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安全教育教案:困在车里怎么办?

《小班安全教育教案:困在车里怎么办?》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小班安全教育教案:困在车里怎么办?

1、小班安全教育教案:困在车里怎么办?

  活动目标:

  1.在互动式情景表演中思考各种被锁在车里时的自救方法。

  2.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排情景表演,教师扮演妞妞(背旅行包、戴太阳帽),配班教师扮演教师。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情景表演导入活动。

  2.(1)妞妞(背上书包走到座位上,坐下,自言自语):春游真好玩,老师,我们这是要回幼儿园吗?

  (2)陪伴老师:是啊,坐稳了,我们就要出发了。

  (3)妞妞(打哈欠):哦,我要美美地睡一觉。

  (4)到幼儿园了,我们下车了!

  (5)旁白:妞妞仍然在睡觉,嘴里发出呼噜声。

  (6)旁白:所有的小朋友都下车以后……

  (7)妞妞:啊!怎么人都走了?我要下车,咦?车门锁上了!

  (8)妞妞面向小朋友:小朋友,你们帮我想想办法,我该怎么办呢?

  3.引导幼儿帮妞妞想办法,并讨论各种方法的可行性。

  (1)教师继续扮演妞妞提问:谁有好的办法能帮助我从车里出去?

  (2)幼儿想办法,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这种办法的可行性。

  4.引导幼儿看挂图,拓展幼儿的思维,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1)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好,书上还有什么好办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妞妞还想出了什么好办法?按车喇叭的方法真好,喇叭的声音真大,很容易让别人发现车里的妞妞,把她救出来。

  (2)教师小结:不小心被锁在车里后,可以按车喇叭,引起别人的主意,让大人来救自己。如果喇叭不响,也可以敲打车窗,发出声音。千万不能独自在车里哭泣哦,这样别人就没有办法知道你需要帮助了。

  (3)请幼儿自由阅读幼儿用书上的内容,和旁边的同伴讲一讲画面内容,重点说出发生的事情和解决的办法。

2、小班安全教案《家人不见了,怎么办?》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

  家人不见了,怎么办?

活动目标:

  1、知道与家人走散时的应对方法。

  2、能根据情景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教会幼儿做个胆大的孩子。

活动准备:

  1、配班老师排练情景表演;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表演,提出问题。

  (1)两位教师表演幼儿与家人走势的场景。主班教师扮演幼儿,配班教师扮演妈妈。妈妈带着小朋友出去玩,小朋友看见路边的玩具店,就自己跑过去,玩了一会儿突然发现妈妈不见了,小朋友慌张的四处张望。

  (2)在情景中引发幼儿的思考。

  教师:

  (1)这个小朋友该怎么办呢?谁来给他出出主意?

  (2)如果大声哭喊,让别人都知道自己找不到妈妈了会怎么样?

  (3)如果有陌生人来说带自己去找妈妈,怎么办?

  (4)你找不到妈妈了,妈妈一定在着急的找你,如果这个时候你到处去找妈妈会怎么样?

  2、观看教学挂图,学习正确的应对方法。

  教师:

  (1)请小朋友们看看图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这个小朋友站在原地等妈妈,他脸上看起来怎么样?有没有大声的哭喊?

  (3)这个小朋友找到了谁来帮助他?你们觉得这个做法怎么样?

  3、教师介绍新经验。

  教师:

  (1)其实还有一种很好的办法找到爸爸妈妈,就是记住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这也能帮助我们找到爸爸妈妈,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吗?你知道自己家的家庭住址吗?

  (2)今天就请小朋友回家以后,问问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然后牢牢记住它,明天告诉老师,好吗?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3、小班安全教案《汤洒了,怎么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进餐时菜汤泼在桌子上或身上时的简单处理方法。

  2、能根据图片大胆讲述画面内容。

  3、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活动准备:故事《碗里的汤泼了》

  活动过程:

  1、教师讲故事,引起幼儿兴趣,讨论:汤泼了怎么办?

  教师:午餐时,大家都在吃饭,吃着吃着,玲玲突然叫了起来:“哎呀,不好了!我的汤泼了......”玲玲的汤泼到哪里了?(桌上)如果你的汤也泼在了桌上,你会怎么办?

  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

  教师小结:吃饭时,汤泼在了桌子上,要赶紧把胳膊移开,(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以免汤把自己的衣服、袖子弄脏了,甚至烫伤了自己。

  2、继续听故事,继续讨论:汤泼了怎么办?

