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健康活动《我的身体棒棒的》教学设计反思

《小班健康活动《我的身体棒棒的》教学设计反思》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小班健康活动《我的身体棒棒的》教学设计反思

1、小班健康活动《我的身体棒棒的》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小班孩子初上幼儿园,一切都还不适应,不论是身心发展还是在生活与学习上都还有诸多不适应。设计这一课,是想让孩子知道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该怎样做才能确保自己身体健康无疾病,而且考虑到不论任何年龄阶段的幼儿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挑食习惯。因此,想通过这节活动课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从小抓起,对其今后的发展也是利大于弊。

  活动领域:生活与健康

  活动名称:《我的身体棒棒的》(小班)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水果、蔬菜及肉类等,并认识一些其它相关的内容,让幼儿知道挑食不利于身心健康。

  2.初步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3.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活动准备:PPT课件、自编儿歌《我的身体棒棒的》、音乐《健康歌》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用绘本故事《好饿的小蛇》导入活动课。(配合ppt课件)

  PPT1.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个圆圆的苹果。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

  PPT2.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PPT3. 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根黄色的香蕉。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

  PPT4.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PPT5. 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个三角形的饭团。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

  PPT6.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PPT7. 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串紫色的葡萄。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

  PPT8.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PPT9. 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一个带刺的菠萝。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

  PPT10.啊呜—咕嘟!

  PPT11.啊!真好吃。

  PPT12. 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棵结满红苹果的树。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

  PPT13.扭来扭去爬上树,然后……张大嘴巴……

  PPT14.还是咕嘟!

  PPT15.结满红苹果的树呢?小蛇变成了一棵树。

  PPT16.“啊—真好吃”。好饿的小蛇再也不饿了,擦擦嘴扭来扭去地走了。

  教师:(1)小朋友们,在刚才的故事中有谁告诉我小蛇都吃了哪些食物呢?最后小蛇还饿吗?

  (2)孩子边说边出示图示,让孩子对照并再一次加深印象。(PPT17)

  (3)小结:小朋友们回答的都正确。原来小蛇每次遇到食物时从不挑食,它什么都吃,所以最后好饿的小蛇再也不会感到饥饿,并且一天天地在茁壮成长。(PPT18)

  (二)基本部分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也有一些东西想和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出示常见水果类的图片(PPT19)

  (1).请小朋友对照图片依次说出水果名称,并想一想这些水果对人身体有哪些益处,随即教师依次对图片做以小结。

  (2).在出示一些其它的水果图片,引导孩子尝试说出这些水果的名称。(PPT20)

  (3).教师小结。(多吃水果,会让我们的皮肤光亮又嫩滑,而且还能预防疾病的发生,对我们的身体大有益处)。

  2. 出示常见蔬菜类的图片(PPT21)

  (1).请小朋友对照图片依次说出蔬菜名称,并想一想这些蔬菜对人身体有哪些益处,随即教师依次对图片做以小结。

  (2).在出示一些其它的蔬菜图片,引导孩子尝试说出这些蔬菜的名称。(PPT22)

  (3).教师小结。(蔬菜里还有大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能够帮助我们补充每日所需的不同营养物质及帮助我们清理肠道垃圾)。

  3. 出示常见蛋奶类及禽肉鱼类的图片(PPT23)

  (1).请小朋友对照图片依次说出蛋奶类及禽肉类名称,并想一想这些食物对人身体有哪些益处,随即教师依次对图片做以小结。

  (2).在出示一些其它的相关图片,引导孩子尝试说出这些名称。(PPT24)

  (3).教师小结。(蛋奶类及禽肉类的食物应按身体每天所需要的营养进行补充,多食不仅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加重我们的肠胃负担,从而导致积食并引起疾病)。

  (三)结束部分

  (播放健康歌结束活动)小朋友们,今天我的活动课就到这里了,老师还为此给小朋友们编了一首儿歌,叫《我的身体棒棒的》。(我是一个乖宝宝,爸爸妈妈都爱我。不挑食也不剩饭,我的身体棒棒的)。并且配合音乐,和孩子一起做动作并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后看看还有哪些食物是自己认识的,并想想这些东西对自己身体会有哪些益处。

