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火箭上天》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火箭上天》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科学教案《火箭上天》反思

1、大班科学教案《火箭上天》反思

  设计意图我国的系列运载火箭上天和神州十一号的成功发射举世瞩目,展示出科技的力量和科学的无穷奥秘。为了给幼儿从小埋下一颗爱科学、好探究的种子,我借此设计了本节活动。火箭怎么上天,这是一个很熟悉却又难以理解的问题,我们和孩子们开展了本次科学教育教学活动。活动通过观看视频——探究实验——体验成功——活动延伸——情感升华五个环节展开。充分让幼儿自主操作探究,在科学中探索,在操作中理解,在发现中学习。这既是科学领域目标中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教育策略,又体现了新《纲要》精神——“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即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幼儿“做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究欲望。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探究发现能使火箭升空的方法。

  2.探索挤压瓶子力的大小、瓶子的大小和火箭升空的高低之间的关系。

  3.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体验火箭升空的神奇和成就感。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重点难点

  1.重点:在操作中发现挤压拍打瓶子能使火箭升空。

  2.难点:探索挤压瓶子的方式、力的大小等和火箭升空的高低有关。

  活动准备小瓶子、大瓶子、发射台、自制火箭、气球、火箭发射视频、火箭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尝试让火箭动起来。

  1.观看视频《神州十一号升空》,激发幼儿兴趣。

  师:你们见过火箭发射吗?那老师带你们去我国神舟十一号发射现场去看看吧!跟老师一起来倒计时:10.9.8.7..……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直冲上天,把神州十一号飞船成功送上太空。你们想不想也来发射火箭?

  2.教师出示自制纸工小火箭,幼儿自由探索。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小火箭,试一试怎么样让小火箭动起来?

  3.请个别幼儿示范。

  师: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些方法能让火箭动起来?

  小结:原来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能够产生气流,气流能让火箭动起来。

  4.提高难度,继续尝试。

  师:如果不用手接触火箭,谁有办法让火箭飞起来?

  请个别幼儿示范不用手怎么让火箭动起来。

  二、探索瓶子让火箭飞起来的方法。

  师:现在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火箭和发射器(瓶子),将火箭放在发射器上,怎么让火箭向上飞?

  1.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让火箭向上飞起来。

  师幼交流:

  (1)说说让火箭飞起来的方法。

  (2)提问:挤压(拍、捏等)瓶子为什么能让火箭向上飞起来?

  2.幼儿操作后,分享交流。

  3.幼儿第二次操作,出示图片让幼儿猜想那种方法火箭飞的更高?用捏,拍的方法再次体验。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用捏、拍等挤压的方法再次试一试哪一种方法可以让火箭向上飞的更高。

  4.幼儿第三次小组合作比赛,选用拍的方法尝试让火箭飞更高。

  (1)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比赛:提问为什么同样是拍瓶子,有的火箭飞得高,有的火箭飞得低?

  (2)幼儿对比探究。

  教师小结:用的力气大火箭飞得高,用的力气小火箭飞得低。

  三、小组比赛:谁的小火箭飞得高。

  1.幼儿用大瓶子和小瓶子对比操作,幼儿自由讨论。

  师: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小火箭飞的最高,看看你的小火箭有没有超过绳子。

  调整绳子高度,换成同样的大瓶子进行比赛,最高的为获胜。

  2.探讨原因,感知气流的作用。

  师:瓶子里使小火箭升空的神奇力量是什么?为什么大瓶子的火箭飞得更高?

  小结:瓶子大小不同,里面的空气多少不同;因为用的方法不同,使的劲大小不同。

  3.实验:瓶子吹气球

  再次验证瓶子大小跟空气多少的关系:大瓶子空气多气球吹的大,小瓶子空气少,气球吹的小。

  总结:大瓶子空气多,用的力气大,火箭就飞的更高。

  四、活动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的火箭都发射成功了,给棒棒的自己鼓鼓掌,我国成功的发射了长征一号、长征二号等运载火箭,把卫星、宇航员、飞船都送到太空遨游,真了不起!火箭为什么要点火?怎么升空的呢?还有很多秘密等你们长大了去探究,相信你们将来都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你想给你的火箭起个什么名字呢?大家一起回去把小火箭装饰一下吧!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巧妙运用雪碧饮料瓶和自制小火箭的结合,通过教师的支持和引导,启发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等,运用各种感官和实际操作,探究让火箭上天的不同方法,以及火箭飞出高度跟瓶子大小、用力大小等之间的关系,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整个活动层层推进,清晰流畅,幼儿兴趣浓厚,积极参与,愿意开动脑筋想办法,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对科学的兴趣。活动充分体现出科学活动的精髓内涵和培养目标,是对《指南》中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获取知识经验这一理念的成功践行。

