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身边的三角形》反思》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小班数学教案《身边的三角形》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并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2、培养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对图形的兴趣和数学活动常规。
4、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5、用舒适的方法握笔,享受大胆涂色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找各种形状的物品
2.展示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游戏口吻引出三角形:有个图形宝宝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图形宝宝吗?
二、展开
1.趣味练习--找相同形状采用游戏法引导幼儿在众物品中寻找三角形的物品。
(三角铁)
2.引导幼儿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共同特征,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3.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1)引导幼儿从图形筐中找出三角形,分别数出边、角的数量,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三角形像什么。
4.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1)游戏“猜猜我是谁”?
组织幼儿根据图形渐渐露出部分猜测出图形,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2)ppt图形幼儿从各种食物中找出三角形食物。(三明治,比萨。)
5.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活动室中那些物品像三角形。
三、活动延伸
教师小结后,请幼儿到生活环境中进一步寻找三角形的踪迹。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2、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能将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一份,大三角板一个,长短不同的小棒,雪糕棒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鱼二.学习三角形特征
1、认识三角形
(1)出示魔法线昨天张老师得到了一根魔法线,我今天把他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123,请出来。
(PPT出现一根红色的魔法线)提问:它是什么颜色的?
(2)第一次变化这跟魔法线他会变,让我们一起喊123,看他会变成什么?(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三根红线)提问:数一数变成了几根线,
(3)第二次变化(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一个的三角形)又变成了什么?(三角形)
(4)触摸三角形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大的三角形,我请小朋友们来摸一摸,他是不是有三条边,三个角。
(5)又一次变化一个三角形又变出了好多的三角形,虽然它们的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是三角形。
2、巩固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前几天张老师去旅游。到了一个神奇的国家,三角形王国,他们这里的东西都是三角形的,老师把他拍了下来今天和你们一起来分享 (继续看PPT,出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物品)A钟表店 B食品店 C帽子店(2)再来找一找王国里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许多小旗子,屋顶,冰淇淋,标志牌等)(3)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三角形的物品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出示最后一张PPT)今天你们表现真棒,找到了这么多三角形的物品,他们虽然长得不一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但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二.复习三角形的特征提供冰糕棒、小木棒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通过变一边、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摆一摆等,做了三角形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位幼儿在广阔的活动和认识空间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虽然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但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并观察,找到了好多的环境中的三角形。
3、小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生活中的三角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并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2、培养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对图形的兴趣和数学活动常规。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找相同形状1-17。
2、ppt图形。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游戏口吻引出三角形:有个图形宝宝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图形宝宝吗?
二、展开
1、趣味练习——找相同形状
采用游戏法引导幼儿在众物品中寻找三角形的物品。(三角铁)
2、引导幼儿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共同特征,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3、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1)引导幼儿从图形筐中找出三角形,分别数出边、角的数量,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三角形像什么。
4、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1)游戏“猜猜我是谁”?
组织幼儿根据图形渐渐露出部分猜测出图形,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2)ppt图形
幼儿从各种食物中找出三角形食物。(三明治,比萨。)
5、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活动室中那些物品像三角形。
三、活动延伸。
教师小结后,请幼儿到生活环境中进一步寻找三角形的踪迹。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通过变一边、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摆一摆等,做了三角形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位幼儿在广阔的活动和认识空间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虽然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但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并观察,找到了好多的环境中的三角形。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难点就是让幼儿如何区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们的桌上,让孩子们数3 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4、小班数学课教案《三角形的魔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学习观察并找寻三角形、圆形和方形。
2、愿意观察、比较,体验发现的快乐。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了圆形、方形。(事先了解过,幼儿已具备认识这两种形状的经验)
2、材料准备:黑板、每人三根长度不一的小棒;小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大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各一张。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能按要求操作,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匹配。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通过摆弄、观察、比较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活动过程】
1、操作探索,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三点连线变三角形。
在黑板上画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老师扮魔术师:“我是神奇的魔术师,我能变出很多很多的东西,看我变变变。”将三个点用直线连起来:”看我变出一个图形。’
(2)摆图形
师:给你们每人三根小棒,看看能不能变出像魔术师一样的图形。幼儿自由摆弄、操作。
问题:大部分的幼儿并不能拼出三角形,面对三根小棒更多的茫然,需要老师帮忙才能拼出来,并且三根棒子的长度是一致的。
(3)数一数。
让幼儿数一数摆出来的图形有几个角,并总结: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问题:个别幼儿对角的概念还不能理解。
2、感知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请你仔细看看,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请你指出来。
用幻灯片的形式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用过的三角形状的东西展示出来:如屋顶、彩旗、圣诞帽、三角形蛋糕等。
在这个环节,幼儿比较感兴趣,并且运用到自己生活经验说出了他们看到的三角形物品,但由于年龄尚小,经验不足中大班丰富,因此回答的也比较有限。
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三角形?
