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妞画小牛》反思》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妞画小牛》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能唱清歌词。
2、感受渐慢结尾唱法的特点。
3、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初步熟悉歌词内容。
1、出示图片。
2、提问:画面上有什么?这棵树是什么树呀?(河边有棵弯弯柳)树下又有谁?(柳下有头小黄牛)还有谁啊?这个小姑娘叫小妞,小妞在干什么啊?(小妞用心画小牛)小妞为什么要画小妞啊?(送给她的好朋友)
3、带动幼儿连起来练习歌词。
二、教师翻唱歌曲,带动幼儿学唱歌曲。
1、结合图谱教师范唱。
2、提问: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最后一句有什么变化?
3、再次欣赏歌曲,鼓励幼儿跟唱。
4、操作图谱呈现反复和结尾曲放慢的特征。
5、结合图谱带动幼儿再次练习,鼓励幼儿唱清柳、牛、扭等歌词。
三、分组展示,体验乐趣
请幼儿分组展示练习,根据幼儿演唱情况开展有针对的重点练习。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有点绕口令式的有趣歌曲,而且情境性十分的形象丰富,所以我通过图片欣赏的方式直观的让幼儿感受歌词内容,并通过有重点的练习来掌握其中比较容易混淆的歌词。同时,由于本首歌曲中出现了反复与结束句渐慢的特点,我采用示范家图谱配合展现的方式直观呈现,幼儿比较容易理解,掌握情况良好。
2、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妞画小牛》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能唱清歌词。
2、感受渐慢结尾唱法的特点。
3、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初步熟悉歌词内容。
1、出示图片。
2、提问:画面上有什么?这棵树是什么树呀?(河边有棵弯弯柳)树下又有谁?(柳下有头小黄牛)还有谁啊?这个小姑娘叫小妞,小妞在干什么啊?(小妞用心画小牛)小妞为什么要画小妞啊?(送给她的好朋友)
3、带动幼儿连起来练习歌词。
二、教师翻唱歌曲,带动幼儿学唱歌曲。
1、结合图谱教师范唱。
2、提问: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最后一句有什么变化?
3、再次欣赏歌曲,鼓励幼儿跟唱。
4、操作图谱呈现反复和结尾曲放慢的特征。
5、结合图谱带动幼儿再次练习,鼓励幼儿唱清柳、牛、扭等歌词。
三、分组展示,体验乐趣
请幼儿分组展示练习,根据幼儿演唱情况开展有针对的重点练习。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有点绕口令式的有趣歌曲,而且情境性十分的形象丰富,所以我通过图片欣赏的方式直观的让幼儿感受歌词内容,并通过有重点的练习来掌握其中比较容易混淆的歌词。同时,由于本首歌曲中出现了反复与结束句渐慢的特点,我采用示范家图谱配合展现的方式直观呈现,幼儿比较容易理解,掌握情况良好。
3、小班游戏活动教案《画妈妈的头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妈妈的发型,感受亲情的温暖。
2、运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妈妈的头发,练习直线和曲线的组合。
3、学习基本的构图方法。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带来自己妈妈的照片,观察了解不同的发型。
2、教师准备白纸、水彩笔每人一份,示范画妈妈的图像三幅(未画头发)
活动过程:
1、幼儿回忆妈妈的发型,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提问:你的妈妈漂亮吗?为什么?想不想使你的妈妈变得更漂亮?
2、幼儿观察照片,一起讨论怎样用线条画妈妈的头发。
提问:如果我们要把妈妈的发型画下来,该怎样画呢?
3、个别幼儿示范不同种类线条画法。
(用手指在空中比画也可以)
4、幼儿作画,在已画好的妈妈头像上画不同的发型。
(1)启发幼儿用多种线条表现发型。
(2)将妈妈的头发画丰满、飘逸。
(3)添画头发时,注意下巴上可别长出头发来。
5、作品完成后,展示幼儿的作品,并互相欣赏。找你的好朋友说说你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6、以歌曲《我的好妈妈》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1.在导入环节,可以事先请幼儿带来妈妈的照片进行观察,便于幼儿更加直观的观察妈妈的头发,为一会的创作进行准备。2.在出示范图的时候,范图过于单一,可以准备多样性的范图。
4、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小音乐家》含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
小小音乐家
活动名称:
我是小小音乐家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2、能制作出简易的乐器
3、幼儿体验活动中的快乐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幼儿从家里带来的易拉罐、果奶瓶、空塑料瓶、筷子、碗、沙子、豆子。
活动过程:
1、教师放一段优美的乐曲,请幼儿跟着一起拍节奏。
教师说:“这首曲子真好听,我想请小朋友们用小乐器演奏,可是没有乐器怎么办呢?”
2、请幼儿积极想办法,来制作乐器,听听用那两种东西敲击出来的声音好听。
3、请幼儿想一想,如果瓶子里装着东西将是什么效果,装的东西不同效果相同吗?
