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趣味纽扣》

《小班数学教案《趣味纽扣》》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小班数学教案《趣味纽扣》

1、小班数学教案《趣味纽扣》

  一、彩色鱼材料与工具:

  各色布料、彩色纸、纽扣、剪刀、针线。

  制作方法:

  1.用布料剪出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的鱼若干条。

  2.用彩色纸装饰鱼的身体,并在鱼的眼睛部位剪出一个扣眼。

  3.用针线将纽扣缝制在鱼的尾部,根据意愿将许多鱼连扣在一起。

  玩法:

  l.扣纽扣。锻炼手部小肌肉群,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2.排序。根据颜色、大小有规律地排序,提高排序能力。

  3.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幼儿可以边扣纽扣边说:"l添上1就是2,2添上1就是3……",或者边解纽扣边说:"10去掉1就是9,9去掉1就是8",依次类推。

  二、花头饰材料与工具:

  各色布料、硬纸板、强力胶、剪刀、订书机、松紧带、纽扣、针线。

  制作方法:

  1.将硬纸板和布料剪成长条形(约一个头围的长度),用强力胶将布料粘贴在硬纸板的外层做成头饰圈。

  2.剪一条长度为4厘米的松紧带,用订书机将其分别固定在头饰圈的头尾两端。

  3.按适当的间距将纽扣缝制在头饰圈上。

  4.将硬纸板和布料剪成花的形状,用强力胶将面布花贴在纸花外层,并在花蕊处剪出一个扣眼。

  玩法:

  1.扣纽扣。提高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能力。

  2.表演故事。可以自由选择花头饰进行故事表演,如《三只蝴蝶》,也可以自己编故事表演。

2、小班数学教案《一颗纽扣》含反思

教育目标:

  1、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尝试按纽扣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纽扣上洞眼的数量等)进行配对。

  2、乐意帮助别人,知道捡到东西后要归还主人。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认识过纽扣的基本特征。

  2、物质准备:故事PPT、小动物的图片、各种纽扣等。

活动过程:

  1、以“小老鼠捡到一个纽扣”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2、结合PPT,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尝试按纽扣特征进行配对。

  (1)认真观察纽扣,初步认识纽扣特征。

  提问:这是一颗怎样的纽扣?这颗纽扣是谁的?

  小结:这是一颗黑色的、圆圆的、有四个洞眼的纽扣。小老鼠也不知道这颗纽扣到底是谁的,他决定去问问他的朋友们。

  (2)寻找纽扣主人,尝试进行比较配对。

  小老鼠找到了小熊、小狗、小兔、大象、小虫,问:“这是你的纽扣吗?”它们是它们是怎么回答的?为什么这颗纽扣都不是他们的纽扣呢?最后,小老鼠突然发现这颗纽扣是谁丢的呢?它是怎么问的?妈妈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3、游戏:帮小动物找纽扣。

  (1)集体操作:幼儿每人捡一颗纽扣,看看自己拿到的是什么样的纽扣,和旁边的朋友说一说,帮小动物把纽扣装上去。

  (2)验证讲评:你拿到的是什么样的纽扣?你把纽扣送给了谁?送得对不对?

  4、情感拓展:

  教育幼儿乐意帮助虽人,知道捡到东西后要归还主人。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数学区中继续玩“帮小动物找纽扣”的游戏。

反思总结:

  倡导孩子的自主学习是当前课改的主流方向,因此,整个活动中我都以幼儿为主体,为幼儿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由于活动的情景性比较强,幼儿们在整个活动中都很投入孩子们很喜欢故事的内容,能跟着小老鼠一起寻找纽扣的主人有积极表现的欲望。多媒体辅助法 等适宜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仔细的观察图片内容,帮助小老鼠一起寻找纽扣的主人,又通过白板课件,增添活动的乐趣。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

3、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趣味纽扣》

  一、彩色鱼材料与工具:

  各色布料、彩色纸、纽扣、剪刀、针线。

  制作方法:

  1.用布料剪出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的鱼若干条。

  2.用彩色纸装饰鱼的身体,并在鱼的眼睛部位剪出一个扣眼。

  3.用针线将纽扣缝制在鱼的尾部,根据意愿将许多鱼连扣在一起。

  玩法:

  l.扣纽扣。锻炼手部小肌肉群,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2.排序。根据颜色、大小有规律地排序,提高排序能力。

