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教案《小跳蚤》反思》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小班音乐教案《小跳蚤》反思
设计意图:
小小班幼儿处于懵懂时期,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探索世界不妨从幼儿自身开始。身体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却很少有机会去仔细观察它,创设这样的机会让孩子感受。而且在生活中,我发现"挠痒痒"是小小班幼儿嬉戏和表达亲密方式之一,因此在音乐游戏《小跳蚤》中萌发对身体的初步探索兴趣。
在活动形式安排上,我考虑到了幼儿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动"的特点,通过说、爬、唱、跳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充分地感知、体验、表达,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音乐"、"游戏"贯穿始终,让幼儿从中充分体验到音乐游戏给他们带来的愉悦之情。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复习巩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2.随音乐旋律用小手在身上爬上爬下。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已有初步认识身体部位的经验。
物质材料准备:奥尔夫音乐《小跳蚤》、小跳蚤指偶。
活动过程:
一、变一变、说一说,巩固身体部位的名称。
"哎呀,我的肩膀有点痒;哎呀,我的小脚也好痒啊。。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咦,这是怎么回事?"
"哦,原来是你在捣鬼。这是调皮的小跳蚤,它最喜欢在我们的身上爬来爬去,扰人痒痒。"
二、爬一爬、唱一唱,感知小手爬行的乐趣。
1.学一学,初步感知小跳蚤爬行的路线。
(1)以手指动作演示"小跳蚤"散步"路线"。
(2)以手指动作演示"小跳蚤"回家"路线"。
过渡:小跳蚤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用手指模仿小跳蚤爬行吧!
2.爬一爬,整体感知小跳蚤爬行的动作。
(1)根据音乐旋律集体游戏
(2)根据音乐旋律结对游戏
3.唱一唱,再次感知小跳蚤爬行的乐趣。
"听,我们的小跳蚤还会快乐地唱歌呢!"
三、跳一跳、洗一洗,体验身体律动的快乐。
"小跳蚤爬在身上好痒啊!我们一起去洗一洗。做一个干净的宝宝吧!"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音乐活动培训,在严蕾老师执教的活动中使我学到很多:
一、律动游戏的设计应该适合小班孩子动作表现和游戏水平。
在本次严老师执教的小班律动活动中先是利用已学过的歌曲进行导入,让孩子提前熟悉自己的身体部位,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游戏进行歌曲教学和手指律动。活动中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我们觉得严老师对于本节课的设计适合小班孩子动作表现和游戏的水平很值得我在以后的活动中借鉴和学习。
二、在活动过程中能利用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小班幼儿表达表现的兴趣。
如在《小跳蚤》中严教师在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以生动的画面吸引孩子的注意,再以夸张的语气表情和动作不自觉地影响幼儿的情绪,老师用手势代替语言,它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小跳蚤》一曲内容中辅以手指动作游戏,体验音阶的上行和下行,邀请幼儿一起来边唱边跳,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内涵,感受音乐的节奏,让孩子在做做玩玩中掌握音乐内容。
总之,在本次活动中严教师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充分体验活动的乐趣,在层层递进的互动环节中,让幼儿重复的进行游戏活动而不感到枯燥。如《小跳蚤》中严教师先让个别幼儿和老师一起玩一遍游戏,起到示范作用,接着让幼儿两两结伴游戏,最后再让幼儿交换角色进行游戏。从而充分调动小班幼儿对音乐游戏表达表现的兴趣。
2、小班教案《小跳蚤历险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音乐,感知A、B段乐曲的不同。
2、能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内容。
3、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充分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4、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A、B段乐曲的不同。
难点:能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内容。
活动准备
“跳蚤”指偶、“小猴”胸饰、自制跳蚤拍、乐曲(由《拨弦间奏曲》和《小老鼠与泡泡糖》剪辑而成的A、B段乐曲)
活动过程
