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游戏《拍手舞》中班教案

《幼儿园音乐游戏《拍手舞》中班教案》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幼儿园音乐游戏《拍手舞》中班教案

1、幼儿园音乐游戏《拍手舞》中班教案

  教材分析:

  《拍手舞》是一首节奏欢快的乐曲,旋律轻快,歌词通俗易记,很适合中班幼儿学习。本次活动创设”乘坐火车去旅行”的戏情境,将小跑步、点步等动作的练习含在游戏之中,激发幼儿学习基本动作的兴趣,引导幼儿与同伴有节奏地拍手、变换队形,使幼儿表达自己欢快的情结,体验合作表演、其同游戏的乐,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学习踵趾小跑步、踏点步和同伴对拍右手的动作。

  2.能合拍地和同件配合舞蹈,掌握队形的变化。

  3.体验与同伴一起玩游戏的乐趣。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活动建议:

  1.创设情境,鼓励幼儿练习踵趾小跑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创设“乘坐火车"”的情境。教师哼唱歌曲,幼儿围成圈,练习踵趾小跑步。引导幼儿观察老师是怎样开火车的:脚跟、脚尖跑跑跑。

  (2)邀请“火车”开得好的幼儿进行示范。

  (3)带领幼儿随音乐现固踵趾小跑步动作。

  2.引导幼儿熟悉乐曲旋律,学习踏点步和拍手动作。

  (1)创设“到处逛”的情境,指导幼儿学习踏点步。动作:幼儿手拉手向左侧走两步, 左脚点地,右腿曲膝,然后站直。

  (2)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

  (3)请幼儿随音乐和同伴一起练习两个方向的踏点步。

  (4)指导幼几按单双数结伴,随音乐进行拍手练习,掌握队形的变化。

  3.请幼儿和同伴配合舞蹈,体验与同伴一起玩游戏的乐趣。

  共同舞蹈,随音乐集体练习 1-2 遍,尝试按单数、双数变换队形。

  动作建议:

  幼儿围成 1 个圆圈,1、2 报数,然后面向逆时针方向,两手搭在前面幼儿肩上第 1 遍音乐

  第 1-2 小节:左脚开始做理趾小跑步 1 次。第 3-4 小节:右脚开始做避趾小跑步 1 次。第 5-8 小节:动作同 1-4 小节。

  第 9 小节:第 1 拍拍手,第 2 拍并脚一跳转向圆心,同时两臂向两侧打开。

  第 2 遍音乐

  第 1 小节:手拉手向左侧走两步。

  第 2 小节:左脚做踏点步 1 次。第 3-4 小节:动作同 1-2 小节

  第 5 小节:12 数的幼儿面对面,第 1 拍自己拍手,第 2 拍两人对拍右手。

  第 6 小节:动作同 5 小节,方向相反。

  第 7-8 小节:1、2 数的幼儿各自拍手 1 次,然后两手排腰,用小跑步交换位置。

  第 9 小节:第 1 拍拍手,第 2 拍并脚跳 1 次(2 幼儿原地跳,1 幼儿向后转),面句逆时针方向,双手搭在前面幼儿肩上。

2、幼儿园音乐游戏《纸飞机》中班教案反思

  歌曲《纸飞机》的歌词通俗易懂,简单易学,歌词内容描述了折纸飞机的方法以及游戏的过程。本活动结合幼儿折纸飞机的经验学唱歌曲,以此来解决附点音符的唱法。并融入玩纸飞机的游戏,引导幼儿在唱歌曲的同时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熟悉歌词内容,掌握歌曲中附点音符的唱法。

  2.能随音乐进行游戏,创造性的表现飞机起飞、上升等不同的飞行动作。

  3.体验游戏中纸飞机去旅游的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1.歌曲《纸飞机》2.课件《纸飞机》3.彩色折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在发声练习中掌握附点音符的唱法。

  1.看一看,说一说。

  提问:飞机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飞的?

