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做操时发生打闹事件观察记录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中班幼儿做操时发生打闹事件观察记录反思
观察背景
最近,我发现在做集体操的过程中,奕奕小朋友出现了打闹行为。儿这种行为有时候会影响到其他的小朋友做操,并且他的一些动作存在攻击行为,导致其他小朋友心理会不舒服。而他自己对于这种行为感到好玩。
观察目标
观察奕奕小朋友做操发生的打闹现象并进行个别教育。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观察过程
到了户外做操的时间,奕奕积极的跟着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着武术操,一边做,一边与旁边的东栩嬉笑打闹,在出掌的动作的时候喜欢迈大步,碰到旁边的东栩的身体。两个小朋友一来一去闹了起来,一会在做一个“老虎”的动作,奕奕的一个伸臂的动作打到韩东栩的身上,东栩没有站住,跌坐了地上。奕奕呵呵的笑了起来,东栩不高兴的看向了我,我同时提醒他们两个认真做操,不要打闹了。
观察分析与反思
奕奕是一个活泼的男孩子,对于新操非常的感兴趣,中班的孩子开始关注同伴,愿意与同伴一起互动,喜欢与旁边的小朋友边做操边嬉笑打闹,平时因为没有出现什么大的事故就没有制止过。新操的动物形象生动、有趣,孩子们愿意与同伴一起有一些小互动,但是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如何友好的与别人互动,不撞伤同伴。
1、对于奕奕的行为,教师在做操后,要及时的引导奕奕注意,与同伴一起做操时可以看看旁边的小朋友,但是不要做伤害别人的动作。
2、对于新操的动作,孩子们很感兴趣,对于奕奕这样活泼的男孩子来说,更愿意与同伴进行简单的互动,教师可以依情况而定,给予幼儿一定的互动机会。
3、但是在互动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度的把握,如:不要打、撞旁边的小朋友,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学学老虎的动作和声音。
2、中班《好吃的糖果》观察记录反思
观察对象:李镇延
年龄段/班:中班
观察背景:
前期开展了布主题活动,观察到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积极地选择了平时较少游戏的区域,对生活区的布游戏“手帕变变变”产生兴趣。
观察目标:
1.了解幼儿对区域活动中布游戏中看图示按步骤操作的过程,观察幼儿在游戏中大胆想象、耐心操作和认真坚持的学习品质。
2.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观察过程:
今天的下午我们开展了区域活动,活动开始以后,小朋友们自主选择区域,你来到了生活区进行了“手帕变变变”的布游戏,你看了看贴在区域墙壁上的图示,原来是把手帕叠成一只小老鼠的形状,你又仔细看了看放在筛子里摆放的手帕,你先拿起一块白色的手帕来,两只手一起摸了摸,揉了揉,接着放下这块手帕,拿起另一块绿色条纹的手帕,认真的摆放在了桌子上,你要开始操作了,对着面前的图示步骤,你尝试了几分钟,没有完成小老鼠。这时我们班的段老师走过来提醒了你,可以用桌子上的i pad看视频步骤,你赶紧打开i pad的看起视频来,同时摆弄起手中的手帕。
按照步骤一次又一次的折叠,第一遍,你只折到步骤第三步,第二遍,你折到步骤第四步,问我“老师,下面该怎么做呀”,你开始寻求帮助,我告诉你:“我们再看一遍视频,到不会的步骤,按下暂停,仔细看看再试一试哦。”你答应下来,继续看视频,并且按照视频步骤继续做。每一个步骤,你都学着做,并且步骤越来越规范,越折越好。
第六遍以后,你终于完成了,折成了小老鼠的身体,但是没有尾巴和头部,你笑着把折好的手帕放到嘴巴,装作是吃东西的样子,边这样做边说“糖果真好吃啊。”
观察分析与反思:
你能主动要求挑战其他种类的区域活动中,你能选择挑战一个全新的区域,老师感到很开心。在生活区的活动时间里,你能专心有目的的做成一件事,坚持不懈的叠成手帕,值得老师为你点赞。学会看图示完成操作,而且多次尝试,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和具有一定的坚持性。
你是一个非常活泼的宝贝,在很多活动中都很活跃。今天你选择了一个你感兴趣的活动,并积极的去完成它,在整个活动中你都没有表现出想放弃,在坚持这方面,你有了很大的进步。之后的活动中,我会提供给你更丰富的材料,更多的沟通和引导,让你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也会更加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你的优秀的表现。
