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课教案《摇摇响的》反思

《小班音乐课教案《摇摇响的》反思》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小班音乐课教案《摇摇响的》反思

1、小班音乐课教案《摇摇响的》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摇摇响》,感受歌曲的节奏.

  2、学习为歌曲伴奏,体验边做动作边唱歌的乐趣.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重点:感受歌曲《摇摇响》的音乐节奏

  活动难点:尝试学习为歌曲伴奏

  活动准备:

  1、歌曲《摇摇响》录音光碟.

  2、黄豆若干,1个空瓶子;装有小石子的小瓶子,每名幼儿一个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1、师:小朋友,我有一位好朋友,她叫瓶子宝宝,你们来跟她打声招呼吧,她也和你们打招呼了,可是她没办法发出声音哦,怎么办呢?(教师出示黄豆)咦!来了几颗圆圆的小黄豆,他们说:瓶子宝宝,让我们来帮助你吧,请你把盖子打开,让我们进到你的肚子里。(师把黄豆放进瓶子里)你们说这下子瓶子宝宝能发出声音了吗?(师摇一摇,瓶子发出丁零当啷的声音)

  二、欣赏歌曲《摇摇响》

  1、师:我的好朋友不仅能发出了声音还会唱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播放歌曲《摇摇响》,请幼儿欣赏。

  3、教师:瓶子宝宝唱了什么呀?丁零当啷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丁零当啷丁当零啷摇摇响。)

  4、你们听得很认真,瓶子宝宝还可以一边唱歌一边表演哦,我们欢迎她再唱一次好吗?教师再次播放歌曲《摇摇响》,教师手拿瓶子并随着音乐摇动手中的瓶子发出响声。

  5、师:这首歌好听吗?瓶子宝宝的朋友们想来和你们一起唱歌,你们欢迎吗?好,我们把他们请出来吧。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瓶子发给幼儿,让幼儿也拿起瓶子学着老师的样子随音乐摇动,体会歌曲的节奏。

  6、教师:你们唱得真好听,我们还可以用手里的瓶子给这首歌伴奏,让它变得更好听大家一起来听听。教师示范伴奏方法,在每小节唱到"摇摇响"三个字的时候摇晃瓶子三下,幼儿轻轻晃动手中的瓶子为歌曲伴奏。

  7、师:你们可要集中注意力听好了,当唱到"摇摇响"这三个字时我们才可以摇三下,我们站起来再来一次吧,请幼儿随着音乐跟唱歌曲并摇动瓶子伴奏。

  三、游戏:

  师:我们除了可要在胸前摇摇响,还可以怎么样摇?教师播放歌曲《摇摇响》,请幼儿听音乐自由变换动作摇动手中的瓶子(如举起来摇摇,左摇摇,右摇摇等),表现自己对歌曲的节奏体会和理解。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2、小班教案《响瓶摇摇》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通过倾听、猜测、验证并发现不同物体撞击瓶子时发出的声音不同。

  2、幼儿愿意积极参与听辨游戏,愿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感受。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过程

  一、摇一摇,听一听,初步感受不同物体在瓶内发出的撞击声

  教师:桌子有什么?请你们摇一摇它们,会听到什么?请每个小朋友哪一个瓶子,轻轻地在耳边摇一摇,听一听。

  教师:这三个瓶子摇起来,声音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二、观察记录板,根据声音猜测、验证瓶中物品。

  1、观察了解瓶中物品。

  教师:瓶子摇起来声音不一样,是因为里面放的东西不一样。

  2、听辨声音,猜测自己瓶子所放物品。

  教师:猜猜看,里面可能放了什么?

  教师:请你们摇一摇,听一听。

  3、验证猜测,按声音归类。

  教师:你的瓶子摇起来声音怎么样?大家来听一听。

  教师:谁的瓶子摇起来声音跟他一样呢?

  教师:里面是什么呀?

  教师:这些瓶子应该送到哪里?请小朋友一边送一边说:“我的瓶子摇起来声音……,里面放的是什么”(教师示范,幼儿学习边说边送)。

  4、再次听辨,将瓶子按声音分类。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里面可能放的是什么?

  教师:请小朋友将这些瓶子送到前面来,一边送,一边说:“我的瓶子摇起来声音……,里面放的是……”

  三、幼儿尝试自制响瓶

  教师:这里有一些空瓶子和什么呀?(幼儿辨认)

  教师: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瓶子,选一样东西放进去,盖紧瓶盖,摇一摇,听一听,会发出什么声音呢?请其他小朋友猜猜看。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里面可能放的是什么?

