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小鱼找朋友感知3以内的数量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小鱼找朋友感知3以内的数量反思》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小班数学教案:小鱼找朋友感知3以内的数量反思

1、小班数学教案:小鱼找朋友感知3以内的数量反思

  设计意图

  《指南》在科学领域的数学认知目标 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中提出,3—4 岁幼儿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能手口一致地点数 5 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中提出,“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

  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这个阶段的幼儿能掌握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数概念,且需要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操作来理解数量关系。而对我们的幼儿来说,小鱼是他们常见的、熟悉的而又感兴趣的小动物。因此,我通过设计小鱼在水中的各种状态等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系列情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 3 以内的量,体会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点数小鱼、泡泡、小虫子等数量的过程,感知 3 以内的量;

  2.在参与小鱼系列游戏的过程中,能用 3 以内的数字与量进行对应;

  3.能专注倾听要求完成游戏,感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体验数学活动的有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点数小鱼、泡泡、小虫子等数量的过程,感知 3 以内的量;

  2.活动难点:能专注倾听要求参与游戏,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已能辩认数字 1、2、3,且掌握 3 以内的点数。

  2.物质材料:

  (1)小鱼和鱼缸图片 3 份

  (2)泡泡卡片若干

  (3)数字磁铁

  (4)活动音乐《许多小鱼游来了》

  (5)小虫子卡片

  (6)圈圈 3 个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

  1.教师示范做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

  一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毛毛虫呀,爬爬爬。两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白兔呀,跳跳跳。三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

  2.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做手指游戏,学用手指表示 1、2、3。

  二.小鱼主题游戏,感知 3 以内的量:

  1.点数鱼缸里的小鱼

  出示 3 个鱼缸及小鱼,引导幼儿观察每个鱼缸各有几条小鱼,并用相应的数字来表示,初步感知 3 以内的量。

  (1)师:这里有几个鱼缸?第一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第二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第三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请小朋友找出它们的数字好朋友,粘贴在鱼缸的下面。

  (2)请幼儿操作。

  (3)小结:第一个鱼缸一共有 1 条小鱼,用数字 1 表示;第二个鱼缸一共有 2 条小鱼,用数字 2 表示;第三个鱼缸一共有 3 条小鱼,用数字 3 表示。

  2.小鱼吹泡泡

  出示泡泡操作卡片,引导幼儿将相应数量的泡泡卡片粘贴在相应的位置,进一步感知 3 以内的量。

  (1)师:小鱼们见到小朋友特别高兴,它们要给大家表演吹泡泡的本领。一条小鱼吹 1 个小泡泡,请小朋友看看,第一个鱼缸里的小鱼吹几个泡泡?请你们来帮忙把泡泡粘贴在鱼缸的后面。第二个鱼缸里的小鱼吹了几个小泡泡?第三个鱼缸里的小鱼吹了几个小泡泡?

  (2)请幼儿操作。

  (3)小结:第一个鱼缸里有 1 条小鱼,吹了 1 个泡泡,用数字 1 表示;第二个鱼缸里有 2 条小鱼,吹了 2 个泡泡,用数字 2 表示;第三个鱼缸里有 3 条小鱼,吹了3 个泡泡,用数字 3 表示。

  3.小鱼吃虫子

  出示小虫子操作卡片,引导幼儿将相应数量的小虫子卡片粘贴在相应的位置, 深入感知 3 以内的量。

  (1)师:小鱼们吹了那么多泡泡,它们的肚子有点饿了,要吃东西了。小鱼今天想吃小虫子, 请小朋友来喂小鱼吃东西吧。每条小鱼只吃一条小虫子,你们看看, 第一个鱼缸里的小鱼吃几条虫子?第二个鱼缸里的小鱼吃几条虫子?第三个鱼缸里的小鱼吃几条虫子?请小朋友把小虫子粘贴在数字的下面。

