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爱的印记》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社会教案《爱的印记》反思
活动意图:
大班的幼儿求知欲强,对自己从哪里来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经常会就此向父母不停地追问。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喜欢深入探究,寻找答案,特别有主见。结合大班幼儿这一特点,将幼儿的疑问整合在一起,开展了此次活动。让孩子们观察、体验和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通过父母的爱、他人的爱,让幼儿变小爱为大爱,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从而把爱植入孩子的心房。
活动目标:
1.知道肚脐形成的原因,了解自己的身体与妈妈身体的关系。
2.用动作表现在妈妈肚子里的快乐生活,感受妈妈的爱。
3.体会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激发对妈妈的爱。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PPT课件,电脑,磁带,录音机。
2.靠垫若干,人手一个等。
活动过程:
一、看看讲讲:“你是从哪里来的”引出话题(出示两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互相讨论图片内容)
图片一:这幅图说的是什么意思?图片上有什么?心代表什么意思?
图片二:这张图片又有什么意思呢?
图片三:过了一段时间,有一件事让叔叔和阿姨特别高兴,会是一件什么事呢?
图片四: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慢慢长大,他需要什么?
二、观察肚脐了解其形成的原因,知道自己的身体与妈妈身体之间的关系。
1.播放PPT,介绍肚脐形成的原因。
——你知道这是身体的哪个部位?肚脐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2.引导幼儿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妈妈给宝宝什么样的营养?
3. 宝宝生下来第一件事是什么?
师小结:宝宝哭了,说明他可以用自己的嘴巴呼吸了,可以开始用嘴巴吃奶了,这下脐带就没有用了。(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医生会用剪刀把脐带剪断,打一个结,包上纱布,过了几天那个结干了,再过几天那个结就掉了,就成了我们的肚脐。看看你的肚脐中间是不是有一个结。原来我们的肚脐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是谁对我们的爱?
三、创编活动:在妈妈的肚子里
1.提问幼儿“你在妈妈肚子里都做什么了?”
2.引导幼儿用相应的动作和表情来表示。
四、游戏:我来做妈妈
1.请快要做妈妈的老师来到现场,为小朋友谈一谈作妈妈的感受。
2.游戏:我来做妈妈请小朋友每人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个靠垫,跟着老师的要求表演一位怀孕的妈妈。”(按照慢慢走路- - -扶着肚子散步---弯腰捡东西---轻轻坐下)
3.请小朋友谈做“妈妈’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五、情感迁移,乐于表达
1.情感迁移。
——除了妈妈,还有谁也爱我们?
——用什么方法能告诉他们,你也很爱他?
2.拓印。
——将爱的印记永远留在幼儿园,留在大家的心里。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通过猜想、表达、观察,享受了活动带来的快乐。整个教学活动始终深深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他们表现出色,特别是在情感体验这一方面,幼儿了解了自己的身体与妈妈身体之间的关系,知道了原来妈妈把爱留在了我们的肚脐里。整个活动都是在温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的,以爱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活动中。
2、大班教案《爱的印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肚脐形成的原因,了解自己的身体与妈妈身体的关系。
2.用动作表现在妈妈肚子里的快乐生活,感受妈妈的爱。
3. 体会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激发对妈妈的爱。
4. 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 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电脑,磁带,录音机。
2.靠垫若干,人手一个等
活动过程:
一、看看讲讲:“你是从哪里来的”引出话题(出示两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互相讨论图片内容)
图片一:这幅图说的是什么意思?图片上有什么?心代表什么意思?
图片二:这张图片又有什么意思呢?
图片三:过了一段时间,有一件事让叔叔和阿姨特别高兴,会是一件什么事呢?
图片四: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慢慢长大,他需要什么?
二、观察肚脐了解其形成的原因,知道自己的身体与妈妈身体之间的关系。
1.播放PPT,介绍肚脐形成的原因。
——你知道这是身体的哪个部位?肚脐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2.引导幼儿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妈妈给宝宝什么样的营养?
3. 宝宝生下来第一件事是什么?
师小结:宝宝哭了,说明他可以用自己的嘴巴呼吸了,可以开始用嘴巴吃奶了,这下脐带就没有用了。医生会用剪刀把脐带剪断,打一个结,包上纱布,过了几天那个结干了,再过几天那个结就掉了,就成了我们的肚脐。看看你的肚脐中间是不是有一个结。原来我们的肚脐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是谁对我们的爱?
三、创编活动:在妈妈的肚子里
1.提问幼儿“你在妈妈肚子里都做什么了?”
