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雪人之舞》教学设计和反思》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小班音乐《雪人之舞》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初步通过律动来感应断奏和圆滑,从而培养幼儿欣赏乐曲的兴趣和对音乐的感受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2、利用道具再次感应断奏和圆滑。
3、尝试运用乐器进行演奏,并探索断奏和圆滑不同的演奏法。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
挂图P3/P4、塑料袋、铃鼓每人一个。
三、教学队形:椅子半圆形摆放
四、活动重难点:
通过律动、道具感应断奏和圆滑,从而培养幼儿欣赏乐曲的兴趣和对音乐的感受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五、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学雪花飘进教室,坐好。
(二)故事导入
(出示挂图)“圣诞舞会就要开始了,圣诞老人找到铃铛了吗?(幼:找到了)圣诞老公公也要去参加圣诞舞会,一路上,大雪一直的下,它看见圣诞老公公就大声喊:‘圣诞老公公,您好呀!我们好久不见了,您下来和我们玩一会吧?’圣诞老公公说:‘好吧’。小雪花一听圣诞老公公答应要跟他玩,下得更欢快了。圣诞老公公把雪橇停在路边,和雪花玩了起来,他们还跳起了舞。
师:小雪花落哪里?
幼:地上。
师:还落在哪?
幼:头上、手上、脸上。
师:来,我们也和雪花一起玩吧!
(三)感应圆滑和断奏
1、律动:自由舞蹈
第一遍音乐:手之舞/坐下
断奏:手指/肢体点触
圆滑:手掌/摸摸身上的雪
师小结:用手指头把雪花指出来的这个节奏我们叫(断奏),雪花跳累时,让它在我们身上休息一下,摸摸它!我们叫(圆滑奏)
第二遍音乐:足之舞/站起
师:刚才,小手指跟小雪花玩得可高兴了。小脚丫看了以后,说:“换我跟小雪花玩。”
断奏:脚/原地踏步
圆滑:脚掌/地板滑动
第三遍音乐:两人一组,手牵手
师:现在,我们请找个好朋友一块去采雪花,看谁本领最大!
断奏:脚/原地轻跳
圆滑:脚掌/地板滑地
2、道具:溜冰的塑料袋
第一遍音乐:一人一个塑料袋
师:真快,圣诞老公公来到舞会上了。看,圣诞老公公为我们准备什么样的礼物呀?(塑料袋)
圣诞老公公:这可是一个神气的塑料袋,它会变魔术哦,变成溜冰鞋!
l断奏:塑料袋变魔术,变小变大。(变出一个合适自己脚丫的
溜冰鞋)
l圆滑:塑料袋在空气中滚动。(看变出的溜冰鞋能不能滑动)
第二遍音乐:两人一组,共玩“好朋友去溜冰”
师:穿上我的溜冰鞋,找个好朋友去溜冰。
l断奏:互相帮忙系鞋带。
l圆滑:套于脚上,于地板上滑动。
3、乐器感受:铃鼓
第一遍音乐:一人一个铃鼓
师:圣诞老公公除了带来会溜冰的塑料袋外,还带来了他的宝贝——铃鼓宝宝。我们让铃鼓宝宝跟我们一块玩吧!
l断奏:小雪花落下时,我们动动铃鼓宝宝的耳朵。
l圆滑:风吹来时,我们摸摸他的脸蛋,叫它不用怕。
第二遍音乐:发明断奏和圆滑的演奏法
师:这下,铃鼓宝宝再也不害怕了。可以和我们,还有小雪花大胆地玩了。
l那小雪花落下时,铃鼓宝宝该怎样做?(幼儿发明断奏)
l大风来的时候呢?(幼儿发明圆滑)
结束活动: 我们和圣诞老公公一起把铃鼓宝宝不同的声音给大家送去圣诞快乐。
2、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快乐饼干舞》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说一说、玩一玩、做一做的过程中了解做饼干的过程。
2.大声唱念儿歌,能跟着音乐旋律做饼干。
3.在游戏化的情境中体验做饼干的快乐。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5.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活动准备
1.律动音乐《快乐饼干舞》。
2.做饼干的流程图。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到饼干王国去参观,那让我们开着小火车出发吧!(随音乐进场)
师:哎呀,这路上的风景真不错,小朋友们要跟好咯,咔嚓咔嚓,一个跟着一个哦。
师:哎呀,饼干王国到了!(创设情境)
师:瞧,饼干王国有这么多好吃的饼干!快让我们坐下来看一看,都有哪些形状的饼干呢?(有心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字母、花朵、兔子、小熊等等)
师:哇,你发现了五角星形的,恩,很特别的饼干。。。。。。来,我们一起来说说看,这是什么形状呀?(像风车、螺旋线)这个呢?还有这个呢?哎呀,这么多的形状的饼干,再看看,这是什么饼干呀?你看到了那些小动物呢?
