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英语活动《The Cat`s Got the Measles》教案与教学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英语活动《The Cat`s Got the Measles》教案与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韵文《The Cat`s Got the Measles》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2、引导幼儿学习英文单词“Measles ”的正确发音;
3、让幼儿在情景中自然学习英语,感受与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鼓励幼儿大胆的用英语说话;
4、能听懂会说本课单词、对话。要求发音准确,理解词义,语调自然;
5、培养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活动准备
VCD《The Cat`s Got the Measles》、医生的装备(白大褂、听诊器、药品)、小猫的装备(衣服、纱巾、贴纸)、小猫,猴子、头饰各一个、大图(大脸猫)、红色的磁铁(细菌)、单词大卡片 (mailman,fightfighter,cook,doctor)各一套,各不同形状的即时贴纸若干,韵文图谱
活动过程
一、Warm-up
1、与孩子们打招呼,做一做口语练习。例如:T: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can you tell me what weather like is today? And how do you feel today?引导孩子反问老师:How do you feel ,Miss Wu?(咳,咳,I feel sick, I want to send for the doctor.)
2、复习有关职业的名称。事先将职业的卡片反扣在黑板上,让孩子猜一猜所学过的职业名称,引导孩子说出各职业的英语名称,念一念有关职业的数来宝,如I `m a waiter ,please, please, please; I `m a cook, cook, cook; I `m doctor, hear, hear; I `m a firefighter, fire, fire, fire; I `m a mailman, mailman, mailmail。I `m a nurse, 澎刺~~~~啊------例如:We send for the doctor,Mmmm…where is the doctor, no,he is a mailman,做一做mailman的数来宝,以此类推,翻出其他职业的图片并说一说各自的数来宝,直接找出doctor.接下来,老师穿上白大褂,让孩子说出老师所扮演的职业的名称,老师再向孩子说明医生的工作情况。例如:look , what do I do?(doctor)right,I `m a doctor, if you got the sick(ke..ke..) and I know what to do.(摆弄一下医生的医疗设备,并看看坐在位置上的孩子有没有不舒服)
二、韵文学习
1、情景导入
小猫出场并喵喵叫( 疲倦、痛苦),这时老师问小猫:“嗯,who is coming ?Hello, Cat ,what `s matter with you?” (焦虑心疼) 小猫很疲倦的样子说:“ 咳,咳,I`ve got the measles.”这时老师掀开小猫的纱巾,“啊,measles,the cat`s got the measles. (焦虑心疼)”老师指着贴上红点点的猫咪,让幼儿猜猜猫咪怎么啦,顺着孩子的答案介绍“measles”,带孩子学习单词“measles”.这时,老师再问一问孩子小猫怎么了。引导孩子说出The cat`s got the measles.例如:What `s matter with the cat? The cat is sick. The cat`s got the measles.”老师再给小猫进行治疗(夸张些)。Don`t worry, I know what to do
2、单词学习“measles”
出示“大脸猫”,带读单词“measles”,边念边往图片上贴红色的“measles”.这时,老师也往自己身上贴上measles, 引导孩子说MissWu `s got the measles,再请能念出单词“measles”的孩子上来, 老师再将measles 贴在他的身上,问其他的小朋友,and**`s got the measles.引导小朋友说出“谁谁 `s got the measles.”给猫贴上磁铁,并大声念出来.例如:let`s play the game--- who`s got the measles? Who want to try? Measles ,measles, who`s got the measles. (引导孩子跟念)这时医生再给他进行治疗。(活动两遍)
3、游戏活动:Where is the doctor?将所有职业的卡片反扣在黑板上,让小朋友来当生病的孩子,让他找到医生的卡片,才能得到治疗。(老师可以示范做一遍寻找医生的过程)引导幼儿说出生病时要找医生,再适时复述孩子的话。例如:who`s got the measles? (请上扮演生病的孩子并给他贴上measles)**,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I `ve got the measles)Whatever shall we do(send for the doctor) ,let`s look for the doctor翻开图片直到找出doctor?(注意引导坐在位置上的孩子也一起说)找到医生后,医生说:I know what to do. **, have some medicine Mmm….the measles have gone.(2次)
4、韵文练习
出示韵文图谱,第一遍让孩子听老师念韵文,例如:I read the chant《The Cat`s Got the Measles》for you ,listen…, 第二遍请小朋友起立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念韵文并做动作,let`s learn the chant《The Cat`s Got the Measles》,read after me第三遍播放CD,请幼儿跟老师一起边念边做动作。Let`s follow the type.very good ,the class is over.
