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鱼宝宝分家》反思

《小班教案《鱼宝宝分家》反思》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小班教案《鱼宝宝分家》反思

1、小班教案《鱼宝宝分家》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按鱼宝宝的数量从少到多或从多到少依次排列。

  2、体验帮助鱼宝宝分家的快乐。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ppt、鱼缸若干、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性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朱老师带来了一件很有趣的事,你们想不想听?

  鱼妈妈生了许多鱼宝宝,这个鱼缸里住不下了,鱼妈妈就买了许多鱼缸,要分家了。

  二、幼儿操作:帮鱼妈妈分家

  幼儿第一次操作

  1、师:这些鱼缸下面都有什么?黄色的小圆点告诉我们什么?(两条黄色的小鱼)

  2、鱼妈妈有许多鱼缸,请你们帮忙好吗?

  3、幼儿拿小鱼缸帮鱼妈妈分家。

  师:鱼妈妈说这样放太乱了,现在请你从少到多帮鱼妈妈分家。

  幼儿第二次操作

  请幼儿从少到多重新排列。

  教师小结:鱼妈妈可高兴了,你们帮它排得很整齐。现在请你们看一下这个符号,这表示什么?(从多到少)

  幼儿第三次操作

  请幼儿从多到少再次排列

  4、教师ppt演示

  5、师:来看看我们的鱼缸放整齐了吗?

  幼儿检查

  三、活动评价

  鱼妈妈太高兴了,它想请你们和鱼宝宝一起拍个照。

专家点评:

  这次活动中朱老师以帮鱼妈妈分家的情节开展活动,提供鱼缸和小鱼,让幼儿为小鱼分家……这些富有娱乐性的材料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能有兴趣地反复多次地进行练习。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孩子人人都能参与,既巩固了孩子的知识,又获得成功的体验,一举多得。

活动反思:

  这次的活动从最初的教具制作到课堂的运用,以及与各位老师的交流。每一次都会让我有不同的感悟:教具的制作要形象生动,要易于操作,还要考虑它的多方位用途,更重要的是能有效解决活动的重难点;教师在教学策略上更多的应该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流于形式。一句话:我们的对象是孩子,所有的教学活动应该以孩子为本,以孩子的需要为需要,要善于蹲下来,与孩子在同一高度上去发现问题。

2、小班教案《鱼妈妈和鱼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的方法画鱼鳞。

  2.在绘画过程中,感知大点和小点以及点和面的关系。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每组红、黄、蓝颜料各一盒,两块湿抹布。

  2.幼儿每人一张纸(画有大鱼和小鱼的轮廓)。

  3.范画一张,画有不同动态的大鱼和小鱼。

活动过程:

  一、幼儿认识“鱼妈妈和鱼宝宝”。

  二、尝试给“鱼妈妈和鱼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

  1.教师示范手指点画的方法:用大拇指点大点画大鱼身上的鱼鳞;用食指点小点画小鱼身上的鱼鳞。点出有规则的鳞片。

  2.幼儿尝试手指点画的方法。

  师:我们把手指头伸出来,用手指点一点,给大鱼和小鱼们穿上彩色的点点。

  3.幼儿作画。

  幼儿在画纸上进行手指点画。引导幼儿在鱼妈妈和鱼宝宝身上点出大小不等和排列有规则的鳞片。

  三、展示幼儿作品。

  请幼儿相互欣赏自己的作品,教师作简单评价并给予表扬。

活动反思与建议:

  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最后的结束部分让所有幼儿送鱼妈妈和鱼宝宝去参加海底世界的舞会,让幼儿体验到了操作活动结束后所带来的快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喜欢美术活动。因为太久没有上课,对于课堂的把握不是很好,不过整个活动幼儿积极性很高,创作的作品也很漂亮。

3、小班美术教案《鱼妈妈和鱼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的方法画鱼鳞。

  2.在绘画过程中,感知大点和小点以及点和面的关系。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每组红、黄、蓝颜料各一盒,两块湿抹布。

