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狼外婆》反思

《小班教案《狼外婆》反思》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小班教案《狼外婆》反思

1、小班教案《狼外婆》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体会作品的趣味性;

  2、初步学会儿歌,感受儿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3、幼儿能听懂并喜欢说普通话。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让幼儿尝试叙述狼外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积极的学习朗诵儿歌,体会作品的趣味性。

  活动难点:理解儿歌内容(儿歌附后);学会象声词“嘚嘚驾”;发准“围着、嘴巴、转身、伸出”等平翘舌字音。

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幼儿熟悉《狼外婆》的故事内容。

  2、 教具准备:挂图《狼外婆》、小红帽一个、围巾一条、狼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边说“嘚嘚驾,嘚嘚驾”边做骑马的动作,请幼儿说说:“老师在干什么啊?”引起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1、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出示骑马的小红帽,提问:“小红帽骑着马,你们猜猜,她要骑到哪儿啊?”

  ——幼儿回答,教师帮忙提炼:“小马骑到…家”

  ——“到外婆家门口了,我们一起来敲门吧!”

  ——边出示“狼外婆”,边说儿歌:外婆围着大围巾,一张嘴巴宽又大。

  ——“小红帽看到外婆这个样子,吓得转身骑马快快走。”

  ——外婆开始问了:“为啥不进外婆家?”

  ——小朋友们你们说说:小红帽为啥不进外婆家?

  ——请幼儿大胆表达。

  ——教师最后总结。

  2、教师完整朗诵儿歌,请幼儿认真听。

  3、教师逐句教儿歌,注意儿歌的节奏。

  4、教师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鼓励幼儿大胆学习儿歌。

  5、请保育老师扮演狼外婆,集体表演儿歌。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把儿歌用故事的方式引出是我经常采用的方法,因为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我尽量根据儿歌的内容来编故事,在故事中加入对话、动作,然后根据故事的内容引导大家讨论、或者分组表演。这样两遍后,小朋友自然就理解了故事的大概,当我将故事的内容用儿歌示范朗诵时,小朋友显得很轻松,此时的重点是引导小朋友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这首《狼外婆》的儿歌生动地再现了小红帽骑上小马为生病的外婆送蛋糕,碰见大灰狼的真实场面,是我幼时听过的经典故事,而我们的孩子已经缺少这种充满童趣的童年生活,我就用自己的童年情节加以渲染,引起孩子的向往,在感情上达到共鸣。

  故事的运用帮助孩子理解儿歌、老师的经历帮助情感的渲染,相信有这首儿歌的学习,在生活中孩子也会出现这样的情节的。

  故事在儿歌中的运用还应解决有时缺少图片的问题。在以后的语言活动中,我还应着重丰富幼儿的词汇,让幼儿的语言得到更好的发展。

2、小班下学期音乐教案《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含反思

【活动设计】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是一首上海的童谣,歌词亲切,质朴,旋律优美、宁静、抒情,整首歌如同一股涓涓细流,又如同一支含苞待放的花蕾,散发着童谣的魅力与芬芳。让我们在轻轻吟唱中也不知不觉回到了童年那段美好的时光。

  选择这个内容来开展活动是因为他与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妈妈哄宝宝睡觉许多孩子都有类似的经验,只是每个妈妈哄宝宝睡觉的方式各异而已。在这个活动中,我尝试以音乐、歌曲欣赏、情景律动为载体,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美的同时,乐意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活动目标】

  1、在摇摆布娃娃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韵律,学习歌曲。

  2、通过游戏活动感受左右、高低的不同空间方位。

  3、愿意与人一起合作游戏,享受游戏的快乐。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布娃娃,摇篮人手1个。

  2、电子白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这是谁呀?(小宝宝)宝宝要睡觉了,我们把宝宝放在摇篮里摇宝宝睡觉吧。

  师:摇宝宝睡觉的时候,妈妈还唱起了好听的摇篮曲呢。一起来听一听妈妈唱了什么?

  二、学习歌曲。

  1、教师示范。

  师:妈妈唱了什么呀?我们再来听一听,怎么唱的啊?

  看课件,了解歌词。

  2、幼儿学唱。

  师:妈妈唱歌的时候,是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摇篮曲的啊?轻轻的,柔柔的,我们也来跟着一起唱一唱吧!

  师:你们唱的真好听,但宝宝要睡觉了,我们唱的时候要轻轻的,柔柔的,别把宝宝吵醒了,我们再来一次吧。

  3、幼儿边做动作边唱。

  师:妈妈在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还做了什么动作呀?