2、大班教案《火箭上天》含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萌发幼儿探索实验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2、培养幼儿尝试用记录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发现。

  3、通过实验知道气流冲击力的大小影响火箭上升的高度,发展幼儿通过多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论证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实验知道气流冲击力的大小影响火箭上升的高度”,在活动中,让幼儿带着好奇心去探索研究,在动手操作中去了解气流的冲击力对火箭升空的高度的影响。

  根据《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 “发展幼儿会把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记录的能力”。在经过幼儿动手实验后,通过讲解介绍记录表的使用,帮助幼儿记录自己的预测及实验结果,使活动的重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教学准备

  火箭升空的课件,人手一个小火箭(纸制圆锥体),可乐瓶、瓶盖、笔、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1、 观看图像,感知火箭的的形状

  “小朋友,我们国家最近成功发射了什么卫星啊?”(嫦娥一号)“你们真棒,那让我们再看看火箭升空的景象吧!”(播放火箭升空的视频课件)我们身为中国人是多么骄傲啊!

  小朋友,我们看到火箭发射前出现什么了啊?(火)火箭正是靠燃烧时产生的巨大推动力飞上天空的。

  那火箭什么形状的?(长长的、圆圆的、一节一节的,头是尖尖的),这个形状是为了减少空气的阻力,从而使火箭升得更高。

  2、了解火箭的用途

  “那你们知道火箭上天是干什么的么?”其实他们跟飞机一样都是一种航天工具,在里面装载着卫星或者是乘坐者宇航员叔叔的载人飞船,到太空中去探索宇宙的秘密,你们说棒不棒啊?希望我们小朋友也从小学习本领长大了当一名宇航员或者研究火箭的科学家,好么?”

  3、实验:火箭如何升空

  (1)火箭非常神奇,那今天就请小朋友来当小小火箭发射手,让我们自己的小火箭升上天好不好?

  (2)教师出示用纸做的圆锥形小火箭“小朋友这就是我们的小火箭了,你们看它是什么做的?(彩纸) 那我们怎么让它升上天空呢?老师想了个好方法,来利用饮料瓶来帮助他升天, 你们看好么?”(出示饮料瓶)我们的小筐子就是发射场,现在请小朋友每人从发射场拿一个小火箭, 玩玩这个小火箭看看能不能升上天好么?(幼儿自由玩,教师随即观察引导)

  (3)提问?你是怎么玩的?在玩的过程中你的火箭怎么了?(有的火箭能升空,有的不能,因为瓶盖给拧紧了)

  小朋友刚才说了,有的没成功有的成功?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因为没盖瓶盖的饮料瓶在挤压时空气形成冲击力,才使小火箭升上天)

  4、实验:怎么样让火箭升得更高?

  (1)我们知道了火箭是有了气流的冲击力才能升得高,那谁能想想方法到底怎么样就升高了呢?

  幼儿自由玩,教师观察指导,提问:“你们都是怎么玩得?”

  (2)老师这里有一张实验记录,上面选取了小朋友的两种玩法:用单手捏和双手拍着让火箭升天,你们说那种方法会让小火箭飞得更高呢?(猜想回答)(预测记录)

  我们来进行三次实验,每次都尝试两种不同的方法看看到底那种方法更高一些,然后我们在高的那个方法栏上打上 “对勾”每实验一次就记录一次,现在请把小火箭从发射场里请出来进行实验吧!(幼儿边实验边记录,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交流实验记录,“你们说说自己进行了几次实验?每次结果都是一样的么?最终你得出了什么结果?” (你们试验的结果和你们预测的结果一样吗?哪种方法火箭升得高?)

  5、小结:“我们知道了火箭是靠着气流的冲击力升上天空的,冲击力越大火箭升得越高, 老师这里有一个可乐瓶套着一个气球)假如这个气球就是火箭,我们来看看单手和双手拍时气球的变化” 所以我们说火箭是靠着气流的冲击力升天的,冲击力大火箭升得高,冲击力小火箭升得低,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到室外,看看还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的小火箭到底能升多高,好么?

教学反思

  1、选材:

  前段时间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孩子们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嫦娥1号的关心,选择《火箭升空》的内容,符合了《纲要》中:“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的要求。而活动中我充分给与幼儿探索实验的机会,通过引导幼儿预测、探索、记录、验证等方式,培养了幼儿探索纪录的能力。所以选材上是比较合适的,在活动中幼儿兴趣始终都很高昂,充分投入到活动当中进行实验,到底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火箭升空上天,还升的比别人更高呢?

