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活动《水果数一数》反思》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小班数学教案活动《水果数一数》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2的点数。
2、能在三个物体中找出1、2的物体。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DVD一台、一只灰太狼头饰、两只灰太狼图片、两只喜洋洋图片、数字1、2、1-3的各种水果图片(若干)、实物:苹果3个、橘子3个、实物:玩具(若干)、小筐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放歌曲“喜洋洋歌曲”,出示灰太狼头饰:“谁来了?”“干什么的?”
2、出示图片。
一只灰太狼和一只喜洋洋,领幼儿数数,有几只灰太狼,捉到了几只喜洋洋?(引导幼儿用数数用数字1表示)比较每只灰太狼都捉了几只喜洋洋。
3、出示图片。
两只灰太狼和两只喜洋洋,带领幼儿数一数,有几只灰太狼,几只灰太狼,(引导幼儿用数数用数字2表示),比较每只灰太狼都捉了几只喜洋洋。
4、按物点数。
灰太狼捉喜洋洋真辛苦,它的肚子饿了,请幼儿拿水果给它吃,每只灰太狼只吃一个水果,来了几只灰太狼,就拿几个水果给它吃。
教师分别出示、一只灰太狼、二只灰太狼,请幼儿拿出相应的一个水果、两个水果、三个水果,并检查对错。
实物:三个苹果、三个橘子(让幼儿点数,教师说出数字几,幼儿拿出相应数量的水果)
5、游戏“灰太狼捉喜洋洋”。
(1)学本领:老师当灰太狼,幼儿当灰太狼宝宝,灰太狼拍一下手,幼儿拍一下,灰太狼拍两下、三下,灰太狼宝宝也拍相应的下数。
(2)实物:玩具
教师给每一小组发放一小筐的玩具,幼儿听教师说的数字,从小筐中拿出相应的玩具。(教师巡回指导)
6、活动结束。
让幼儿在我的数学《水果数一数》作业中在三个物体中圈出1、2的物体来。
教学反思:
数和形是幼儿身边常存的事物,也是小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根据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在玩玩乐乐,拼拼摆摆中习得)以形象生动,深受幼儿喜欢的“灰太狼捉喜洋洋”为游戏情节,设计了此活动。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运用比较多的物体及手口一致点数1、2以内的事物。孩子们都能在复习的过程中掌握1、2以内的点数,而手口一致的点数,只有在实践操作中,让幼儿们去反复练习、反复操作,才能习得。但在实际教学中没考虑细节问题,是本次教学显得很失败,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要掌握时间是细节中的关键,在不同混淆的物体中找出相应的物体,让孩子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2、小班数学教案《水果数一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2的点数。
2、能在三个物体中找出1、2的物体。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音乐DVD一台、一只灰太狼头饰、两只灰太狼图片、两只喜洋洋图片、数字1、2、1-3的各种水果图片(若干)、实物:苹果3个、橘子3个、实物:玩具(若干)、小筐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放歌曲“喜洋洋歌曲”,出示灰太狼头饰:“谁来了?”“干什么的?”