师:这么多小动物,这些呀,都是动物形状的饼干,看上去,可真好吃!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饼干吗?你吃过的饼干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味道的呢?恩,草莓味的,我也很喜欢吃。恩,这个味道,黄老师好像没吃过,下次,我们可以一起分享哦。(形状、味道、颜色)
师:那你们做过饼干吗?那饼干是怎么做成的呢?看来,做饼干可真有趣呀!
二、欣赏视频,了解做饼干的过程。
师:那让我们看一看饼干王国的点心师是怎么做饼干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欣赏制作饼干图片。
2.帮助幼儿梳理制作饼干的流程。(见步骤图)
3.谈话总结
师:咦,好吃的饼干是怎么做出来的呀?(随机)
师:首先,要干什么?(筛面粉)
师:筛好面粉以后做什么呢?(加水)
师:水加好了,接下来,应该干什么呀?(揉一揉)
师:揉好了之后呢?(压一压)
师:压完后要把它放进烤箱烤一烤?(烤一烤)
师:嘀嘀嘀,时间到!饼干做好了。
三、学跳《做饼干舞》,感受学习的乐趣
1.完整范跳,熟悉音乐旋律
师:哇,做饼干真有趣,老师还会跳《快乐饼干舞》呢!你们想不想看呀?
师:那我要开始咯,你们可要看仔细哦!
教师示范:跟着音乐旋律边说儿歌边表演《快乐饼干舞》。
2.分动作学习
师:刚才黄老师是怎么做饼干的呀?谁来说说看。
游戏一:小筛子筛面粉
双手胸前合抱做成小筛子状,假装将面粉放进去,然后一起扭动身体筛面粉。
师:我的小筛子在这里,你的呢?你的在哪里呀?我们一起来筛面粉。左边筛一筛,右边筛一筛,上面筛一筛,再往下筛一筛,来,声音响亮一点,筛一筛,筛一筛,面粉可要筛均匀咯!好,现在,我们轻轻的坐下来。
游戏二:小茶壶加加水
师:筛完面粉,我们应该干什么呢?
师:黄老师的小茶壶是这样的?你的小茶壶是什么样子的呢?哇,有这么多小茶壶呀,那让我们一起来给面粉加加水吧!咕噜噜,咕噜噜,加水是什么声音呀?恩~咕噜噜,咕噜噜,再换一边,咕噜噜,咕噜噜~
游戏三:揉一揉小面团
师:水加好了,接下来,我们应该干什么呀?
师:嗯,揉一揉,揉一揉是怎么揉的呀?左边揉一揉,右边揉一揉,揉一揉,揉一揉,揉一揉呀揉一揉~
游戏四:压扁扁小面团
师:揉完面团之后,我们就要?怎么样?
师:对了,压一压,你的面团有没有压扁呀?我们一起来压一压,正面压一压,压一压,压一压,反面也压一压,压一压,压一压,来,声音响亮一点,我们一起压饼干咯,压一压,压一压,压一压呀压一压~
游戏五:烤一烤小饼干
师:最后一步,我们要把饼干放进哪里?对了,放进烤箱怎么样呀?正面烤一烤,反面也烤一烤。
师:恩,那现在,我们一起把小面团放进烤箱,好吗?来,我们起立,放进烤箱烤一烤,正面(正面),反面(反面),香香的饼干就做好啦!
3.幼儿完整表演
师: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做饼干呀?(第一遍)
师:闻一闻我们做的饼干,味道怎么样呀?好香哦!让我们来尝一口,啊呜!饼干香不香?恩,又香又脆。那我们再多吃一点吧!啊呜啊呜啊呜。(吃饼干的动作)
师:小朋友真能干,做出来的饼干可真好吃,可是,饼干好像不多了,让我们再多做些饼干!好吗?这次做饼干,我们可要一边做一边说,声音,要响亮,这样做出来的饼干才会又香又脆哦,开始喽。(第二遍)
师:哎呀,做饼干可真有趣,来,我们轻轻的坐下来,给黄老师看一看,你们的饼干做得怎么样呀?让我来摸一摸,咦,这次大家做的饼干怎么感觉软绵绵的,不太成功呢?让我来问问小饼干,好不好,它到底怎么了?