  2、 主要成功点:

  1)在活动开始利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火箭上天的好奇心,在通过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的问题及适当的小实验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体现了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教师充分尊重了幼儿学科学的特点,重视幼儿学科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以幼儿主动探索为活动的主要内容。

  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幼儿三次具有递进性的探索活动:小火箭上天的原因——小火箭如何上天——那种方法让小火箭升得更高,充分调动了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和幼儿的主体相互统一,有机结合,这一点恰恰符合了《纲要》中科学教育的要求:“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幼儿产生兴趣的原因及新收获: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做小小火箭发射手来动手操作引起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教师的启发性提问:“如何让小火箭升得更高”为幼儿的操作活动增加了挑战性,点燃了幼儿进一步探索欲望,一步步引导幼儿通过探索、交流的过程了解了冲击力的大小影响了火箭上天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动手及与同伴交流表达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4、 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在幼教战线工作了一年半的新兵,我在教育活动中也存在了不少的问题

  (1)教师提问的技巧性还须提高

  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暗示性提问、选择性提问过多,没有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多一些开放性提问、启发性提问,如果把

  在幼儿填实验记录表时,我发现有的幼儿的预测和最后实验结果是不同的,可并没有具体提问到她的实验过程究竟是如何发现的,致使幼儿丧失了一个学习的机会,知道在科学实验中预测和事实不一定就是一致的,有相悖的情况出现,出现了我们就要通过反复实验来得到认证,从而获得真正的结论。

  (2)教师有效的观察、指导幼儿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在幼儿探索的环节中,教师的观察及有效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应根据目标指导幼儿探索的过程,避免远离目标无意义的探索。

3、大班教案《火箭为什么能上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探索中了解火箭升天的基本原理,感受科学的神奇。

  2、引导幼儿在简单的操作中,初步了解物体的反作用力,体会操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究欲望。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神七升天实录、气球若干、放烟花图片、穿天猴(鞭炮的一种)两个。

【活动过程】

  一、观看升天 扣人心弦

  1、 师生一起观看“神州七号”升天的动人场面,认真观察神七的外形特点和发射方法。

  2、 自由讨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上天?”

  (分析:导入开门见山,通过观看神七升天,让幼儿又自主性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更加激发了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

  二、探索原理 动手操作

  1、 在生活中找现象

  教师展示放烟花图片,让幼儿观察,提出问题:

  过新年时,小朋友知道烟花是怎样飞上天的吗?

  教师户外燃放穿天猴,请幼儿观察穿天猴升天现象。

  一起说一说:“此现象和火箭升天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2、 在操作中找答案

  给幼儿每人一个气球,引导幼儿吹上气,把口捏紧朝下,然后快速松手,气球会发生什么现象?(气球会一边向后喷气,一边向天空飞去。)

  师:“气球吹的大和气球吹的小,快速松手后,它们飞的一样高吗?”

  “当气球喷完气后会怎样呢?”

  (分析:选择幼儿生活感兴趣、常见的类似火箭升天的现象让幼儿观察,拉进了幼儿与科学的距离,让幼儿觉得科学并不遥远,非常亲切。操作气球飞天,简单易行,让幼儿看小现象,懂大道理。)

  三、渗透科学 小小牛顿

  1、总结现象,找出原理。

  师生共同总结现象,找出原理。让孩子感受到有一种相反的力量使气球飞上了天,即反作用力。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解火箭上天的基本原理:把气球充满气,当你手一松,它就会一边向后喷气,一边向前飞去,这和火箭飞行的道理一样,火箭飞行就是因为火箭里有燃料,当燃料燃烧时,猛地向后喷出大量的气体,同是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使火箭向前高速飞行。

  2、自制火箭,简单演示。

  提出质疑:为什么我们演示的气球没了气就落下来了,而火箭却能飞到月球上去呢?

  播放火箭升天现象,师生仔细观看火箭在升天过程中的脱节现象,为了得到更进一步的认识,教师演示自制小火箭脱节飞行。

  总结原理:要想火箭飞的高,就需要多级火箭.当第一级火箭燃料烧完后,自动掉下来,同时点燃第二级火箭,这时,火箭的重量轻了,火箭的速度也加快了.如果火箭前面装的是人造卫星,用多级火箭就能把人造卫星送到天上去。

  (分析:探索环节过后,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总结过程,使幼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一步观看火箭升天录像和演示自制小火箭,使幼儿对升天原理有了更确切的了解。)

  四、自制火箭 体验成功

  请幼儿边说儿歌边操作把圆形彩纸制作椎体,用透明胶粘贴在已吹好的气球上,玩游戏《我的火箭上蓝天》。

  火箭

  头顶尖尖本领大,

  点火发射顶呱呱。

  我做小小宇航员,

  坐着火箭冲蓝天。

  五、活动延伸 情感升华

  请幼儿穿上自制的宇航服,拿着小火箭,一起进行歌表演《我和星星打点话》,激发幼儿对奇妙太空的向往以及探索科学的兴趣!