  (五)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课程内容,其中配有欢快的音乐和配音,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故事听起来更生动丰富些,从而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加之配有色彩丰富亮丽的图片,在配上相关的讲解内容,能更好地吸引孩子,便于孩子积极主动的认知与学习,知道挑食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从而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在最后以边表演边唱儿歌的方式结束活动,是用“动”的方式来表达。期间不足的地方就是在介绍食材那里内容可以在丰富一些,讲讲不同的食材里都含有哪些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可以在讲的细致一些。

2、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我的身体棒棒的》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小班孩子初上幼儿园,一切都还不适应,不论是身心发展还是在生活与学习上都还有诸多不适应。设计这一课,是想让孩子知道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该怎样做才能确保自己身体健康无疾病,而且考虑到不论任何年龄阶段的幼儿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挑食习惯。因此,想通过这节活动课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从小抓起,对其今后的发展也是利大于弊。

  活动领域:生活与健康

  活动名称:《我的身体棒棒的》(小班)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水果、蔬菜及肉类等,并认识一些其它相关的内容,让幼儿知道挑食不利于身心健康。

  2.初步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3.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活动准备:PPT课件、自编儿歌《我的身体棒棒的》、音乐《健康歌》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用绘本故事《好饿的小蛇》导入活动课。(配合ppt课件)

  PPT1.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个圆圆的苹果。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

  PPT2.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PPT3. 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根黄色的香蕉。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

  PPT4.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PPT5. 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个三角形的饭团。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

  PPT6.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PPT7. 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串紫色的葡萄。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

  PPT8.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PPT9. 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一个带刺的菠萝。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

  PPT10.啊呜—咕嘟!

  PPT11.啊!真好吃。

  PPT12. 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棵结满红苹果的树。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

  PPT13.扭来扭去爬上树,然后……张大嘴巴……

  PPT14.还是咕嘟!

  PPT15.结满红苹果的树呢?小蛇变成了一棵树。

  PPT16.“啊—真好吃”。好饿的小蛇再也不饿了,擦擦嘴扭来扭去地走了。

  教师:(1)小朋友们,在刚才的故事中有谁告诉我小蛇都吃了哪些食物呢?最后小蛇还饿吗?

  (2)孩子边说边出示图示,让孩子对照并再一次加深印象。(PPT17)

  (3)小结:小朋友们回答的都正确。原来小蛇每次遇到食物时从不挑食,它什么都吃,所以最后好饿的小蛇再也不会感到饥饿,并且一天天地在茁壮成长。(PPT18)

  (二)基本部分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也有一些东西想和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出示常见水果类的图片(PPT19)

  (1).请小朋友对照图片依次说出水果名称,并想一想这些水果对人身体有哪些益处,随即教师依次对图片做以小结。

  (2).在出示一些其它的水果图片,引导孩子尝试说出这些水果的名称。(PPT20)

  (3).教师小结。(多吃水果,会让我们的皮肤光亮又嫩滑,而且还能预防疾病的发生,对我们的身体大有益处)。

  2. 出示常见蔬菜类的图片(PPT21)

  (1).请小朋友对照图片依次说出蔬菜名称,并想一想这些蔬菜对人身体有哪些益处,随即教师依次对图片做以小结。

  (2).在出示一些其它的蔬菜图片,引导孩子尝试说出这些蔬菜的名称。(PPT22)

  (3).教师小结。(蔬菜里还有大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能够帮助我们补充每日所需的不同营养物质及帮助我们清理肠道垃圾)。

  3. 出示常见蛋奶类及禽肉鱼类的图片(PPT23)

  (1).请小朋友对照图片依次说出蛋奶类及禽肉类名称,并想一想这些食物对人身体有哪些益处,随即教师依次对图片做以小结。

  (2).在出示一些其它的相关图片,引导孩子尝试说出这些名称。(PPT24)

  (3).教师小结。(蛋奶类及禽肉类的食物应按身体每天所需要的营养进行补充,多食不仅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加重我们的肠胃负担,从而导致积食并引起疾病)。

