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设计欣赏大班诗歌《画圆》 教案》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语言教学设计欣赏大班诗歌《画圆》 教案
大班诗歌《画圆》
活动目标:
1、在玩玩、想想、讲讲中学习儿歌,用明快的节奏朗诵儿歌。
2、理解儿歌中的动词“荡、跳、吐、滚、啄”,并尝试创编出带有恰当动词的新儿歌。
3、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5、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反映儿歌内容的五张图。
3、小猴、青蛙、小鱼、刺猬、啄木鸟的头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老师伸手在胸前画一个圆,提问幼儿:“小朋友看到了什么?”
2、小朋友你们会画圆吗?除了用手,你们还会用身体的哪些部位去画圆?怎样画圆?(引导幼儿表演手腕绕圆、头部转圆、腰部扭圆、肩膀耸圆)
3、老师重点引导幼儿理解表演过程中所运用的动词“绕、扭、耸、转”等。
二、学习儿歌
1、小猴子看到小朋友会这么画圆,说:“我画圆的方法和你们是不一样的,请你们猜猜我是怎样画圆的?”
2、小猴子说:“你们真聪明,现在请小朋友看一下我是怎样画圆的。”(观看课件)
3、提问:小猴是怎样画圆的?(抓住树枝一荡)让幼儿表演动作,它把圆画在了什么地方?再次出示课件幼儿观看,老师小结小猴子画圆的儿歌。
4、小猴子画圆有几句话?第一句谁画圆?第二句怎样画圆?第三句在哪里画圆?
5、这时,青蛙、小鱼、刺猬、啄木鸟看到小猴画圆,它们也想试一试,小朋友看看它们是用什么方法画圆的,出示课件,幼儿观看。
6、请幼儿讲述其余四个小动物的画圆方法(重点强调动词“跳、吐、滚、啄”)
7、老师用三句儿歌分别总结另外四段儿歌内容。
8、老师有表情完整朗诵儿歌,请幼儿小声跟读。
9、幼儿带上头饰根据角色朗诵,表演儿歌内容。
三、创编儿歌
1、小朋友会画圆,小动物也会画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朋友仔细观察还有哪些物品也能画圆?
2、下面老师先创编一首诗歌请小朋友听一听。
月亮画圆,围着地球绕一圈,太空中有个圆。
3、老师帮助幼儿把想象出来的内容编成三句诗歌。
4、小结幼儿编出的诗歌内容。
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将创编儿歌内容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附:诗歌
《画圆》
小猴画圆,
抓住树枝荡一圈,
空中画个圆。
青蛙画圆,
扑通一声跳下水,
水面画个圆。
小鱼画圆,
吐出水泡一串串,
水中画个圆。
刺猬画圆,
团起身子滚一滚,
草地上画个圆。
啄木鸟画圆,
抓住树枝啄啄啄,
树上画个圆。
教学效果分析:
分析教材:这首儿歌富有童趣,渲染力强,能引发幼儿的兴趣,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分析教法: 采用了提问法、引导法、创编法教幼儿学习。
分析幼儿: 幼儿对儿歌很感兴趣,富有想象力,上课注意力集中,大多数幼儿都能完整的朗诵儿歌和创编儿歌。
2、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诗歌《捉迷藏》优秀教学设计
大班教学案例《捉迷藏》
活动背景:
每当孩子们玩到“捉迷藏”的游戏时,孩子们总是那么的高兴。而在《捉迷藏》这首儿童诗里,作者把太阳和颜色都拟人化了,把大自然中万物的颜色,说成是颜色和太阳也在玩捉迷藏的游戏,符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于是利用游戏对孩子的作用,我根据内容自己制作了《捉迷藏》的课件帮助幼儿学习这首儿童诗,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要表现方式,通过仿编等活动帮助幼儿感受大自然色的美丽,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要表现方法。
2.初步学习用诗歌的结构大胆进行仿编活动。
3.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仿编诗歌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捉迷藏》。
2.不同颜色(绿色、黄色、白色、蓝色、红色)的卡片每人一张。
3.在课前带领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
师:兰色躲在哪里呢?同上
师:红色躲在哪里呢?同上
3.(播放课件第三段),理解诗歌第三段的内容。
师:颜色们都藏好后,太阳找到他们了吗?(观看课件)
4.完整欣赏诗歌,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
评析:课件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了。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课件的分段学习,让幼儿逐步理解儿童诗的内容,非常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欣赏第二段时,课件把第二段的内容根据每句话分别设计了按钮,每点击一个颜色按钮,就会出现相应的内容,在活动时能根据幼儿的回答来进行验证,巩固相应的内容,并学说:X颜色躲在X里,为后面的仿编活动做铺垫。
3、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设计诗歌《夏天的雨》 优秀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2、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结构,练习彷编诗歌。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夏天的雨》,诗歌录音带。
2、语言下P28--29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师:小朋友,这几天经常下雨,你们喜欢雨吗?下过雨后是什么感觉?
