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探究型教学设计“乌龟和金鱼”》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幼儿园探究型教学设计“乌龟和金鱼”
探究型教学设计“乌龟和金鱼”
前言:在幼儿园开展探究型教学活动也是在尝试阶段,因为受年龄和知识能力的限制,幼儿对于从网络上收集信息并进行概括整理的能力欠缺,以及利用多媒体的网络技术来展示成果的能力也基本没有,所以像探究型教学在幼儿园开展会比较有难度,但是由于现代技术已经渗入到每个家庭,家长的信息技术能力也不断提高,对幼儿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探究任务,从而来提升幼儿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力,来达到幼儿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也是一个可尝试和发展的渠道。基于这点,我们从最简单的和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为契入点,展开幼儿的探究型教学活动。
课题来源:
我家里有一个大鱼缸,引起了小侄子的喜欢,因为刚买回来的几条金鱼,总是被乌龟咬着尾巴,游也游不动,小侄子可喜欢看了,“乌龟咬着金鱼尾巴游”的情景完全吸引了他,看到这个现象,我想这一定也是小朋友们感兴趣的内容,何不以这个为课题,让小朋友们共同来观察、发现、探讨金鱼和乌龟的特性。根据这个想法,我设计规划了这整个活动的开展。
情景:
1、老师这里有一个鱼缸,今天买来了几条金鱼,还有一只乌龟,小朋友们猜猜看,他们能放在一起养吗?一起看看金鱼和乌龟放在鱼缸里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
任务:
(1)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搜集,了解乌龟和金鱼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观察到的现象。如“拖”“拉”“咬”“摆”等。初步了解生物界的食物链。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2)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幼儿小组交流、讨论、小结的协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品德教育目标:
1、培养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养成从小热爱保护小动物的优良品质。
2、将自己思考设计的问题利用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品质。
3、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过程:
1、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幼儿播放乌龟和金鱼放在一起饲养时出现的情景,引发幼儿讨论,并提出几个问题。“为什么金鱼和乌龟放在一起饲养,会出现乌龟咬金鱼尾巴的现象,他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我想让小朋友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决。”
2、 明确本活动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a、 乌龟和金鱼具有什么样的外形特征、他们爱吃的食物是什么?喜欢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
b、 你打算用一些什么方式来了解它们的特性。(鱼缸饲养观察、上网查询资料、向长辈们询问)
c、 用什么方式记录表现自己的探究结果,并能进行概括和整理,让大家一目了然。(如画图的方式、表格记录的方式。)
3、 幼儿分组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幼儿自行分工,分别分成探究乌龟组和探究金鱼组两组,分别探究乌龟和金鱼的外形特征、爱吃的食物以及喜欢生活的环境。
4、 鼓励幼儿回家根据自己的探究任务,选择观察、询问、查找资料等不同方式,用不同的形式记录整理出自己的探究结果,有需要的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一起共同完成。
5、 同组整理素材,交流意见,汇总本组同学查询到的各种素材,并明确这些素材可以说明什么。互相展示说明,取长补短,最后选择制作出本组最优秀的能说明探究成果的报告。
6、 分小组利用计算机网络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
7、 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汇总。
8、 在整个活动中还存在什么问题,或进一步的探索,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9、 组织游戏活动:
a、再次观看“乌龟追咬金鱼”的录像,能用“追、咬、拖、拉、摆”等动词准确的表达看到的情景。
b、玩“乌龟追金鱼”的游戏,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分别扮演金鱼和乌龟,当乌龟咬到金鱼尾巴时,就互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
2、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设计:送大乌龟回家反思
活动目标:
1、听音乐信号,愿意一起帮助大乌龟回家。
2、感受小动物一起互助的良好氛围,为大乌龟获救感到高兴。
3、通过活动,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4、激发爱同伴的情感,体验同伴间互帮互助的快乐。
5、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6、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场地创设:点点、桌子等
活动流程:
听声音引趣——听故事呼救——入情景救助——享助人之乐
活动过程:
一、引发想象 师以故事的方式导入:“一天,乌龟爷爷要到山坡上去锻炼锻炼身体。它爬呀爬,一不小心,从山坡上骨碌骨碌地滚下来,跌到山脚下,四角朝天,爬也爬不起来!”
