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小象爱妈妈》反思》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小班教案《小象爱妈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含义,较完整地演唱歌曲。
2、乐意参加音乐活动,并能从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3、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过程】
一、练声。
利用小象玩偶,用歌曲的形式问好。
小朋友们上午好,老师今天带来了小象,我们用歌声来和小象打个招呼吧。“小象你好,小象你好,小象早上好,小象你好,小象你好,小象早上好”。(用“早上好”的音乐,加前奏)
小朋友唱的真好,我们再来唱一遍。共2遍。
二、在故事情境中学唱歌曲。
1、借用小象去旅行的故事引出第一个场景:小象在树林里遇到小兔。
小象今天要去旅行,我们和它一起去吧。(翻开第一张背景)小象来到了树林,遇到了小兔,我们听听小象和小兔唱了什么。(录音机放一遍)
在刚才的歌里,你们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句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含义。(用清唱,不用伴奏了)
逐句解释歌词,重点解释“对呀”“爱心”“说话”。
我们再来完整地唱一遍。(钢琴伴奏)
它们唱的真好听呀,小象要继续去旅行了,拜拜小兔。
(可以在难点处考考幼儿,看他们是否知道)
2、故事的第二个场景:小象在池塘边遇到了小青蛙。(翻开第二张背景图)
小象走啊走,来到了池塘边。小象和小青蛙唱了什么,我们来一听下。教师点图谱,跟着钢琴来唱一遍。小朋友说:“我听到了。”就根据孩子回答,逐句来唱。等四句清唱完再用钢琴伴奏完整唱一遍,让幼儿在钢琴的伴奏中尝试跟老师一起完整唱歌曲。利用图谱对于幼儿较难掌握的句子“你最喜欢谁呀,快说话。告诉你,我最喜欢我的好妈妈”着重教学。
3、故事的第三个场景:小象在山坡上遇到了小鸡。
“小象走啊走,来到了山坡上遇到了小鸡”我们来听听它们唱了些什么?钢琴伴奏唱一遍加上动作。
加入律动动作帮助幼儿记忆歌词。请孩子站起来跟着老师在音乐的伴奏下,边做动作边唱歌。
师:小朋友演唱的时候应该表现小象的什么心情?“自豪,高兴,爱妈妈。”
那小朋友应该用什么声音演唱?“自豪的声音,高兴的声音。”
4、故事的第四个场景:小象在小河边遇到了小牛。(师幼分角色尝试对唱。)
“我们来听听它们唱了什么?”将小牛和小象的图片贴到图谱前。
幼儿来当小象“你们的椅子背后有一张小象的图片把它拿下来贴在自己身上。”
“现在老师来当小牛,唱这两句(手指点)。小朋友当小象唱这两句(手指点)。”
钢琴伴奏唱一遍。
三、结束。
情感提升——爱妈妈。
小象结束了一天的旅行,它回到家看见了自己的妈妈。小象:“妈妈,我今天遇到了很多好朋友,我很高兴有一个和你一样的长鼻子。妈妈,我最喜欢你了。”
师:“故事讲完了,我们这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就叫《小象爱妈妈》。”
活动反思:
首先,我请孩子们欣赏歌曲《小象爱妈妈》并边听音乐边打节奏。让孩子们将听到的音乐,通过打节拍的形式表达出来。其次,通过拍打不同的地方提高孩子的兴趣。在敲敲打打中,成了孩子们感受音乐的关键。同时,让他们无意识地熟悉音乐的旋律。这时,融入歌词,让孩子自然而然中走入歌曲。从最初的拍打到拍打不同的部位到歌词的加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一首附点较多的歌曲来说,这对附点部分的熟悉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接下来的学念与学唱中,孩子们相对比较轻松。不管了对旋律的掌握,还是对附点的学唱都没有了吃力的感觉,而且他们自始至终兴趣较高。
解决孩子们学习三拍子歌曲的方式有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地去思考,总会寻到最适合孩子的方式,让孩子们真正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2、小班教案《小象玩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水滴画的方法表现音乐情节。
2、体验水滴画的乐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黑板五块,(黑板上设情景图“小象和小河”)毛笔、水桶、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情景图,引出课题。
小朋友看,这是谁呀?小象的长鼻子有什么本领?今天,小象散步来到河边,它伸出长鼻子想干什么呢?
二、听音乐,想象音乐情节,并用水滴画的方法在黑板上表现出来。
1、幼儿听第一段音乐,猜猜小象在干什么?
老师示范用手蘸水洒在黑板上,表示小象吸水、喷水,又象滴答滴答下小雨一样,小象玩得真高兴。
2、听第二段音乐,感觉发生了什么事?