  (三)结束部分

  (播放健康歌结束活动)小朋友们,今天我的活动课就到这里了,老师还为此给小朋友们编了一首儿歌,叫《我的身体棒棒的》。(我是一个乖宝宝,爸爸妈妈都爱我。不挑食也不剩饭,我的身体棒棒的)。并且配合音乐,和孩子一起做动作并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后看看还有哪些食物是自己认识的,并想想这些东西对自己身体会有哪些益处。

  (五)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课程内容,其中配有欢快的音乐和配音,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故事听起来更生动丰富些,从而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加之配有色彩丰富亮丽的图片,在配上相关的讲解内容,能更好地吸引孩子,便于孩子积极主动的认知与学习,知道挑食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从而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在最后以边表演边唱儿歌的方式结束活动,是用“动”的方式来表达。期间不足的地方就是在介绍食材那里内容可以在丰富一些,讲讲不同的食材里都含有哪些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可以在讲的细致一些。

3、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我会上厕所》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懂得有便意时要告诉老师。

  2.初步了解在幼儿园上厕所的方法。

  3.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提前将厕所卫生清理干净,准备好手纸盒、手纸桶。

  课件准备:《我会上厕所》图片4张。

  活动过程

  一、鼓励幼儿想上厕所时要告诉老师,知道大、小便要在厕所里。

  ——你们想小便或大便的时该怎么办呢?

  ——可以大声告诉老师:“老师,我想小便(大便)”。

  二、阅读图片《我会上厕所》,并告诉幼儿不同厕所的使用方法及男生女上厕所的方法。

  1.用坐便器的方法。

  ——如果是坐便器,小女孩要先脱下裤子,然后坐到马桶上。

  ——坐好后就可以开始尿尿或大便了。

  ——上完后,用卫生纸把尿尿或大便的地方擦干净。

  ——擦过的卫生纸要丢到垃圾桶里。

  ——穿好裤子,如果有拉链,别忘了把拉链拉好。

  ——按下冲水开关,把马桶冲干净。

  ——最后记得认真洗手。

  2.继续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蹲厕和男生用小便斗的方法。

  三、分别带男孩、女孩到厕所,按照上面学到的知识,试试自己上厕所吧。

  温馨提示

  1.建议本活动以小组形式开展,以便于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2.刚入园的幼儿因不适应,往往会出现不愿在幼儿园如厕,会憋尿、憋便的情况,甚至会出现尿裤子、大便到裤子上的情形。教师态度要和蔼,及时处理紧急状况。可以先带幼儿认识厕所的设备及环境,陪伴幼儿了解使用方法,耐心引导,及时帮助,逐渐缓解幼儿紧张不安的情绪。

  3.教师根据本园的厕所情况,指导幼儿相应的如厕方法。如果幼儿园分男、女孩厕所,教师将幼儿分成男生组、女生组,分开指导。

  4.幼儿刚入园,不要求他们自己擦屁股。知道小便、大便完了以后要擦屁股即可。

  5.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多次提醒、指导幼儿正确上厕所。

  5.可以购买《小猪拉臭臭》的图画书,组织幼儿一起阅读,或者放在语言活动区,请幼儿自己翻阅。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4、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我该怎么办》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发生各种危险时,应该拨打的紧急电话。

  2、知道 110、119、120 所对应的险情类型。

  3、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重点难点

  知道 110、119、120 所对应的险情类型。

  活动准备

  儿歌,故事,110、119、120 的电话标识及险情类型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说儿歌,导入。

  “黑猫警长、黑猫警长、喵喵喵,开着警车、开着警车、滴滴滴,小小老鼠、小小老鼠、哪里逃,一枪一个、一枪一个、消灭光。”“小朋友都知道黑猫警长非常的厉害,他每天都在保护着森林里的小动物的安全。”今天我们一起跟着黑猫警长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二、讲述故事,认识电话号码并知道其用途。

  1、出示图片 1 。

  提问:

  1)图上都有谁?一只耳在干什么?2) “原来是一只耳在偷玉米,这时, 螳螂姑娘发现了,她要给警察打电话来抓小偷,你们猜猜她会拨打(119、110、120) 哪一个电话号码呢?

  3)螳螂姑娘拨打了匪警电话 110,我们听听她是怎么说的呢?

