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超市购物》反思》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小班数学教案《超市购物》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细致分辨相似图案之间的差异。
2、正确判断并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手偶、不同花纹的(帽子、裙子、水杯)、幼儿购物单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分辨相似图案之间的差异。
活动难点: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老爷爷手偶导入活动
二、基本部分
1、为爷爷买帽子。
请幼儿找出到爷爷的购物单卡片,提问"爷爷想要买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超市购物>游戏图上的4条帽子。"观察四顶帽子哪里―样,哪里不一样?"
3)师:"爷爷想要买的帽子是怎样的?"请幼儿找出。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一模一样的帽子?"
4)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购买的帽子的特征
2、为奶奶买杯子。
1)师:请幼儿找到奶奶的<购物单>卡片,提问"奶奶想要买什么?"
2)师:"<超市购物>游戏图里购物架上的4个杯子―样吗?仔细观察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3)师:"奶奶想要买的杯子是怎样的?"请幼儿找出。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的?"
4)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购买的杯子特点
3、逛超市
1)为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买东西。 教师出示购物清单,让幼儿了解购物单的使用方法。
2)教师介绍超市,讲述物品的摆放,幼儿根据购物单的要求购买商品,引导幼儿自管观察,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来。
3)引导幼儿回座位将物品匹配好,再次观察是否一模一样。
4)同伴之间互相查看。
三、结束部分
喜羊羊、美羊羊和懒羊羊很感谢小朋友们为他们购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来自快思老师教案.!为了表示感谢,他们邀请你们到羊村里做客,邀请你们跳舞~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选用了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创设了去超市购物的游戏情境,帮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购物,整个活动的安排自然紧凑,活动一开始,孩子就进入角色,激起了愉快情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紧扣目标“发展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比较和辨别事物间的细小差别”。同时又十分重视每个孩子的思维过程,反复提问“你是怎么找到的?”“为什么说这是XX想要买的呢?”从中隐含着让孩子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明显到不明显的)。在方法上也充分体现了由易到难,先集体帮助爷爷、奶奶购物,后个别操作,最后大家自由选择,为老师购买商品,幼儿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本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教师的语言尚且不够规范、简练,“一模一样”这个词组应该多重复,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
2、小班下学期数学活动教案《娃娃超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区别3个物体的大小、长短,并能按大小、长短等量的差异给3个物体排序。
2、学习整理物品,在尝试、操作活动中学习按序摆放物品。
3、积极参加排序活动,初步体验活动的有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娃娃超市"的场景布置,分3~4个区域。每个区域中摆放物品的柜台(桌面或台面)上均有一条横线,横线左边有一个红旗
2、提供幼儿熟悉的大小、长短不一的多组物品。
活动过程:
1、教师创设游戏情境,提出问题。
⑴教师:"娃娃超市"的东西真多啊,可是,超市物品摆放不整齐,我们来帮忙整理物品吧!
⑵幼儿尝试给一组物品排队。
教师:瞧,这里有瓶子、娃娃……每种物品都有好几个,它们都一样大吗?试试拿出一种物品,比比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排在"超市"的柜台上。
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柜台上的排序标记,明确物品在横线上的,且排在红旗后面。
教师请幼儿找出一组物品,然后按大小或长短的顺序给物品排队。
2、幼儿扮演营业员,按序整理物品。
⑴教师:我们来当"娃娃超市"的营业员,一起动手整理这些物品吧!
(2)幼儿当超市营业员,自主选择整理的区域,尝试在"货架"上摆放一组物品。
3、分享成功,体验快乐。
(1)幼儿介绍自己摆放的物品。
(2)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 娃娃超市" 摆放的物品。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3、小班数学教案《逛超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超市购物的情境中感知物品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尝试根据物品的大小特征进行相应的匹配。
2.乐意为家人选购冬天的物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设置“超市”情境;
2.贴有爸爸、妈妈、宝宝和过冬衣物标记的购物袋若干;
3.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标记5条;小筐子5个
活动过程:
一、认识超市里的物品,感知物品的大小和摆放的顺序。
1.说说超市里的物品名称,知道它们都是冬天穿戴的。
师:宝宝们,今天我们来逛超市啦,看,货架上有什么?