5、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选材意图:
如何在幼儿园开展英语教学,已逐渐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与研究的热点。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我发现幼儿对学英语的兴趣很大,特别是切合与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以简单的语言,体验主题的操作式活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英语语音感,增长他们的语言敏感性。在孩子已经学习一些社区的一些职业,我选择了《The Cat`s Got the Measles》这首与职业doctor相关的韵文,这首韵文说的是小猫看病的情境。韵文有趣,琅琅上口,孩子能够通过图片了解整个故事的意思。并设定了相关的活动目的:1、通过学习韵文《The Cat`s Got the Measles》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2、引导幼儿学习英文单词“Measles ”的正确发音;3、让幼儿在情景中自然学习英语,感受与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4、鼓励幼儿大胆的用英语说话。
教学效果:
这节英语课整体效果不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通过游戏、儿歌等活动培养和调动了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了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2、能以情景表演贯穿始终,善于运情景教学。特别是让备班老师来扮演小猫,将整个韵文情景完整地展示给孩子,让孩子在第一时间明白了韵文的故事寓意。
3、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习、掌握单词发音,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把学习英语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先是复习有关于职业的英语表达,由Doctor这一职业引出小猫生病的故事,再学习单词“measles”麻疹,再反问孩子小猫生病怎么样办“Whatever shall we do?”引导孩子能够用英语来表达出“找医生”,从而将整个韵文的逻辑连贯起来。
7、各个环节内容都能做到紧扣主题展开,有效组织教学,课堂实效性较强。
8、在教具准备上,我利用形象的韵文图谱,让孩子能够通过观看图谱,就能自然而然地念出整首韵文。
不足之处:
1、关注度不够,在孩子想表现的时候,给予的关注度不够,不能让孩子在第一时间得到机会展示他的风采;
2、在肢体表现上有所保留,没有更好地展现出医生与小猫之间的互动;
3、在引导孩子主动开口的方式方法有所欠缺;
4、在教具安排上单一,只是传统的图片和挂图;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摸索出一些幼儿喜欢的教学方法,初步形成自己的英语教学风格。配合教学工作,包括设计了相应的图片、儿歌、歌曲等,以及幼儿英语动态教材vcd等。通过教学,基本使幼儿达到了以学习普通话为主,以英语学习为第二语言,使幼儿通过两种语言的学习与交流,提高了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掌握了英语的粗浅知识与技能;萌发了英语的思维方式;促进了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2、大班英语教案《Let`s Do It 》
教学目标:
1、学会说 reading、 singing、 drawing、 dancing,并知道其意思;复习单词ru ing、walking 、hop;
2、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3、听懂并理解老师的一些简单英语指令,乐于模仿。
4、培养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教学准备:
reading、 singing、 drawing、dancing的图片各一幅
活动过程:
一、Warm up :
1 Greeting——《Hello》song ;
2 Review——sing the《Ru ing》song;
二、Gue ,what am I dong ? ——reading、 singing、 drawing、dancing;
1、请学生安静,猜老师做的动作是什么;——看书、唱歌、绘画、跳舞;
2、请个别学生做动作,其他学生来猜是什么;
3、Game : 《I say , you do》
If I say “reading”, you are reading; If I say “singing”, you aresinging……
三、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follow me say the words;and tell mewhat`s the words ` meaning .
1、Practice :Game《I do ,you say》
If I am reading, you say the word “reading”; If I am singing, yousay the word “singing”……
2、Game《Traffic lights》
Teacher: If I point to green light , you should follow me say theword (reading、 singing、 drawing、dancing), If I point to red light ,you should be no voice .
四、Game : 《Wood man》
All the children make a big circle , sing a song ,when I say stop, you should be a wood man , do nothing .
五、Cla is over: sing《 Say Good bye》
3、大班游戏教学活动教案与反思《小手变变变》
设计背景:冬天到了,小朋友都戴上了各种各样漂亮的手套,小手变美了。
活动目标:根据手形的变化联想各种事物,并尝试。用自己的小手变成各种生动的图案,发动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尝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亲自动手;
难点:伸出手去,想象变成各种图形。
活动准备:手电筒
活动过程:
欣赏:
1、教师把窗帘拉上,请一名幼儿打开手电筒照到墙上,老师伸手做手影游戏,引导幼儿欣赏。例如:狗、孔雀等。
2、引导学生伸出自己的手到窗帘处变出自己想变的事物。
引导:老师边夸奖边拿出自己画的范画(头朝不同方向的鸟)让学生欣赏后贴在小黑板上。师:这些画的轮廓像什么?生:小鸟。师:小朋友真厉害发现了秘密,让老师来教你们用小手变“小鸟”吧。
讲解示范:
1、老师伸出手指着大拇指说:“把大姆指当小鸟的头”,并在轮廓里画上眼睛和尖尖的。指着其余四个指头说:“这当小鸟的身子”,边说边用粉笔在黑板上描下来。
2、再涂上颜色。
问:还能不能多画几只鸟?生:……师边说边画了两只头朝不同方向的鸟。问:可不可以给这两只鸟涂上不同的颜色?生:可以。师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让老师帮着给鸟涂上。师:这几只鸟美丽吗?生……
动手创作:指导幼儿摆好要画的手形,用笔从最外边的手指开始,仔细沿着手指的形状走,一直画到最后一个手指(着重找出姆指),师:拇指上画鸟的什么?生:头。并指导幼儿添画进行装饰。
作品展览:让幼儿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师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1、活动过程的反思:
(1)大部分幼儿都能动手画,很感兴趣,刚画时四个小指头个别的合并画了,个别的在画好轮廓后把眼睛、嘴错画在小指上了。
(2)教师在讲小鸟的头时,还要强调以不同的方向进行变换,让学生看出各种姿态的小鸟。
(3)教师在要求画不同方向飞来的小鸟时,幼儿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用手在黑板上摆放不同方向飞来的小鸟,幼儿很快就接受了。
2、活动效果的评价:引入还是很好的,师在讲画鸟头朝不同方向时不够灵活。
3、我重新上这课时,会在范画上精心设计,引导上多下功夫,让学生自己去体会鸟不同姿态的美。
4、大班美术活动《恐龙》教案与教学反思
目标:
1、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以绘画方式表现自己的所感所想。
2、幼儿能对画面进行合理布局,大胆表现,提高想象力。
3、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恐龙玩具、水彩笔、蜡笔、恐龙的视频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
教师:“这是什么?他们生活在哪里?”