师作着急状:“乌龟爷爷摔跤了,这可怎么办?”(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想办法)
小结:原来乌龟大叔摔跤,爬不起来了。
二、听故事呼救
1、小蚱蜢在喊什么呀?
2、听信号,一起呼救。
要求:听音乐换一棵小树站站好,喊一喊。
小结:我们一起喊,声音传的远,小动物们听见了都来救乌龟大叔了。
三、入情景救助
1、完整听一遍音乐,
2、个别游戏
要求:四个孩子拉住乌龟的四条腿,听信号推。
小结: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推,终于把乌龟大叔推到了小河里。
四、享助人之乐
继续故事
结束语:乌龟大叔得救了,都是大家一起帮的忙,乌龟大叔请大家一起吃好吃的。
活动反思:
在送大乌龟回家的故事中,小白兔,小老鼠,乌龟都是小朋友熟悉的小动物,但是对于小刺猬和小蚱蜢幼儿感觉比较陌生,不能马上认识蚱蜢这个动物,但是对于送大乌龟回家的故事都很感兴趣,特别是看课件的时候非常入迷。
我预设的活动目标是:1、初步理解故事,体验模仿小动物的乐趣。2、通过故事使幼儿懂得集体的力量大。
在活动开头,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我首先引出了今天的主角:大乌龟,引出今天的故事与大乌龟有关。接着播放课件,以分段的形式播放故事,一共分为三段,每段播放完毕之后,对刚才的内容进行提问,巩固幼儿所听到的内容。在小蚱蜢求救后,让幼儿模仿小蚱蜢的求救声,想让幼儿通过语言体验小动物的对话。但是在提问阶段,由于课件准备不充分,幼儿没有完全理解故事的内容,回答略显生硬。
为了使幼儿懂得故事中所要表达的道理:集体的力量大。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让幼儿体验一人搬积木力气小,但是几个小朋友一起搬就能够使力量加大。通过行动,让幼儿更直观的理解这个道理,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只有少数幼儿能够通过游戏来体验,无法让全体幼儿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进而理解其中的道理。
在活动的创设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和年龄特点,对已有经验把握不足。对于本活动的准备不够充分,希望在下次活动中有所改善。
3、幼儿园小班语言主题《小乌龟上幼儿园》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初步了解交朋友的方法。
3.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小乌龟上幼儿园》故事图片4张
活动过程:
1阅读故事图片,引导幼儿感受情绪转变
——小乌龟刚上幼儿园做了什么呢?
——小乌龟遇到了谁?
——后来小乌龟有没和小伙伴成为好朋友呢?
2再次读图片,引导幼儿通过表情理解心情变化
1.观察小乌龟的表情,理解小乌龟刚上幼儿园的心情。
——小乌龟第一天上幼儿园是什么心情呢?他开心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乌龟紧紧地缩在壳里,汗都流出来了。
2.顺序阅读故事最后一幅画,讨论小乌龟心情的变化。
——小青蛙、小鸭子、小鸡和小乌龟成了好朋友后,他们都在干什么?
——小鸭子敲鼓、小青蛙跳舞、小鸡唱歌……
——这时小乌龟还害怕吗了?还是高兴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乌龟的头伸得长长的、它的嘴巴笑了、它的手脚也跳舞。
3欣赏完整故事视频,体会交朋友的快乐心情
4组织讨论,鼓励幼儿像小乌龟一样勇敢交朋友
——你们也上幼儿园了,你们在幼儿园有好朋友吗?你像哪个小动物呢?
