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雨前雨后》》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小班教案《雨前雨后》
活动目标:
1.了解下雨前和下雨后不一样的自然现象,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2.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按照从上到往下的顺序观察图片。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40、练习册。
活动过程:
1.先弹奏一段急促的乐曲,让幼儿感受。你听了这段曲子后,感受要怎么了?原来是快要下雨了。下雨前有哪些现象呢?
2.通过观察图片,了解下雨前的一些特殊自然现象。
(1) 这幅图上画的是下雨前的一些现象,让我们来看看吧!
(2) 引导幼儿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看图。平时的云朵是什么样的?下雨前,又是什么样的呢?水面上的蜻蜓怎么样了?为什么它会飞得低低的呢?青蛙在做什么?我们来学一学。这是谁?它们在做什么?为什么小蚂蚁要赶紧搬家呢?
(3) 请幼儿用动作表现下雨前一些自然环境的变化。
3. 通过观察图片,了解下雨后的一些特殊自然现象。
(1) 雨哗啦啦地下完了,这时外面会又会有什么样的景象呢?
(2) 引导幼儿独立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看图,然后再相互说说。
(3) 集体交流。
(4) 请幼儿用动作表现下雨后一些特殊的自然现象。
4. 比较雨前和雨后不一样的自然现象。
下雨前和下雨后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5. 游戏:听音乐变化,用动作表现下雨前和下雨后的特殊自然现象。
6. 结束活动。请你们和爸妈一起观察一下,下雨前和下雨后还有哪些特殊的自然现象。
活动延伸:
完成练习册内容、教幼儿绘画彩虹、唱《虹彩妹妹》歌。
2、小班教案《彩色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画出多变的小雨点,即线条、点等认识。
2.激发幼儿对颜色绘画的兴趣,积极参与绘画活动。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感受作品彩色雨的美感。
活动重难点:
幼儿画出多变的雨,点和线的运用。
在活动中能选择不同颜色来画雨。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油画棒、幼儿人手一份画有雨伞的画纸
2.《彩色的雨》课件。
3.知识准备:幼儿观察过下雨时雨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1.给幼儿讲述故事《下雨了》
2.出示下雨时的图片,让幼儿观察雨点的特征。
师:雨是从哪里掉下来的,是什么颜色的?小雨是什么样子的,大雨是什么样子的?
3.引发幼儿认识下雨天气,并让幼儿思考雨天出门要使用什么工具。(雨伞)
二、师幼共同讨论绘画彩色雨的方法。
1.师:有一片五彩的云轻轻的飘来了,它慢慢的下起了小雨(两个手指轻轻捏,三个手指点上去,笔尖轻轻点一点,小小的雨点儿落下来)
2.这时候有个轻轻的声音传了出来,它说:“如果五彩的云能下一场和我一样颜色的雨就好了。
师:苹果是什么颜色的?(红色)请一位小朋友来帮忙吧,请幼儿上来试一试。
3.西瓜说“下吧,下吧,下大雨吧,我要变得又大又甜”彩色的云说“好的”(笔尖摁住向下落,落下一条条小直线,大雨大雨哗哗下,大雨大雨哗哗下)教师示范画大雨。再请一位幼儿来画一画葡萄颜色的大雨。
4.师:你们想不想做一片五彩的云?你想下哪些颜色的雨?
三、出示自制五彩云的画纸,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 一起欣赏老师的画,教师讲解幼儿要注意的地方。
2.师:每一张桌子上都准备了彩色的蜡笔和五彩云的画纸,现在请每个小朋友都来试一试,在你们画出小雨和大雨并变换不同的颜色!
四、教师总结评价幼儿作品,结束活动。
师:彩色的雨停了,太阳公出来了,彩虹姐姐也出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作品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本人由故事导入,以情景贯穿的手法,把整堂美术课贯穿起来了,幼儿兴趣比较浓厚,在创作的过程中,幼儿也基本能够区分短线、长线、点的概念,画的也比较不错,但是有部分幼儿在用色方面还要加强,颜色可以再丰富一些,提高画面的质量及美观效果。
3、小班教案《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来表现不同的雨,培养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2、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3、训练幼儿的绘画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画纸人手一份,油画棒每人一份。
2、每人一双雨靴,一件雨衣。3、事先带幼儿观察过下雨的过程,掌握有关雨的知识信息。
活动过程:
一、出示“雨具、雨衣,雨靴”,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师:这是什么?师:为什么今天小朋友都带了雨衣上幼儿园呀?师小结:对,
2、前天老师还和你们一起观察过下雨的过程是不是?(幼齐答:是)请小朋友想一想,雨是从哪儿落下来的呢?师:雨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
样子的,小朋友知道吗?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雨是一滴一滴的,什么时候雨是一根一根落下来的?
