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没有鼻子会怎样》反思

《小班教案《没有鼻子会怎样》反思》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小班教案《没有鼻子会怎样》反思

1、小班教案《没有鼻子会怎样》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小象的鼻子有什么用处,没有鼻子会是怎样的。

  2.初步了解人的鼻子有什么作用,怎样保护鼻子。

  3.培养幼儿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图片若干,醋,香料,皮球,饮料瓶,木棍等。

  活动流程

  一、提问:刚才我们模仿的是谁?回答:小象。

  二、出示图片(小象没有鼻子) 提问:老师手中拿的小象是什么样子的?回答:没有鼻子。猜猜为什么没有鼻子呢?

  三、讲故事《大象和小象》:那你知道小象为什么没有鼻子吗?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讲这个故事,听一听他为什么没有了鼻子。(.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 提问:故事里都有谁?象妈妈和小象。故事中发生了什么?小象把鼻子割掉了。小象没有鼻子会怎样?回答:很疼,不能吃东西,喝水,搬木头,浇花,洗澡等让幼儿自由发挥。

  四、看图片。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我们来模仿小象把这些东西运走。 在这个活动中,出示小象头饰没有鼻子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孩子们对小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活跃,让幼儿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发言,小象没有鼻子会出现什么后果,并通过看图片,让幼儿加深印象,巩固幼儿的回答,达到分享的作用。最后,涉及到人,如果没有鼻子会怎样?通过实验让幼儿自己捏住鼻子说说自己有何感受以及面部的变化,

  五、活动总结:

  我们的鼻子可以用来呼吸,闻东西,如果捏住鼻子会透不过气来,也闻不到气味,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我们感冒了也会透不过气来很难受。所以我们要爱护自己的鼻子,不要把东西塞进鼻子,活动时注意不要碰伤鼻子,要好好保护它,平时要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这一环节幼儿回答的不是很好。

  课后小结

  还需加强语言的组织,这次活动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也是一种提高。

  教学反思:

  孩子们非常地感兴趣,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也知道了只要幼儿感兴趣地东西,他们就会给你意想不到地惊喜,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应该从幼儿地兴趣出发,来提高活动地质量,因为兴趣是幼儿**好地老师。

2、小班教案《小鼻子真灵》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鼻子闻出气味,发展嗅觉能力。

  2、学习用鼻子闻气味的方法,会用简短的语言表达感受。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装有白酒,醋,水,酱油等的杯子。

活动过程:

  1.谜语引出出题。

  师: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一座山,两个洞,会吹气,会辨味。(鼻子)你们知道谜语里说的是什么么?

  现在我要和你们变一个魔术,请小朋友把眼睛闭上。(教师这时喷香水)。好啦,现在请小朋友们睁开你的眼睛。咦?

  师:

  (1)你闻到什么气味?你是怎么闻出来的?

  (2) 你的鼻子在哪里?请指一指。

  (3)幼儿说说自己鼻子的形状和用处。

  2、闻气味瓶,感知鼻子的用处。

  (1)师:桌子上有很多的杯子,下面请小朋友回到座位上,每个人挑一个杯子里的液体闻闻。然后告诉老师你闻到了什么味道?

  幼儿回答···

  (2)幼儿再次闻气味。老师引导幼儿尝试用鼻子闻,注意不让瓶子紧贴鼻子,也可用手轻轻扇动瓶口,使气味进人鼻子。

  师:刚才小朋友都闻出味道了,那现在老师再请你们闻一次,闻过之后告诉我你闻的味道是什么样的?

  幼回答···

  小结:我们的鼻子用处可大了,能闻到很多气味,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活动反思 :

  这是我第一次上科学公开课,一直不知道怎么去上,开课之前问了很多老师,她们也给予了我一些帮助与意见。活动前, 我找到了酱油、醋、白酒、水等液体,并且做了充分的准备。引起了幼儿的注意。一些好奇的幼儿忍不住问:“老师,这是什么?”活动开始时,幼儿的注意力就被这些东西吸引住了,在幼儿的好奇心中,教学活动开始了。首先,我给他们猜了一个谜语,他们果然兴趣很高,都纷纷猜了起来,有几个聪明的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出来了是鼻子。通过洒香水闻香水环节,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鼻子有闻气味的功能。

