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教案《和昆虫做朋友》反思》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小班语言教案《和昆虫做朋友》反思
活动目标
1. 乐于学儿歌,能愉快地和大家一起说儿歌。
2. 乐于参加“找朋友”的游戏,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3. 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 提前把花儿、蝴蝶、蜜蜂的图样(见材料制作)做成头饰。
2. 《花儿的世界》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8 - 19页。
活动过程
1. 向幼儿提问:花儿喜欢跟谁做朋友?
2. 出示电子书或幼儿用书,与幼儿一起读儿歌《和昆虫做朋友》,教师边指汉字边带领幼儿读:
和昆虫做朋友
花儿和蝴蝶是好朋友,
花儿和蜜蜂是好朋友,
好朋友,招招手,
来玩游戏不要走。
3. 向幼儿提问:
谁跟蝴蝶和蜜蜂是好朋友?(花儿。);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
为什么花儿是蝴蝶和蜜蜂的好朋友?(花儿给蝴蝶和蜜蜂提 供食物。)
4. 请幼儿戴上花儿、蝴蝶或蜜蜂的头饰玩“找朋友”游戏,“蝴蝶”和“蜜蜂”需分别找“花儿”,二人一组,手拉手说儿歌。当说完儿歌后,他们可以找另一朵“花儿”做朋友。
活动评价
1. 能说儿歌《和昆虫做朋友》。
2. 乐于参与集体游戏。
活动建议
准备头饰时,“花”的头饰要多一些,基本上是“蜜蜂”和“蝴蝶”头饰的总和。
活动反思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朗读儿歌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朗读儿歌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儿歌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起到辅助的作用。
2、小班教案《昆虫运动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借助昆虫运动会的故事情节,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 仔细倾听科学童话,了解内容,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
3、 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以作出判断。激发幼儿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4、 模仿昆虫的动作姿态,在活动中锻炼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
5、 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 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借助昆虫运动会的故事情节,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难点: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以作出判断。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昆虫图片及头饰、昆虫课件
活动过程
一、 律动。《去郊游》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那我们赶紧准备好一起去郊游吧。
二、 说一说:
1、 在大自然里你都看到了什么虫虫?
2、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虫虫,我们看一看他们都有些什么特征,哪些地方是一样的?
三、 总结虫虫一样的地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嘴,一对触角,眼睛,具有三对足,一般还有两对翅膀)像有这样特征的小虫虫就叫昆虫。
四、 讲述故事《昆虫运动会》,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判断特征:
1、师:夏天来了,昆虫们要在这美丽的季节开个运动会,小昆虫们都来了,你们猜一猜,会有哪些昆虫来参加那?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2、 昆虫都来了。(教师讲述故事,并贴出图片)
提问: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蜗牛、蜈蚣、蚯蚓和蜘蛛回去?
(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了解昆虫主要特征)
3、(出示毛毛虫)毛毛虫来了,他能参加运动会吗?为什么?
4、为什么毛毛虫能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那?
5、再次完整欣赏故事(提示幼儿注意倾听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五、活动延伸:模仿游戏
模仿昆虫动作姿态比赛,锻炼幼儿大肌肉动作协调性。
活动反思:
多元整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活动的内容我们也把学习活动的内容于我们的课题研究进行有机整合,把孩子对昆虫积累的经验和对体育运动有那些等方面经验的收集进行有机整合,使孩子对两个不同的内容出发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便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得以体现。
活动目标也是有机整合,在活动中,把对昆虫特征的感知与不同运动的操作的方式进行有机的整合,孩子在思索的过程中不仅学会观察昆虫的特征,还要寻求不同运动的玩法,通过观察比较让孩子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知道什么样的运动更能适合这个昆虫参加比赛。
还有组织形式的有机整合,活动中通过集体交流、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的有效运动,使得孩子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积极表现得欲望,使得孩子的一有经验在活动中通过老师的梳理、提升得到全面的发展。
3、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和昆虫做朋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乐于学儿歌,能愉快地和大家一起说儿歌。
2. 乐于参加“找朋友”的游戏,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3. 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 提前把花儿、蝴蝶、蜜蜂的图样(见材料制作)做成头饰。
2. 《花儿的世界》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8 - 19页。
活动过程
1. 向幼儿提问:花儿喜欢跟谁做朋友?