3、师小结:看来小朋友在观察下雨过程时很仔细。的确,当下小雨时它是一滴一滴的落下来的,而下大雨时则是像线一样一根一根的落下
来,如果刮着风的话,雨还会斜着落下来,有时向左斜,有时向右斜,好像在跳舞一样。我们来学一学雨落下来的样子好不好?
二、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雨。
三、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表现下雨的过程。
师:刚才我们说了说雨,还学了学雨落下的样子,现在我们来画一画雨好吗?师:我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画,先画小雨好吗?(好)教师边
示范画法,边讲解:下小雨了,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哗啦啦,雨像是线一样一根一根的落下来,刮大风了,雨被风
吹得都斜了过来。刚才我们说到的就是这三种情况,下面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练习画下雨。教师和幼儿一起边说边作画空练习。
四、幼儿大胆作画,教师指导。
(1)师:教师发现小朋友在空中画的雨非常的好看,我们把它们请下来,让它们飞到我们的画纸上来,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好吗?画的时候,
请大家还是先画小雨,再画大雨,然后画刮风时的雨。
(2)幼儿进行创作,教师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五、展示交流。
(1)展示全部作品,幼儿相互欣赏。
(2)师:你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
艺术大师罗丹的那句话:“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课,能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
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从自然中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
4、小班美术教案《雨后彩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运用短线从上往下,一下、一下地画出雨点布置画面。
2、鼓励幼儿大胆地使用报纸在宣纸上印画。
3、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下雨的情景。
2、材料准备:卡纸上附宣纸人手一份,红、黄、绿颜料、勾线笔。
3、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听,是什么声音?" "雨点是怎样从天空中落下来的呢?"(带领幼儿用身体和手部的动作及嘴巴的发音,感知一下一下的节奏。)
二、基本部分
(1)教师示范"小雨点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把小雨点叫出来吧!"教师边画边讲解。(滴、答、滴、答 、从上往下,一下一下的)"请小朋友的手指宝宝来帮帮小雨点吧!"(滴、答、滴、答、从上往下,一下一下的)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雨下得好大啊,小朋友也赶快来画画雨点吧!"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雨停了,天空中出现了美丽的彩虹。美丽的彩虹在哪儿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漂亮的颜料宝宝,它们是谁?"(红、黄、绿颜料)"还有报纸宝宝呢!我们让报纸宝宝和漂亮的颜料宝宝轻轻地亲一亲,再到纸宝宝上亲一下,亲啊亲啊,美丽的彩虹就出来了。"教师示范讲解。
"你们的彩虹在哪儿呢?让你的报纸宝宝也亲亲颜料宝宝和纸宝宝,我们赶快行动吧!记住了报纸宝宝要亲各种颜料宝宝,这样的彩虹才漂亮呢!千万不能只亲一种颜料哦!"放轻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品展示"小朋友的画真漂亮!" "带着你的画到花园里来玩一玩吧!让我们一起跳个舞吧!" (带幼儿拿着作品,贴到墙上,然后听着音乐一起跳舞。)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中,幼儿们感知了彩虹的七种颜色,以及颜色的排列的顺序。同时,幼儿们尝试以彩虹为线索进行大胆想象、创作。幼儿大胆交流自己的作品,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不会画彩虹和雨,需要老师指导和帮助。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整个的探究活动,幼儿经历了猜想-设计-探究-验证这个完整的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师注意自始至终都以一种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探究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幼儿语言不完整,注意对回答适时补充,并善于及时捕捉幼儿随时闪现的智慧火花,给他们表扬与激励。
5、小班主题教案《我上小班啦》含反思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乐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模仿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一周
1.宝宝有礼貌(社会)
2.点点爱上幼儿园(语言)
3.小手真干净(健康)
4.参观大班的画展(美术)
5.拍手点头(音乐)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乐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模仿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二周
1.保健老师,你好(社会)
2.我能,我会(语言)
3.玩具找家(科学)
4.神气的画笔(美术)
5.亲亲(音乐)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乐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模仿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三周
1.我是xx组小朋友(社会)
2.开火车(美术)
3.你是我的好朋友(语言)
4.我上幼儿园(音乐)
5.我要上厕所(健康)
1、早上送孩子入园时,孩子会拼命挣扎,(个别孩子),情形很让家长心疼,其实,等家长一走,孩子也就"既来之则安之"了,但是,家长会一天都心神不定,满脑子里是泪流满面的孩子,这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种磨练,孩子终将要离开父母独自飞翔,孩子入园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家长不必心神不宁,应该泰然处之。
2、下午接孩子时会出现几种情况:高高兴兴,悲喜交加,放声大哭等,对孩子的种种表现家长都应该把它视为正常,毕竟孩子离开家长在陌生环境里和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生活了一天,不容易,特别是看到家长会放声大哭的小朋友,家长可能会有误解:老师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6、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小班识字游戏》
1、游戏名称:问好目的:学习生字(第一次学习)准备:字卡方法:教师逐个出示字宝宝并以字宝宝的口气做自我介绍:"我是X字宝宝,小朋友好!"幼儿说:"X字宝宝好!"