小结:这些物品都是我们在冬天需要用到的,它们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暖和、更健康。
2.感知超市物品的大小特征,了解物品的尺寸。
(1)那你们再仔细看看,这些物品大小一样吗?
小结:物品都是有尺寸的,最大的是大号、最小的是小号;不大不小的是中号。
3.感知超市物品摆放的顺序,贴出相应的标记。
(1)那它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摆放的?
(2)请你找找这里还有什么物品也是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摆放的?
小结:超市里的物品有的是从大到小摆放的,有的是从小到大摆放的,看上去很整齐。
二、超市购物,为家人选择合适的物品。
1.明确购物的规则和要求:
(1)货架上这么多的物品,你们想买吗?想给谁买?买什么?
(2)出示购物袋:今天我们要带着购物袋去给爸爸、妈妈、宝宝买东西,看着标记,就知道要给一家人买什么了。
(3)那这个购物袋是买什么的?买几条?大小一样吗?
(4)出示5筐贴有不同物品标记的购物袋,请幼儿想好要买什么,再来选一个购物袋,然后去超市按标记买东西。
2.幼儿购物,教师观察指导。
重点:观察幼儿能否按照购物袋上的标记选择物品,物品的数量是否正确,是否能大小对应匹配。
3.交流评价
(1)先买好的幼儿和朋友或客人老师互动,说说自己买了什么。
(2)集中交流讲评:谁愿意来介绍,你买了什么?!.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你给爸爸买了什么号的XX?给妈妈、宝宝呢?他买对了吗?
(3)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一起解决:他买对了吗?为什么?是数量不对还是大小不合适等,并让幼儿重新调整物品。
三、结束活动
1.今天我们一起玩了“逛超市”的游戏,虽然有的宝宝没有买对,但没关系,这些游戏材料我会继续放在你的班级里,你们还可以和老师来玩“逛超市”的游戏。
2.以后我们在和爸爸、妈妈逛超市时,还可以看看超市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再看看他们是怎么买东西的,可以学一学、买一买,让自己越来越能干!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4、小班数学教案《超市购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细致分辨相似图案之间的差异。
2、正确判断并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手偶、不同花纹的(帽子、裙子、水杯)、幼儿购物单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分辨相似图案之间的差异。
活动难点: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老爷爷手偶导入活动
二、基本部分
1、为爷爷买帽子。
请幼儿找出到爷爷的购物单卡片,提问"爷爷想要买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超市购物>游戏图上的4条帽子。"观察四顶帽子哪里―样,哪里不一样?"
3)师:"爷爷想要买的帽子是怎样的?"请幼儿找出。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一模一样的帽子?"
4)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购买的帽子的特征
2、为奶奶买杯子。
1)师:请幼儿找到奶奶的<购物单>卡片,提问"奶奶想要买什么?"
2)师:"<超市购物>游戏图里购物架上的4个杯子―样吗?仔细观察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3)师:"奶奶想要买的杯子是怎样的?"请幼儿找出。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的?"