请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刮大风的样子,小象拿支毛笔蘸了水在黑板上刮起了大风。请个别幼儿来示范自己会刮什么样的大风。
3、听第三段音乐:刮了一阵大风,又下起了大雨,小象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
启发幼儿用毛笔蘸水在黑板上表示下大雨的样子。
4、老师小结:刚才我们用水洒出了小雨点,画出了刮大风和下大雨,原来用水也可以画出漂亮的图画的。
三、幼儿边听音乐,边在黑板上作画。
(指导幼儿可以用手指或手腕洒小雨点,用毛笔大胆地画各种各样的大风,从高处往下画大雨。)
四、游戏:小象跳舞
雨停了,小象洗完了澡,觉得真舒服,他想和小朋友一起跳个小象舞。
活动反思:
水滴画是用水而不是用颜料绘画,是一种湿而不脏乱的绘画法,平时幼儿都很喜欢玩水,因此这种绘画方法很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水滴画容易干,最后可能连作品都保留不下来,但这个活动有助于幼儿的大肌肉发展,他们在黑板上作画,画面大,表现得大胆。因为绘画是属于自由探索的活动,幼儿需要探索新的作画材料,我们不要指望幼儿的作品会是什么样子,只要他们能大胆地表现出自己的感受,体验到这次活动的快乐就好了。
3、小班教案《小象要回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看挂图,理解小象要回家的心情。
2.知道幼儿园的玩具不能带回家。
3.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四幅
2.幼儿园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小朋友喜欢玩玩具吗?你们都喜欢玩什么玩具?”
老师:“有个小朋友叫婷婷,她和我们小朋友一样都很喜欢玩玩具,我们一起和他打个招呼吧。”
(二)过程:
1.观察图一 (老师出示第一幅挂图)
老师:“这就是婷婷的教室,这个小女孩就是婷婷,婷婷的教室里有许多玩具,小朋友都看到那些好玩的玩具?
老师:“婷婷最喜欢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这天婷婷的妈妈来接婷婷回家,可是婷婷还想和小象一起玩,他该怎么办呢?小朋友帮婷婷想想办法?
老师:“小朋友想了这么多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婷婷是怎么做的?
2.观察图二(老师出示第二幅挂图)
老师:“婷婷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老师:“小象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老师引导小朋友们仔细观看挂图,发现婷婷和小象的表情,知道他们的心情。)
3.观察图三(老师出示第三幅挂图)
老师:“小象玩累了,婷婷抱他上床睡觉,小朋友看小象怎么了?”
老师:“小象哭了,为什么小象哭了?”
老师:“小象想妈妈了,小朋友在很棒,小象对婷婷说,我要回家,我要妈妈。”
老师:“小象的家在哪里呢?”
老师:“太棒了,小象的家在幼儿园,我们小朋友在真聪明,可是婷婷该怎么办呢?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她想个办法吧。”
4.观察图四( 老师出示第四幅挂图)
老师:“婷婷把小象送回哪里?”
老师:“婷婷把小象送回到幼儿园,小朋友仔细看小象的表情,小象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大象妈妈的心情呢,还有婷婷的心情呢?”
老师:“婷婷把小象送回了家,小象真高兴。老师问问小朋友,可以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吗?婷婷把小象带回家,她做的对吗?”
老师:“最后婷婷把小象送回家,改正错误,我们一起表扬表扬她,给她鼓鼓掌。”
(老师总结,让小朋友知道幼儿园的玩具是不能带回家的,带回家要及时的送还回来。)
老师:“婷婷把小象送回家,小象可高兴了,我们把这四幅图连起来,编一个《小象要回家》的故事,好不好。”(老师完整的讲述故事)
结束部分
老师:“小朋友表现的真棒,知道不能随便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奖励小朋友们一起玩玩具。”
活动延伸:
发放幼儿用书第二册
活动反思:
这节课首先以谈话的方式导入,让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玩具,由于幼儿对自己的玩具非常熟悉,所以能够积极地参与活动,调动幼儿谈话的积极性。让幼儿主动的去学习调动幼儿积极性,比较适合我的儿童。活动开始,我主动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挂图内容,领会图画意思。帮助幼儿更好的体验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充分理解小象要回家的心情。然后,将故事完整的讲述给小朋友们听,让小朋友们再次感知理解小象要回家的心情,知道幼儿园的玩具不能带回家。最后,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把玩具送回幼儿园,再次让幼儿明白不能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的道理。