2、游戏名称:长高了、变矮了目的:学习生字准备:字卡方法:教师先把字卡在黑板上排成一排,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把其中一个字卡向上移动一个字卡的距离,然后随着教师"一、二、三"的数数声,幼儿睁开眼睛,说出谁长"高"了;反之,教师把其中一个字卡向下移动,请幼儿说出谁变"矮"了。
3、游戏名称:小动物真爱玩目的:学习生字准备:字卡方法:把字卡出示在黑板上,教师边说儿歌:"小X小X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摸摸Y字宝宝跑回来"边轻轻的摸某几个幼儿的头,这几名幼儿就跑到黑板前,摸摸这个字宝宝并学着这个小动物的叫声或动作回到座位。
4、游戏名称:蚂蚁搬豆目的:学习生字准备:蚂蚁头饰方法:请幼儿当小蚂蚁,字宝宝当豆豆。游戏开始,教师以妈妈的口气对小蚂蚁说:"孩子们,天冷了,你们去地里搬豆豆回来过冬吧."幼儿学小蚂蚁一个跟一个到黑板前取一"颗""豆豆",跑回"妈妈"身边告诉妈妈自己"搬"回了谁,说对了,请全体幼儿给他拍拍手,说错了,请小朋友纠正过来。
5、游戏名称:捉迷藏目的:学习生字准备:字卡方法:教师先把字卡在黑板上排成一排,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把黑板上的一个字宝宝拿走,请幼儿睁开眼睛,说出谁藏起来了。教师拿出该字宝宝,验证对错。
6、游戏名称:你来做,我来猜目的:复习学过的能用动作表示的字、词。准备:字卡 玩法:游戏开始幼儿全体起立,教师一张张出示字卡,幼儿看字卡上的字词做动作。
7、游戏名称:小猫捉鼠目的:复习生字准备:小猫头饰字卡方法:请全体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把字宝宝分散放在某个地方,幼儿睁开眼睛,请几个幼儿戴上小猫头饰扮演小猫去捉"老鼠"(字宝宝),"捉"到后,告诉小朋友自己捉到了谁。
8、游戏名称:盲人摸字目的:学习生字准备:字卡方法:教师把字卡在黑板上排成一排。教师或一幼儿扮作盲人(闭上眼睛),用手去摸某个字宝宝,说出该字宝宝是谁,说对后全体幼儿鼓励:"Yes,Yes,它是X,"说错了,请全体幼儿给予纠正:"No,No,它是X。"
9、游戏名称:开火车目的:学习生字准备:火车头头饰字卡方法:教师把字卡在黑板上排成一排。教师请几名幼儿扮作火车,其中一名带上头饰当火车头,让他们带上自己喜欢的一个字宝宝上火车(说出自己带谁方可上火车)。在《火车快开》的音乐声中幼儿在室内跑一圈。"呜-"火车停下,幼儿边说"X字宝宝下火车了",边把字宝宝放回原处。
10、游戏名称:找朋友目的:复习生字准备:字卡方法:幼儿手拿字卡围成一个圆圈,教师念儿歌:"找找找,找朋友,X和Y是朋友,敬个礼,握握手,"手拿X和Y字卡的幼儿走到圆圈中间随着儿歌互相敬礼、握手后,分别指着对方说:"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再分别回到原处。
11、游戏名称:大风和树叶目的:学习生字准备:字卡方法:教扮演大风,字卡当作树叶。游戏开始,教师伸展开两臂从黑板前走过(或原地转一个圈),边走(或转圈)嘴里边发出"呼呼"的风声,当手从黑板前经过时,随手拿走一个字卡藏好,请幼儿说出大风把谁刮走了。幼儿说出后,教师出示该字卡验证对错。
12、游戏名称:考老师目的:复习生字过程:教师将刚认识的生字贴在黑板上,背对黑板站好,请个别幼儿上来指字,教师说出幼儿指的字,说对了幼儿给老师拍手说"对对对",请其他幼儿再来指;错了说"错错错",幼儿继续指字,直到老师说对,游戏继续进行。
7、小班教案《雨前雨后》
活动目标:
1.了解下雨前和下雨后不一样的自然现象,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2.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按照从上到往下的顺序观察图片。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40、练习册。
活动过程:
1.先弹奏一段急促的乐曲,让幼儿感受。你听了这段曲子后,感受要怎么了?原来是快要下雨了。下雨前有哪些现象呢?