  2.发声练习:引导幼儿唱准附点音符,感受模仿飞机飞行的快乐。

  3. 4512 7. 1||

  咻. 咻. 咻.咻. 真开 心

  二、学唱歌曲,借助“折飞机”理解歌词内容,并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1.教师范唱,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提问:听了歌曲有什么感觉?歌曲里唱了什么?

  2.结合折纸飞机课件,教师再次范唱。

  提问:歌曲里还唱了什么?(引导幼儿逐句整理歌词)。

  3.鼓励幼儿边折飞机边尝试演唱歌曲,感受边折边唱的快乐。

  4.引导幼儿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根据歌词内容大胆创编动作。提问:飞机可以怎样飞?鼓励幼儿大胆创编。

  三、以“纸飞机去旅游”为情景进行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1.出示图片,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掌握游戏玩法和规则。

  提问:这是哪里?你会怎么飞?引导幼儿扮演纸飞机随音乐大胆表现飞行动作。

  2.引导幼儿随音乐在情景图片的提示下用高飞、低飞、转圈飞等飞行方法并进行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提问:纸飞机都到哪里旅游了?你是用什么方法飞行的?引导幼儿在情境中表现不同的飞行动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五、活动延伸

  1.纸飞机还会飞到哪里去?还会怎么飞呢?鼓励幼儿和小伙伴一起探索更多的玩法,体验玩纸飞机的快乐。

  2.到音乐表演区继续与同伴合作表演游戏。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3、幼儿园音乐游戏《舞狮》中班优质教案

  设计意图:

  舞狮子是中国民间用于欢庆的一种艺术形式,一直流传至今。在绘本《欢乐中国年》庙会一页,立体形象的舞狮子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回班后我们就给孩子播放了舞狮的视频,引得孩子们都三三两两地模仿舞狮子。为满足孩子的需要,让他们能亲身体验舞狮子乐趣,故设计此活动,并引导幼儿感受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多彩与独特风格。

  活动目标:

  1.模仿民间舞狮庆新年,并能创编狮子舞及狮子戏球的动作。

  2.能听鼓点有节奏地做蹲、起、摇头摆尾、左右上举、快乐地走跑等动作。

  3.在游戏中体验喜庆的气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自豪感。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活动中模仿过舞狮子的动作,如蹲、起、摇头摆尾等。

  物质准备:

  1.师幼共阅制作狮子(画好狮子头饰,把它固定在一只塑料圈或竹圈上)和逗引狮子的花球(把折好的花扎成一束,并系上小铃铛)

  2.大鼓、铃鼓

  3.舞狮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激发舞狮的兴趣。

  1.观看舞狮录像,说说人们是怎样舞狮的。

  2.观看舞狮表演时,我们的心情怎么样?大家为什么这么高兴?

  二、做准备活动。

  1.引导幼儿听鼓点有节奏地齐步走、跑步走、小碎步走等。

  2.教师操作花球,指挥幼儿扮演狮子做动作,如蹲、起、手左上举、手右上举、摇头摆尾等。

  三、游戏:舞狮。

  1.出示狮子头饰,讨论:几个人一起舞狮?舞狮时要看谁的指挥?师幼共同学习持花球指挥的动作,了解花球的动作与狮子动作的关系。

  3.幼儿三人一组选一空地练习舞狮。一人持花球,第二人持头饰,第三人抓住第二人的衣服。

  4.启发幼儿共同制定规则,如:敲两下鼓心——蹲;敲一下鼓心起;敲边鼓

  ——将头饰左上举、右上举;敲碎点——摇头摆尾。

  5.带领幼儿以三人为一组听鼓点舞狮,注意根据鼓点的变化来变化动作,

  持花球幼儿与舞狮幼儿的动作要协调。

  6.交换角色继续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四、放松部分。

  1.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铃鼓声,做相应的动作。如摇铃鼓时,幼儿狮子走; 敲铃鼓时,幼儿学狮子吼。

  2.收拾活动器材,休息。

4、幼儿园中班音乐《彩带舞》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彩带舞,能根据音乐进行简单的表演。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6、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7、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教学准备:

  幼儿每人一条彩带、录音机、音乐磁带;幼儿已有变圆形或双圆队形的经验。

  教学过程:

  1、出示彩带,初步了解彩带舞。

  这是什么?(彩带)

  彩带可以用来做什么?(跳舞)

  你在哪里见过彩带舞?