  2.幼儿每人一张纸(画有大鱼和小鱼的轮廓)。

  3.范画一张,画有不同动态的大鱼和小鱼。

活动过程:

  一、幼儿认识“鱼妈妈和鱼宝宝”。

  二、尝试给“鱼妈妈和鱼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

  1.教师示范手指点画的方法:用大拇指点大点画大鱼身上的鱼鳞;用食指点小点画小鱼身上的鱼鳞。点出有规则的鳞片。

  2.幼儿尝试手指点画的方法。

  师:我们把手指头伸出来,用手指点一点,给大鱼和小鱼们穿上彩色的点点。

  3.幼儿作画。

  幼儿在画纸上进行手指点画。引导幼儿在鱼妈妈和鱼宝宝身上点出大小不等和排列有规则的鳞片。

  三、展示幼儿作品。

  请幼儿相互欣赏自己的作品,教师作简单评价并给予表扬。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最后的结束部分让所有幼儿送鱼妈妈和鱼宝宝去参加海底世界的舞会,让幼儿体验到了操作活动结束后所带来的快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喜欢美术活动。因为太久没有上课,对于课堂的把握不是很好,不过整个活动幼儿积极性很高,创作的作品也很漂亮。

4、小班教案《鱼宝宝分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按鱼宝宝的数量从少到多或从多到少依次排列。

  2、体验帮助鱼宝宝分家的快乐。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ppt、鱼缸若干、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性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朱老师带来了一件很有趣的事,你们想不想听?

  鱼妈妈生了许多鱼宝宝,这个鱼缸里住不下了,鱼妈妈就买了许多鱼缸,要分家了。

  二、幼儿操作:帮鱼妈妈分家

  幼儿第一次操作

  1、师:这些鱼缸下面都有什么?黄色的小圆点告诉我们什么?(两条黄色的小鱼)

  2、鱼妈妈有许多鱼缸,请你们帮忙好吗?

  3、幼儿拿小鱼缸帮鱼妈妈分家。

  师:鱼妈妈说这样放太乱了,现在请你从少到多帮鱼妈妈分家。

  幼儿第二次操作

  请幼儿从少到多重新排列。

  教师小结:鱼妈妈可高兴了,你们帮它排得很整齐。现在请你们看一下这个符号,这表示什么?(从多到少)

  幼儿第三次操作

  请幼儿从多到少再次排列

  4、教师ppt演示

  5、师:来看看我们的鱼缸放整齐了吗?

  幼儿检查

  三、活动评价

  鱼妈妈太高兴了,它想请你们和鱼宝宝一起拍个照。

专家点评:

  这次活动中朱老师以帮鱼妈妈分家的情节开展活动,提供鱼缸和小鱼,让幼儿为小鱼分家……这些富有娱乐性的材料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能有兴趣地反复多次地进行练习。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孩子人人都能参与,既巩固了孩子的知识,又获得成功的体验,一举多得。

活动反思:

  这次的活动从最初的教具制作到课堂的运用,以及与各位老师的交流。每一次都会让我有不同的感悟:教具的制作要形象生动,要易于操作,还要考虑它的多方位用途,更重要的是能有效解决活动的重难点;教师在教学策略上更多的应该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流于形式。一句话:我们的对象是孩子,所有的教学活动应该以孩子为本,以孩子的需要为需要,要善于蹲下来,与孩子在同一高度上去发现问题。

5、小班优秀主题教案《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含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欣赏、指点画和游戏活动,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2、学习用多种颜色进行手指点画。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

  (1)桌面木偶:未上色的鱼妈妈一只、鱼宝宝若干,海底世界布景;

  (2)红、黄、蓝颜料、抹布、每组一份;回形针、绳子每人一份;(3)范例若干;(4)录音机一台,歌曲《捉鱼》磁带一盒。

  2、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已熟悉歌曲《捉鱼》;