1、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扮演跳蚤王国的小跳蚤进入活动室。教师夸张表演引出“跳蚤宝宝”。(2)请幼儿学“跳蚤宝宝”跳一跳。
2、在“挠痒痒”的游戏中,感知A段乐曲。
(1)、看见小朋友们跳,这只调皮的“跳蚤宝宝”就想挠痒痒了(教师随A段音乐示范,跳蚤到哪里,哪里就动一动)。
(2)、请几个幼儿和教师一起随A段乐曲表演(教师引导幼儿动肩膀、头、脚等部位)。
3、在“捉迷藏”的游戏中感知B段乐曲。
(1)、小跳蚤的游戏好玩吗?可是有一天小跳蚤爬到了一只小猴子身上,这只小猴子却不喜欢,因为它爱睡懒觉,可小跳蚤喜欢在它身上挠痒痒,痒得它实在睡不好觉,所以它就使劲拍跳蚤,那你们觉得小跳蚤该怎么办呢?(幼儿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躲”的方法)
(2)、两位教师示范玩“捉迷藏“的游戏。
(3)、请几个幼儿扮演小跳蚤,一个幼儿扮演小猴子随B段乐曲玩“捉迷藏“的游戏(引导幼儿要躲开“跳蚤拍”)。
4、小跳蚤历险的故事有趣吗?现在请所有小朋友来当小跳蚤,我来当小猴子,我们一起表演这个有趣的故事吧(师生随A、B段乐曲进行表演)。
5、小猴子拍了这么久,一只跳蚤也没有“拍”到,气呼呼的回家了。小跳蚤又开始它的下一个历险了(放A段乐曲,教师带幼儿扮演小跳蚤跳着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适合小班幼儿的音乐游戏小跳蚤历险记。幼儿天性喜欢快乐,快乐的活动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兴趣,也能调动幼儿的内在创造潜力。小班幼儿年龄小,情绪性强。在生活中,我发现小班幼儿天生喜欢捉迷藏和挠痒痒等活动。因此我找到了《拨弦间奏曲》和《小老鼠与泡泡糖》剪辑而成的A、 B两段音乐作为小跳蚤挠痒痒和小猴子拍跳蚤的游戏背景音乐。两段音乐富有童趣,幼儿在活动中既亲切有有趣,体验了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这也是活动的主旨之一。快乐游戏是幼儿学习、探索、尝试的原动力,在整个活动中,我一直是幼儿快乐玩伴、支持者,引导他们感受音乐,体验快乐,让每个幼儿都是快乐的体验者。
但在活动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因为是初次上音乐活动,还有对音乐本来就不擅长的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首先律动时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动作太难,还有我自己也没找到重拍。在创编挠痒痒游戏动作时有时也没找到节拍,因此弄得我也有点紧张了。在小猴子拍跳蚤的游戏活动中,因为我提前没给幼儿说清楚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很兴奋和高兴,因此在此环节感觉很混乱。我设计此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欣赏两段音乐并感知两段音乐风格的不同并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在活动中幼儿一直很快乐,这是肯定的,但大多幼儿还是没有感知到两段音乐的不同,所以在音乐的情感与情绪的教育中还有很多我要学习的知识。虽然幼儿在活动中一直是开心与快乐的,但活动真正带给幼儿音乐情感与情绪上的体验还是很不足。还有在活动中我缺乏激情,因为整个活动我用的都是一个语调,因此感觉活动没有重点,全是平铺直叙的,改有激情的时候还是放不开。这些都是我以后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改正与提升的。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百科;跳蚤为属于蚤目的完全变态类。俗称革子,跳蚤是小型、无翅、善跳跃的寄生性昆虫,成虫通常生活在哺乳类动物身上,少数在鸟类。
3、小班音乐教案《小仙女的音乐盒》含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
小仙女的音乐盒
教育目标:
1.能听辨音源的方向,提高听音能力。
2.能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参加游戏。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育准备:
一个音乐盒、小动物头饰若干
教育过程:
一、听听故事
1、有一天,小动物们在森林里玩得开心极了,不知不觉天黑了,森林里一片漆黑,看不见回家的路了,怎么办呢?大家都非常着急……
2、教师出示音乐盒,拨动发条,发出好听的音乐,请幼儿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二、玩玩游戏
1、挑选一个喜欢的小动物的头饰,然后在教室里和朋友玩。
2、幼儿可以做自己所拿头饰动物的动作,当听到老师说:“天黑了”。就把头饰拉下来,遮住眼睛表示天黑了。
3、教师播放音乐盒里的音乐,慢慢向前走,请幼儿听声音的来源跟随着“小仙女”前进,寻找走出去森林的路。
4、音乐停下来,幼儿摘下头饰高兴地欢呼“谢谢小仙女”
5、重复游戏3-4次,熟悉规则后,可请个别幼儿来扮演手持音乐盒的小仙女。
教学反思:
在《小仙女的音乐盒》这次活动中,我采用了情景化的游戏方式,因为我班孩子人数太多,因此我设计了多个角色,如大树、小动物、河流、小石头,孩子们在活动时自由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喜欢动的孩子和喜欢静的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有所释放,参与到其中。