  他们是怎样表演彩带舞的?(请幼儿自由模仿自己见过的彩带舞)。

  2、幼儿自由玩彩带,尝试寻找彩带舞的基本动作。

  你是怎样表演彩带舞的?(幼儿自由表演,老师根据幼儿表演的动作做简单的出图谱)。

  3、幼儿看图谱随音乐分解学习基本动作。

  4、在老师的提示下变简单的队形随音乐完整表演彩带舞。

  5、结束:今天小朋友学会了彩带舞,以后,我们也可以去广场表演彩带舞了。

  教学反思:

  这次,我组织的是中班舞蹈《彩带舞》,根据我们班孩子的现有水平,我把目标制定为:学习彩带舞,能根据音乐进行简单的表演。舞蹈课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接触。课前,我上网查阅了很多资料,也和几位老师做了商讨,经过反复琢磨,我觉得在这节舞蹈活动中,应该把主动权留给孩子们,老师不做任何动作的讲解,让孩子们自己去尝试和寻找彩带舞的基本动作。我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完成目标,首先认识彩带,了解彩带舞;其次,让幼儿自由玩彩带,尝试表演彩带舞;第三个环节是随音乐看图谱来分解学习动作;最后利用平时玩游戏变队形的经验完整表演《彩带舞》。孩子们拿着彩带,都很有兴趣的表演起自己的彩带舞,都找到了他们认为最好的彩带舞动作,根据小朋友的动作我画出了简单的图谱。接下来的环节是让小朋友根据音乐表演彩带舞。但是,在这个主要环节中,由于紧张我疏忽了节奏的训练,没有让孩子们跟着节奏来练习动作,只有掌握了节奏,才能将动作和音乐很好的表现出来,我觉得这是整节活动的失误;再一点,就是我疏于舞蹈活动中孩子们内在情感的体验,一味的让孩子注意表情,使整节活动中他们由主动变为被动,没有更好的表达内心的情感和舞蹈的美。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多借鉴别人的好方法好经验。

5、幼儿园教案中班音乐游戏《快乐洗澡》反思

  中班音乐游戏教案(附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有节奏地表现各种洗澡动作,并使动作具有美感和表现力。

  2、在自主想象、创造中享受自由舞蹈的快乐,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3、知道在夏季应勤洗澡,让自己健康快乐地度过炎热的夏天。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6、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7、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洗澡的生活经验。

  2、洗澡用具若干。

  3、自制"流水"(银色亮丝制作)。

  4、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激发活动兴趣。

  1、师生听音乐进场。

  2、通过提问,引出活动:

  (1)教师:"这么热的天,跳了舞后,老师都出汗了,你们呢?出汗后怎么办呢?""让我们听着音乐洗澡吧!"

  (2)幼儿感受音乐,自由地做洗澡动作。

  二、大胆表现洗澡动作,使动作具有节奏感、美感和表现力。

  (一)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进行洗澡。

  1、感受音乐,引导幼儿讨论:

  (1)"刚才你洗了身体的哪些地方?"(幼儿自由表达)

  (2)"洗澡时我们先洗哪儿?再洗哪儿?最后洗哪儿?"(幼儿自由讨论)

  2、听音乐有顺序地进行洗澡。

  教师:"让我们随着音乐把全身洗一下,看谁的动作好看,能和音乐合拍。"

  (二)引导幼儿有节奏地进行洗澡。

  1、幼儿听着音乐洗澡,鼓励幼儿表现出节奏感和美感。

  2、请个别幼儿大胆展示自己的动作,其他幼儿集体模仿。

  3、听音乐有节奏地完整表演洗澡。

  三、享受自由舞蹈的快乐,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一)添加洗澡用具"洗澡",享受自由舞蹈的快乐。

  1、教师:"洗澡时我们还需要用到哪些东西?"(洗澡巾。洗澡球。沐浴露等)

  2、个别幼儿表演。

  (二)幼儿互相洗澡,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

  1、引导幼儿相互搓洗。

  教师:"我发现有的小朋友洗不到后背,怎么办?"

