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课教案《给孩子讲故事》反思

《小班语言课教案《给孩子讲故事》反思》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小班语言课教案《给孩子讲故事》反思

1、小班语言课教案《给孩子讲故事》反思

  活动目的:

  1.想听故事时,知道把图书拿给成人并用简单的口语表达。

  2.有事情时,初步懂得寻求成人的帮助。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本《婴儿画报》。

  2.教师"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家长和孩子围坐成一圈。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一本《婴儿画报》边给孩子看书的封面边说:“这里有一本好看的书,里面的故事可好听了。你们想不想看?”引起孩子看书的兴趣。教师讲故事给孩子听,翻一页讲一页,边翻边讲时要突出翻书的动作。

  2.教师问孩子:“你们想不想看?”发给每个孩子一本书,看孩于是否会将书拿给成人讲。如果孩子只是随意乱翻,教师及时引导,对孩子们说:“小朋友,把书给妈妈,叫妈妈讲故事给你听。”如果孩子将书给家长了,就应引导孩子对妈妈说:“妈妈讲故事,”当孩子能用简单的语言请求家长帮助后,家长应高兴地表扬孩子能干。

  3.家长让孩子靠在自己的怀里,给孩子讲故事。同时家长让孩子说说书上画的是什么。

  注意事项:

  “妈妈讲故事”这句话可能对有的孩子来说偏难,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孩子口语发展的情况降低要求。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2、小班妇女节教案《庆三八讲故事比赛活动》含反思

  活动目的:家是幼儿生命的摇篮,是他们最温暖、最安全的港湾,父母是他们最亲近的人。母亲给予孩子生命,更是孩子温暖的依靠,母亲是伟大无私的,感谢母亲,让孩子参与到感恩活动中,到学着体会爱,进而初步表达爱,萌发从关心亲人到关心他人的意识,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奶奶、外婆阿姨等女性的节日。了解妈妈的工作和妈妈的喜好,喜欢妈妈。尊敬、关心妈妈,并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同时结合2014年4月23日是第18个“世界读书日”。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高尚。为了进一步激发全体师生、家长浓厚的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小一班开展了家长讲故事比赛,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听妈妈讲故事” 。

  准备:

  1.歌曲磁带,如《我的好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等。

  2.通知妈妈参加活动。

  3.鲜花、礼品

  具体事项

  1.参赛对象:小一班全体家长

  2.参赛内容:自选一则幼儿故事(讲述时间限定2~3分钟)。

  3.比赛时间:2013年3月7日上午9:30。

  4.评比标准:10分制。

  A.主题突出,故事内容健康有趣,符合儿童年龄特点。(1分)

  B.普通话标准,语气自然、流畅。(3分)

  C.紧扣故事情节,语感丰富、语速处理得当,富有表现力。(3分) D.口齿清楚,表达连贯、完整,生动有趣。(1分)

  E.精神饱满,衣着得体、自然。(1分)

  F.讲故事时间为3~5分钟。(1分)

  活动流程:

  1.引语:三月,迎春花开了,阳光一天天地明媚起来,在这春意浓浓的日子里,我们小一班暖意融融,特地选择了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3月8日,妈妈们相约来到了幼儿园,开始我们的庆祝活动。孩子们,3月8日是谁的节日呢?我们都知道今天是妈妈的节日。妈妈平时很辛苦,又要照顾我们,又要上班。我们今天要为妈妈过一个特别而又意义的节日!下面先请妈妈代表上来讲话。

  2.歌曲表演:《我的好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

  3.家长讲故事比赛

  4.互动游戏

  5.由教师组成评委组,以打分的方式评出最佳表现奖10个,最佳风采奖19个。

  3.由评委做颁奖嘉宾。

  成果展示

  1.新闻报道:各班班主任。

  2.宣传:广播站、网站。

  教学反思:

  感恩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有颗感恩的心能够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温暖,也让自己的心灵充实、纯洁。幼儿期是人生初级阶段,也是培养良好情感,促进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感恩对幼儿良好素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它能激发幼儿的良好情绪,培养幼儿的乐观性格和良好品德,是幼儿适应未来社会的重要素质之一。

3、小班语言教案《讲故事》含反思

小班语言故事

  小猴有一节竹竿,当枪耍,当马骑,很快就玩够了,竹竿还能怎么玩呢?”