2. 出示电子书或幼儿用书,与幼儿一起读儿歌《和昆虫做朋友》,教师边指汉字边带领幼儿读:
和昆虫做朋友
花儿和蝴蝶是好朋友,
花儿和蜜蜂是好朋友,
好朋友,招招手,
来玩游戏不要走。
3. 向幼儿提问:
谁跟蝴蝶和蜜蜂是好朋友?(花儿。);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
为什么花儿是蝴蝶和蜜蜂的好朋友?(花儿给蝴蝶和蜜蜂提 供食物。)
4. 请幼儿戴上花儿、蝴蝶或蜜蜂的头饰玩“找朋友”游戏,“蝴蝶”和“蜜蜂”需分别找“花儿”,二人一组,手拉手说儿歌。当说完儿歌后,他们可以找另一朵“花儿”做朋友。
活动评价
1. 能说儿歌《和昆虫做朋友》。
2. 乐于参与集体游戏。
活动建议
准备头饰时,“花”的头饰要多一些,基本上是“蜜蜂”和“蝴蝶”头饰的总和。
活动反思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朗读儿歌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朗读儿歌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儿歌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起到辅助的作用。
4、小班数学优秀教案《昆虫回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按照事物的大小分类。
2. 喜欢参与集体游戏,享受和大家一起玩游戏的乐趣。
3. 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 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 《花儿的世界》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24页。
2. 大的和小的昆虫 图片,例如蝴蝶、蜜蜂、蜻蜓等。
3. 呼拉圈。
4. 音乐。
活动过程
1. 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请幼儿数一数图中有多少只蝴蝶、蜜蜂和蜻蜓。
2. 请幼儿在书中指出比较大的蝴蝶、"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蜜蜂和蜻蜓。
3. 发给每位幼儿一张大的或小的昆虫图片,请拿着同一种昆虫图片的幼儿手拉手,然后比一比谁的昆虫大,谁的昆虫小。
4. 把呼啦圈放在地上当做昆虫的家,向幼儿示范游戏的玩法:
播放音乐,请幼儿拿着昆虫图片围着呼啦圈行走;当音乐停止时,教师说出一个指令,例如“大蝴蝶回家了”,拿着大蝴蝶图片的幼儿便要立刻走进呼啦圈。
5. 幼儿可交换昆虫图片,重复进行游戏。
活动评价
1. 能按事物的大小分类。
2. 乐于参与集体游戏。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5、小班科学教案《昆虫运动会》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班级里自学习“昆虫”这一主题活动之后,孩子们对于各种各样的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地参与各种与昆虫有关的小游戏,认真而专注。而数学活动是相对比较枯燥的活动,如果在一个特定的孩子们喜欢的氛围里学习的话,孩子们会更加感兴趣。今段正好要开展学校运动会,这可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事啊!本活动融合了校运会精神,巧妙地把两者合二为一,为孩子们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昆虫运动会”的情境,由于孩子们对于昆虫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校运会的期盼,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愉快地探索着、学习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目标
1、 借助昆虫运动会的故事情节,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 仔细倾听科学童话,了解内容,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
3、 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以作出判断,激发幼儿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4、 模仿昆虫的动作姿态,在活动中锻炼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借助昆虫运动会的故事情节,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难点: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以作出判断。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昆虫图片及头饰、昆虫课件
活动过程
一、 律动。《去郊游》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那我们赶紧准备好一起去郊游吧。
二、 说一说:
1、 在大自然里你都看到了什么虫虫?
2、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虫虫,我们看一看他们都有些什么特征,哪些地方是一样的?
三、 总结虫虫一样的地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嘴,一对触角,眼睛,具有三对足,一般还有两对翅膀)像有这样特征的小虫虫就叫昆虫。
四、 讲述故事《昆虫运动会》,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判断特征:
1、师:夏天来了,昆虫们要在这美丽的季节开个运动会,小昆虫们都来了,你们猜一猜,会有哪些昆虫来参加那?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2、 昆虫都来了。(教师讲述故事,并贴出图片)
提问: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蜗牛、蜈蚣、蚯蚓和蜘蛛回去?
(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了解昆虫主要特征)!.快思.教案网出处!
3、(出示毛毛虫)毛毛虫来了,他能参加运动会吗?为什么?
4、为什么毛毛虫能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那?
