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教学设计 张衡传教案两课时一等奖

《张衡传教学设计 张衡传教案两课时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张衡传教学设计 张衡传教案两课时一等奖

1、张衡传教学设计 张衡传教案两课时一等奖

张衡是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我们熟识他是因为地动仪的发明出自他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张衡传教案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详略剪裁作用。

3.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计划】

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本文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第二课时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说起。

二、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三、诵读课文

1.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句读、圈画诵读疑难点。

2.范读

正音:善属文(zhǔ)  连辟公府(bì) 邓骘(zhì)  璇玑(xuán)  算罔论(wǎng)

傍行(páng)  河间相(jiān)  乞骸骨(hái)

准确句读

四、问题设置

1.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什么说他是“全面发展的”?

讨论明确:(1)品格(2)文学(3)科学(4)政治

2.理清提纲:

明确:第一部分(1节):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2-4节):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

第三部分(5、6节):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

3.学生结合注释梳理文句(第一段)

4.质疑、点拨

实词:  属、贯、辟、奇、就

虚词 :乃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句式 :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5.分析评价

结合语句,分析张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确:虽才高于世,而无矫尚之情。

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讨

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1)、广泛学习

(2)、不要骄傲自满

(3)、从容淡静

(答案多元,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这篇传记,对文章内容做了整体感知,初步认识到张衡的“全面发展”,重点研读了第一段,充分认识张衡的品格和才能,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我们不妨用一副对联对其品格和才能:

七、作业

以“人性与才华”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八、板书设计

张衡传

一、品格、文学(1节)

二、科学成就(2-4节)

三、政治才干(5、6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积累重点文言词句,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结构,了解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才能,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

二、问题设置

1.张衡在科学上有哪些成就?

讨论明确:

(1)作浑天仪。

(2)著《灵宪》《算罔论》。

(3)铸造地动仪。

2.默读课文3-5段,思考作者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时,写作方法有何不同?

(1)质疑、点拨:

实词:  雅、征、再、迁、员、尊、发、制、方面、怪、征

虚词 : 以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句式 :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④.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2)明确:第二段写张衡善机巧,拜郎中,迁太史令,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以记叙为主。

第四段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状、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3. 默读课文6、7段,疏通文句,思考文中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的?

(1)质疑、点拨

实词:  损、疾、目、出、不轨、下车、乞骸骨

虚词:  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句式:   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2)明确:

一是《思玄赋》的由来——“政事渐损,上疏陈事,讽议左右,阉竖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表现了张衡忧国忧民、小心谨慎的形象。

二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作斗争一事。“治威严,整法度”表现其治理严厉,“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

4. 选择恰当的词语对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给予评价。

明确:(板书)

(可贵的)品格  (辉煌的)科学成就   (卓越的)文学才能   (杰出的)政治才干

三、深入探讨

本文写了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1.首先,“才高于世”方能“举孝廉”“连辟公府”,“作《二京赋》”方能“邓骘奇其才,累召”,“善机巧”“善术学” 方能“拜郎中,迁为太史令” 方能“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其特长与其官职二者互为因果。

另外,其科学发明、理论著作也与其“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这种性情利于潜心科研。

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方能将从政的感触“宣寄”而作《思玄赋》。

2.从全面发展的,提高综合素质的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四、课堂小结

本文用锤炼的语言,从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介绍了张衡,重点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层次清晰,从中让我们充分认识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五、作业

1.结合课本,积累有关古代官职变迁词语。

2.自选角度,用一副对联评价张衡。

六、板书设计

可贵的品格                    辉煌的科学成就

\     /

张衡

/      \

卓越的文学才能                杰出的政治才干

(全   面  发   展)

上面就是张衡传教案设计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关注本网站。

【张衡传教案设计 张衡传教案两课时】相关推荐文章:

济南的冬天教案两课时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一等奖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一等奖2021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两课时

钱教案一课时 钱教案设计

鲁迅与时间教案设计 鲁迅与时间教案一课时

错误教案设计 错误教案分析

2、张衡传教学设计 张衡传教案两课时

张衡是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我们熟识他是因为地动仪的发明出自他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张衡传教案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详略剪裁作用。

3.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计划】

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本文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第二课时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说起。

二、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三、诵读课文

1.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句读、圈画诵读疑难点。

2.范读

正音:善属文(zhǔ)  连辟公府(bì) 邓骘(zhì)  璇玑(xuán)  算罔论(wǎng)

傍行(páng)  河间相(jiān)  乞骸骨(hái)

准确句读

四、问题设置

1.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什么说他是“全面发展的”?

