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好吃的西红柿》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数学教案《好吃的西红柿》反思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数数活动在游戏中体验群数的乐趣。
2、理解10个群数的意义,懂得在生活中利用10的群数解决实际问题。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会数100以内的数
(2)掌握数量10的点数
2、材料准备:幼儿人手一份塑料棒(50根),人手一份小西红柿(30),若干根竹签。
活动重难点
学习运用整十的方法点数数量较多的物品。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买来了很多西红柿,我想请小朋友帮忙数一数,看看我送给你多少个西红柿。
2.第一次体验数西红柿。
(1)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点数西红柿
师:比一比,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数出西红柿的数量。
(2)分享交流。 盘子里有多少个西红柿?你是用什么方法数出来的?"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数得又快又准?
小结:为了能又快又准确地点数西红柿,我们可以将10个西红柿串成一串,看看有多少串就知道有多少个西红柿。
3.第二次体验数西红柿。
(1)幼儿运用整十数的方法再次数西红柿。(教师引导幼儿将西红柿10个一串地串在绳子上。)
(2)幼儿分享交流。
师:你们认为哪种数西红柿的方法好?为什么?
小结:当物品的数量比较多时,我们可以用10个串一串的办法来准确点数物品的数量。
4.游戏:“数塑料棒”。
(1)幼儿自由操作。引导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数塑料棒,理解10个群数的意义。
(2)师幼共同检查幼儿的操作结果。
活动反思
本次数学活动的重点是学习运用整十的方法点数数量较多的物品,经过大班上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懂得按两个两个的数数,孩子们也初步的了解了按群数来数数的含义,有了上学期的数数基础,本次活动能将物体运用整十的方法点数数量较多的物品,起到了巩固和奠基的作用,本次活动我以谈话和出示西红柿树来直接切入主题,幼儿都能积极回答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利用两个两个的数西红柿树上的果实。
通过本节活动,存在着许多的不足:第一环节第一次体验数西红柿,这个环节我利用有洞口的物品来代替西红柿,并给幼儿提供绳子,通过比一比,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数出西红柿的数量,操作完后,我发现孩子们都是两个两个的数,没有达到本节课的目标,我马上转变策略,通过引导孩子们利用绳子串10个物品为一串,串完了以后,我们再来数一数多少串就知道总数。在这个环节,我应该自己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幼儿自由自发的想一想我们要利用什么方法才能又快又准的数出总数,然后我利用孩子提出的方法来操作和验证孩子的想法,和孩子们共同寻找整十的点数方法,这样孩子对点数数量较多的物品有了思考和方法以后,对下一个环节的操作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在最后的的游戏环节,我应该设一个比赛的场景或者一个生活场景,让幼儿用我们今天学的新本领又快又准的整十的数数方法来点数塑料棒,这样既激发了孩子的参与性,又达到了孩子运用所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大班教案《好吃的蛋糕》含反思
活动目的:
1、初步学会蛋糕的简单制作方法。
2、体验制作蛋糕的乐趣,感受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蛋糕的特征。
活动过程:
1、与幼儿共同回顾参观面包店的情况谈话引入。
(1)昨天我们去参观面包店,你知道了哪些秘密?