  (2)请幼儿操作。

  (3)小结:第一个鱼缸里有 1 条小鱼,吃了 1 条虫子,用数字 1 表示;第二个鱼缸里有 2 条小鱼,吃了 2 条虫子,用数字 2 表示;第三个鱼缸里有 3 条小鱼,吃了3 条虫子,用数字 3 表示。那么,数字 1 可以表示 1 条小鱼,一个泡泡,一条小虫子;数字 2 可以表示 2 条小鱼,2 个泡泡,2 条小虫子;数字 3 可以表示 3 条小鱼,3 个泡泡,3 条小虫子。

  三.趣味游戏,巩固新学:小鱼找朋友

  摆放 3 个圈圈,分组邀请小朋友参加游戏,播放音乐时,小朋友扮演小鱼在圈圈外面游泳;当音乐停止时,老师发出指令,小朋友听到捉几条小鱼后要按照数量要求跳进圈圈里,圈圈里的小朋友数量与老师指令一致则获胜。

  (1)师:小鱼非常感谢小朋友喂它吃小虫子,现在它们想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捉小鱼的游戏,听到音乐响的时候,我们就一起游泳,老师说捉 2 条小鱼,当音乐停的时候,2 条小鱼要跳进圈圈里;以此类推。

  (2)请幼儿参与游戏,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点数检验捉到小鱼的数量是否与老师的指令一致。

  四.拓展延伸,迁移生活:生活中 3 以内的量

  (1)师:请小朋友从我们的身体上找一找哪些东西有 1 个、哪些有 2 个、哪些有3 个?我们再从教室里找一找?

  (2)幼儿思考并讨论回答。

  五. 小结回顾: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 3 以内的量,数字 1 表示几个?数字 2 表示几个?数字 3 表示几个?请小朋友今晚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你的家里有哪些东西有 1个、哪些有 2 个、哪些有 3 个?明天和我们分享。现在我们到外面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是 3 个以内的吧!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能围绕幼儿们需要的、感兴趣的、且在生活中随时都能运用到的内容来有目的地开展活动,使幼儿能充分调动所有的积极性和智慧去探索、去发现,并有效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活动中,活动材料取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具有很强的真实性与实用性。整个活动不是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而是帮助幼儿设计情景,引导幼儿在情景和游戏中感知和学习,鼓励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授之以渔, 使得幼儿能真切地体察真情实境,有效地提高数学认知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能给予幼儿充足的、自由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并创设有利于并能推进活动开展的教育氛围。从活动的效果来看,活动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是一次成功的数学教育活动。

2、教案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10以内倒数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2.在活动中,发现 10 以内的排列顺序,感知顺数和倒数。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重点难点

  学习掌握 10 以内数的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

  活动准备

  (1)环境、材料准备:

  教具:“数字卡片”、“动物与房子”“彩色串珠”;学具:“彩色串珠”。

  (2)幼儿经验准备:10 以内顺着数

  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趣,复习导入

  幼儿进行报数游戏。二、深入游戏,探究新知

  1.引出小鱼:

  师:小鱼要吹泡泡,吹呀吹,吹了几个泡泡?(10 个) 师:10 个泡泡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师:小鱼还要吹,吹了几个?(9 个) 师:9 个泡泡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师:继续吹,吹了几个?(8 个)

  师:8 个泡泡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师:这个小鱼可聪明啦,你们觉得下面应该吹几个泡泡呢?(7 个泡泡,一直吹到 1 个泡泡为止)

  师:这里有数字宝宝,请小朋友把相应的数字放在泡泡下。师:从上面往下看,泡泡有什么变化啊?

  师:从下面往上看呢,泡泡有什么变化?

  2.幼儿操作

  师:请帮着小鱼从多到少的吹泡泡(教师在黑板上操作,并巡回检查) 师:请小朋友看黑板和老师摆的一样吗?数一数:10 9……2 1

  师:和你们平时数得方式一样吗?

  师:10、9……1,像这样数数就叫倒数。

  3.收拾学具,交流小结。

  三、情景巩固,拓展延伸

  1. 情景贯穿

  出示“动物与房子”,把数字分别放在楼房旁,对应相应的层数。师:共有几层楼?

  2.幼儿自由操作,将小动送回家,根据幼儿操作进行提问。师:请小朋友帮助小动物回到自己的家。

  师:小狗到小鸭家,要经过哪几层楼?