讨论明确:(1)品格(2)文学(3)科学(4)政治

2.理清提纲:

明确:第一部分(1节):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2-4节):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

第三部分(5、6节):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

3.学生结合注释梳理文句(第一段)

4.质疑、点拨

实词:  属、贯、辟、奇、就

虚词 :乃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句式 :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5.分析评价

结合语句,分析张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确:虽才高于世,而无矫尚之情。

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讨

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1)、广泛学习

(2)、不要骄傲自满

(3)、从容淡静

(答案多元,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这篇传记,对文章内容做了整体感知,初步认识到张衡的“全面发展”,重点研读了第一段,充分认识张衡的品格和才能,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我们不妨用一副对联对其品格和才能:

七、作业

以“人性与才华”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八、板书设计

张衡传

一、品格、文学(1节)

二、科学成就(2-4节)

三、政治才干(5、6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积累重点文言词句,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结构,了解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才能,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

二、问题设置

1.张衡在科学上有哪些成就?

讨论明确:

(1)作浑天仪。

(2)著《灵宪》《算罔论》。

(3)铸造地动仪。

2.默读课文3-5段,思考作者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时,写作方法有何不同?

(1)质疑、点拨:

实词:  雅、征、再、迁、员、尊、发、制、方面、怪、征

虚词 : 以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句式 :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④.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2)明确:第二段写张衡善机巧,拜郎中,迁太史令,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以记叙为主。

第四段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状、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3. 默读课文6、7段,疏通文句,思考文中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的?

(1)质疑、点拨

实词:  损、疾、目、出、不轨、下车、乞骸骨

虚词:  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句式:   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2)明确:

一是《思玄赋》的由来——“政事渐损,上疏陈事,讽议左右,阉竖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表现了张衡忧国忧民、小心谨慎的形象。

二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作斗争一事。“治威严,整法度”表现其治理严厉,“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

4. 选择恰当的词语对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给予评价。

明确:(板书)

(可贵的)品格  (辉煌的)科学成就   (卓越的)文学才能   (杰出的)政治才干

三、深入探讨

本文写了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1.首先,“才高于世”方能“举孝廉”“连辟公府”,“作《二京赋》”方能“邓骘奇其才,累召”,“善机巧”“善术学” 方能“拜郎中,迁为太史令” 方能“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其特长与其官职二者互为因果。

另外,其科学发明、理论著作也与其“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这种性情利于潜心科研。

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方能将从政的感触“宣寄”而作《思玄赋》。

2.从全面发展的,提高综合素质的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四、课堂小结

本文用锤炼的语言,从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介绍了张衡,重点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层次清晰,从中让我们充分认识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五、作业

1.结合课本,积累有关古代官职变迁词语。

2.自选角度,用一副对联评价张衡。

六、板书设计

可贵的品格                    辉煌的科学成就

\     /

张衡

/      \

卓越的文学才能                杰出的政治才干

(全   面  发   展)

上面就是张衡传教案设计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关注本网站。

【张衡传教案设计 张衡传教案两课时】相关推荐文章:

济南的冬天教案两课时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一等奖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一等奖2021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两课时

钱教案一课时 钱教案设计

鲁迅与时间教案设计 鲁迅与时间教案一课时

错误教案设计 错误教案分析

3、张衡传教学设计

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我们即将要学习到的《张衡传》这篇课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张衡传教学设计,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张衡传教学设计,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张衡传教学设计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设计说明】

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学生容易产生惧怕或厌烦心理,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确立很有难度。本节课要让学生没有丝毫畏难情绪,使课堂活跃起来,这需要教师设置问题的梯度有关,先疏通文句再设疑思考,由筛选信息到讨论概括,由浅入深,由易至难。

新课程教学提出了三维目标,注重学生的主体活动,强调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养,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学生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基础,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力求将文言文阅读课上成语言与内容相结合的课型,不搞串讲,疏通文句也是要学生自己进行,教师只起点拨作用。然而,这种课型给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要广泛涉猎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还要考虑学生情绪的调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计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本文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第二课时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1、“传”:传记 .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2、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3、 文史专名

(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 六艺:

①礼、乐、射、御、书、数。 ( 学问和技能 )

②《诗》《书》《礼》《义》《乐》《春秋》(说经的经文和传文)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舒心:“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三、诵读课文

1、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句读、圈画诵读疑难点。

2、范读

正音:善属文(zhǔ) 连辟公府(bì) 邓骘(zhì) 璇玑(xuán) 算罔论(wǎng)

傍行(páng) 河间相(jiān) 乞骸骨(hái)

四、问题设置

1、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什么说他是“全面发展的”?

讨论明确:(1)品格(2)文学(3)科学(4)政治

2、理清提纲:

明确:

第一部分(1节):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2-4节):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

第三部分(5、6节):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

3、学生结合注释梳理文句(第一段)

4、质疑、点拨

实词: 属、贯、辟、奇、就

虚词 : 乃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句式 :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5、分析评价

结合语句,分析张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确:虽才高于世,而无矫尚之情。

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讨

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1)、广泛学习

(2)、不要骄傲自满

(3)、从容淡静

(答案多元,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这篇传记,对文章内容做了整体感知,初步认识到张衡的“全面发展”,重点研读了第一段,充分认识张衡的品格和才能,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

七、作业

以“人性与才华”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八、板书设计

张衡传

一、品格、文学(1节)

二、科学成就(2-4节)

三、政治才干(5、6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积累重点文言词句,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结构,了解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才能,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

二、问题设置

1、张衡在科学上有哪些成就?