“你们知道这些恐龙有些什么特殊的本领?”
2、交流讨论
(1)“你喜欢那种恐龙?”
(2)引导幼儿说说各种恐龙不同的特征。
(3)观看有关恐龙的视频,引导幼儿更进一步了解恐龙不同的特征。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①引导幼儿根据恐龙的自身特征来作画。
②启发幼儿添加与主题有关的背景,丰富画面的内容。
4、作品评价、展示。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展示。
反思:
我设计的这节课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抓住幼儿喜爱恐龙这一特点,引导幼儿塑造不同的恐龙形象,在绘画、讲述的过程中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提高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活动开始先引出恐龙玩具来吸引幼儿,让幼儿能大胆联想,能够根据自己了解恐龙的知识,接着采用视频的形式,让孩子观察恐龙的不同特征及不同动态,即帮助幼儿发现恐龙的品种多,进一步的帮助幼儿建构了的知识经验,为幼儿绘画活动做准备。
因此,活动设计《恐龙》是一个较综合性的活动,它将美术总体目标中对色彩、线条、装饰等多个要求较自然的揉进一个内容中,使幼儿通过一个恐龙的内容获得了较好的发展。然而,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与问题:
1、由于幼儿对美术的感受能力不一,部分幼儿不能很好地观察并把握恐龙的特征画出来。
2、由于幼儿对美术表现能力的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较好地运用色彩夸张地表现。比如:线条不够连贯、流畅,色彩较单一、配色不够鲜明等。在以后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多进行个别引导,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平时注重对幼儿线条练习及色彩搭配的指导。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感受力和表现力应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
5、大班英语活动《The Cat`s Got the Measles》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韵文《The Cat`s Got the Measles》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2、引导幼儿学习英文单词“Measles ”的正确发音;
3、让幼儿在情景中自然学习英语,感受与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鼓励幼儿大胆的用英语说话;
4、能听懂会说本课单词、对话。要求发音准确,理解词义,语调自然;
5、培养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活动准备
VCD《The Cat`s Got the Measles》、医生的装备(白大褂、听诊器、药品)、小猫的装备(衣服、纱巾、贴纸)、小猫,猴子、头饰各一个、大图(大脸猫)、红色的磁铁(细菌)、单词大卡片 (mailman,fightfighter,cook,doctor)各一套,各不同形状的即时贴纸若干,韵文图谱
活动过程
一、Warm-up
1、与孩子们打招呼,做一做口语练习。例如:T: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can you tell me what weather like is today? And how do you feel today?引导孩子反问老师:How do you feel ,Miss Wu?(咳,咳,I feel sick, I want to send for the doctor.)