通过这次感官训练,我发现游戏化、情景化的表演确实很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喜欢演绎不同的角色,模仿不同的声像。
在活动中,“小动物们”能够按照游戏规则参与进来,并能够较准确地听辨声源的位置。但孩子们只能听辨出音源的前后左右,并不能很好的听出音的高低位置,这有待于我们以后的训练。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还可根据幼儿情况设置三个或四个音源让幼儿听辨,加大了声音的干扰,为听辨制造更大的困难。
4、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及反思《小兔子拔萝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根据故事的情节按照乐句变换动作。
2、按照游戏内容创编拔萝卜,跳舞等动作。
3、学习找好空地方,比较迅速地找到同伴(萝卜),合作进行游戏。
4、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兔子头饰。
活动过程:
一、幼儿倾听教师讲述的配乐故事一遍。
二、幼儿按照故事情节,尝试为小兔子匹配动作。
(1)幼儿尝试为因子部分匹配动作。
*教师:小兔子早上起床后,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
*教师反馈幼儿的动作,并播放引子段音乐,幼儿坐在椅子上,尝试跟着音乐做动作。
(2)幼儿尝试为A段音乐匹配动作。
教师:小兔子知道要区拔萝卜,心里很高兴,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
教师反馈幼儿的动作(例如:可以跳一跳,拍拍手等),教师播放A段音乐,幼儿尝试跟随着音乐坐在椅子上做动作。
(3)幼儿创编拔萝卜的动作。
教师:我现在是一个大萝卜,你们怎样把我拔出来呢?累了怎么办呢?
教师反馈幼儿的动作,并请一个幼儿到集体中间听者音乐示范拔萝卜的动作,教师做萝卜。
三、幼儿尝试完整听音乐"拔萝卜"。
(1)幼儿分角色表演一遍。
(2)幼儿交换角色表演一遍。
(教师活动过程自述:我班有很好的游戏环境,我和孩子们在有地垫的活动室进行了这个游戏。孩子们对一开始小兔子起床的音乐很感兴趣,加了很多自己的生活经验,比如刷牙,洗脸等动作。在小兔子出门的动作时候,孩子们都乱跳,但是经过我表扬做的好的孩子后,许多孩子开始听音乐跳了。在音乐结束后,我让孩子洗萝卜,切萝卜,吃萝卜,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对再玩音乐游戏就更有兴趣了。)
活动反思:
在这个音乐游戏中,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很愿意参加到游戏中来,对音乐的旋律掌握得较准,对游戏的玩法及规则掌握得比较好,因此,游戏效果比较好。为什么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认为,第一,这个游戏内容及形式贴近幼儿生活。第二,教师的参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兴趣。
5、小班音乐优秀教案《小跳蚤》含反思
设计意图:
小小班幼儿处于懵懂时期,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探索世界不妨从幼儿自身开始。身体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却很少有机会去仔细观察它,创设这样的机会让孩子感受。而且在生活中,我发现"挠痒痒"是小小班幼儿嬉戏和表达亲密方式之一,因此在音乐游戏《小跳蚤》中萌发对身体的初步探索兴趣。
在活动形式安排上,我考虑到了幼儿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动"的特点,通过说、爬、唱、跳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充分地感知、体验、表达,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音乐"、"游戏"贯穿始终,让幼儿从中充分体验到音乐游戏给他们带来的愉悦之情。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复习巩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2.随音乐旋律用小手在身上爬上爬下。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已有初步认识身体部位的经验。
物质材料准备:奥尔夫音乐《小跳蚤》、小跳蚤指偶。
活动过程:
一、变一变、说一说,巩固身体部位的名称。
"哎呀,我的肩膀有点痒;哎呀,我的小脚也好痒啊。。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咦,这是怎么回事?"
"哦,原来是你在捣鬼。这是调皮的小跳蚤,它最喜欢在我们的身上爬来爬去,扰人痒痒。"
二、爬一爬、唱一唱,感知小手爬行的乐趣。
1.学一学,初步感知小跳蚤爬行的路线。
(1)以手指动作演示"小跳蚤"散步"路线"。
(2)以手指动作演示"小跳蚤"回家"路线"。
过渡:小跳蚤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用手指模仿小跳蚤爬行吧!
2.爬一爬,整体感知小跳蚤爬行的动作。
(1)根据音乐旋律集体游戏
(2)根据音乐旋律结对游戏
3.唱一唱,再次感知小跳蚤爬行的乐趣。
"听,我们的小跳蚤还会快乐地唱歌呢!"