  师:那我们也用小手来做摇篮吧,看看哪个小朋友的摇篮又大又舒服。让我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来摇一摇吧。前奏的时候点点头,摇篮不动哦。

  师: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没有跟着节奏摇哦,看,老师请来了圆舞板朋友来帮忙,听一听,圆舞板发出了什么声音?哒哒哒圆舞板朋友提出了一个要求,圆舞板响一下,我们要换个方向摇一下,响一下,换个方向摇一下,123123。那我们跟着音乐来试试看吧。

  师:我发现这个小朋友能跟着音乐的节奏来摇呢,真不错!我们请他带着我们再来有节奏的摇宝宝睡觉吧。

  师:我还发现这个小朋友也能跟着音乐的节奏来摇呢,真不错!我们也请他带着我们再来有节奏的摇宝宝睡觉吧。

  师:现在有很多动物宝宝想睡觉了,你们愿意摇他们睡觉吗?请你把大摇篮里的宝宝轻轻的抱出来,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摇宝宝睡觉吧。

  师:这次圆舞板朋友不来帮忙了,看看哪个小朋友也会跟着音乐的节奏来摇的。

  师: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宝宝轻轻的放在大摇篮里吧,要记得给他盖好被子哦,小心宝宝着凉了。

  三、游戏活动。

  1、教师示范游戏。

  师:刚才我们是一个人摇宝宝睡觉的,那两个人能不能摇宝宝睡觉呢?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师:客人老师好,请你和我一起摇宝宝睡觉好吗?

  师:紧紧的抓住摇篮的四个角,一个小朋友抓住两个角,要紧紧的抓牢哦,不然宝宝会怎么样啊?

  师:那要怎么样摇呀?快快的摇?还是慢慢的摇?

  师:哦,慢慢的,轻轻的跟着音乐的节奏摇,快了宝宝会不舒服的。

  师:刚才老师邀请客人老师摇摇篮的时候说了什么话啊?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师:老师唱到什么地方的时候把小手举起来的啊?一只馒头的时候举高,一块糕的时候放下,我们也来试试看吧。

  2、与客人老师一起游戏。

  师:小朋友向后看,这里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请你用刚才学的好听的话去邀请一位客人老师吧。邀请到了后,请她站到中间来,拿出你们的摇篮和客人老师一起摇宝宝睡觉。

  师:准备好了吗?后面的客人老师请你也来帮我们唱摇篮曲,哄宝宝睡觉吧。宝宝马上就要睡着了,让我们再来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摇宝宝睡觉吧。

  师:谢谢客人老师。宝宝睡着了,让我们轻轻的端着摇篮把他们送到午睡室去吧,让他安安静静的睡个好觉吧。

【活动延伸】

  家园活动: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摇啊摇》。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3、小班教案《狼外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体会作品的趣味性;

  2、初步学会儿歌,感受儿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3、幼儿能听懂并喜欢说普通话。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让幼儿尝试叙述狼外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积极的学习朗诵儿歌,体会作品的趣味性。

  活动难点:理解儿歌内容(儿歌附后);学会象声词“嘚嘚驾”;发准“围着、嘴巴、转身、伸出”等平翘舌字音。

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幼儿熟悉《狼外婆》的故事内容。

  2、 教具准备:挂图《狼外婆》、小红帽一个、围巾一条、狼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边说“嘚嘚驾,嘚嘚驾”边做骑马的动作,请幼儿说说:“老师在干什么啊?”引起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1、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出示骑马的小红帽,提问:“小红帽骑着马,你们猜猜,她要骑到哪儿啊?”

  ——幼儿回答,教师帮忙提炼:“小马骑到…家”

  ——“到外婆家门口了,我们一起来敲门吧!”

  ——边出示“狼外婆”,边说儿歌:外婆围着大围巾,一张嘴巴宽又大。

  ——“小红帽看到外婆这个样子,吓得转身骑马快快走。”

  ——外婆开始问了:“为啥不进外婆家?”

  ——小朋友们你们说说:小红帽为啥不进外婆家?