在出示挂图环节中,大部分以老师为主导,没有很好的调动小朋友的积极性和兴趣。结束部分,让小朋友玩玩具环节,采用老师发放玩具的方法,小朋友的秩序有些乱,可以采用一边播放音乐一边让小朋友排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的方式,最后,老师可以利用手中的小象引导小朋友,加深小朋友的认知,知道幼儿园的玩具不能带回家。有俩个幼儿在活动中参与不积极,因为他们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看玩具大象上了。以后我应该注意在上课过程中先不把大象发到幼儿手上,那样他们的主要注意力还在我身边的玩具大象上,一旦发到幼儿手上,孩子的注意力就会容易放到玩具大象上,这是他们现在这个年龄的特性。以后仍需改进。
4、小班教案《小象爱妈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含义,较完整地演唱歌曲。
2、乐意参加音乐活动,并能从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3、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过程】
一、练声。
利用小象玩偶,用歌曲的形式问好。
小朋友们上午好,老师今天带来了小象,我们用歌声来和小象打个招呼吧。“小象你好,小象你好,小象早上好,小象你好,小象你好,小象早上好”。(用“早上好”的音乐,加前奏)
小朋友唱的真好,我们再来唱一遍。共2遍。
二、在故事情境中学唱歌曲。
1、借用小象去旅行的故事引出第一个场景:小象在树林里遇到小兔。
小象今天要去旅行,我们和它一起去吧。(翻开第一张背景)小象来到了树林,遇到了小兔,我们听听小象和小兔唱了什么。(录音机放一遍)
在刚才的歌里,你们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句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含义。(用清唱,不用伴奏了)
逐句解释歌词,重点解释“对呀”“爱心”“说话”。
我们再来完整地唱一遍。(钢琴伴奏)
它们唱的真好听呀,小象要继续去旅行了,拜拜小兔。
(可以在难点处考考幼儿,看他们是否知道)
2、故事的第二个场景:小象在池塘边遇到了小青蛙。(翻开第二张背景图)
小象走啊走,来到了池塘边。小象和小青蛙唱了什么,我们来一听下。教师点图谱,跟着钢琴来唱一遍。小朋友说:“我听到了。”就根据孩子回答,逐句来唱。等四句清唱完再用钢琴伴奏完整唱一遍,让幼儿在钢琴的伴奏中尝试跟老师一起完整唱歌曲。利用图谱对于幼儿较难掌握的句子“你最喜欢谁呀,快说话。告诉你,我最喜欢我的好妈妈”着重教学。
3、故事的第三个场景:小象在山坡上遇到了小鸡。
“小象走啊走,来到了山坡上遇到了小鸡”我们来听听它们唱了些什么?钢琴伴奏唱一遍加上动作。
加入律动动作帮助幼儿记忆歌词。请孩子站起来跟着老师在音乐的伴奏下,边做动作边唱歌。
师:小朋友演唱的时候应该表现小象的什么心情?“自豪,高兴,爱妈妈。”
那小朋友应该用什么声音演唱?“自豪的声音,高兴的声音。”
4、故事的第四个场景:小象在小河边遇到了小牛。(师幼分角色尝试对唱。)
“我们来听听它们唱了什么?”将小牛和小象的图片贴到图谱前。
幼儿来当小象“你们的椅子背后有一张小象的图片把它拿下来贴在自己身上。”
“现在老师来当小牛,唱这两句(手指点)。小朋友当小象唱这两句(手指点)。”
钢琴伴奏唱一遍。
三、结束。
情感提升——爱妈妈。
小象结束了一天的旅行,它回到家看见了自己的妈妈。小象:“妈妈,我今天遇到了很多好朋友,我很高兴有一个和你一样的长鼻子。妈妈,我最喜欢你了。”
师:“故事讲完了,我们这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就叫《小象爱妈妈》。”
活动反思:
首先,我请孩子们欣赏歌曲《小象爱妈妈》并边听音乐边打节奏。让孩子们将听到的音乐,通过打节拍的形式表达出来。其次,通过拍打不同的地方提高孩子的兴趣。在敲敲打打中,成了孩子们感受音乐的关键。同时,让他们无意识地熟悉音乐的旋律。这时,融入歌词,让孩子自然而然中走入歌曲。从最初的拍打到拍打不同的部位到歌词的加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一首附点较多的歌曲来说,这对附点部分的熟悉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接下来的学念与学唱中,孩子们相对比较轻松。不管了对旋律的掌握,还是对附点的学唱都没有了吃力的感觉,而且他们自始至终兴趣较高。
解决孩子们学习三拍子歌曲的方式有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地去思考,总会寻到最适合孩子的方式,让孩子们真正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5、小班教案《小象采香蕉》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钻、爬、跑、跳的能力及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