4、请幼儿分成三组(豆子、沙子、石头)来进行实验。
5、请孩子们说一说音响效果有什么不同。
6、大家拿着制作的乐器来演奏。
教学反思:
幼儿刚听到音乐就欢快的舞动起来,在老师的带领下每位幼儿都愿意尝试在伴奏下运动,当看过一遍视频后,幼儿主动说出了,我在视频里看到有弹钢琴的动作,有的幼儿说我看到了敲小鼓的动作,有了以上的铺垫。幼儿也就能容易的学会了这个舞蹈。总体来说这节音乐课给幼儿带了活跃的气氛。
5、小班游戏优秀教案《画妈妈的头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妈妈的发型,感受亲情的温暖。
2.运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妈妈的头发,练习直线和曲线的组合。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幼儿带来自己妈妈的照片,观察了解不同的发型。
2.教师准备白纸、水彩笔每人一份,示范画妈妈的图像三幅(未画头发)
活动过程:
1. 幼儿回忆妈妈的发型,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提问:你的妈妈漂亮吗?"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为什么?想不想使你的妈妈变得更漂亮?
2. 幼儿观察照片,一起讨论怎样用线条画妈妈的头发。
提问:如果我们要把妈妈的发型画下来,该怎样画呢?
3.个别幼儿示范不同种类线条画法。
(用手指在空中比画也可以)
4. 幼儿作画,在已画好的妈妈头像上画不同的发型。
(1) 启发幼儿用多种线条表现发型。
(2) 将妈妈的头发画丰满、飘逸。
(3) 添画头发时,注意下巴上可别长出头发来。
5. 作品完成后,展示幼儿的作品,并互相欣赏。找你的好朋友说说你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6.以歌曲《我的好妈妈》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1.在导入环节,可以事先请幼儿带来妈妈的照片进行观察,便于幼儿更加直观的观察妈妈的头发,为一会的创作进行准备
2.在出示范图的时候,范图过于单一,可以准备多样性的范图。
6、小班上学期音乐教案《老鼠画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学会演唱歌曲《老鼠画猫》。
2.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尝试用说唱形式演唱歌曲,体验用滑音唱法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画有轮廓的纸、粗水彩笔。
(2)音乐《老鼠画猫》。
活动过程:
一.师以小老鼠的角色导入,谈话引题。
1.师扮演小老鼠,模仿老鼠的形象动作,发出"吱吱吱"惊慌失措的叫声。
师:吱吱吱,啊,谁来了?快躲起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害怕吗?
2.引导讨论,了解特征。
提问:
(1)你们知道我最怕谁吗?(猫)
(2)可是你们知道我为什么最怕猫吗?我最怕猫身上的哪些地方呢?
(爪子、牙齿、眼睛等)
3.启发想象,理解歌词。
(1)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用动作把猫的样子给比画出来。
师:有一天,我梦见自己有一只神奇的画笔,我要用这只神奇的画笔把猫画成不会抓老鼠的猫!小朋友们,快帮我想想,要把猫画成什么样呢?
(2)师边范唱歌曲《老鼠画猫》,边在画纸上画出歌词中唱到的猫的样子,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引导语:多谢小朋友们帮我出主意,我小老鼠现在就开始画猫了!
二.学唱歌曲。
1.(现在,请小朋友们跟我一起边唱歌曲边画猫吧!)教师指着画面,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学唱歌曲,着重练习"小老鼠"和"胡子翘"的滑音唱法。
2.帮助幼儿理解歌曲中"哎呀"一句的含义。启发幼儿唱好歌里几句能表现小老鼠很得意的样子的歌词。
3.引导幼儿尝试用说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4.动作表达。
师:现在我用这只神奇的笔把你们都变成小老鼠,我们一起一边唱一边跳吧!
(重点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演来表现歌曲诙谐、有趣的风格,要把小老鼠得意、滑稽的样子唱出来、做出来。)
5.尝试加称词"哈哈"、"嘻嘻"、"呵呵"等来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
(1)提问:我们画了一只这样的猫,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你们得意的时候会怎么笑呢?
(哈哈、嘻嘻、呵呵)
(2)尝试将衬词带到歌曲中完整演唱。
A、幼儿唱歌词,老师唱衬词。
B、幼儿分两组,一组唱歌词,一组唱衬词。
三、以音乐游戏的形式结束活动。
师:现在我们到外面去玩一个《猫和老鼠》的游戏吧!请一个小朋友扮演小花猫,我们一起扮演小老鼠,我们边走边唱歌曲,唱完后就赶紧站在原地保持一个姿势不要动,如果乱动被小花猫发现了就要被小花猫抓住了!好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出去玩吧!