3、新范文中班建构活动观察记录反思
观察背景
由于班级幼儿刚从小班升入中班,在建构技能以及想象力方面都还比较欠缺,因此我们班级里创建了独立的建构区域,投放的基本材料有中型的雪花片、中型的实心积木、塑料彩色积塑、弯曲旋转积木等和一些半成品的辅助材料(各种大小的纸盒、拉罐筒)。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建构水平,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本月幼儿园新购买了一批潜力建造工程积塑,它包括有螺帽、螺钉、扳手以及六孔、三孔等条形材料等我把它投放到我班的建构区里
观察目标
通过观察了解中班孩子对新材料反应以及的操作情况,从而才能有利于老师有目的的指导孩子的建构活动。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观察过程
今天下午是活动区活动。陈涵在很快吃完午点后,选择了建构区。因为他看到里面有新玩具(潜力建造工程积木)。他把玩具篮从柜子里抬到地垫上,快速的从篮子里拿起了螺钉和一根条形三孔材料。找了三根螺钉分别插到了三孔条形材料里。
再从篮子找到另一根三孔条形材料对应着插了上去。接着又随手拿起另一根只有两个孔的条形材料,对应着刚才拼搭好的材料,比了比就放回篮子里。又随手拿起另一根很长有六个孔的材料看了看后,便直接放回到篮子里。
这时他在篮子里看到了一个小车轮,就随手把刚才拼好在一起的螺钉和条形材料丢到地垫上。拿起两个小车轮说:“我们现在得先把车拼起来。”昊阳从垫子另一端挪过来笑道:“哈哈!咋个要拼车子,要拼货车吗?”陈涵这时把两个车轮用螺钉穿过合拢在一起。
昊阳便拿起一根六孔条形材料递了过去说:“你用这个吧!”陈涵接了过来用螺钉把昊阳给的六孔条形材料、一根三孔条形材料和一个车轮连接在一起,可是他一放开手才拼装好的材料就散开了。他又再次用螺钉把三孔条形材料、六孔条形材料、轮胎连接在一起,并不断的用手把它们捏紧。
老师在旁边拿起一个螺帽说:“这是什么?”陈涵看着老师没有说话。老师边说:“这是螺帽。”边递了过去。陈涵接住了螺帽说道:“这是螺帽呀!”说完把螺帽放到一边。老师又说:你可以把螺帽拧到螺钉上!”陈涵拿起螺帽对着一个螺钉拧了上去边拧边说“是螺帽和螺钉。”随后又把螺帽拧了下来,准备拧到刚才拼搭好的材料上。但螺钉因为穿过了轮胎、六孔条形材料后露出的长度不够,螺帽怎么也拧不上去。
他放下材料到篮子里边翻找边说:“车子要有四个车轮”他连接着找出了六个车轮摆在地垫上。这时旁边的柏泉小朋友手里拿着另外一种小头的黄色螺钉说:这也是螺钉!陈涵接了过来又拿起车轮和六孔条形材料用这种小头的螺钉连接起来,这次螺钉露出的比较多,可以用螺帽把它拧紧了。用手握住条形材料在地面上向前推小车轮。发现小车轮不会动,又把螺帽松了松,又在地上滚了滚试一试发现可以车轮可以滚动了……
观察分析与反思
1、新投放的材料能激发中班孩子的游戏动机和兴趣。
2、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一对应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
3、孩子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长短,对于不太明显的长短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4、游戏材料的形状激发孩子联系已有生活经验,从而帮助幼儿确定目标,同时幼儿也能初步根据自己的命题进行有目的拼装和构建活动。
5、中班幼儿有一定的合作,同伴之间的语言、行为对幼儿的游戏起到了促进和影响。
6、老师实时恰当的介入帮助孩子使孩子的活动能继续下去。螺帽和螺钉的配合使用孩子一定是有一定经验的。此时他只是没有想到。但老师语言的提示很快帮助孩子调动已有经验并进行尝试从而使得游戏能够继续下去。
反思:在自主游戏中教师要善于为幼儿自主展开的游戏提供必要帮助指导,以推进其游戏进程,但是教师应绝对避免的是为了提 高幼儿的游戏或者为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而去教幼儿游戏或过多地干预幼儿游戏。
4、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好玩的形状套盒》反思
观察背景
幼儿对本周新投放的益智区玩具“套盒”很感兴趣,套盒共六个,大小、颜色、镂空设计的数字和图形都不一样,本周幼儿在不断的探索着“套盒”的多种玩法。
观察目标
观察益智区幼儿对新投放的材料—“套盒”玩法的探索情况。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观察过程
活动区开始了,程程和依依选择了益智区,依依先拿起了最小的盒子进行数字和图形的对应游戏,程程拿起了把最大的1号盒子放在最下面,把2号盒子套在了上面,进行大盒套小盒的游戏,在两个小朋友的合作游戏下,完成了大盒套小盒的游戏。