  教师:请小朋友将这些瓶子送到前面来,一边送,一边说:“我的瓶子摇起来声音……,里面放的是……”

  幼儿拿起瓶子摇起来,有的放在耳边听,有的没有放在耳边听。摇得很用力。

  浩博:我的好像是纸团。

  牛牛:积木。

  幼儿没说,“我的瓶子摇起来声音……”有的幼儿瓶子摇起来跟在上面的幼儿声音不一样,也上去了。

  有幼儿的瓶子摇起来没有声音,后来发现是回形针卡在瓶口。

  问题:

  混乱:瓶子乱响成一片,听觉游戏,主要靠安静地听,幼儿在听的时候,包括老师请幼儿上去的时候都有点儿混乱,很多声音和有用的信息被掩盖了。

  匆忙:幼儿忙着摇瓶子玩,没有注意到要听,也没有来得及听和说,老师已经替他们说完了。

  材料准备方面:回形针容易卡在瓶口。纸团声音比较闷,也不容易描述“闷”这种声音。

  桌子摆放有点儿冷。摆了三张桌子,每张隔得比较远,每张桌子边做四个幼儿。

  老师在说各种不同声音的时候,也没有准确描述出来。

教学反思:

  可请幼儿围坐在桌子旁边,便于交流,也便于老师及时听到的话语、看到幼儿的动作。响瓶里放回形针,显然不是很合适,可放些声音听起来更容易辨认的,又不容易卡在瓶口的材料。老师的节奏要慢下来,要听幼儿说,鼓励幼儿去说,而不是自己包办。

3、小班优质音乐课教案《摇摇响的》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摇摇响》,感受歌曲的节奏.

  2、学习为歌曲伴奏,体验边做动作边唱歌的乐趣.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重点:感受歌曲《摇摇响》的音乐节奏

  活动难点:尝试学习为歌曲伴奏

  活动准备:

  1、歌曲《摇摇响》录音光碟.

  2、黄豆若干,1个空瓶子;装有小石子的小瓶子,每名幼儿一个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1、师:小朋友,我有一位好朋友,她叫瓶子宝宝,你们来跟她打声招呼吧,她也和你们打招呼了,可是她没办法发出声音哦,怎么办呢?(教师出示黄豆)咦!来了几颗圆圆的小黄豆,他们说:瓶子宝宝,让我们来帮助你吧,请你把盖子打开,让我们进到你的肚子里。(师把黄豆放进瓶子里)你们说这下子瓶子宝宝能发出声音了吗?(师摇一摇,瓶子发出丁零当啷的声音)

  二、欣赏歌曲《摇摇响》

  1、师:我的好朋友不仅能发出了声音还会唱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播放歌曲《摇摇响》,请幼儿欣赏。

  3、教师:瓶子宝宝唱了什么呀?丁零当啷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丁零当啷丁当零啷摇摇响。)

  4、你们听得很认真,瓶子宝宝还可以一边唱歌一边表演哦,我们欢迎她再唱一次好吗?教师再次播放歌曲《摇摇响》,教师手拿瓶子并随着音乐摇动手中的瓶子发出响声。

  5、师:这首歌好听吗?瓶子宝宝的朋友们想来和你们一起唱歌,你们欢迎吗?好,我们把他们请出来吧。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瓶子发给幼儿,让幼儿也拿起瓶子学着老师的样子随音乐摇动,体会歌曲的节奏。

  6、教师:你们唱得真好听,我们还可以用手里的瓶子给这首歌伴奏,让它变得更好听大家一起来听听。教师示范伴奏方法,在每小节唱到"摇摇响"三个字的时候摇晃瓶子三下,幼儿轻轻晃动手中的瓶子为歌曲伴奏。

  7、师:你们可要集中注意力听好了,当唱到"摇摇响"这三个字时我们才可以摇三下,我们站起来再来一次吧,请幼儿随着音乐跟唱歌曲并摇动瓶子伴奏。

  三、游戏:

  师:我们除了可要在胸前摇摇响,还可以怎么样摇?教师播放歌曲《摇摇响》,请幼儿听音乐自由变换动作摇动手中的瓶子(如举起来摇摇,左摇摇,右摇摇等),表现自己对歌曲的节奏体会和理解。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4、小班美术优质课教案《扇子摇摇》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装饰扇子。

  2、知道天热了可以用扇子来纳凉,体验凉快的感觉。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环境"扇子王国"

  2、用各种废旧硬纸板(衬衫盒、鞋盒等)裁成各种图形的扇面、蜡笔、皱纹纸、胶水、双面胶

  3、轻松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参观"扇子王国"。

  1、"今天,我要带宝宝们去扇子王国,那儿有很多漂亮的扇子,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看看吗?"幼儿有序地参观"扇子王国",教师提醒幼儿观察扇子的形状、颜色、图案。

  2、"我们看了那么多漂亮的扇子,谁愿意来做我的好朋友,跟我说一说你看到的扇子是怎样的呢?"幼儿就座

  3、师幼讨论:

  (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看到的扇子是什么形状的?上面有什么?

