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亲子韵律《挠挠小怪物》教案

《小班亲子韵律《挠挠小怪物》教案》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小班亲子韵律《挠挠小怪物》教案

1、小班亲子韵律《挠挠小怪物》教案

  动作建议

  [1-2]小节:挠一挠

  [3-4]小节:变成动物

  [5-6]小节:挠一挠

  [7-8]小节:变成动物

  [9-10]小节:挠一挠

  [11-12]小节:变成动物

  [13-14]小节:挠一挠

  [15-16]小节:变成动物

  游戏玩法

  游戏一:幼儿根据乐句,分别做挠一挠,变动物的动作。

  游戏二:幼儿做挠教师的动作,教师变造型。

  游戏三:幼儿挠屏幕,播放PPT

  游戏四:幼儿挠屏幕,变出小怪物。

  活动目标

  1.能按照乐句交替做挠和变的动作

  2.迁移生活经验,创编月亮、小树、房子、汽车的造型。

  3.做挠一挠动作的时候,感受挠痒痒的乐趣。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PPT

  2.电视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引出歌曲,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你们会挠痒痒吗?

  教师:让我们一起挠一挠。怎么挠痒痒?谁会做一做?(挠自己)

  教师:挠挠挠,你想变什么?

  教师:有首歌说的就是这件事,看看,我做了什么动作?

  2.幼儿倾听歌曲,初步熟悉动作顺序。

  (1)第一遍,初步感受动作。

  教师:我做了什么动作?

  (2)教师第二遍做动作,幼儿观察,初步感知动作顺序。

  教师:我先做了什么动作?变成了什么?

  (3)幼儿挠自己,变造型。

  教师:这次,你们挠一挠之后,想变成什么?

  (4)幼儿挠教师,教师变造型。

  教师:这次,请一个小朋友挠挠我,看这次我会变成什么?

  (5)幼儿挠屏幕,屏幕上有变化。

  教师:这次,挠一挠电视机,看看它会变出什么?

  3.幼儿完整表演,挠出小怪物。

  教师:这次,你挠一挠电视之后,请你喊“停”,看看最后到底会变出什么?(小怪物)

  教师:谢谢大家,把小怪物救出来了。

2、小班韵律活动《赶走小怪兽》公开课教案反思

  课程分析:

  《赶走小怪兽》是一节小班韵律活动,它是由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生成的一节活动课。《指南》中指出教师要追随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做活动的主人,我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尝试做出走,听,看,射击,躲等动作。

  课程目标:

  1.结合故事情节初步感受乐曲《啤酒桶波尔卡》欢快的旋律。

  2.通过打小怪兽的游戏,尝试合拍地做出“走、听、看、射击、躲”等动作。

  3.体验角色扮演所带来的乐趣。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增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游戏的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课程准备:

  1.音乐《啤酒桶波尔卡》。

  2.PPT。

  课程过程:

  一、 故事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森林里面有一只小怪兽,我们在去找它的路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欣赏音乐)

  请你说一说,会发生什么事情?

  二、感受音乐的旋律,欣赏音乐的特点。

  1.初步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特点。

  师:仔细观察,到底在找它的路上,我做了什么。

  2.分段欣赏音乐。

  (1)欣赏第一段,引出动作“走”、“休息”。

  师:我在找它的路上,一开始做了什么?

  (2)欣赏第二段,引出动作“听”、“看”。

  师:然后我又做了什么呢?

  (3)欣赏第三段,引出动作“射击”、“躲”。

  师:我用了什么武器?是怎么射击的?怎么躲的?

  3.完整欣赏音乐,尝试做出动作。

  师:请带好我们的武器,出发吧!

  三、幼儿集体表演。

  1.出示图片,幼儿进行完整表演。

  师:小怪兽没有被我们赶走,为什么呢?

  那我们这次争取把它赶走,你们有信心吗?

  2.幼儿创编用武器赶走小怪兽的动作。

  师:还是没有赶走小怪兽,还可以用什么武器赶走它?

  我们选一个武器赶走它,怎么做?

  3.创编“吹风”的动作,老师扮演的“怪兽”出现。

  师:小怪兽说他最怕风,现在哪里可以有风呢?

  那我们再来试试。

  4.巩固动作,最后一次赶小怪兽。

  师:小怪兽还是没被赶走,为什么呢?