  师:大象住在第 9 层,也要到上鸭家,要经过哪几层? 师:都是怎么数的?

  师:青蛙也要到小鸭家,要经过哪几层? 四、活动小结,延伸

  师:小朋友真能干,学会了 10 以内倒着数,生活中还有很多倒着数的现象, 平时多观察,发现倒数的现象就来分享给其他小朋友好吗?

  活动总结:

  在整个活动中,我以情境游戏贯穿,让孩子们沉浸在情境游戏中,引导幼儿去发现 10 以内数的顺序关系,真正将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幼儿,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并感受到游戏快乐。

  我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幼儿活动的自主探究能力。我们都知道,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活动。因此,活动中我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幼儿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不知不觉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有趣和实用。

  在活动中唯一欠缺的是不能完全的放手,应该相信孩子,进一步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操作的能力。

3、教案幼儿园小班数学:逃离鳄鱼岛5以内的数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受数量活动的乐趣,体验成功感。

  2.能够对 5 以内的物体正确的进行的数量对应。

  3.感知 1-5 数字与数量间的对应关系。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能够对 5 以内的物体正确的进行的数量对应。

  活动准备

  1.教学情景故事 PPT。

  2.大能量格一个,能量卡片若干。

  3.幼儿操作盘子人手一个,雪花片 4 盒,大操作盘一个。

  4.幼儿操作时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手指律动“五只小猴”导入,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五只小猴偷偷溜出去荡秋千,都被坏鳄鱼吃掉了,猴妈妈很伤心,为了保护其他的小猴不被吃掉,猴妈妈带着剩下的孩子,准备逃离鳄鱼岛。可是,这件事被坏鳄鱼知道了,坏鳄鱼在猴妈妈逃离的路上设立了障碍,希望能阻止猴妈妈逃出去。我们来一起帮助猴妈妈冲破障碍,逃出去。

  二、基础部分

  1.为小船补充能量,引导幼儿感知 5 以内的数。

  师:猴妈妈带着它的宝宝来到了港口,港口停着一艘小船,可是小船已经没有能量了,无法开启,让我们帮小船补充能量吧。

  观察能量格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师:能量格有几格,让我们用数字来表示。

  讲解补充能量的方法。

  师:能量格上的数字是几就需要几个能量卡。(请个别幼儿投放能量卡)

  2.破解密码盘,按数量进行对应匹配。

  引导幼儿观察密码盘,发现解开密码的方法。

  师:让我们先观察一下密码盘,密码盘有几圈,上面都有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进行数量对应,解开密码盘。

  师:第一圈上找到能用数字 1 表示的物体,第二圈上找到能用数字 2 表示的物体......

  4.离开鳄鱼岛,猴妈妈的庆祝活动,幼儿能初步按数取物。

  师:猴妈妈新家旁边住着许多的小动物,猴妈妈宴请她的邻居们去她家做客, 猴妈想请小朋友们帮她在盘子里装好食物。

  教师讲述操作要求,并进行完整示范。

  师:盘子里是几就装入几个饼干,装好后请端回来,放在和你数字一样的托盘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师幼验证。

  三、结束活动

  师:猴妈妈非常感谢小朋友的帮助,也想邀请小朋友们去她家参加聚会,让我们端上我们准备好的食物去猴妈妈家吧。

  活动延伸:

  在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时一一对应的。

  活动总结:

  在本节课我根据幼儿喜爱游戏的天性和思维的特性,利用了幼儿喜欢的动物角色,创设了以逃离鳄鱼岛为线索的情景,并将故事情景贯穿于整节课之中,牢牢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并设计了给给船充能量,解密码等等一系列操作活动,用游戏的形式,将“认识 5 以内的数量对应”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让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给幼儿一个自由空间,让幼儿自主操作,检验成果,在充分的操作中学习到了序数的概念。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在情境中中自主探索,学习。

  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互动,幼儿能直观感受到数和量对应的实际意义。基本上达到了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初步建立了数的概念,为今后学习为幼儿在今后 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4、幼儿园小班数学:我的点点朋友公开课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玩玩的游戏中,复习4以内的数字。