  2、幼儿听音乐互相洗澡。

  (三)互相冲洗,再度体验合作洗澡的快乐。

  教师:小朋友的身上搓出了许多泡泡,我来帮你冲一冲。(教师抖动"流水")我冲到哪儿,你就洗哪儿。

  四、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放松身体和心情。

  1、幼儿听着舒缓的音乐做柔软的动作或者休息。

  2、让幼儿知道洗澡是一件快乐。舒服的事情,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干净。小朋友们要勤洗澡,做一个爱清洁、爱卫生的孩子。

  活动反思:

  对幼儿来说,4岁是个分水岭,绝大多数的艺术特长都是从年满4岁了才开始培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6、幼儿园歌曲《小海螺》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反思

  材料:

  与歌词内容相符的图片,海边背景图,大海螺壳等道具,“幼儿学习材料”一《我爱家乡》等,《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玩法与建议:

  1、指导幼儿根据歌词尝试创编与海螺交朋友的情节和动作,和同伴一起有节奏地随音乐快乐舞蹈。

  2.引导幼儿欣赏歌曲(小海螺》,说说歌词的内容,一起跟唱歌曲。

  3.鼓励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捡海螺、听海螺唱歌、与浪花嬉戏等动作,大胆表现歌曲

  4.可建议家长和幼儿一起阅读《我爱家乡)第 4 页,共同尝试表演唱。

  活动反思:

  1、选材贴合幼儿的实际:本班幼儿对于故事只关注故事的情节很忽视故事内涵,以及在生活中幼儿较忽视何为困难,通过这个活动使孩子对于故事内在的一些东西有了思考,从活动中孩子表现出对于困难的理解以及讲出自己的一些克服困难的故事等,让我感受到幼儿的转变。因此,在这个时间段选择这样一个故事开展活动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教学的法引发幼儿的思维:首先活动中讲述故事时的余音缭绕法,让这个远航的故事很唯美,让幼儿听到故事结尾时有种感叹"这个故事太感人" 了;其次是听觉震动法,让幼儿的思维有了很大的空间,他们听到了音乐中有水浪、紧张、闪电等。幼儿借助载体的猜测层出不群。第三是分组辨析法,使幼儿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幼儿的语言丰富起来。第四是情节猜测法,整个故事分段讲述在关注到小海螺想做一件事情、勇敢、智慧等内容时让幼儿展开想象,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最后的经验拓展法是对幼儿生活经验的拓展与引发新的思考,照片的呈现帮助了幼儿联系生活。

  3、师幼对话中教师的回应肯定幼儿的思维再起波澜:在整个活动中,对于幼儿的每个回答我都能用总结、梳理等方法去回应,如"你想得很远"、"走过去有一片天"等,幼儿在回应中又引发了新思维。

7、幼儿园音乐游戏《拍手舞》中班优质教案

  教材分析:

  《拍手舞》是一首节奏欢快的乐曲,旋律轻快,歌词通俗易记,很适合中班幼儿学习。本次活动创设”乘坐火车去旅行”的戏情境,将小跑步、点步等动作的练习含在游戏之中,激发幼儿学习基本动作的兴趣,引导幼儿与同伴有节奏地拍手、变换队形,使幼儿表达自己欢快的情结,体验合作表演、其同游戏的乐,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学习踵趾小跑步、踏点步和同伴对拍右手的动作。

  2.能合拍地和同件配合舞蹈,掌握队形的变化。

  3.体验与同伴一起玩游戏的乐趣。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活动建议:

  1.创设情境,鼓励幼儿练习踵趾小跑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创设“乘坐火车"”的情境。教师哼唱歌曲,幼儿围成圈,练习踵趾小跑步。引导幼儿观察老师是怎样开火车的:脚跟、脚尖跑跑跑。

  (2)邀请“火车”开得好的幼儿进行示范。

  (3)带领幼儿随音乐现固踵趾小跑步动作。

  2.引导幼儿熟悉乐曲旋律,学习踏点步和拍手动作。

  (1)创设“到处逛”的情境,指导幼儿学习踏点步。动作:幼儿手拉手向左侧走两步, 左脚点地,右腿曲膝,然后站直。

  (2)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

  (3)请幼儿随音乐和同伴一起练习两个方向的踏点步。

  (4)指导幼几按单双数结伴,随音乐进行拍手练习,掌握队形的变化。

  3.请幼儿和同伴配合舞蹈,体验与同伴一起玩游戏的乐趣。

  共同舞蹈,随音乐集体练习 1-2 遍,尝试按单数、双数变换队形。

  动作建议:

  幼儿围成 1 个圆圈,1、2 报数,然后面向逆时针方向,两手搭在前面幼儿肩上第 1 遍音乐

  第 1-2 小节:左脚开始做理趾小跑步 1 次。第 3-4 小节:右脚开始做避趾小跑步 1 次。第 5-8 小节:动作同 1-4 小节。

  第 9 小节:第 1 拍拍手,第 2 拍并脚一跳转向圆心,同时两臂向两侧打开。

  第 2 遍音乐

  第 1 小节:手拉手向左侧走两步。

  第 2 小节:左脚做踏点步 1 次。第 3-4 小节:动作同 1-2 小节

  第 5 小节:12 数的幼儿面对面,第 1 拍自己拍手,第 2 拍两人对拍右手。

  第 6 小节:动作同 5 小节,方向相反。

  第 7-8 小节:1、2 数的幼儿各自拍手 1 次,然后两手排腰,用小跑步交换位置。

  第 9 小节:第 1 拍拍手,第 2 拍并脚跳 1 次(2 幼儿原地跳,1 幼儿向后转),面句逆时针方向,双手搭在前面幼儿肩上。

8、幼儿园舞蹈《摇摆舞》中班音乐教案

  “丰收节到来了,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跳起来吧!”这是一节与丰收有关的活动,通过学跳双圈集体舞,学习交换舞伴的方法,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跳双人集体舞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尝试有节奏的创编部分动作。

  2.初步学跳双圈集体舞,学习交换舞伴的方法,并能配合游戏完整的表演舞蹈。

  3.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跳双人集体舞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活动重点:尝试有节奏的创编部分动作。

  活动难点:能听清指令交换舞伴。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摇摆舞》的音乐旋律。

  2.物质准备:《田纳西摇摆舞》音乐;红色和黄色手腕花各 8 个;活动室椅子排成圆形。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熟悉并感受音乐的旋律。

  1.随音乐手牵手进教室。

  “丰收节到来了,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2.听音乐玩“老狼游戏”,并随音乐表达简单的节奏型。

  提问:刚才听着音乐来庆祝丰收节的时候,心理感觉怎么样?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二、 单圈玩“照镜子”的游戏,发挥想象创编动作。

  1.采用“领袖游戏”模式,教师做“拍、拍,扭一扭”的动作让幼儿模仿。

  提问:我刚才做了什么动作?

  2.引导幼儿用其他动作替换“拍”的动作,启发幼儿互相学习。启发式提问:你还可以用那些动作来替换“拍”的动作呢?

  重点启发幼儿用日常生活的动物或幼儿熟悉的游戏动作……来替换

  “拍”的动作。如:“喵喵,扭一扭”“跳跳,扭一扭”等。

  3.全体幼儿随音乐做动作,邀请几名幼儿轮流来做领头人。

  三、双圈玩“照镜子”游戏,尝试两人的配合。

  1.提取幼儿最喜欢的两个动作,玩“照镜子”游戏,体验动作的方向要一致。

  提问:小朋友,你们照过镜子吗?在照镜子时都发现了什么?