2、出示图片。
一只灰太狼和一只喜洋洋,领幼儿数数,有几只灰太狼,捉到了几只喜洋洋?(引导幼儿用数数用数字1表示)比较每只灰太狼都捉了几只喜洋洋。
3、出示图片。
两只灰太狼和两只喜洋洋,带领幼儿数一数,有几只灰太狼,几只灰太狼,(引导幼儿用数数用数字2表示),比较每只灰太狼都捉了几只喜洋洋。
4、按物点数。
灰太狼捉喜洋洋真辛苦,它的肚子饿了,请幼儿拿水果给它吃,每只灰太狼只吃一个水果,来了几只灰太狼,就拿几个水果给它吃。
教师分别出示、一只灰太狼、二只灰太狼,请幼儿拿出相应的一个水果、两个水果、三个水果,并检查对错。
实物:三个苹果、三个橘子(让幼儿点数,教师说出数字几,幼儿拿出相应数量的水果)
5、游戏“灰太狼捉喜洋洋”。
(1)学本领:老师当灰太狼,幼儿当灰太狼宝宝,灰太狼拍一下手,幼儿拍一下,灰太狼拍两下、三下,灰太狼宝宝也拍相应的下数。
(2)实物:玩具
教师给每一小组发放一小筐的玩具,幼儿听教师说的数字,从小筐中拿出相应的玩具。(教师巡回指导)
6、活动结束。
让幼儿在我的数学《水果数一数》作业中在三个物体中圈出1、2的物体来。
【教学反思】
数和形是幼儿身边常存的事物,也是小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根据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在玩玩乐乐,拼拼摆摆中习得)以形象生动,深受幼儿喜欢的“灰太狼捉喜洋洋”为游戏情节,设计了此活动。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运用比较多的物体及手口一致点数1、2以内的事物。孩子们都能在复习的过程中掌握1、2以内的点数,而手口一致的点数,只有在实践操作中,让幼儿们去反复练习、反复操作,才能习得。但在实际教学中没考虑细节问题,是本次教学显得很失败,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要掌握时间是细节中的关键,在不同混淆的物体中找出相应的物体,让孩子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3、小班数学教案《听一听,数一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听声音辨别5以内的数量,并学习按照听到声音的数量找相应的点卡。
2.在活动中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听声音辨别5以内的数量,并学习按照听到声音的数量找相应的点卡。
活动准备:
1.贴有各种乐器标记的记录表人手一份,贴好双面胶的1-5的点卡人手一份,铃铛、木鱼等乐器,录音机。
2.认识各种乐器,并能听声音找出相应的乐器标记。认识了1-5的点卡。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出示分别画有2-5个数量不等的小动物卡片,引导幼儿学学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并注意:一只小猫叫一声,两只小狗叫两声。教师通过手指点着小动物带领幼儿叫的动作提示,隐性提示幼儿有几只小动物就叫几声。
二、动物音乐会,听辨各种乐器
1.创设小动物们去听音乐会的情境,在屏风后依次打击各种乐器(铃铛、木鱼、锣、大鼓、圆舞板)。
2.听乐器演奏声,并找出相应的乐器标记。教师有意识地将幼儿依次找出的乐器标记摆进设计好的操作表格中。
三、和乐器宝宝玩游戏,听一听数一数
1.创设乐器宝宝和小朋友玩游戏的情境,要求:请你听听是谁在唱歌,唱了几声?数在心里。
2.幼儿交流,并能找出相应数量的点卡。教师将点卡摆放在操作表相应位置。
3.幼儿介绍自己听声音数数的好方法,如:听到一声就数一下,或者听到一声就伸出一个手指来表示等等。
4.组织幼儿用这些好方法进行个别操作。
四、展示操作记录表,简单评价。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采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教学策略上。小班的教学趣味性要强,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所以我在设计这节活动课是,采用几个游戏贯穿于活动。首先第一个环节,我用学小动物叫导入活动,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第三个游戏是与乐器宝宝做游戏,由于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各种打击乐器,所以孩子们充满好奇心,在乐器唱歌的时候,听的特别认真,并且掌握了一边听一边数的办法,但是在选择相应点卡时,部分孩子会说却不会操作,我将会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引导这部分孩子继续活动,帮助他们掌握操作方法。
4、小班数学教案活动《水果数一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2的点数。
2、能在三个物体中找出1、2的物体。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DVD一台、一只灰太狼头饰、两只灰太狼图片、两只喜洋洋图片、数字1、2、1-3的各种水果图片(若干)、实物:苹果3个、橘子3个、实物:玩具(若干)、小筐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放歌曲“喜洋洋歌曲”,出示灰太狼头饰:“谁来了?”“干什么的?”