  (2)"宝宝们动动脑筋,扇子可以用来做什么呢?"教师告诉幼儿:夏天到了,天气热了,可以用扇子来纳凉。

  4、小结:"扇子王国"的扇子真多真漂亮啊!有圆圆的、方方的,有的像太阳,有的像孔雀的尾巴,上面还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呢!哦,我们真喜欢啊!今天,我们也来做把漂亮的扇子吧!

  二、做扇子。

  1、教师介绍材料和制作方法。

  (1)师介绍扇面、扇柄。

  "宝宝们想一想,有了扇面和扇柄怎样来做扇子呢?"请1―2名幼儿到前面来演示。

  (2)师演示制作扇子的过程:

  小小扇面转一转,我来找找双面胶,慢慢脱下白衣裳,手指宝宝来帮忙,轻轻按上小扇柄,我的扇子做好啦!

  2、装饰扇面。

  (1)"看!扇子做好了!可是你们看看扇子上面什么都没有,一点都不漂亮,跟"扇子王国"的扇子比起来差远了。宝宝们动动脑筋,怎样把扇子打扮的漂亮点呢?"幼儿讨论。

  (2)介绍装饰扇面的材料。

  "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漂亮的东西来打扮你的扇子。"师出示材料:方法一、可以用五颜六色的蜡笔在扇子上画上漂亮的图画。方法二、用皱纹纸团成小点点,用胶水粘到扇子上。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评价:请幼儿说说你是怎么打扮扇子的,师给予肯定表扬。

活动反思:

  通过讨论、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幼儿走进了扇子的世界,认识了扇子、了解了扇子、感受了扇子带来的习习凉风,从中也获得了更深刻的教育。活动中幼儿通过欣赏不同的扇子和图片,充满动手制作的欲望,在活动中幼儿体会到自己操作的乐趣,活动中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同伴间的相互交流能力也有所提高。

5、小班美术课教案《扇子摇摇》含反思

  【活动目的】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装饰扇子。

  2、知道天热了可以用扇子来纳凉,体验凉快的感觉。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布置环境“扇子王国”

  2、用各种废旧硬纸板(衬衫盒、鞋盒等)裁成各种图形的扇面、蜡笔、皱纹纸、胶水、双面胶

  3、轻松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参观“扇子王国”。

  1、“今天,我要带宝宝们去扇子王国,那儿有很多漂亮的扇子,(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看看吗?”幼儿有序地参观“扇子王国”,教师提醒幼儿观察扇子的形状、颜色、图案。

  2、“我们看了那么多漂亮的扇子,谁愿意来做我的好朋友,跟我说一说你看到的扇子是怎样的呢?”幼儿就座

  3、师幼讨论:

  (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看到的扇子是什么形状的?上面有什么?

  (2)“宝宝们动动脑筋,扇子可以用来做什么呢?”教师告诉幼儿:夏天到了,天气热了,可以用扇子来纳凉。

  4、小结:“扇子王国”的扇子真多真漂亮啊!有圆圆的、方方的,有的像太阳,有的像孔雀的尾巴,上面还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呢!哦,我们真喜欢啊!今天,我们也来做把漂亮的扇子吧!

  二、做扇子。

  1、教师介绍材料和制作方法。

  (1)师介绍扇面、扇柄。

  “宝宝们想一想,有了扇面和扇柄怎样来做扇子呢?”请1―2名幼儿到前面来演示。

  (2)师演示制作扇子的过程:

  小小扇面转一转,我来找找双面胶,慢慢脱下白衣裳,手指宝宝来帮忙,轻轻按上小扇柄,我的扇子做好啦!

  2、装饰扇面。

  (1)“看!扇子做好了!可是你们看看扇子上面什么都没有,一点都不漂亮,跟“扇子王国”的扇子比起来差远了。宝宝们动动脑筋,怎样把扇子打扮的漂亮点呢?”幼儿讨论。

  (2)介绍装饰扇面的材料。

  “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漂亮的东西来打扮你的扇子。”

  师出示材料:方法一、可以用五颜六色的蜡笔在扇子上画上漂亮的图画。(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方法二、用皱纹纸团成小点点,用胶水粘到扇子上。

  3、幼儿分组操作,师巡视,个别指导。

  4、评价:请幼儿说说你是怎么打扮扇子的,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三、扇子摇摇。

  1、制作完扇子,请幼儿扇一扇,说说有什么感觉(凉快)。

  2、游戏“扇子摇摇”:小扇子,手中拿。扇一扇,大风吹,你扇我,我扇你,呼啦呼啦真凉快!夏天夏天真快乐!