——如果班上有小朋友像小乌龟一样害怕,我们可以怎么帮助他呢?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小班语言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我采用了欣赏、讨论、表演等形式完成了本节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兴趣一直保持较好,活动目标也基本达成。首先我出示故事大书,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引导幼儿观察大书封面,初步了解大书中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然后一页一页讲故事,讨论故事内容,再次欣赏故事,感受小乌龟表情的变化,接着鼓励幼儿表演故事,最后播放歌曲,鼓励幼儿和好朋友一起跳舞。在最后的环节,我进行了小结,引导幼儿学习小乌龟,每天要开心的来幼儿园,这是活动的重点教育目标所在。表演故事环节由于准备的头饰只有一套,而幼儿的参与兴趣很高,由于时间关系,部分幼儿没有参与表演,有些失落。
4、幼儿园探究型教学设计“乌龟和金鱼”
探究型教学设计“乌龟和金鱼”
前言:在幼儿园开展探究型教学活动也是在尝试阶段,因为受年龄和知识能力的限制,幼儿对于从网络上收集信息并进行概括整理的能力欠缺,以及利用多媒体的网络技术来展示成果的能力也基本没有,所以像探究型教学在幼儿园开展会比较有难度,但是由于现代技术已经渗入到每个家庭,家长的信息技术能力也不断提高,对幼儿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探究任务,从而来提升幼儿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力,来达到幼儿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也是一个可尝试和发展的渠道。基于这点,我们从最简单的和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为契入点,展开幼儿的探究型教学活动。
课题来源:
我家里有一个大鱼缸,引起了小侄子的喜欢,因为刚买回来的几条金鱼,总是被乌龟咬着尾巴,游也游不动,小侄子可喜欢看了,“乌龟咬着金鱼尾巴游”的情景完全吸引了他,看到这个现象,我想这一定也是小朋友们感兴趣的内容,何不以这个为课题,让小朋友们共同来观察、发现、探讨金鱼和乌龟的特性。根据这个想法,我设计规划了这整个活动的开展。
情景:
1、老师这里有一个鱼缸,今天买来了几条金鱼,还有一只乌龟,小朋友们猜猜看,他们能放在一起养吗?一起看看金鱼和乌龟放在鱼缸里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
任务:
(1)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搜集,了解乌龟和金鱼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观察到的现象。如“拖”“拉”“咬”“摆”等。初步了解生物界的食物链。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2)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幼儿小组交流、讨论、小结的协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品德教育目标:
1、培养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养成从小热爱保护小动物的优良品质。
2、将自己思考设计的问题利用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品质。
3、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过程:
1、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幼儿播放乌龟和金鱼放在一起饲养时出现的情景,引发幼儿讨论,并提出几个问题。“为什么金鱼和乌龟放在一起饲养,会出现乌龟咬金鱼尾巴的现象,他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我想让小朋友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决。”
2、 明确本活动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a、 乌龟和金鱼具有什么样的外形特征、他们爱吃的食物是什么?喜欢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
b、 你打算用一些什么方式来了解它们的特性。(鱼缸饲养观察、上网查询资料、向长辈们询问)
c、 用什么方式记录表现自己的探究结果,并能进行概括和整理,让大家一目了然。(如画图的方式、表格记录的方式。)
3、 幼儿分组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幼儿自行分工,分别分成探究乌龟组和探究金鱼组两组,分别探究乌龟和金鱼的外形特征、爱吃的食物以及喜欢生活的环境。
4、 鼓励幼儿回家根据自己的探究任务,选择观察、询问、查找资料等不同方式,用不同的形式记录整理出自己的探究结果,有需要的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一起共同完成。
5、 同组整理素材,交流意见,汇总本组同学查询到的各种素材,并明确这些素材可以说明什么。互相展示说明,取长补短,最后选择制作出本组最优秀的能说明探究成果的报告。
6、 分小组利用计算机网络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
7、 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汇总。
8、 在整个活动中还存在什么问题,或进一步的探索,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9、 组织游戏活动:
a、再次观看“乌龟追咬金鱼”的录像,能用“追、咬、拖、拉、摆”等动词准确的表达看到的情景。
b、玩“乌龟追金鱼”的游戏,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分别扮演金鱼和乌龟,当乌龟咬到金鱼尾巴时,就互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
5、幼儿园教案小班歌唱活动《小小乌龟》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会唱歌曲,能跟随音乐做身体动作。
2.愿意参与歌唱活动,用好听的歌声去朋友家。
3.喜欢参与歌唱活动,体验与同伴一起歌唱的快乐。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音乐、ppt
2.小兔、小羊、小鱼以及他们的家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欣赏音乐
师:乌龟宝宝们,快跟着妈妈出去玩啦!(教师唱歌,带领幼儿入场。)
(欣赏第一遍音乐)师:咦,这是谁啊?(小羊)我们和小羊打个招呼吧。小羊,你好。
(欣赏第二遍音乐)师:这是哪个朋友呢?(小兔)和小兔打个招呼吧。小兔,你好。
(欣赏第三遍音乐)师:这是谁呢?(小鱼)和小鱼打个招呼吧。小鱼,你好。
师:玩了这么久,我们赶紧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二、初步学唱
师:宝贝们,刚刚我们遇到了哪些朋友呢?这些朋友都很喜欢我们乌龟宝宝,给我们送来了邀请卡,我们一起来听听,听一听朋友们说了什么?(播放声音)朋友们说了什么?原来他们想邀请我们去家里做客呀,你们想先去哪位朋友家?