活动反思:
本首歌曲诙谐幽默,老鼠绘画的猫搞笑特征明显,根据形象的图谱幼儿一下就掌握了歌词内容。在滑音的表现方面还有待加强。
7、小班音乐游戏优秀教案《花仙子的音乐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听辨音源方向,提高听音能力。
2、感受不同的音乐类型。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使幼儿在游戏中提高听辨音乐方向的能力。
活动难点:按照游戏情结和音乐变化,调整音乐行为。
活动准备:
1、音乐盒两个、磁带
2、花仙子头饰两个(请大班幼儿班演化仙子),各种小动物头饰每人一个
3、布置森林和家的环境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进行一次特别的春游,我们要去的地方叫神秘森林,里面有很多好玩的地方。这些地方要闭着眼睛才能找到。所以呀,我们请了花仙子来帮我们带路,只要跟着她们的音乐就能去神秘森林玩了。”
2、认识花仙子
出现两位花仙子,现在我们闭上眼睛来听一听她们神奇的音乐吧。"屈,老师.教,案,网"花仙子和小朋友们一起跳舞
3、游戏
(1)现在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跟着花仙子的音乐去第一个目的地――快乐谷吧。幼儿们跟着花仙子到达快乐谷,“小朋友们快乐谷到了,大家睁开眼睛吧。”再一起跳舞。
(2)休息一下后,请第二个花仙子带我们去下一个目的地――蝴蝶谷“小朋友们,快把眼睛睁开吧,蝴蝶谷到了,多漂亮呀。”,“小心不要吓跑了小蝴蝶哦。”
(3)“现在我们要分成两队了,想去小鸟家的请跟着第一个花仙子,想去小兔家的请跟着第二个花仙子。
(4)“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今天去了这么多地方,现在天快黑了,我们该回家了,请跟着自己的花仙子回家吧”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8、小班音乐《彼得与狼》反思小班幼儿简单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听辨乐曲中表现不同角色的音色,初步想象故事情节,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道具表现音乐故事,体验合作表演音乐故事的趣味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6、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7、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配有故事的音乐。
2、蜡笔、纸。
3、大森林的PPT。
4、对乐器有二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故事
1、初步欣赏
T: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听听里面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大森林PPT,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想象。)
2、再次欣赏
T:听到里面有谁?
3、找音色
T:有哪些乐器代表这些人和动物?
(出示乐器PPT了解名称,引导幼儿将角色和音色配对。)
(二)初步表演音乐故事
1、做故事角色的道具
(在了解故事里不同音色代表不同角色基础上,和老师一起制作角色道具,如头饰、面具、指偶等。)
2、观摩老师表演
看老师用与幼儿一同制作的道具进行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3、分组分角色表演
幼儿分为三四组,每组中都包含完整的故事角色(彼得、狼、爷爷、小鸟等),自主挑选角色道具,与同伴一起听音乐故事参与表演。
活动反思
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幼儿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幼儿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
9、小班上学期音乐教案《老鼠画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学会演唱歌曲《老鼠画猫》。
2.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尝试用说唱形式演唱歌曲,体验用滑音唱法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画有轮廓的纸、粗水彩笔。
(2)音乐《老鼠画猫》。
活动过程:
一.师以小老鼠的角色导入,谈话引题。
1.师扮演小老鼠,模仿老鼠的形象动作,发出"吱吱吱"惊慌失措的叫声。
师:吱吱吱,啊,谁来了?快躲起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害怕吗?
2.引导讨论,了解特征。
提问:
(1)你们知道我最怕谁吗?(猫)
(2)可是你们知道我为什么最怕猫吗?我最怕猫身上的哪些地方呢?
(爪子、牙齿、眼睛等)
3.启发想象,理解歌词。
(1)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用动作把猫的样子给比画出来。
师:有一天,我梦见自己有一只神奇的画笔,我要用这只神奇的画笔把猫画成不会抓老鼠的猫!小朋友们,快帮我想想,要把猫画成什么样呢?
(2)师边范唱歌曲《老鼠画猫》,边在画纸上画出歌词中唱到的猫的样子,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引导语:多谢小朋友们帮我出主意,我小老鼠现在就开始画猫了!
二.学唱歌曲。
1.(现在,请小朋友们跟我一起边唱歌曲边画猫吧!)教师指着画面,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学唱歌曲,着重练习"小老鼠"和"胡子翘"的滑音唱法。
2.帮助幼儿理解歌曲中"哎呀"一句的含义。启发幼儿唱好歌里几句能表现小老鼠很得意的样子的歌词。
3.引导幼儿尝试用说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4.动作表达。
师:现在我用这只神奇的笔把你们都变成小老鼠,我们一起一边唱一边跳吧!
(重点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演来表现歌曲诙谐、有趣的风格,要把小老鼠得意、滑稽的样子唱出来、做出来。)
5.尝试加称词"哈哈"、"嘻嘻"、"呵呵"等来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
(1)提问:我们画了一只这样的猫,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你们得意的时候会怎么笑呢?
(哈哈、嘻嘻、呵呵)
(2)尝试将衬词带到歌曲中完整演唱。
A、幼儿唱歌词,老师唱衬词。
B、幼儿分两组,一组唱歌词,一组唱衬词。
三、以音乐游戏的形式结束活动。
师:现在我们到外面去玩一个《猫和老鼠》的游戏吧!请一个小朋友扮演小花猫,我们一起扮演小老鼠,我们边走边唱歌曲,唱完后就赶紧站在原地保持一个姿势不要动,如果乱动被小花猫发现了就要被小花猫抓住了!好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出去玩吧!
活动反思:
本首歌曲诙谐幽默,老鼠绘画的猫搞笑特征明显,根据形象的图谱幼儿一下就掌握了歌词内容。在滑音的表现方面还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