  但是从小鼻子闻一闻的结果来看,幼儿对一些液体的味道不够了解,特别是白酒,很多幼儿都不能分辨出来,这就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比较少。像一些醋,酱油,白酒,水,大部分幼儿很快的就分辨出来,因为这些液体都是厨房里的,小朋友平时接触的比较多,相对的,印象也就深。在闻味道的环节中,还教会了他们如果正确的闻气味的方法。通过闻一闻,说一说,让幼儿明白每一种物体都有独特的味道,还能联系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闻起来酸酸的,香香的等等。但因为这毕竟还是小班的孩子,语言、词汇还较缺乏,对于一些其他的气味还不能很好的形容。以后会加强他们的词汇量。

  闻过气味之后,又与小朋友共同讨论鼻子的用处,很多小朋友能说出,呼吸,闻味道这些作用。通过本节活动让幼儿同时感受保护自身器官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身器官的方法,养成保护好鼻子的好习惯

3、小班教案《鼻子》含反思

一、运动目的

  1、引诱幼儿相识鼻子的感化。

  2、进修擤鼻涕的要领。

  3、造就幼儿敬服鼻子的意识。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鼻子的兴趣。

二、运动预备

  1、喷鼻油、酒、醋、喷鼻水

  2、纸巾多少、垃圾桶

三、运动历程

  1、操纵赠“小礼品”情境引发幼儿运动爱好。

  师:“本日贡先生给小朋侪带来很多多少小礼品,我们一路去闻闻到底是什么?”(幼儿操纵 西席举行引诱)

  师:(召唤小朋侪就坐)“小朋侪,贡先生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品?”

  幼:(凭据本身闻到的说着名称)喷鼻油、酒、喷鼻水……

  2、交换发言引诱幼儿认知鼻子的感化。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一:“用小鼻子闻到的”

  师:“你呢?你……”幼儿自由答复。

  师:“本来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味,那你的小鼻子还闻到过什么气息?”

  幼:“喷喷鼻的饭菜,茅厕的臭味……”

  师:“小鼻子本事真大呀!小鼻子能闻味,还醒目什么?”

  引诱幼儿闭上小嘴巴,捏捏小鼻子,吸气—呼气—吸气。

  师:“哎?小鼻子适才在干什么?”引诱幼儿说出小鼻子在呼吸。

  师小结:本来小鼻子还能呼吸呢!

  3、操纵故事引诱幼儿掩护鼻子。

  小猪鲁鲁也有一个小鼻子,它的鼻子是翘翘的,并且也有两个鼻孔。但是鲁鲁有个坏弊端,经常要挖鼻孔。猪妈妈报告他如许很不讲卫生,细菌都跑到鼻孔里去了。一天,鲁鲁一小我私家玩感觉真败兴,就拿起一个小豆子正要往鼻子内里塞,猪妈妈看到了(出示挂图)发急地高声说:“鲁鲁你不克不及如许做啊!……”

  师:“猪妈妈为什么异常发急,不让鲁鲁这么做?”

  师:“小猪鲁鲁听了妈妈的话,忙把小豆子收了起来。另有哪些小工具不克不及塞到鼻子里?哪个小朋侪想报告小猪鲁鲁?”

  4、实践操纵引导幼儿进修擦鼻涕。

  师:“小猪鲁鲁伤风了,鼻涕直往外流,怎么办?

  “擦一擦……”

  师:“那应当用什么擦?”

  “手帕、毛巾、纸巾……”

  师:“奈何擦呢?先生先做给小朋侪看看(师一边解说一边树模)”。

  小纸巾捂住鼻子,先按住一边的鼻孔,轻轻擤另一侧的鼻涕;“一、二、三”,再按住另一侧鼻孔,轻轻一擤,末了擦净鼻孔四周的鼻涕。

  师:“先生为小朋侪预备了纸巾,每个小朋侪拿一块跟先生一路做给小猪看看吧!擦完鼻涕的纸巾应当放到那里呢?” 引诱幼儿说出并发明垃圾桶。

  师幼一路训练擦鼻涕。

  师:“放完纸巾的小朋侪到先生这儿来和小鼻子做游戏喽!”

  5、经由过程游戏,引诱幼儿相识鼻子的朋侪。

  师:“好宝宝,我问你,你的鼻子在那里?”