  2、能根据点点的变化进行5以内的点数并能说出总数。

  3、对点点的各种变化有兴趣。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有点数经验、课件、魔法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出现背景ppt

  师:哇,小朋友们,它们是谁啊?(点点、许多点点、许多圈圈)

  师:跟它们打个招呼吧!(点点们你们好)

  (2)说说点点

  师:这些点点像什么?(小球、泡泡、轮胎、镜子……)

  追问:为什么像轮胎?(圆圆的,会滚动……)

  师:你想要吗?想要几个?(幼儿手持魔法棒点击屏幕上的点点,教师点击鼠标)

  教师点击鼠标,将点点(幼儿说的比喻物)送给幼儿的同时,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点数。

  2、点点指令游戏

  (1)点点变魔术一(数量变化)

  师:点点送完了,咦,谁来了?(黄点点)

  师:谁愿意用魔术棒敲一下黄点点?

  教师邀请幼儿敲击黄点点,引导幼儿点数(请拿出你们的小手指,我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黄点点)

  (2)点点变魔术二(颜色变化)

  师:谁来敲一下右边黄点点?(变成蓝色)谁再来敲一敲左边的黄点点,猜猜看有什么变化?(变成了红色)咦,神奇吗?

  (3)听录音,辨别声音的数量

  师:听!什么声音?(敲门声)听到一声敲门声,就是来了一个好朋友,那我们仔细听,来了几个好朋友呢?

  师:中间的黄点点着急了,听一听响了几次?蓝色的点点说我最漂亮了,听一听响了几下?

  幼儿回答正确后,教师用课件播放红黄蓝点点数量,进行二次验证。

  (4)点点抱一抱

  师:这么多点点在一起玩真是开心啊!现在我们要来玩一个“抱一抱”的游戏。

  请看大屏幕(播放圆点点“跳舞”和圆点点抱团的ppt)

  引导幼儿了解游戏规则:播放音乐的时候我们在中间场地上跳舞,但音乐停,立即要按照屏幕上点点的数量进行抱一抱,有可能是2个抱在一起,也有可能是3个抱在一起哦。准备好了吗?

  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并点数和检验数量。

  3、活动结束

  听音乐有序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5、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鱼找朋友感知3以内的数量反思

  设计意图

  《指南》在科学领域的数学认知目标 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中提出,3—4 岁幼儿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能手口一致地点数 5 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中提出,“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

  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这个阶段的幼儿能掌握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数概念,且需要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操作来理解数量关系。而对我们的幼儿来说,小鱼是他们常见的、熟悉的而又感兴趣的小动物。因此,我通过设计小鱼在水中的各种状态等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系列情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 3 以内的量,体会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点数小鱼、泡泡、小虫子等数量的过程,感知 3 以内的量;

  2.在参与小鱼系列游戏的过程中,能用 3 以内的数字与量进行对应;

  3.能专注倾听要求完成游戏,感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体验数学活动的有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点数小鱼、泡泡、小虫子等数量的过程,感知 3 以内的量;

  2.活动难点:能专注倾听要求参与游戏,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已能辩认数字 1、2、3,且掌握 3 以内的点数。

  2.物质材料:

  (1)小鱼和鱼缸图片 3 份

  (2)泡泡卡片若干

  (3)数字磁铁

  (4)活动音乐《许多小鱼游来了》

  (5)小虫子卡片

  (6)圈圈 3 个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

  1.教师示范做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

  一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毛毛虫呀,爬爬爬。两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白兔呀,跳跳跳。三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

  2.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做手指游戏,学用手指表示 1、2、3。

  二.小鱼主题游戏,感知 3 以内的量:

  1.点数鱼缸里的小鱼

  出示 3 个鱼缸及小鱼,引导幼儿观察每个鱼缸各有几条小鱼,并用相应的数字来表示,初步感知 3 以内的量。

  (1)师:这里有几个鱼缸?第一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第二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第三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请小朋友找出它们的数字好朋友,粘贴在鱼缸的下面。