2.引导幼儿用相应的动作和表情来表示。
四、游戏:我来做妈妈
1.请快要做妈妈的老师来到现场,为小朋友谈一谈作妈妈的感受。
2.游戏:我来做妈妈 请小朋友每人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个靠垫,跟着老师的要求表演一位怀孕的妈妈。”(按照慢慢走路- - -扶着肚子散步---弯腰捡东西---轻轻坐下)
3.请小朋友谈做“妈妈’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五、情感迁移,乐于表达
1.情感迁移。
——除了妈妈,还有谁也爱我们?
——用什么方法能告诉他们,你也很爱他?
2.拓印。
——将爱的印记永远留在幼儿园,留在大家的心里。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通过猜想、表达、观察,享受了活动带来的快乐。整个教学活动始终深深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他们表现出色,特别是在情感体验这一方面,幼儿了解了自己的身体与妈妈身体之间的关系,知道了原来妈妈把爱留在了我们的肚脐里。整个活动都是在温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的,以爱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活动中。
3、大班优秀社会教案《爱的印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肚脐形成的原因,了解自己的身体与妈妈之间的关系。
2、知道妈妈照顾自己长大过程的辛苦,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产生爱妈妈的情感,乐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过程:
一、思维拓展,引出话题
1、小朋友爱不爱自己,做一个动作表示怎样爱自己
2、哎自己就要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非常了解,做游戏:教师说身体各部分名称幼儿拍。
二、知识获取,深入话题
1、出示两幅图片
-----(肚脐图片)这是我们身体哪个部位?它长在哪里?
------(一颗心放在肚脐上图片)这张图片代表什么意思?
这张图片告诉小朋友,肚脐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为什么说肚脐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
2、播放课件介绍肚脐形成的原因。
(1)介绍爸爸妈妈结婚是因为相爱,相爱的人高兴的夜希望的是有个小宝宝,妈妈怀孕了。
(2)提问:在妈妈肚子里的宝宝营养师从哪里来的?(明确脐带的作用)
小结:妈妈肚子里有小宝宝的时候会有一根脐带,所有的营养都会通过妈妈吃了很多东西,然后经过脐带,传到宝宝身体里。
(3)引导幼儿感受妈妈的爱
妈妈为了让宝宝长得快长得好,就会吃很多东西,会吃什么?
妈妈吃那么多东西是为了好吃才多吃吗?是为了什么?
妈妈原来身材那么好看,吃那么多东西就会变成大胖子,就不好看了,那妈妈会不会为了“要好看”不吃那么多东西了?为什么?
妈妈怀孕的时候胃很不舒服,吃了东西就会吐,吐了就舒服了,那妈妈会不会吐了就不再吃了?为什么?
小结:妈妈肚子里有我们的时候,一心一意的只想着自己的宝宝,自己身体再难受,变得再不好看,都不怕,只要我们宝宝好好的健康的长大,这说明妈妈非常非常的爱我们。
(4)宝宝出生了,出生的时候为什么会哭?(哭代表着宝宝要用自己的嘴巴和鼻子呼吸了,要用自己的嘴巴吃东西了,脐带没用了)
小结:肚脐这个地方曾是妈妈给你爱的地方,也是曾经把你和妈妈紧紧连在一起的地方,现在我们虽然出生了长大了,但是这个爱的印记永远留在了我们每个人身上。
三、情感迁移,乐于表达
1、情感迁移
现在我们出生了妈妈还爱我们吗?
用什么方法能告诉他们你也很爱他。
2、拓印
将爱传达给身边的每个人。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4、大班社会教案《妈妈的爱》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的成长倾注了父母大量的心血和爱。自然界中,动物妈妈又是怎样爱护动物宝宝的呢?本活动以此为契机,引导幼儿明白“爱”有很多表现方式:保护幼小的动物宝宝、教动物宝宝捕食、教动物宝宝适应自然环境,独立生活┄并从中发现关爱、友爱、情爱的美好,从而使幼儿无论对人、对事、对物都充满着感激,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处世态度。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
2、 体验爱别人或被爱都是一种幸福。
3、 了解动物之间也有爱,不同动物对爱的表达各不相同。
4、 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 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有关动物预宝宝的图片资料或录像。
过程建议:
1、 幼儿看图片或录像体会动物妈妈与宝宝的“爱”,并感受动物“爱”的方式。
(1) 猫妈妈把自己的宝宝拥抱在怀里。
(2) 猴子妈妈整晚拉着宝宝的尾巴睡觉。
(3) 熊妈妈把小熊推下水,让它学游泳,又从急流中救起它。
(4) 狐狸妈妈把宝宝赶出家门让宝宝独立生活,自己却跟在后边。
(5) 鹰爸爸在空中松开食物给宝宝喂食,训练宝宝空中捕食的本领。
(6) 小蜜蜂找到花儿,喊一家人去品尝。
2、 幼儿讨论:动物是不是也有爱?为什么狐狸妈妈要赶走宝宝?