  幼:“贡先生,报告你,我的鼻子在这里”幼儿边说边指出。引诱幼儿再来一边期待全部幼儿都围过来。

  师:“小鼻子旁边都有那些好朋侪?”(眼睛、嘴巴、耳朵……)那我们再一路问候小鼻子的朋侪吧!“……

  6、延长运动,到户外呼吸奇怪氛围。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在设计上每个环节层层递进,思路清晰。以添画游戏淡入,既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又能引出课题,为下一环节作铺垫。第二环节闻东西辨别味道和简单的操作游戏,以幼儿亲自参与的方式,既调动了幼儿兴趣,也具体的说明了鼻子的作用--闻味道和呼吸,让幼儿更容易理解。生动的故事--翘鼻子噜噜,进一步说明了保护鼻子的重要性,增强了幼儿保护鼻子的意识。通过提问,幼儿知道生活中什么不该放进鼻孔。最后通过教幼儿擤鼻涕的正确方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增强了生活自理能力。

4、小班健康教案《保护鼻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爱护鼻子的意识。

  2、引导幼儿了解鼻子的作用,并学习擦鼻涕的方法。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师幼共同搜集能引起幼儿兴趣、有特殊气味的生活用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由添画游戏导入活动:出事一张未画完整的画像,(师):这是一为粗心的小朋友在参加画展时画的一幅画,这次她没有的讲,因为她这副画没有画完整,小朋友观察一下,这幅画上缺少了什么东西?并引导幼儿把画添完整。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这副画缺少了鼻子,并教育幼儿平时做事情要细心,由此引出鼻子。

  (评:以添画游戏导入,既能引起幼儿兴趣,又能开发幼儿智力,展开想象,为什么不得奖?同时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引出课题,为下一节做好铺垫。)

  (二)活动部分

  1、玩游戏:师幼共同玩游戏《看谁的本领大》,引导幼儿用各种器官去尝试分辨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物品的特殊气味(醋、酱油、酒、水),劝说对的给予击掌鼓励。

  2、引导幼儿根据以往的经验说一说,鼻子还闻到过什么气味(臭味、甜味、烧焦味等)。

  3、引导幼儿说一说鼻子的作用。

  鼻子除了用来闻味,还有什么作用?幼儿会说出:喘气。教师给与相应鼓励。举例说明:人在感冒时鼻子容易堵塞,闻不到味,同时感觉喘不过气来,那种滋味很难受,小朋友有那种感觉吗?幼儿会答:“有”。因此,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鼻子,不要让他受到任何的伤害。

  (评:举例说明鼻子的作用,幼儿更容易理解,更能增强幼儿保护鼻子的意识。)

  现在老师有个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一听是怎么回事?故事的名字是《翘鼻子鲁鲁》。

  (评:进一步增强幼儿保护鼻子的重要性。)

  4、听故事做讨论:

  老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鲁鲁做的对吗?还有那些东西不能塞到鼻子里?幼儿自由回答,根据回答教师做补充。

  小结:保护好鼻子,不能乱挖鼻子,不要把东西往鼻子里塞,这样做很危险也很不讲卫生。

  (评:真实的故事情节,说出了鼻子的重要性。通过幼儿讨论,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并引深到生活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5、叫幼儿正确擤鼻涕的方法:

  与幼儿谈话,通过上面的游戏小朋友已经知道鼻子的作用很大,难免有时流鼻子,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鼻涕时,不要乱抹,要用手帕或纸巾把鼻涕擦干净,那么用手帕怎么擦鼻涕?

  (1)幼儿自己用纸巾擦鼻涕。

  (2)根据幼儿的表现,讲解擤鼻涕的正确方法,用手帕或纸巾按住鼻子,先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另一鼻孔的鼻涕,再按住另一侧鼻孔,轻轻一擤,擦净鼻孔周围的鼻涕。

  评:通过教幼儿擤鼻涕的正确方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三)结束部分

  组织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学擤鼻涕,对动作正确的幼儿给与鼓励。

  (总评:形象直观的授课方式,既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自护意识与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到阅览室,看有关保护鼻子的画册。