2、出示图片。
一只灰太狼和一只喜洋洋,领幼儿数数,有几只灰太狼,捉到了几只喜洋洋?(引导幼儿用数数用数字1表示)比较每只灰太狼都捉了几只喜洋洋。
3、出示图片。
两只灰太狼和两只喜洋洋,带领幼儿数一数,有几只灰太狼,几只灰太狼,(引导幼儿用数数用数字2表示),比较每只灰太狼都捉了几只喜洋洋。
4、按物点数。
灰太狼捉喜洋洋真辛苦,它的肚子饿了,请幼儿拿水果给它吃,每只灰太狼只吃一个水果,来了几只灰太狼,就拿几个水果给它吃。
教师分别出示、一只灰太狼、二只灰太狼,请幼儿拿出相应的一个水果、两个水果、三个水果,并检查对错。
实物:三个苹果、三个橘子(让幼儿点数,教师说出数字几,幼儿拿出相应数量的水果)
5、游戏“灰太狼捉喜洋洋”。
(1)学本领:老师当灰太狼,幼儿当灰太狼宝宝,灰太狼拍一下手,幼儿拍一下,灰太狼拍两下、三下,灰太狼宝宝也拍相应的下数。
(2)实物:玩具
教师给每一小组发放一小筐的玩具,幼儿听教师说的数字,从小筐中拿出相应的玩具。(教师巡回指导)
6、活动结束。
让幼儿在我的数学《水果数一数》作业中在三个物体中圈出1、2的物体来。
教学反思:
数和形是幼儿身边常存的事物,也是小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根据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在玩玩乐乐,拼拼摆摆中习得)以形象生动,深受幼儿喜欢的“灰太狼捉喜洋洋”为游戏情节,设计了此活动。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运用比较多的物体及手口一致点数1、2以内的事物。孩子们都能在复习的过程中掌握1、2以内的点数,而手口一致的点数,只有在实践操作中,让幼儿们去反复练习、反复操作,才能习得。但在实际教学中没考虑细节问题,是本次教学显得很失败,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要掌握时间是细节中的关键,在不同混淆的物体中找出相应的物体,让孩子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5、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数花坛里的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数数经验,尝试探索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的数数方法,提高数数能力。
2、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与幼儿共同设计好的花坛);
2、花坛设计图(呈封闭状排列);
3、数字卡片;
4、贴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春天到了,我们想让幼儿园的花坛变得更漂亮,所以这几天,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看了幼儿园的花坛,拍了照,并画了设计稿。今天我们就来数一数幼儿园的各个花坛需要放多少盆花。
二、数花坛里的花
数直线排列的花(价值分析:运用已有数数的经验数数)
1、出示长条形的花坛
提问:这个花坛需要几朵花?你是怎么数的?
小结:嗯,有的小朋友用心里数的办法把花坛的花数清楚,有的小朋友用接着往下数的办法,有的……,你们的办法真灵,数的真快!
数呈封闭状排列的花
2、出示长方形的花坛(价值分析:尝试运用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的数数方法,提高数数能力)
1)有一朵不一样颜色花的花坛
数一数有几朵花。你是怎么数的?你从哪里开始数的?数到哪里结束?
2)全部的花是一种颜色的花坛
现在花一摸一样了,又该怎么数呢?
小结:你们的办法真棒,有的用做标记的方法数、有的用手指摁住来数,有的……记住了从哪朵小花数起,就能知道数到哪里停下来,这样不会多数也不会少数。
3、幼儿数花坛中的花
1)我们幼儿园里还有其他形状的花坛,我们一起再数数其他花坛需要几朵花。
2)徐老师还提供一些工具可以帮助你们数数,如果你需要它就用,不需要它也可以不用。
3)数好了放在前面想对应的黑板上。
3、幼儿交流:你数了哪个花坛?你是怎么数的?