师:哦~小饼干告诉我,原来,是小朋友的声音还不够响亮,所以,做出来的饼干不香也不脆,这可怎么办呀?要不这次,我们声音再响亮一点,让我们做的饼干又香又脆,好不好?来,起立,我们做饼干咯。(音乐起,结束老师做猫脸)好,回到位置上,(手势让孩子回位置)
四、尝试造型,拓展经验
师:咦,你们猜一猜,黄老师做的是什么饼干呀?哦~黄老师做的呀,是小猫饼干,那你们想做什么动物的饼干呢?(请小朋友回答)
师:那这次,我们就跟着音乐做一做动物饼干!你喜欢什么小动物,最后就摆出它的造型,好吗?那我们开始吧!(孩子造型亮相,老师不出造型)
师:咦,我的动物饼干在哪里呀?不能动哦,让黄老师来看一看,你们做的什么动物饼干呀?你做的什么动物饼干?
五、活动延伸
师:今天的饼干王国之旅可真有趣,来,让我们回到位置上,黄老师有一些问题想问问小朋友。我们做了这么多好吃又有趣的饼干,你想送给谁呀?
师:那让我们带着这些饼干跟大家一起区分享吧。
教学反思:
我觉得自己用情境表演导入活动是非常成功的,这种角色游戏让孩子们很快就投入到活动了活动中,孩子们对活动非常感兴趣。另外,我精心准备的操作材料深深地吸引了孩子,让他们乐在泥工活动中,做出了很多有趣的饼干,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教学设计小班音乐游戏《大象和小蚊子》反思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弱,《大象和蚊象生动、有趣、反差大,便于幼儿理解和表现。在这个过程注意倾听音乐的不同,并用动作表现出来,加之小班的幼儿十分熟悉,并且能模仿大象走路时笨拙、可爱和蚊子飞起来子,符合小班认识靠行动、爱模仿的特点。因此,我们选择生活中熟悉的并在形态上反差大的动物,通过音乐表演的形受和理解音乐的不同性质。为此,我们根据设计了此次活动故事情节与节奏对比鲜明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并通过游戏的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他们在音乐情境中获得愉快的感情。
活动目标
1.能借助图谱感知乐曲结构。
2. 大胆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大象和蚊子的角色,表演蚊子“ 等有趣的故事情情节。
3.幼儿乐意参与游戏,体验音带来的快乐。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重点:看懂简单的图谱符号
重点难点
活动难点:用身体动作契合音乐表现故事情节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熟悉《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
活动准备
蚊子”的特点。熟悉音乐。
物质准备: 教师自制的图谱;音乐;《大象和蚊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大胆模仿大象和小蚊子的动作
1.教师帮助幼儿复习《大象和蚊子》的故事
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咱们讲过的《大象和蚊子》的故
(1)故事里都有谁呀?
(2)发生了什么是呢?
2.幼儿根据故事内容模拟大象和蚊子的动作。
(1)大象是怎么走路的?
(2)小蚊子来了大象做了什么?
(3)蚊子又是怎么飞的呢?
(4)小蚊子是怎么叮大象的?
(二)、听音乐,感知故事内容
师:今天呀姣姣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大象和小蚊子听一听音乐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好不好完整播放音乐并在过程中对幼儿进行提示,音乐结束后对幼助幼儿熟悉音乐。
(1)谁走来了呀?
(2)这又是谁呀?它在做什么呀?
(3)大象醒了
(2)谁又来了呀?
(3)这回大象怎么样了?
(4)最后小蚊子怎么样了?
(二)认识图谱,并借助图谱进行表现
提问:什么图案能表示大象走路的样子?什么图案能表示
1.教师合着音乐出示简单的图谱。
师:我们把小图谱放在音乐中一起和咱们做游戏好不好?
2.幼儿尝试着按照图谱做动作。(分段进行理解和表演, 试)
(1)师:我们听了音乐,和小图谱一起做了游戏,那我们谁来了呀?大象是怎么样走的呀?请小朋友上来表演一下
有不一样的请上来一起放第一段音乐进行表演。后
3.按照图谱和教师提示完整做一遍。
师:你们都太棒了,那我们一边听音乐,看着图谱完整
(1)让幼儿根据图谱尝试自主进行表演
(2)纠正重点动作,再次进行表演。
(三)音乐表演《大象和小蚊子》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那怎们一起跟着音乐玩游戏好不好
1.第一遍,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并能跟随着音乐的节奏的样子。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想扮演谁呀?