程程拿起了红色的星星,就对依依说:”我要红的盒。”说完,依依便递给了他红色的盒子。就这样,程程每拿起一个图形或数字要进行图形或数字的对应游戏时,都会对依依说:“给我一个xx”,依依便会对应的递给程程。
依依小朋友拿出了最小的6号盒子,程程拿出了5号盒子,随后两人分别把盒子都拿了出来扣在桌子上,程程把盒子摆成了阶梯式然后进行点数盒子,依依也对套盒的数量进行点数。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程程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数字、图形与盒子的一一对应、颜色匹配与点数。尝试进行了玩具的一物多玩。但是在活动中与同伴交流的语言大多是命令式的语言和口吻。
依依愿意模仿和跟随同伴的游戏,能认识常见的颜色、图形和数字,有较强的配合能力,当同伴提出需要某种图形或数字时,能准确的拿出对应的物体并递给同伴,愿意配合同伴完成游戏。能和同伴友好交往并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反思与支持:
1.尊重、支持两名幼儿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利用活动区评价,让程程小朋友为大家介绍他今天探究出的新玩法。
2.利用环境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将幼儿对玩具不同的玩法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到墙面,同时也是鼓励其他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玩具的新玩法。
3.利用材料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在活动区多投放一些可以一物多玩的玩具,让幼儿有机会多接触、多操作这种材料,从而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究行为。
4.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支持同伴间的交流。可以利用活动区评价或过度环节,以谈话的形式和幼儿交流,当你与同伴交流时可以说哪些好听的话或词语,结合活动的情景提醒幼儿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从正面潜移默化的引导程程小朋友反思自己与同伴的交流方式和语言是否恰当。
5、幼儿园中班幼儿做操时发生打闹事件观察记录反思
观察背景
最近,我发现在做集体操的过程中,奕奕小朋友出现了打闹行为。儿这种行为有时候会影响到其他的小朋友做操,并且他的一些动作存在攻击行为,导致其他小朋友心理会不舒服。而他自己对于这种行为感到好玩。
观察目标
观察奕奕小朋友做操发生的打闹现象并进行个别教育。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观察过程
到了户外做操的时间,奕奕积极的跟着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着武术操,一边做,一边与旁边的东栩嬉笑打闹,在出掌的动作的时候喜欢迈大步,碰到旁边的东栩的身体。两个小朋友一来一去闹了起来,一会在做一个“老虎”的动作,奕奕的一个伸臂的动作打到韩东栩的身上,东栩没有站住,跌坐了地上。奕奕呵呵的笑了起来,东栩不高兴的看向了我,我同时提醒他们两个认真做操,不要打闹了。
观察分析与反思
奕奕是一个活泼的男孩子,对于新操非常的感兴趣,中班的孩子开始关注同伴,愿意与同伴一起互动,喜欢与旁边的小朋友边做操边嬉笑打闹,平时因为没有出现什么大的事故就没有制止过。新操的动物形象生动、有趣,孩子们愿意与同伴一起有一些小互动,但是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如何友好的与别人互动,不撞伤同伴。
1、对于奕奕的行为,教师在做操后,要及时的引导奕奕注意,与同伴一起做操时可以看看旁边的小朋友,但是不要做伤害别人的动作。
2、对于新操的动作,孩子们很感兴趣,对于奕奕这样活泼的男孩子来说,更愿意与同伴进行简单的互动,教师可以依情况而定,给予幼儿一定的互动机会。
3、但是在互动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度的把握,如:不要打、撞旁边的小朋友,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学学老虎的动作和声音。
6、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百变雪糕棒》反思