师:小羊家住在哪里呀?(山坡上)山坡是什么样的?(高高的)乌龟宝宝们要怎么爬才能到小羊家呢?小羊家住在山顶上,我们一定要很用力的爬哦,一起来试试去小羊家的办法。(幼儿第一次学唱)
师:现在我们去谁的家呢?(出示小兔家图片)小兔家住在哪呢?(洞里)小兔家洞小小的,如果乌龟宝宝们要去小兔家,要怎样爬呢?(缩起来,矮矮的走)我们要缩起来,小小的哦,洞越来越小啦,一起试一试吧。(幼儿第二次学唱)
师:最后还有谁的家?(出示小鱼家图片)小鱼家在哪里?(水里)如果我们要去小鱼家,要怎么去呢?(游泳)手臂伸出来游泳啦。(幼儿第三次学唱)
师:我们会了去朋友家的好办法,现在我们要出发啦!你们看,这是谁的家?(小羊家)小羊家住在(高高的山顶上)。这是?(小兔家)住在(小小的洞里)。这是?(小鱼家)住在(水里)。教师有表现力地带领幼儿边唱边到三个朋友家)
三、活动结束
师:除了这三个朋友,我们还可以去谁家呢?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学反思
1:教具准备充分,很喜迎幼儿眼球
2:在开展活动时,还需要更加的夸张有激情
3:在后面游戏时,注意幼儿安全
6、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小乌龟上幼儿园》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初步了解交朋友的方法。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小乌龟上幼儿园》故事图片4张、分段故事音频、故事视频。
活动过程
一、阅读故事图片《小乌龟上幼儿园》,引导幼儿感受小乌龟上幼儿园的情绪转变。
——小乌龟刚上幼儿园做了什么呢?
——小乌龟遇到了谁?
——后来小乌龟有没和小伙伴成为好朋友呢?
二、再一次阅读故事图片,引导幼儿通过小乌龟的表情变化,理解小乌龟在幼儿园找到朋友前后的心情变化。
1.观察小乌龟的表情,理解小乌龟刚上幼儿园的心情。
——小乌龟第一天上幼儿园是什么心情呢?他开心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乌龟紧紧地缩在壳里,汗都流出来了。
2.顺序阅读故事最后一幅画,讨论小乌龟心情的变化。
——小青蛙、小鸭子、小鸡和小乌龟成了好朋友后,他们都在干什么?
——小鸭子敲鼓、小青蛙跳舞、小鸡唱歌……
——这时小乌龟还害怕吗了?还是高兴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乌龟的头伸得长长的、它的嘴巴笑了、它的手脚也跳舞。
三、请幼儿欣赏完整故事视频,体会在幼儿交朋友的快乐心情。
四、组织讨论,鼓励幼儿像小乌龟一样勇敢交朋友。
——你们也上幼儿园了,你们在幼儿园有好朋友吗?你像哪个小动物呢?