2、复习有关职业的名称。事先将职业的卡片反扣在黑板上,让孩子猜一猜所学过的职业名称,引导孩子说出各职业的英语名称,念一念有关职业的数来宝,如I `m a waiter ,please, please, please; I `m a cook, cook, cook; I `m doctor, hear, hear; I `m a firefighter, fire, fire, fire; I `m a mailman, mailman, mailmail。I `m a nurse, 澎刺~~~~啊------例如:We send for the doctor,Mmmm…where is the doctor, no,he is a mailman,做一做mailman的数来宝,以此类推,翻出其他职业的图片并说一说各自的数来宝,直接找出doctor.接下来,老师穿上白大褂,让孩子说出老师所扮演的职业的名称,老师再向孩子说明医生的工作情况。例如:look , what do I do?(doctor)right,I `m a doctor, if you got the sick(ke..ke..) and I know what to do.(摆弄一下医生的医疗设备,并看看坐在位置上的孩子有没有不舒服)
二、韵文学习
1、情景导入
小猫出场并喵喵叫( 疲倦、痛苦),这时老师问小猫:“嗯,who is coming ?Hello, Cat ,what `s matter with you?” (焦虑心疼) 小猫很疲倦的样子说:“ 咳,咳,I`ve got the measles.”这时老师掀开小猫的纱巾,“啊,measles,the cat`s got the measles. (焦虑心疼)”老师指着贴上红点点的猫咪,让幼儿猜猜猫咪怎么啦,顺着孩子的答案介绍“measles”,带孩子学习单词“measles”.这时,老师再问一问孩子小猫怎么了。引导孩子说出The cat`s got the measles.例如:What `s matter with the cat? The cat is sick. The cat`s got the measles.”老师再给小猫进行治疗(夸张些)。Don`t worry, I know what to do
2、单词学习“measles”
出示“大脸猫”,带读单词“measles”,边念边往图片上贴红色的“measles”.这时,老师也往自己身上贴上measles, 引导孩子说MissWu `s got the measles,再请能念出单词“measles”的孩子上来, 老师再将measles 贴在他的身上,问其他的小朋友,and**`s got the measles.引导小朋友说出“谁谁 `s got the measles.”给猫贴上磁铁,并大声念出来.例如:let`s play the game--- who`s got the measles? Who want to try? Measles ,measles, who`s got the measles. (引导孩子跟念)这时医生再给他进行治疗。(活动两遍)
3、游戏活动:Where is the doctor?将所有职业的卡片反扣在黑板上,让小朋友来当生病的孩子,让他找到医生的卡片,才能得到治疗。(老师可以示范做一遍寻找医生的过程)引导幼儿说出生病时要找医生,再适时复述孩子的话。例如:who`s got the measles? (请上扮演生病的孩子并给他贴上measles)**,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I `ve got the measles)Whatever shall we do(send for the doctor) ,let`s look for the doctor翻开图片直到找出doctor?(注意引导坐在位置上的孩子也一起说)找到医生后,医生说:I know what to do. **, have some medicine Mmm….the measles have gone.(2次)
4、韵文练习
出示韵文图谱,第一遍让孩子听老师念韵文,例如:I read the chant《The Cat`s Got the Measles》for you ,listen…, 第二遍请小朋友起立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念韵文并做动作,let`s learn the chant《The Cat`s Got the Measles》,read after me第三遍播放CD,请幼儿跟老师一起边念边做动作。Let`s follow the type.very good ,the class is over.
5、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选材意图:
如何在幼儿园开展英语教学,已逐渐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与研究的热点。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我发现幼儿对学英语的兴趣很大,特别是切合与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以简单的语言,体验主题的操作式活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英语语音感,增长他们的语言敏感性。在孩子已经学习一些社区的一些职业,我选择了《The Cat`s Got the Measles》这首与职业doctor相关的韵文,这首韵文说的是小猫看病的情境。韵文有趣,琅琅上口,孩子能够通过图片了解整个故事的意思。并设定了相关的活动目的:1、通过学习韵文《The Cat`s Got the Measles》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2、引导幼儿学习英文单词“Measles ”的正确发音;3、让幼儿在情景中自然学习英语,感受与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4、鼓励幼儿大胆的用英语说话。
教学效果:
这节英语课整体效果不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通过游戏、儿歌等活动培养和调动了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了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2、能以情景表演贯穿始终,善于运情景教学。特别是让备班老师来扮演小猫,将整个韵文情景完整地展示给孩子,让孩子在第一时间明白了韵文的故事寓意。
3、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习、掌握单词发音,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把学习英语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先是复习有关于职业的英语表达,由Doctor这一职业引出小猫生病的故事,再学习单词“measles”麻疹,再反问孩子小猫生病怎么样办“Whatever shall we do?”引导孩子能够用英语来表达出“找医生”,从而将整个韵文的逻辑连贯起来。
7、各个环节内容都能做到紧扣主题展开,有效组织教学,课堂实效性较强。
8、在教具准备上,我利用形象的韵文图谱,让孩子能够通过观看图谱,就能自然而然地念出整首韵文。
不足之处:
1、关注度不够,在孩子想表现的时候,给予的关注度不够,不能让孩子在第一时间得到机会展示他的风采;
2、在肢体表现上有所保留,没有更好地展现出医生与小猫之间的互动;
3、在引导孩子主动开口的方式方法有所欠缺;
4、在教具安排上单一,只是传统的图片和挂图;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摸索出一些幼儿喜欢的教学方法,初步形成自己的英语教学风格。配合教学工作,包括设计了相应的图片、儿歌、歌曲等,以及幼儿英语动态教材vcd等。通过教学,基本使幼儿达到了以学习普通话为主,以英语学习为第二语言,使幼儿通过两种语言的学习与交流,提高了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掌握了英语的粗浅知识与技能;萌发了英语的思维方式;促进了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6、大班音乐活动《大雨小雨》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感受曲调、歌词、节奏的基础上学唱歌曲,用较自然的声音、表情和亲切活泼的情绪来演唱。
2、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 创造性地选择演唱形式来演唱,学习在集体歌唱活动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声音,使之与他人相协调。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及磁带。
活动过程:
1、练声。
以歌曲中的一句作为练声曲,师生问好。
2、谈话导入活动。
①你们见过下小雨吗?下小雨的时候是怎样的?你们见过下大雨吗?下大雨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②谁会用动作来表现小雨和大雨?