小结:今天你们数清了我们花坛里需要多少花,又让自己学到了许多数数的本领。以后当我们碰到要数的图案像圈儿排队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试一试,数一数,这样我们数数的本领会更大。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6、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感知5以内的数》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因本幼儿园属乡镇幼儿园,小学化教育严重,所以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课改刚要,设计了本节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初步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能说出总数。
2、初步学会从左到右按物数数的方法。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教学重点:手口一致点数。
活动准备
1、动物图片:1条毛毛虫、2只小兔、3只小猫、4只螃蟹、5只老虎。
2、活动电视音乐《手指变变变》、《数字歌》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引起兴趣
教师与幼儿一起来玩一个手指变小动物的游戏。教师先把左手举起来,再把右手举起来,让幼儿一起跟着做。(教师一边说一边与幼儿一起举手,辨别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接着,师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一起玩起了“手指变动物”的游戏。)
教师从幼儿喜欢的游戏入手,让幼儿边说边做,在模仿、唱数中初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对左和右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个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
2.学习按序点数的方法
(1)学习从左到右按物数数
今天,教师请了很多小动物来我们班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说说有哪些小动物。(分别演示毛毛虫、小白兔、小猫、螃蟹、老虎的图片。)让幼儿说出每种小动物各有多少?
师(一边指着图一边说)有毛毛虫、小兔、小猫、螃蟹、还有老虎。那小朋友知道它们各有多少吗?然后分别数出一条毛毛虫、两只小兔、三只小猫、四只螃蟹、还有五只老虎。
下面我们让我们的客人排排坐,我们再一起来数一数。!来自快思老师教案.!从哪边开始数呢?教师先示范,然后跟幼儿一起数,最后请幼儿上前数。
我们数数时一般先伸出右手,小动物横着排队时,我们可以从左到右数。(请小朋友举起右手,从左到右一起数。)
3、欣赏《数字歌》。
4、最后教师与幼儿和小动物们一起来跳舞(播放活动电视音乐《手指变变变》)
教学反思
从幼儿喜欢的游戏入手,让幼儿边说边做,在模仿、唱数中初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对左和右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第一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幼儿喜欢小动物,请小动物来做客的形式能让幼儿欣然接受,有效地激活了他们开动脑筋的内在动机。第二环节从5以内的数量开始,让幼儿感性地理解5是由5个1构成的。在引导幼儿观察排队小动物的环节,“从哪边开始数”的问题提醒幼儿数数要按方向和顺序进行。师生一起点数可使幼儿在看、听、想、做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从左到右按物数数的方法。
本节活动的设计,对于小班来说从左到右还是太难,幼儿接受方面不是很好。当幼儿上前点数点错时,我没耐心与其纠正。还有做手指游戏,伸出的手指数有点混淆。如果让我从新上这节课,我更多的会从游戏中改进,设计一个能让幼儿更清楚,更感兴趣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学习。
7、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数蛋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点数活动,大胆回应老师的提问。
2.能边数边说数字,不漏数。
3.学习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并说出总数。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重点:积极参与点数活动,大胆回应老师的提问。
活动难点:学习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并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有点数4以内数量物的数学基础以及排序的概念。
2.物质材料:PPT及故事《数蛋宝宝》,篓子;蛋宝宝人手4个,蛋蛋盘人手1个。
3.教室有关5以内数的点卡或玩具。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猜动物,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好,今天有个小动物来我们班做客,跟小朋友当好朋友,我们来猜一猜是谁?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听音乐猜动物。
师:哪个小动物呀?(鸡妈妈)你们太聪明了,今天康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鸡妈妈的故事《数蛋宝宝》。
二、出示PPT
1.教师讲述故事
师:有一只美丽的鸡妈妈在草地上散布,走着走着,鸡妈妈突然不走了,原来呀,它想下蛋宝宝了,鸡妈妈下了一个蛋宝宝,两个蛋宝宝,三个蛋宝宝,四个蛋宝宝,鸡妈妈真高兴,把这些蛋宝宝都带回家了,准备孵蛋宝宝,没过几天,蛋宝宝觉得肚子下面的蛋宝宝动了,就赶紧站起来一看,怎么样了呀?孵出小鸡了,都孵出来了,孵出几只小鸡呀,一只小鸡,两只小鸡,三只小鸡,四只小鸡,鸡妈妈真高兴,带着小鸡宝宝出去玩了。
2.教师提问:鸡妈妈孵了几只小鸡呀?