三、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师:小朋友,这几天经常下雨,你们喜欢雨吗?下过雨后是什么感觉?
基本部分:
一1、师:(出示挂图),谁能说一说图上表的的是什么?
幼儿:下雨了幼儿:小河,庄稼,大地都在雨中2师:这幅图有一首诗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师播放诗歌录音,幼儿倾听。
师:诗歌的名字叫什么?诗歌里都说了些什么?
幼儿:夏天的雨落到了高粱叶上幼儿:夏天的雨落到了麦穗上、水沟里。
二、分段欣赏1、幼儿看画册《夏天的雨》教师分段朗读、师:下面小朋友自己阅读画册,听老师朗诵。(师朗诵第一段)朗诵后提问2、师:夏天的雨落到了哪些地方?好像在干什么?
幼儿:高粱叶上。
幼儿: 麦穗上、幼儿:小河里。
幼儿:田野里。
幼儿:好像在蹦蹦跳跳的。
3、师朗诵第二第三段,后提问师:"叮咚,叮咚"是说雨的什么?为什么说绿色的梦在田野上飘?
幼儿:"叮咚"是说雨的声音。
师引导幼儿理解:雨的梦,是绿色,是因为田野是绿色的。
4 、师: 夏天的雨最后落到了哪里?
幼儿:回到了大地。
师:为什么说它落到了哪里,哪里就欢喜了?
幼儿:因为夏天天气炎热,人和动物植物,都需要雨水。
师:为什么说大地母亲把它搂进了怀里?
幼儿:因为雨落入大地,最终会渗入地下。
三、朗诵诗歌1、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朗诵诗歌,小朋友要注意听老师读时候的语气和停顿。
(1)师生一起朗读,生随师朗读。
(2)幼儿分组朗读,下面我们每四人一组,互相朗读,比一比,看谁朗读的好。
(3)分组分段朗读幼儿:我们小朋友读的非常好,让我们小组之间互相比一比,看看那组读得最好。
四.彷编诗歌1、小朋友们,这首诗歌美不美啊,你们喜不喜欢啊,这是一个叫蒋英武的人给小朋友们编的,其实小朋友们也可以自己彷编诗歌,自己做小诗人,彷编就是按照诗歌的格式,自己创编,比如说我们可以说夏天的雨在玉米叶上打滚,在小溪里哗啦哗啦的流……幼儿自由彷编,教师巡回指导,将彷编的诗歌连成段。
2、个别幼儿上台朗诵。
师:老师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彷编的诗歌较好,下面我们请他们上来朗诵一下。
对于编的好的幼儿,教师给予鼓励。
3、将自己编的诗歌内容画下来。
师:小朋友编的很好,朗诵的也很好,下面你能否把自己编的诗歌画下来呢?
幼儿:能,那么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为自己的诗歌绘一幅美丽的图画吧幼儿画结束部分:1、评价幼儿活动中的表现。
2、组织幼儿课下活动
4、大班语言教案设计:欣赏诗歌—《春天》反思
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歌中表现的春天的趣味。
2、感受春天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活动准备:
课件,三本书,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
1、听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进活动室。
美丽的春天在哪里?美丽的春天还在春姑娘为你们带来的这三本书里。
2、理解诗歌内容。
(1)出示第一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彩色的书)
猜猜书里有什么?
