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公开课语言教案《下雪了》反思》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小班公开课语言教案《下雪了》反思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观察画面,喜欢爸爸做的手影,并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用小手学学小动物的手影动作,体验手影游戏的快乐。
3.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故事,能用小手学学小动物的手影动作。
活动准备:
1.图画书
2.PPT课件
3.灯光照明(能够做手影游戏)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做做手指律动
1.在音乐的伴奏下带领幼儿玩《小手爬呀爬》的律动。
2.认认、说说自己的手。(如手指名称、手的作用等。)
小结: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手有各种各样的本领。
二、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爸爸的手有什么本领?
2.看一看,爸爸的手指变出了什么?(小鸡、小狐狸等。)
三、观看课件,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1.小鸡要种麦子,它请谁帮忙?小鸭愿意吗?小鸭怎么说的?
2.小鸡找小猫干什么?小猫同意了吗?它怎么说的?
3.小鸡找小狗做什么?小狗同意了吗?
4.小鸡找兔子一起磨面,小兔要做什么?
5.谁帮助小鸡一起做面包的?它们做的面包好吃吗?
6.最后小动物有没有分享到好吃的面包呢?
7.我们听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爸爸的手影戏》。
四、玩玩手指游戏,体会游戏的快乐
1.手指游戏真有趣,我们也来和爸爸一起学一学吧!用小手怎么做出小鸡、小狗、小狐狸的模样呢?(学学故事中小动物的手影动作,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2、小班公开课语言教案《下雪了》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观察画面,喜欢爸爸做的手影,并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用小手学学小动物的手影动作,体验手影游戏的快乐。
3.让幼儿了解为什么会下雪。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故事,能用小手学学小动物的手影动作。
活动准备:
1.图画书
2.PPT课件
3.灯光照明(能够做手影游戏)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做做手指律动
1.在音乐的伴奏下带领幼儿玩《小手爬呀爬》的律动。
2.认认、说说自己的手。(如手指名称、手的作用等。)
小结: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手有各种各样的本领。
二、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爸爸的手有什么本领?
2.看一看,爸爸的手指变出了什么?(小鸡、小狐狸等。)
三、观看课件,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1.小鸡要种麦子,它请谁帮忙?小鸭愿意吗?小鸭怎么说的?
2.小鸡找小猫干什么?小猫同意了吗?它怎么说的?
3.小鸡找小狗做什么?小狗同意了吗?
4.小鸡找兔子一起磨面,小兔要做什么?
5.谁帮助小鸡一起做面包的?它们做的面包好吃吗?
6.最后小动物有没有分享到好吃的面包呢?
7.我们听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爸爸的手影戏》。
四、玩玩手指游戏,体会游戏的快乐
1.手指游戏真有趣,我们也来和爸爸一起学一学吧!用小手怎么做出小鸡、小狗、小狐狸的模样呢?(学学故事中小动物的手影动作,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3、小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下雪了》
活动目标:
1.观察故事角色手中的物品,说说雪人是用什么做成的。
2.用自己喜欢的各种物品卡片,拼贴成一个雪人。
3.了解为什么会下雪
活动准备:
1.图画书《下雪了》、PPT课件。
2.图片:小狗、小猫、小猪、小鸡、小牛、小麻雀、小老鼠;其他小动物(小羊、小鸭、小鹅、老虎等)。
3.图片:胡萝卜、围巾、水桶、手套、长扫帚、树枝、干果。
4.事先和幼儿一起绘画:先用白色油画棒画出下雪的样子,再用各色水粉涂染,作为“雪地”背景。
5.大、小白色圆形卡纸人手一份。
6.各种物品小卡片:圆形的(水果、彩珠、纽扣等)、三角形的(胡萝卜、黄瓜、茄子等)、长方形的(树枝、花枝等)。
7.固体胶、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解读故事情节。
1.欣赏PPT第1~16页;—这是谁?他的手里拿着什么?(或提问:XX拿着什么在急急忙忙地走?)—(出示图画书15、16页。)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
—他们都拿着什么呀?(出示图片。)—猜一猜:他们拿着这些东西可能会去干吗?
2.欣赏PPT1第17、18页:
—他们在做什么事情呢?(堆一个“雪人”。)—你们看见过小雪人吗?小动物手里拿的这些东西,可以做成“雪人”的什么呢?
3.想一想:
—我们看见过的什么东西也可以做“雪人”的眼睛、鼻子、嘴巴、围巾、帽子和手臂呢?