2.通过观察图片,了解下雨前的一些特殊自然现象。
(1) 这幅图上画的是下雨前的一些现象,让我们来看看吧!
(2) 引导幼儿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看图。平时的云朵是什么样的?下雨前,又是什么样的呢?水面上的蜻蜓怎么样了?为什么它会飞得低低的呢?青蛙在做什么?我们来学一学。这是谁?它们在做什么?为什么小蚂蚁要赶紧搬家呢?
(3) 请幼儿用动作表现下雨前一些自然环境的变化。
3. 通过观察图片,了解下雨后的一些特殊自然现象。
(1) 雨哗啦啦地下完了,这时外面会又会有什么样的景象呢?
(2) 引导幼儿独立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看图,然后再相互说说。
(3) 集体交流。
(4) 请幼儿用动作表现下雨后一些特殊的自然现象。
4. 比较雨前和雨后不一样的自然现象。
下雨前和下雨后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5. 游戏:听音乐变化,用动作表现下雨前和下雨后的特殊自然现象。
6. 结束活动。请你们和爸妈一起观察一下,下雨前和下雨后还有哪些特殊的自然现象。
活动延伸:
完成练习册内容、教幼儿绘画彩虹、唱《虹彩妹妹》歌。
8、小班公开课教案《雨》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虚线表现雨滴落下来的情景。
2、感受下雨能帮助植物生长的快乐。
3、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观察过雨天的情景。
2、PPT、水彩笔、铅画纸、音频(下雨的声音)。
活动过程:
一、听听看看——引起幼儿兴趣。
1、播放PPT1,听,呜呜呜,是谁在哭呀?(圣诞树)
2、天上的乌云姐姐也听到了圣诞树在哭,乌云姐姐问圣诞树:“你为什么哭呀?”
圣诞树说:“因为我没有水喝,我口渴。”圣诞树没有水喝会怎么样呀?(死掉、枯萎)。
4、所以啊,乌云姐姐决定帮一帮圣诞树。你们猜一猜,她会用什么办法帮圣诞树呢?(下雨)
5、你真聪明。乌云姐姐下起了雨。播放PPT2,你们听,下雨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滴答滴答、哗哗哗)那小雨滴是什么样子的?(短短的、直直的)
小结:圣诞树喜欢小雨滴,他们喝了小雨滴,可以长的更大。
二、示范与操作——表现虚线
1、你们看,喝了小雨滴的圣诞树长的更大更美丽了。可是啊,还有很多圣诞树没喝到小雨滴,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请小雨滴出来好吗?
2、教师示范画雨滴:下雨啦,小雨滴从高高的天上掉下来,一滴、两滴、三滴,小雨滴要分开,不能连在一起,一滴、两滴、三滴,小雨滴直直的掉下来,不能斜掉哦,一滴、两滴、三滴,快快亲亲圣诞树!
4、谁也来试一试,来请小雨滴出来。
5、花园里还有许多圣诞树也想喝水,我们一起去帮帮它们吧!
