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趣味木头人》反思》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小班音乐《趣味木头人》反思
《趣味木头人》是一篇音乐游戏,小班孩子自控能力弱,易冲动不能约束自己,为了提高幼儿的自觉能动力量,特以幼儿喜爱的“木头人”为载体,设计音乐游戏《趣味木头人》,旨在让幼儿在轻松游戏的氛围中,学习对身体进行自控。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游戏中能对身体进行自我控制。
2.了解木头人的特点,听音乐创造性表现出木头人的不同动作造型。
3.体验“木头人”的风趣与幽默,享受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游戏,能对身体进行自我约束,提高自控力。
难度:听音乐创造性表现出“木头人”的不同动作造型。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木头人音乐、熊面具
活动过程
一、游戏“照相”导入
(看PPT图)教师:“哇,马路上来了许多摄像师,我们边走边摆出漂亮的动作,请摄像师们为我们照相,好吗?” 音乐中幼儿自由摆拍,感受生活中的自控。
二、了解木头人特征,学习木头人
(1)出示PPT,引出“木头人”
与木头人打招呼,发现木头人的特征。
(2)模仿木头人动作,发展身体控制能力
A. 模仿木头人动作
B. 游戏《好玩木头人》
当听到“看谁最厉害都不动”时,幼儿分别模仿木头人动作,保持身体不动者胜。
三、感受音乐《木头人》
(1)木头人给你们表演一个节目。(放课件:木头人玩游戏)
(2)刚才,木头人身体会怎样?听到什么音乐停止不动的?
(播放音乐,幼儿共同感受一次)
四、游戏《趣味木头人》
(1)游戏“木头人选美”发展幼儿动作的创造性。
(出示木头仙女说话)“小朋友们好,我是木头仙女,你们喜欢木头人吗?木头王国马上要举行”木头人选美大赛”,你们想参加吗?
出示ppt木头王国背景及多人动作造型
(师:哇,参加选美大赛的木头人真多。咱们也来比比谁的动作最漂亮,谁就是今天的木头造型冠军,可以获得小仙女送的奖品。)
音乐中幼儿自由创造动作,发展身体自控能力。
(2)听口令玩“木头人找朋友”
提升难度,合作造型: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启发幼儿说出听到“脚脚木头人”、“屁股木头人”和 “脑袋木头人”时,分别是身体哪些部位找朋友。(幼儿模仿动作)
共同听音乐玩游戏一遍
五、结束离场(分段播放音乐)
时候不早了,该回家了。路上会有可怕的熊出现。遇到熊,要把自己变成“木头人”保护自己。
(音乐声中,玩 “熊和木头人”离场)
活动反思
活动以幼儿生活经验“照相”导入,初步感受拍照时需要的身体控制力,通过创设情景中与“木头人”互动,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自控时长逐步递增,对坚持性好的幼儿给予及时鼓励,并适时提出要求,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难度,鼓励幼儿创造性的展现动作,最后提升到同伴合作展现动作并对身体进行控制。情境游戏中,通过环环相扣,步步递增,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点,幼儿参与度很高。
2、小班教案《木头人》含反思
游戏目标:
1.锻炼小朋友的习惯以及听力。
2.让小朋友体验游戏的快乐。
3.提高幼儿的竞争能力,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4.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游戏准备:
1.在室外选择较平整的场地。
2.儿歌一首。
游戏过程:
1.准备活动
教师直接告诉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你们知道木头人是怎么样的吗?多请一些小朋友回答。教师继续讲道:游戏里这首好听的儿歌里面也有一个木头人,你们听听这个木头人是怎么样的?你们认真、仔细听哦。教师展示一遍儿歌——“山、山、山,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动了就是小蜜蜂。”老师儿歌念完了,那小朋友们现在知道儿歌里的木头人是怎么样了吗?(全班回答即可)