师:那我来扮演大象,你们来当小蚊子好不好?
2.第二遍,引导幼儿熟悉游戏的基础上,幼儿自主选择喜演。
师:小朋友们你们相当那个小动物?请相当大象的小朋友来
(四)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做游戏,充分感受音乐活动带来
师:游戏好不好玩呀?那咱们再来一次,这次咱们邀请客人戏好不好?
1.提问: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大象走路和小蚊子飞?
2.幼儿自由进行表现
3.跟随音乐,将幼儿创编的动作表现出来。
(五)自然结束
师:小朋友们快到姣姣老师这里来吧,森林里还有好多小动上小汽车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吧!
活动延伸
在班级角色区的表演区新增《小象与蚊子》的表演内容验和感知该音乐。
故事
大象和蚊子(自编)
1、在一座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大象,它有着大大鼻子,它的大腿就像柱子一样,走起路来慢慢悠悠,“咚~ 它来了!(重点引导幼儿大象走路的样子和跳的样子)
“哦,天气真好呀!好久没有出去玩啦!今天可要玩个痛快着就来到一片嫩绿的草地上,“哦,好累呀,就让我在这
(慢慢的躺下,发出打瞌的声音)不一会儿大象就睡着了
2、“嗡~~~”一群蚊子飞来了,“嗡~~我们好饿呀,哪里有里有只肥肥的大象,嗡~~我们就一块儿叮叮它大大的屁股吧好吧!”“嗡~~我叮你的屁股,我叮我叮我叮叮叮”。
(重点引导幼儿蚊子飞和叮的样子)
3、大象的屁股被叮得很痒,“哦,谁呀?”赶紧用它的尾啪啪”把蚊子赶跑了。大象走到一棵大树下躺下来又睡着
(重点引导幼儿大象赶蚊子的样子)
4、“嗡~~~~”嗡子的肚子饿着呢!瞧,它们又飞来了! “你瞧。它有长长的鼻子,躺我们一起叮它的鼻子吧”“好可以享受一顿美餐啦!”“嗡~~~我叮你的鼻子,我叮你的我叮叮叮。”
5、“哎哟、哎哟”大象的鼻子被叮疼了,它用长长的鼻子一下子就把蚊子给赶跑了!“真讨厌的蚊子,老是打搅我睡走到一块大石头的后面伸伸懒腰,又做起它的美梦了!“
~~~”蚊子们东找找西找找,“咦,大象哪去了?”“哦, 让我们一起叮叮它的大腿吧!”“嗡~~~我叮你的大腿,我叮我叮我叮叮叮”“哎哟,哎哟,好疼啊!你们这些坏蚊子气,用它大大的脚使劲跺了起来“咚~~~~”这下把蚊子全
(重点引导幼儿大象生气的样子)
6、大树林又恢复平静,蚊子再也不敢来了,大象终于可以了!
(重点引导幼儿小蚊子晕了的样子)
活动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4、小班音乐《大象和小蚊子》教学设计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同时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幼师是教师及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何写一份优质教案?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教案供大家参考。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
2、大鼓一个、手铃若干、响筒若干。
活动重难点:
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认识大鼓、手铃、响筒.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1、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师:小朋友们,听谁在给我们唱歌?你们认识它吗?——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大家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
幼: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2、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响筒。
师:接下来又是谁呢?请小朋友听一听这种声音。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响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响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3、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手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手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响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基本部分
故事《大象和蚊子》。
1、教师结合乐器响筒、手铃、小鼓讲述故事。(伴随乐器讲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幼儿,而且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巩固故事。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呱——呱——呱——的呱呱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并表演蚊子晕倒的样子)
3、老师和幼儿一同表演演奏。
师:小朋友想自己来演奏吗?那么老师扮演大象,需要用小鼓和响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手铃)。
4、老师讲故事,幼儿集体演奏。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演奏的都非常好,现在这些乐器要回家休息了,咱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去吧。(播放音乐)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5、幼儿园小班教学设计:音乐游戏《开始和停止》反思
《开始和停止》音乐游戏教案,感知音乐有反复地开始和停止,在设计音乐游戏活动时应注重给予孩子一些富有趣味的同时也能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大胆地表现自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感受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开始和停止》的音乐游戏,感知音乐有反复地开始和
2、在游戏中,尝试使用多种形式大胆表现音乐。
3、感受音乐、体验与同伴、教师一起游戏的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玩音乐游戏,感知音乐开始和停止的特点。难点:在游戏中,尝试使用多种形式大胆表现音乐
活动准备
1、《小汽车》、《开始和停止》音乐。
2、方向盘人手一个、红绿灯指示牌、场地布置画一个大圈。
3、《开始和停止》音乐图谱。
4、开始和停止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律动《小司机》开车进教室。
师: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岳老师要带小朋友们一起开着火车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起你们手里的方向盘,我们出发喽!