三、跳一跳、洗一洗,体验身体律动的快乐。
"小跳蚤爬在身上好痒啊!我们一起去洗一洗。做一个干净的宝宝吧!"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音乐活动培训,在严蕾老师执教的活动中使我学到很多:
一、律动游戏的设计应该适合小班孩子动作表现和游戏水平。
在本次严老师执教的小班律动活动中先是利用已学过的歌曲进行导入,让孩子提前熟悉自己的身体部位,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游戏进行歌曲教学和手指律动。活动中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我们觉得严老师对于本节课的设计适合小班孩子动作表现和游戏的水平很值得我在以后的活动中借鉴和学习。
二、在活动过程中能利用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小班幼儿表达表现的兴趣。
如在《小跳蚤》中严教师在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以生动的画面吸引孩子的注意,再以夸张的语气表情和动作不自觉地影响幼儿的情绪,老师用手势代替语言,它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小跳蚤》一曲内容中辅以手指动作游戏,体验音阶的上行和下行,邀请幼儿一起来边唱边跳,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内涵,感受音乐的节奏,让孩子在做做玩玩中掌握音乐内容。
总之,在本次活动中严教师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充分体验活动的乐趣,在层层递进的互动环节中,让幼儿重复的进行游戏活动而不感到枯燥。如《小跳蚤》中严教师先让个别幼儿和老师一起玩一遍游戏,起到示范作用,接着让幼儿两两结伴游戏,最后再让幼儿交换角色进行游戏。从而充分调动小班幼儿对音乐游戏表达表现的兴趣。
6、小班音乐优秀教案《小仙女的音乐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听辩音源的方向,提高听音的能力。
2、能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参与游戏。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小动物头饰人手一个。
2、小仙女头饰一个,音乐盒一个,配班老师一个。
活动过程:
一、听听音乐:
教师以小鸟姐姐的身份:“今天,小鸟姐姐请来了一位美丽的客人——小仙女,小仙女带来了一个漂亮的音乐盒,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听听音乐盒里的音乐。”
二、跟着音乐走:
“音乐盒里的音乐好听吗?”
“那我们一起听着音乐让小仙女带我们到森林去玩。”
三、玩玩游戏:
1、“谢谢小仙女带我们来森林,一起说再见。”(小仙女“再见有什么事就大声喊我。”)
2、玩拉拉手的游戏,中途老师说天黑了,小动物将头饰拉下遮住眼睛。“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教师引导幼儿想想回家的办法。(是谁带我们来的森林?)
3、请小仙女用她的音乐盒带我们回家:“小仙女,小仙女,快来帮帮忙。”
4、小动物们遮着眼睛听着音乐回到了家,拉开头饰一起说:“谢谢小仙女,再见。”(谁帮助我们回的家?我们是听着什么回家的?)
游戏重复3次后,请个别幼儿来扮手持音乐盒的小仙女。
四、结束活动:
“想不想再玩一次游戏?那我们去找更多的好朋友一起玩。”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小动物们”能够按照游戏规则参与进来,并能够较准确地听辨声源的位置。但孩子们只能听辨出音源的前后左右,并不能很好的听出音的高低位置,这有待于我们以后的训练。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还可根据幼儿情况设置三个或四个音源让幼儿听辨,加大了声音的干扰,为听辨制造更大的困难。
7、小班音乐《彼得与狼》反思小班幼儿简单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听辨乐曲中表现不同角色的音色,初步想象故事情节,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道具表现音乐故事,体验合作表演音乐故事的趣味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6、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7、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配有故事的音乐。
2、蜡笔、纸。
3、大森林的PPT。
4、对乐器有二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故事
1、初步欣赏
T: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听听里面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大森林PPT,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想象。)
2、再次欣赏
T:听到里面有谁?
3、找音色
T:有哪些乐器代表这些人和动物?
(出示乐器PPT了解名称,引导幼儿将角色和音色配对。)
(二)初步表演音乐故事
1、做故事角色的道具
(在了解故事里不同音色代表不同角色基础上,和老师一起制作角色道具,如头饰、面具、指偶等。)
2、观摩老师表演
看老师用与幼儿一同制作的道具进行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3、分组分角色表演
幼儿分为三四组,每组中都包含完整的故事角色(彼得、狼、爷爷、小鸟等),自主挑选角色道具,与同伴一起听音乐故事参与表演。
活动反思
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幼儿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幼儿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