2.开始游戏
首先,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教师在一旁念儿歌,小朋友在结束儿歌的时候要停止不动,动了小朋友要接受惩罚,停止一次游戏。
3.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都做的很好,那我们给自己鼓鼓掌。那我们下次把这个好玩的木头人游戏跟自己的朋友一起玩,好不好?游戏结束。
注意事项:
儿歌学习不要求背诵,只需小朋友天听懂即可;注意游戏中的安全。
活动反思:
整个游戏比较简单,主要以学习儿歌和遵守游戏规则两项基本任务,虽然比较简单,但是通过活动也得到了很多宝贵经验。第一点,维持纪律的技巧。活动中有小朋友不听指令,独自玩乐。发出很嘈杂的声音。这时候我指着吵闹的小朋友叫他们不要再吵闹,可效果不是很明显。游戏结束后,王老师对我这个事情做出了更好的解决办法——你可以表扬乖乖站好的小朋友,然后说“其他小朋友像他们学习!”这样可能更能让小朋友安静下来。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也试用了老师的方法,果不其然,效果很显著。第二点,表演结合儿歌的形式。在游戏的儿歌教学小环节上我只用好听的语言把儿歌给小朋友念了几遍,发现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不是很大。回去后,我反思了一下,想到了一个可以改进的地方——我可以一边念儿歌一边配着表演展示儿歌,这样小朋友才能回忆出儿歌的内容。我想,这也可以运用到日常的语言活动领域。
3、小班下学期音乐游戏教案《123木头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听音乐的能力。
2、让幼儿体验在音乐中游戏的愉悦。
3、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火的头饰、三段音乐、与幼儿同数的椅子、PPT。
【活动过程】
1、听第一段音乐,韵律操导入。
T:宝贝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做运动啦!
T:变变变变变,呀,我们都是木头人啦!(原地转一圈)
2、听第二段音乐,游戏开始。
(1)听第一遍音乐,感受音乐。
T:木头人可不能随便动了,只有听到音乐声才可以动。可是音乐声一停,我们就又不能动了,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怎么样啊?有音乐可以随便做动作哟!
T:哇,我们木头人可真厉害啊!
(2)听第二遍音乐,在音乐中感受愉悦。(出示PPT)
T:那现在,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去旅行吧!第一站来到了草地上,哎呀,太阳可真好呀,伸伸懒腰,扭扭屁股,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没音乐了,木头人们,不能动了,摆个美美的造型;又有音乐了,那接着去下一站咯,大海到了,听听海风,踏踏海浪,哇,可真美!(音乐停)(音乐响)呀,我们来到了天空,像小鸟那样飞一飞,看看这美丽的世界。哎,木头人们飞得有点累了,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3)听第三遍音乐,游戏延伸。
T:我们木头人可真能干呀!连火魔王都听说了,他很不喜欢我们木头人这么能干,所以他想来吃掉我们。不过呀,这个火魔王他看不见我们,只要我们不发出声音,他就抓不到我们。我们先一起来玩会儿吧!
T:(师戴火魔王头饰,音乐停)我是火魔王,我来找找木头人,听说他们很能干,哼,我得把他们都吃掉。我来听听看,木头人在哪里啊?这边没有,恩,去那边看看,也没有。算了,再去找找。(火魔王下)
T:木头人们,你们太厉害了,火魔王走了,我们继续玩吧!
T:(火魔王上,音乐停)我刚刚好像又听见木头人的声音了,得去听听看。哪儿有声音呢?恩,还是没有,再去看看。(火魔王下)
T:刚才魔王来了,你们有没有什么事啊?哎呦,木头人真是很棒呀!我们一起祝贺一下吧!
T:(魔王上,音乐停)咦,这边确实有声音啊,怎么我一来就听不到了?真奇怪,哎,这群木头人真是厉害啊!算了,还是走吧,不找了!(魔王下)
T:刚才听说火魔王以后都不会来打扰我们啦!我们一起来跳舞欢庆吧!
3、听第三段音乐,游戏结束。
T:哎呀,真开心!我们一起去其他地方旅行,看看美景怎么样?