  3.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幼儿可以边扣纽扣边说:"l添上1就是2,2添上1就是3……",或者边解纽扣边说:"10去掉1就是9,9去掉1就是8",依次类推。

  二、花头饰材料与工具:

  各色布料、硬纸板、强力胶、剪刀、订书机、松紧带、纽扣、针线。

  制作方法:

  1.将硬纸板和布料剪成长条形(约一个头围的长度),用强力胶将布料粘贴在硬纸板的外层做成头饰圈。

  2.剪一条长度为4厘米的松紧带,用订书机将其分别固定在头饰圈的头尾两端。

  3.按适当的间距将纽扣缝制在头饰圈上。

  4.将硬纸板和布料剪成花的形状,用强力胶将面布花贴在纸花外层,并在花蕊处剪出一个扣眼。

  玩法:

  1.扣纽扣。提高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能力。

  2.表演故事。可以自由选择花头饰进行故事表演,如《三只蝴蝶》,也可以自己编故事表演。

4、小班数学教案《钉纽扣》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4以内数量,能做4以内等量集合。

  2、体验4以内的等量关系,并学习用“几个扣眼钉几个纽扣”讲述。

  3、能自己检查操作结果,不漏钉纽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底卡9《钉纽扣1》、底卡10《钉纽扣2》分别插入多用插板;单色插钉10个。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按数量取物,取出等量纽扣。

  活动难点:

  能够仔细检查操作结果,并表述出来。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景导入:以“帮妈妈给娃娃的新衣服钉纽扣”为情景,提出“先确定扣眼数量再一次取出等量纽扣,---钉完并表述”的规则。

  二、基本部分

  1、 出示底卡9、底卡10,请幼儿观察并提问“衣服上的洞洞”是什么,请幼儿回答(原来是扣眼,还没有钉好纽扣呢)

  2、演示规则:教师指着底卡9上左边的衣服提问幼儿看看这个裙子上一共几个扣眼呀?(3个),3个扣眼需要钉几个纽扣?(3个),(教师演示,请幼儿徒手操作),先伸出一只手,再用另一只手拿插钉,放到这只手上---1个、2个、3个。一共拿了几个?纽扣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就可以钉纽扣了。钉完还要说一说 “几个扣眼钉几个纽扣”。

  3、教师介绍活动名称,请大家一起说说先要干什么?(数数扣眼有几个),再干什么?[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拿出这件衣服需要的几个插钉放在手心里),最后干什么?(一个一个钉到扣眼里),做完还要怎么样(说说几个扣眼钉几个纽扣)。

  4、分组操作:教师按组请幼儿回到座位上开始操作。

  5、观察指导:教师巡视幼儿“钉纽扣”的操作,教师在幼儿操作前提示“钉纽扣”的时候,要先数一数衣服上有几个扣眼,然后再一次取出衣服上所需要的纽扣,看看你的手心纽扣准备好了吗,纽扣准备好了再去插,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教师巡视提醒幼儿,做完后还要说一说“几个扣眼钉几个纽扣”,检查一下还有没有扣眼漏钉的。

  三、 结束部分

  教师评价幼儿活动,鼓励表扬,请幼儿整理材料,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能够将活动教学法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活动,通过活动,帮助教师理解其精髓所在,能够使教师得心应手的组织活动,保证每个幼儿在都能在自己的水平上获取丰富多样的数学经验,同时也能发现到孩子的另一面,特别是发现了孩子们在教师的启发下能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在数学活动中获取知识,获得快乐。

5、小班数学优秀教案《一颗纽扣》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尝试按钮口的特征(颜色、大小、纽扣上的洞洞的数量等)进行配对。

  2、乐意帮助别人,感受帮助小动物找到纽扣的快乐。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故事PPT、塑封的小动物、塑封纽扣、草地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师:这是什么?有几颗纽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个故事“一颗纽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观看PPT

  1、观看PPT1提问:这颗纽扣是什么样的?