3、学习歌曲“大雨和小雨”
①放音乐,欣赏歌曲。
②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③学唱歌曲。
④小组比赛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引导幼儿创造性地选择演唱的形式并演唱。
5、给歌曲起名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师幼兴致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始终以愉快,饱满的情绪进行演唱,取得较好效果。
音乐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音乐,音乐教育应让幼儿听懂或看懂,即感受音乐语言后再去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感受和情感。在本次活动中我紧扣“音的强弱”这一音乐要素,通过模仿、律动、欣赏体验、游戏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感受理解,让幼儿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去进行分析比较:大雨和小雨的声音谁强谁弱?雷声和风声有什么不同?幼儿从熟悉的事物中去探索、去领悟,体会到声音有强有弱。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幼儿通过无拘无束地探索,从生活中找到音乐,感受音乐,最终创造音乐,表现音乐,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为实现音乐教育的总目标——使幼儿终身热爱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7、大班音乐活动《拉拉勾》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石头的外形及属性,能用肢体造型来表现软和硬。
2、初步学会念儿谣,尝试用石头堆叠游戏、语词节奏来感应音效次数。
3、尝试能看指挥进行合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熟悉语词并感应音效次数。
活动难点:肢体造型感应柔软与尖硬,并尝试能看指挥进行合奏。
活动准备:
1、音乐VCD、故事挂图
2、大布袋1个,袋子里装一些软、硬、粗糙、平滑的物品。
3、纱巾、布球、石头、水袖、蛙鸣筒、软垫若干。
四、队形
幼儿半圆就坐在软垫上
活动过程:
一、暖身部分
1、故事引导
今天我们继续来听〈石头和泡泡〉的故事。还记得上节活动我们说到哪了吗?滋滋小蜜蜂也想
飞来玩泡泡。可是,蝴蝶小姐们一看到小蜜蜂,就急忙要将它赶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蜜蜂身
上有又尖又硬的刺,蝴蝶小姐们怕小蜜蜂会刺破泡泡,所以联手起来将小蜜蜂赶走。你们看看,蝴
蝶们手里拿着什么呀?小蜜蜂有什么表情?(请幼儿看挂图)这个时候,小石头挺身而出帮助小蜜
蜂,他要大家想想有谁能和小蜜蜂一起玩呢?
2、造型活动
(1)老师:有什么东西不是轻轻的,也不是软软的,不怕小蜜蜂的针(引出石头)。
(2)你们会用身体做出坚硬的造型吗?
(3)幼儿:做各种坚硬的造型。
(4)老师:推压学生,测试是否如石头坚硬
二、儿谣《石头》
(一)软与硬的触感
1、游戏《摸一摸》::请幼儿逐个闭目老师事先准备在大袋子里的物品,并描述触感。
2、出示石头,请幼儿说说触摸石头的感受。
3、石头可以做什么?(建筑、作画、游戏……)
(二)观察外形、练习堆叠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小石头的儿谣,请大家一起来听听儿谣里说了是什么?(第一遍音乐)
1、小朋友们来说说,儿谣里都说了什么?(启发幼儿学念儿谣)
2、请幼儿欣赏第二遍音乐,教师念谣并随音乐做相应的语词动作。
3、幼儿每人手拿三颗石头(先随老师念谣练习放石头和捡石头,注意休止符),依语词做动作。
4、请幼儿欣赏第二遍音乐,边学念谣边玩石头游戏。
(三)石头乐器
感应次数:刚才,我们和几个石头玩游戏啦?如果只有两颗石头还能玩游戏吗?怎么玩
1、幼儿每人两个石头
(1)语词节奏:念儿谣并走出语词节奏。
(2)石头数目:步伐停止,依语词数目来互敲石头演奏数目。
2、两部合奏
(1)语词节奏:小石头数颗包入水袖,揺奏语词节奏。
(2)石头数目:依语词数目来互敲石头。
3、三部合奏
(1)前奏:蛙鸣筒∕刮奏拍子
(2)语词节奏:小石头放入水袖∕揺奏
(3)石头数目:两个石头∕依语词数目来互敲石头
(四)石头造型,创意想象排图案
1、分成4人一小组,各组在软垫上模仿老师排出一样的图案。
2、创作:自由创作各式图案,大家欣赏。
8、大班数学活动公开课教案与反思:《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及1元和5元的面值。
2、初步尝试有计划地使用人民币,感知并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小朋友,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要上小学了,小学生要用到很多的学习用品,今天,我们就去逛逛文具店,买一些学习用品,好吗?
二、认识人民币
(一)、认识部分人民币的面值
1、买学习用品要用什么?(钱、钞票)我们国家使用的钱(钞票)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人民币)
2、课件(出示所有的人民币):看,这些就是什么呀?(人民币)你认识哪张人民币?它的面值是多少?