二、通过谈话启发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开始和停止”的事件。师:宝贝们,我们的目的地到了。请你们把手中的方向盘轻底下。
师:刚刚我们小朋友都做了小司机,你们开心吗?(开心) 师:小朋友知道看到红灯(出示)要怎么办吗?(停下)
师:那么看到绿灯(出示)呢?(要开始走)
师小结:嗯,回答的真好,小朋友都知道要遵守交通规则, 我们坐在小椅子上开汽车,看到老师举红灯时,就怎样?举绿灯我们系上安全带,双手扶好方向盘,开始开咯~看到红灯要停止始(教师适当的举红绿灯并用语言引导)嗯,真棒,每个小司机都则。
三、感知音乐
1、第一遍欣赏音乐,引导幼儿发现音乐反复开始和突然停师:今天岳老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音乐,
的,认真的来听一听这首曲子和我们以前听过的曲子有什么不
——(教师播放音乐,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意摆动身体定格不动)
师:这首音乐和我们以前听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儿:没歌词、一会儿有音乐,一会儿没有
师小结:这首歌曲就象我们开车子的时候一样,一会遇到红遇到绿灯又向前进,遇到红灯又停止下来,等到绿灯亮的时候又
2、第二次感受音乐(出示图谱)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首音乐里开火车的时候遇到了几师:我们现在,跟着音乐学小司机在座位上开车,音乐停止
样呢?
师小结:原来跟着音乐做游戏是这么的有趣。
四、表现音乐
1、木头人游戏(请幼儿示范,走路,摆造型)
师:你们玩过木头人游戏吗?(玩过)那我们玩一次,“山山山不许说话不许动,不许露出大门牙。不许动哦,
师:很好,那你会跟着音乐玩木头人的游戏吗?音乐开始的时音乐停止时就摆个好看造型停止在那不可以动哦!音乐又开始时呢?(可以找一个幼儿试玩一次)(随音乐玩木头人游戏)
2、幼儿创造表演
师:我们除了可以玩木头人游戏跟着音乐一起走一走,停止以学什么跟着音乐游戏呢?
幼儿:跳舞、学小白兔………(请幼儿示范)(那你可以跟着音乐的时候就不可以动哦,音乐开始就继续)
师:刚刚他表演的好不好?那我们也一起来学一学。师:小朋友,太棒了
五、跳圈游戏
师:小朋友们看,地上有一个什么呀?(圈)
师:对了,这个圈还可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呢,老师讲游戏朋友拿起我们的方向盘围着这个圆圈站好,音乐开始时我们就围车,音乐停止时,我们就跳进圈内,停止在那不动,音乐开始时汽车。听明白了吗?