小结:记住哦,滴答滴答下雨时,小雨滴是短短的直线,直直地掉下来。
6、 幼儿绘画,教师辅导
指导重点:
(1)引导幼儿快快把小雨滴请出来。
(2)让每一棵圣诞树都喝到雨水。
(3)小雨滴短短地、直直地掉下来,不能斜掉。
三、 展示幼儿作品——共同欣赏。
1、你觉得哪一幅画里的圣诞树最开心,喝到的雨滴最多?
2、欣赏同伴作品
小结:滴答滴答下雨啦,圣诞树喝到水,长得更大更好,我们回去也多喝水,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健康。
9、小班主题教案《小班第一周教育活动方案(周二)》
小班第一周教育活动方案(周二)――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上午活动:
晨间活动:学玩桌面玩具。
晨会:(谈话)我是小班小朋友。
活动之二:《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活动目标:
1、 继续稳定幼儿的情绪,要求幼儿能愉快入园。
2、 学习说简单的礼貌用语,如“老师早”、“老师再见”等。
3、 学会正确的上厕所和洗手的方法。
4、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 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玩具若干。
活动重、难点:
学会正确上厕所和洗手的方法。
活动过程:
1、 稳定幼儿情绪:
让幼儿自由玩桌面玩具,对于个别哭闹的幼儿抱抱、哄哄。
2、 礼貌教育:
师:“小朋友早晨起床的时候见到爸爸妈妈会主动喊爸爸妈妈吗?那么来到幼儿园也该喊‘老师早’,如果见到其他小朋友也应该说‘××小朋友早’,放学时也应该说什么?”
幼儿学说礼貌用语“老师早”、“老师再见”。
3、 学习正确入厕、洗手的方法:
(1) 上厕所要小心,注意大小便入池,不能推也不能挤,按时按秩序入厕。
(2) 洗手:“搓搓搓,搓搓搓,搓手心,搓手背,手心手背搓一搓,甩一甩,甩三下。”
4、 幼儿学习认识自己的小椅子。
教幼儿认识的位置,认识自己的小椅子,(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轻拿轻放。放学时将自己的小椅子放好后跟老师说再见。
下午活动:
活动之一:《认识我们的老师》
活动目标:
1. 稳定幼儿情绪,要求幼儿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2. 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老师激发爱幼儿园的情绪。
活动准备:
1. 各种桌面玩具。
2. 熟悉每位幼儿的姓名,了解其个性。
活动过程:
1. 稳定幼儿情绪,使幼儿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2. 幼儿玩玩具,并了解一些玩具的名称。
3. 引导幼儿观察班级环境。
(1) 了解厕所位置。
(2) 知道午睡室在哪,是干什么的?
4. 表扬入园不哭的幼儿,鼓励幼儿每天都高兴地上幼儿园。
活动活动之二:带幼儿到草坪上学玩玩具。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向幼儿提供了观察、比较的材料,幼儿通过亲手实验,自己观察、分析、比较,然后教师再帮助他们得出结论。这个过程犹如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为幼儿提供了积极观察和分析事物的机会,并使他们体会到"有所发现"的喜悦。
10、小班主题教案《小班第一周教育活动方案(周四)》含反思
小班第一周教育活动方案(周四)――幼儿园里真好玩
晨间活动:
1、桌面玩具。
2、晨会:点名。
活动之二:《和哥哥姐姐一起玩》
活动目标:
1、懂得上课的基本规则,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参加活动。
2、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钢琴、录音机等。
活动重点:
懂得上课的基本规则。
活动难点:
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1、 师生问好!
2、 组织幼儿参观。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中班、大班的哥哥姐姐是怎样上课的?”
(坐正仔细听老师讲,(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不插嘴,勇敢地举手发言)
3、 谈话活动:
师:“大班哥哥姐姐是怎样上课的?我们来学一学。”
“小朋友喜欢上幼儿园吗?喜欢老师吗?为什么?”