活动反思

  鼻子是我们的五官之一,每个幼儿都知道,但是很多孩子都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活动过程方面通过谈话交流、欣赏故事情境演练等形式使幼儿认识鼻子,了解鼻子的作用和保护鼻子的方法,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小班主题教案《我上小班啦》含反思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乐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模仿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一周

  1.宝宝有礼貌(社会)

  2.点点爱上幼儿园(语言)

  3.小手真干净(健康)

  4.参观大班的画展(美术)

  5.拍手点头(音乐)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乐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模仿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二周

  1.保健老师,你好(社会)

  2.我能,我会(语言)

  3.玩具找家(科学)

  4.神气的画笔(美术)

  5.亲亲(音乐)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乐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模仿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三周

  1.我是xx组小朋友(社会)

  2.开火车(美术)

  3.你是我的好朋友(语言)

  4.我上幼儿园(音乐)

  5.我要上厕所(健康)

  1、早上送孩子入园时,孩子会拼命挣扎,(个别孩子),情形很让家长心疼,其实,等家长一走,孩子也就"既来之则安之"了,但是,家长会一天都心神不定,满脑子里是泪流满面的孩子,这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种磨练,孩子终将要离开父母独自飞翔,孩子入园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家长不必心神不宁,应该泰然处之。

  2、下午接孩子时会出现几种情况:高高兴兴,悲喜交加,放声大哭等,对孩子的种种表现家长都应该把它视为正常,毕竟孩子离开家长在陌生环境里和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生活了一天,不容易,特别是看到家长会放声大哭的小朋友,家长可能会有误解:老师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6、小班科学教案《长鼻子大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爱护动物,初步具有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 能够仔细观察图片敢于模仿表演大象的长鼻子。

  3. 观察认识大象,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4. 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5.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公象、母象图片各一张,不同姿态的大象拼图若干幅。

活动重难点

  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使幼儿萌发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宝宝们,我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你们要竖起耳朵认真听哦。

  谜语

  有个长鼻子,

  腿粗像柱子,

  耳朵像扇子,

  尾巴像辫子。

  师:宝宝们,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大象)

  二、观察大象,认识其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出示大象图片,请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大象是什么样子的?你在哪见过?(请幼儿自主发言)

  师:大象有一个长长的鼻子,像什么?大象的耳朵像什么?大象有四条粗壮的腿,像什么?大象的尾巴呢?

  出示公象和母象的图片,提问:这两头大象长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亚洲公象有象牙,母象没有象牙。(而非洲象无论公象母象都有象牙)

  师:小朋友都喜欢大象的长鼻子,这长鼻子有什么用呢?(闻味道、喝水、喷水、吃食、载物、碰碰好朋友)大象喜欢吃什么?(草和树叶)谁能学一学大象走路的样子?

  引导幼儿讨论大象与人们的关系。

  师:宝宝们,你们知道大象的牙齿能做什么?大象能为人做什么事情?(搬运货物、参加表演等)大象是人们的朋友,可是人们去捕杀大象对不对?大象已经越来越少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师:大象是我们的好朋友,所以啊,小朋友我们要保护大象,保护动物。

  引导幼儿萌发保护大象,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智力游戏——拼图,让幼儿巩固熟悉大象的外形特征

  引导幼儿将画面剪成块状,进行拼大象的活动,比谁拼得快。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回家跟你们的爸爸妈妈以及你的小伙伴们讲一讲,我们要保护大象保护动物爱护我们的大自然,好不好?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科学活动,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开始用谜语导入活动一下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另外因为教学挂图很清晰,很直观,便于幼儿观察、比较。加上幼儿对大象充满了好奇和喜欢,所以活动中幼儿始终很认真。很多幼儿对大象已经有所了解(平时在电视里、动物园里和书上看见过,也听过大人讲过),因此在活动中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于不了解的地方也能专心听老师讲解。通过活动幼儿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大象,知道原来公象长着长长的象牙而母象没有,知道象喜欢站着睡觉,象的鼻子会做很多事情等。幼儿都表示要爱护大象,要保护自然。

  智力拼图环节幼儿表现的也很棒,拿到拼图很快就准确地完成了,幼儿对大象的外形特征掌握地非常熟悉。

  意见和建议:讲大象的外形特征时内容不够详细,讲到大象鼻子的作用、牙齿的作用时应该准备更多的图片,这样更有利于幼儿观察及理解。

7、小班主题教案《没有鼻子会怎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小象的鼻子有什么用处,没有鼻子会是怎样的。

  2.初步了解人的鼻子有什么作用,怎样保护鼻子。

  3.培养幼儿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图片若干,醋,香料,皮球,饮料瓶,木棍等。

  活动流程

  一、提问:刚才我们模仿的是谁?回答:小象。

  二、出示图片(小象没有鼻子) 提问:老师手中拿的小象是什么样子的?回答:没有鼻子。猜猜为什么没有鼻子呢?