3、课件(出示数字7):那今天我们要用几元人民币去买学习用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7元)
(二)、取钱
1、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个储蓄罐,里面有很多的人民币,现在请你们从储蓄罐里取出7元人民币。(幼儿操作)
2、你取了几元人民币?是怎么取的?谁也用了这种方法?
幼儿讲述取7元人民币的方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简单认识一下纸币和硬币);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小结:原来,7元人民币有两种取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还有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3、请小朋友把7元人民币放到钱包里。(幼儿把7元钱放到钱包里)
四、制作计划表
1、小朋友们已经把钱准备好了,那么你们准备到文具店里买些什么学习用品呢?(请2——3名幼儿简单讲述)
2、出示课件:我们先来看看文具店里有些什么学习用品?这些学习用品的价格又是多少?
3、原来文具店里有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它们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小朋友有几元人民币呀?(7元)该买些什么呢?我们先来计划一下吧!
4、出示计划表:这儿有一张表格,我们可以把想买的东西先来记录一下。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集体交流:小朋友们都做好了计划表,现在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计划表。(我想买一本子,2元;一支笔,5元等)
7、自由交流:其他的小朋友呢?你们想不想交流一下?(想)现在就请你们和边上的朋友看一看,说一说。
五、购物
1、现在我们都做好了购物计划,接下来就请你们每人带7元人民币按计划买学习用品吧!(幼儿按计划购物)
2、你们都按照计划挑选好自己需要的东西吗?现在我们一起去收银台付钱吧!(幼儿付钱)
3、你们买到了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开心吗?
小朋友们真棒,都是用7元人民币,买到这么多不同的学习用品。
六、人民币的用途
1、那你们知道人民币除了可以购买学习用品外,还有什么用呢?(幼儿自由回答)
2、看多媒体:我们一起看看人民币还有什么用?(简单地说一说,看一看)
3、小结:原来,在我们生活中,用的、吃的、玩的、穿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人民币,今天,我们一起去文具店用人民币购买了学习用品,以后我们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用人民币做其他的事情,好吗?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始,导入部分以“小朋友要上小学要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真实情况导入,为孩子们创设了相似的生活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认识人民币这个环节先让孩子们已经认识了一定的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请他们找出认识的人民币的面值。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孩子们非常主动,达到了进一步巩固和了解人民币面值的效果,幼儿基本上都认识一元、五元、十元、五十、一百元等。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实践、同伴之间的交流及教师的总结等几部分实现的。不仅注重了幼儿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了幼儿情感上的满足,孩子们学得非常轻松和快乐。
计划表是整个活动的重点。幼儿的年龄还比较小,直接购物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于是先让幼儿根据需要制定计划表再根据计划表购物。在制作计划表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复习7以内的加减,甚至是尝试连加,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有计划做事的良好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感官,最敏感 活动。 活动单一的训听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我增加了购物的这个环节,不仅引起幼儿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帮助幼儿理解。游戏是幼儿最感官,最敏感,使用游戏活动同时作用于孩子们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同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需要我改进。学前班的孩子具有很明显的学前幼儿的特点,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而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共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对于我而言他们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我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教学比较生硬。但是后面注意力不够集中了,在教学中应该在后面的环节中适当多加点小游戏,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读的兴趣。
9、大班活动优秀教案《找朋友》教学设计与反思
目标:
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准备: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操作纸每人一张:有找对称涂色的,有画对称图形的。
过程:一、猜一猜(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活动设计的反思: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如今有了首席备课人,但设计的活动思路不属于自己,要使这活动尽量减少纰漏,那就精心的构思活动方案,琢磨活动过程,把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活动后进行反思。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的反思: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活动过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10、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与教学反思:《快乐宝贝》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与朋友一起唱、玩的快乐
2、学习创编歌词及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基本会唱《幸福拍手歌》
2、电子琴、各种小乐器、头饰、面具、绸带等
三、活动过程
1、轻松活动---幼儿听音乐随意做动作。
2、师生互相说说与朋友一起玩的感受。
好玩吗?为什么好玩?心情怎么样?怎么表现出来让别人知道?