  活动反思:

  通过讨论、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幼儿走进了扇子的世界,认识了扇子、了解了扇子、感受了扇子带来的习习凉风,从中也获得了更深刻的教育。活动中幼儿通过欣赏不同的扇子和图片,充满动手制作的欲望,在活动中幼儿体会到自己操作的乐趣,活动中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同伴间的相互交流能力也有所提高。

6、小班科学观摩教案《响瓶摇摇》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通过倾听、猜测、验证并发现不同物体撞击瓶子时发出的声音不同。

  2、幼儿愿意积极参与听辨游戏,愿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感受。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过程及教师导语:

  幼儿情况 问题及建议

  一、摇一摇,听一听,初步感受不同物体在瓶内发出的撞击声

  教师:桌子有什么?请你们摇一摇它们,会听到什么?请每个小朋友哪一个瓶子,轻轻地在耳边摇一摇,听一听。

  教师:这三个瓶子摇起来,声音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二、观察记录板,根据声音猜测、验证瓶中物品。

  1、观察了解瓶中物品。

  教师:瓶子摇起来声音不一样,是因为里面放的东西不一样。

  2、听辨声音,猜测自己瓶子所放物品。

  教师:猜猜看,里面可能放了什么?

  教师:请你们摇一摇,听一听。

  3、验证猜测,按声音归类。

  教师:你的瓶子摇起来声音怎么样?大家来听一听。

  教师:谁的瓶子摇起来声音跟他一样呢?

  教师:里面是什么呀?

  教师:这些瓶子应该送到哪里?请小朋友一边送一边说:“我的瓶子摇起来声音……,里面放的是什么”(教师示范,幼儿学习边说边送)。

  4、再次听辨,将瓶子按声音分类。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里面可能放的是什么?

  教师:请小朋友将这些瓶子送到前面来,一边送,一边说:“我的瓶子摇起来声音……,里面放的是……”

  三、幼儿尝试自制响瓶

  教师:这里有一些空瓶子和什么呀?(幼儿辨认)

  教师: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瓶子,选一样东西放进去,盖紧瓶盖,摇一摇,听一听,会发出什么声音呢?请其他小朋友猜猜看。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里面可能放的是什么?

  教师:请小朋友将这些瓶子送到前面来,一边送,一边说:“我的瓶子摇起来声音……,里面放的是……”

  幼儿拿起瓶子摇起来,有的放在耳边听,有的没有放在耳边听。摇得很用力。

  浩博:我的好像是纸团。

  牛牛:积木。

  幼儿没说,“我的瓶子摇起来声音……”有的幼儿瓶子摇起来跟在上面的幼儿声音不一样,也上去了。

  有幼儿的瓶子摇起来没有声音,后来发现是回形针卡在瓶口。

  问题:

  混乱:瓶子乱响成一片,听觉游戏,主要靠安静地听,幼儿在听的时候,包括老师请幼儿上去的时候都有点儿混乱,很多声音和有用的信息被掩盖了。

  匆忙:幼儿忙着摇瓶子玩,没有注意到要听,也没有来得及听和说,老师已经替他们说完了。

  材料准备方面:回形针容易卡在瓶口。纸团声音比较闷,也不容易描述“闷”这种声音。

  桌子摆放有点儿冷。摆了三张桌子,每张隔得比较远,每张桌子边做四个幼儿。

  老师在说各种不同声音的时候,也没有准确描述出来。

  建议:

  1、可请幼儿围坐在桌子旁边,便于交流,也便于老师及时听到的话语、看到幼儿的动作。

  2、响瓶里放回形针,显然不是很合适,可放些声音听起来更容易辨认的,又不容易卡在瓶口的材料。

  3、老师的节奏要慢下来,要听幼儿说,鼓励幼儿去说,而不是自己包办。

7、小班音乐《彼得与狼》反思小班幼儿简单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听辨乐曲中表现不同角色的音色,初步想象故事情节,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道具表现音乐故事,体验合作表演音乐故事的趣味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6、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7、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配有故事的音乐。

  2、蜡笔、纸。

  3、大森林的PPT。

  4、对乐器有二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故事

  1、初步欣赏

  T: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听听里面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大森林PPT,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想象。)

  2、再次欣赏

  T:听到里面有谁?

  3、找音色

  T:有哪些乐器代表这些人和动物?

  (出示乐器PPT了解名称,引导幼儿将角色和音色配对。)

  (二)初步表演音乐故事

  1、做故事角色的道具

  (在了解故事里不同音色代表不同角色基础上,和老师一起制作角色道具,如头饰、面具、指偶等。)

  2、观摩老师表演

  看老师用与幼儿一同制作的道具进行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3、分组分角色表演

  幼儿分为三四组,每组中都包含完整的故事角色(彼得、狼、爷爷、小鸟等),自主挑选角色道具,与同伴一起听音乐故事参与表演。

  活动反思

  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幼儿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幼儿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