雪糕在孩子的眼中是充满诱惑力的零食,雪糕有着各种各样的造型,此次观察目标是了解中班幼儿中班幼儿对雪糕棒造型的能力,一起来看看小编写的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百变雪糕棒》含反思。
观察背景
“聪明屋”的彩色雪糕棒由于使用的时间较长,原本鲜艳的颜色都慢慢褪去,孩子们在游戏时也不像以往那么的兴致勃勃。为了激发孩子再次游戏的兴趣,增强材料游戏的趣味性,我丢弃部分损坏、褪色严重的雪糕棒,并将圆形魔术贴粘贴在每根雪糕棒的两端,通过调整材料来增加雪糕棒立体建构的新玩法。
观察目标
中班幼儿对雪糕棒造型能力的培养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观察过程
“改良”后的雪糕棒再次投放到聪明屋后就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而小博就是其中最为兴奋的一个。他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根雪糕棒,却意外地发现连带起了好几根,一根一根地粘在一起,像一条“九节鞭”,高兴地左右舞动起来。随后小博又试着从箩筐里拿一根雪糕棒,没想到这次又好像变魔术一样拉起了一连串,只不过这次有好几根都重叠在一起,甚至还有三根雪糕棒组成了一个三角形!他对这个新发现感兴趣极了,歪着脑袋研究着。
小博将上面的三角形取下来放在桌子上,自己在箩筐里拿出两根雪糕棒尝试组合,可是怎么也粘不起来。只见他皱着眉头,用大拇指摸了摸贴在雪糕棒两端的魔术贴,然后将其中的一根雪糕棒换了一头,一下子两根雪糕棒就牢牢地粘在了一起。接下来他又拿了一根,按照同样的方法将三根雪糕棒组合成一个三角形。小博组合成的三角形越来越多,他把它们放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六边形,高兴地告诉我:这是一个大披萨!
“你还可以把三角形组合成什么呢?”我忍不住提问。小博想了一会,把两个三角形上下组合,还在下面竖了根雪糕棒,他说这是圣诞树。“还有吗?你可以把三角形和其他的图形组合吗?”接着他又把四根雪糕棒拼成了一个正方形,和三角形组合,他告诉我这是一座小房子。最后他又把一根雪糕棒竖着摆,告诉我说这是“1”,然后又迅速地组合成“2、4”。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
彩色雪糕棒是较为常见的游戏材料,孩子在游戏中不仅可以感知各种颜色,还能进行一系列的数操作游戏:例如按规律摆放、按颜色分类等等。但是,当游戏材料和游戏玩法一成不变后,孩子在游戏中就出现了疲劳现象,对游戏产生了抗拒,不愿意玩。然而在本次游戏中,通过老师对材料的调整,孩子又萌发了游戏兴趣。游戏时,通过一个偶然的行为发现了雪糕棒神奇的现象——“自动粘连”、“图形组合”。在好奇心的作用下,孩子进行了模仿,尝试组合三角形,并大胆想象,将六个三角形组合成“披萨”。除此之外,孩子将雪糕棒拼贴组合成圣诞树、房子、数字等事物,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对各种事物形态的感知能力逐步提高,在不断的尝试组合过程中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策略:
1.继续添加带有凹槽插接口的彩色雪糕棒,鼓励幼儿发挥想象,通过拼贴、插接的方式将雪糕棒组合成新的事物。借助游戏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对事物各种形态的感知力以及创造力。
2.增设“游戏计划书”,引导幼儿将自己的设想预先画下来,如拼搭的材料、使用的颜色、最后成型的作品,通过创想——创作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学习力和游戏兴趣。
3.在教室里布置作品成列区,把孩子完成的雪糕棒作品(照片)展示出来,增强孩子的成就感。
7、中班观察记录《捡帽子》反思
观察对象:康思彤
年龄段/班:中班
观察时间:
2020年1月8日
观察背景: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他相信生活含有对人的教育作用。游戏中,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及材料,创设有教育价值又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情境,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和操作获得有关知识,从而激发兴趣。
观察目标:
1.幼儿对于规则的遵守。
2.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幼儿获得的社会性发展。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观察过程:
本学期开学我们就要求孩子们在户外的时候需要戴帽子,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在户外进行游戏的时候喜欢把自己的帽子取下来拿给班上的保育老师和实习老师。这天在户外运动前我给朵朵一班的小朋友发了帽子以后我就告诉他们帽子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应该学会保管好自己的东西。所以,今天老师不会帮任何一个小朋友拿帽子,也不会捡掉在地上的帽子,你的帽子丢失了就没有了,这样户外游戏的的时候就没有帽子可以戴了。我发现今天的户外游戏中没有一个小朋友吧帽子拿给老师。不一会儿我发现彤彤小朋友很着急的看向我。(她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告诉我吗?如果是要告状她早就跑过来了,估计是做了什么怕我会说她的事情。)
看着我没有走过去她就着急的蹲下去,我决定走过去看看。 我发现彤彤小朋友的帽子掉到了外面,她看着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毕老师,我是不小心把自己的帽子弄到外面去了。”其实,我知道她是拿着自己的帽子甩到了外面,她怕我批评才说是不小心的。我告诉她说:“没关系,但是帽子是你自己弄出去的,那么你就应该自己想办法把帽子拿进来,要是实在不行的话就只能等放学妈妈来接的时候和你一起来捡,可那个时候我不确定你的帽子还在不在。”听完我的话彤彤很着急,她急忙站起来寻找工具,不一会儿,她找来了一根小小的树枝,她拿着树枝使劲的往栏杆外面伸,发现树枝碰不到帽子,于是她就换了一只手拿树枝,结果树枝还是碰不到她的帽子。这个时候她无奈的笑了笑说:“老师啊,树枝太短啦!我的手也短,我拿不到啊。”(其实,我知道这个时候彤彤小朋友是想要寻求我的帮助,让我帮她把帽子捡起来。)
这个时候彤彤说:“毕老师,你可以帮帮我吗?我拿不到啊!”我走过去并蹲下来试了试发现了,我自己也是手短拿不到。于是,我站起来对彤彤说:“彤彤,你看老师也是没有办法了,我也是和你一样的手短,我拿不到啊!”彤彤说:“你可以用我刚刚找来的树枝试试啊,你看嘛,你的手比我的长的啊。”我只能拿起她给我的树枝试了试,发现树枝很软根本就挑不起帽子,彤彤说:“哎呀!是树枝太小了,根本就拿不起来。”这个时候小区的路上走过来一位老爷爷。彤彤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的对我说:“毕老师,我有一个办法。我们可以请对面的爷爷帮忙。”我说:“嗯,你可以试试看。”(彤彤小朋友是我们班比较活跃的孩子,遇到问题会自己想办法)她看着对面的爷爷说:“爷爷,可以帮我捡一下帽子吗?我的帽子掉到外面去了,我们没有办法拿,可以请你帮我拿一下吗?”(彤彤的语音发展是属于在我们班发展的很好的,她现在也变得很有礼貌了。)
老人看着彤彤笑了说:“你刚刚叫我什么?再叫一遍我就帮你。”于是彤彤又把刚才的话说了一遍。老人把 彤彤的帽子捡起来并递给彤彤,我以为彤彤拿了自己的帽子以后会走开,没有想到彤彤拿到帽子以后很有礼貌的说了声:“谢谢爷爷!”老人很开心的笑了。老人转过头对我说:“你们幼儿园的娃娃很有礼貌!”其实,他们不知道刚入园的第一个月我也很困扰,因为很多家长找我咨询问题或者是与我交流娃娃问题从来不会喊我老师,只会说,喂!我和孩子问好和再见时孩子也从来不喊老师,这会说,你好,再见!我觉得农村的孩子也应该注重礼貌的教育,于是我就教会孩子在问好和再见时,请学会说:某某老师,你好!某某老师,再见!通过一个月的努力孩子有了很你打的进步。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
1.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他相信生活含有对人的教育作用。
2.幼儿发展:游戏中,彤彤有自己的想法,并且目的明确。在遇到问题时能协商想办法解决困难。
反思:
1. 在老师的要求表达的清晰时孩子是会遵守的。(在游戏的一开始,老师 就要求孩子保管好自己的东西。)
2.彤彤小朋友在遇到问题是能够自己先想办法。(农村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很多都会沉默。)
8、观察记录《幼儿个案观察记录——立彬入园记》反思
观察对象
刘立彬
年龄段/班
中班
观察时间
2018、10、11
观察背景
幼儿园中庭
观察目标
晨间活动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观察过程