2、培养幼儿练习钻、爬、跑、跳的兴趣,调动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培养幼儿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4、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5、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活动方法:
1、起点线钱分别放四个拱形门,门前摆放四个垫子距4米左右处拴一条需要幼儿跳起来才能摸到的绳子,绳子上挂着与幼儿人数相等的香蕉模型。
2、幼儿扮小象,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分别站在起点线后。
3、通过情景导入游戏的玩法和规则要求。
4、当听到“请小象去采香蕉”的信号后,各队第一名“小象”,钻过山洞(拱门),爬过草地(垫子),跑到“香蕉”下,跳起来各采下一个“香蕉”,跑回本队与第二名“小象”拍手后,站在队尾。第二名“小象”在拍手后出发,游戏依次进行,最后一名“小象”归队后,以最快的一队为胜。
活动规则:
1、听到信号后,第一名幼儿才能出发。
2、第二名幼儿被拍手后,才能出发。
3、每个幼儿必须采到“香蕉”后,才能跑回本队。
4、每个幼儿自能采一个“香蕉”。
活动反思:
本次的活动是为了综合观察幼儿钻、爬、跑、跳、灵活性和协调性而设计的。通过本次的活动我发现幼儿对于综合性的体育游戏兴趣更高,幼儿的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较之刚入园时有所提高,而且幼儿钻、爬、跑、跳的能力及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较之刚入园时有很大的进步。今后,我会针对幼儿的兴趣创设更多有益有趣的体育游戏。
6、小班教案《小象的鼓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故事中的不同形象,丰富词汇:“红红的”、“雪白的”、“金黄色的”。
2、通过教具的演示,理解故事情节和动物形象。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教具:小象、蜗牛、小狗、熊爷爷、小鼓、鼓槌
2、草地、小花、小树背景图
已有经验准备:认识鼓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鼓
教师边指边提问:
1、你们看这是什么?(小鼓)
2、我们来看看它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师:你们说得真好,老师用更好听的话来说,红红的鼓身,我们一起来说说看。
3、再来看看它的鼓面是什么颜色的呀?(白色……)
师:恩,真棒。我也用更好听的话来说,雪白的鼓面,我们一起来说说看。
4、你们看这鼓槌又是什么颜色呢?(金色,黄色……)
师:金黄色的鼓槌,我们也来说一说。
小结:这只小鼓真漂亮,红红的鼓身,雪白的鼓面,金黄色的鼓槌。
师:可是这只小鼓是谁的那,让我们来听一听故事。
二、教师边演示桌面教具边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讲到“小鼓真漂亮……”时,教师手指小鼓,启发幼儿说出“红红的鼓身,雪白的鼓面,还有金黄色的鼓槌”。
2、讲到“小蜗牛先看见了……”时,请幼儿说一说小蜗牛看见了会把鼓槌当做什么呢?幼儿学一学蜗牛爬的动作。
3、讲到“小狗远远地跑过来……”时,请小朋友猜猜小狗会把鼓槌当作什么,学学小狗的动作。(幼儿学一学小狗啃骨头的动作)。
4、讲到“熊爷爷也走过来……”时,请小朋友猜一猜熊爷爷又会把古槌当成什么,他会怎么做,(幼儿学一学熊爷爷拄拐杖的动作)。
师:这只小鼓是谁的呀,是谁送给小象的?好听吗?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次呀,老师可有个要求,请你和我一起讲蜗牛,小狗,熊爷爷它们看到鼓槌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三、教师演示桌面教具,带领幼儿讲故事。
教师用提问及留白接说的方式,引导幼儿完整地讲述故事。
师:现在,你们知道这是谁的鼓槌了吗?可是这个故事还没有题目,我们来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四、情境表演。
老师请四个幼儿分别来扮演小象、小蜗牛、小狗、熊爷爷,其他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复述故事。
师:恩,你们刚才啊都讲得很好,现在啊,老师要请四个小朋友来表演哦,谁愿意来?请到的小朋友等下轮到你的时候可要大胆地说,大胆的表演哦,下面的小朋友呢,就要跟着老师一起讲故事。
附故事:《小象的鼓槌》
小象过生日,妈妈送给它一只小鼓。
小鼓真漂亮,红红的鼓身,雪白的鼓面,还有一只金黄色的小鼓槌,小象好喜欢。
可是粗心的小象,还没玩几天,就把鼓槌给弄丢了。鼓槌鼓槌,你在哪里呢?
鼓槌静静地躺在草地上,小蜗牛看见了。它一面吃力地爬过鼓槌,一面嘀咕:这是座什么?又滑又硬,真难爬!
小狗远远地跑过来,它可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肉骨头!啊呜,刚啃了一口,它就摇着头走开了。
熊爷爷走过来,它以为这是前几天丢了的拐杖,就把鼓槌捡起来。哎呀,不对,太短了!