4)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购买的杯子特点
3、逛超市
1)为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买东西。 教师出示购物清单,让幼儿了解购物单的使用方法。
2)教师介绍超市,讲述物品的摆放,幼儿根据购物单的要求购买商品,引导幼儿自管观察,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来。
3)引导幼儿回座位将物品匹配好,再次观察是否一模一样。
4)同伴之间互相查看。
三、结束部分
喜羊羊、美羊羊和懒羊羊很感谢小朋友们为他们购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来自快思老师教案.!为了表示感谢,他们邀请你们到羊村里做客,邀请你们跳舞~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选用了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创设了去超市购物的游戏情境,帮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购物,整个活动的安排自然紧凑,活动一开始,孩子就进入角色,激起了愉快情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紧扣目标“发展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比较和辨别事物间的细小差别”。同时又十分重视每个孩子的思维过程,反复提问“你是怎么找到的?”“为什么说这是XX想要买的呢?”从中隐含着让孩子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明显到不明显的)。在方法上也充分体现了由易到难,先集体帮助爷爷、奶奶购物,后个别操作,最后大家自由选择,为老师购买商品,幼儿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本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教师的语言尚且不够规范、简练,“一模一样”这个词组应该多重复,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
5、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小狗逛超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按大小特征给三个物体排序并进行相应的匹配。
2.尝试解决简单问题。
活动准备:
1.三只大小不一的玩具小狗。
2.超市布置:陈列最大的、大的、最小的帽子、围巾鞋子、上衣、裤子、袜子、毛巾、水杯、牙刷等。
活动过程:
一、 小狗排排对。
1 、有三只小狗要出去散步,它们嚷嚷着要去买帽子。
2、 出示教具:三只大小不一的玩具小狗,三只小狗都想排头,结果吵起来了!
3、请幼儿告诉小狗应该怎样走?(排排队走)
4、引导幼儿观察这三只小狗有什么不一样,应该怎样排队?
5、问幼儿谁愿意来帮小狗们排排队?"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并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样帮它们排队的?
二、小狗买帽子。
1、到了超市,三只小狗就抢着试帽子:最小的狗一戴上大帽子,像钻进了黑洞洞,啥也看不见了;最大的狗一戴上小帽子,才遮了一只耳朵……小狗们急坏了!
2、谁会给小狗挑帽子?请个别幼儿为小狗买帽子。
3、引导幼儿知道并说出:最大的帽子给最大的狗,大帽子给大狗,最小的帽子给最小的狗。
三、为小狗买东西
1、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超市里还有什么?
2、老师请一部分幼儿做售货员,要求售货员必须将物品整理好(物品可从大到小排;也可以从小到大排。)另一部分幼儿扮演顾客帮助小狗买东西。要求售货员要热情,顾客要有礼貌。
3、教师观察售货员能否正确排序,观察顾客能否帮助三只小狗买到合适的物品,如我给最大的狗一条最长的围巾;给大狗一条长围巾;给最小的狗一条最短的围巾。教师观察顾客能否运用语言来表达排序结果。
4、给狗儿们送礼物。
5、送完礼物后跟狗儿们道别。
活动反思:
为了把教育的出发点从教材转向幼儿,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出发,挖掘其中的数学问题,引发幼儿的数学探究活动,不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置换了角色,以宝宝自己“逛超市”的游戏形式开展活动。
6、小班数学活动教案《逛超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体验数学操作的乐趣。
2、 操作活动中5以内的数数。
3、 学习按数量取物。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38个塑料盘(红、黄、白),三种积木,红、黄、白卡片各一张,小狗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以狗妈妈带狗宝宝去超市买东西的游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带上小狗头饰):你们看我是谁?(学小狗叫)
师:我是狗妈妈,你们做我的小狗宝宝好吗?
师:宝宝们想去超市买东西吃啊?
2、认识红、黄、白三种颜色,并介绍活动规则
师:宝宝们看,这是饼干,这是包子,这是糖,仔细听妈妈的话,待会儿不要拿错东西。
师:每个宝宝的椅子下面都有一个盘子,轻轻地把它们拿出来。
拿红盘子的宝宝把盘子举起来,红盘子的宝宝每人买5颗糖;
拿黄盘子的宝宝把盘子举起来,黄盘子的宝宝每人买2个包子;
拿白盘子的宝宝把盘子举起来,白盘子的宝宝每人买4块饼干。
宝宝们记住了吗?
师:红盘子的宝宝应该买什么?买多少?跟妈妈说:我拿红盘子买5颗糖。(黄白同)
师示范一次
3、 操作
现在我们要去超市了,到了超市啊,宝宝们不能拥挤,不能抢东西,否则把超市里弄的乱七八糟的,<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超市的阿姨以后就不让我们宝宝去超市了,记住了吗?好,我们去超市吧。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 检查
师:宝宝们都买好点心了吗?