  那我们再试试看。

  四.活动结束。

  师:小怪兽终于被我们吹跑啦!我们赶紧去告诉小动物们吧!

  课程反思:

  本节课幼儿的兴趣很高,大部分幼儿也掌握了活动目标。但是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幼儿虽然兴趣高,可是有个别幼儿动作太随意,没有跟着音乐的节奏,在射击的部分总有幼儿提前射击,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我当天准备的音乐声音有点小,活动时过于占主导地位,没有做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在选择射击的道具时,应该让幼儿自由选择。

3、小班韵律活动《小老鼠的探险日记》公开课教案

  动作建议:

  [1-4]小节:前奏。教师预令“背好行装,准备出发!

  [5-12]小节:双手握拳交替做拉绳动作,双脚交替踏步做登山动作,每小节两次。

  [13-20]小节:双手握空心拳上举靠额头做“望远”动作,左边两次,右边两次。每两小节一次,共4次。

  [21-24]小节:双手握拳放在体侧踏步行进

  [25-32]小节:每两小节,第一小节双手上举五指张开做打开降落拿动作,第二小节双手往下做降落动作。共4次。

  [33-40]小节:自由做吃东西动作,每小节两次。

  [41-43]小节:第一小节双手握拳在胸前做交替转动动作,第二小节拍手两次,第三小节及手上做剪刀手结東动作。

  活动目标:

  1.在小老鼠探险的情境中感受音乐ABAB重复的乐段。

  2.尝试用随乐合拍的动作表现小老鼠登山、望远、降落、吃东西的情节。

  3.体验小老鼠探险的乐趣,乐于参与艺术表达。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阅读过绘本《小老鼠的探险日记》

  2.物质准备:PPT、磁性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回顾绘本,尝试用动作表现故事情节

  1.出示绘本封面,回顾绘本内容。

  2.出示ppt,尝试用动作表现小老鼠登山、望远、降落、吃东西的探险情节。

  二、熟悉音乐,在音乐情境中完整表现探险情节

  1.跟随音乐用手部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探险过程。

  2.反馈幼儿动作,随音乐合拍表现望远和跳伞的动作。

  3.跟随音乐完整表现探险情节2遍。

  三、自主创编在山洞里吃东西的动作并合乐表现

  1.幼儿创编吃不同食物的动作,教师反馈动作并合乐表现。

  2.跟随音乐完整探险1遍。

  四、发现探险的秘密,结束活动

  1.教师跟随音乐有序呈现探险路线图。

  2.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及探险的感受,随音乐再次完整探险1遍。

4、小班韵律《小老鼠的探险日记》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节根据绘本《小老鼠的探险日记》改编的音乐活动,尝试用动作表现小老鼠登山、望远、降落、吃东西的探险情节。

  动作建议:

  [1-4]小节:前奏。教师预令“背好行装,准备出发!

  [5-12]小节:双手握拳交替做拉绳动作,双脚交替踏步做登山动作,每小节两次。

  [13-20]小节:双手握空心拳上举靠额头做“望远”动作,左边两次,右边两次。每两小节一次,共4次。

  [21-24]小节:双手握拳放在体侧踏步行进

  [25-32]小节:每两小节,第一小节双手上举五指张开做打开降落拿动作,第二小节双手往下做降落动作。共4次。

  [33-40]小节:自由做吃东西动作,每小节两次。

  [41-43]小节:第一小节双手握拳在胸前做交替转动动作,第二小节拍手两次,第三小节及手上做剪刀手结東动作。

  活动目标:

  1.在小老鼠探险的情境中感受音乐ABAB重复的乐段。

  2.尝试用随乐合拍的动作表现小老鼠登山、望远、降落、吃东西的情节。

  3.体验小老鼠探险的乐趣,乐于参与艺术表达。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阅读过绘本《小老鼠的探险日记》

  2.物质准备:PPT、磁性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回顾绘本,尝试用动作表现故事情节