  小熊有一卷纸,叠手帕,叠青蛙,很快就玩够了,彩纸还能怎么玩呢?

  大熊有一大团线绳,接花扣,翻花绳,很快就玩够了。还能怎么玩呢?

  大家都问“怎么玩”,被猩猩伯伯听到了。猩猩伯伯说“咱们一块儿做风筝好不好?”大家都说好。大家动手作风筝,小候劈竹篾,小狗剪纸,小熊拴线绳。风筝飞上天,大家多快活,人人都说真好玩!

  小班语言教案《讲故事》

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和体验故事情节中友好合作的快乐;敢于大胆表达自己意愿。

  2、理解故事内容,学习一些新词和短句。

  3、养成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五张,幼儿合作游戏三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出示竹竿、纸、线绳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东西,看看是什么?(一一出示)他们可以干什么呢?谁来说说?

  幼:……(个别幼儿简单说说。)

  师:小朋友真聪明,小动物们也想出了很多玩法,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怎样玩的?

  2、讲述故事前半段

  (1)出示图片讲述故事(从头讲述到“大家都问“怎么玩””,依次出示图片1、2、3)

  (2)理解故事学习新词

  图一提问:

  a、小猴是怎么玩竹竿的?

  b、它很快就怎样了?

  图二提问:

  a、小熊是怎么玩卷纸的?

  b、它很快就怎样了?

  图三提问:

  a、大熊大家多快活是怎么玩线绳的?

  b、它很快就怎样了?

  3、幼儿讨论大胆发挥想象

  (1)师:到底还能怎么玩呢?请你们帮他们想想办法?想好了和旁边的好朋友说说。

  (2)幼儿讨论,教师注意倾听观察指导。

  (3)个别幼儿代表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XX你来告诉大家,他们还可以怎样玩?

  4、讲述故事的后半段

  (1)师:我刚才还听见xx说竹竿可以……,卷纸可以……线绳可以……你们的办法可真多,猩猩伯伯听到了这件事也想了好办法,我们来看看。

  (2)讲故事后半段(出示图片4、5)

  5、理解故事后半段。

  提问:a、猩猩伯伯想了什么办法?

  b、小动物们怎样做的?

  c、风筝飞上天,大家心里怎样?

  6、完整欣赏故事

  7、给故事取名

  师:这个故事真好听,我们来给它取个名字吧!谁来取个好听的名字?

  (幼儿分别说,教师选个合适的名字。)

  8、体验友好合作的快乐

  (1)提问:你们喜欢猩猩伯伯的办法吗?为什么?

  (2)教师小结:小动物们一个人玩真没劲,猩猩伯伯带领大家一起合作做风筝玩,大家多快乐呀!我们也要向他们一样,大家一起团结合作玩游戏好吗?

  9、延伸活动:幼儿分组玩合作游戏。

  (1)玩绳子

  (2)玩拼图

  (3)……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4、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鸟孩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文学活动,让幼儿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动作理解散文中的动词。

  3、感受散文首尾呼应的格式及首尾的变化。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配乐、配乐录音、图片、大翅膀。

  【重点难点】

  理解散文所表达的梦中的意境。理解散文中的动词。感受散文格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有没有做过梦?你梦到了什么?

  2、老师昨天也做了个梦?看看猜猜,我梦见了什么?你们想知道吗?听仔细:(散文第一句)

  提问:我梦见了什么?什么样的鸟儿?什么样的鸟孩子?

  出示大翅膀:谁想来当长了翅膀的鸟孩子?(引导幼儿讲述)

  二、学习散文。

  1、师:我梦到变成鸟孩子还去了很多地方,发生了许多是,你们想知道吗?我把这个梦编成了一首散文,名字就叫《鸟孩子》。听听,鸟孩子还去了哪里?做什么呢?