蛋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
2、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蛋糕的方法。
先打蛋————加糖————搅拌————(直至蛋浆上起白泡)————加面粉————加水————搅拌
3、提出要求:
(1)保持桌面的整洁,搅拌时要小心,不要让蛋浆洒落出来。
(2)可以和伙伴合作搅拌蛋浆。
4、幼儿操作
教师提醒幼儿打蛋时用适宜的力度,加糖时应保持桌面干净整洁,鼓励幼儿打蛋浆要有耐心,如果累了可以找同伴合作搅拌。提示速度较快的幼儿加面粉继续搅拌。
(1)烤蛋糕
鼓励做好蛋糕的幼儿可先用水果和奶油装饰。
(2)品尝蛋糕幼儿与同伴分享。
反思与分析:
本次系列活动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蛋糕入手,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大班幼儿思维发展迅速,求知欲望高,当让他去学习一项新的本领时,要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在快乐地情绪中学习,在其自发的活动中合作学习和实践,从而解决问题,找到所需要答案,此时,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会发挥得淋漓尽致,作为教师更应注重幼儿的探索过程而不仅仅是探索结果,这样才会为创造潜能的挖掘与培养提供更大的空间与机会。
3、大班教案《好吃的肉丸》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团的技能来塑造肉丸。
2、通过情境化的泥塑环境让幼儿对泥工活动感兴趣。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橡皮泥、泥工板、小塑料碗若干
2、小兔、小猪、小狗、小蜜蜂、小熊、熊妈妈、袋鼠等动物各一只。
3、煤气炉一个、汤勺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导入,激发孩子做肉丸的欲望和兴趣。师:你们知道吗?今天啊是小熊的生日哦,森林里来了许多小动物来给小熊庆祝生日哦,我们来看看都来谁啊。(一一出示小动物)来了这么多小动物啊,这下可把我们的熊妈妈和小熊了,来了真么多可好吃的肉丸只有这么一点(出示做好的肉丸),怎么够吃啊,那怎么办呢?
反思:活动是以幼儿最喜欢的故事的形式导入的,效果很好,孩子们很感兴趣。而且把孩子融入到故事中,是小动物请他们帮忙做肉丸,而不是老师要求的学做肉丸,这样就激发了孩子学做肉丸的欲望,让他们在做的过程中很投入。
二、幼儿学习做肉丸。师:那请你们来帮她做多的肉丸来给小动物们吃好吗?小动物喜欢又圆又好吃的肉丸哦,做不漂亮的他们可不喜欢哦。所以首先我们一起来和熊妈妈学做肉丸吧。
做肉丸是有秘诀的——
(1)、从面泥妈妈身上分出一个面泥娃娃
(2)、边唱歌谣边团:“手心转呀转,转转转转转,我做的肉丸圆又圆,你做的肉丸圆不圆?”
(3)幼儿基本完成,大声回答:“圆!”由此体验做成肉丸带来的成功体验
反思:
在吸引了孩子的注意时,抓住他们的兴趣一步一步引导孩子们分泥-团圆,孩子们学得很认真,都想帮熊妈妈和小熊做好吃的肉丸,但老师在讲解示范时不够清楚,语速过快,动作不够直观,导致部分孩子不会团圆,不会转着圈来团,小班幼儿正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需要老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示范和讲解,然后让孩子自己练习团圆。
4、大班教案《好吃的芹菜》含反思
目标
1.知道芹菜对人体的作用以及多种吃法,乐意吃芹菜。
2.体验自己动手包饺子的乐趣。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准备
1.带根的芹菜一根,贴上鼻子、眼镜、嘴巴,制作成芹菜宝宝。
2.麻油、盐、糖、肉末、饺子皮、勺子、水、切菜刀、砧板。
3.录像片(或图片):幼儿大便时很痛苦的样子。
过程
1.产生观察芹菜的兴趣。
――出示芹菜宝宝。这是谁啊?它的头发、身体、裙子分别是哪一部分?
――帮助幼儿以游戏口吻认识芹菜的根、茎、叶。
2.了解吃芹菜的好处。
――你们喜欢吃芹菜吗?吃的是芹菜的哪一部分? (根据幼儿所说,教师将芹菜的根、叶去掉)
――芹菜吃在嘴里有什么感觉?
――看录像(或图片)。了解芹菜能帮助小朋友消化食物,顺利排便。
――请幼儿在芹菜茎中寻找帮助大家消化食物的纤维,知道其对人体的好处。
3.了解芹菜的多种吃法。
――这么好的芹菜,你们平时是怎么吃的?