  ——请幼儿大胆表达。

  ——教师最后总结。

  2、教师完整朗诵儿歌,请幼儿认真听。

  3、教师逐句教儿歌,注意儿歌的节奏。

  4、教师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鼓励幼儿大胆学习儿歌。

  5、请保育老师扮演狼外婆,集体表演儿歌。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把儿歌用故事的方式引出是我经常采用的方法,因为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我尽量根据儿歌的内容来编故事,在故事中加入对话、动作,然后根据故事的内容引导大家讨论、或者分组表演。这样两遍后,小朋友自然就理解了故事的大概,当我将故事的内容用儿歌示范朗诵时,小朋友显得很轻松,此时的重点是引导小朋友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这首《狼外婆》的儿歌生动地再现了小红帽骑上小马为生病的外婆送蛋糕,碰见大灰狼的真实场面,是我幼时听过的经典故事,而我们的孩子已经缺少这种充满童趣的童年生活,我就用自己的童年情节加以渲染,引起孩子的向往,在感情上达到共鸣。

  故事的运用帮助孩子理解儿歌、老师的经历帮助情感的渲染,相信有这首儿歌的学习,在生活中孩子也会出现这样的情节的。

  故事在儿歌中的运用还应解决有时缺少图片的问题。在以后的语言活动中,我还应着重丰富幼儿的词汇,让幼儿的语言得到更好的发展。

4、小班社会优秀教案《给外婆送甜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用多种方式表达对亲人的爱。

  2、学会做糖果,培养动手能力。

  活动重难点:

  懂得尊老爱幼,告诫幼儿吃糖多了不好。

  活动准备:

  课件 糖纸若干 橡皮泥 牙签若干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儿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

  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

  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妈妈的爸爸叫什么?

  妈妈的爸爸叫外公

  妈妈的妈妈叫什么?

  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边放课件边讲故事《给妈妈的妈妈送甜蜜》

  2、提问:小松鼠送给外婆一件什么样的礼物?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你想送给你的外婆一件什么样的礼物?

  3、亲子互动:把你的甜蜜的礼物(一个吻,深情的拥抱)送给你的爸爸妈妈,老师。

  4、动手操作:教师教幼儿做糖果(先用橡皮泥抟成糖弹,再用糖纸包起来,将两边扭起来。也可抟成糖弹后插上牙签,成棒棒糖。)

  5、放音乐,幼儿自由操作:做糖果

  (三) 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将做的糖果送给家人,教育幼儿吃东西的时候要长幼有序

  活动延伸:

  告诫幼儿吃糖多了不好。

  活动反思:

  相信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也已经深深感受给别人送礼物带来的甜蜜感觉,到了拥抱、吻、关怀所表达的甜蜜的亲情。

5、小班社会优秀教案《外婆辛苦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外婆家的厨房,感受外婆的辛苦劳动。

  2、通过亲自制作爱心卡片培养幼儿的感恩之情。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外婆家厨房的照片。

  2、幼儿学说一句对外婆的祝福话语。

  3、画好爱心的空白图片。

  活动过程

  1、听儿歌,进行儿歌表演《要到外婆桥》,激发幼儿情感兴趣。

  2、说一说自己的外婆。

  ◆介绍自己的外婆。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外婆的外貌,外婆家住在哪里?

  ◆谈话:你去外婆家做客时,外婆对我们好不好,外婆都是做了哪些事情?

  ◆活动小结:每次去外婆家外婆都要为我们做很多事情,总是在厨房里放个不停,为我们做好的好吃的饭菜。;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我们要怎样对待自己的外婆呢?

  3、组织讨论 : 知道外婆既要照顾我们又要操持家务,非常辛苦,应学会关心外婆。

  引导幼儿去外婆家做客时帮助外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外婆拿拖鞋,请外婆喝水,听外婆的话,不让外婆生气等。

  4、制作爱心卡片。

  ◆制作卡片的用意。

  ◆教会幼儿正确的绘画,如何涂色。

  ◆并把做好的爱心图片送给外婆。

  5、活动延伸。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激励幼儿去外婆家做客时帮助外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例:帮外婆捶背、倒杯水等;送给外婆一个甜甜的吻,然后对外婆说你辛苦了。

  附童谣:

  舅舅舅舅舅舅舅舅,湖里游游,冷饭头偷偷,咸鸭子搂搂……舅舅喂!吃饭哉!