  小结:小老鼠捡到了一颗白白的、圆圆的、上面有4颗洞洞的纽扣。

  2、观看PPT2提问:

  (1)这颗纽扣是小狗丢的吗?

  (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小狗的纽扣是红色的,小老鼠的纽扣是白色的,它们的颜色不一样,所以不是小狗丢的。

  3、观看PPT3提问:猜猜小兔会怎么说?

  小结:小兔的纽扣是三角形的,小老鼠的纽扣是圆形的,它们的形状不一样,所以不是小兔丢的。

  4、观看PPT4提问:

  (1)小老鼠会怎么问呢?

  (2)如果你是小松鼠会怎么回答?

  小结:小松鼠的纽扣上有5个洞洞,小老鼠的纽扣上只有4个洞洞,它们的洞洞不是一样多,所以不是小松鼠丢的。

  5、观看PPT5提问:小朋友想一想,这颗纽扣是小蚂蚁丢的吗?为什么?

  小结:小蚂蚁的纽扣小,小老鼠的纽扣大,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也不是小蚂蚁丢的。

  6、观看PPT6提问:

  (1)它会怎么问妈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老鼠的话。

  (2)这颗纽扣是妈妈丢的吗?。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为什么?

  小结:妈妈的纽扣和小老鼠的纽扣都是白白的,圆圆的,上面有4个洞洞,大小也是一样的。

  7、观看PPT7

  三 幼儿操作

  1、还有一些小动物没有找到纽扣,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2、每人抱一个小动物,在草地上找到相应的纽扣并贴在小动物身上。

  3、交流分享,并验证。

  小结:你们也是爱动脑筋又会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反思总结:

  倡导孩子的自主学习是当前课改的主流方向,因此,整个活动中我都以幼儿为主体,为幼儿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由于活动的情景性比较强,幼儿们在整个活动中都很投入孩子们很喜欢故事的内容,能跟着小老鼠一起寻找纽扣的主人有积极表现的欲望。多媒体辅助法 等适宜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仔细的观察图片内容,帮助小老鼠一起寻找纽扣的主人,又通过白板课件,增添活动的乐趣。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

6、小班数学《一颗纽扣》绘本教案反思

  绘本中心思想:

  绘本《一颗纽扣》的故事描写了一只小老鼠在路边捡到了一颗纽扣,为了寻找失主,逐个地去询问动物朋友,直到最后根据纽扣的特征将其送还给自己妈妈,教育幼儿要向小老鼠学习,主动帮助别人,捡到东西要及时归还失主。融入的数学元素颜色、形状、大小、数量等多维度特征的比较和配对。如:一维——“纽扣颜色一样吗”、二维——“纽扣的颜色相同,形状是否一致”、三维——“纽扣的颜色形状相同,大小也要一模一样。”、四维——“纽扣不光颜色、形状、大小要一样,连纽洞的数量都要相同。”

  活动的设计:

  年龄段:中班上学期

  活动目标:

  1.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尝试按纽扣的特征(色、形、大小、洞的数量)进行配对。

  2.乐意帮助别人,知道捡到东西后要归还,并学习寻找失主。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PPT、塑封好的衣服、纽扣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一起来看个动画片,名字叫《一颗纽扣》(PPT')。

  2.你们身上有没有纽扣?在哪儿?

  3.《一颗纽扣》会是个怎样的故事?一起来看一看。

  二. 观看PPT,听故事

  PPTI/天气真好,一只小老鼠出来散步,走着走着,前面滚来了一颗纽扣。

  师:这是一颗怎样的纽扣?谁能连起来说说看?

  小结

  这是一颗白色的、圆圆的、有四个洞洞的纽扣。

  PPT2/他先找到了小狗。他问:“小狗你好,我捡到了一颗……纽扣,是你丢的吗?”

  师:是小狗的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PPT3/小老鼠又找到了小兔,他问:“小兔你好,我捡到了一颗……纽扣,是你丢的

  吗?”小兔用放大镜仔细瞧了瞧,连忙摇摇手。

  师:你们觉得是小兔的吗?猜猜小兔会怎么说。

  PPT4/看,这次小老鼠遇到了谁?(向幼儿解释蟋蟀是什么样的动物。)

  小老鼠又找到了大象和蟋蟀,问:“大象、蟋蟀你们好,我捡到了一颗……纽扣,是你们丢的吗?”