  (2)请幼儿操作。

  (3)小结:第一个鱼缸一共有 1 条小鱼,用数字 1 表示;第二个鱼缸一共有 2 条小鱼,用数字 2 表示;第三个鱼缸一共有 3 条小鱼,用数字 3 表示。

  2.小鱼吹泡泡

  出示泡泡操作卡片,引导幼儿将相应数量的泡泡卡片粘贴在相应的位置,进一步感知 3 以内的量。

  (1)师:小鱼们见到小朋友特别高兴,它们要给大家表演吹泡泡的本领。一条小鱼吹 1 个小泡泡,请小朋友看看,第一个鱼缸里的小鱼吹几个泡泡?请你们来帮忙把泡泡粘贴在鱼缸的后面。第二个鱼缸里的小鱼吹了几个小泡泡?第三个鱼缸里的小鱼吹了几个小泡泡?

  (2)请幼儿操作。

  (3)小结:第一个鱼缸里有 1 条小鱼,吹了 1 个泡泡,用数字 1 表示;第二个鱼缸里有 2 条小鱼,吹了 2 个泡泡,用数字 2 表示;第三个鱼缸里有 3 条小鱼,吹了3 个泡泡,用数字 3 表示。

  3.小鱼吃虫子

  出示小虫子操作卡片,引导幼儿将相应数量的小虫子卡片粘贴在相应的位置, 深入感知 3 以内的量。

  (1)师:小鱼们吹了那么多泡泡,它们的肚子有点饿了,要吃东西了。小鱼今天想吃小虫子, 请小朋友来喂小鱼吃东西吧。每条小鱼只吃一条小虫子,你们看看, 第一个鱼缸里的小鱼吃几条虫子?第二个鱼缸里的小鱼吃几条虫子?第三个鱼缸里的小鱼吃几条虫子?请小朋友把小虫子粘贴在数字的下面。

  (2)请幼儿操作。

  (3)小结:第一个鱼缸里有 1 条小鱼,吃了 1 条虫子,用数字 1 表示;第二个鱼缸里有 2 条小鱼,吃了 2 条虫子,用数字 2 表示;第三个鱼缸里有 3 条小鱼,吃了3 条虫子,用数字 3 表示。那么,数字 1 可以表示 1 条小鱼,一个泡泡,一条小虫子;数字 2 可以表示 2 条小鱼,2 个泡泡,2 条小虫子;数字 3 可以表示 3 条小鱼,3 个泡泡,3 条小虫子。

  三.趣味游戏,巩固新学:小鱼找朋友

  摆放 3 个圈圈,分组邀请小朋友参加游戏,播放音乐时,小朋友扮演小鱼在圈圈外面游泳;当音乐停止时,老师发出指令,小朋友听到捉几条小鱼后要按照数量要求跳进圈圈里,圈圈里的小朋友数量与老师指令一致则获胜。

  (1)师:小鱼非常感谢小朋友喂它吃小虫子,现在它们想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捉小鱼的游戏,听到音乐响的时候,我们就一起游泳,老师说捉 2 条小鱼,当音乐停的时候,2 条小鱼要跳进圈圈里;以此类推。

  (2)请幼儿参与游戏,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点数检验捉到小鱼的数量是否与老师的指令一致。

  四.拓展延伸,迁移生活:生活中 3 以内的量

  (1)师:请小朋友从我们的身体上找一找哪些东西有 1 个、哪些有 2 个、哪些有3 个?我们再从教室里找一找?

  (2)幼儿思考并讨论回答。

  五. 小结回顾: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 3 以内的量,数字 1 表示几个?数字 2 表示几个?数字 3 表示几个?请小朋友今晚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你的家里有哪些东西有 1个、哪些有 2 个、哪些有 3 个?明天和我们分享。现在我们到外面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是 3 个以内的吧!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能围绕幼儿们需要的、感兴趣的、且在生活中随时都能运用到的内容来有目的地开展活动,使幼儿能充分调动所有的积极性和智慧去探索、去发现,并有效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活动中,活动材料取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具有很强的真实性与实用性。整个活动不是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而是帮助幼儿设计情景,引导幼儿在情景和游戏中感知和学习,鼓励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授之以渔, 使得幼儿能真切地体察真情实境,有效地提高数学认知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能给予幼儿充足的、自由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并创设有利于并能推进活动开展的教育氛围。从活动的效果来看,活动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是一次成功的数学教育活动。