  1.出示绘本封面,回顾绘本内容。

  2.出示ppt,尝试用动作表现小老鼠登山、望远、降落、吃东西的探险情节。

  二、熟悉音乐,在音乐情境中完整表现探险情节

  1.跟随音乐用手部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探险过程。

  2.反馈幼儿动作,随音乐合拍表现望远和跳伞的动作。

  3.跟随音乐完整表现探险情节2遍。

  三、自主创编在山洞里吃东西的动作并合乐表现

  1.幼儿创编吃不同食物的动作,教师反馈动作并合乐表现。

  2.跟随音乐完整探险1遍。

  四、发现探险的秘密,结束活动

  1.教师跟随音乐有序呈现探险路线图。

  2.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及探险的感受,随音乐再次完整探险1遍。

5、小班亲子韵律《挠挠小怪物》公开课教案

  动作建议:

  [1-2]小节:挠一挠

  [3-4]小节:变成动物

  [5-6]小节:挠一挠

  [7-8]小节:变成动物

  [9-10]小节:挠一挠

  [11-12]小节:变成动物

  [13-14]小节:挠一挠

  [15-16]小节:变成动物

  游戏玩法

  游戏一:幼儿根据乐句,分别做挠一挠,变动物的动作。

  游戏二:幼儿做挠教师的动作,教师变造型。

  游戏三:幼儿挠屏幕,播放PPT

  游戏四:幼儿挠屏幕,变出小怪物。

  活动目标:

  1.能按照乐句交替做挠和变的动作

  2.迁移生活经验,创编月亮、小树、房子、汽车的造型。

  3.做挠一挠动作的时候,感受挠痒痒的乐趣。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1. PPT

  2.电视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引出歌曲,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你们会挠痒痒吗?

  教师:让我们一起挠一挠。怎么挠痒痒?谁会做一做?(挠自己)

  教师:挠挠挠,你想变什么?

  教师:有首歌说的就是这件事,看看,我做了什么动作?

  2.幼儿倾听歌曲,初步熟悉动作顺序。

  (1)第一遍,初步感受动作。

  教师:我做了什么动作?

  (2)教师第二遍做动作,幼儿观察,初步感知动作顺序。

  教师:我先做了什么动作?变成了什么?

  (3)幼儿挠自己,变造型。

  教师:这次,你们挠一挠之后,想变成什么?

  (4)幼儿挠教师,教师变造型。

  教师:这次,请一个小朋友挠挠我,看这次我会变成什么?

  (5)幼儿挠屏幕,屏幕上有变化。

  教师:这次,挠一挠电视机,看看它会变出什么?

  3.幼儿完整表演,挠出小怪物。

  教师:这次,你挠一挠电视之后,请你喊“停”,看看最后到底会变出什么?(小怪物)

  教师:谢谢大家,把小怪物救出来了。

6、获奖公开课教案小班亲子韵律《鳄鱼与猴子》教案反思

  歌词念白与动作建议:

  左手伸出食指扮演“小猴子”,右手张开虎口扮演“鳄鱼”

  [1—2]小节:歌词:一只猴子在荡秋千

  动作建议:左手食指做摇晃动作,右手张开虎口不动

  [3-4]小节:歌词:嘲笑鳄鱼被水淹

  动作建议:跟着节奏朝着“鳄鱼”弯曲左手食指

  [5-6]小节:歌词:鳄鱼听了很生气

  动作建议:右手虎口做大力晃动作,左手食指做抖动动作

  [7-8]小节:歌词:“啊呜”一声抓住你

  动作建议:右手虎口包住左手食指

  游戏玩法:

  教师扮演“鳄鱼”,幼儿与家长扮演“猴子”,边唱歌边游戏。

  [1-2]小节:小猴子与猴妈妈随乐自由律动,鳄鱼在鳄鱼岛里走动。

  [3-4]小节:猴子朝着鳄鱼自由做造型。

  [5-6]小节:鳄鱼张开大嘴巴快步追赶猴子

  [7-8]小节:猴子要在唱到“啊呜”时跳进“安全岛”躲避鳄鱼,一大一小躲进一个呼啦图。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旋律,能跟随音乐边唱边做简单的手指律动。

  2.在游戏中感受歌曲第四句(第七小节)的第一拍重音,并能在此重音处做出“抓和闪躲”的动作。

  3.乐意参与游戏,在亲子游戏中享受亲子互动的愉悦。遵守游戏规则,听到歌曲第四句(第七小节)的第一拍重音时马上跳进呼啦圈。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地垫21张(分两种颜色间隔摆放)幼儿10名与家长10名国坐半圆,幼儿坐在家长的右手边。