  教师配乐清诵。

  2、提问:鸟孩子还去了哪里?做了什么?

  随机出示,理解三段的前半句。通过动作,运用自己做的椅子想象理解动词。

  3、欣赏第二段。

  师:我坐在云朵上,跟太阳公公聊天,看他怎样?我骑上天鹅与大山打招呼,大山怎样?我躺进月亮船,星星怎样?

  4、感受首尾呼应及其中的变化

  师:这是心情怎样?为什么?

  师:听听散文最后一句和第一句有什么区别?

  三、完整欣赏配乐散文。提问名字。倾听。

  四、幼儿集体朗诵。

  附散文《鸟孩子》

  鸟孩子我梦见,变成了一只雪白的鸟儿,

  一只长了翅膀的鸟孩子。

  我坐在轻轻的云朵上,跟着太阳公公聊天,看他摸着胡须笑嘻嘻;

  我骑上天鹅,与大山打招呼,大山来了劲,钻进云朵欢迎我;

  我躺进月亮船,给星星讲笑话,瞧!他们眨巴眼睛痴痴等。

  我梦见,变成了一只雪白的鸟儿,一只长了翅膀快乐的鸟孩子。

  教学反思:

  在整个说课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准备我觉得自己还是挺认真的,我没有按照一般的要求的去设计这节课,我以为这会是好的,没想到这却成了偏题,说实话有一点儿伤心,不过这是第一次嘛,而且我觉得应该是我在设计的课中并不能体现我的想法,所以老师们就更不能理解了,只是会觉得我设计的课偏题了,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经验教训:在还没有把课说好的情况下就不要去一昧的讲究新颖,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不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本意可能还会很乱。

5、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给妈妈的妈妈送甜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甜蜜的亲情。

  2.学习用拥抱、亲吻、说甜甜的话等多种方式表达对亲人的爱。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给妈妈的妈妈送甜蜜》教学资源。

  2.长围巾等。

  活动过程

  1.谈话讨论。

  “小松鼠要给她的妈妈送甜蜜,你们猜猜它会送什么甜甜的礼物?”

  2.欣赏故事

  (1)教师利用教师教学资源或教学挂图讲述故事。

  “妈妈的妈妈是谁?”

  “妈妈送给外婆什么礼物?外婆心里觉得怎么样?”

  “小松鼠送给外婆什么礼物?外婆心里觉得怎么样?”

  “外婆喜欢这些礼物吗?你喜欢吗?”

  (2)教师再次完整讲述故事。

  “小松鼠并没有送给外婆糖、巧克力等礼物,外婆为什么还那么高兴?”(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教师讲述故事时可放慢速度,注意用语气、语调等方式建立味觉的“甜”与情感体验的“甜”之间的联系。)

  3.经验迁移,鼓励幼儿把甜甜的爱送给更多的亲人。

  (1)请幼儿戴上围巾,感受长长的、软软的围巾带来的温暖;老师送给幼儿一个甜甜的吻、一句甜蜜的话,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2)鼓励每个幼儿给老师送个甜蜜的礼物:拥抱、亲吻、或说一句甜蜜的话等。

  活动延伸

  一起来说一说,甜甜的爱还可以送给谁?鼓励幼儿回家后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送上甜蜜的礼物,表达对他们的爱。

6、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给孩子讲故事》含反思

  活动目的:

  1.想听故事时,知道把图书拿给成人并用简单的口语表达。

  2.有事情时,初步懂得寻求成人的帮助。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本《婴儿画报》。

  2.教师"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家长和孩子围坐成一圈。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一本《婴儿画报》边给孩子看书的封面边说:“这里有一本好看的书,里面的故事可好听了。你们想不想看?”引起孩子看书的兴趣。教师讲故事给孩子听,翻一页讲一页,边翻边讲时要突出翻书的动作。