师:先看老师示范一次,看清楚了吗?你们会吗? 集体幼儿跟音乐玩跳圈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都会了吗?那我们把椅子底下的方向盘拿出开始咯,音乐开始我们就开汽车,音乐停就跳进圈内怎么样?(不
师幼跟着音乐一起玩开汽车游戏离开活动室。
六、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是突然停止又突然开始的再去找一找,看一看,除了视频里今天看到这些,还有什么事情停止的。明天来告诉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总结
音乐是抽象的,在游戏中让幼儿自由阐述对音乐的不同理解任孩子的基础上,尽可能让孩子独立、主动的开展游戏,我在音多观察,少干预;多放手,少包办;多鼓励,少指责。多采用和师幼互动。在音乐游戏《开始和停止》中,我根据音乐活动的需的行为和角色,引导幼儿感受、理解、表现音乐。在活动过程中一起跳成为参与者。在幼儿表现其创造成果,表演时我则是欣赏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导入活动,木偶表演是本节活动的亮点之一,但我没有充分利促 。
2.每个环节间的衔接语不够自然。
3.在活动中,应帮助幼儿分析音乐节奏,如:兔子跳的时候要随下跳,给予动作节奏好的幼儿肯定,为其他幼儿树立榜样作用, 乐素养。总的来说,整个活动的目标基本完成
6、小班音乐《雪人之舞》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初步通过律动来感应断奏和圆滑,从而培养幼儿欣赏乐曲的兴趣和对音乐的感受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2、利用道具再次感应断奏和圆滑。
3、尝试运用乐器进行演奏,并探索断奏和圆滑不同的演奏法。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
挂图P3/P4、塑料袋、铃鼓每人一个。
三、教学队形:椅子半圆形摆放
四、活动重难点:
通过律动、道具感应断奏和圆滑,从而培养幼儿欣赏乐曲的兴趣和对音乐的感受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五、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学雪花飘进教室,坐好。
(二)故事导入
(出示挂图)“圣诞舞会就要开始了,圣诞老人找到铃铛了吗?(幼:找到了)圣诞老公公也要去参加圣诞舞会,一路上,大雪一直的下,它看见圣诞老公公就大声喊:‘圣诞老公公,您好呀!我们好久不见了,您下来和我们玩一会吧?’圣诞老公公说:‘好吧’。小雪花一听圣诞老公公答应要跟他玩,下得更欢快了。圣诞老公公把雪橇停在路边,和雪花玩了起来,他们还跳起了舞。
师:小雪花落哪里?
幼:地上。
师:还落在哪?
幼:头上、手上、脸上。
师:来,我们也和雪花一起玩吧!
(三)感应圆滑和断奏
1、律动:自由舞蹈
第一遍音乐:手之舞/坐下
断奏:手指/肢体点触
圆滑:手掌/摸摸身上的雪
师小结:用手指头把雪花指出来的这个节奏我们叫(断奏),雪花跳累时,让它在我们身上休息一下,摸摸它!我们叫(圆滑奏)
第二遍音乐:足之舞/站起
师:刚才,小手指跟小雪花玩得可高兴了。小脚丫看了以后,说:“换我跟小雪花玩。”
断奏:脚/原地踏步
圆滑:脚掌/地板滑动
第三遍音乐:两人一组,手牵手
师:现在,我们请找个好朋友一块去采雪花,看谁本领最大!
断奏:脚/原地轻跳
圆滑:脚掌/地板滑地
2、道具:溜冰的塑料袋
第一遍音乐:一人一个塑料袋
师:真快,圣诞老公公来到舞会上了。看,圣诞老公公为我们准备什么样的礼物呀?(塑料袋)
圣诞老公公:这可是一个神气的塑料袋,它会变魔术哦,变成溜冰鞋!
l断奏:塑料袋变魔术,变小变大。(变出一个合适自己脚丫的
溜冰鞋)
l圆滑:塑料袋在空气中滚动。(看变出的溜冰鞋能不能滑动)
第二遍音乐:两人一组,共玩“好朋友去溜冰”
师:穿上我的溜冰鞋,找个好朋友去溜冰。
l断奏:互相帮忙系鞋带。
l圆滑:套于脚上,于地板上滑动。
3、乐器感受:铃鼓
第一遍音乐:一人一个铃鼓
师:圣诞老公公除了带来会溜冰的塑料袋外,还带来了他的宝贝——铃鼓宝宝。我们让铃鼓宝宝跟我们一块玩吧!