  三、讲故事《大象和小象》:那你知道小象为什么没有鼻子吗?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讲这个故事,听一听他为什么没有了鼻子。(.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 提问:故事里都有谁?象妈妈和小象。故事中发生了什么?小象把鼻子割掉了。小象没有鼻子会怎样?回答:很疼,不能吃东西,喝水,搬木头,浇花,洗澡等让幼儿自由发挥。

  四、看图片。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我们来模仿小象把这些东西运走。 在这个活动中,出示小象头饰没有鼻子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孩子们对小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活跃,让幼儿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发言,小象没有鼻子会出现什么后果,并通过看图片,让幼儿加深印象,巩固幼儿的回答,达到分享的作用。最后,涉及到人,如果没有鼻子会怎样?通过实验让幼儿自己捏住鼻子说说自己有何感受以及面部的变化,

  五、活动总结:

  我们的鼻子可以用来呼吸,闻东西,如果捏住鼻子会透不过气来,也闻不到气味,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我们感冒了也会透不过气来很难受。所以我们要爱护自己的鼻子,不要把东西塞进鼻子,活动时注意不要碰伤鼻子,要好好保护它,平时要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这一环节幼儿回答的不是很好。

  课后小结

  还需加强语言的组织,这次活动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也是一种提高。

  教学反思:

  孩子们非常地感兴趣,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也知道了只要幼儿感兴趣地东西,他们就会给你意想不到地惊喜,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应该从幼儿地兴趣出发,来提高活动地质量,因为兴趣是幼儿**好地老师。

8、小班主题教案《小班第一周教育活动方案(周四)》含反思

  小班第一周教育活动方案(周四)――幼儿园里真好玩

  晨间活动:

  1、桌面玩具。

  2、晨会:点名。

  活动之二:《和哥哥姐姐一起玩》

  活动目标:

  1、懂得上课的基本规则,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参加活动。

  2、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钢琴、录音机等。

  活动重点:

  懂得上课的基本规则。

  活动难点:

  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1、 师生问好!

  2、 组织幼儿参观。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中班、大班的哥哥姐姐是怎样上课的?”

  (坐正仔细听老师讲,(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不插嘴,勇敢地举手发言)

  3、 谈话活动:

  师:“大班哥哥姐姐是怎样上课的?我们来学一学。”

  “小朋友喜欢上幼儿园吗?喜欢老师吗?为什么?”

  (提醒幼儿发言先举手,学习讲普通话。)

  4、 卫生教育:

  教育幼儿注意穿干净的衣服,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5、 教师总结:

  师:“大家要做个讲卫生、爱干净的好孩子。”

  下午活动:

  活动之一:《我会自己入厕》

  活动目标:

  1. 对幼儿进行常规训练,礼貌教育。

  2. 继续学习正确的上厕所和洗手的方法。继续培养幼儿正确的坐和站的姿势。

  活动准备:

  各种玩具、铃鼓

  活动过程:

  1、稳定幼儿的情绪。

  2、使用礼貌用语,师生互相问好。

  3、复习站与坐的姿势,提醒幼儿站的时候手放在裤子的旁边,要抬头挺胸。

  4、 教育幼儿玩玩具时不与同伴之间争抢玩具,要有好相处。

  活动之二:组织幼儿到图书室学看图书,重点教会翻阅图书的技能。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向幼儿提供了观察、比较的材料,幼儿通过亲手实验,自己观察、分析、比较,然后教师再帮助他们得出结论。这个过程犹如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为幼儿提供了积极观察和分析事物的机会,并使他们体会到"有所发现"的喜悦。