小象背着小鼓来了。咦,这不是我的鼓槌吗?它什么时候跑到这儿来啦?咚咚咚,鼓声一响起来,大家都来了。嘿!小鼓敲出的声音还真好听!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小班下半学期的语言活动,由于孩子们刚升入中班,因此,我觉得在中班上比较合适,只要稍微增加点难度就可以了。由于其它四个班都已经上过,因此就决定在刚组建的中五班开展这个活动。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中五班的孩子由于从来没有上过幼儿园,对于老师的提问毫无反应,即使老师走到了他们的中间,用动作去激发他们的兴趣,孩子们的反应还是平平,与我预先设想的完全不一样。最后的表演这个环节完全是老师在自导自演,语言活动失去了意义。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面对孩子们的冷漠,我该怎么办呢?虽然孩子能力弱是一个问题,但是面对这样的孩子,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是更大的问题。我可以怎么做呢?首先,我想我在上课前应该充分去了解孩子们的发展水平,而不是凭自己的想象去判断孩子的水平。其次,在发现孩子们的能力与预设不一样的时候,教师应该适时调整策略,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比如将重点放在学习小动物的语言。最后,可以带领孩子们动起来,可以去请他们,甚至可以拉动他们,让他们跟着我一起进行表演,在表演后再反过来学习故事。
7、小班音乐教案《小象》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基础上学唱歌曲,并初步使用对唱形式演唱歌曲。
2、体验对唱形式给歌曲带来的不同感受。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已经欣赏过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材料准备:歌曲
活动重点及难点: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歌曲中的难句“你的鼻子真呀真正长”咬字清晰、连贯“对呀”二个字,对字高音不叫喊,呀字弱
难点:学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接着唱。
教学过程:
一、小乐器演奏
复习小乐器的伴奏,感受三拍子强弱弱的起伏。
——小乐器能够伴随音乐敲打出好听的声音,让我们用碰铃、响板、铃鼓来为歌曲小象一起伴奏吧。
二、小象来唱歌
1、 集体学唱
——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歌曲《小象》的旋律,也用小乐器敲敲。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歌曲,唱一唱。
第一遍听(教师念歌词与唱)
提问:
1)小象的鼻子怎么样?它的鼻子像谁呢?歌曲里是怎么说的?(小象、小象、你的鼻子真呀真正长。对呀,我的妈妈鼻子也很长。小象的鼻子像妈妈,象妈妈有长长的鼻子所以小象也有。)
2)小象最最喜欢谁?(告诉你我最喜欢我的好妈妈)
第二遍听(教师完整演唱二次)
提问:听完歌曲,你觉得哪句歌词最难唱?
分析难句:
1)“你的鼻子真呀真正长”比较难唱,因为字有点多而且比较绕口,所以我们要咬字清晰、连贯。(单独练习,先念后唱)
2)“对呀”二个字也很难唱,虽然只有二个字可是“对“字高音,唱的时候不能不叫喊,把眼睛眉毛都打开。三拍子歌曲有强弱弱的特点,多以唱这二个字的时候要强弱弱(教师示范),呀字弱、要轻。(独句练习)
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学唱,教师用动作、手势提醒歌词和演唱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 对唱歌曲
——我们再来听听歌曲,听完歌曲请你告诉我,你觉得这首歌曲是一个人在唱,还是二个人在唱,你是怎么从音乐里发现的?(幼儿范谈)
小结:
这首歌曲是二个人演唱,一个人唱完一个人唱,有点一问一答得感觉(分析句)。我们还能从歌曲里你、和我二个字来发现这个歌曲是二个人演唱。
——那让我们用对唱的方法(一个人唱完问完另一个人来唱来回答)来尝试唱小象这首歌曲。
教师和幼儿之间对唱
幼儿与幼儿之间对唱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一种新的演唱方式叫做对唱来尝试演唱小象这首歌曲。如果以后我们遇到的歌曲是一问一答,二个人唱的,也可以用这种对唱的方法来演唱,是不是感觉上更加有趣了。
三、我们爱妈妈
----小象在歌曲里唱到它最爱它的好妈妈,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
——马上就是三八妇女节了,是我们亲爱的妈妈的节日,你能做哪些事情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呢?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美术区角中制作一些送给妈妈的三八节贺卡。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8、小班教案《小象爱妈妈》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含义,较完整地演唱歌曲。
2、乐意参加音乐活动,并能从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过程】
一、练声。
利用小象玩偶,用歌曲的形式问好。
小朋友们上午好,老师今天带来了小象,我们用歌声来和小象打个招呼吧。“小象你好,小象你好,小象早上好,小象你好,小象你好,小象早上好”。(用“早上好”的音乐,加前奏)
小朋友唱的真好,我们再来唱一遍。共2遍。
二、在故事情境中学唱歌曲。
1、借用小象去旅行的故事引出第一个场景:小象在树林里遇到小兔。
小象今天要去旅行,我们和它一起去吧。(翻开第一张背景)小象来到了树林,遇到了小兔,我们听听小象和小兔唱了什么。(录音机放一遍)
在刚才的歌里,你们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句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含义。(用清唱,不用伴奏了)
逐句解释歌词,重点解释“对呀”“爱心”“说话”。
我们再来完整地唱一遍。(钢琴伴奏)
它们唱的真好听呀,小象要继续去旅行了,拜拜小兔。
(可以在难点处考考幼儿,看他们是否知道)
2、故事的第二个场景:小象在池塘边遇到了小青蛙。(翻开第二张背景图)