师:红盘子的宝宝,你们买了什么啊?买了多少?
跟妈妈一起说:我拿红盘子买了5颗糖。
(黄、白同)
师:好,吃完点心,我们把盘子放好吧,红盘子放在红色卡片这里,黄盘子放在黄色卡片这里,白盘子放在白色卡片这里。
师:我们一起出去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7、小班数学优秀教案《逛超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将相同数量的物品归放在一起,并用1——5的点卡进行匹配。
2、复习5以内数,巩固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个胸饰:点卡;货物架三个;拖盘、食品盘各五个(上面带有数字);吃的东西:饼干、糖果、果冻、山楂片、荔枝。
活动过程:
1、电话铃声导入 “叮铃铃,叮铃铃”
(1)师:喂,你好,你是谁?是小熊呀,哦,我知道了。
(2)对幼儿说:“刚才是小熊打来的电话,它要请我们小朋友到它家去作客。
2、复习5以内的数
(1)开汽车到小熊家去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开汽车到小熊家去吧!"屈,老师.教,案,网"到小熊家汽车要经过5站路,让我们一起来数数吧! 一边开一边出示5以内的点卡牌子,表示5个站头。
(2)帮小熊整理超市
师:看,小熊家到了。我们一起来敲敲门。
幼:小熊我们来了。
小熊:小朋友,今天我请你们来帮我一个忙,我准备开一个水果超市,但水果刚刚运回来,还没整理好呢,要请你们来帮我整理好吗?
要求:水果送到相应的柜台上,水果背后的点卡与拖盘点子相同。
(1) 幼儿分水果
3、游戏:
师:小熊说谢谢小朋友帮它整理好超市,它要和小朋友一起做一个游戏呢!
(1) 相同的点卡做朋友
(2) 排队:红旗处排队,按1、2、3、4、5的顺序排队。
4、结束活动:
师:小熊今天超市开业,它还要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吃东西呢。
要求:去吃的时候要看好自己胸前的点卡是几,然后到相应的拖盘里去吃东西,吃时也要注意自己是几的点卡就吃几个东西。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8、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超市购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细致分辨相似图案之间的差异。
2、正确判断并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手偶、不同花纹的(帽子、裙子、水杯)、幼儿购物单
活动重点:
分辨相似图案之间的差异。
活动难点:
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老爷爷手偶导入活动
二、基本部分
1、为爷爷买帽子。
请幼儿找出到爷爷的购物单卡片,提问"爷爷想要买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超市购物>游戏图上的4条帽子。"观察四顶帽子哪里―样,哪里不一样?"
3)师:"爷爷想要买的帽子是怎样的?"请幼儿找出。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一模一样的帽子?"
4)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购买的帽子的特征
2、为奶奶买杯子。
1)师:请幼儿找到奶奶的<购物单>卡片,提问"奶奶想要买什么?"
2)师:"<超市购物>游戏图里购物架上的4个杯子―样吗?。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仔细观察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3)师:"奶奶想要买的杯子是怎样的?"请幼儿找出。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的?"