  (分析:在科学活动中加入了艺术成分,使科学教育和美术、音乐教学有机整合在一起,是有效合理的结合,幼儿在优美的情景表演中,尽情的进行科学探索,促进了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活动反思】

  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有着无穷无尽的好奇。结合国家大事“神七升天”,带着幼儿提出的问题,我选择了这节具有时代气息的综合活动。整节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充满了游戏的愉悦性,真正体现了“玩中学”。

  幼儿通过简单的气球吹气操作,使幼儿简单了解了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即火箭升天的基本原理。再通过观察录像和自制小火箭操作,使幼儿得到了进一步认识。探究是无止境的,在短短的一次活动中,或许不能让幼儿的探究能力有很大提高,也不能获取有关航天的所有知识,但如果能让幼儿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且想继续探究下去,就达到了科学教育的目的!

4、大班音乐课教案《乘火箭上天》含反思

目标

  学唱歌曲,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火箭上升的状态。

  把自己想像为火箭,感受飞向太空的快乐。

  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准备

  活动前,幼儿已经积累有关火箭、卫星等航天器发射上天的经验。

  背景图三张,分别是地面场景(地面、树木、房屋等景象)、蓝天白云场景(天蓝色的天空上,白云朵朵)、宇宙星空场景(纸上涂蓝色或黑色背景,上面画金黄色、银色的星星、星球等)。将三张背景图依次夹在活动黑板上,根据乐曲和情景变化的需要来翻页,以象征场景的变化。

  黄色、红色皱纸带分筐放置

过程

  我是火箭

  --你在电视里看到过火箭上天吗?火箭是怎么上天的?

  --请幼儿想像自己的身体是一艘火箭,正在向太空发射,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火箭上升的状态,如手臂向上伸,成三角状,踮起脚等。

  --每个幼儿都是火箭,在"发射"口令"10、9、8、7……2、1,点火发射"下达后,幼儿扮演火箭一同"升空"。

  火箭之歌

  --模拟"火箭"发射状态后,幼儿跟随老师学唱歌曲第一段,强调火箭正在冲天升空,帮助幼儿记忆第一段歌词。

  --火箭飞到了蓝天中,火力继续加大。教师变换背景图,幼儿跟学第二段歌词。

  --火箭终于穿过云彩,穿过天空,飞到太空中了。教师变换背景图,幼儿学唱第三段。

  --跟随教师完整地哼唱整首歌曲。

  乘火箭上天

  --幼儿在身后衣服边上用回形针别上红黄皱纸的"火箭焰火",蹲在地上做好发射的准备。

  --火箭们准备好发射了吗?大家一起倒计时,10、9、8……2、1!嗖!嗖!

  --教师弹奏音乐,幼儿边唱火箭之歌,边表演火箭升空情形。

  --唱到第二段时,教师更换背景图,火箭飞上天空,幼儿表演火箭正在加大火力的情形。--唱第三段时,继续更换背景图,幼儿放慢运动速度,蹲下,仿佛火箭飞入太空,最后降落到月球上

  --重复游戏数次。

课后反思:

  这个活动我始终让幼儿扮演飞行员的角色,给他们创设了一个飞天的情境,所以整个活动过程孩子们都沉浸在这有趣的情境之中,他们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积极投入到了活动中。本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我也从本次活动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对我以后的教学大有帮助。

5、大班科学教案《火箭升空》含反思

【设计思路】

  探月卫星一次次成功发射,实现了深空探测“零”的突破。作为无数中国人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嫦娥一号奔月之成功,不但预告了中国载人登月成功的前景、科学技术更为精湛高超的前景,也预告了祖国进一步富强昌盛的前景、中国人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前景。身为中国人举国上下为之欢呼和沸腾,孩子们身边随处可以扑捉到人们为之骄傲和自豪的欢声笑语,报纸上、电视上、网上等等,来到幼儿园他们随时会将自己听到、看到‘嫦娥奔月’的新闻与老师、小伙伴滔滔不绝的说个不停,我便设计了《火箭升空》的活动,给孩子们提供更多延展的空间、交往沟通空间、表达体验的机会、充分感受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火箭升空的过程,帮助幼儿了解探月的新闻。

  2、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为我们祖国的科技进步而骄傲自豪。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结合《火箭升空》的内容。活动前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搜集制作亲子小报,为幼儿传递有关嫦娥奔月的新闻。

  2、课件《火箭升空》

  3、班级设计火箭升空墙面,将亲子小报和有关航空知识布置场景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讨论:火箭升空

  提问:

  1、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火箭又一次发射成功的好消息吗?