l断奏:小雪花落下时,我们动动铃鼓宝宝的耳朵。
l圆滑:风吹来时,我们摸摸他的脸蛋,叫它不用怕。
第二遍音乐:发明断奏和圆滑的演奏法
师:这下,铃鼓宝宝再也不害怕了。可以和我们,还有小雪花大胆地玩了。
l那小雪花落下时,铃鼓宝宝该怎样做?(幼儿发明断奏)
l大风来的时候呢?(幼儿发明圆滑)
结束活动: 我们和圣诞老公公一起把铃鼓宝宝不同的声音给大家送去圣诞快乐。
7、小班音乐游戏教学设计附反思《大象和蚊子》
活动目的:
1、体验、表现音乐故事的情趣,感受与同伴活动的快乐。
2、感受大象和蚊子不同的音乐性质,乐意随音乐做游戏。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通过图片、录像等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大象和蚊子的形态,并能够模仿它们的各种动作。
物质准备:“大象与蚊子”音乐cd、森林场景、桌面演示教具、“大象”长鼻子、“小蚊子”指偶若干、打击乐器鼓、沙锤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入场
师:小朋友,瞧!森林里的景色真美啊,让我们跟着音乐到森林里去玩吧!(引导幼儿听音乐手拉手,愉快入场。)美丽的森林到了,小朋友们找个位置休息吧。
[反思:活动一开始,教师注重为幼儿营造一个童话般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以游戏的形式进入活动室,从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主动融入活动的积极性。]
二、 本文来自文秘114 http://www.wenmi114.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教师演示桌面教具讲述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1、引导幼儿说说大象的特征。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
幼:大象。
师: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幼:大大的身体,长长的鼻子……
师:是的,大象有长长的鼻子,粗粗的四肢和大大的身体。这只大象在森林里散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小朋友认真听一听。
[反思:这个故事比较简单,要想引起幼儿的兴趣,老师讲述的技巧十分关键。教师在此环节充分地调动起自己的激情,结合桌面教具,运用生动的语言、可爱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讲述了故事《大象和蚊子》,特别是拟声词的运用,令故事中大象和蚊子的角色更加鲜明,具有诙谐的色彩。幼儿们都听了入了神,同时,也感染了参与观摩的客人老师们。]
三、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不同性质。
1、结合桌面教具,完整欣赏音乐,重点指导幼儿感受
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乐性质。
师:刚刚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随着音乐来听这个故事吧。小朋友们仔细听,哪段音乐听起来是大象走出来了,哪段是蚊子飞出来了?
[在引导幼儿分辨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乐性质时,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基本能够分辨得出。]
2、结合片段音乐,启发幼儿利用姿体动作自由表现音乐的角色特
-
点。
⑴引导幼儿听第一段音乐集体表演“大象”。
师:小朋友,你们在听音乐时,大象是怎么走的呢?
⑵幼儿听第二段音乐集体表演“小蚊子”。
师:我们再听听看,谁飞来啦?我们变成小蚊子一起飞起来吧。
[反思:幼儿对模仿大象走路和小蚊子飞来飞去的动作十分感兴趣,特别是男孩子,他们学大象走路时那种憨态可掬的样子,十分可爱。在过渡环节中,我始终用游戏的口吻来调节幼儿的活动量,注意动静的交替,幼儿不易疲劳。]
3、结合乐器感知音乐
(1)教师出示乐器并演奏,引导幼儿辨别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色。
师:小朋友。你们瞧,这是沙锤,这是鼓,你们听听哪种音乐听起来像是大象来了,哪种音乐听起来像是蚊子的声音,你们听出来了吗?
(2)幼儿演奏乐器,感受大象和蚊子的声音。
师:小朋友们,蚊子来了。(引导幼儿听第一遍)蚊子飞走了,让我听听蚊子的声音。(引导幼儿再次感受第二遍音乐。)
师:咦,大象来了,蚊子要躲起来啦。(引导幼儿听一遍音乐)
[反思:此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用脚步表现大象的笨重,在提醒幼儿听音乐通过大象与蚊子躲藏的方式来辨别不同的音乐性质时,教师害怕幼儿出错,语言的提示稍多了些,可以适时的退出,让幼儿学会自己听音乐进行游戏。]
(3)引导幼儿再次听音乐演奏乐器,在演奏中进一步感受并表现“大象”与“蚊子”不同的音乐性质。
[反思:小班幼儿对乐器的演奏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选择了两种幼儿易于分辨的、音色对比明显的乐器,让幼儿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进行乐器的伴奏,进一步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乐器不仅可以用来为旋律伴奏,还成为了幼儿喜爱的游戏道具了。]
四、游戏“大象与蚊子”,体验快乐的游戏氛围。
师:小朋友今天耳 本文来自文秘114 http://www.wenmi114.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朵真灵,现在我们一起来玩大象和蚊子的游戏吧!
教师出示并逐一介绍游戏道具(大象鼻子、大象头饰、蚊子指偶)及游戏场景。
1、第一遍,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并能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自由表现大象与蚊子的样子。
师:美丽的大森林里面来了谁呀?