小结:原来,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来“堆”雪人。
二、“堆”雪人。
—你们想不想也来“堆’个雪人?
材料介绍:背景图、大小圆形纸片、各种物品图片。
玩法:每人拿好事先画好的背景图,分别用各种材料拼贴成一个“雪人”
教师关注:材料的适宜性;固体胶粘贴的方法。
三、续编新故事。
“雪人”完成后,幼儿可以选择喜欢的小动物(特别是故事外的其他小动物)图片贴在作品上,用故事里的语言说说:“XX,XX,你去哪里呀?”
几个幼儿拿着作品排成一排,轮流用故事里的语言说说自己的作品,连起来就是一本新图书。
4、小班公开课语言教案《下雪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观察画面,喜欢爸爸做的手影,并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用小手学学小动物的手影动作,体验手影游戏的快乐。
3.引导幼儿充分想像合理的故事经过,锻炼自己口语的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故事,能用小手学学小动物的手影动作。
活动准备:
1.图画书
2.PPT课件
3.灯光照明(能够做手影游戏)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做做手指律动
1.在音乐的伴奏下带领幼儿玩《小手爬呀爬》的律动。
2.认认、说说自己的手。(如手指名称、手的作用等。)
小结: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手有各种各样的本领。
二、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爸爸的手有什么本领?
2.看一看,爸爸的手指变出了什么?(小鸡、小狐狸等。)
三、观看课件,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1.小鸡要种麦子,它请谁帮忙?小鸭愿意吗?小鸭怎么说的?
2.小鸡找小猫干什么?小猫同意了吗?它怎么说的?
3.小鸡找小狗做什么?小狗同意了吗?
4.小鸡找兔子一起磨面,小兔要做什么?
5.谁帮助小鸡一起做面包的?它们做的面包好吃吗?
6.最后小动物有没有分享到好吃的面包呢?
7.我们听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爸爸的手影戏》。
四、玩玩手指游戏,体会游戏的快乐
1.手指游戏真有趣,我们也来和爸爸一起学一学吧!用小手怎么做出小鸡、小狗、小狐狸的模样呢?(学学故事中小动物的手影动作,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5、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下雪了》含反思
一、说设计意
图下雪、堆雪人,是冬季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对于幼儿来说是冬天里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因此我选择了语言活动《下雪了》。
幼儿喜欢悦耳的声音,重叠有节奏感的象声词更能使小班幼儿产生亲切感。喜欢小动物又是幼儿的天性,这个故事通过象声词介绍了几种动物以及他们的叫声,在轻松而又充满悬念的故事氛围中,幼儿可以学习并掌握动物的名称与各种象声词。通过活动可以让幼儿积累动物名称的经验,反复出现的"你去哪儿呀"是一种招呼用语,便于幼儿在生活中模仿运用,有助于幼儿的语言学习。
二、说目标
1、认识小狗、小猫等几种小动物,准确说出它们的名字,知道叫声,学说象声词。
故事中的小动物都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而孩子们印象中小动物的名称或许是其叫声的代名词,因此,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科学的语言信息,所以知道小动物的准确名称是本次活动的目标之一。
2、知道冬天会下雪,初步激发幼儿喜欢冬天的情感。
下雪、堆雪人,是冬季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可能不喜欢冬天的寒冷,但是他们喜欢雪,喜欢玩雪,玩雪会使他们不怕寒冷,因此我选择了语言活动《下雪了》,通过故事初步去激发幼儿喜欢冬天的情感。
3、象声词:汪汪 喵喵 哞哞等。短句学说:你到哪儿去呀?