  2、这架火箭的名称是什么?它是几月几日发射升空的?

  小结: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3、你还知道有关‘火箭升空’的什么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二、教师播放《火箭升空》课件

  观看嫦娥一号升空的过程,帮助幼儿了解探月新闻。

  三、请幼儿谈一谈观看课件后的感受

  教师小结: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为我们祖国的科技进步而骄傲自豪.

  活动结束:幼儿自由结伴观看《火箭升空》的知识、亲子小报,幼儿间相互传递更多有关嫦娥奔月的新闻。

【活动反思】

  《火箭升空》的活动深受幼儿喜欢。在活动开展期间孩子们够认真倾听、讨论、参与人们喜闻乐见的话题中。在亲子自制小报时,孩子与家长共同搜集图片信息积极主动,增进了亲子间的沟通交流;观看课件时,孩子们流露出认真专注的倾听状态,通过讨论交流获得同伴的经验;在话题讨论时气氛活跃,充分体现了孩子们参与讨论的积极和踊跃和轻松的交往氛围。

6、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火箭怎样升上太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发现有些物体是靠反冲作用在运动的。

  2、启发幼儿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推出火箭上天的基本原理。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分析类推及判断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重点:

  在探索活动中发现有些物体是靠反冲作用在运动的。

活动难点:

  启发幼儿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推断火箭上天的基本原理。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1个气球,每组1个装有小口瓶子的木板自制船。

  2、火箭发射升空的图片1张。

  3、已学会画简单的火箭。

活动过程:

  1、教师指导幼儿实验,通过实验引出活动内容。

  操作方法:小朋友将装满气的气球松开口,气球向前飞去。

  引导发现:鼓励幼儿反复操作、观察,找出气球向前飞行的原理。

  幼儿讨论:什么力量使气球飞动起来了?

  教师指导幼儿小结:往后流动的气体形成气流,气体的反冲作用推动着气球往前飞。

  2、实验:小船是怎样前进的?

  操作方法:将小口瓶子装满水,盖好,然后把它装入木板船上的固定位置,要求瓶口朝后。把自制船放入水盆中后,拔掉瓶盖,船就前进了。

  引导发现:鼓励幼儿反复实验,重点观察船运动的方向和水流方向,找出船是靠什么力量前进的。

  幼儿讨论:船是靠什么力量前进的?生活中还能见到哪些物体是靠反作用运动的。

  3、通过实验,引出活动内容:

  出示火箭发射升空的图片,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能说出什么办量推动这么大的火箭上天,而且使火箭的速度这么快?

  4、观察火箭结构与火箭发射升空的实况,运用实验发现进行合理判断。

  (1)教师指点火箭部分,逐一指导幼儿观察认识火箭顶舱,燃料箱,发动机和助推火箭。

  小结:火箭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顶舱装载人造卫星和各种空间探测器,下半部分由巨大的燃料箱和强大的发动机组成,旁边还有两个助推火箭。

  (2)引导幼儿观察火箭发射升空时的工作状况,并进行合理推断。

  提问:火箭的尾部有什么在燃烧?整个火箭是怎样啦?火焰是向什么方向喷射的?猜一猜,火箭是靠什么力量升入太空的?

  小结:火箭的燃料燃烧时有了巨大的火焰,巨大的火焰向后高速喷射,形成了强大气流,气流的反冲作用加上发动机的巨大力量就推动着火箭飞速前进,升入太空。

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参观少儿科技馆,通过参观和工作人员的讲解肯定幼儿的探索热情,激励幼儿继续再学习、再探索的欲望。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7、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火箭上天》含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箭的基本结构,探索圆柱体箭体与圆锥体火箭头接口的大小关系。

  2、感知火箭升空的原因,能大胆尝试并分析火箭升高的各种因素。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教学准备:

  1、孩子对火箭的兴趣及初步的了解。

  2、火箭模型,幼儿收集的各种瓶子、卡纸、铅画纸、蜡笔、即时贴、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3、多媒体课件《火箭上天》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圆柱体箭体与圆锥体火箭头接口的大小,尝试自制小火箭。

  难点:火箭头的制作和各部分的粘贴,,探索让小火箭飞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1、提问导入:你见到过火箭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见到过的火箭是什么样子的?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观看课件。老师与大家讨论有关“神七”的话题,小朋友知道,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多亏了小火箭的本领。那小朋友想不想和飞行员那样飞上太空呢?我们自己来设计制作小火箭,好吗?

  二、观察讨论,探讨制作方法,学习制作航天火箭

  1、观看课件后半部分,说说火箭的主要结构。师:火箭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发射出去的?;.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你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能飞上天的火箭?