9、小班教案《保护鼻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幼儿能够萌发出保护鼻子的意识。

  2、引导幼儿了解鼻子的作用。

  3、基本能够正确掌握擤鼻涕的方法。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

  重点:基本掌握正确擤鼻涕的方法。

  难点:通过故事,幼儿能够萌发出保护鼻子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有特殊气味的生活用品、纸巾若干。

  2、有擤鼻涕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由添画游戏导入活动:出事一张未画完整的画像。

  (师):这是一位粗心的小朋友在参加画展时画的一幅画,这次她没有得奖,因为她这副画没有画完整,小朋友观察一下,这幅画上缺少了什么东西?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这副画缺少了鼻子,由此引出鼻子这个主题。

  (二)活动部分

  1、玩游戏:师幼共同玩游戏《看谁的本领大》,(.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引导幼儿用各种器官去尝试分辨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物品的特殊气味(醋、花露水、酒),说对的给予鼓励。

  2、引导幼儿根据以往的经验说一说,鼻子还闻到过什么气味(臭味、甜味、烧焦味等)。

  3、引导幼儿说一说鼻子的作用。

  鼻子除了用来闻味,还有什么作用?(呼吸)因此,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鼻子,不要让它受到任何的伤害。

  现在老师有个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一听是怎么回事?故事的名字是《翘鼻子鲁鲁》。

  4、听故事做讨论:老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鲁鲁做的对吗?为什么呢?

  小结:保护好鼻子,不能乱挖鼻子,不要把东西往鼻子里塞,这样做很危险也很不讲卫生。

  5、教幼儿正确擤鼻涕的方法:

  (1)幼儿自己用纸巾擦鼻涕。

  (2)根据幼儿的表现,讲解擤鼻涕的正确方法,用手帕或纸巾按住鼻子,先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另一鼻孔的鼻涕,再按住另一侧鼻孔,轻轻一擤,擦净鼻孔周围的鼻涕。

  (三)结束部分组织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学擤鼻涕,对动作正确的幼儿给与鼓励。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回班级,与同伴们分享、讨论保护鼻子的方法。

【活动反思】

  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3--6岁的幼儿正是身心发育的阶段,缺乏一些必要生活经验,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差,常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不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有时偏偏喜欢做一些危险的尝试,为此,教育孩子树立安全意识十分有必要。

  小百科;呼吸通道的起始部分,也是嗅觉器官。由外鼻、鼻腔及鼻旁窦3部分组成,由鼻骨、鼻软骨、鼻肌及被覆皮肤而成。鼻腔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前有鼻孔与外界相通,后连通于鼻咽部。

10、小班健康《翘鼻子噜噜》保护鼻子教案反思

  教学目的:

  1、了解鼻子的作用,学会保护鼻子的方法。

  2、能够掌握正确的擤鼻涕方法。

  3、有保护鼻子的意识。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重难点:

  重点:了解鼻子的作用,学会保护鼻子。

  难点:有保护鼻子的意识。

  教学准备:

  生活经验:对于醋和白酒味道的认识

  教具准备:醋、教学PPT,纸巾若干

  第四军医大学幼儿园观摩活动教案专用纸(附页)

  活动过程:

  一、“毛毛虫爬呀爬”游戏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毛毛虫爬呀爬。毛毛虫准备!”

  ——“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了眉毛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了眼睛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了耳朵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了嘴巴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了鼻子上。”

  ——“刚刚毛毛虫爬到了哪些地方?”

  二、基本过程

  1、鼻子的作用

  ——“毛毛虫爬到了我们的五官上。听说他们今天要进行一个闻一闻的比赛,你觉得谁会赢?”

  闻酒、醋

  ——“孟老师今天准备了几样东西,想请你们用小鼻子闻一闻它们到底是什么?”

  请幼儿分别用鼻子闻一闻准备好的醋和酒。

  ——“它是什么味道?”

  ——“什么味道是酸酸/臭臭的?”

  ——“你们的小鼻子真厉害,能通过闻一闻分辨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

  ——“你还闻到过什么气味?”

  呼吸

  ——“我们的小鼻子除了闻气味,还有什么厉害的本领?”

  (教师可以通过加重呼吸引导幼儿说出鼻子还可以呼吸这一本领。)

  2、认识鼻子

  ——“既然我们的鼻子本领这么大,你们想不想认识它?”