师:我们小朋友也去帮助鸡妈妈捡蛋,好不好?捡一个数一个。捡完后请小朋友去拿一个蛋蛋盘,把我们的蛋宝宝放到蛋蛋盘里数一数。
三、蛋宝宝孵小鸡
1.师:我们都数完蛋宝宝了对不对,现在我们要学鸡妈妈的样子,把你的蛋宝宝放在你的腿上,我们准备孵蛋宝宝了。
播放音乐,请幼儿打开蛋宝宝取出里面的小鸡。
2.请幼儿数一数孵出几只小鸡,数一数旁边小朋友孵出几只小鸡,感受操作的乐趣。
四、游戏。
师:现在我们带着我们的小鸡出去晒太阳。
五、活动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出活动室。(放音乐)
师:我们带着小鸡出去晒太阳了!
活动延伸:请幼儿捡不能数量的蛋宝宝,并孵出相应数量的小鸡。
活动反思:
能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支持幼儿点数5以内的数量。幼儿对于数学的兴趣,往往便于他们对于环境材料的兴趣,小班幼儿更是如此。在活动中,创设了帮鸡妈妈捡蛋的游戏情境,准备了形象可爱、逼真的蛋宝宝小鸡,调动幼儿参与操作性,引导幼儿捡蛋宝宝,数蛋宝宝的游戏情境。
8、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与反思:水果数一数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复习1、2的点数。
2、能在三个物体中找出1、2的物体。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二、活动准备:
音乐DVD一台、一只灰太狼头饰、两只灰太狼图片、两只喜洋洋图片、数字1、2、1-3的各种水果图片(若干)、实物:苹果3个、橘子3个、实物:玩具(若干)、小筐子(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放歌曲“喜洋洋歌曲”,出示灰太狼头饰:“谁来了?”“干什么的?”
(二)、出示图片一只灰太狼和一只喜洋洋,领幼儿数数,有几只灰太狼,捉到了几只喜洋洋?(引导幼儿用数数用数字1表示)比较每只灰太狼都捉了几只喜洋洋。
(三)、出示图片二只灰太狼和两只喜洋洋,带领幼儿数一数,有几只灰太狼,几只灰太狼,(引导幼儿用数数用数字2表示),比较每只灰太狼都捉了几只喜洋洋。
(四)、按物点数
灰太狼捉喜洋洋真辛苦,它的肚子饿了,请幼儿拿水果给它吃,每只灰太狼只吃一个水果,来了几只灰太狼,就拿几个水果给它吃。
教师分别出示、一只灰太狼、二只灰太狼,请幼儿拿出相应的一个水果、两个水果、三个水果,并检查对错。
实物:三个苹果、三个橘子(让幼儿点数,教师说出数字几,幼儿拿出相应数量的水果)
(五)、游戏“灰太狼捉喜洋洋”
(1)学本领:老师当灰太狼,幼儿当灰太狼宝宝,灰太狼拍一下手,幼儿拍一下,灰太狼拍两下、三下,灰太狼宝宝也拍相应的下数。
(2)实物:玩具
教师给每一小组发放一小筐的玩具,幼儿听教师说的数字,从小筐中拿出相应的玩具。(教师巡回指导)
四、活动结束
让幼儿在我的数学《水果数一数》作业中在三个物体中圈出1、2的物体来。
教学反思
数和形是幼儿身边常存的事物,也是小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根据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在玩玩乐乐,拼拼摆摆中习得)以形象生动,深受幼儿喜欢的“灰太狼捉喜洋洋”为游戏情节,设计了此活动。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运用比较多的物体及手口一致点数1、2以内的事物。孩子们都能在复习的过程中掌握1、2以内的点数,而手口一致的点数,只有在实践操作中,让幼儿们去反复练习、反复操作,才能习得。但在实际教学中没考虑细节问题,是本次教学显得很失败,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要掌握时间是细节中的关键,在不同混淆的物体中找出相应的物体,让孩子有更多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