  (“喂,110 吗?110 吗?110 吗?红牌楼北街 55 号玉米地里有小偷,请警察快来捉小偷”)

  4)我们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可以拨打匪警电话 110 呢?

  小结: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小偷偷东西、或者有人在打劫抢东西就可以拨打匪警电话 110, 警察叔就会来帮助我 们 。

  2、出示图片 2。

  提问:

  1)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2)“刚才黑猫警长前来捉拿一只耳时,发现了不远处的房子着火了.你们猜猜黑猫警长会拨打(119、110、120)哪一个电话号码请消防员叔叔来救火呢?

  3)黑猫警长拨打什么电话?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喂, 119 吗?119 吗?119 吗?东大街 5 号发生了火灾,请消防员来灭火。)

  5)平常我们还可以在什么情况下拨打火警电话 119?

  小结:平时,如果我们发现房子着火了、汽车着火了,就要拨打火警电话 119,消防员叔叔就会赶来灭火。3、出示图片 3。

  提问:1)白猫警士怎么了?2)“哎呀,不好了,在和一只耳决斗中白猫警士受了伤,昏倒在地。你们猜猜黑猫警长会拨打(119、110、120)哪一个电话号码请救护车来救人呢?

  3)黑猫警长拨打了急救电话 120。我们来听听他会怎么说?

  (喂,120 吗?120 吗?120 吗?双楠路 8 号有人受伤昏倒,请让医生来救治。)

  4)我们还能在什么情况下拨打急救电话 120?

  小结:在平时生活中,如果我们发现有人生病昏迷不醒或者受伤很严重时,就可以

  拨打急救电话 120,救护车就会及时来把他送到医院进行抢救。

  三、游戏巩固,知道 110、119、120 所对应的险情类型。“当发现有小偷在偷东西,有人在打劫银行,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拨打什么电话?” 出示电话号码 110.

  现在我们要来玩一个“图片找朋友”的游戏。请先仔细观察你手中的 6 张图片,发生图片中的事情应该拨打什么电话号码?请你把该图片放在电话号码标识的右边的框内。

  四、结束活动,总结

  今天小朋友又学到了新的本领,知道了匪警电话 110,火警电话 119,急救电话 120,这些电话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但是我们这些号码能不能随便打呢?为什么?

  五、家庭延伸: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电话,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查一查好吗?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是在孩子们对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和紧急电话号码110、119、120 感兴趣的基础上,以孩子们十分喜欢的动画人物黑猫警长贯穿整个活动.通过本次活动主要时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发生各种危险时,应该拨打的紧急电话。同时又知道110、119、120所对应的险情类型。基本达到预设目标。

  2、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参与性非常高,但是由于课堂中对孩子们没有提规则要求, 课堂的秩序不是很好,如回答问题时七嘴八舌、被请到回答问题时不起立等。

  3、在观察孩子们的操作过程中我还发现我的操作图片找的不是十分恰当,如孩子知道法身图片上的事情该拨打哪一个紧急电话号码,但是他用语言表达不出图片上发什么了什么事.

  4、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经验时,课堂太乱:上来分享的孩子的声音太小,下面的孩子没有安静的倾听。

5、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哎呀我要嗯嗯啦》教学设计反思

  课程分析:

  小班幼儿初来幼儿园,总会带着一点紧张、一点焦虑。幼儿在对新环境的适应过程中,除了情绪上的稳定外,最大的挑战还是生活中的自我服务能力。在日常观察以及和家长的沟通中,我发现很多幼儿都不愿意在幼儿园大便,有的幼儿即使有便意也要忍到家里去解决,来不及就拉在了裤子里。如何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便意,并且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及时大小便,这是我现阶段思考的问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具有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目标,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因此,结合学习活动的开展,培养幼儿的生活意识,对小班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来园时间的增加和一日活动的开展,初入园的幼儿较以前活跃了,能够和同伴进行互动交流,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因此,我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需要和思维特点,设计了本次学习活动。

  课程目标:

  1.在猜猜讲讲中,对“噗噗”进行有趣的联想。

  2.知道“噗噗”后有便意了不憋着,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

  3.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4.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课程准备:

  1.活动材料:小叮当PPT、律动《小星星》。

  2.幼儿已有经验:知道憋大便不舒服,知道“噗噗”了以后可能要大便。

  课程过程:

  一、叮当“噗噗”啦——情境导入,激发活动兴趣

  1.出示图片(小叮当),和小叮当打招呼。

  2.播放律动,和“小叮当”一起动一动。

  3.寻找小叮当。

  总结:小叮当不要难为情,噗噗很正常,每个人都会噗噗的,小叮当你快出来吧。

  二、猜猜讲讲小叮当吃了什么——对“噗噗”进行联想

  1.吃了什么东西,会“噗噗”?