活动反思
首先是学习动作,小班音乐游戏的动作编排比较简单,单一,就是按节奏走路和摆造型,所说设计了玩123变的游戏,通过进行的游戏,帮助幼儿可以更好的进行动作造型的创编。然后是介绍游戏规则,制定的游戏规则相对比较简单,先让幼儿观看多媒体里面的木头人的表演,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兴趣,然后教师利用清唱歌曲的方法帮助幼儿了解到游戏的歌唱部分是根据节奏走,在敲乐器的时候是要摆个造型不能动了。是让幼儿在敲乐器的时候定住摆一个造型不动。掌握好游戏规则后让幼儿在座位上进行慢的旋律部分的动作练习,并用提示性的言语帮助幼儿记忆规则。对游戏规则的了解后提出新的要求让幼儿可以四散进行游戏。最后继续增加难度,完整听着音乐进行游戏。这样层层递进的活动一步一步带领幼儿挑战自己。最后在我们的歌唱声中,玩着木头人的游戏结束活动。整个活动中,每个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和音乐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玩,体验游戏的乐趣。
4、小班音乐活动教案《一、二、三,木头人》含反思
【活动设计】
《一、二、三,木头人》是一首幽默有趣的歌曲。全曲歌词内容浅显易懂,曲调简单流畅,节奏变化鲜明,富有游戏性,特别适合小班的幼儿来开展音乐游戏活动。因为是小班的幼儿所以我设计的游戏规则就是幼儿在歌曲最后一句句尾处表现木头人的不同动作造型,并在敲击乐器时候保持不动。这样的设计对幼儿来说没有什么负担,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学习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歌曲。
2、能在歌曲最后一句句尾处表现木头人的不同动作造型。
3、体验“木头人”的风趣与幽默,享受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木鱼乐器一只。
【活动过程】
一、复习韵律活动“红绿灯”。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音乐王国去玩,路上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红灯停绿灯行。”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熟悉旋律,初步理解歌词。
师:“音乐王国到了,我们找个地方坐下来吧。你们看,是木头人,他们在做什么呢?你们来听一听。”
师:“刚才你们听到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呢?”
2、幼儿学唱。
3、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幼儿熟练掌握歌词和旋律
师:“刚才我们已经会唱木头人的歌了,这次木头人要和你们玩个游戏,注意听这次唱得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教师不断加快演唱速度)幼儿学习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歌曲。
三、学习音乐游戏。
1、在教师语言引导下,集体创编木头人不同的动作造型。
师:“现在你们都是木头人,老师说123变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摆一个造型不动,看谁最像木头人。”
2、观看课件,讲解游戏规则“木头人先干什么?敲木鱼的时候木头人动没动?”
3、幼儿随教师清唱,用手指在自己腿上点拍木头人走的节奏。
4、幼儿跟着琴声,再次练习。
5、幼儿四散随乐玩游戏,并在教师鼓励下,寻找空间进行活动。
师:“木头人准备出发了,注意了这次我们会边走边唱,看谁会找空地方。”
6、幼儿边看课件边根据音乐快慢变化,完整游戏。
师:“我们来和动画里的木头人一起来玩一玩,这次更难一点,音乐会越来越怎么样呢?你们来边听边做。”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5、小班音乐律动教案《一二三木头人》含反思
设计意图:
《一、二、三,木头人》是一首幽默有趣的歌曲。全曲歌词内容浅显易懂,曲调简单流畅,节奏变化鲜明,富有游戏性,特别适合小班的幼儿来开展音乐游戏活动。因为是小班的幼儿所以我设计的游戏规则就是幼儿在歌曲最后一句句尾处表现木头人的不同动作造型,并在敲击乐器时候保持不动。这样的设计对幼儿来说没有什么负担,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学习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歌曲。
2、能在歌曲最后一句句尾处表现木头人的不同动作造型。
3、体验“木头人”的风趣与幽默,享受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电脑课件,木鱼乐器一只。
活动过程:
1.复习韵律活动“红绿灯”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音乐王国去玩,路上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红灯停绿灯行。”
2.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熟悉旋律,初步理解歌词。
教师:“音乐王国到了,我们找个地方坐下来吧。你们看木头人来了,他们在做什么呢?你们来听一听。”
“刚才你们听到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呢?”
(2)幼儿学唱
(3)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幼儿熟练掌握歌词和旋律“刚才我们已经会唱木头人的歌了,这次木头人要和你们玩个游戏,注意听这次唱得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教师不断加快演唱速度)幼儿学习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歌曲。
3.学习音乐游戏
(1)在教师语言引导下,集体创编木头人不同的动作造型。
“现在你们都是木头人,老师说123变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摆一个造型不动,看谁最像木头人。”
(2)观看课件,讲解游戏规则“木头人先干什么?敲木鱼的时候木头人动没动?”