  2、教师示范制作,幼儿尝试设计制作。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小火箭,看看它是怎么做成的?教师将正方形纸变成圆柱体的箭体,把半圆形纸变成圆锥体的火箭头;让箭体和火箭头相亲相爱在一起。

  3、谁来试试怎么做圆柱体的箭体,圆锥体的火箭头?请个别幼儿尝试。重点介绍火箭头的制作方法。

  4、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制作,教师作巡回指导,指导幼儿进行粘贴组合,制作火箭头。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孩子。

  提醒幼儿注意良好的操作习惯及卫生习惯。对有创意的幼儿及时表扬,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三、展现交流,探索让小火箭飞高的方法。

  1、幼儿展示自制火箭,共同参观并请个别幼儿介绍。先完成的小朋友去外面,借助发射器,试试怎样让小火箭发射上天。

  2、回教室,请个别幼儿介绍经验,看看谁的火箭飞得高,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航空知识的兴趣。师:你是怎样让小火箭发射上天的呢?(用手用力一拍)。为什么用力一拍,小火箭就能飞上天?刚才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有时飞得高,有时飞得低)

  3、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再去玩一玩,这次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比一比什么时候飞得高,什么时候飞得低?为什么?(用力,瓶子大,拍发射器的底部,卡纸做的火箭飞得高)

  4、集体发射小火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我们一起去发射台发射,看谁设计的小火箭载着的神舟号飞船飞得最高。

  开始倒计时:10,9,8,7,6,5,4,3,2,1,点火!

  教学反思: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火箭上天》,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增强,且喜欢动手乐于思考敢于猜测,同时对空气的感知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为此我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探索机会,通过引导幼儿预测、探索、记录、验证等方式,培养了幼儿探索纪录的能力。

8、大班科学教案《火箭怎样升上太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发现有些物体是靠反冲作用在运动的。

  2、启发幼儿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推出火箭上天的基本原理。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在探索活动中发现有些物体是靠反冲作用在运动的。

  活动难点:启发幼儿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推断火箭上天的基本原理。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1个气球,每组1个装有小口瓶子的木板自制船。

  2、火箭发射升空的图片1张。

  3、已学会画简单的火箭。

  活动过程

  1、教师指导幼儿实验,通过实验引出活动内容。

  操作方法:小朋友将装满气的气球松开口,气球向前飞去。

  引导发现:鼓励幼儿反复操作、观察,找出气球向前飞行的原理。

  幼儿讨论:什么力量使气球飞动起来了?

  教师指导幼儿小结:往后流动的气体形成气流,气体的反冲作用推动着气球往前飞。

  2、实验:小船是怎样前进的?

  操作方法:将小口瓶子装满水,盖好,然后把它装入木板船上的固定位置,要求瓶口朝后。把自制船放入水盆中后,拔掉瓶盖,船就前进了。

  引导发现:鼓励幼儿反复实验,重点观察船运动的方向和水流方向,找出船是靠什么力量前进的。

  幼儿讨论:船是靠什么力量前进的?生活中还能见到哪些物体是靠反作用运动的。

  3、通过实验,引出活动内容:

  出示火箭发射升空的图片,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能说出什么办量推动这么大的火箭上天,而且使火箭的速度这么快?

  4、观察火箭结构与火箭发射升空的实况,运用实验发现进行合理判断。

  (1)教师指点火箭部分,逐一指导幼儿观察认识火箭顶舱,燃料箱,发动机和助推火箭。

  小结:火箭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顶舱装载人造卫星和各种空间探测器,下半部分由巨大的燃料箱和强大的发动机组成,旁边还有两个助推火箭。

  (2)引导幼儿观察火箭发射升空时的工作状况,并进行合理推断。

  提问:火箭的尾部有什么在燃烧?"屈,老师.教案,网出,处!整个火箭是怎样啦?火焰是向什么方向喷射的?猜一猜,火箭是靠什么力量升入太空的?

  小结:火箭的燃料燃烧时有了巨大的火焰,巨大的火焰向后高速喷射,形成了强大气流,气流的反冲作用加上发动机的巨大力量就推动着火箭飞速前进,升入太空。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参观少儿科技馆,通过参观和工作人员的讲解肯定幼儿的探索热情,激励幼儿继续再学习、再探索的欲望。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个支持者、引导者,教师在观察中发现问题,鼓励幼儿自己去想象,提出建议,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展开想象的翅膀,自愿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创作,学会思考、学会协商、学会合作,使幼儿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发挥。活动结束部分,展示幼儿创作作品,相互欣赏,相互评价,让孩子们倾听他人的介绍和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设计,发展了口语表述力,同时学会欣赏同伴的智慧,学习吸收他人的闪光点,达到资源共享,互相提高。