  2.钢琴、音频播放器、音频《三只猴子》。

  3.小猴子和大鳄鱼手偶各1、大树造型1个、大呼啦圈10个。

  经验准备:熟悉《鳄鱼与猴子)的歌词内容,理解什么叫做“嘲笑”。

  活动过程:

  一、进场

  猴子妈妈拉着小猴子一个跟一个走进活动室,围成半圆而坐。

  二、感受歌曲旋律,随乐演唱

  1.教师出示鳄鱼和小猴子手偶,边演示手偶边随乐讲故事。

  2.教师在钢琴伴奏下边演示手偶边有节奏地进行歌词读白,幼儿和家长跟随教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3.教师边演示手偶边范唱歌曲,幼儿与家长倾听。

  4.教师边做手指律动边唱歌,幼儿与家长跟唱。

  三、教师与幼儿、家长分角色玩手指游戏“鳄鱼与猴子”,感受歌曲第四句第一拍重音

  1.全体幼儿和家长扮演猴子,教师扮演鳄鱼,在听到教师唱“啊呜”时,幼儿和家长要把手指藏到背后。

  2.数师与幼儿、家长交换角色再次游戏,在听到教师唱“啊呜”时,幼儿与家长做“咬”的动作。

  四、亲子分角色玩手指游戏“鳄鱼与猴子”,进一步感受歌曲第四句第一拍重音

  1.幼儿和家长商量分配鳄鱼和猴子的角色,进行亲子手指游戏。

  2.交换角色再次进行亲子手指游戏。

  五、亲子游戏“鳄鱼岛”

  1.出示道具(10个呼啦圈散点摆放),邀请配班老师示范游戏玩法。

  2.全体幼儿和家长扮演猴子,配班老师扮演鳄鱼,跟随音乐游戏,猴子要在唱到“啊呜”时跳进“安全岛”(呼啦圈)躲避鳄鱼。

  3.增加游戏难度,减少两个“安全岛”(呼啦圈)再次进行游戏。

  4.家长3或4人为一组拉手围圈蹲下,搭成“安全岛”,幼儿跟随教师扮演小猴子进行游戏在“啊呜”时进家长们搭好的“安全岛”躲避鳄鱼。

  六、教师引导“嘲笑别人是不对的行为”,“猴子”与“鳄鱼”成为好朋友,一起唱着歌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对富有情境性的游戏具有较强烈的兴趣,活动中“鳄鱼来了”带来的紧张感与“鳄鱼走了”带来的轻松感,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躲藏好不被鳄鱼发现、鳄鱼失望的走掉使幼儿放松后带来的喜悦感、轻松感会更加强烈。

  为便于小班孩子更清楚明了游戏规则,我们试图通过手偶一两位老师的双簧示范的方式,帮助幼儿观察、理解游戏规则。

7、小班亲子韵律《挠挠小怪物》教案

  动作建议

  [1-2]小节:挠一挠

  [3-4]小节:变成动物

  [5-6]小节:挠一挠

  [7-8]小节:变成动物

  [9-10]小节:挠一挠

  [11-12]小节:变成动物

  [13-14]小节:挠一挠

  [15-16]小节:变成动物

  游戏玩法

  游戏一:幼儿根据乐句,分别做挠一挠,变动物的动作。

  游戏二:幼儿做挠教师的动作,教师变造型。

  游戏三:幼儿挠屏幕,播放PPT

  游戏四:幼儿挠屏幕,变出小怪物。

  活动目标

  1.能按照乐句交替做挠和变的动作

  2.迁移生活经验,创编月亮、小树、房子、汽车的造型。

  3.做挠一挠动作的时候,感受挠痒痒的乐趣。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PPT

  2.电视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引出歌曲,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你们会挠痒痒吗?

  教师:让我们一起挠一挠。怎么挠痒痒?谁会做一做?(挠自己)

  教师:挠挠挠,你想变什么?

  教师:有首歌说的就是这件事,看看,我做了什么动作?

  2.幼儿倾听歌曲,初步熟悉动作顺序。

  (1)第一遍,初步感受动作。

  教师:我做了什么动作?

  (2)教师第二遍做动作,幼儿观察,初步感知动作顺序。

  教师:我先做了什么动作?变成了什么?