(3)幼儿随教师清唱,用手指在自己腿上点拍木头人走的节奏。
(4)幼儿跟着琴声,再次练习。
(5)幼儿四散随乐玩游戏,并在教师鼓励下,寻找空间进行活动。
“木头人准备出发了,注意了这次我们会边走边唱,看谁会找空地方。”
(6)幼儿边看课件边根据音乐快慢变化,完整游戏。
“我们来和动画里的木头人一起来玩一玩,这次更难一点,音乐会越来越怎么样呢?你们来边听边做。”
活动反思
首先是学习动作,小班音乐游戏的动作编排比较简单,单一,就是按节奏走路和摆造型,所说设计了玩123变的游戏,通过进行的游戏,帮助幼儿可以更好的进行动作造型的创编。然后是介绍游戏规则,制定的游戏规则相对比较简单,先让幼儿观看多媒体里面的木头人的表演,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兴趣,然后教师利用清唱歌曲的方法帮助幼儿了解到游戏的歌唱部分是根据节奏走,在敲乐器的时候是要摆个造型不能动了。是让幼儿在敲乐器的时候定住摆一个造型不动。掌握好游戏规则后让幼儿在座位上进行慢的旋律部分的动作练习,并用提示性的言语帮助幼儿记忆规则。对游戏规则的了解后提出新的要求让幼儿可以四散进行游戏。最后继续增加难度,完整听着音乐进行游戏。这样层层递进的活动一步一步带领幼儿挑战自己。最后在我们的歌唱声中,玩着木头人的游戏结束活动。整个活动中,每个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和音乐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玩,体验游戏的乐趣。
6、小班音乐游戏教案《一二三木头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学习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歌曲。
2、能在歌曲最后一句句尾处表现木头人的不同动作造型。
3、体验“木头人”的风趣与幽默,享受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木鱼乐器一只。
活动过程
1. 复习韵律活动“红绿灯”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音乐王国去玩,路上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红灯停绿灯行。”
2. 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熟悉旋律,初步理解歌词。
教师:“音乐王国到了,我们找个地方坐下来吧。你们看木头人来了,他们在做什么呢?你们来听一听。”
“刚才你们听到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呢?”
(2)幼儿学唱
(3)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幼儿熟练掌握歌词和旋律“刚才我们已经会唱木头人的歌了,这次木头人要和你们玩个游戏,注意听这次唱得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教师不断加快演唱速度)幼儿学习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歌曲。
3. 学习音乐游戏
(1)在教师语言引导下,集体创编木头人不同的动作造型。 “现在你们都是木头人,老师说123变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摆一个造型不动,看谁最像木头人。”
(2)观看课件,讲解游戏规则“木头人先干什么?敲木鱼的时候木头人动没动?”
(3)幼儿随教师清唱,用手指在自己腿上点拍木头人走的节奏。
(4)幼儿跟着琴声,再次练习。
(5)幼儿四散随乐玩游戏,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并在教师鼓励下,寻找空间进行活动。
“木头人准备出发了,注意了这次我们会边走边唱,看谁会找空地方。”
(6)幼儿边看课件边根据音乐快慢变化,完整游戏。
“我们来和动画里的木头人一起来玩一玩,这次更难一点,音乐会越来越怎么样呢?你们来边听边做。”
活动反思
首先是学习动作,小班音乐游戏的动作编排比较简单,单一,就是按节奏走路和摆造型,所说设计了玩123变的游戏,通过进行的游戏,帮助幼儿可以更好的进行动作造型的创编。然后是介绍游戏规则,制定的游戏规则相对比较简单,先让幼儿观看多媒体里面的木头人的表演,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兴趣,然后教师利用清唱歌曲的方法帮助幼儿了解到游戏的歌唱部分是根据节奏走,在敲乐器的时候是要摆个造型不能动了。是让幼儿在敲乐器的时候定住摆一个造型不动。掌握好游戏规则后让幼儿在座位上进行慢的旋律部分的动作练习,并用提示性的言语帮助幼儿记忆规则。对游戏规则的了解后提出新的要求让幼儿可以四散进行游戏。最后继续增加难度,完整听着音乐进行游戏。这样层层递进的活动一步一步带领幼儿挑战自己。最后在我们的歌唱声中,玩着木头人的游戏结束活动。整个活动中,每个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和音乐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玩,体验游戏的乐趣。
7、幼儿园小班音乐《趣味木头人》反思