立彬小朋友是一个活泼好动,性格开朗的男孩,之前因为身体的原因,没有读过幼儿园本学期刚入园,晨间活动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活动,刘立彬小朋友也不例外,每天来园后都顾不得洗手喝水,就急急忙忙往外冲,可是立彬小朋友,只是这样单独的到处跑,基本不遵守游戏的规则,也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老师每每的引导他的游戏活动时,他也没有耐心听,老师一转身,他就立马不见了,也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有时候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进行晨间活动时,也会因为看上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而争抢,为此,小朋友们也经常的告他的状。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立彬小朋友虽然没有读过幼儿园,但是是个各方面发展还是较好的,但是没有过过集体生活,所以常规意识较差,加上因身体原因家长在家对他百般呵护,宠爱有加,养成了骄纵的性格。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根本没有团体的规则意识及自我要求意识,且家长长期以来,对他的纵容使他不容任何人指出他所犯的错误,如果指出来,他就大哭撒泼。
反思:换位思考,以之共情
因立彬从未上过过幼儿园,且在家中以他为中心,为所欲为惯了,刚到幼儿园生活了一段时间,他了解到了再幼儿园的生活并没有之前的自由和随心所欲,而是有一些要求,而这些要求对散漫的他来说是一种束缚。为了帮助他这种自由散漫的的不良行为。我采了一些措施:
1、适当降低要求,用故事做引导。
2、有遵守常规时及时鼓励,让他在小朋友面前找到信心,融入到集体中。
3、和小朋友们一起合作游戏或活动时及时给予表扬和必须奖励,使他对下一次活动或挑战充满期盼。
4、 家园互补,共同纠错。
我在离园时与他的父母交换了意见,让他们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并请家长配合老师,在家中也对孩子也要有一些常规要求,不对了一定要指出来。通过批评加讲道理和鼓励的方式,让他明白,在家中和在幼儿园一样,都有规则,要遵守规则,如果约束不了自己,家长和老师指正时,要勇于承认错误并不断改正,就是好孩子。
9、优质观察记录《观察读懂支持——体育活动中激发幼儿参与兴趣的支持策略》反思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个体差异,因此在自主活动中很多幼儿不能很好的融入集体生活中,此时就需要教师去观察,解决问题,此次观察活动中,教师运用了寻找原因法、剖析法、言语激将法、解释法、惋惜法、陪伴法等策略来帮助幼儿融入到活动中。
观察对象
孙乐然
年龄段/班
中班
观察时间
2018.11.6
观察背景
体智能老师组织的体育游戏,小朋友们分成两队,一队将圈立起来,另一队在猴子老师的口令下钻过圈。
观察目标
激发孙乐然参与集体体育活动的兴趣。
培养孙乐然机智、勇敢、灵活及遵守纪律的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发展孙乐然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观察过程
猴子老师给小朋友们介绍了游戏玩法后,小朋友们高兴的拿着圈玩起了游戏。只有孙乐然没有参与游戏,而是自己跑到离小朋友和老师很远的舞台上,看着大家玩游戏。
小朋友们已经一轮游戏过后,孙乐然还是没有参与游戏。我就走过去,直接对她说:“孙乐然,你去跟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吧!”这时孙乐然就跑到场地的对面去了,离集体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还是没有参与游戏,也没有说话。我跟着孙乐然,走到她身边问:“你为什么不参加游戏?”当我问话时,她慢慢向我靠近,并将自己的小手伸出来拉着我的手说:“我害怕!”我接着问:“怕什么?”她说:“我怕大灰狼吃了我。”我赶紧安慰她:“猴子老师当大灰狼,是真的大灰狼吗?”她回答:“不是。”我接着问:“那用害怕吗?”她回答:“不用!”我提示他:“那就赶紧去玩游戏吧!”她的小手拉紧我,摇摇头。我们就站在那看了一会儿小朋友的游戏,我又问:“去玩吗?”他还是说:“我不去!”听到孩子的回答,我有些失望,还有些无助,不知道用什么办法能让他参与游戏。但我还是对孩子说:“猴子老师当大灰狼是假的,你有什么好怕的?你还是中班的大姐姐呢!”孙乐然撇了撇嘴说:“地脏,会把我的衣服弄脏的。”我赶紧说:“这是地板,你看上面有脏东西吗?”她摇摇头,“保洁的叔叔阿姨每天都会来擦地,不是很脏。如果你弄脏了,回家还可以洗,但是你要不玩的话,回家就没有这么好玩的游戏了。”我尽力的说服她。她的眼睛看着小朋友在游戏似乎有些心动了,我立刻跑过去拿来一个圈给孙乐然,她接过了圈,但还是看着,没有参与游戏的意思,我说:“要不李老师陪着你玩好吗?”这时,她才点点头,也不说话,一手拿着圈,一手拉着我的手,走到小朋友群里,开始跟大家一起游戏了。