(2)出示第二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边打开边问)
谁在书里笑了?(小朋友),小朋友是怎么笑的?小朋友为什么笑了?
(3)出示第三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边打开边问)
是谁在唱歌,它是怎么唱的?谁还会在春天里唱歌?
3、整体欣赏诗歌,看课件。
春姑娘真能干,还把这三本书写进了一首好听的诗歌里,我们一起听听。
4、欣赏诗歌,感受春天的美。
诗歌里说春天是三本书,是哪三本书?你最喜欢哪一本?
(1)欣赏第一段后提问:你最喜欢这本书里的哪一句话?
(2)春天还是一本会笑的书,我们一起看看(欣赏)。
谁在春天里笑了?还有谁也在春天里笑了?小池塘是怎样笑的 ?小池塘为什么笑?
(3)播发第三段。
提问:你最喜欢听书里谁唱的歌?
5、朗诵诗歌
(1)让我们完整地听一遍这首春天的诗歌(再一次欣赏一遍),小朋友可以轻轻的跟念,集体朗诵。
(2)和老师一起边看图边念这首诗歌。
(3)春天可真美,让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念这首诗歌。
(4)游戏:老师念诗歌的前半句,小朋友念诗歌的后半句。
6、制作封面,表现春天的美。
(1)把春姑娘带给我们的三本书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本美丽的春天的书,我们一起为这本书做张好看的封面,好吗?幼儿绘画。
(2)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画的内容。
(3)小朋友,美丽的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幼儿爱听、爱看、爱讲、爱表演儿童文学作品,能理解并复述简短的儿童文学作品。
5、大班语言活动教学设计欣赏诗歌—《春天》优秀教案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教学设计欣赏诗歌—《春天》优秀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歌中表现的春天的趣味。
2、感受春天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课件,三本书,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
1、听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进活动室。
美丽的春天在哪里?美丽的春天还在春姑娘为你们带来的这三本书里。
2、理解诗歌内容。
(1)出示第一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彩色的书)
猜猜书里有什么?
(2)出示第二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边打开边问)
谁在书里笑了?(小朋友),小朋友是怎么笑的?小朋友为什么笑了?
(3)出示第三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边打开边问)
是谁在唱歌,它是怎么唱的?谁还会在春天里唱歌?
3、整体欣赏诗歌,看课件。
春姑娘真能干,还把这三本书写进了一首好听的诗歌里,我们一起听听。
4、欣赏诗歌,感受春天的美。
诗歌里说春天是三本书,是哪三本书?你最喜欢哪一本?
(1)欣赏第一段后提问:你最喜欢这本书里的哪一句话?
(2)春天还是一本会笑的书,我们一起看看(欣赏)。
谁在春天里笑了?还有谁也在春天里笑了?小池塘是怎样笑的 ?小池塘为什么笑?
(3)播发第三段。
提问:你最喜欢听书里谁唱的歌?
5、朗诵诗歌
(1)让我们完整地听一遍这首春天的诗歌(再一次欣赏一遍),小朋友可以轻轻的跟念,集体朗诵。
(2)和老师一起边看图边念这首诗歌。
(3)春天可真美,让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念这首诗歌。
(4)游戏:老师念诗歌的前半句,小朋友念诗歌的后半句。
6、制作封面,表现春天的美。
(1)把春姑娘带给我们的三本书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本美丽的春天的书,我们一起为这本书做张好看的封面,好吗?幼儿绘画。
(2)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画的内容。
(3)小朋友,美丽的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幼儿爱听、爱看、爱讲、爱表演儿童文学作品,能理解并复述简短的儿童文学作品。
6、大班语言教学设计诗歌公开课教案《听雨》及评析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听雨》,交流表达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2、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学着让自己拥有好心情。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活动准备:
雨天的游戏(PPT);幼儿对雨天感受的记录;优美的乐曲等。
活动过程:
一、说雨——感受雨与我们心情的关系
说说自己喜欢下雨或不喜欢下雨的理由。
二、听雨——欣赏诗歌,交流表达对雨的经验与想象
1、从“豆豆”角色引入,引出诗歌。
2、老师完整配乐朗诵诗歌《听雨》
3、老师配乐朗诵诗歌《听雨》
重点提问:妈妈教小豆豆的是什么好方法。
小豆豆听到的雨声是怎么样的。
4、朗诵诗歌的重点部分,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与情趣。(以卡片辅助)
重点提问:你最喜欢诗歌中哪一句。
(一起念念或追问“有趣在哪里”等)
5、老师再次配乐朗诵诗歌《听雨》。
6、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对雨的经验与想象。(个别、小组)
重点提问:雨还会落在哪里呢,它在干什么呢。
三、雨趣——感知雨天所带来的快乐
1、看PPT:在雨天,还能做些什么事让自己快乐呢。(推荐一些雨天的游戏)
2、小结:无任晴天还是雨天,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好心情。
简要评析:
《听雨》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内容形象有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案设计合理,其中加入了PPT动漫制作,更加会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再加上老师在朗诵诗歌的时候加入了音乐,使诗歌更加充满了生趣,使幼儿在欣赏和学习诗歌的同时,充满了对雨天的向往。如果这个活动在下雨天完成,效果应该会更好!