  教师:我们再来听听,这个小朋友的汤泼在哪里了?(汤顺着桌子往下流。)他该怎么办?“来听听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让开流下来的汤,再请成人帮忙。)教师小结:汤泼在桌子上,又顺着桌子往下流,小朋友要立刻让开留下来的汤,以免汤把自己的衣服、裤子弄湿。然后,可以请成人帮忙处理泼下来的汤。

  3、教师总结。

  教师:有时,因为小朋友不小心把桌子上的汤弄泼了,当大家遇到这种事时,首先要让开泼下来的汤,然后再请成人帮忙。如果不让开,汤就会弄湿自己的衣服,甚至会烫伤自己。

  教学反思:

  为了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6月份我们开展了《我会保护自己》的主题活动。在课程中安排了一系列和安全有关的活动,小朋友们知道了《会咬人的电老虎》,知道了《小手流血了》,《不跟陌生人走》等等。在上到课程《汤洒了,怎么办》时,我用了图片和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可是小朋友们的思维一直局限在“用抹布擦”“用拖把拖”上。为了让孩子更好了知道要先保护自己,我给孩子们拿来了一碗热水,并实际演示“汤洒了,怎么办”。当热水洒出来的那一刻,小朋友们纷纷喊道:“老师,快走开”。直到这时孩子们才领悟到原来最先做的是,要赶紧离开,先保护自己,再来清理。接下来我又请了几个小朋友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真正的提高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4、小班安全教案《鼻子出问题了,怎么办?》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鼻子出现简单问题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2、在情景表演中对鼻子出问题时的处理方法进行练习。

  3、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1、玩偶小狗一只

  2、硬币大小的红色和白色即时贴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情景表演,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玩偶小狗,表演对话。

  2、展示教学挂图,学习应对鼻子流血的正确方法。

  3、练习应对鼻子流血的正确方法

  4、情景表演,提出新问题

  教师出示玩偶小狗,表演对话。

  小狗(鼻孔粘上白色即时贴):不好了,不好了。

  教师:小狗,你怎么了?鼻子不是不流血了吗?

  小狗:小朋友们,该怎么办呢?

  5、展示教学挂图,学习鼻子进入异物时的正确应对方法。

  (1)教师:请看看图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这个小朋友鼻孔里有什么?她在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把饭粒吸进了鼻孔,他是怎么做的?他的手按在了哪里,然后使劲干什么?按紧没有进米粒的鼻孔,用力向外喷气,米粒就会怎么样?如果米粒还没有出来,怎么办?她找了谁来帮忙?

  (2)能不能自己用手伸进鼻孔里去抠米粒?千万不要这样做,那样可能会把米粒越推越深,拿不出来了!

  6、练习鼻子进入异物时的正确应对方法。

  (1)教师:现在我们知道应该怎么做了,我们来帮助小狗吧。

  (2)教师操作小狗,讲解动作要领,引导幼儿练习动作:按紧没有进米粒的鼻孔,用力向外喷气。

  (3)教师特别提醒:如果物品塞在鼻子比较深的地方,用喷漆的方法拿不出来,要注意,千万不能使劲往里吸气,赶快找大人帮忙,告诉他们你鼻子里塞进去的是什么东西。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小班的教师,班上的孩子年龄幼小,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老师就要将工作做到最细微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积累,调整。我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方法,那时,幼儿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5、小班科学活动:小动物爱吃什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常见小动物的不同叫声及爱吃的食物。

  2.能够伴随有节奏的语言模仿小动物的叫声,体验游戏的乐趣。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我爱我的小动物》歌曲视频;“喂喂小动物”组图。

  纸面教具:《小动物》。

  材料准备:小鼓。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视频,引导幼儿了解常见动物的叫声

  ——视频里出现了哪些动物?它们的叫声是怎样的?

  ——你还知道哪些常见的小动物?它们是怎么叫的?

  二出示组图,引导幼儿了解小动物爱吃什么

  ——小鸡/小猫/小鸭/小狗/小羊喜欢吃什么呢?

  ——请你点击食物,分给对应的小动物。

  三投放教具,组织游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2.带领幼儿玩游戏。

  3.一轮过后,幼儿可重新自选动物头饰。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6、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着火了怎么办?》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使幼儿懂得防火的粗浅知识和自救的能力。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大胆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收集火灾的案例及录像。

  2、有消防车声音的录音带、湿毛巾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录音带,小朋友听一下,这是什么声音?发生什么事情了?

  2、这里有一段关于火灾的录像,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景。

  (二)避免火灾的发生及自救的方法

  避免火灾的发生:

  出示图片

  1、(一个小朋友在玩火)这个小朋友这样做对吗?

  2、(小朋友喜欢的玩具掉到床下的墙角了,一个小朋友在用火柴照明)小朋友这样做安全吗?