  师:你觉得可能是他们丢的吗?为彳十么?

  大象、蟋蟀想了想自己的纽扣都摇了摇头。“这次为什么又不对了呢?”小老鼠想不明白了。

  师:大象、蟋蟀会怎么说呢?

  活动1

  PPT5/告别了两位朋友,小老鼠继续往前走,这次他遇到了小刺猬。

  师:他会怎么问呢?谁来学学看。

  师:如果你是小刺猬,会怎么回答呢?

  放大点看看仔细。

  PPT6/所有的朋友都问过了,可就是没找到纽扣的主人。小老鼠只好拿着纽扣回家

  了,妈妈给他做了好吃的点心。小老鼠一抬头,突然发现:咦?妈妈的衣服怎么也少了颗纽扣呀?

  师:他是怎么闻的?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老鼠的话。

  师:放到哪里?

  师: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PPT7/“小宝贝,谢谢你!你真是个爱动脑筋又会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妈妈说完还在小老鼠的头上亲了又亲。

  三、幼儿操作,一起帮助小动物找纽扣

  1.故事到这里结束了,可故事里的那些小动物还没有找到自己丢失的纽扣,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2.集体操作。

  草地上有一些纽扣,你们每人也去捡一颗纽扣,看看自己捡到的是什么样子的?和旁边小朋友说一说。然后每人去找一找、问一问,这颗纽扣是谁丢的?帮小动物把纽扣装上去。

  3.验证讲评。

  四、延伸

  Q:你们都帮助那些小动物找到自己丢失的纽扣,现在老师手里也捡到了一颗纽扣,会是谁的?我们出去找找看。

  活动的反思;

  通过屡次的实践与修改,这个活动显得愈发的成熟和完善。不仅教育了孩予捡到东西要归还失主,同时还培养了孩子多维度观察的细致性。比如:从颜色、形状、大小、细微 特征等方面进行辨别和配对,课堂效果非常好。究其成功的原因,我觉得“有趣”与“有效”两点非常重要。

  一、注重活动的趣味性

  首先,我在环节设计上更加地忠于原著,注重故事的完整性,以“一颗纽扣”来贯穿活动始终。让小班幼儿在参与听故事、跟随小老鼠送还纽扣的过程中步步深入,一次次去问遇到的朋友“这是你的纽扣吗?”这一情景设计符合幼儿喜欢听和学故事中重复语言的特点,所以他们会很有兴趣地投入活动。当妈妈亲亲小老鼠,夸奖它时,孩子的情感也得到了满足。在听完故事、孩子意犹未尽时,又设计了满足幼儿仿效小老鼠捡到一颗纽扣去送还失主的情景和活动,将故事做了延续,这既是孩子的需要,又是整个活动设计的有趣之处。最后是在每个孩子把“捡到”的一颗纽扣送还给失主的愉快情绪中结束,整个活动格外地顺畅。

  其次,由于故事中有许多次小老鼠与动物朋友的对话,教师通过语气语调的变化,配上相应的神态和动作,根据故事情节有所起伏,让整个故事显得更加生动。

  二、体现活动的有效性,突出重难点

  绘本融人数学内容除了要体现“有趣”,更要做到“有效”,即作品的教育作用要为孩子接受,融入的数学内容要能“落到孩子身上”。为此,在基本保持故事原著主要情节的前捉下,将原来的与动物相匹配的实物纽扣改成不同形状的、洞眼数量不同的纽扣;还将故事中角色进行了删减,保证活动既时间紧凑又能使情节有多次重复。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观察纽扣的特征,加以辨别并进行配对是活动的重点,小老鼠每一次询问一个小动物,孩子们就比原先多了一个维度上的认识:“纽扣必须颜色一样”、“纽扣不光颜色要一样,形状也要一样的”、“除了颜色、形状,洞洞的数量也要看仔细”……“要找到相同的纽扣,所有的地方都必须一模一样的”。上述这种分步走的认知方式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难点设置上:幼儿只能表达纽扣的单独特征,如“这是一颗白色的纽扣”、“这是一颗圆形的纽扣”……而无法将几个维度的特征连贯地进行表述。所以,为了有效地分解难点,每一次教师都借助小老鼠的问话来加以强化。“××,你好,我捡到了一颗白白的、圆圆的、上面有四个洞洞的纽扣,是你丢的吗?”从跟着小老鼠说说,到学一学小老鼠的话,再到自己拿一颗纽扣试着去问问小动物,幼儿说的句子越来越长,几次下来渐渐地能