  鼓励幼儿对已有经验说一说

  2、吃了什么,会有圆形的噗噗?

  师:这是形状很特别,是什么形状的?

  师:小叮当可能吃了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有节奏的语言进行回应,如“西瓜西瓜圆圆,啊呜啊呜吃下去”,并配以肢体动作,增加趣味性。

  师:小叮当吃了那么多,小肚子都圆了,又忍不住“噗噗”。

  3. 吃了什么,会有噼啪的“噗噗”?

  师:听,它还在吃什么? 这个声音好特别。

  小叮当可能吃了什么啊?

  (咕噜咕噜的声音、咔嚓咔嚓的声音)

  总结:小叮当有可能吃了特别的食物,所以才会有不同声音的“噗噗”。而且不停地吃,肚子都吃撑了,难怪有那么多的“噗噗”。

  三、每个人都会“噗噗”——知道“噗噗”后有便意,不憋着,要及时表达自己的需要

  1.“噗噗”还会是什么样的?

  师:“噗噗”除了有声音,还会……

  2.想要“嗯嗯”了怎么办?

  师:因为有时候“噗噗”了,会想要“嗯嗯”。

  师:在幼儿园要“嗯嗯”了,怎么办?

  师:每个人都会有“噗噗”和“嗯嗯”。想“嗯嗯”了,就要快点向老师寻求帮助,或者自己去找小马桶。

  3.一起来跳跳“嗯嗯”舞。

  师:小叮当还要教我们怎么自己去“嗯嗯”。让我们一起来和小叮当跳一个嗯嗯舞吧。(播放音乐)

  师:找到自己“嗯嗯”的好方法了吗?

  师:小叮当的“嗯嗯”舞,告诉我们“嗯嗯”的时候先要脱下裤子,稳稳地坐在马桶上,然后用力气,“嗯嗯”好了以后还要记得擦屁股。

  课程反思:

  ★关注生活,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本次学习活动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需要,结合小班幼儿初来幼儿园,有便意后不愿意在幼儿园解决的情况,在活动设计时选择了有趣的游戏情境,讲讲关于“嗯嗯”的联想,同时关注幼儿其他素养的培育。

  例如,在和“小叮当”打招呼的情境中,关注幼儿的礼貌养成;在寻找“小叮当”的环节中,运用过渡语提问“是谁‘噗噗’啦?小声地问一问,是不是小叮当啊”,从而引导幼儿理解、发现别人“噗噗”时不要大声询问,要注意顾忌别人的情绪,因为这是别人的“小秘密”,进而使生活习惯的培养不再教条化,让整个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注重鼓励,让想象变得更精彩

  活动中有较多的想象环节,对于初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这样的环节还需要适当的引导,尤其是借助画面展开想象的过程。因此,想象前,幼儿对画面的观察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仔细看,多用鼓励的语言激发他们细致观察,引发他们观察想象。

  例如,在对“圆形”食物进行想象的过程中,孩子们结合已有经验,想出了西瓜、龙眼、比萨饼、苹果、棒棒糖等食物,教师就要表示出对幼儿想象的欣赏,进而鼓励他们进一步借形想象。在借“声音”想象的过程中,幼儿也能够结合声响的特质,说出跳跳糖、爆米花、雪碧等。由于教师的不断鼓励和欣赏,幼儿充满了积极的情绪,想象过程也变得轻松精彩。

  ★启发模仿,让表达变得更清晰

  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述常常渗透在师幼互动之中。在对食物进行联想时,教师引导幼儿表述“可能是……”“我猜是……”,随机创编了“××××圆圆,啊呜啊呜吃下去”等有节奏的语言,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启发幼儿通过模仿、替代的方式,让语言表述更完整、更清晰。

6、幼儿园《我要上厕所》小班健康活动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大胆向老师表达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2、知道有便意时及时入厕,养成不憋屎、憋尿、不尿湿裤子、不随地大小便的习惯。

  3、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课间、图片。

  2、表格、哭脸笑脸标志。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述故事《小刚的裤子湿了》。

  2、集体讨论:

  (1)故事里的小刚怎么啦?他为什么会尿湿裤子?