  活动反思:

  在社会《外婆辛苦了》活动时,由于孩子认识水平的限制,所以,在认识外婆的工作时,仅限于知道外婆在哪里工作、干些什么(工作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小班后期孩子完整语言有待培养的特点,在活动中我还增设了小朋友与外婆“通电话”的游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在积极主动的自主选择制作中,实现自己的愿望,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因孩子间个体差异的存在,我在准备制作材料时,应有层次上的要求。幼儿能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到外婆对孩子的爱,了解到外婆对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并能大胆表达自己对外婆的喜爱之情。但小班孩子的情感萌发,还需依赖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实现。

6、幼儿园小班语言《小蜗牛找外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果树开花结果,感知小蜗牛行走缓慢的特征。

  2、理解故事内容,能用比较完整的语句讲述。

  3、体验小蜗牛给外婆带来快乐的情感。

  4、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5、欣赏并理解故事,能在集体前复述故事。

  重点难点

  1.根据果树的生长过程去知道蜗牛行走缓慢的特征。

  2.让幼儿从小知道尊重长辈关爱长辈。

  活动准备

  小蜗牛看外婆的卷轴画小蜗牛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猜猜是谁呀?(出示小蜗牛) 小蜗牛有什么本领?(学小蜗牛爬)小蜗牛爬行的速度怎么样?

  2、小蜗牛要到什么地方去?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途中的变化

  1、小蜗牛背了什么?这棵树长的怎么样?(这棵树没有树叶,只有树干和树枝)它为什么要背着树呢?那我们继续跟着小蜗牛,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2、小蜗牛走路的速度怎么样?走啊走啊,这棵树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棵树开花了,把谁引来了?它们来干什么?

  3、小蜗牛继续往前走,走啊走啊,会发生什么事?花朵怎么了?刚

  才小蜗牛走啊走树就开花了,现在走啊走怎么就花谢了,结出果子

  来呢?那是怎么回事呢?(小蜗牛爬行速度慢,经历了很长时间, 所以苹果树都慢慢开花结果了。)现在谁来看果树了?他们来干什么?

  4、小蜗牛现在到什么地方了?原来小蜗牛要到外婆家呀。这回果树又怎么了?它是一棵什么树?原来小蜗牛背了一棵苹果树。

  5、小蜗牛在路上发生的事还是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遍故事吧,故事的题目叫《小蜗牛看外婆》。

  三、完整欣赏故事

  1、小蜗牛只是去看外婆,可是他背上的苹果树为什么会经历了开花、结果,成熟这么长的一个过程呢?

  小结:小蜗牛动作慢,小朋友做事不学小蜗牛,大家都要快快的。

  2、到了外婆家,外婆看见小蜗牛带来的苹果树心里怎么样?你喜欢小蜗牛吗?为什么?

  3、小蜗牛真是个孝顺的孩子想外婆了就带了苹果去看望。那我们小朋友想外婆奶奶的话,会怎么样啊?

  小结:我们小朋友都那么爱自己的外婆奶奶,他们是最疼爱我们的人了。以后我们去外婆奶奶家做客,也带上一些礼物,外婆奶奶肯定很开心。

  附:小蜗牛看外婆

  小蜗牛想外婆了,他说:“我要去看外婆,顺便给他送一棵苹果树去。”小蜗牛把苹果树绑在背上,出发了。

  走啊,走啊,苹果树开花了。蜜蜂来了,蝴蝶也来了。

  走啊,走啊,苹果树结出了小苹果。小鸟来了,大鸟也来了。走啊,走啊,苹果树成熟了,外婆的家到啦!

  小蜗牛和外婆吃着红红的苹果真开心。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后发现有几点不足:在卷轴式图片上的小树苗可以稍稍添加一些小绿芽,这样幼儿就能更容易的分辨出这是一棵小树苗,在画卷中的颜色可以明显一些,不要都是绿色的;在上课的时候,自己还可以放松一些,不要总是把小蜗牛拿在手里;在完整听故事提问后可以小结一下。

7、小班音乐《彼得与狼》反思小班幼儿简单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听辨乐曲中表现不同角色的音色,初步想象故事情节,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道具表现音乐故事,体验合作表演音乐故事的趣味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6、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7、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配有故事的音乐。

  2、蜡笔、纸。

  3、大森林的PPT。

  4、对乐器有二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故事

  1、初步欣赏

  T: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听听里面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大森林PPT,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想象。)

  2、再次欣赏

  T:听到里面有谁?

  3、找音色

  T:有哪些乐器代表这些人和动物?

  (出示乐器PPT了解名称,引导幼儿将角色和音色配对。)

  (二)初步表演音乐故事

  1、做故事角色的道具

  (在了解故事里不同音色代表不同角色基础上,和老师一起制作角色道具,如头饰、面具、指偶等。)

  2、观摩老师表演

  看老师用与幼儿一同制作的道具进行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3、分组分角色表演

  幼儿分为三四组,每组中都包含完整的故事角色(彼得、狼、爷爷、小鸟等),自主挑选角色道具,与同伴一起听音乐故事参与表演。

  活动反思

  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幼儿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幼儿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