小结: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匹配。
游戏1:看到图形,幼儿进入相应的圈中。
师:小朋友,看看地上有哪些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现在请看看老师手上是哪个图形,你们就进入它一样的图形中去,好吗?
评价:幼儿在认识这三种形状的基础上去玩这个游戏,才能玩得开心,幼儿的情绪很投入,能够很快的反应老师的指令跑到相应的圈中。
游戏2:听口令找图形
师:我的本领可大了,还能变出其他的图形,看我变变变。逐一出示大的圆形、方形、三角形。
将小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图卡四散放在地上,幼儿听指令取图卡。
小结:这个环节,幼儿的秩序有些混乱,很多幼儿没有听清楚老师的指令,就去取图卡,为了速度,随手乱抓。
游戏小结:(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将图形送回家的?
(2)启发幼儿说出圆形是圆的;方形是方的;三角形是三个角的。
评价要素:
1、幼儿是否能在活动感知到三角形的特征。
2、从幼儿找出圆形、方形、三角形的途径和方法上进行评价。
活动建议:
在活动区投放圆形、三角形、方形所组成的物品。
反思:
这次活动,幼儿参与性比较高,但同时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虽然我在活动前对这一内容的目标定位进行了仔细的考虑斟酌,但在活动后发现,我们设置的其它几个环节还是过于简单, 没有将活动目标真正的达成,在最后环节中,孩子们在找找身边的三角形时,对于正方形的认知出现了偏差。针对这一问题,我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反思。
5、小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身边的三角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并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2、培养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对图形的兴趣和数学活动常规。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找相同形状1-17
2、ppt图形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游戏口吻引出三角形:有个图形宝宝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图形宝宝吗?
二、展开
1.趣味练习--找相同形状
采用游戏法引导幼儿在众物品中寻找三角形的物品。
(三角铁)
2.引导幼儿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共同特征,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3.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1)引导幼儿从图形筐中找出三角形,分别数出边、角的数量,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三角形像什么。
4.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1)游戏“猜猜我是谁”?
组织幼儿根据图形渐渐露出部分猜测出图形,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2)ppt图形
幼儿从各种食物中找出三角形食物。(三明治,比萨。)
5.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活动室中那些物品像三角形。
三、活动延伸
教师小结后,请幼儿到生活环境中进一步寻找三角形的踪迹。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6、小班数学教案《三角形》含反思
设计意图
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是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发展它们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从而为小学学习几何形体做些准备。根据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活泼好动的性格,我将三角形的图形特征编成简短的故事,再结合图形拼摆,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做。使幼儿养成动手、动口、动脑的好习惯,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活动目标
1、知道三角形的主要特征,即三角形由三条边,三个角组成。
2、能找出生活中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白兔、萝卜、蘑菇图片各一个,
2、图形组成的实物图片4张。
3、孩子人手3个三角形。
活动过程
一、故事:小白兔过生日今天是小白兔的生日,早晨小白兔高高兴兴的从家里出来,它要去采蘑菇,<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走着走着它看到一个大萝卜,小白兔捡起大萝卜继续往前走,走到蘑菇地里采了一个大蘑菇高兴的回家了。
二、观察小白兔的出行路线请一个小朋友将路线用线连接起来,观察像什么图形。
三、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图形,幼儿每人一个三角形。
1、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2、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四、 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
1、给图形宝宝找朋友,让幼儿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并一一出示三角形,并说出为什么?