——如果班上有小朋友像小乌龟一样害怕,我们可以怎么帮助他呢?
(如:主动和他一起玩、和他分享玩具、和他一起唱歌,鼓励他像小乌龟一样勇敢地交朋友)。
温馨提示
最后一个环节涉及到交朋友的方法,对幼儿来说可能有些难,教师可以多进行引导或者放到日常活动时间开展。
附【故事】
小乌龟上幼儿园
小乌龟第一天上幼儿园。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它都不认识,它害怕地把头、四肢和尾巴通通缩进乌龟壳里。
小青蛙、小鸭子、小鸡走过来,都不知道这个趴在地上的东西是什么,就在上面跳来跳去,当鼓敲呀,还在上面画画呢!
小乌龟忍不住大哭大叫起来。大家吓了一跳,原来是只小乌龟呀!小青蛙、小鸭子和小鸡高兴地邀请小乌龟和它们一起玩,大家又唱又跳,好快乐哦!
活动反思:
面对陌生的环境幼儿多少有些恐惧和焦虑,活动帮助幼儿们尽快熟悉幼儿园,适应集体生活。
7、幼儿园小班语言故事《小乌龟上幼儿园》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初步了解交朋友的方法。
3.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小乌龟上幼儿园》故事图片4张、完整故事音频、分段故事音频、故事视频。
活动过程:
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故事图片。
——小乌龟第一天上幼儿园遇到了谁?
——小青蛙在乌龟壳上面做了什么?小鸭子呢?
阅读故事图片第二遍,引导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小乌龟的表情,理解小乌龟在幼儿园找到朋友前后的心情变化。
1.观察画面,描述小乌龟刚上幼儿园的心情。
——小乌龟第一天上幼儿园心情是怎样的?他开心还是难过?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乌龟缩在壳里,眼泪都流出来了。
2.观察故事最后一幅画面,讨论小乌龟心情的变化。
——小青蛙、小鸭子、小鸡发现了小乌龟后,他们干什么了?
——他们组成了一个乐队。小乌龟敲鼓、小青蛙跳舞、小鸭子唱歌……
——这时小乌龟的心情又怎么样了?他高兴了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乌龟的头伸出来了,它的眼晴和嘴巴都笑了起来。
请幼儿欣赏完整故事视频。
引导幼儿像小乌龟一样交朋友。
——你们现在也上幼儿园了,在幼儿园里开心吗?你像哪个小动物呢?
——如果班上有的小朋友像小乌龟一样害怕,我们应该怎么帮帮他呢?
(如:和他一起玩、拿玩具给他、大家一起抱抱他等,鼓励他像小乌龟一样勇敢地交朋友)。
温馨提示
最后一个环节涉及到交朋友的方法,对幼儿来说可能有些难,教师可以多进行引导或者放到日常活动时间开展。
附故事
小乌龟上幼儿园
小乌龟第一天上幼儿园。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它都不认识,它害怕地把头、四肢和尾巴通通缩进乌龟壳里。
小青蛙、小鸭子、小鸡走过来,都不知道这个趴在地上的东西是什么,就在上面跳来跳去,当鼓敲呀,还在上面画画呢!
小乌龟忍不住大哭大叫起来。大家吓了一跳,原来是只小乌龟呀!小青蛙、小鸭子和小鸡高兴地邀请小乌龟和它们一起玩,大家又唱又跳,好快乐哦!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小班语言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我采用了欣赏、讨论、表演等形式完成了本节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兴趣一直保持较好,活动目标也基本达成。首先我出示故事大书,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引导幼儿观察大书封面,初步了解大书中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然后一页一页讲故事,讨论故事内容,再次欣赏故事,感受小乌龟表情的变化,接着鼓励幼儿表演故事,最后播放歌曲,鼓励幼儿和好朋友一起跳舞。在最后的环节,我进行了小结,引导幼儿学习小乌龟,每天要开心的来幼儿园,这是活动的重点教育目标所在。表演故事环节由于准备的头饰只有一套,而幼儿的参与兴趣很高,由于时间关系,部分幼儿没有参与表演,有些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