  (2)幼儿已有初步的指点画经验。

  3、《捉鱼》音乐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4、大小、颜色不同的三角形若干。

  5、娃娃、餐具

教学过程:

  1、观看故事表演并欣赏配乐故事《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

  (1)观看故事表演并欣赏配乐故事(2)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简单提问。

  2、指点画:“鱼妈妈”和“鱼宝宝”

  (1)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自由欣赏教师的范例。

  (2)启发幼儿从颜色和排列方式等方面谈谈鱼妈妈和鱼宝宝穿的衣服。

  (3)以鱼妈妈的口吻请幼儿为鱼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大胆点画,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尝试点出有规则的“鳞片”来。提醒幼儿使用抹布,注意保持桌面和衣物的清洁。

  3、游戏: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

  (1)提供海底世界布景,让先完成作业的幼儿带着鱼宝宝“去旅行”。

  (2)听音乐《捉鱼》玩游戏,提醒幼儿跑动时注意不碰撞。

教学延伸:

  1、音乐角:启发幼儿在玩《捉鱼》游戏时用上不同的鱼游动作,

  2、美工角:引导幼儿用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拼贴《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并添画泡泡。

  3、操作角:提供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让幼儿练习按图形特征排序。

  4、娃娃角:提供娃娃、餐具等供幼儿游戏。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6、小班美术活动教案《给鱼宝宝穿衣服》含反思

  教学目标:

  1. 学习粘贴的方法,感受粘贴活动的乐趣。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 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准备:

  各种颜色的彩纸、胶水、小盘、印有鱼图案的绘画纸、各种不同的鱼的图片、小毛巾等。

  教学过程:

  1. 谈话引题:

  (1)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变凉了, 小朋友们都穿上了漂亮的.暖和的衣服。还有谁也穿上了漂亮的衣服?

  (2)刚才我听见鱼宝宝说话了,他说,别人都穿上了衣服,他还没有衣服穿呢!

  2. 给鱼宝宝穿衣服

  (1)观察不同的鱼宝宝,讨论给鱼宝宝穿什么样的衣服

  (2)尝试用简单的材料进行粘贴:

  教师介绍材料、 引导幼儿尝试粘贴。<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

  教师指导粘贴方法:胶水抹在背面;用多种彩色的纸给小鱼粘衣服;手上有胶水用毛巾擦掉,尽量不要粘在画面上。

  3.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将材料分发给幼儿,幼儿进行操作活动。

  4. 展示作品:

  幼儿完成作品,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展示并互相欣赏。

  教学反思:

  首先,我感觉这次活动设计还是很适合小班孩子的,因为90%的孩子能有持续兴趣的完成作业,而且有60%的幼儿表示愿意在区域里继续进行类似的活动。 这次活动班里所有的孩子都分组参加了,所有的孩子都对活动感兴趣,表示乐意参与活动,活动中多数孩子能心情愉快的完成作业。有的孩子作品很细致(纸片撕的很小,粘的很多);有的孩子虽然纸片撕的很大很粗犷,但是也完美的完成了自己的意愿,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只有个别孩子在粘贴的过程中给退缩了,作品中只粘有很少的几片纸,就不乐意继续下去了。 通过了解,发现不乐意完成作业的孩子不是不想完成,一部分是感觉自己做的不够好,而感觉气馁而不愿意进行了,还有一部分孩子则是(因为手部小肌肉发展不完全,容易产生疲劳感)吵着说自己累了,要求休息。 综合孩子们的特点,我把感觉累要休息的孩子的作业给留到了区域里继续完成;而感觉自己做的不好的孩子,我进行了鼓励,让他们自己选择时间继续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给小鱼穿衣服)。

7、小班主题教案《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含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欣赏、指点画和游戏活动,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2、学习用多种颜色进行手指点画。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

  (1)桌面木偶:未上色的鱼妈妈一只、鱼宝宝若干,海底世界布景;