2、观察图形拼图,找出三角形,数一数用了几个三角形?
3、请幼儿在周围环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东西。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故事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孩子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由于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所以孩子丰富的不是很多。
7、小班数学上学期教案反思《认识三角形》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能将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PPT一份,大三角板一个,长短不同的小棒,雪糕棒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鱼二.学习三角形特征
1、认识三角形
(1)出示魔法线昨天张老师得到了一根魔法线,我今天把他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123,请出来。
(PPT出现一根红色的魔法线)提问:它是什么颜色的?
(2)第一次变化这跟魔法线他会变,让我们一起喊123,看他会变成什么?(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三根红线)提问:数一数变成了几根线,
(3)第二次变化(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一个的三角形)又变成了什么?(三角形)
(4)触摸三角形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大的三角形,我请小朋友们来摸一摸,他是不是有三条边,三个角。
(5)又一次变化一个三角形又变出了好多的三角形,虽然它们的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是三角形。
2、巩固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前几天张老师去旅游。到了一个神奇的国家,三角形王国,他们这里的东西都是三角形的,老师把他拍了下来今天和你们一起来分享 (继续看PPT,出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物品)A钟表店 B食品店 C帽子店(2)再来找一找王国里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许多小旗子,屋顶,冰淇淋,标志牌等)(3)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三角形的物品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出示最后一张PPT)今天你们表现真棒,找到了这么多三角形的物品,他们虽然长得不一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但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复习三角形的特征提供冰糕棒、小木棒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通过变一边、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摆一摆等,做了三角形等一系列活动,(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使每位幼儿在广阔的活动和认识空间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虽然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但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并观察,找到了好多的环境中的三角形。
8、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反思《认识三角形》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三角形图形、画点的底图、水笔、三角形组合的挂图、教室周围布置三角形的实物。
2、正方形的蜡光纸、剪刀、胶水、图画纸。
活动过程:
1、导入:有个图形宝宝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图形宝宝吗?
2、出示三角形,让幼儿说出三角形的名称,然后让幼儿找出教室周围与三角形相似的实物。
3、提出问题:“你怎么知道它们是和三角形宝宝一样的图形?”引导幼儿用手摸摸三角形的角和边,体会三角形的外形——三个角,三条边。
4、出示三角形组合的挂图:
1)引导幼儿找出挂图的图案都是三角形组成的。
2) 请幼儿说说怎么知道是三角形组成的。
5、出示左图,请幼儿用直线与点连接起来成三角形。
6、老师与小朋友一起讲评连接三角形的情况。
7、剪贴花: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花是用什么图形粘贴的。
2)提出问题:没有三角形的蜡光纸怎么办?(引导幼儿用正方形折剪成三角形进行粘贴。)
活动反思:
在这堂课上幼儿是被理解、尊重、接纳。是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小小的自主发展。
在这堂课上教师是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是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的发展。师幼配合很好,教师能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9、小班优质数学教案《身边的三角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并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2、培养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对图形的兴趣和数学活动常规。
4、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5、用舒适的方法握笔,享受大胆涂色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找各种形状的物品
2.展示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游戏口吻引出三角形:有个图形宝宝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图形宝宝吗?
二、展开
1.趣味练习--找相同形状采用游戏法引导幼儿在众物品中寻找三角形的物品。
(三角铁)
2.引导幼儿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共同特征,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3.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1)引导幼儿从图形筐中找出三角形,分别数出边、角的数量,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三角形像什么。
4.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1)游戏“猜猜我是谁”?