7、语言教学设计欣赏大班诗歌《画圆》 公开课教案
大班诗歌《画圆》
活动目标:
1、在玩玩、想想、讲讲中学习儿歌,用明快的节奏朗诵儿歌。
2、理解儿歌中的动词“荡、跳、吐、滚、啄”,并尝试创编出带有恰当动词的新儿歌。
3、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5、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反映儿歌内容的五张图。
3、小猴、青蛙、小鱼、刺猬、啄木鸟的头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老师伸手在胸前画一个圆,提问幼儿:“小朋友看到了什么?”
2、小朋友你们会画圆吗?除了用手,你们还会用身体的哪些部位去画圆?怎样画圆?(引导幼儿表演手腕绕圆、头部转圆、腰部扭圆、肩膀耸圆)
3、老师重点引导幼儿理解表演过程中所运用的动词“绕、扭、耸、转”等。
二、学习儿歌
1、小猴子看到小朋友会这么画圆,说:“我画圆的方法和你们是不一样的,请你们猜猜我是怎样画圆的?”
2、小猴子说:“你们真聪明,现在请小朋友看一下我是怎样画圆的。”(观看课件)
3、提问:小猴是怎样画圆的?(抓住树枝一荡)让幼儿表演动作,它把圆画在了什么地方?再次出示课件幼儿观看,老师小结小猴子画圆的儿歌。
4、小猴子画圆有几句话?第一句谁画圆?第二句怎样画圆?第三句在哪里画圆?
5、这时,青蛙、小鱼、刺猬、啄木鸟看到小猴画圆,它们也想试一试,小朋友看看它们是用什么方法画圆的,出示课件,幼儿观看。
6、请幼儿讲述其余四个小动物的画圆方法(重点强调动词“跳、吐、滚、啄”)
7、老师用三句儿歌分别总结另外四段儿歌内容。
8、老师有表情完整朗诵儿歌,请幼儿小声跟读。
9、幼儿带上头饰根据角色朗诵,表演儿歌内容。
三、创编儿歌
1、小朋友会画圆,小动物也会画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朋友仔细观察还有哪些物品也能画圆?
2、下面老师先创编一首诗歌请小朋友听一听。
月亮画圆,围着地球绕一圈,太空中有个圆。
3、老师帮助幼儿把想象出来的内容编成三句诗歌。
4、小结幼儿编出的诗歌内容。
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将创编儿歌内容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附:诗歌
《画圆》
小猴画圆,
抓住树枝荡一圈,
空中画个圆。
青蛙画圆,
扑通一声跳下水,
水面画个圆。
小鱼画圆,
吐出水泡一串串,
水中画个圆。
刺猬画圆,
团起身子滚一滚,
草地上画个圆。
啄木鸟画圆,
抓住树枝啄啄啄,
树上画个圆。
教学效果分析:
分析教材:这首儿歌富有童趣,渲染力强,能引发幼儿的兴趣,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分析教法: 采用了提问法、引导法、创编法教幼儿学习。
分析幼儿: 幼儿对儿歌很感兴趣,富有想象力,上课注意力集中,大多数幼儿都能完整的朗诵儿歌和创编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