  (2)红、黄、蓝颜料、抹布、每组一份;回形针、绳子每人一份;

  (3)范例若干;

  (4)录音机一台,歌曲《捉鱼》磁带一盒。

  2、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已熟悉歌曲《捉鱼》;

  (2)幼儿已有初步的指点画经验。

  3、《捉鱼》音乐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4、大小、颜色不同的三角形若干。

  5、娃娃、餐具

  教学过程:

  1、观看故事表演并欣赏配乐故事《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

  (1)观看故事表演并欣赏配乐故事

  (2)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简单提问。

  2、指点画:“鱼妈妈”和“鱼宝宝”

  (1)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自由欣赏教师的范例。

  (2)启发幼儿从颜色和排列方式等方面谈谈鱼妈妈和鱼宝宝穿的衣服。

  (3)以鱼妈妈的口吻请幼儿为鱼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大胆点画,!.快思.教案网出处!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尝试点出有规则的“鳞片”来。提醒幼儿使用抹布,注意保持桌面和衣物的清洁。

  3、游戏: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

  (1)提供海底世界布景,让先完成作业的幼儿带着鱼宝宝“去旅行”。

  (2)听音乐《捉鱼》玩游戏,提醒幼儿跑动时注意不碰撞。

  教学延伸:

  1、音乐角:启发幼儿在玩《捉鱼》游戏时用上不同的鱼游动作。

  2、美工角:引导幼儿用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拼贴《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并添画泡泡。

  3、操作角:提供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让幼儿练习按图形特征排序。

  4、娃娃角:提供娃娃、餐具等供幼儿游戏。

  活动反思与建议:

  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最后的结束部分让所有幼儿送鱼妈妈和鱼宝宝去参加海底世界的舞会,让幼儿体验到了操作活动结束后所带来的快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喜欢美术活动。因为太久没有上课,对于课堂的把握不是很好,不过整个活动幼儿积极性很高,创作的作品也很漂亮。

8、小班美术优质课教案《鱼宝宝吐泡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大胆选择色彩用印章印画,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2.初步会互相欣赏作品,并用语言描述。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幅大的画有小鱼的背景图。

  2.收集若干大小不一的瓶盖等作印章,颜料若干盘,护衣,抹布。

  3.《小鱼游》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幼儿随《小鱼游》音乐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2. 出示小鱼图,激发幼儿印泡泡的兴趣

  (师)小鱼宝宝们,你们真可爱!一边游水一边还会吐泡泡!,"来;自.屈;老师;教.案; 图上的这些小鱼它们也会吐泡泡,可是它们的泡泡在哪儿呢?

  鼓励幼儿尝试选用大大小小的圆形材料印泡泡。

  3.明确用瓶盖等印泡泡要注意的事项。

  出示瓶盖与颜料,教师示范讲解。

  4.幼儿印画。

  幼儿随着《小鱼游》音乐自由地选择瓶盖与颜料印泡泡提示幼儿在印的过程中注意瓶盖每次只能蘸一种颜色,不需要该颜色时用抹布擦去。

  5.相互欣赏并展览幼儿作品。

  同伴间相互欣赏泡泡的大小与颜色,分享集体创作成果的欢乐。

  活动建议:

  该活动可以延续到荚工区继续进行,除瓶盖外还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果蔬图形印章供幼儿拓印泡泡;提供画有圆形图案的各色蜡光纸与有针眼洞的彩纸供幼儿撕贴泡泡;提供棉签、油画棒等材料供幼儿画泡泡。

  活动评价:

  1.会用瓶盖和颜料等印画大大小小圆形的泡泡。

  2.乐意欣赏同伴的印画。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锻炼绘画技能,提高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及幼儿的创造性,幼儿可以在轻柔的音乐中大胆绘画,拓展思维,对作品进行加工,形成富有动态的画面,体验绘画的乐趣。