  将几个特征都说清楚了。

  活动1

  附故事内容:

  天气真好,一只小老鼠出来散步,走着走着,前面滚来了一颗纽扣。会是谁丢的呢?丢纽扣的人一定很着急吧!小老鼠决定去问问他的朋友们。他先找到了小狗。他问:“小狗你好,我捡到了一颗……纽扣,是你丢的吗?”小狗说:“谢谢你!我的纽扣是黄色的,你的纽扣是白色的,所以这不是我丢的。”小老鼠又找到了小兔,他问:“小兔你好,我捡到了一颗……纽扣,是你丢的吗?”小兔用放大镜仔细瞧了瞧,连忙摇摇手。“谁说不是的?你的纽扣明明是白色的呀!”小老鼠又找到了大象、蟋蟀、小刺猬,可都不是他们的。小老鼠只好拿着纽扣回家了,小老鼠一抬头,突然发现:咦?妈妈的衣服怎么也少了颗纽扣呀?原来纽扣是妈妈的呀!

7、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一颗纽扣》

  设计理念:

  随着天气逐渐变暖,幼儿们衣服有所减少,老师提醒幼儿们外出活动时把外套脱了,幼儿们时不时会讨论:我的衣服是拉链的,我的是纽扣的。我的纽扣上还有好看的花,还有一个宝宝说我的大大的圆圆的纽扣掉了,可怎么办?幼儿们对于纽扣的关注度很大,于是我选择了绘本《一颗纽扣》的教学活动。虽然这是一个绘本,但里面渗透了很强的科学知识,同时这些知识正是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之上的,我设计安排了发现自己的纽扣----了解故事情节中的纽扣-----观察验证、尝试操作三个步骤,从而激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挥自主探索学习的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能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根据纽扣的特征(色、形、大小、洞的数量)寻找其主人。

  2、愿意帮助别人,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了解纽扣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语言表达其不同。

  2、教具准备:PPT、衣服、纽扣等。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引出故事。

  1、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个动画片,名字叫《一颗纽扣》(PPT)。

  2、你们身上有没有纽扣?在哪儿呢?它们都一样吗?(请幼儿相互比较看看、说说)

  3、故事里说的那颗纽扣是一颗怎样的纽扣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观看故事,观察比较。

  (一)发现纽扣,观察纽扣

  P1导入:今天天气真好,一只小老鼠出来散步,走着走着,前面滚来了一颗纽扣。

  重点提问:这是一颗怎样的纽扣?

  (二)观察比较,寻找失主

  1、观察颜色

  P2导入:看看他找到了谁?小老鼠问:“小狗你好,我捡到了一颗…纽扣,是你丢的吗?”

  重点提问:小狗有没有丢纽扣?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你们觉得这颗纽扣是小狗的吗?为什么?

  2、观察形状

  P3导入:小老鼠又找到了谁?(小兔)它会怎么问?

  重点提问:你们觉得是小兔的吗?

  3、观察数量

  P4导入:告别了两位朋友,小老鼠继续往前走,这次他遇到了小刺猬。

  重点提问:1、它会怎么问呢?让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2、这颗纽扣会是小刺猬的吗?为什么?

  4、观察大小

  P5导入,这次小老鼠遇到了谁?还有呢?(解释蟋蟀)“大象蟋蟀你们好,我捡到了一颗纽扣,是你们丢的吗?”

  重点提问:大象蟋蟀想了想自己的纽扣都摇了摇头。“这次为什么又不对了呢?”小老鼠想不明白了。

  5、整体观察

  P6导入:所有的朋友都问过了,可就是没找到纽扣的主人。回到家,妈妈给它做了好吃的点心。小老鼠一抬头,突然发现:“咦?哈哈哈衣服怎么也少了颗纽扣呀?”