  (3)幼儿挠自己,变造型。

  教师:这次,你们挠一挠之后,想变成什么?

  (4)幼儿挠教师,教师变造型。

  教师:这次,请一个小朋友挠挠我,看这次我会变成什么?

  (5)幼儿挠屏幕,屏幕上有变化。

  教师:这次,挠一挠电视机,看看它会变出什么?

  3.幼儿完整表演,挠出小怪物。

  教师:这次,你挠一挠电视之后,请你喊“停”,看看最后到底会变出什么?(小怪物)

  教师:谢谢大家,把小怪物救出来了。

8、小班亲子韵律《挠挠小怪物》音乐教案公开课

  动作建议

  [1-2]小节:挠一挠

  [3-4]小节:变成动物

  [5-6]小节:挠一挠

  [7-8]小节:变成动物

  [9-10]小节:挠一挠

  [11-12]小节:变成动物

  [13-14]小节:挠一挠

  [15-16]小节:变成动物

  游戏玩法

  游戏一:幼儿根据乐句,分别做挠一挠,变动物的动作。

  游戏二:幼儿做挠教师的动作,教师变造型。

  游戏三:幼儿挠屏幕,播放PPT

  游戏四:幼儿挠屏幕,变出小怪物。

  活动目标

  1.能按照乐句交替做挠和变的动作

  2.迁移生活经验,创编月亮、小树、房子、汽车的造型。

  3.做挠一挠动作的时候,感受挠痒痒的乐趣。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

  2.电视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引出歌曲,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你们会挠痒痒吗?

  教师:让我们一起挠一挠。怎么挠痒痒?谁会做一做?(挠自己)

  教师:挠挠挠,你想变什么?

  教师:有首歌说的就是这件事,看看,我做了什么动作?

  2.幼儿倾听歌曲,初步熟悉动作顺序。

  (1)第一遍,初步感受动作。

  教师:我做了什么动作?

  (2)教师第二遍做动作,幼儿观察,初步感知动作顺序。

  教师:我先做了什么动作?变成了什么?

  (3)幼儿挠自己,变造型。

  教师:这次,你们挠一挠之后,想变成什么?

  (4)幼儿挠教师,教师变造型。

  教师:这次,请一个小朋友挠挠我,看这次我会变成什么?

  (5)幼儿挠屏幕,屏幕上有变化。

  教师:这次,挠一挠电视机,看看它会变出什么?

  3.幼儿完整表演,挠出小怪物。

  教师:这次,你挠一挠电视之后,请你喊“停”,看看最后到底会变出什么?(小怪物)

  教师:谢谢大家,把小怪物救出来了。

9、幼儿园小班亲子韵律教案《鳄鱼与猴子》反思

  挑战4 小猴子独自进行游戏,在唱到“啊呜”时躲进家长们搭好的“安全岛”躲避鳄鱼

  挑战3 减少两个”安全岛(呼啦圈),再次进行游戏

  挑战2 鳄鱼岛游戏(亲子):猴子要在唱到“啊呜”时跳进“安全岛”(呼啦图)躲避鳄鱼

  挑战1 教师与幼儿、家长分角色扮演“鱼与猴子”进行手指游戏,感受第四句第一拍重音

  音乐 教师与幼儿、家长边做手指律动边随乐滴唱(倾听1次+跟唱1次)

  动作 教师随乐读白歌词,边用手偶演示“猴子荡秋千、鳄鱼游水、猴子嘲笑鳄鱼,鳄鱼抓住猴子”等情节动作

  故事《鱼与猴子》

  乐谱

  《鳄鱼与猴子》

  1=D 4/4

  5 3 3 34 │ 3 2 2 —│ 5 2 2 23│

  2 1 1 — │ 5 3 3 34 │3 2 2 —│

  5 5 5 5 │ 31 2 1 —││

  歌词念白与动作建议:

  左手伸出食指扮演“小猴子”,右手张开虎口扮演“鳄鱼”

  [1—2]小节:歌词:一只猴子在荡秋千

  动作建议:左手食指做摇晃动作,右手张开虎口不动

  [3-4]小节:歌词:嘲笑鳄鱼被水淹

  动作建议:跟着节奏朝着“鳄鱼”弯曲左手食指

  [5-6]小节:歌词:鳄鱼听了很生气

  动作建议:右手虎口做大力晃动作,左手食指做抖动动作

  [7-8]小节:歌词:“啊呜”一声抓住你

  动作建议:右手虎口包住左手食指

  游戏玩法:

  教师扮演“鳄鱼”,幼儿与家长扮演“猴子”,边唱歌边游戏。

  [1-2]小节:小猴子与猴妈妈随乐自由律动,鳄鱼在鳄鱼岛里走动。

  [3-4]小节:猴子朝着鳄鱼自由做造型。

  [5-6]小节:鳄鱼张开大嘴巴快步追赶猴子

  [7-8]小节:猴子要在唱到“啊呜”时跳进“安全岛”躲避鳄鱼,一大一小躲进一个呼啦图。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旋律,能跟随音乐边唱边做简单的手指律动。

  2.在游戏中感受歌曲第四句(第七小节)的第一拍重音,并能在此重音处做出“抓和闪躲”的动作。

  3.乐意参与游戏,在亲子游戏中享受亲子互动的愉悦。遵守游戏规则,听到歌曲第四句(第七小节)的第一拍重音时马上跳进呼啦圈。

  4.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地垫21张(分两种颜色间隔摆放)幼儿10名与家长10名国坐半圆,幼儿坐在家长的右手边。

  2.钢琴、音频播放器、音频《三只猴子》。

  3.小猴子和大鳄鱼手偶各1、大树造型1个、大呼啦圈10个。

  经验准备:熟悉《鳄鱼与猴子)的歌词内容,理解什么叫做“嘲笑”。

  活动过程:

  一、进场

  猴子妈妈拉着小猴子一个跟一个走进活动室,围成半圆而坐。

  二、感受歌曲旋律,随乐演唱

  1.教师出示鳄鱼和小猴子手偶,边演示手偶边随乐讲故事。

  2.教师在钢琴伴奏下边演示手偶边有节奏地进行歌词读白,幼儿和家长跟随教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3.教师边演示手偶边范唱歌曲,幼儿与家长倾听。

  4.教师边做手指律动边唱歌,幼儿与家长跟唱。

  三、教师与幼儿、家长分角色玩手指游戏“鳄鱼与猴子”,感受歌曲第四句第一拍重音

  1.全体幼儿和家长扮演猴子,教师扮演鳄鱼,在听到教师唱“啊呜”时,幼儿和家长要把手指藏到背后。

  2.数师与幼儿、家长交换角色再次游戏,在听到教师唱“啊呜”时,幼儿与家长做“咬”的动作。

  四、亲子分角色玩手指游戏“鳄鱼与猴子”,进一步感受歌曲第四句第一拍重音

  1.幼儿和家长商量分配鳄鱼和猴子的角色,进行亲子手指游戏。

  2.交换角色再次进行亲子手指游戏。

  五、亲子游戏“鳄鱼岛”

  1.出示道具(10个呼啦圈散点摆放),邀请配班老师示范游戏玩法。

  2.全体幼儿和家长扮演猴子,配班老师扮演鳄鱼,跟随音乐游戏,猴子要在唱到“啊呜”时跳进“安全岛”(呼啦圈)躲避鳄鱼。

  3.增加游戏难度,减少两个“安全岛”(呼啦圈)再次进行游戏。

  4.家长3或4人为一组拉手围圈蹲下,搭成“安全岛”,幼儿跟随教师扮演小猴子进行游戏在“啊呜”时进家长们搭好的“安全岛”躲避鳄鱼。

  六、教师引导“嘲笑别人是不对的行为”,“猴子”与“鳄鱼”成为好朋友,一起唱着歌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对富有情境性的游戏具有较强烈的兴趣,活动中“鳄鱼来了”带来的紧张感与“鳄鱼走了”带来的轻松感,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躲藏好不被鳄鱼发现、鳄鱼失望的走掉使幼儿放松后带来的喜悦感、轻松感会更加强烈。

  为便于小班孩子更清楚明了游戏规则,我们试图通过手偶一两位老师的双簧示范的方式,帮助幼儿观察、理解游戏规则。

10、奥尔夫公开课教案小班亲子韵律《挑西瓜》音乐教案

  动作建议:

  A段:随着音乐的渐强,用肢体动作夸张的表示西瓜一点一点的长大。

  B段:西瓜长大后保持不动,等待“老爷爷”挑瓜,被挑到的“西瓜”,转一圈。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音乐的强弱,表现出西瓜逐渐长圆长大。

  2.倾听音乐,能在音乐的“咚”处,做出“转圈”的动作,体验挑西瓜游戏的乐趣。

  3.在游戏活动时,能控制自己的动作,不与别人碰撞。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老爷爷角色扮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1.提问:西瓜长什么样子?