3、复习歌曲《幸福拍手歌》并创编歌词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A、 正确歌唱的方法。练声。
B、小游戏:弹奏《幸福拍手歌》的旋律,请幼儿猜猜是什么歌曲?大家唱。
C、幼儿创编歌词、动作,即兴表演(提供各种道具如小乐器、面具。。。。)
D、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延伸活动
幼儿自由结伴唱一唱《找朋友》,一起跳一跳、玩一玩。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非常认真且投入的组织活动,与孩子交流。孩子们很活跃,心情都很快乐,围绕在我的身边唱、跳、编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我总想完成得很好,但由于经验不足、场地改变等原因,在这个活动中还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不如意:
1、活动过程中, 我还未能全面地顾及观察到所以孩子的行为、感受,没能及时发现孩子行为中与活动相关联的好的地方给予及时表现。如,与孩子谈谈什么时候最快乐的时候,个别孩子已经交头接耳快乐地做游戏了,我却没能及时发现,而且应该现场以这几个孩子的行为做例子“和朋友聊天、做游戏。。。最快乐”引入下一个环节“找朋友快快乐乐地玩一玩”,那样活动会过渡得更自然,更形象。
2、安全细节没做到位。由于太投入和孩子打成一片,忘了自己师者的身份和孩子还小不会控制自己行为的特点。当找到朋友一起去玩的时候,我没顾及到后面落下的孩子的状况就带着孩子跑向玩具场地,开展下一步的活动了。直到有孩子告诉我,我才知道落在后面的孩子个别由于太匆忙,挨摔跤的情况。
3、与孩子的沟通仍需努力。由于环境的改变,平时又很少带孩子上综合二楼上课、做游戏,孩子们特兴奋,组织孩子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时候我感到很吃力,不能轻松的与他们沟通,驾驭他们的行为。孩子们的过度兴奋显得整个场面活跃至乱。
4、常规仍需要重视培养,但不要限制。日常生活中,孩子已经养成听铃鼓声安定的习惯了,这次以琴声来组织孩子安定很吃力时(从这点明白,日常必须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幼儿的常规,以备在不同的情况下才不会出现太大的差异),当即就应该反应需要运用到铃鼓,但看到孩子不受控制的场面,自己一时着急就忘了。连着提醒孩子收拾玩具的常规也忘了。
5、带孩子进入歌词、动作创编环节中,本以为让孩子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进行活动,不控制孩子那么多的行为,让孩子快快乐乐地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由于自己经验不足,没有考虑到环境的改变对孩子影响的问题,孩子当时特别兴奋急噪,所以没能收放自如地控制孩子的行为,使活动更加顺利地开展
11、大班体育活动优秀教案:《亲亲春姑娘》活动设计与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侧身钻过直径60厘米的圈,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2、活动中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3、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热爱春天的情感。
4、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与他人友好合作的意识,能与其他幼儿共同游戏,乐意与他人交流、分享不同的玩法。
活动准备:
1、拱形圈8个,平衡木4个。
2、树枝若干,自制桃花若干,花盆四个,洒水壶、小桶。
3、小猴面具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以孙悟空身份带领小猴(幼儿扮演)来到场地,听音乐做小猴健身操。
“春天天气多好啊,我的猴儿们,跟着大王一起来活动活动吧!”(上肢、下肢、体侧、体转、腹背、跳跃、放松等动作。
三、结束部分。
小结游戏情况。
“劳动了一天,可真累啊,快擦擦汗。猴儿们,你们看,我们种的桃树多茂盛啊,桃花开的多漂亮啊。过不了多久,一定会结出又大又甜的桃子来,到时候,大王再带你们来摘桃吃,好吗?现在让我们回去休息一下吧。”(听音乐做放松动作回教室。)
活动反思:
1、活动过程游戏化。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发展的,因此我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思维特征,创设了趣味性强的游戏情境,如活动开始时,让幼儿钻过水帘洞,走过独木桥的游戏,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活动始终以游戏形式贯穿,让幼儿在玩玩、做作、看看、找找中轻松地获得有助于成长的知识经验。
二、教学过程
1、学习侧身钻过直径60厘米的圈。
师:“猴儿们,现在我们花果山上的桃树是越来越少了,这可怎么办是好呢?嘿,正好春天来到了,让大王赶快带你们去种些桃树吧,要不然我们可没桃子吃啦。”
“你们看,我们去种桃树之前先要钻过水帘洞,走过独木桥,才能到达种桃树的地方。今天大王可要教你们一个钻水帘洞的好办法,看好啦。(教师示范侧身钻圈)大王我是怎样钻过水帘洞的?(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身体对圈侧站,下蹲,一只脚伸过圈,低头缩身钻过去。请一幼儿配合教师的讲解进行动作示范。
“好,猴儿们,大王带你们先来练习一下,练好本领跟大王一起种桃树去。”(幼儿分组练习,教师注意提醒、帮助幼儿掌握动作要领。)
2、游戏:种桃树
(1)、讲解游戏规则。
“猴儿们的本领已经学的差不多了,走,大王带你们种桃树去。等桃树种下去以后,猴儿们可要辛勤的浇水劳动,那桃树才会开花结果,最后结出又大又甜的桃子来。现在我们分成四组,大家商量分工,四人种树,四人浇水,种好一棵树浇一次水,轮流进行。商量好后,赶快拿好自己的工具,我们要开始啦。”
(2)、幼儿游戏,依次种树、浇水。教师提醒幼儿掌握侧身钻圈的动作要领,不犯规。
“猴儿们,准备好了吗?记住,一定要侧身钻过水帘洞不能犯规哦,到达目的地后可要认真干好自己的活才能回来,后面的一定要等他们回来后拍到你的手才能出发。”
(3)、幼儿再次轮流贴花瓣,浇水。
“孩儿们的本领学的可真不错。春风吹啊吹,春雨下啊下,我们种下的桃树慢慢发芽、长大,你们看,桃树要开花了,我们再去给桃树浇水,好吗?”