小象走啊走,来到了池塘边。小象和小青蛙唱了什么,我们来一听下。教师点图谱,跟着钢琴来唱一遍。小朋友说:“我听到了。”就根据孩子回答,逐句来唱。等四句清唱完再用钢琴伴奏完整唱一遍,让幼儿在钢琴的伴奏中尝试跟老师一起完整唱歌曲。利用图谱对于幼儿较难掌握的句子“你最喜欢谁呀,快说话。告诉你,我最喜欢我的好妈妈”着重教学。
3、故事的第三个场景:小象在山坡上遇到了小鸡。
“小象走啊走,来到了山坡上遇到了小鸡”我们来听听它们唱了些什么?钢琴伴奏唱一遍加上动作。
加入律动动作帮助幼儿记忆歌词。请孩子站起来跟着老师在音乐的伴奏下,边做动作边唱歌。
师:小朋友演唱的时候应该表现小象的什么心情?“自豪,高兴,爱妈妈。”
那小朋友应该用什么声音演唱?“自豪的声音,高兴的声音。”
4、故事的第四个场景:小象在小河边遇到了小牛。(师幼分角色尝试对唱。)
“我们来听听它们唱了什么?”将小牛和小象的图片贴到图谱前。
幼儿来当小象“你们的椅子背后有一张小象的图片把它拿下来贴在自己身上。”
“现在老师来当小牛,唱这两句(手指点)。小朋友当小象唱这两句(手指点)。”
钢琴伴奏唱一遍。
三、结束。
情感提升——爱妈妈。
小象结束了一天的旅行,它回到家看见了自己的妈妈。小象:“妈妈,我今天遇到了很多好朋友,我很高兴有一个和你一样的长鼻子。妈妈,我最喜欢你了。”
师:“故事讲完了,我们这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就叫《小象爱妈妈》。”
9、小班音乐教案《小象爱妈妈》含反思
【活动设计】
《小象爱妈妈》是主题《小不点儿》的一堂音乐活动,我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图谱和故事情境教学使孩子脱离了枯燥的练唱,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在学唱歌曲的同时唤起了孩子们心灵深处最真挚、最纯洁的爱。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含义,较完整地演唱歌曲。
2、乐意参加音乐活动,并能从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过程】
一、练声。
利用小象玩偶,用歌曲的形式问好。
小朋友们上午好,老师今天带来了小象,我们用歌声来和小象打个招呼吧。“小象你好,小象你好,小象早上好,小象你好,小象你好,小象早上好”。(用“早上好”的音乐,加前奏)
小朋友唱的真好,我们再来唱一遍。共2遍。
二、在故事情境中学唱歌曲。
1、借用小象去旅行的故事引出第一个场景:小象在树林里遇到小兔。
小象今天要去旅行,我们和它一起去吧。(翻开第一张背景)小象来到了树林,遇到了小兔,我们听听小象和小兔唱了什么。(录音机放一遍)
在刚才的歌里,你们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句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含义。(用清唱,不用伴奏了)
逐句解释歌词,重点解释“对呀”“爱心”“说话”。
我们再来完整地唱一遍。(钢琴伴奏)
它们唱的真好听呀,小象要继续去旅行了,拜拜小兔。
(可以在难点处考考幼儿,看他们是否知道)
2、故事的第二个场景:小象在池塘边遇到了小青蛙。(翻开第二张背景图)
小象走啊走,来到了池塘边。小象和小青蛙唱了什么,我们来一听下。教师点图谱,跟着钢琴来唱一遍。(快思 www.www.banzhuren.cn)小朋友说:“我听到了。”就根据孩子回答,逐句来唱。等四句清唱完再用钢琴伴奏完整唱一遍,让幼儿在钢琴的伴奏中尝试跟老师一起完整唱歌曲。利用图谱对于幼儿较难掌握的句子“你最喜欢谁呀,快说话。告诉你,我最喜欢我的好妈妈”着重教学。
3、故事的第三个场景:小象在山坡上遇到了小鸡。
“小象走啊走,来到了山坡上遇到了小鸡”我们来听听它们唱了些什么?钢琴伴奏唱一遍加上动作。
加入律动动作帮助幼儿记忆歌词。请孩子站起来跟着老师在音乐的伴奏下,边做动作边唱歌。
师:小朋友演唱的时候应该表现小象的什么心情?“自豪,高兴,爱妈妈。”
那小朋友应该用什么声音演唱?“自豪的声音,高兴的声音。”
4、故事的第四个场景:小象在小河边遇到了小牛。(师幼分角色尝试对唱。)
“我们来听听它们唱了什么?”将小牛和小象的图片贴到图谱前。
幼儿来当小象“你们的椅子背后有一张小象的图片把它拿下来贴在自己身上。”
“现在老师来当小牛,唱这两句(手指点)。小朋友当小象唱这两句(手指点)。”
钢琴伴奏唱一遍。
三、结束。
情感提升——爱妈妈。
小象结束了一天的旅行,它回到家看见了自己的妈妈。小象:“妈妈,我今天遇到了很多好朋友,我很高兴有一个和你一样的长鼻子。妈妈,我最喜欢你了。”
师:“故事讲完了,我们这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就叫《小象爱妈妈》。”
教学反思:
首先,我请孩子们欣赏歌曲《小象爱妈妈》并边听音乐边打节奏。让孩子们将听到的音乐,通过打节拍的形式表达出来。其次,通过拍打不同的地方提高孩子的兴趣。在敲敲打打中,成了孩子们感受音乐的关键。同时,让他们无意识地熟悉音乐的旋律。这时,融入歌词,让孩子自然而然中走入歌曲。从最初的拍打到拍打不同的部位到歌词的加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一首附点较多的歌曲来说,这对附点部分的熟悉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接下来的学念与学唱中,孩子们相对比较轻松。不管了对旋律的掌握,还是对附点的学唱都没有了吃力的感觉,而且他们自始至终兴趣较高。
解决孩子们学习三拍子歌曲的方式有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地去思考,总会寻到最适合孩子的方式,让孩子们真正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10、小班教案《好奇的小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
2.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述故事。
3.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让幼儿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
通过观察画面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好奇的小象》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大象的明显特征。如:有四条粗粗的像柱子一样的腿,有两个大大的像扇子一样的耳朵,一条长长的大鼻子,还有胖胖的身体。
二、欣赏故事。
1.观看课件1师:看看小象的鼻子是怎样的?它在想些什么?