  小结:西瓜长的圆圆的、大大的。

  二、倾听A段音乐,感知西瓜长圆长大

  1.倾听音乐,教师示范西瓜长圆长大。

  提问:小西瓜是怎么长成大西瓜的呢?

  三、根据音乐的强弱,尝试表现出西瓜逐渐长圆长大的样子。

  1.尝试根据音乐的强弱变化,表现西瓜逐渐长圆长大的样子。

  2.完整随A段音乐游戏。

  四、随B段音乐,熟悉“挑西瓜”的游戏规则,能在被挑到时,做出“转圈”的动作。

  1.倾听B段音乐,感知音乐的有趣。

  提问:西瓜成熟了,轻轻拍一下,会有什么声音呢?

  2.在教师的哼唱声中知道游戏玩法,能在被挑到时,做出“转圈”的动作。

  3.随B段音乐玩挑西瓜的游戏。(游戏中控制自己的动作,不与别人碰撞。)

  五、完整随音乐玩“挑西瓜”的游戏,体验其中的乐趣。

  提问:老爷爷来挑西瓜,会挑什么样的西瓜呢?

  1.师幼共同游戏,体验挑西瓜游戏的乐趣。

  2.站立游戏,尝试表现更大更圆的西瓜。

  六、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里给大西瓜涂色、装饰大西瓜。

11、幼儿园小班韵律《小老鼠的探险日记》教案

  音乐+动作随音乐完整表现小老鼠探险的过程1遍。

  挑战2发现探险路线图中隐藏的秘密。

  音乐+动作随音乐完整表现小老鼠探险的过程1遍。

  挑战1自主创编在山洞里吃东西的动作并合乐表现。

  音乐位上上肢动作2追。

  动作用动作表现小老鼠登山、望远、降落、吃东西的情节

  音乐+动作小鳄鱼上岸、找水果、肌皮、吃水果的动作

  故事回顾绘本中小老鼠四天的探险经历。

  动作建议:

  [1-4]小节:前奏。教师预令“背好行装,准备出发!

  [5-12]小节:双手握拳交替做拉绳动作,双脚交替踏步做登山动作,每小节两次。

  [13-20]小节:双手握空心拳上举靠额头做“望远”动作,左边两次,右边两次。每两小节一次,共4次。

  [21-24]小节:双手握拳放在体侧踏步行进

  [25-32]小节:每两小节,第一小节双手上举五指张开做打开降落拿动作,第二小节双手往下做降落动作。共4次。

  [33-40]小节:自由做吃东西动作,每小节两次。

  [41-43]小节:第一小节双手握拳在胸前做交替转动动作,第二小节拍手两次,第三小节及手上做剪刀手结東动作。

  活动目标

  1.在小老鼠探险的情境中感受音乐ABAB重复的乐段。

  2.尝试用随乐合拍的动作表现小老鼠登山、望远、降落、吃东西的情节。

  3.体验小老鼠探险的乐趣,乐于参与艺术表达。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阅读过绘本《小老鼠的探险日记》

  2.物质准备:PPT、磁性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回顾绘本,尝试用动作表现故事情节

  1.出示绘本封面,回顾绘本内容。

  2.出示ppt,尝试用动作表现小老鼠登山、望远、降落、吃东西的探险情节。

  二、熟悉音乐,在音乐情境中完整表现探险情节

  1.跟随音乐用手部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探险过程。

  2.反馈幼儿动作,随音乐合拍表现望远和跳伞的动作。

  3.跟随音乐完整表现探险情节2遍。

  三、自主创编在山洞里吃东西的动作并合乐表现

  1.幼儿创编吃不同食物的动作,教师反馈动作并合乐表现。

  2.跟随音乐完整探险1遍。

  四、发现探险的秘密,结束活动

  1.教师跟随音乐有序呈现探险路线图。

  2.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及探险的感受,随音乐再次完整探险1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