9、小班游戏优秀教案《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含反思

  活动目的:

  1、通过故事欣赏、指点画和游戏活动,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2、学习用多种颜色进行手指点画。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

  (1)桌面木偶:未上色的鱼妈妈一只、鱼宝宝若干,海底世界布景;

  (2)红、黄、蓝颜料、抹布、每组一份;回形针、绳子每人一份;

  (3)范例若干;

  (4)录音机一台,歌曲《捉鱼》磁带一盒。

  2、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已熟悉歌曲《捉鱼》;

  (2)幼儿已有初步的指点画经验。

  3、《捉鱼》音乐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4、大小、颜色不同的三角形若干。

  5、娃娃、餐具

  活动过程:

  1、观看故事表演并欣赏配乐故事《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

  (1)观看故事表演并欣赏配乐故事

  (2)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简单提问。

  2、指点画:“鱼妈妈”和“鱼宝宝”

  (1)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自由欣赏教师的范例。

  (2)启发幼儿从颜色和排列方式等方面谈谈鱼妈妈和鱼宝宝穿的衣服。

  (3)以鱼妈妈的口吻请幼儿为鱼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大胆点画,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尝试点出有规则的“鳞片”来。.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提醒幼儿使用抹布,注意保持桌面和衣物的清洁。

  3、游戏: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

  (1)提供海底世界布景,让先完成作业的幼儿带着鱼宝宝“去旅行”。

  (2)听音乐《捉鱼》玩游戏,提醒幼儿跑动时注意不碰撞。

  二、区角活动:

  1、音乐角:启发幼儿在玩《捉鱼》游戏时用上不同的鱼游动作,

  2、美工角:引导幼儿用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拼贴《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并添画泡泡。

  3、操作角:提供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让幼儿练习按图形特征排序。

  4、娃娃角:提供娃娃、餐具等供幼儿游戏。

  活动反思与建议:

  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最后的结束部分让所有幼儿送鱼妈妈和鱼宝宝去参加海底世界的舞会,让幼儿体验到了操作活动结束后所带来的快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喜欢美术活动。因为太久没有上课,对于课堂的把握不是很好,不过整个活动幼儿积极性很高,创作的作品也很漂亮。

10、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彩色鱼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数学活动。

  2、能发现物体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3、学会根据物体特征做标记。

  活动准备:

  教具:彩色鱼6条(3种颜色,大小各3条),鱼缸图片,3种颜色、大小标记各一份,

  学具:同教具相同,人手一份扮的彩色鱼,3种颜色的蜡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今天你们是鱼宝宝”相互打招呼“鱼宝宝好”“老师好”

  2、“请你们看看自己是什么颜色的鱼宝宝?”(幼儿自由说说)教师巡回指导。检查交流的结果(请1――2位幼儿上前)。

  3、“再请你们和旁边的鱼宝宝相互比较比较,有什么不同?教师指导,请别幼儿说说。

  二、以游戏形式发现物体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1、教师“鱼宝宝,你们喜不喜欢做游戏?今天有很多的标记和我们做游戏”

  2、(出示大标记)这是什么?(大标记)大标记表示大的东西。现在,请一位是大标记的好朋友游到我这里来,用自己的身体摆个大标记的造型。(拍手表扬)还有谁也和大标记是好朋友的,请你也摆个造型。

  (出示小标记)这是什么?(小标记)小标记表示小的东西。请两位是小标记的好朋友游到我这里来,也来摆个小标记的造型。还有谁也是小标记的好朋友的来摆个造型。 是大标记的好朋友请你游到这里,是小标记的好朋友请你游到那边。来,我们相互检查检查对不对?(自己拍手表扬表扬自己)。

  3、除了大小标记,还会有哪些标记呢?出示红标记,我是什么标记?"屈;老师.教,案网出处"