《趣味木头人》是一篇音乐游戏,小班孩子自控能力弱,易冲动不能约束自己,为了提高幼儿的自觉能动力量,特以幼儿喜爱的“木头人”为载体,设计音乐游戏《趣味木头人》,旨在让幼儿在轻松游戏的氛围中,学习对身体进行自控。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游戏中能对身体进行自我控制。
2.了解木头人的特点,听音乐创造性表现出木头人的不同动作造型。
3.体验“木头人”的风趣与幽默,享受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游戏,能对身体进行自我约束,提高自控力。
难度:听音乐创造性表现出“木头人”的不同动作造型。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木头人音乐、熊面具
活动过程
一、游戏“照相”导入
(看PPT图)教师:“哇,马路上来了许多摄像师,我们边走边摆出漂亮的动作,请摄像师们为我们照相,好吗?” 音乐中幼儿自由摆拍,感受生活中的自控。
二、了解木头人特征,学习木头人
(1)出示PPT,引出“木头人”
与木头人打招呼,发现木头人的特征。
(2)模仿木头人动作,发展身体控制能力
A. 模仿木头人动作
B. 游戏《好玩木头人》
当听到“看谁最厉害都不动”时,幼儿分别模仿木头人动作,保持身体不动者胜。
三、感受音乐《木头人》
(1)木头人给你们表演一个节目。(放课件:木头人玩游戏)
(2)刚才,木头人身体会怎样?听到什么音乐停止不动的?
(播放音乐,幼儿共同感受一次)
四、游戏《趣味木头人》
(1)游戏“木头人选美”发展幼儿动作的创造性。
(出示木头仙女说话)“小朋友们好,我是木头仙女,你们喜欢木头人吗?木头王国马上要举行”木头人选美大赛”,你们想参加吗?
出示ppt木头王国背景及多人动作造型
(师:哇,参加选美大赛的木头人真多。咱们也来比比谁的动作最漂亮,谁就是今天的木头造型冠军,可以获得小仙女送的奖品。)
音乐中幼儿自由创造动作,发展身体自控能力。
(2)听口令玩“木头人找朋友”
提升难度,合作造型: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启发幼儿说出听到“脚脚木头人”、“屁股木头人”和 “脑袋木头人”时,分别是身体哪些部位找朋友。(幼儿模仿动作)
共同听音乐玩游戏一遍
五、结束离场(分段播放音乐)
时候不早了,该回家了。路上会有可怕的熊出现。遇到熊,要把自己变成“木头人”保护自己。
(音乐声中,玩 “熊和木头人”离场)
活动反思
活动以幼儿生活经验“照相”导入,初步感受拍照时需要的身体控制力,通过创设情景中与“木头人”互动,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自控时长逐步递增,对坚持性好的幼儿给予及时鼓励,并适时提出要求,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难度,鼓励幼儿创造性的展现动作,最后提升到同伴合作展现动作并对身体进行控制。情境游戏中,通过环环相扣,步步递增,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点,幼儿参与度很高。
8、小班音乐《彼得与狼》反思小班幼儿简单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听辨乐曲中表现不同角色的音色,初步想象故事情节,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道具表现音乐故事,体验合作表演音乐故事的趣味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6、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7、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配有故事的音乐。
2、蜡笔、纸。
3、大森林的PPT。
4、对乐器有二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故事
1、初步欣赏
T: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听听里面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大森林PPT,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想象。)
2、再次欣赏
T:听到里面有谁?
3、找音色
T:有哪些乐器代表这些人和动物?
(出示乐器PPT了解名称,引导幼儿将角色和音色配对。)
(二)初步表演音乐故事
1、做故事角色的道具
(在了解故事里不同音色代表不同角色基础上,和老师一起制作角色道具,如头饰、面具、指偶等。)
2、观摩老师表演
看老师用与幼儿一同制作的道具进行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3、分组分角色表演
幼儿分为三四组,每组中都包含完整的故事角色(彼得、狼、爷爷、小鸟等),自主挑选角色道具,与同伴一起听音乐故事参与表演。
活动反思
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幼儿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幼儿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