9、大班科学《火箭上天》优秀获奖教案

  通过在操作中探究发现能使火箭升空的方法。探索挤压瓶子力的大小、瓶子的大小和火箭升空的高低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体验火箭升空的神奇和成就感。

  设计意图

  我国的系列运载火箭上天和神州十一号的成功发射举世瞩目,展示出科技的力量和科学的无穷奥秘。为了给幼儿从小埋下一颗爱科学、好探究的种子,我借此设计了本节活动。火箭怎么上天,这是一个很熟悉却又难以理解的问题,我们和孩子们开展了本次科学教育教学活动。活动通过观看视频——探究实验——体验成功——活动延伸——情感升华五个环节展开。充分让幼儿自主操作探究,在科学中探索,在操作中理解,在发现中学习。这既是科学领域目标中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教育策略,又体现了新《纲要》精神——“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即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幼儿“做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究欲望。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探究发现能使火箭升空的方法。

  2.探索挤压瓶子力的大小、瓶子的大小和火箭升空的高低之间的关系。

  3.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体验火箭升空的神奇和成就感。

  重点难点

  1.重点:在操作中发现挤压拍打瓶子能使火箭升空。

  2.难点:探索挤压瓶子的方式、力的大小等和火箭升空的高低有关。

  活动准备

  小瓶子、大瓶子、发射台、自制火箭、气球、火箭发射视频、火箭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尝试让火箭动起来。

  1.观看视频《神州十一号升空》,激发幼儿兴趣。

  师:你们见过火箭发射吗?那老师带你们去我国神舟十一号发射现场去看看吧!跟老师一起来倒计时:10.9.8.7..……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直冲上天,把神州十一号飞船成功送上太空。你们想不想也来发射火箭?

  2.教师出示自制纸工小火箭,幼儿自由探索。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小火箭,试一试怎么样让小火箭动起来?

  3.请个别幼儿示范。

  师: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些方法能让火箭动起来?

  小结:原来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能够产生气流,气流能让火箭动起来。

  4.提高难度,继续尝试。

  师:如果不用手接触火箭,谁有办法让火箭飞起来?

  请个别幼儿示范不用手怎么让火箭动起来。

  二、探索瓶子让火箭飞起来的方法。

  师:现在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火箭和发射器(瓶子),将火箭放在发射器上,怎么让火箭向上飞?

  1.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让火箭向上飞起来。

  师幼交流:

  (1)说说让火箭飞起来的方法。

  (2)提问:挤压(拍、捏等)瓶子为什么能让火箭向上飞起来?

  2.幼儿操作后,分享交流。

  3.幼儿第二次操作,出示图片让幼儿猜想那种方法火箭飞的更高?用捏,拍的方法再次体验。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用捏、拍等挤压的方法再次试一试哪一种方法可以让火箭向上飞的更高。

  4.幼儿第三次小组合作比赛,选用拍的方法尝试让火箭飞更高。

  (1)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比赛:提问为什么同样是拍瓶子,有的火箭飞得高,有的火箭飞得低?

  (2)幼儿对比探究。

  教师小结:用的力气大火箭飞得高,用的力气小火箭飞得低。

  三、小组比赛:谁的小火箭飞得高。

  1.幼儿用大瓶子和小瓶子对比操作,幼儿自由讨论。

  师: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小火箭飞的最高,看看你的小火箭有没有超过绳子。

  调整绳子高度,换成同样的大瓶子进行比赛,最高的为获胜。

  2.探讨原因,感知气流的作用。

  师:瓶子里使小火箭升空的神奇力量是什么?为什么大瓶子的火箭飞得更高?

  小结:瓶子大小不同,里面的空气多少不同;因为用的方法不同,使的劲大小不同。

  3.实验:瓶子吹气球

  再次验证瓶子大小跟空气多少的关系:大瓶子空气多气球吹的大,小瓶子空气少,气球吹的小。

  总结:大瓶子空气多,用的力气大,火箭就飞的更高。

  四、活动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的火箭都发射成功了,给棒棒的自己鼓鼓掌,我国成功的发射了长征一号、长征二号等运载火箭,把卫星、宇航员、飞船都送到太空遨游,真了不起!火箭为什么要点火?怎么升空的呢?还有很多秘密等你们长大了去探究,相信你们将来都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你想给你的火箭起个什么名字呢?大家一起回去把小火箭装饰一下吧!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巧妙运用雪碧饮料瓶和自制小火箭的结合,通过教师的支持和引导,启发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等,运用各种感官和实际操作,探究让火箭上天的不同方法,以及火箭飞出高度跟瓶子大小、用力大小等之间的关系,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整个活动层层推进,清晰流畅,幼儿兴趣浓厚,积极参与,愿意开动脑筋想办法,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对科学的兴趣。活动充分体现出科学活动的精髓内涵和培养目标,是对《指南》中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获取知识经验这一理念的成功践行。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10、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火箭上天》反思