  哪些是我的好朋友的请游到我这里。出示绿标记,是我的好朋友的也请你游到我这里。出示黄标记,愿意和我做好朋友的也请游到我这里。 相互检查对与不对。

  三、学习制作标记

  1、教师“鱼宝宝们,今天啊,我们和标记做了好朋友,你们高兴不高兴? 可是老师这里的鱼宝宝却不高兴。

  2、出示鱼缸,这是什么?(鱼缸),这些鱼缸是鱼宝宝的家,它们一样吗? (个别幼儿回答)

  3、“你们真聪明,发现鱼缸一样的,那哪个是这些鱼宝宝的家?(请幼儿回答后老师点出做个标记)

  4、教师示范

  第一个鱼缸,我们一起来帮彩色鱼找家,拿一条大红鱼宝宝,“大红鱼我送你回家”,这个家还会有谁呢?请幼儿回答(小红鱼),对不对呢?好,给这个家做个什么标记?(红标记)。

  (拿掉小红鱼,放另一边)这个家还会是谁的家呢?(大黄鱼,大绿鱼)给这个家做个?(大标记)

  教师小结:原来一个鱼缸可以做两个标记。

  第二个鱼缸、第三个鱼缸请幼儿来做标记。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好,现在啊,你们后面也有许多彩色鱼要想找家,你们愿意帮忙吗?”

  不过,老师有个要求:你可以先用一种方法,帮忙找家,有兴趣的也可以用另外一种不同的方法帮忙找家。

  四.活动评价

  1、是颜色标记的操作纸一份评价。

  2、是大小标记的操作纸一份评价。

  活动反思:

  在此基础上,我决定了让家长帮助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小游戏,让孩子们从生活中慢慢的去理解。我也设置了一些小游戏,比如说用积木、珠子…等幼儿园常见的玩具来让幼儿分。就这样,孩子们慢慢地学会了如何来按特征来分类了。

11、幼儿园简短教案《找黄豆宝宝》小班健康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认识黄豆及制品,知道豆制品主要是用黄豆加工制成的,价廉物美。

  2.培养幼儿爱吃豆制品的习惯。

  3.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活动准备】

  ⒈图片:豆腐一块,黄豆一把(可事先浸泡好一部分)。

  ⒉黄豆爷爷头饰一个。

  ⒊幼儿操作材料黄豆爷爷找宝宝

  【活动过程】

  ⒈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⑴谜语:四四方方,白白胖胖,一碰就碎,又嫩又香,营养很好,做菜做汤。

  ⑵出示豆腐,讨论豆腐是用什么作成的。(出示黄豆,让幼儿知道用黄豆或其他豆子做成的东西叫豆制品)

  ⒉游戏“黄豆爷爷找宝宝”,认识其他豆制品。

  老师戴上“黄豆爷爷”的头饰,问:我的宝宝在哪里?幼儿答:你的宝宝在这里!(让幼儿从操作材料中找出“宝宝图”,如干丝、百叶、豆腐乳、面筋、油炸豆腐果等)

  ⒊帮助幼儿认识豆制品的价值。

  引导幼儿讨论:豆制品可以怎样吃?

  豆制品如果和鱼肉放在一起烧,营养就更丰富、更全面了,请小朋友说说看,你吃到的豆制品是怎样烧的?(千张卷肉、豆腐鱼头汤、豆腐果烧肉等)

  让幼儿知道经常吃豆制品,身体会更健康。

  课后反思:

  豆制品是幼儿常见的食物,它的种类较多,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也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所以我选择了此次活动。老师巡回指导也没多大效果。此问题值得我在以后的活动中研究探讨。总的来说由于活动选题较合理,活动准备也很充分,整个活动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12、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药片宝宝的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药物,知道生病时才吃药。

  2.学会在成人的指导下吃药,自己不随意拿药吃。

  3.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引导幼儿乐于交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生病时才吃药,自己不随意拿药吃。

  活动难点:认识一些药物,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药片,引出主题

  1.教师(出示一些药):这些是什么?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2.教师:这些都是药,当我们生病时,它们能帮助我们恢复健康。今天老师请来药片宝宝,来听听药片宝宝的话。

  二、观看视频了解药片,并知道小朋友不能随意拿药吃

  1.引出药片宝宝,并以药片的口吻与幼儿交谈。

  引导语:小朋友,你们好,我是药片宝宝,你们在哪里见过我?