3、 幼儿用肢体语言模仿动物表达对“爱”的方式。
4、 让幼儿夸夸自己的妈妈。欣赏诗歌:《妈妈的爱》《爱》。
延伸提示:
幼儿为爸爸、妈妈做件事或送件礼物,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资料库:
妈妈的爱
在一个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汗水却湿透她的衣裳,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在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妈妈到幼儿园接我,
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
雨水却打在妈妈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妈妈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妈妈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
又对妈妈说了谎,
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
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
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一次老师叫用“最”说句话,
我说:“我最爱妈妈。”
妈妈告诉我:“最亲爱的是祖国,
祖国是我们每个人的妈妈!“
爱
爱是草地上的猫妈妈和小猫,亲亲热热抱成一团,在快乐地打滚;
爱是熊妈妈把怕水不肯有用的小熊抛下河去,又冲下急流把它托起;
爱是蜜蜂飞呀飞呀飞,找到一棵开满白花的槐树,又匆匆飞回家去,喊爸爸妈妈,喊兄弟姐妹,喊大家一起去品尝;
爱是一片小树叶看见两只小蚂蚁掉进了河里,赶快挣脱树枝妈妈的手,飘下河去,托起蚂蚁漂向岸边;
……
爱是什么?爱就是心里呀,要装着别人。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来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引导爱的多种表达方式,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知道为妈妈做事情也是爱妈妈的一种表现。
5、大班社会教案《特别的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福利院是收养孤儿的地方。
2、萌发对别人同情、关爱的情感。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难点:萌发对别人同情、关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事先与福利院联系,商定参观事宜。
2、幼儿了解福利院的情况,并准备好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3、教师和幼儿为参观做准备:排练节目,准备礼物(幼儿自制,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1、介绍参观过程,提出参观的要求。
★教师:我们要去福利院参观了。参观过程中要有礼貌,不说关于自己的爸爸妈妈的事情。
2、带领幼儿参观福利院。
★工作人员向幼儿介绍福利院的情况。幼儿想工作人员提出自己的问题。
★福利院工作人员解答幼儿的问题。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和介绍下,幼儿参观、了解福利院里小朋友们生活和学习、活动的地方。
3、引导幼儿和福利院的小朋友共同活动。
★引导幼儿认识新朋友:和新朋友互相介绍、了解彼此的姓名,并给新朋友送自制的礼物。
★幼儿给新朋友表演节目。
★幼儿和新朋友一起做游戏。
4、参观结束,回园总结。
★教师:参观过福利院,你们知道福利院是什么地方?孤儿是什么意思?
★引导幼儿讨论:我们以后怎样对待那些没有家庭的孤儿?
★教师和幼儿总结:今天我们知道福利院是专门收养孤儿的地方,这些孤儿受到福利院老师的照料,生活得很好。我们小朋友也要关心他们,和他们做朋友。比如可以带他们一起做有趣的游戏,把自己的快乐和他们分享:也可以把自己的玩具和他们分享……
活动反思:
帮助幼儿了解妈妈的养育之恩,理解妈妈,从而体谅妈妈的辛苦,学会关爱妈妈,学会感恩,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
6、大班社会教案《爱的印记》含反思
活动意图:
大班的幼儿求知欲强,对自己从哪里来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经常会就此向父母不停地追问。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喜欢深入探究,寻找答案,特别有主见。结合大班幼儿这一特点,将幼儿的疑问整合在一起,开展了此次活动。让孩子们观察、体验和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通过父母的爱、他人的爱,让幼儿变小爱为大爱,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从而把爱植入孩子的心房。
活动目标:
1.知道肚脐形成的原因,了解自己的身体与妈妈身体的关系。
2.用动作表现在妈妈肚子里的快乐生活,感受妈妈的爱。
3.体会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激发对妈妈的爱。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PPT课件,电脑,磁带,录音机。
2.靠垫若干,人手一个等。
活动过程:
一、看看讲讲:“你是从哪里来的”引出话题(出示两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互相讨论图片内容)
图片一:这幅图说的是什么意思?图片上有什么?心代表什么意思?