(提醒幼儿发言先举手,学习讲普通话。)
4、 卫生教育:
教育幼儿注意穿干净的衣服,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5、 教师总结:
师:“大家要做个讲卫生、爱干净的好孩子。”
下午活动:
活动之一:《我会自己入厕》
活动目标:
1. 对幼儿进行常规训练,礼貌教育。
2. 继续学习正确的上厕所和洗手的方法。继续培养幼儿正确的坐和站的姿势。
活动准备:
各种玩具、铃鼓
活动过程:
1、稳定幼儿的情绪。
2、使用礼貌用语,师生互相问好。
3、复习站与坐的姿势,提醒幼儿站的时候手放在裤子的旁边,要抬头挺胸。
4、 教育幼儿玩玩具时不与同伴之间争抢玩具,要有好相处。
活动之二:组织幼儿到图书室学看图书,重点教会翻阅图书的技能。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向幼儿提供了观察、比较的材料,幼儿通过亲手实验,自己观察、分析、比较,然后教师再帮助他们得出结论。这个过程犹如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为幼儿提供了积极观察和分析事物的机会,并使他们体会到"有所发现"的喜悦。
11、小班音乐《彼得与狼》反思小班幼儿简单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听辨乐曲中表现不同角色的音色,初步想象故事情节,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道具表现音乐故事,体验合作表演音乐故事的趣味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6、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7、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配有故事的音乐。
2、蜡笔、纸。
3、大森林的PPT。
4、对乐器有二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故事
1、初步欣赏
T: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听听里面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大森林PPT,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想象。)
2、再次欣赏
T:听到里面有谁?
3、找音色
T:有哪些乐器代表这些人和动物?
(出示乐器PPT了解名称,引导幼儿将角色和音色配对。)
(二)初步表演音乐故事
1、做故事角色的道具
(在了解故事里不同音色代表不同角色基础上,和老师一起制作角色道具,如头饰、面具、指偶等。)
2、观摩老师表演
看老师用与幼儿一同制作的道具进行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3、分组分角色表演
幼儿分为三四组,每组中都包含完整的故事角色(彼得、狼、爷爷、小鸟等),自主挑选角色道具,与同伴一起听音乐故事参与表演。
活动反思
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幼儿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幼儿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
12、小班安全教案《安全活动小班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阅读幼儿用书,知道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能根据教师的提问从安全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
1、各种常用的家用电器图片。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电器的图片引出活动。
2、幼儿观看挂图尝试自己讲述图中的内容,了解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1)观察第一幅图,知道工作中的电风扇很危险,不能随便触碰。
教师:
①请小朋友看第一幅图,图中的人在干什么?
②电风扇工作时会有危险吗?为什么?
③电风扇的插头拔下来,电风扇就怎么样了?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小朋友,工作中的电风扇很危险,不能碰她们。
2)观察第二幅图,知道不能趴在洗衣机边上,否则会发生危险。
教师:
①洗衣机在干什么?这位小朋友想干什么?
②这是妈妈会对小朋友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小朋友洗衣机工作的时候,不能趴在洗衣机边上,因为这样容易发生危险。妈妈为什么这么说?趴在洗衣机边上,会发生什么危险?
3)观察第三幅图,知道工作汇总的电熨斗很烫,不能随便碰触。
教师:
①妈妈在干什么?
②妈妈用电熨斗熨衣服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我们,工作中的电熨斗很烫,不能用手碰。
3、幼儿阅读家用电器图,了解其他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师:
(1)涂上还有那些家用电器?他们有什么用?
(2)这些电器在工作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3)小朋友家里还有那些电器?说一说他们的安全注意事项。
13、小班小班安全公开课教案《不跟陌生人走》
小班的幼儿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很容易相信陌生人,为了减少这种情况小编设计了本次安全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幼儿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知道不能随便离开老师或家长,不能跟陌生人走,希望这篇教案可以给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随便离开老师或家长,不能跟陌生人走。
2、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
1、请两位幼儿不认识的叔叔或阿姨扮演陌生人,并与之设置好情境。
2、巧克力、玩具等。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小华和陌生人》。
2、根据故事内容,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1)小华为什么没有跟着陌生人走?
(2)小华是怎么说的?
3、情境练习:学习对付陌生人的方法,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情景一: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他今天没有空来接你了,让我来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
教师提示:你认不认识她?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跟她走?小朋友都来想一想:某某应该对这位阿姨说什么?(让幼儿练习:对不起,我不能跟你走,我还是等我妈妈来接我吧。)
情景二:小朋友们正在草地上游戏,一位陌生的叔叔走过来,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真可爱,叔叔给你巧克力,我带你去玩吧。”
教师提示:
1、陌生人给你的东西能不能吃?为什么不能吃?
2、能不能随意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为什么不能?
3、集体练习一些委婉而礼貌的谢绝语。
4、结束:教育幼儿和陌生人打交道时也应该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