  带领幼儿认识鼻子。

  幼儿自己摸摸自己的小鼻子,和旁边的小朋友相互摸摸对方的小鼻子。

  ——“用小手摸一摸,小嘴巴也说一说他们叫什么名字。”

  3、保护鼻子的方法

  ——“我看到你们都对自己的鼻孔这么感兴趣,我有一个朋友也对自己的鼻孔特别感兴趣。我们看看吧。”

  出示PPT

  ——“这只小猪叫鲁鲁,看看他在干什么?”

  教师自然讲述故事《翘鼻子鲁鲁》

  ——“鲁鲁对他的鼻孔做了什么事?”

  ——“那他这样做对吗?”

  ——“怎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小鼻子?”

  小结:保护好我们的鼻子,不乱挖鼻子,不把东西塞进鼻孔。

  三、正确擤鼻涕的方法

  ——“我们的小鼻子本领很大可是有时候也会流鼻涕。有鼻涕时,不要乱抹,要用纸巾擦干净。现在我们一起看看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吧。”

  (观看完视频,教师再示范带领幼儿一起学习正确擤鼻涕的办法。)

  给每位小朋友一张纸巾。

  要求:把纸巾平放在小腿上,不掉到地上也不揉成团。

  教师示范“擤鼻涕”正确方法

  ——“将纸巾对折,包住鼻子。用手摁住一侧鼻翼,闭紧小嘴巴。使劲擤鼻涕。再将纸巾对折,摁住另一侧鼻翼,闭紧小嘴巴,使劲擤鼻涕。”

  提醒幼儿将擤完鼻涕的纸巾扔进垃圾桶。

  ——“跟我去洗手啦,我们一起去闻闻外面的花的香味”

  附录:《翘鼻子噜噜》故事内容

  《翘鼻子噜噜》

  小猪噜噜有个翘翘的鼻子,鼻子上有两个圆圆的鼻孔。噜噜有个坏毛病,经常挖鼻孔,有时还挖出血来。

  猪妈妈告诉它:“这样做真不好,手上的细菌全部跑到鼻子里去了”。

  一天,噜噜自个儿在家玩,真没意思!

  “咿!小豆子,纽扣,还有糖纸团,都是圆圆的,和我鼻子一样,让它们到我的鼻子里玩玩吧!”

  小猪噜噜把它们都塞进了自己的两个圆圆的鼻孔里……

  不好!小猪噜噜开始有点难受了,感觉自己喘不过气来了。它想赶快把这些东西请出来,可是手越掏,这些东西越往里钻,鼻子有点出血了,小猪脸开始发白了……

  噜噜急了,大叫:“妈妈快来呀!!”

  “孩子孩子,怎么回事?鼻子怎么流血了?”猪妈妈问

  “都是这些东西,他们跑到我的鼻子里,我好难受啊。”噜噜说

  妈妈赶紧带噜噜到了动物医院,熊医生用镊子取出噜噜鼻子里的纽扣、糖纸团和涨大的小豆子。熊医生说:“这样太危险了!”

  从此,噜噜再也不敢把小东西塞进鼻孔里去了。

  活动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本班幼儿对自己的身体器官很感兴趣。幼儿对一些器官的认识和其对身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爱护却知之甚少,会在不注意的时候将一些小东西放进去五官中。这节活动不仅帮助幼儿对于自己的身体器官有所了解也学会了保护鼻子的方法。贴近幼儿生活,学会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自理能力。

11、小班健康教案《有用的鼻子》优秀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鼻子的作用。

  2、学习擤鼻涕的方法。

  3、培养幼儿爱护鼻子的意识。

  4、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5、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活动准备

  1、香油、酒、醋、香水

  2、纸巾若干、垃圾桶

  三、活动过程

  1、利用赠“小礼物”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贡老师给小朋友带来好多小礼物,我们一起去闻闻到底是什么?”(幼儿操作教师进行引导)

  师:(招呼小朋友就坐)“小朋友,贡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幼:(根据自己闻到的说出名称)香油、酒、香水……

  2、交流谈话引导幼儿认知鼻子的作用。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一:“用小鼻子闻到的”

  师:“你呢?你……”幼儿自由回答。

  师:“原来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味,那你的小鼻子还闻到过什么气味?”