观察分析与反思
体育核心经验与学习品质分析
1.本次活动的体育核心经验是紧缩身体钻。
2.孙乐然的平时表现和性格特点:
(1)非常讲卫生。在班里孙乐然非常注意自己的卫生,尤其是她去水房洗手、去厕所小便,她都会垫着脚走路;在午睡前,脱鞋后,她的脚从来不直接踩在地板上,而是踩在自己的鞋面上。在交流过程中,我们知道她不喜欢湿和脏。
(2)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致不高。猴子老师的体育活动,她经常是像今天刚开始一样,不参与集体游戏,自己单独一人不是在场地上绕圈跑,就是远远的观望小朋友们的游戏。
(3)喜欢得到老师的关注。在班里她经常会主动拉老师的手,或者身体挨着老师,当老师对她关注时,会表现出得意和满足的表情。
(4)胆小。在听到故事里有坏人或力量强大的动物追捕、咬弱小的小动物时,她不是叫老师换故事,就是捂着耳朵,不愿意听。
(5)家长对孩子关注较多。她每天上幼儿园至少有两人送她,爷爷奶奶,有时会是三人送她上幼儿园。从家长的行为可以看出孩子是他们家的中心,给予的关注较多。
3.支持前的幼儿学习品质
支持前,孙乐然拒绝参与体育游戏,由于她对卫生的较高要求和害怕的游戏情境,使他他没有表现出对游戏的“好奇心”、“主动性”、“坚持性”,她选择了逃避游戏。但从与她的对话中能看出,孙乐然有一定的反思能力,知道并能说出自己为什么不参与活动的原因。
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活动中她发现自己不敢参与体育游戏,但并没有想办法解决,而是直接采取了逃避游戏的策略。
4.支持后的幼儿学习品质
在我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后,孩子表现出对游戏的兴趣,不在担心地面脏、不害怕游戏情境,认真专注的参与到游戏中。游戏过程中,她表现出较好的坚持性,能够理解猴子老师的体育目标,并能坚持完成老师的游戏任务,过程中非常专注,不做无关活动。
教师支持策略与幼儿表现
1.直接命令法。在看到孙乐然没有参与集体游戏,我采用的是直接命令的方法,让他参与集体游戏,但是她并没有听我的要求参与游戏,而是选择去另一个地方。
2.寻找原因法。当在老师的命令下,孩子不愿意参与游戏时,我采用与孩子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不参与集体游戏的原因。在与孩子谈话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了解孩子不参与游戏的原因,另一方面鼓励孩子说出自己不参与游戏的原因,促进孩子思考和释放自己的压力。
3.剖析法。面对孙乐然害怕游戏情境而不敢参与游戏,我运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她分析游戏情境是假的,猴子老师扮演的大灰狼也是假的,老师不是真正的大灰狼。孙乐然能够理解假游戏情境,不用害怕。运用剖析法,孩子理解了游戏与现实的差异,消除了孩子心中的顾虑。
4. 言语激将法。用“你还是大姐姐呢”的话,让她理解自己现在不参与游戏的行为是不符合她的年龄段的。虽然孩子心中的顾虑已经消除,但是迈开参与游戏的第一步还是需要孩子的勇气的,于是我采用“你还是大姐姐”的激将法,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要勇敢。但孙乐然还是没有参与游戏。
5.解释法。当孩子对地面卫生问题质疑时,我给他解释保洁每天都会打扫,她接受了我的解释,还是没有参与游戏,但他对游戏有了一定的兴趣和想参加的愿望,所以,她的眼睛一直看着小朋友游戏。
6.惋惜法。当孩子还是不想去玩时,我说“回家不能玩这么好玩的游戏了”的话,让她感到自己不参与游戏会很可惜。当看到孙乐然游戏心动时,我接着又采用不能玩游戏号好可惜的策略,增强她参与游戏的愿望。
7.陪伴法。她对游戏情境的害怕、对地面卫生程度的要求,是她不参与活动的主要原因。在给她讲明白相关的道理后,我又选择了陪伴的方法,告诉她我会陪着她玩,一方面给予她心理的安全感,另一方面,满足他被关注的需要。
最后,孩子终于迈出参与游戏的第一步,并在游戏中表现出较好的坚持性。
本次活动中教师的无效策略有直接命令法;间接有效策略有寻找原因法、剖析法、言语激将法、解释法、惋惜法;直接有效策略有陪伴法。
不足之处在于活动结束之后,没有帮助孙乐然反思自己参与游戏的感受。
10、中班《义买计划中的自主学习》观察记录反思
观察对象:全班幼儿
年龄段/班:中班
观察背景:
温情五月,幼儿园一年一度的“义卖活动”如期而至,中班孩子正陆续制定购买计划、认识和准备零钱、参观各式各样的义卖商品……忙得热火朝天。