5、再次完整欣赏故事(提示幼儿注意倾听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五、活动延伸:模仿游戏
模仿昆虫动作姿态比赛,锻炼幼儿大肌肉动作协调性。
活动反思:
多元整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活动的内容我们也把学习活动的内容于我们的课题研究进行有机整合,把孩子对昆虫积累的经验和对体育运动有那些等方面经验的收集进行有机整合,使孩子对两个不同的内容出发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便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得以体现。
活动目标也是有机整合,在活动中,把对昆虫特征的感知与不同运动的操作的方式进行有机的整合,孩子在思索的过程中不仅学会观察昆虫的特征,还要寻求不同运动的玩法,通过观察比较让孩子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知道什么样的运动更能适合这个昆虫参加比赛。
还有组织形式的有机整合,活动中通过集体交流、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的有效运动,使得孩子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积极表现得欲望,使得孩子的一有经验在活动中通过老师的梳理、提升得到全面的发展。
6、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和雨做游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穿(戴)雨具在雨中玩,感受雨中游戏的乐趣。
2、仔细观察雨,能说出自己的发现。
3、尝试将雨中的体验和发现编成《下雨诗》,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视屏展台制作材料三幅。
2、幼儿从家中自带雨具(雨衣雨伞)
3、选择一个有雨的日子进行这一活动。
活动过程:
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去认识雨朋友,和雨做游戏。
1、幼儿倾听窗外雨声,请幼儿说出“怎么了”?
2、提问:下雨时为了不让淋湿自己,该怎么办?
一、准备出发
1、幼儿取伞,穿戴雨衣。
2、教师交代幼儿不要弄湿自己,以免生病。
二、雨中乐
1、幼儿自漫步在雨中,感受雨中游戏的乐趣。
2、谁是接雨冠军。
大家仰起头看看雨,看,一滴滴雨点落下了,伸出你的手,去接雨点吧。
三、说在雨中的发现
1、雨伞、雨衣放好并集合。
2、提问:雨点落下来时,你们的雨伞和雨衣怎么啦?“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雨水在雨伞、雨衣上流淌着,像什么?雨落在哪儿了?
3、雨朋友说再见。
四、听听《下雨诗》
1、有感情地朗读一遍《下雨诗》,并操作展台。
2、利用展台,让幼儿和教师吟诵两遍并自由编动作。
五、编编《下雨诗》
1、除了诗里提到的,你还能说出雨落在什么地方?
2、启发幼儿做小诗人,并编诗句“雨落在......上”。
3、教师和幼儿一起闭上眼睛吟诵一遍诗。
六、结束
1、老师请幼儿回家后将大家编的下雨诗画下来,送给天上的雨朋友。
2、和雨朋友说“再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用连贯语言讲出诗歌。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我运用课件为幼儿营造了一个丰富的动态语言环境,把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连平时寡言少语的幼儿也不由自主地回答了我的提问,幼儿的注意力能投入到活动中来。
7、小班语言儿歌优秀教案:和昆虫做朋友反思
一.活动目标
1. 乐于学儿歌,能愉快地和大家一起说儿歌。
2. 乐于参加“找朋友”的游戏,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3. 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4. 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花儿、蝴蝶、蜜蜂的头饰。
幼儿用书或电子书《和昆虫做朋友》的儿歌。
三.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
提问:花儿喜欢跟谁做朋友?
2. 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和昆虫做朋友》的儿歌。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儿歌《和昆虫做朋友》。听一听花儿都和哪些昆虫做朋友?
3. 教师示范朗诵儿歌,让幼儿完整地欣赏。
提问:
1.儿歌的名字是什么?
2.谁跟蝴蝶和蜜蜂是好朋友?(花儿。)
3.为什么花儿是蝴蝶和蜜蜂的好朋友?(花儿给蝴蝶和蜜蜂提供食物。)
4. 请幼儿戴上花儿、蝴蝶和蜜蜂的头饰玩“找朋友”游戏,“蝴蝶”和“蜜蜂”需分别找“花儿”,二人一组,手拉手说儿歌,当说完儿歌后,他们可以找另一朵“花儿”做朋友。
四.教师小结
附:和昆虫做朋友
花儿和蝴蝶是好朋友,
花儿和蜜蜂是好朋友,
好朋友,招招手,
来玩游戏不要走。
活动反思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朗读儿歌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朗读儿歌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儿歌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起到辅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