  2.教师问孩子:“你们想不想看?”发给每个孩子一本书,看孩于是否会将书拿给成人讲。如果孩子只是随意乱翻,教师及时引导,对孩子们说:“小朋友,把书给妈妈,叫妈妈讲故事给你听。”如果孩子将书给家长了,就应引导孩子对妈妈说:“妈妈讲故事,”当孩子能用简单的语言请求家长帮助后,家长应高兴地表扬孩子能干。

  3.家长让孩子靠在自己的怀里,给孩子讲故事。同时家长让孩子说说书上画的是什么。

  注意事项:

  “妈妈讲故事”这句话可能对有的孩子来说偏难,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孩子口语发展的情况降低要求。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7、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我给小鸡起名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并仿编游戏儿歌,发准“叽”、“七”等音。

  2、听懂并遵守游戏规则,能按1-7唱数的顺序排队。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儿歌的学习及正确发音。

  活动难点: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会唱《小小蛋儿把门开》的歌。

  2、物质准备:小鸡贴纸。

  活动过程:

  1、唱歌:《小小蛋儿把门开》。

  师:鸡宝宝,我们一起来唱唱歌好吗?

  2、学习儿歌及游戏。

  (1)用儿歌中的语言结构介绍自己。

  师:今天有很多客人想认识我们,我们介绍一下自己,好吗?

  教师示范讲述:叽叽叽,我是邱娟,引导幼儿用:叽叽叽,我是××的句式讲述。(第一遍可以坐在座位上轮流讲述,其后可以让幼儿轮流站在前面排成一排进行讲述。)

  (2)师幼边讨论边学习游戏规则。

  ①邀请7名幼儿在前面排成一排,教师与幼儿共同结合数小鸡的动作讲述儿歌前两句

  师:谁愿意来和妈妈玩游戏?,!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多少小鸡?

  ②教师为幼儿起名字,并暗示幼儿记住自己的名字。

  ③引导幼儿按照儿歌内容“小鸡一下全走散”,散回自己的座位。

  ④引导幼儿按序上来站成一排,并清楚地发音:叽叽叽,我是小×。

  ⑤当幼儿都说完叽叽叽,我是小×后,共同念最后一句话:一起游戏真开心。

  (3)师幼完整讲述游戏儿歌。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个游戏的儿歌念一念。(第一遍师幼共念,第二遍根据幼儿掌握情况,鼓励幼儿自己尝试念儿歌)

  (4)师幼共同游戏。

  教幼按照左边右边、男生女生等不同形式共同玩游戏。

  3、尝试仿编游戏儿歌。

  (1)师:除了小鸡爱玩游戏,还有什么小动物喜欢玩游戏呢?

  (2)师幼共同边念仿编的儿歌边玩游戏。

  引导幼儿根据大家所选定的动物,及时调整儿歌中的语句。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8、小班音乐《彼得与狼》反思小班幼儿简单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听辨乐曲中表现不同角色的音色,初步想象故事情节,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道具表现音乐故事,体验合作表演音乐故事的趣味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6、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7、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配有故事的音乐。

  2、蜡笔、纸。

  3、大森林的PPT。

  4、对乐器有二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故事

  1、初步欣赏

  T: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听听里面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大森林PPT,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想象。)

  2、再次欣赏

  T:听到里面有谁?

  3、找音色

  T:有哪些乐器代表这些人和动物?

  (出示乐器PPT了解名称,引导幼儿将角色和音色配对。)

  (二)初步表演音乐故事

  1、做故事角色的道具

  (在了解故事里不同音色代表不同角色基础上,和老师一起制作角色道具,如头饰、面具、指偶等。)

  2、观摩老师表演

  看老师用与幼儿一同制作的道具进行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3、分组分角色表演

  幼儿分为三四组,每组中都包含完整的故事角色(彼得、狼、爷爷、小鸟等),自主挑选角色道具,与同伴一起听音乐故事参与表演。

  活动反思

  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幼儿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幼儿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