幼:小象的鼻子是短短的,它在想"鳄鱼吃的是什么"
2.观看课件2(鳄鱼)师:小象来到了什么地方?河里的"木头"是谁?
3.观看课件3师:看看发生了生么事?(引导幼儿看图并说出鳄鱼正在咬住岸上边小象的鼻子,让幼儿观察小象的鼻子被拉得长长的。)
4.观看课件4师:小象使劲拉呀,拉呀,它的鼻子拉得长起来了,鳄鱼放开了小象的鼻子。
5.观看课件5师:小象的鼻子变长了之后可以做什么事情?(引导幼儿回答出故事中的意思)
6.观看课件6师:原来小象的鼻子变长了有这么多好处啊!让我们一起看看其它的小象都在干什么。
三、师生共同复述故事。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看课件复述故事的内容,帮助幼儿梳理思路,知道小象鼻子的作用。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后把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同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了解鳄鱼的特性。
附故事:好奇的小象
从前,象的鼻子都是扁扁短短的,就跟一只小皮靴那么大。
可是,有一只好奇的小象,他忽然想知道:鳄鱼拿什么当饭吃呢?
"请问,"小象对着河里一根木头似的东西有礼貌地问,"您知道鳄鱼拿什么当饭吃吗?""到这儿来,小家伙,我小声告诉你。"于是,小象把头伸过去,"木头"一口就咬住了它的鼻子。"我就是鳄鱼,我今天午饭就吃小象了!""哎呀,快放开我!"小象哼哼着说。他使劲拉呀,拉呀,鼻子都拉长了……鳄鱼终于"噗"的一声放开了他。
鼻子真痛啊!
忽然,有只苍蝇飞来,长鼻子"啪"地一下就打死了苍蝇。肚子饿了,长鼻子一下就卷起一把草,送进嘴里去了。
长鼻子真有用!小象的兄弟姐妹们都跑来找他拉鼻子。
从那以后呀,所有的小象就都长着长鼻子。
11、小班教案《两只小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自然地随老师学唱歌曲,并积极扮演小象参加演唱活动。
2.借助老师体态动作,能够理解教学图片并理解记忆歌词,尝试创编各种动作与同伴演唱。
3.体验与同伴共同歌唱、律动、游戏的快乐。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难点:
学会演唱歌曲,并在唱的过程中角色扮演
演唱过程中的动作创编
活动准备:
两张小象图片,伴奏音乐,歌词卡片等
活动过程:
1.在活动开始之初,先用如下律动来展开
我有十个手指头,变成小鼓咚咚咚。变成小鸡叽叽叽。变成小狗汪汪汪,我有一双小小手,又灵巧来又能干,我有十个手指头,相亲相爱不分手。
带领幼儿一起做律动活动。结束之后适当进行评价,对表现得好的幼儿进行表扬。
之后由这个问题来引入活动:那刚才大家一起用手指头变出那么多东西,那老师也给大家用手指头变出东西来,大家看着是什么啊?