组织幼儿根据图形渐渐露出部分猜测出图形,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2)ppt图形幼儿从各种食物中找出三角形食物。(三明治,比萨。)
5.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活动室中那些物品像三角形。
三、活动延伸
教师小结后,请幼儿到生活环境中进一步寻找三角形的踪迹。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0、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三角形的魔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学习观察并找寻三角形、圆形和方形。
2、愿意观察、比较,体验发现的快乐。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了圆形、方形。(事先了解过,幼儿已具备认识这两种形状的经验)
2、材料准备:黑板、每人三根长度不一的小棒;小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大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各一张。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能按要求操作,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匹配。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通过摆弄、观察、比较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活动过程
1、操作探索,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三点连线变三角形。
在黑板上画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老师扮魔术师:“我是神奇的魔术师,我能变出很多很多的东西,看我变变变。”将三个点用直线连起来:”看我变出一个图形。’
(2)摆图形
师:给你们每人三根小棒,看看能不能变出像魔术师一样的图形。幼儿自由摆弄、操作。
问题:大部分的幼儿并不能拼出三角形,面对三根小棒更多的茫然,需要老师帮忙才能拼出来,并且三根棒子的长度是一致的。
(3)数一数。
让幼儿数一数摆出来的图形有几个角,并总结: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问题:个别幼儿对角的概念还不能理解。
2、感知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请你仔细看看,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请你指出来。
用幻灯片的形式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用过的三角形状的东西展示出来:如屋顶、彩旗、圣诞帽、三角形蛋糕等。
在这个环节,幼儿比较感兴趣,并且运用到自己生活经验说出了他们看到的三角形物品,但由于年龄尚小,经验不足中大班丰富,因此回答的也比较有限。
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三角形?
小结: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匹配。
游戏1:看到图形,幼儿进入相应的圈中。
师:小朋友,看看地上有哪些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现在请看看老师手上是哪个图形,你们就进入它一样的图形中去,好吗?
评价:幼儿在认识这三种形状的基础上去玩这个游戏,才能玩得开心,幼儿的情绪很投入,能够很快的反应老师的指令跑到相应的圈中。
游戏2:听口令找图形
师:我的本领可大了,还能变出其他的图形,看我变变变。逐一出示大的圆形、方形、三角形。
将小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图卡四散放在地上,幼儿听指令取图卡。
小结:这个环节,幼儿的秩序有些混乱,很多幼儿没有听清楚老师的指令,就去取图卡,为了速度,随手乱抓。
游戏小结:(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将图形送回家的?
(2)启发幼儿说出圆形是圆的;方形是方的;三角形是三个角的。
评价要素
1、幼儿是否能在活动感知到三角形的特征。
2、从幼儿找出圆形、方形、三角形的途径和方法上进行评价。
活动建议
在活动区投放圆形、三角形、方形所组成的物品。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孩子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并能分辨吃圆形、方形、三角形。
幼儿在课前对圆形、方形两种图形已经有认识的经验,因而分辨三种图形的能力还是比较好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在游戏环节,显然孩子体现了天性,玩得很开心,并且在游戏中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了解。同时,活动也存在着以下不足:
1、摆图形环节,教师给幼儿提供的教具没有难度。教师要求幼儿用三根长度不一的棒子拼出三角形,但实际上提供的棒子长度都是一样的,这对能力强的幼儿来说不具难度。
2、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三角形,缺乏实物,这样孩子就不能进一步感知三角形。
3、游戏环节的顺序不合理,游戏一,是让孩子根据指令跑到相应图形的圈圈里。游戏二是让孩子找图形宝宝,游戏一的活动量很大,幼儿玩得满身大汗,游戏二幼儿耗费的体力小,需要孩子很高的注意力,因而,幼儿玩完游戏一处在很亢奋的状态,很难有心去完成游戏二。
解决策略
1、在活动前要根据本班各个幼儿的情况准备教具,因材施教,做到各个水平的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2、在认识图形的活动中,可以让幼儿收集三角形的物品带到班上让幼儿能直接感知,
3、设计游戏时,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游戏内容,注意游戏的循序渐进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