――教师边说边操作包芹菜饺子的方法:芹菜去根、去叶――洗净――用开水烫一下(亦可不烫,用盐稍加腌渍)――切碎――放少许盐、糖、葱、姜――与肉末一起拌匀――包饺子。
――幼儿自己动手包芹菜饺子。
建议
1.针对不少幼儿不爱吃芹菜的现象,以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做法来诱发他们吃芹菜的欲望,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操作过程(特别是在集体中)能使幼儿愉快。
2.当日的午餐可以让幼儿吃自己包的芹菜饺子,体验包饺子,吃饺子的乐趣。
3.鼓励幼儿在家中也能和父母一起动手包芹菜饺子。
反思:
使幼儿知道了芹菜有多种的吃法,并使幼儿的情绪达到了顶端,幼儿品尝到了自己动手做的菜,可高兴了。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对幼儿的前期经验不太了解,因此在最后凉拌芹菜的时候,没有将要求交待清楚,造成一开始幼儿不会操作,有的幼儿糖放多了,有的幼儿醋放多了,后来在老师的补充要求下,幼儿才学会了如何凉拌芹菜。
5、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反思《分享好吃的饼干》
活动目标:
1、理解二等分就是把物体分成同样大小的两部分,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学习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进行二等分。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学习单。剪刀、回形针等工具。
2、各种形状的纸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
活动过程:
一、等分圆形纸片,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教师:小朋友,你们每人都有一张圆形纸片,怎样能把圆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呢?(教师倾听幼儿讲述,了解幼儿的想法)请你们自己试一试吧。可以用笔画出等分的线,再用剪刀剪开。(教师完整复述幼儿的讲述,不发表意见,调动幼儿尝试的积极性。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观察,便于选择有经验的幼儿过后进行介绍)
2、讨论活动,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师:你们把圆形纸片都分成了一样大小的两份,你是怎么分的?(教师根据自己的观察有针对性地选择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分出来的一份和原来的圆形比,哪个大?哪个小?
教师:你怎样证明分的两份一样大呢?(引导幼儿自由发表见解,并允许幼儿示范验证方法)相互改错,并帮助有困难的同伴。教师:如果你分错了,可以再选一张圆形纸重新试一次。旁边的小朋友可以帮一帮你的小伙伴。(引导多数幼儿,给个别幼儿一个改错的机会,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等分任一形状的纸片,体验分法的多样性。
1、 任选一种形状的纸片,进行等分。
教师:小朋友桌上还有许多各种各样形状的纸片,请你们任意选一种形状的纸片,把它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分好后要想一个办法证明你分的两份是一样大的。(引导幼儿自由选择纸张进行等分活动,并观察了解幼儿是怎样验证的)教师:你分的是什么形状的纸片?你是怎么分的?你分的两份一样大吗?怎么证明呢?(引导幼儿边讲述边示范)
2、 交流等分经验,了解相同形状的纸片等分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刚才,XX(幼儿名字)小朋友是这样等分长方形纸片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还有谁等分的是长方形纸片,但方法和他不一样的?XX(幼儿名字)你是怎么分的?把相同形状的纸片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3、任选多张相同的或不同的纸片进行等分活动,了解等分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小朋友,桌上还有许多不同形状的纸片,你们任意选纸片,把它们全都等分成两份吧。但每分好一张纸,还要证明一下你分的是不是一样大,有没有等分。确定等分后还要把它的两份用回形针别在一起,好吗?
三、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进行二等分。 选择等分的正确方法。
教师:小朋友一起去秋游,真开心!玲玲和佳佳带了好吃的饼干,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请你帮忙分一分,这些各种形状的饼干要怎么分才两半一样多呢?请与正确的分法连线。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二等分为基础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活动中我以给小朋友分食物为主线贯穿活动始末,“分饼干”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一个圆形饼干的二等分为基础拓展到多个圆形的平均分配活动,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究**。
6、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好吃的食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认识条形统计图,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 能够运用条形统计图,对物品进行分类,并发现一组物品的数量特点。
活动准备:
小块积木人手一个,可拆分的横向纵向坐标。"来;自.屈;老师;教.案;分四组,每组一筐各种食品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引出主题。
引出话题,我爱吃什么?讨论生活中我爱吃的食品。
二、幼儿逐一选择自己喜欢吃的食品,并用小贴片统计。展示条形统计的过程。
1、教师出示各种食品图标将他们贴在横向坐标的下方。幼儿每人手中一个木块,依次将手中木块贴在对应的最爱吃的食品图标的上方。
2、观察小朋友的选择结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什么食品选的小朋友最多?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一眼就看出小食品的上方木块排列形成的柱形最高,小食品最受欢迎。)幼儿点数木块说出每种食品被选的人数。
3、出示坐标,清幼儿观察坐标上的数字。对比发现,数字的间距刚好是小木块的高度。原来,我们不用点数数字块,只要使用尺子量一量每组柱子的高度就知道哪种食物有多少小朋友选了它。
三、小组统计。
教师以游戏的口吻说: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食品,请大家来统计一下,共有多少种?每种有多少个?