故事里告诉幼儿小动物的名字,如小狗、小猫、小猪、小鸡、小牛、小麻雀、小老鼠等,让幼儿积累了动物名称的经验;表示小动物声音的"汪汪、喵喵、哼哼、叽叽、哞哞、叽叽喳喳、吱吱",能使幼儿学习并掌握动物的名称与象声词;反复出现的"你去哪儿呀"是一种招呼语,便于幼儿在生活中模仿运用。
三、说重难点活动重点:
知道动物的叫声并与正确的名称建立联系。(给予孩子正确、科学的语言信息)
活动难点:能根据画面的情节联想到"堆雪人",并会用材料表现(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根据画面的情节去有意识联想,并会用抽象的材料去装扮的确很难,活动中也是初步培养幼儿的这种能力。)
四、说过程活动分三个环节完成:
一、导入部分通过看PPT,欣赏美丽的雪花,激发幼儿对冬天的喜爱。从而引出汪汪叫的小狗、喵喵叫的小猫……
二、理解故事
1、根据小动物的叫声猜测出小动物的名称,学学、说说,帮助幼儿学习语言。
2、小动物们拿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急急忙忙地走着,他们去哪儿呀?他们在一起干什么呢?"出自:屈;老.师教案网"一个个匆匆忙忙、连奔带跑的样子,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引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3、根据小动物拿的各种东西学习装扮小雪人,让幼儿初步了解原来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来装扮雪人。
三、延伸活动故事到此结束了吗?没有,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全部藏在好看的书本里,给幼儿留下悬念,激发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好奇心强、爱动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使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充分开发幼儿的语言智能、逻辑智能、视觉智能、音乐智能等多元智能,使幼儿在全方位多感官的体验中掌握知识。
6、公开课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藏在哪里了》公开课教案反思
课程分析:
由于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对画面主要内容的完整表述以及多幅图连贯讲述存在困难。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藏在哪里了》,通过观察画面,运用新的讲述方法学习完整连贯地讲述,以促进幼儿语言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幼儿自主性和教师引导性有效结合。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课程目标:
1.了解故事中小动物显著的外形特征,并能根据特征找出相应的动物。
2.能用句子“……藏在……(后面|里面)”,描述动物藏的位置,
3.体验捉迷藏游戏的快乐。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
课程准备1.场景布置:石头、树、草、花。
2.PPT课件。
课程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故事的名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名字叫《藏在哪里了》。
2.猜猜故事里的小动物们在玩什么游戏呢?
3.你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的?
4.教师小结:在森林里,动物朋友们在玩捉迷藏,真有趣。我们跟他们一起玩吧!
二、出示PPT课件,观察画面,讲述故事开始部分
1.有哪些动物朋友在捉迷藏?
2.教师讲述
三、进入场景,参与寻找,讲述故事内容
1.引导幼儿在场景中寻找。教师以小狐狸的口吻说:“咦,都躲到哪里去了呢?请小朋友们帮我一起来找吧!”石头后面有谁呢?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子呀?小兔躲在哪里了?
2.还有小动物藏在哪里了?你找到了谁?在哪里找到的?(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小松鼠躲在大树后面,小鸭躲在花丛里,大象躲在草丛里)你是怎么会发现它的?
3.小鹿躲在哪里了呢?小狐狸找了好久都没找到,你发现了吗?为什么小狐狸找不到小鹿呢?(小结:小鹿真聪明,躲在树林里,大家把它的角当成树枝,所以找不到它。)
四、游戏:捉迷藏
1.教师:我们也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吧!
2.让幼儿根据场景(石头、大树、花丛、草丛)自己找地方躲起来。
课程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在活动中如果我的亲和力更充足些,那孩子投入的会更深刻,更情绪化。活动有忽视个别幼儿的现象,没有兼顾全体幼儿,对于举手次数很少的以及不举手的孩子,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鼓励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语言、表情、肢体等让自己变得更具感染力,更能调动孩子,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活动中要调整和反思的地方。
7、小班公开课语言教案《下雪了》反思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观察画面,喜欢爸爸做的手影,并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用小手学学小动物的手影动作,体验手影游戏的快乐。
3.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故事,能用小手学学小动物的手影动作。
活动准备:
1.图画书
2.PPT课件
3.灯光照明(能够做手影游戏)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做做手指律动
1.在音乐的伴奏下带领幼儿玩《小手爬呀爬》的律动。
2.认认、说说自己的手。(如手指名称、手的作用等。)
小结: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手有各种各样的本领。
二、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爸爸的手有什么本领?
2.看一看,爸爸的手指变出了什么?(小鸡、小狐狸等。)
三、观看课件,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1.小鸡要种麦子,它请谁帮忙?小鸭愿意吗?小鸭怎么说的?
2.小鸡找小猫干什么?小猫同意了吗?它怎么说的?
3.小鸡找小狗做什么?小狗同意了吗?
4.小鸡找兔子一起磨面,小兔要做什么?
5.谁帮助小鸡一起做面包的?它们做的面包好吃吗?
6.最后小动物有没有分享到好吃的面包呢?
7.我们听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爸爸的手影戏》。
四、玩玩手指游戏,体会游戏的快乐
1.手指游戏真有趣,我们也来和爸爸一起学一学吧!用小手怎么做出小鸡、小狗、小狐狸的模样呢?(学学故事中小动物的手影动作,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