  小结:这两个小朋友的做法都不对,这样做容易引起火灾。

  幼儿自救的方法:

  1、小朋友假如我们碰到火灾了,我们怎么做呢?(幼儿可自由讨论,拨打火警电话119;根据图标赶快离开现场,到邻居家呼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免被浓烟熏着晕倒;走安全出口等)

  2、刚才小朋友第一个想到的办法是打火警电话"119",让他们来帮助我们。

  3、小结:我们拨打火警电话时一定要讲清楚自已家的地址,这样可以让消防员们迅速赶到你家来灭火。

  4、那着火的时候,消防叔叔还没到,我们自己要做些什么呢?

  (三)消防演练

  1、播放消防演习视频,让幼儿自己观察,说出自救办法--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巴,用灭火器灭火,从安全出口离开…….

  2、消防演习活动,组织幼儿迅速按规定的疏散线路带领幼儿有序下楼,集中到操场安全地带,再清点人数。在规定的时间内,确保幼儿快速、安全、有序地脱离受灾地点,做到无遗漏、无丢失、无伤害。

  (四)活动结束总结幼儿在消防演习中遇到的问题,再次加深幼儿多消防知识的认识。

  活动反思:

  通过让幼儿学会在火灾中保护自己的生命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知道在平时生活中不能随意玩火,培养幼儿的防火意识,学习拨打119火警电话的正确方法及几种火场逃生的方法和技能。所以,我认为这课非常有意义。幼儿在今后遇到危险也能冷静对待。

7、小班安全教育活动教案:困在车里怎么办?

  活动目标:

  1.在互动式情景表演中思考各种被锁在车里时的自救方法。

  2.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排情景表演,教师扮演妞妞(背旅行包、戴太阳帽),配班教师扮演教师。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情景表演导入活动。

  2.(1)妞妞(背上书包走到座位上,坐下,自言自语):春游真好玩,老师,我们这是要回幼儿园吗?

  (2)陪伴老师:是啊,坐稳了,我们就要出发了。

  (3)妞妞(打哈欠):哦,我要美美地睡一觉。

  (4)到幼儿园了,我们下车了!

  (5)旁白:妞妞仍然在睡觉,嘴里发出呼噜声。

  (6)旁白:所有的小朋友都下车以后……

  (7)妞妞:啊!怎么人都走了?我要下车,咦?车门锁上了!

  (8)妞妞面向小朋友:小朋友,你们帮我想想办法,我该怎么办呢?

  3.引导幼儿帮妞妞想办法,并讨论各种方法的可行性。

  (1)教师继续扮演妞妞提问:谁有好的办法能帮助我从车里出去?

  (2)幼儿想办法,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这种办法的可行性。

  4.引导幼儿看挂图,拓展幼儿的思维,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1)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好,书上还有什么好办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妞妞还想出了什么好办法?按车喇叭的方法真好,喇叭的声音真大,很容易让别人发现车里的妞妞,把她救出来。

  (2)教师小结:不小心被锁在车里后,可以按车喇叭,引起别人的主意,让大人来救自己。如果喇叭不响,也可以敲打车窗,发出声音。千万不能独自在车里哭泣哦,这样别人就没有办法知道你需要帮助了。

  (3)请幼儿自由阅读幼儿用书上的内容,和旁边的同伴讲一讲画面内容,重点说出发生的事情和解决的办法。

8、大班安全教育活动设计:《地震来了怎么办?》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简单的地震知识。

  2、通过学习、游戏等,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及发生地震时的自救方法。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地震来临时最基本的自救方法和在游戏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看过地震的电视节目;

  2、物质准备:

  (1)、《地震来了怎么办?》课件;

  (2)、家庭、学校、户外、公共场所避险视频,地震后的图片;

  (3)、地震来临时刺耳声音和地震的大头怪。

  教学过程:

  一、出示地震后的一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师启发幼儿:小朋友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地震)你怎么知道这里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还有什么现象?

  2、幼儿自由发表对地震的看法,教师边引导幼儿把话说清楚。

  3、小结:是啊,大地震给我们人类带来多大的灾难啊!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吗?

  二、播放地震的课件,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1、看完后教师引导:地震是怎么产生的?

  2、幼儿交流,教师边引导幼儿把话说清楚。

  3、小结:哦,原来地震是因为地壳的运动产生的,是自然现象。吴老师告诉大家,我们会昌也是地震带,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如果有一天我们这里发生大地震,我们该怎么办呢?

  4、幼儿自由发表。

  5、播放《地震来临时我们怎么办?》课件,让幼儿学习避险自救。

  6、幼儿再次交流。

  7、师幼一起总结避险方法:不要慌,不要逃,也不要跳,小震不用跑,大震跑步了。听老师或者大人的指挥,就近找安全的小地方躲避,保护好头部。等地面晃动小了再听指挥疏散,撤离。如果是在一楼或平房就可以跑出到空旷的地方去。

  8、那我们要怎么找安全的地方?什么地方安全?