4)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购买的杯子特点
3、逛超市
1)为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买东西。 教师出示购物清单,让幼儿了解购物单的使用方法。
2)教师介绍超市,讲述物品的摆放,幼儿根据购物单的要求购买商品,引导幼儿自管观察,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来。
3)引导幼儿回座位将物品匹配好,再次观察是否一模一样。
4)同伴之间互相查看。
三、结束部分
喜羊羊、美羊羊和懒羊羊很感谢小朋友们为他们购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为了表示感谢,他们邀请你们到羊村里做客,邀请你们跳舞~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选用了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创设了去超市购物的游戏情境,帮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购物,整个活动的安排自然紧凑,活动一开始,孩子就进入角色,激起了愉快情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紧扣目标“发展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比较和辨别事物间的细小差别”。同时又十分重视每个孩子的思维过程,反复提问“你是怎么找到的?”“为什么说这是XX想要买的呢?”从中隐含着让孩子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明显到不明显的)。在方法上也充分体现了由易到难,先集体帮助爷爷、奶奶购物,后个别操作,最后大家自由选择,为老师购买商品,幼儿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本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教师的语言尚且不够规范、简练,“一模一样”这个词组应该多重复,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
9、小班数学教案《做客教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操作活动,并能按要求完成操作活动。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3、学习按数取物,根据5以内的指定数量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带圆点的蘑菇形房顶用1―5的点卡表示;贴有小动物的房间,分别为五种不同的动物;大子两颗。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学具“糖”、糖纸、数字卡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练习点数
唱歌《开车歌》到小动物家做客。依次出现小动物的房间:“看看我们先到谁家啊?”(小猪)“有几只小猪在家?”(3只)打乱顺序出示,请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小结:大家都数一数,知道每个房间住着几只 小动物。
(二)游戏“挂门牌”――将数字与数量对应匹配
“小动物的房子盖好了,可是它们都忘记挂门牌号了,我们大家来帮它们挂一下吧!”请幼儿分别用数字卡表示门牌号。[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并提问:“你怎么知道这个门牌号是ХХ家的呢?”
小结:小狗的房间里住着一只小狗,门牌号应该是1。(类推)
(三) 游戏“包糖果”――练习按数取物
1.教师掷有点卡的 子,幼儿根据点卡数量取出相应数 量的糖纸,边拿边说:一个点我拿一张糖纸。(重复游戏)
2. 教师掷有数字的 子,幼儿根据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糖纸,并边拿边说。
3.幼儿自由“包糖果”,把糖果送给自己想送的小动物。
小结:有几只小动物就包几颗糖果。
教学反思:
3岁半到4岁的幼儿已经开始掌握计数活动,并学会按计数活动的要素进行计数,形成了最初的数概念。我班幼儿现处于小班下学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和训练,已经能够按顺序口头数数,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根据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按顺序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特设计此次数学教育活动。
10、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逛超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将相同数量的物品归放在一起,并用1——5的点卡进行匹配。
2、复习5以内数,巩固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个胸饰:点卡;货物架三个;拖盘、食品盘各五个(上面带有数字);吃的东西:饼干、糖果、果冻、山楂片、荔枝。
活动过程:
1、电话铃声导入
“叮铃铃,叮铃铃”
(1)师:喂,你好,你是谁?是小熊呀,哦,我知道了。
(2)对幼儿说:“刚才是小熊打来的电话,它要请我们小朋友到它家去作客。
2、复习5以内的数
(1)开汽车到小熊家去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开汽车到小熊家去吧!“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到小熊家汽车要经过5站路,让我们一起来数数吧!
一边开一边出示5以内的点卡牌子,表示5个站头。
(2)帮小熊整理超市
师:看,小熊家到了。我们一起来敲敲门。
幼:小熊我们来了。
小熊:小朋友,今天我请你们来帮我一个忙,我准备开一个水果超市,但水果刚刚运回来,还没整理好呢,要请你们来帮我整理好吗?
要求:水果送到相应的柜台上,水果背后的点卡与拖盘点子相同。
(1) 幼儿分水果
3、游戏:
师:小熊说谢谢小朋友帮它整理好超市,它要和小朋友一起做一个游戏呢!
(1) 相同的点卡做朋友
(2) 排队:红旗处排队,按1、2、3、4、5的顺序排队。
4、结束活动:
师:小熊今天超市开业,它还要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吃东西呢。
要求:去吃的时候要看好自己胸前的点卡是几,然后到相应的拖盘里去吃东西,吃时也要注意自己是几的点卡就吃几个东西。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11、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超市购物》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细致分辨相似图案之间的差异。
2、正确判断并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橙边大卡片4张、红边大卡片16张(4组,每组4张)、小猴大卡片1张、磁铁(自备)。
幼儿材料:<超市购物>游戏图、<购物单>卡片。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1、介绍新朋友。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有一位客人来这里,它是谁?”