  2.初步尝试两人配合跳双圈舞,教师随时注意检查纠正幼儿动作。

  四、随音乐做动作交换舞伴跳舞。

  1.讲解交换舞伴的规则。

  2.随音乐交换舞伴跳舞。

  重点指导幼儿在舞蹈过程中,能与同伴目光对视、微笑等姿势相互交流,充分体验舞蹈的快乐。

  五、完整随音乐跳双圈集体舞。

  1.师幼共同迁移已有经验梳理舞蹈结构。

  2.师邀请一名幼儿演示,引导幼儿观察两个人玩“老狼游戏”时的动作变化。

  3.引导幼儿把这些动作连起来尝试跳双圈舞。

  4.全体幼儿随音乐完整跳双圈舞。

  延伸活动

  1.表演区:将乐曲投放到表演区,鼓励幼儿在活动区时间继续与舞伴共同创编动作,体验舞蹈的快乐。

  2.户外活动:也可在户外活动时间,带领幼儿继续跳双圈集体舞。 改编自《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大班下《摇摆舞》

9、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鞋匠之舞》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受到游戏的乐趣。

  2、学会进行初步的合作表演。

  3、认识乐曲中的变化,节奏强弱,能按歌词做出相应的动作。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学会钻爬、投掷等动作。

  2、活动难点:与同伴间的相互配合,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 ppt,图谱,鞋匠的照片及故事,音乐经验准备:对鞋匠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㈠激发幼儿兴趣并引出主题

  1.律动《玩具进行曲》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变换动作,例如拍手,拍肩,拍腿,跺脚等。教师鼓励幼儿发出自己喜欢的玩具声音,并用身体进行表演。

  ㈡激发幼儿兴趣,引出主题

  教师利用故事情节引入主题,刚才有个小朋友走路时不小心磕着了, 鞋底都开了,该怎么办呢?

  教师:鞋子坏掉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幼儿:应该拿去修。

  (这时候鼓励幼儿大胆的发言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㈢感受欣赏乐曲,了解主题《鞋匠之舞》

  1.教师出示课件 ppt,利用情景故事让幼儿深入其中并讲解鞋匠。教师让幼儿观察课件及 ppt,鞋匠修鞋的过程并模仿。

  重复播放课件 ppt,幼儿在教师带领下学一学锤子敲打动作穿针的动作。

  2.教师出示《鞋匠之舞》

  提问:你听到音乐里有哪些声音像修鞋子发出的声音。重复播放再次欣赏,边听边模仿动作

  教师:你们见过鞋匠修鞋子吗?鞋匠是怎么样修鞋子的?他用了哪些工具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3.出示图谱

  提问:这些图谱上画的什么啊?小鞋匠怎么修鞋的啊?(激发幼儿观察力和动手力)

  ㈣介绍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比赛。

  游戏:幼儿扮演小鞋匠给小朋友们修鞋,可以根据歌词和图谱自己来创编动作,对幼儿进行鼓励,使其让他们大脑发挥想象。

  教师综合缝合动作,用食指来缝,双手握拳来敲,等等动作最后,让幼儿自行寻找搭档,进行音乐表演《鞋匠之舞》

  ㈤听音乐离开活动室(放松运动)

  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谈谈今天学到了什么。

  教师:哇,今天的小鞋匠们修了很多的鞋哦,好厉害啊,给自己鼓鼓掌吧,那我们就随着音乐回家休息吧。

  幼儿依次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鞋匠之物》是一首旋律好听的乐曲,而且也比较贴近生活,适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在活动幼儿兴趣比较浓厚,积极性较高,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学中乐的特点。本次活动是属于比较活跃的游戏型活动,为了达到本次活动的目的,在活动中教师应该多注意控制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