教师和小朋友一同讨论条形统计的具体方法。
四、请幼儿观察每组统计的结果。
教师:蔬菜和水果对我们身体有益,我们要适当多吃,而小食品虽然美味,但是没有营养,我们可以品尝,但是吃过量对身体有害。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亲身直观的体验来感知条形统计的方法和特点。大班孩子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的游戏情景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活动设计围绕孩子们的操作体验,环环相扣,将抽象的条形统计深入浅出的在活动中诠释出来。教师将这一活动与健康领域进行整合,不仅仅是为了统计而统计,而是把这一活动作为建立孩子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态度的过程,促使孩子们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提升能力的活动。整体效果较好。
7、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好吃的西红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数数活动在游戏中体验群数的乐趣。
2、理解10个群数的意义,懂得在生活中利用10的群数解决实际问题。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会数100以内的数
(2)掌握数量10的点数
2、材料准备:幼儿人手一份塑料棒(50根),人手一份小西红柿(30),若干根竹签。
活动重难点
学习运用整十的方法点数数量较多的物品。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买来了很多西红柿,我想请小朋友帮忙数一数,看看我送给你多少个西红柿。
2.第一次体验数西红柿。
(1)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点数西红柿
师:比一比,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数出西红柿的数量。
(2)分享交流。 盘子里有多少个西红柿?你是用什么方法数出来的?"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数得又快又准?
小结:为了能又快又准确地点数西红柿,我们可以将10个西红柿串成一串,看看有多少串就知道有多少个西红柿。
3.第二次体验数西红柿。
(1)幼儿运用整十数的方法再次数西红柿。(教师引导幼儿将西红柿10个一串地串在绳子上。)
(2)幼儿分享交流。
师:你们认为哪种数西红柿的方法好?为什么?
小结:当物品的数量比较多时,我们可以用10个串一串的办法来准确点数物品的数量。
4.游戏:“数塑料棒”。
(1)幼儿自由操作。引导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数塑料棒,理解10个群数的意义。
(2)师幼共同检查幼儿的操作结果。
活动反思
本次数学活动的重点是学习运用整十的方法点数数量较多的物品,经过大班上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懂得按两个两个的数数,孩子们也初步的了解了按群数来数数的含义,有了上学期的数数基础,本次活动能将物体运用整十的方法点数数量较多的物品,起到了巩固和奠基的作用,本次活动我以谈话和出示西红柿树来直接切入主题,幼儿都能积极回答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利用两个两个的数西红柿树上的果实。
通过本节活动,存在着许多的不足:第一环节第一次体验数西红柿,这个环节我利用有洞口的物品来代替西红柿,并给幼儿提供绳子,通过比一比,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数出西红柿的数量,操作完后,我发现孩子们都是两个两个的数,没有达到本节课的目标,我马上转变策略,通过引导孩子们利用绳子串10个物品为一串,串完了以后,我们再来数一数多少串就知道总数。在这个环节,我应该自己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幼儿自由自发的想一想我们要利用什么方法才能又快又准的数出总数,然后我利用孩子提出的方法来操作和验证孩子的想法,和孩子们共同寻找整十的点数方法,这样孩子对点数数量较多的物品有了思考和方法以后,对下一个环节的操作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在最后的的游戏环节,我应该设一个比赛的场景或者一个生活场景,让幼儿用我们今天学的新本领又快又准的整十的数数方法来点数塑料棒,这样既激发了孩子的参与性,又达到了孩子运用所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