  重点提问:会不会是哈哈哈呢?

  三、幼儿操作,尝试匹配

  1、引发兴趣

  故事到这里结束了,可故事里其他的小动物还没有找到自己丢失的纽扣,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2、回忆故事

  看看这些纽扣分别是哪个动物的?真的吗?(播放PPT验证)

  3、个别操作

  我这里还有几件衣服,它们都掉了一颗纽扣,请你们也来帮忙找一找,一定要看清楚,要和衣服上那颗一摸一样的?什么是一摸一样?

  4、验证讲评

  你找了一颗什么样的纽扣?找对了吗?介绍给客人老师听一听你找到的是什么样的纽扣,让她检查一下你找得对不对!

  直接导入:让幼儿从身上寻找,在交流中进一步巩固纽扣的特征认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结合生活经验,渲染气氛:教师说出掉了纽扣后很着急,从而产生同情心,激发幼儿愿意帮助小老鼠找纽扣主人的情感。

  创设故事情境:在帮钮扣找家的过程中,创设故事情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在不同的有趣的故事情节里,引导幼儿匹配的相关知识。

  尝试匹配:为了满足幼儿的心理要求,安排了回忆匹配和自主匹配,在匹配中进一步巩固了故事情节中所蕴含的知识。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欲望。

8、小班公开课数学教案《一颗纽扣》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纽扣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纽扣上的扣眼数量等)进行配对,并愿意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达。

  2.乐意帮助别人,知道捡到的东西要归还主人。

  3.体验匹配操作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起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和纽扣有关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天,天气真好,一只小老鼠出来散步,走着走着,他看见前面有个东西向他滚来,捡起来一看,哦,原来是颗纽扣。

  提问:咦,这是一颗怎么样的纽扣呀?谁能来说一说?(圆形的、白色的、上面有四个洞眼)

  师:嗯,观察的真仔细,那这颗扣子会是谁的呢?小老鼠决定去问问它的朋友们。

  二、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的颜色、形状、扣眼数量的不同。

  (一)引导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颜色不同

  问:小老鼠在路上看见了谁?(小狗)它会对小狗怎么说呢?小老鼠拣到的纽扣是小狗丢的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小狗,应该怎么说呢?

  (二)引导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形状不同

  问:小老鼠来到了萝卜地里,看见了谁?(小白兔)它会对小白兔怎么说呢?小白兔拿起放大镜看了看衣服的我纽扣,会怎么说呢?为什么?如果你的小白兔,应该怎么说?

  (三)引导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扣眼数量不同

  问:小老鼠这回找到了谁了?(小猫)它对小猫怎么说呢?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小猫丢的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小猫,会怎么说?(要求说完整话)

  (四)引导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大小不同

  看接下来小老鼠遇到了谁?(大象和蜜蜂)小老鼠说:“大象、蜜蜂你们好,我捡到一颗纽扣,是你们丢的吗?”为什么你觉得不是?

  小结:大象的纽扣比小老鼠的纽扣大,蜜蜂的纽扣比小老鼠的小。

  三、观察画面,感知发现小老鼠拣到的纽扣与妈妈的纽扣相同

  (一)师:那纽扣到底是谁丢的呢?小老鼠回到家,发现了什么?(妈妈身上的衣服纽扣丢了)你们和小老鼠一起观察观察它手上的纽扣和妈妈身上的纽扣一样吗?有哪些地方一样呢?

  小结:小老鼠拣到的纽扣与妈妈纽扣的颜色一样、形状一样、扣子上的洞洞数量一样,还有大小也一样,是妈妈的纽扣。

  (二)小老鼠帮妈妈找到了纽扣,妈妈心里怎么样?

  四、操作感知,体验匹配活动的乐趣

  (一)出示操作图片,交代要求。

  师:刚才我们帮小老鼠找到了丢纽扣的人,今天,许多小动物的纽扣丢了,想请小朋友帮它们找回来,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都有一只小动物,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找一找它的纽扣是哪一个,然后把纽扣贴上。

  (二)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根据需要择时介入指导

  (三)小组或个别分享幼儿操作作品。

  五、活动延伸

  这些操作板放到区角里,我们下次还可以玩,也可以给更多的小朋友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