  设计意图我国的系列运载火箭上天和神州十一号的成功发射举世瞩目,展示出科技的力量和科学的无穷奥秘。为了给幼儿从小埋下一颗爱科学、好探究的种子,我借此设计了本节活动。火箭怎么上天,这是一个很熟悉却又难以理解的问题,我们和孩子们开展了本次科学教育教学活动。活动通过观看视频——探究实验——体验成功——活动延伸——情感升华五个环节展开。充分让幼儿自主操作探究,在科学中探索,在操作中理解,在发现中学习。这既是科学领域目标中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教育策略,又体现了新《纲要》精神——“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即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幼儿“做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究欲望。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探究发现能使火箭升空的方法。

  2.探索挤压瓶子力的大小、瓶子的大小和火箭升空的高低之间的关系。

  3.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体验火箭升空的神奇和成就感。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重点难点

  1.重点:在操作中发现挤压拍打瓶子能使火箭升空。

  2.难点:探索挤压瓶子的方式、力的大小等和火箭升空的高低有关。

  活动准备小瓶子、大瓶子、发射台、自制火箭、气球、火箭发射视频、火箭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尝试让火箭动起来。

  1.观看视频《神州十一号升空》,激发幼儿兴趣。

  师:你们见过火箭发射吗?那老师带你们去我国神舟十一号发射现场去看看吧!跟老师一起来倒计时:10.9.8.7..……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直冲上天,把神州十一号飞船成功送上太空。你们想不想也来发射火箭?

  2.教师出示自制纸工小火箭,幼儿自由探索。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小火箭,试一试怎么样让小火箭动起来?

  3.请个别幼儿示范。

  师: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些方法能让火箭动起来?

  小结:原来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能够产生气流,气流能让火箭动起来。

  4.提高难度,继续尝试。

  师:如果不用手接触火箭,谁有办法让火箭飞起来?

  请个别幼儿示范不用手怎么让火箭动起来。

  二、探索瓶子让火箭飞起来的方法。

  师:现在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火箭和发射器(瓶子),将火箭放在发射器上,怎么让火箭向上飞?

  1.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让火箭向上飞起来。

  师幼交流:

  (1)说说让火箭飞起来的方法。

  (2)提问:挤压(拍、捏等)瓶子为什么能让火箭向上飞起来?

  2.幼儿操作后,分享交流。

  3.幼儿第二次操作,出示图片让幼儿猜想那种方法火箭飞的更高?用捏,拍的方法再次体验。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用捏、拍等挤压的方法再次试一试哪一种方法可以让火箭向上飞的更高。

  4.幼儿第三次小组合作比赛,选用拍的方法尝试让火箭飞更高。

  (1)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比赛:提问为什么同样是拍瓶子,有的火箭飞得高,有的火箭飞得低?

  (2)幼儿对比探究。

  教师小结:用的力气大火箭飞得高,用的力气小火箭飞得低。

  三、小组比赛:谁的小火箭飞得高。

  1.幼儿用大瓶子和小瓶子对比操作,幼儿自由讨论。

  师: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小火箭飞的最高,看看你的小火箭有没有超过绳子。

  调整绳子高度,换成同样的大瓶子进行比赛,最高的为获胜。

  2.探讨原因,感知气流的作用。

  师:瓶子里使小火箭升空的神奇力量是什么?为什么大瓶子的火箭飞得更高?

  小结:瓶子大小不同,里面的空气多少不同;因为用的方法不同,使的劲大小不同。

  3.实验:瓶子吹气球

  再次验证瓶子大小跟空气多少的关系:大瓶子空气多气球吹的大,小瓶子空气少,气球吹的小。

  总结:大瓶子空气多,用的力气大,火箭就飞的更高。

  四、活动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的火箭都发射成功了,给棒棒的自己鼓鼓掌,我国成功的发射了长征一号、长征二号等运载火箭,把卫星、宇航员、飞船都送到太空遨游,真了不起!火箭为什么要点火?怎么升空的呢?还有很多秘密等你们长大了去探究,相信你们将来都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你想给你的火箭起个什么名字呢?大家一起回去把小火箭装饰一下吧!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巧妙运用雪碧饮料瓶和自制小火箭的结合,通过教师的支持和引导,启发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等,运用各种感官和实际操作,探究让火箭上天的不同方法,以及火箭飞出高度跟瓶子大小、用力大小等之间的关系,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整个活动层层推进,清晰流畅,幼儿兴趣浓厚,积极参与,愿意开动脑筋想办法,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对科学的兴趣。活动充分体现出科学活动的精髓内涵和培养目标,是对《指南》中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获取知识经验这一理念的成功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