上1条我们的鱼变成了2条鱼(教师语气慢)谁再来说一说(请3-4名幼儿来说一说)

  (2)理解“+、=”

  “那我们用一个符号把它们合起来(出示+)你认识它吗?(认识的幼儿给予表扬)

  ‘+’的用处可大了,它要把1条鱼和1条我们的鱼合起来,我们把它放在中间,谁来找一找它的位置(请1名幼儿到黑板上来操作),加号是什么意思来?(几名幼儿回答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

  小结:加号它把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合在一起,它的位置放中间。

  “现在前面是几条鱼(2条)我们把前面的鱼放在这个方格里,后面的鱼放在另一个方格里,小朋友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一样多)

  “也就是相等,我们也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它的名字叫‘等于号’,谁来找找它的位置?(请幼儿来试一试)你来说说‘=’有什么意思?”

  小结:等于号前面两个数的结果和后面的数是相等的。

  “现在我们把小鱼都用数字来表示,也要用上‘+’‘=’,谁来试一试?(1+1=2)他用数字摆出了一个算式,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让幼儿说一说)

  (3)幼儿动手操作

  “小朋友太厉害了,我们快去看看第二层城堡吧,有什么呀?(花)有几种花?(1种花)国王为了欢迎我们,又派人去买了1种花来打扮他的花园,问问现在花园里一共有几种花?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用一个算式告诉我你的结果,算式中要有数字1、1、2,记得用上‘+、=’,列出式子后放在位上不动。”

  (4)分享、交流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现在老师给你2分钟的时间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国王说,这些小客人真聪明,现在国王要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水果券到我这儿来换水果吃,每个小客人两张水果券,一张水果券换一种水果,现在小客人可以去换水果吃了。”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2的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8、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5的加法》优秀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和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列出算式。

  2、复习5的组成,并知道4 1、3 2及前后位置互换都等于5。

  3、进一步认识理解“ ”、 “=”号的含义。

  4、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副,动物卡片若干。

  2、教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1—5数字,加、减、等号各一个。

  3、学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

  幼儿人手一份卡片,教师引导一起共同复习5的组成。

  (二)学习5的加法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出示背景图,以小动物一起玩游戏的情节进行5的加法: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玩游戏,后来跑来3只小狗,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5只)

  2、师生一起共同游戏

  师:“今天老师

  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水果的卡片,小朋友待会跟着老师一起来玩游戏。妈妈昨天买回4个苹果,爸爸又带回1个苹果,那么家里一共就有5个苹果了。”幼儿一边听老师讲述,一边摆卡片。

  3、启发幼儿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游戏中所讲的事情,并说出算式及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1)4 1=5 4表示什么?(4表示妈妈买回的4个苹果)

  1表示什么?(1表示爸爸带回的1个苹果)

  表示什么?(妈妈和爸爸的苹果合起来)

  (2)启发幼儿再用一道算是表示这个游戏。

  1+4=5 (集体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比较两道算式,说一说它们的异同点

  4+1=5和1+4=5,位置换过来了,但是得数是一样的。

  (三)幼儿操作,并做记录。

  幼儿根据老师说的情节,用卡片摆出算式,并用作业本把算式写下来。

  活动评价:

  请幼儿相互把算式读一读,体验游戏成功的喜悦。再数一数,黑板上一共记录了几道算。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思维,从而知道了如何运算5的加法,并能灵活的掌握5的加法。在活动中,幼儿跟老师不够配合,课堂不够活跃,可能是后面的设计有点抽象,难度大点,没有针对这里的幼儿的认知水平来设这课。下次我再上,我改用让小朋友动手摆物体,然后把式子写写出来,这样他们就学会了、动手、眼、脑,也达到了就这结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