展示出小象的图片来引入话题,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理解歌词,整体感知歌曲
(1)教师用手指做小象,引导幼儿也用手指做小象,并和幼儿用手指进行游戏。
(2)教师自然地演唱歌曲,之后提出如下问题:你听到了什么?他们在哪里走?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就象什么?见了面干什么?边提问边引导幼儿理解歌词。
(3)教师再分段演唱一遍歌曲,让幼儿有更加深入的印象
3.幼儿学唱歌曲
老师带领幼儿通过分段的方式,男女生分开唱的方式来让幼儿学唱歌曲。
4.幼儿边唱边结伴游戏
老师播放歌曲的伴奏,让幼儿在伴奏音乐中找一个小伙伴,结伴扮演两只小象,边玩边唱。
5.幼儿创编各种结伴游戏的方法,并替换歌词演唱
师:两个象宝宝在一起勾鼻子,握握手,玩得很开心,象宝宝和朋友在一起还会怎样呢?(引导幼儿创编新歌词)。
可能会一起觅食,一起跳舞等。
6.幼儿结伴做韵律
活动:“大象洗澡”
师:哟,妈妈好象闻到了汗味了,象宝宝们,快快和妈妈到河里洗个澡吧!(带领幼儿随歌曲做小象洗澡的动作)
活动延伸:
美工区让幼儿印画小象吹泡泡。
教学反思:
首先从选材上来看,小班孩子的特点好奇好动好模仿,他们喜欢小动物,喜欢模仿小动物的的动作和声音,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我选择了《两只小象》这首歌曲。这是一个四三拍子的歌曲,旋律很优美动听,从孩子课堂的表现来看,孩子是很喜欢这首歌的。
12、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两只小象》教案与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喜欢模仿,幼儿对手指游戏很感兴趣,一 听到音乐就开始用身体来表演,结合小班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幼儿熟悉的有长长鼻子的小象,通过欣赏音乐《两只小象》让幼儿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在玩中学,玩中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音乐,熟悉歌词内容。
2、让幼儿初步运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象的长鼻子。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感受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7、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歌词内容,结合歌词进行游戏
难点:有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大象,了解其外部特征
材料准备:两只小象的音乐和伴奏 音乐《小动物走路》
活动过程
导入:小动物在森林举办运动会,幼儿随音乐《小动物走路》律动进入活动室。
提问:都有哪些小动物到森林里去了?(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基本过程:1、教师甩动食指,请幼儿猜猜是谁来了。
2、教师用食指边唱边表演歌曲2遍,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提问:谁来了呀?(小象)它晃悠着小鼻子还在干什么?
3、幼儿拿出食指跟着教师随音乐做动作,(结合歌词内容,通过手指游戏)表演歌曲。
4、教师创设情境,小象鼻子长大的过程,分别用2根、3根、5根手指,运用手指游戏变现歌曲。
5、游戏:小象找朋友
结束:森林运动会——小象拔河比赛
活动延伸:故事《小象的奖牌》
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音乐欣赏活动《两只小象》。在活动前就在想:活动中孩子不配合怎么办,活动时开始是直接用伴奏还是清唱。在课前也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了,从中也学到了不少。
在本次活动中,运用幼儿熟悉的音乐律动入场,幼儿熟悉音乐也熟悉音乐中的小动物,能通过律动中的动物自然的引出小象。在老师用手指做小象鼻子晃动时,有的幼儿因为对手指谣《猴子荡秋千》 很熟悉,都在说是小猴子在荡秋千。当老师边唱边用手指表演时,有的幼儿很自然的就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在小象鼻子逐渐变大的过程中,幼儿很激动,仿佛自己就是一只小象,想着要努力让自己的鼻子变大变长,还会跟旁边的幼儿比比鼻子。活动中,教师说的较少,让幼儿通过手指的变化表现歌曲,也让幼儿在一遍遍的欣赏中熟悉歌曲内容。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
在活动小象找朋友时,由于教师没有先提要求在让幼儿进行游戏,幼儿跟着老师随音乐玩游戏,游戏中在找朋友时许多幼儿都希望跟老师做朋友,在跟好朋友抱一抱时很多孩子都来抱老师,使得孩子抱成一团,有的孩子就被撞倒了,有的幼儿也会趁跟好朋友抱一抱的时候,把好朋友抱倒在地上。
在小象拔河比赛时,开始幼儿不太懂怎么玩,就在后面看2个老师拔,有的幼儿还在旁边为老师喊加油,看到跟自己在一边的老师快被拉走了会很急,都在后面拉着老师的衣服帮忙,在跟小朋友比赛时,一组的小朋友也和团结,都拉着前面小朋友的衣服使劲往后拉,即使全摔倒在地上了还是开心的笑着,一次次的说:”老师我们还要玩。”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感触很深,在活动前,因为有领导来听课就很紧张,感觉没有激情。告诉小宝贝些老师有点紧张,小宝贝些就对着我喊:“谢老师,不怕不怕!”看到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激情来了,从活动中也看到的宝贝的能干和团结,让我有了许多意外的收获。课上完了,感觉还不错。可课后一想,就觉得要改进的地方还太多了。在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衔接总是有些牵强。教师的语言生动性不够,表情也不够,特别是教师的语速过快,还有游戏活动环节的设计不完善。
如果在让我上一次,我先要写出一个详案,把游戏活动重新设计,在让好朋友抱抱的基础上,可以让好朋友碰一碰,握一握手,可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好朋友的爱。在游戏前先讲清楚规则在让幼儿游戏。在活动中注意活动的安全。在活动前还要先对自己的教案进行说课,请同事或有经验的老师帮忙听,帮忙找出问题,及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