  9、播放视频:在幼儿园、在家、在户外、在公共场所怎么找较安全的地方躲避?请幼儿找出来。

  10、幼儿小结不同地方怎么找地方躲避较安全。在幼儿园是蹲在桌子下双手抱头,再听指挥疏散;在家用枕头或被子盖头,就近在卫生间、墙角、厨房、桌子下、床下等地方;在公共场所要跟着大人找到最近的桌子下、墙角等地方。在户外就蹲在地上抱头就行。

  三、游戏演练:地震大头怪来了。

  1、小朋友真爱学习,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地震来了该怎么做吗?

  2、请另一位老师戴上地震大头怪出场,并放地震时刺耳的声音。

  老师大声喊:“地震来了,地震大头怪来了!小朋友快躲啊!快躲好,不要被地震大头怪吃了。”幼儿躲避练习。

  3、教师提醒没躲好的孩子躲好。地震大头怪没找着小朋友,走了。

  4、教师指挥幼儿有秩序的下楼到空坪上玩。

  大班安全教育:《地震来了怎么办?》教学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完成后,我认为幼儿是愉悦的,增长知识、能力和智慧的,活动是成功的。这节课达到了教学预期,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在选题、活动准备、设计到组织活动方面,我都受益匪浅,若有所思。我把它们梳理如下:

  一、活动的成功得益——选题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我们会昌地处河—邵断裂中段地震带,是我省最主要的地震带,也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我们幼儿园一直在保证幼儿各方面安全上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方面也从未松懈。每学期都有两次疏散演练。在5.12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在幼儿应对突发事件时反应能力的培养方面,就更加注重实效。因此我设计了这节安全活动《地震来了怎么办?》目地就是为了让孩子更深刻的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和自救方法,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通过激发幼儿交流、表达,既发展他们大胆自信的表达能力和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技能,孩子欢迎,老师放心。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活动的成功得益——活动前准备充分

  老话说“家中有粮,心中不慌”;不打无准备之仗等。教学活动亦是如此。我们在活动的环节设计,课件的制作以及物件的准备方面是充分的,淘尽了我们所有的智慧。甚至于一段伴奏音乐都选了又选,极尽心思。磨刀不误砍柴功。这让教学活动顺利、成功的进行有了很好的物质和思想准备,师幼在活动中游忍有余,轻松愉快,很好地达到了教学预期。

  三、活动的成功得益——环节的合理设计和实施

  这节活动的设计做到了由浅入深,从感知到体验,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动静结合,调动了幼儿手、眼、耳、口所有的感官,并把科学知识与健康、语言、游戏等领域内容进行有机地整合,给孩子开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调动了幼儿来自生活的经验和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动作技能的练习作为活动的关键,启发幼儿通过猜猜、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积极参与活动,做到了寓教于乐。在轻松的互动中,幼儿能自由交流,大胆讲述,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获取有益的生活经验,并借助表演游戏进一步巩固了自我保护的技能。幼儿也一直是意犹未尽,兴趣盎然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活动的成功得益——有效的师生互动

  组织这个活动,可谓是收放自如。进程有条不紊,教态自然、温和。引导、提问简洁明了,幼儿一听就懂,积极回应,产生了互动的火花:像吴睿松说:“不能跳楼的会摔死。”教师示范准确、直观、到位,幼儿不由自主的跟着学习,模仿,地震来临时的逃生方法自然掌握。

  五、活动的成功得益——多媒体的创造性运用

  这个活动如果没有多媒体等课件的加入其实是很枯燥、很平淡的。为了让孩子对其提起兴趣,能更直观、逼真、有系统地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以及地震来临时的自救方法等。我们采用了吸引幼儿眼球的幻灯片,活泼生动的动画视频,和轻松愉快的音乐。积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进行主动探索学习,让幼儿看看、听听、说说,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科学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孩子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积极地参与、体验,大胆地表现,使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得到强化、提升。

  六、活动的再设计——要更突出主题

  如果再次开展这个活动,我想我们会在第一个导入环节放上音画效果更好的材料,给幼儿更多的时间表达、小结,资料上还可以再丰富些,画面可爱些,卡通的好。教师还可以更放手让幼儿说和做。突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七、活动的不足之处——细节的处理还不够完美。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倾听、观察、捕捉幼儿的信息,并使之成为丰富和调节活动的资源,让活动中的指导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更突出重点,有待加强培养、训练。此外,在活动中应给与孩子更多的拓展思维,还可以利用现场的资源,让幼儿与更多的同伴或老师交流。可以让幼儿做的,或师幼一起做的,都不必老师一人完成,如每一环节的小结,要把活动还给幼儿。还有就是播放课件的音量没有把握好。

  总之,对这个活动,我们付出了努力,幼儿也增长了知识和智慧。达到了我们的预期。我们也就满足、欣慰!我们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