2、欢迎新朋友。
师:“哦!我们对它表示欢迎吧!”(师带领幼儿一起鼓掌)
3、为新朋友起名字。
师:(拿起小猴子大卡片遮住脸,声音稍变,模仿小猴子)说:“你们好,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帮我取一个吧?”(老师挑一个幼儿起的名字运用,如‘花花’等)
4、和“花花”一起去超市购物。
1)师:“花花想去超市买东西,你们去过超市吗?”
2)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花花去超市逛一逛,为―家人购买他们想要的物品。”
二、游戏“买东西”
1、为爷爷买毛巾。
1)师:请幼儿找出到爷爷的购物单卡片,提问“爷爷想要买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超市购物>游戏图上的4条毛巾。“观察四条毛巾哪里―样,哪里不一样?”
3)师:“爷爷想要买的毛巾是怎样的?”请幼儿找出。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一模一样的毛巾?”
4)师:(同幼儿一起总结)爷爷想要买的是“旁边两条蓝色条纹,中间一条橘黄色条纹”的毛巾。
2、为奶奶买鞋子。
1)师:请幼儿找到奶奶的<购物单>卡片,提问“奶奶想要买什么?”
2)师:“<超市购物>游戏图里购物架上的4双鞋子―样吗?仔细观察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3)师:“奶奶想要买的鞋子是怎样的?”请幼儿找出。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的?”
4)师:(同幼儿―起总结)奶奶想要买的鞋子是“鞋面淡黄色,鞋面上方的边是红色、下方的边是绿色”。
3、为爸爸买包。
1)师:请幼儿找出爸爸的<购物单>卡片,提问“爸爸想要买什么?”
2)师:请幼儿直接在<超市购物>游戏图里找出爸爸想要买的包,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的?”
3)师:(同幼儿―起总结)爸爸想要买的包是“中间红色的、上下为绿色的”。
4、为妈妈买围裙。
1)师:请幼儿找出妈妈的<购物单>卡片,提问“妈妈想要买什么?”(为幼儿介绍围裙)
2)师:请幼儿在<超市购物>游戏图里找出妈妈想要买的围裙,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的?”
3)师:(同幼儿―起总结)妈妈想要买的围裙上狗的颜色是“脚和耳朵中有一只耳朵是白色的,其它都是黄色的”。
三、集体游戏“一样的商品”
1、为老师买毛巾。
1)师:“小朋友找到了一家人想要买的物品,真棒!现在老师碰到了困难,请你们帮助一下!帮老师找出这条毛巾。”(出示任意一条红边毛巾大卡片)
2)师:请幼儿在<超市购物>游戏图里找出并说出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
2、帮助老师找一样的包。
师:(任意出示一张包的红边大卡片)请幼儿在<超市购物>游戏图里找出一模一样的并说出寻找的方法。
3、帮老师找鞋子和围裙。
师:教师逐一出示鞋和围裙的橙边大卡片和相应的4张红边大卡片,让幼儿分组分别从红边大卡片中找出与橙边大卡片―模―样的鞋和围裙,然后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其它三张红边的与橙边大卡片之间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
师:“今天你们学会了新本领,帮助大家在超市里找到了与想要买的一模一样的物品,花花和老师都很感谢你们。”
反思:
本活动选用了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创设了去超市购物的游戏情境,帮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购物,整个活动的安排自然紧凑,活动一开始,孩子就进入角色,激起了愉快情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紧扣目标“发展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比较和辨别事物间的细小差别”。同时又十分重视每个孩子的思维过程,反复提问“你是怎么找到的?”“为什么说这是XX想要买的呢?”从中隐含着让孩子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明显到不明显的)。在方法上也充分体现了由易到难,先集体帮助爷爷、奶奶购物,后个别操作,最后大家自由选择,为老师购买商品,幼儿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本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教师的语言尚且不够规范、简练,“一模一样”这个词组应该多重复,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