  我常常出现在医院、药店里,医生和生病的小朋友需要我,病毒、细菌都不喜欢我,但是你们不能随便乱吃我,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现在请小朋友们观看图片。

  2.观看图片,了解图片内容。

  3.提问:

  (1)视频里的男孩为什么会肚子疼?(他把药片当糖果吃,乱吃很多药片会伤害身体,甚至会出现生病危险)

  (2)当我们在家看见不认识的物品应该怎么做?(询问大人不能乱吃,同时大人收纳好的药品,小朋友不能随便拿取)

  (3)认识常见药物(有胶囊状和片状的药、有开水冲服的冲剂、玻璃瓶里的口服液、大瓶子里的止咳糖浆,还有喷雾等等,这些药可以缓解病情,促进身体痊愈)

  三、安全对错小游戏

  看完药片宝宝的视频,现在让我来考考你们吧!

  1.全全趁着家人不在,把药当糖吃。(错)

  2.妮妮觉得琵琶糖浆很好吃,每次都多吃一点。(错)

  3.安安生病 ,在有医生的指导下,定时定量吃药。(对)

  四、小结

  药片宝宝:小朋友们,要记住我说的话,不要随意拿药吃,祝你们有个健康的身体。

  [活动延伸]提醒家长在家也叮嘱孩幼儿药物不可以随便拿来吃,避免幼儿因误食而导致危险。

  教学反思

  安全教育教育一直是幼儿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孩子们自我意识薄弱,对任何的事物都充满的好奇心,不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所以我在班里和孩子们开展了一个健康活动:《药片宝宝的话》,活动主要让孩子们要懂得药片不能随便吃,吃错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知道在成人的指导下服药,不随便吃药,并培养小朋友的安全意识。

13、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欣赏、指点画和游戏活动,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2、学习用多种颜色进行手指点画。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

  (1)桌面木偶:未上色的鱼妈妈一只、鱼宝宝若干,海底世界布景;

  (2)红、黄、蓝颜料、抹布、每组一份;回形针、绳子每人一份;(3)范例若干;(4)录音机一台,歌曲《捉鱼》磁带一盒。

  2、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已熟悉歌曲《捉鱼》;

  (2)幼儿已有初步的指点画经验。

  3、《捉鱼》音乐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4、大小、颜色不同的三角形若干。

  5、娃娃、餐具

  教学过程:

  1、观看故事表演并欣赏配乐故事《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

  (1)观看故事表演并欣赏配乐故事(2)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简单提问。

  2、指点画:“鱼妈妈”和“鱼宝宝”

  (1)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自由欣赏教师的范例。

  (2)启发幼儿从颜色和排列方式等方面谈谈鱼妈妈和鱼宝宝穿的衣服。

  (3)以鱼妈妈的口吻请幼儿为鱼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大胆点画,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尝试点出有规则的“鳞片”来。提醒幼儿使用抹布,注意保持桌面和衣物的清洁。

  3、游戏: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

  (1)提供海底世界布景,让先完成作业的幼儿带着鱼宝宝“去旅行”。

  (2)听音乐《捉鱼》玩游戏,提醒幼儿跑动时注意不碰撞。

  教学延伸:

  1、音乐角:启发幼儿在玩《捉鱼》游戏时用上不同的鱼游动作,

  2、美工角:引导幼儿用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拼贴《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并添画泡泡。

  3、操作角:提供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让幼儿练习按图形特征排序。

  4、娃娃角:提供娃娃、餐具等供幼儿游戏。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