6、小班数学活动优秀教案:3以内的实物数数反思

  目标:

  1、继续学习在两组物体中运用重叠或并放的方法,一一对应比较出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2、初步学习手口一致地数3以内实物,学会从左到右排列实物和用右手指点数。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图片两张,(一张上有两只猫和两只鼠,另一张上有三只猫和两只鼠)老鼠3只,图形娃娃3个,黑猫警长头饰一个,每个幼儿鱼三条。幼儿操作图片若干张(上有猫警士一个或两个或三个)。磁带录音。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1、放歌曲“黑猫警长”,出示黑猫警长头饰:“谁来了?”“干什么的?”

  2、出示图片两只猫和两只鼠,领幼儿数数,有几只猫,捉到了几只老鼠,猫和老鼠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用重叠或并放的方法比多少)

  3、出示图片三只猫和两只鼠,带领幼儿数一数,有几只猫,几只老鼠,猫和老鼠谁多,谁少,并引导幼儿想办法使猫和老鼠变成一样多。

  4、按物取数

  小猫捉老鼠真辛苦,它的肚子饿了,请幼儿拿鱼给它吃,每只猫只吃一条鱼,来了几只猫,就拿几条鱼给它吃。

  分别出示三只猫、一只猫、二只猫,请幼儿拿出相应的一条鱼、两条鱼、三条鱼,并检查对错。

  5、游戏“猫警士捉老鼠”

  (1)学本领:老师当猫警长,幼儿当猫警士,警长拍一下手,幼儿拍一下,警长拍两下、三下,猫警士也拍相应的下数。

  (2)消灭老鼠

  先看图形娃娃的家中来了多少只老鼠,来一只就打一枪,来两只就打两枪,三只就打三枪。

  (3)“黑猫警长”用红花奖励勇敢的猫警士。

  猫警士捉老鼠真勇敢,我们奖力它红花,一只猫奖一朵放在它的下边,有几只就奖几朵。(要求幼儿从左到右排列)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7、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计数活动:动物瓶(认识五以内的数)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计数活动——动物瓶 (认识五以内的数)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比5少的数量,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引导幼儿积极的与材料互动,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学具:空塑料瓶若干、花生若干、1-6不同数量的食物纸条一份、1-6数字人手一份。1-5的水果卡片若干。

  教具:1-5的数字卡、5只小白兔的动物瓶、1-5的动物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字卡、动物卡和幼儿进行问答游戏。

  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随机出示5以内的数字卡)。

  幼:嘿嘿,我的火车×点开。

  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随机出示5以内的动物卡)。

  幼:嘿嘿,来了×位小客人。以次来引起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师:火车开到了动物瓶城。(出示动物瓶)看到漂亮的动物瓶,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白兔?5只小白兔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幼儿答数,教师操作)。

  小结:5只小白兔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

  3、请小朋友一起来制作动物瓶,要求是制作比5只小动物少的动物瓶。幼儿操作后讲述动物瓶上有几只小动物。

  小结:比5只小动物少的有4只、3只、2只、1只。 3、现在请小朋友为自己的动物瓶粘贴上门牌号,要求门牌号的数字是与动物瓶上的小动物一样多。幼儿操作好讲述门牌号是几,为什么?

  小结:比5少的数有4、3、2、1。 4、小朋友们制作的动物瓶太漂亮了,有一些花生宝宝也想住进去,现在请小朋友送花生宝宝进家,要求数量是与动物瓶上的动物一样多。

  5、小朋友老师还要请你们帮个忙,这里有一些不同数量的水果,请大家分别放在等于5和比5少的家里。幼儿操作,教师讲评。

  6、游戏:开火车请幼儿拿比5少的数字做车票排队上车。(请幼儿说说车票上的数字是几,为什么可以上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想通过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教会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数。这节课下来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没有灵活准确运用量词,自己对数学语言组织还有所欠缺,自己的语言有点零乱,啰嗦,也没有激情的教学语言,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