  (2)你尿过裤子吗?尿在裤子里会有什么感觉?

  3、引导幼儿体验尿湿裤子的感受:

  (1)出示体验。

  (2)请幼儿谈自己的感受。

  小结:现在是冬天,天气很冷,有了大小便不及时告诉老师尿在裤子里,就会像刚才毛巾放在胳膊上那样,冰冰凉凉、不舒服,而且如果是拉到裤子里会很脏、很臭。

  4、引导幼儿说说有了大小便该怎么做。

  二、引导幼儿观看课件,激发幼儿在活动中能大胆表达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1、课件一:蒙氏自主活动中提问: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

  2、课件二:集体活动中提问: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

  3、课件三:做操时提问: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

  4、课件四:户外活动时提问: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

  小结:你喜欢刚才的小朋友吗?为什么?

  三、熟悉幼儿入厕环境,培养幼儿不随地大小便的习惯。

  1、图片一:厕所里外环境--简单介绍入厕方法

  2、图片二:厕所男女标志--区分男女厕所

  3、图片三:男、女孩入厕--正确入厕

  4、图片四:清洁员清理厕所--提醒幼儿要将大小便便到便槽里。

  四、判断对错

  1、介绍表格及哭脸笑脸标志

  2、引导幼儿根据图中幼儿表现判断对错,并贴到表格中合适的位置。

  五、组织幼儿集体入厕

  活动延伸:

  1、学习正确大小便方法。便后整理衣服。

  2、生活中,加强幼儿入厕能力的培养。

  教学反思:

  小班部分孩子由于环境的改变,心情变得焦虑、紧张,有了便意时憋着,不敢上厕所、不敢向老师寻求帮助,以至于尿拉裤子现象时有发生,根据这一情况我设计了“我要上厕所”这一活动。目的是通过这次活动激发幼儿能大胆的表达有便意时的需求,养成不憋屎、憋尿、不尿湿裤子的好习惯。

7、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小脚的朋友》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袜子、鞋子能保护自己的脚。

  2.学习穿脱鞋袜。

  3.愿意和小脚一起玩游戏,从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4.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5.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活动准备:

  脚印人手一对、玩具铺成的小路、爬行垫、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跟着孙老师一起来做个游戏吧。在音乐《郊游》的

  伴奏下进入场地。

  二、学习脱掉小袜子

  1.认一认(脱鞋袜,认小脚)

  师:小朋友和孙老师一起做游戏开心吗?我们的小脚也想出

  来做游戏,请小朋友脱下我们的小鞋子(提醒幼儿,两个鞋子是好朋友,要让他们亲亲热热在一起)”

  脱袜子:师:“请小朋友一块脱下我们的小袜子。”(儿歌引导:缩起小脖子,拉长小鼻子,弯起小身子,住进小房子。)

  2.看一看(观察小脚)

  (1)师:“看一看你的脚上有什么?数一数一只脚上有几只脚趾?另一只呢?”

  (2)引导幼儿闯一闻小脚,小朋友之间挠一挠脚底,体验和小脚玩的乐趣。

  (3)我们的小脚能干什么呢?(走路、跑步、跳绳、踢球)

  三、光脚走一走

  教师带领幼儿光着脚在地面上走一走,有什么感觉?(凉),然后再带领幼儿在事先准备好的凸起的积木雪花片上走走,感受一下是什么感觉?(刺脚)

  教师总结:原来光着小脚走路很不舒服,而且容易受伤,那我们怎样来保护我们的小脚呢?(引导幼儿说出穿上鞋子和袜子、每天洗脚、勤剪脚趾甲)

  四、听故事

  师“可是有一个淘气的小脚丫丫就是想要光着小脚到外面走一走,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发生了什么事情?”