  幼:“喷香的饭菜,厕所的臭味……”

  师:“小鼻子本领真大呀!小鼻子能闻味,还能干什么?”

  引导幼儿闭上小嘴巴,捏捏小鼻子,吸气—呼气—吸气。

  师:“哎?小鼻子刚才在干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小鼻子在呼吸。

  师小结:原来小鼻子还能呼吸呢!

  3、利用故事引导幼儿保护鼻子。

  小猪鲁鲁也有一个小鼻子,它的鼻子是翘翘的,而且也有两个鼻孔。可是鲁鲁有个坏毛病,常常要挖鼻孔。猪妈妈告诉他这样很不讲卫生,细菌都跑到鼻孔里去了。一天,鲁鲁一个人玩感到真没趣,就拿起一个小豆子正要往鼻子里面塞,猪妈妈看到了(出示挂图)着急地大声说:“鲁鲁你不能这样做啊!……”

  师:“猪妈妈为什么非常着急,不让鲁鲁这么做?”

  师:“小猪鲁鲁听了妈妈的话,忙把小豆子收了起来。还有哪些小东西不能塞到鼻子里?哪个小朋友想告诉小猪鲁鲁?”

  4 、实践操作指导幼儿学习擦鼻涕。

  师:“小猪鲁鲁感冒了,鼻涕直往外流,怎么办?

  “擦一擦……”

  师:“那应该用什么擦?”

  “手帕、毛巾、纸巾……”

  师:“怎样擦呢?老师先做给小朋友看看(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

  小纸巾捂住鼻子,先按住一边的鼻孔,轻轻擤另一侧的鼻涕;“一、二、三” ,再按住另一侧鼻孔,轻轻一擤,最后擦净鼻孔周围的鼻涕。

  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纸巾,每个小朋友拿一块跟老师一起做给小猪看看吧!擦完鼻涕的纸巾应该放到哪里呢?” 引导幼儿说出并发现垃圾桶。

  师幼一起练习擦鼻涕。

  师:“放完纸巾的小朋友到老师这儿来和小鼻子做游戏喽!”

  5、通过游戏,引导幼儿了解鼻子的朋友。

  师:“好宝宝,我问你,你的鼻子在哪里?”

  幼:“贡老师,告诉你,我的鼻子在这里”幼儿边说边指出。引导幼儿再来一边等待所有幼儿都围过来。

  师:“小鼻子旁边都有那些好朋友?”(眼睛、嘴巴、耳朵……)那我们再一起问候小鼻子的朋友吧!“……

  6、延伸活动,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教学反思:

  活动中我以猜谜导入活动,引导幼儿了解鼻子的简单结构。接着通过闻气味、捏鼻子体会鼻子的作用。同时插入擦鼻涕的方法,针对部分不会擦鼻涕的幼儿进行隔壁指导,使幼儿掌握正确的擦鼻涕的方法。

  掌握保护鼻子的方法是活动的重点。通过讲故事,将健康教育渗透到其中,使幼儿初步意识到一些不良习惯造成的危害。

  不足之处:

  我讲述的比较多,对幼儿的引导有所欠缺,没有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12、小班音乐《彼得与狼》反思小班幼儿简单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听辨乐曲中表现不同角色的音色,初步想象故事情节,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道具表现音乐故事,体验合作表演音乐故事的趣味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6、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7、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配有故事的音乐。

  2、蜡笔、纸。

  3、大森林的PPT。

  4、对乐器有二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故事

  1、初步欣赏

  T: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听听里面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大森林PPT,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想象。)

  2、再次欣赏

  T:听到里面有谁?

  3、找音色

  T:有哪些乐器代表这些人和动物?

  (出示乐器PPT了解名称,引导幼儿将角色和音色配对。)

  (二)初步表演音乐故事

  1、做故事角色的道具

  (在了解故事里不同音色代表不同角色基础上,和老师一起制作角色道具,如头饰、面具、指偶等。)

  2、观摩老师表演

  看老师用与幼儿一同制作的道具进行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3、分组分角色表演

  幼儿分为三四组,每组中都包含完整的故事角色(彼得、狼、爷爷、小鸟等),自主挑选角色道具,与同伴一起听音乐故事参与表演。

  活动反思

  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幼儿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幼儿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