观察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参观大班哥哥姐姐的义卖商品,初步拟定自己的购买计划,促进自主学习。
2.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观察过程:
《小手大爱》主题活动如火如荼开展到了中期,经孩子们提议,我班与大五班结队开展混龄活动“购买计划”。走进大班教室,看到桌上摆满琳琅满目的义卖商品,欣欣盯着汽车模型两眼发光,嘴角微微向上扬起,然后直接蹲在地上开始记录自己喜欢的商品。
教室里小哥哥正在演示自己的义卖商品——迷你直升飞机,桐桐目不转睛地瞄准直升机,小手多次伸出去又缩回来,最后忍不住着急地说:“给我玩下,好吗?”哥哥想也没想直接给了他。桐桐拿着小小的直升机拨动顶部的螺旋桨,小脸乐开了花。
“你要买吗?”哥哥边问边把手伸向直升机。
“我买啊!这个几块钱?”桐桐说着慢慢松开了摆弄飞机的小手,拿起记录表准备记录。
“5块钱。”哥哥爽快地回答。
桐桐看着飞机发呆,刚动笔又皱起眉头停下来。
“我来帮你记录吧!”哥哥主动说。
“好,我不会画飞机。”他迅速将笔递给了哥哥。
“我也不太会画直升飞机,我给你写个5吧!”说着便伏在桌上完成记录,桐桐随声附和着。
小小的教室里充满了新奇的眼光与兴奋的小脸。
观察分析与反思: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看到孩子们在义买计划中专注记录的瞬间,我的心被融化了,身边的每一个物体都能成为他们记录的平台,地板、桌子、柜子、墙壁……不得不感叹“放开手 放宽心”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潜力无限:不能逼真的画出商品取而代之用自己明白的象形图示进行记录;无意间发现的商品标签及数字,知道那是价格,记录在上、下、左、右(他们自己知道)的空白处,方便与同伴分享;桐桐对飞机、乐乐对水枪的喜爱让他们在活动中忘我的投入,在与同伴的交流会话中感受友谊、释放快乐。行走中的“支架式”学习是我感受到最自然的教育,浑然天成教而无痕。我们提供记录表和一支笔,孩子们在已有经验之上自主探索建构、整合新经验,在上面画出他们的思考。孩子自主探索的路上只需在泥潭前提个醒,小河边架座桥,确保活动在预设与生成中锦上添花。制定和实施活动计划时,教师干预要适中,过于细致孩子思维被框得越狭窄。反之,教师对活动心中有数,既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索、真实发挥,也不愁没有关键性提炼与提议,做幼儿的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
11、优质观察记录《幼儿同伴互动时教师进行了哪些调控》反思
观察对象
幼儿
年龄段/班
大班
观察时间
2019年10月
观察背景
最近发现班级幼儿都喜欢玩推推车,也争着、抢着坐,老师观察到后,发现幼儿人数多、太聚集,容易发生拥挤现象,幼儿活动安全也不能得到保障,因此出现这种情况后,老师就需要进行有效、适时的介入,合理调控,确保幼儿安全的情况下开展游戏活动。
观察目标
1、幼儿未发生互动时教师的调控。
2、幼儿互动发起时教师的调控。
3、幼儿回应互动时教师的调控。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观察过程
马悦馨小朋友在玩推推车,一个人玩耍的特别的带劲。接着杨甜意、黄思逸等等小朋友都看见了也想玩,于是她们走过来对马悦馨说:“我们是好朋友,大家一起玩好吗?要不我们都来推着你玩,然后我们轮流着坐”于是她们开始轮流着你玩一会儿,我玩一会儿,接着又有许多的小朋友参加进来玩耍这个游戏。老师这时要进行合理的调控,不能让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来一起玩耍这辆推推车,引导其余幼儿玩耍别的脚踩车、拖车,这样更能发挥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互动性和安全性。
观察分析与反思
我认为这节体育活动教师在组织游戏时调控方面发挥还比较合理,体现在当孩子们游戏互动时人数越来越多后老师及时进行了适当调控,首先孩子们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然后又引导别的其余孩子玩耍其它的体育运动材料,孩子在多样材料中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再加以引导,让游戏权回归孩子。老师在组织、引导幼儿玩体育游戏时一定要考虑到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学习,放手让幼儿自主去互动、自主去学习,自主去探索。所以,老师在游戏中的调控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