  提问:小脚丫丫的好朋友是谁?小脚丫丫离开好朋友之后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说鞋子、袜子是小脚的朋友?

  五、学习穿袜子

  师:“摸模我们的小脚有什么感觉?(凉)怎么办呢?给小脚了找朋友吧。”

  穿袜子:儿歌引导“缩起小脖子,钻进小洞子,拉拉长鼻子,穿好小袜子。”(在幼儿穿袜子的过程中,要提醒幼儿特别注意脚后跟,避免穿反了)穿鞋子

  (穿完后与地上的脚印对照,检查是否穿对)

  六、穿着鞋袜在地而上再次体验,感知并比较(舒服)。

  活动延伸:

  现在请小脚了带我们去洗手间洗洗我们的小手吧,出发!

  课后反思:

  《小脚的朋友》这一活动就是让幼儿在真实的体验中获得具体感受的活动,我把其定位为健康领域,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学习穿脱鞋子和袜子,知道鞋子和袜子能保护自己的小脚。并愿意喜欢穿袜子。午睡时,经常发现有的小用友好奇地脱下袜子,好像很感兴趣似的玩着小脚,也经常听家长们抱怨孩子一回家就脱下鞋袜,光着脚在地板上走。另外,现在的孩子在家长们的百般宠爱下成长,特别是孩子的爷爷奶妈,样样事都替孩子做了,孩子都没有自己尝试的机会,使得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很差,自我保护意识也就相应地差了,该如何让幼儿正确认识鞋子和袜子呢。我利用了《小脚的朋友》这一活动,让幼儿在认识小脚的用友是鞋子和袜子的基础上,学会正确地穿脱鞋袜。

  活动的导入,我创设了一个游玩的情景,老师和孩子们在《郊游》音乐的伴奏下,来到了草地上,我请小朋友们脱下鞋子,一起来到垫子上,和小脚一起玩游戏,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接着,我让孩子们先脱下一只袜子,老师及时发现问题,比如:用力拉袜尖部分,怎么也拉不下来(活动中没有发现这一个问题,因此在讨论时我没有及时引导孩子们讨论这个问题,我感觉是一个失误),或是脱下袜子时,袜子是反着的等。并和幼儿讨论怎样做才能避免出现这些现象,并在儿歌的引导下边说儿歌边教幼儿学会正确地脱袜子,并脱下另一只袜子。

  幼儿在脱下袜子后,我就引导幼儿数一数自己的小脚有几个脚趾头,在数一数,间一间,相互挠一挠中体验和小脚玩游戏的快乐。

  当问到“我们的小脚能干什么呢?”孩子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都能说出走、跑步、踢球、骑自行车等等,并让孩子们站起来模仿一下,又一次调动了孩子们的愉快的课堂氛围。光脚走一走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光着脚,分别在地面上和玩具铺成的“五彩小路”上走一走,让小脚感受到地面的“凉”和玩具“刺脚”的感觉,教师并及时小结:光着小脚在地上走有点冷,走在积木上还会痛。原来光着小脚走路很不舒服,容易着凉、受伤。因此展开讨论“怎样保护我们的小脚?”,孩子们可以自由讲述,大胆说出穿上鞋子和袜子,但是对“勤剪脚趾甲”,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说出。

  接下来,我利用了故事《小脚的朋友》,既培养了孩子安静地倾听故事的能力,让孩子知道了鞋子和袜子是小脚的好朋友,能保护小脚。

  在学习穿林子的过程中,我仍然先让小朋友先尝试自己穿一只袜子,老师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为了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我特意模仿穿错的现象给孩子们看,比如:脚后跟穿脚背上了或是穿到侧面了,我仍然运用了儿歌的形式,引导幼儿正确地穿上另一只袜子。

  穿好袜子后让幼儿帮小脚找到另一个好朋友“鞋子”,并穿上,提醒幼儿穿好后对照一下是否穿对,有没有穿反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再一次体验到快乐和成功,他们用自已的小手让三个好用友重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最后,我提醒小朋友先洗洗小手,再到户外活动场地上走一走小石头,再一次体验、比较,加深理解鞋子和袜子是小脚的朋友,它可以保护我们的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