图片二:这张图片又有什么意思呢?
图片三:过了一段时间,有一件事让叔叔和阿姨特别高兴,会是一件什么事呢?
图片四: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慢慢长大,他需要什么?
二、观察肚脐了解其形成的原因,知道自己的身体与妈妈身体之间的关系。
1.播放PPT,介绍肚脐形成的原因。
——你知道这是身体的哪个部位?肚脐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2.引导幼儿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妈妈给宝宝什么样的营养?
3. 宝宝生下来第一件事是什么?
师小结:宝宝哭了,说明他可以用自己的嘴巴呼吸了,可以开始用嘴巴吃奶了,这下脐带就没有用了。(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医生会用剪刀把脐带剪断,打一个结,包上纱布,过了几天那个结干了,再过几天那个结就掉了,就成了我们的肚脐。看看你的肚脐中间是不是有一个结。原来我们的肚脐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是谁对我们的爱?
三、创编活动:在妈妈的肚子里
1.提问幼儿“你在妈妈肚子里都做什么了?”
2.引导幼儿用相应的动作和表情来表示。
四、游戏:我来做妈妈
1.请快要做妈妈的老师来到现场,为小朋友谈一谈作妈妈的感受。
2.游戏:我来做妈妈请小朋友每人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个靠垫,跟着老师的要求表演一位怀孕的妈妈。”(按照慢慢走路- - -扶着肚子散步---弯腰捡东西---轻轻坐下)
3.请小朋友谈做“妈妈’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五、情感迁移,乐于表达
1.情感迁移。
——除了妈妈,还有谁也爱我们?
——用什么方法能告诉他们,你也很爱他?
2.拓印。
——将爱的印记永远留在幼儿园,留在大家的心里。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通过猜想、表达、观察,享受了活动带来的快乐。整个教学活动始终深深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他们表现出色,特别是在情感体验这一方面,幼儿了解了自己的身体与妈妈身体之间的关系,知道了原来妈妈把爱留在了我们的肚脐里。整个活动都是在温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的,以爱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活动中。
7、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五星红旗我爱你》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五星红旗,我爱你
活动领域:社会
适用年龄:大班
课程作者:西安交大韩城幼儿园 张静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的归属感不仅仅局限于家庭、幼儿园,而是外延至更大的范围。且由具体到抽象,由熟悉到陌生,情感体验更为深刻,同时也表现出更多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这与幼儿归属感发展的规律及大班年龄特点有关。大班幼儿开始对民族、国家等更加宏观且抽象的集体范畴产生认同,逐渐萌发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
本次活动围绕五星红旗展开,了解五星红旗是中国的标志,让幼儿知道升国旗时要立正、不讲话、并向国旗行注目礼,培养幼儿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国旗是国家的标志,尊敬、爱护中国国旗,有自豪感。
2.理解国旗出现在不同的意义。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国旗的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交流区域中游戏中的发现
主要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原来各国国旗式样、色彩、图案各不相同,但一面国旗就是代表着一个国家。
二、尊敬中国国旗,产生自豪感
1、复习对中国国旗的认识
(1)这是什么国家的国旗(出示中国国旗)
(2)我们国家的国旗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中国的国旗是长方形的,旗面为红色,左上角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一颗大四颗小。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
2、升旗时的礼仪
主要提问: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什么叫注目礼?(突出站姿及眼神,请孩子对着国旗行注目礼)
3、理解国旗出现的意义
(1)我们的国旗会在哪里出现?代表着什么?(幼儿四散观察图片)
(2)分别出示场景图片:宇宙,雪山,国际会议
主要提问:国旗在哪里?代表着什么?
三、表达心中的感受
1、观看奥运赛场上的图片
讨论: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祝福中国
小结:国旗可以拿在手上,贴在脸上,但它一定在我们的心中。
活动反思:
归属感是有目的、有计划、由浅至深慢慢引导和培养的,在这节活动之后还应该增加更多的延伸课程,从幼儿的浅表认知到内心深处进行加强,比如:1、在体验节庆活动中增强文化认同感,用知晓—表达—传递这个过程贯穿整个节日活动,体验的节日一定是中国本土文化传统节日,例如:春节,元宵节等。2、在感知本土文化中建立自豪感,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体验活动,可以去菜市场、可以去邮局、可以去裁缝铺等,让孩子从中感受文化,了解文化,从而建立民族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