12、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散文《顽皮的小雨滴》反思
大班散文《顽皮的小雨滴》
设计意图:
因为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云会有各种形状?”《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再者,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所以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顽皮的小雨滴”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中的优美语句,体验诗歌的优美意境。
2、利用幻灯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用丰富的语言表述诗歌的意境。
3、能够大胆想象、续编诗歌,理解雨水与环境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4、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5、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欣赏优美的语言,体验散文中所洋溢的乐观精神。
活动准备:
1、幼儿感受到下雨时的情景准备:录有雨点声音的音乐,录音机。
2、为了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准备的材料是: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嘿!你们听——什么声音?(播放音乐)呀!下雨了,小雨滴唱起了欢乐的歌,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带领幼儿随音乐舞蹈)雨下得这么大,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
二、引导幼儿围绕主题,根据经验谈话:
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雨水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田野里的稻子喝足了雨水,长得更饱满了,花草树木有了雨水的滋润,开得更艳,长得更绿了。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出示第一幅画)看看谁来了?(雨滴娃娃)淅沥沥,淅沥沥,雨滴娃娃离开了云妈妈的怀抱,一个一个落了下来,它们会落到哪里呢?请幼儿互相结伴进行讨论、各抒已见。要求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幼儿自由讨论,师耐心倾听)谁到前面讲讲?
小雨滴说:“小朋友,我要去旅行了,再见。”
师:小雨滴要去哪儿呢?都干了什么有趣的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逐幅播放散文画面,幼儿进行图画欣赏
1、出示第二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看,小雨滴离开了云妈妈的怀抱,一个一个去了哪儿?老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一段。
2、出示第三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小雨滴落到了哪里?你看它在干什么?”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二段。并强调动词“滚”,问“小雨滴是怎么骨碌骨碌滚下来的,你会用动作来表示吗?”请幼儿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
3、出示第四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小雨滴又来到了哪里?它把池塘当成了什么?会发生什么情况?”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三段。并强调动词“跳”, 当幼儿理解动词“跳”后,请幼儿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模仿“小雨滴是怎样跳进池塘的?”
4、出示第五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小雨滴又来到了哪里?你能找到它吗?”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四段。问:“它为什么这么高兴?”请幼儿结合各自的生活经验,大胆想像、交流。
5、出示第六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哎呀!小雨滴又和小朋友玩起捉迷藏的游戏,这次它躲到哪里去了?你能找到它吗?”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五段。
6、出示第七幅画面,并说:“小雨滴还会落到哪些地方呢?”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六段。
四、完整欣赏散文,感受散文中优美的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
提问:1、小雨滴去了哪儿,干了什么有趣的事?
2、你最喜欢散文中的哪一句话?小雨滴还去了哪些地方?它把妹妹的伞当成了什么?把池塘当成了什么?躲在路边的土坑里,车开过会发生什么事?小雨滴落进海滩后,到哪里去了?
3、请小朋友商量给这篇散文取个名字吧!
五、续编作品
1、小雨滴还会到哪去呢?又做了哪些调皮的事?如果你是小雨滴,你会落到哪去?引导幼儿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创作。(小雨滴落在花朵上,花朵更漂亮了。小雨滴落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小朋友流眼泪了。)
2、老师给你们准备好了纸和油画棒,现在请你用灵巧能干的小手把你想的小雨滴去的地方和做的有趣的事情画出来。
3、师幼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
小结:今天,小朋友画了、说了这么多小雨滴的故事,小雨滴可高兴了,现在我们一起把你们的作品布置到教室主题墙去,小朋友们一起说说你们小雨滴的故事。
反思:
在活动中,第一个环节我采用教学情景化的方法,用事先录制好的下雨时的音乐把幼儿带入预设的环境中。
第二个环节我本来是由幼儿自由交谈,贯彻《纲要》对语言活动的要求,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谈。但因为这个环节过得比较匆忙,没有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交谈。
在第三个环节中我是以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把观察到的小雨滴的顽皮形象用语言表现出来。如:根据课件中的小雨滴离开妈妈怀抱时跳到树上、落在屋顶上,挤进草丛里。把妹妹的伞当作滑滑梯,骨碌碌滚下来。把清清的池塘当游泳池,在水面上留下圈圈链猗。躲在路边的土坑里,在柔柔的沙滩上捉迷藏。
活动的第四个环节中完整的欣赏散文,再通过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切换,使幼儿更深入的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优美的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为了鼓励每个孩子都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接下来我先把我自己想象成小雨滴,说了说如果我是小雨滴我想落到的地方和要做的事情,再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是小雨滴,如:你是小雨滴的话,你想落到哪去?并请幼儿用语言表述出来,可以说给老师听,也可以说个同伴听。使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之后我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象中的小雨滴所到的地方和所做的事情画出来,让先画好的幼儿说自己画的内容,给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
整个活动我觉得还是进行的很顺利,孩子们的积极性比较高,配合的比较好,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非常强。所有的环节都是围绕“小雨滴”来进行。预设的目标基本都达到。但觉得自己引导性的语言还还不够具体和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