幼:大象。
师:对了!我就是大象妈妈,今天我要带着几只象宝宝和我一起到森林里散步。(教师请几个小朋友到旁边戴头饰准备扮演象宝宝。)
师:那剩下的小朋友扮演什么呢?嗡~~~~~~~~~~~~谁来了呀?(配班教师扮演蚊子妈妈,引导其他幼儿扮演蚊子。)
2、第二遍,引导幼儿熟悉游戏的基础上,请个别幼儿来扮演大象,并提醒幼儿大象出来时蚊子要躲在每棵树后,别让它发现了。
师:现在大象妈妈要去休息了,象宝宝们继续玩吧,(蚊子妈妈:“蚊子们注意了,象宝宝的肉可香了,我们可要多叮上几口才能飞走哦。”(师退出游戏)
3、第三遍,教师鼓励幼儿互换角色,听音乐自由游戏。
师:刚才象宝宝和蚊子宝宝都表现的很好,现在你们可以和好朋友交换头饰、指偶继续玩游戏。
[反思:此环节教师主要是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听音乐通过肢体动作大胆表现动物的形态和动态。在此环节,幼儿满足于游戏中躲藏的过程,听音乐的能力还不够,特别是在大象与蚊子音乐过渡的环节,需要老师的提醒。再有就是:由于小班的幼儿的动作局限性大,他们只满足于模仿简单的动作,创造性不够,在后期的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找不同”等各种方式来丰富幼儿经验,鼓励他们大胆表现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这样音乐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幼儿的水平将会不断地得到提高。]
五、游戏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你们在森林里玩得高兴吗?现在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让我们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吧!(在音乐中自由结束)
[反思:师生的良好互动将整个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直至游戏结束,幼儿仍意由未尽,于是我们将活动进行了延伸,将目标要求做适当的调整。特别是引导幼儿在扮演“大象”时,要求步伐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使音乐不再是成为游戏的背景而是能让幼儿真正地与音乐融合在一起,使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得到真正的快乐。]
8、幼儿园教学设计小班音乐《蚊子舞》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蚊子舞》,感受和区分“打蚊子”和“挠痒痒奏.
2. 能做出符合音乐节奏的动作,跟着音乐节奏打蚊子、挠.
3.乐意参与音乐游戏,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和区分“打蚊子”和“挠痒痒”的音乐旋律和节跟着音乐节奏做出打蚊子、挠痒痒的动作。
难点: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做打蚊子、挠痒痒的动作。
活动准备
蚊子图片、音乐《蚊子舞》
知道如何打蚊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在睡觉的时候,经常会有一种小虫子一直在耳边嗡嗡嗡的叫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看到蚊子的时候你们会做什么呀?你们是怎么打蚊子的?请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拍蚊子的动作)那被蚊子叮了大呀?今天我带来了一个打蚊子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玩好不好?我的音乐吧。(欣赏一遍完整的音乐)
二、老师根据音乐情景引导幼儿做拍打蚊子的动作。
1.师:谁来猜猜看,这段音乐讲了什么事情?(熟悉第一段遍音乐,引导幼儿熟悉音乐旋律)
2.出示道具蚊子,老师拿出蚊子道具,不断地变换方位,上儿追拍蚊子。(帮助幼儿练习拍蚊子的动作)
3. 教师提炼幼儿拍打蚊子的动作,幼儿练习拍打蚊子的动做拍蚊子的游戏。
三、出示三只小蚊子,请幼儿数一数有几只蚊子,再根据第蚊子的动作。师:又飞来几只蚊子,大家来数一数有几只蚊子啊,有三只打几下才能把他们都给打死啊?我们一起来打这三只蚊子好吗打蚊子,这边还有,再来数一下,123 打蚊子,321 打蚊子。幼奏下做拍打蚊子的游戏。
四、根据第三段音乐做挠痒痒的动作。
师:哎呀!刚才我被蚊子叮了好多个大包,身上痒死了,你们你是怎么挠的?
师:总结幼儿挠痒痒的姿势,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姿势挠痒痒音乐挠痒痒吧。(完整动作练习)
游戏:蚊子舞师:你们听,又来了很多蚊子,我们一起来拍蚊子!(完整的遍)蚊子都拍死了吗?好像还有几只,我们再来一次,这次争取有信心吗?(第 2 遍)这下还有蚊子吗?是不是都把蚊子消灭掉啦?这下你们可以用担心蚊子叮你们了。(有还想游戏的幼儿继续玩游戏)
活动总结
活动以完整欣赏音乐导入,音乐游戏采用了整体、分段、再方式,使整个游戏更连贯,由浅入深的进行。活动通过引导幼儿“ “表现”三个阶段进行游戏,幼儿玩得尽兴。《蚊子舞》的游戏活动氛围轻松、愉快。根据音乐做相应的班幼儿现在的年龄特点。在游戏过程中从实际的游戏水平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