讨论明确:

(1)作浑天仪。

(2)著《灵宪》《算罔论》。

(3)铸造地动仪。

2、默读课文3-5段,思考作者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时,写作方法有何不同?

(1)质疑、点拨:

实词: 雅、征、再、迁、员、尊、发、制、方面、怪、征

虚词 : 以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句式 :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④.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2)明确:第二段写张衡善机巧,拜郎中,迁太史令,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以记叙为主。

第四段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状、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3、 默读课文6、7段,疏通文句,思考文中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的?

(1)质疑、点拨

实词: 损、疾、目、出、不轨、下车、乞骸骨

虚词: 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句式: 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2)明确:

一是《思玄赋》的由来——“政事渐损,上疏陈事,讽议左右,阉竖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表现了张衡忧国忧民、小心谨慎的形象。

二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作斗争一事。“治威严,整法度”表现其治理严厉,“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

4、选择恰当的词语对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给予评价。

明确:(板书)

(可贵的)品格 (辉煌的)科学成就 (卓越的)文学才能 (杰出的)政治才干

三、深入探讨

本文写了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1、首先,“才高于世”方能“举孝廉”“连辟公府”,“作《二京赋》”方能“邓骘奇其才,累召”,“善机巧”“善术学” 方能“拜郎中,迁为太史令” 方能“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其特长与其官职二者互为因果。

另外,其科学发明、理论著作也与其“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这种性情利于潜心科研 。

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方能将从政的感触“宣寄”而作《思玄赋》。

2、从全面发展的,提高综合素质的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四、课堂小结

本文用锤炼的语言,从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介绍了张衡,重点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层次清晰,从中让我们充分认识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五、作业

1、结合课本,积累有关古代官职变迁词语。

(1) 行:去应荐。

(2)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3) 就:就职,任职。

(4) 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5) 应:应职,接受官职。

(6) 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7)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8)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9) 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10) 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11)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12)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13) 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4) 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15) 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2、总结下列一词多义

⑴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⑵征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②咸怪其无征(证明)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④岁征民间(征收)

⑶因

①因入京师(因而) ②因以讽谏(就)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⑷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⑸公

①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

②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③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

④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⑤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

⑥便可白公姥(称丈夫的父亲)

⑹辟

①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③唇吻翕辟(开,打开) 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⑤辟邪说(排除,驳斥) 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⑺制

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3、总结下列句式

⑴被动句(①—③无被动词,④—⑧有被动词)。

①举(被)孝廉不行 ②连辟(被)公府不就

③兵(被)挫地(被)削 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⑤不凝滞于物 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⑦而自令见放为 ⑧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⑵倒装句(否定句宾语前置)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②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③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六、板书设计

可贵的品格 辉煌的科学成就

/

张衡

/

卓越的文学才能 杰出的政治才干

(全 面 发 展)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共安排了两课时,按一般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疏通文句,整体感知。第二节课进行内容分析。我考虑到那样设计会割裂文句与内容的结合,所以做了一下调整,本节课没有疏通全文,只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疏通并分析理解第一段,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开始担心时间紧张,教学目标完不成,因为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朗读和整体阅读又较为容易,所以一节课下来,时间够用。

第一课时注意了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落实,通过教与学的过程,渗透给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人生观的教育,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堂课围绕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进行,在思考交流中提高能力。

朗读方式新颖,让学生在理解中读书,在读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教师的泛读。这种形式,避开了教师感染影响,实现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计划,教师的泛读只起到订正作用。

多元解读的环节调动学生思维,丰富学生头脑,实现课堂资源共享,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的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长期坚持利于课堂的操作,利于思维的培养,利于成绩的提高。

本节课我围绕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进行,学生通过自己朗读,讨论探究,多元解读,完成了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培养了学生学的能力和阅读习惯。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时,我时刻注意教师引导的方式,有预设的问题,也有应变的问题,这一点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不过,指导的语言有待锤炼,技巧有待提高。

教完这一课,感觉学生确实是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提高能力。值得我深入思考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创新阅读、个性阅读、拓展阅读的开展,将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改进。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张衡传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4、张衡传教学设计

《张衡传》是一篇精彩的人物传记。文章以时间作为叙事线索,描述了张衡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张衡传教案设计。该教案具有教学课堂模块明显、思维启发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当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张衡传教案,一起来学习下!

张衡传教案设计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一、了解张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的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弄懂一些专指词语,梳理文言否定词。

三、学习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

一、本文的写法,传记的一般写法。

二、张衡的可贵品质。

三、第四段的说明性文字。

教学难点:

一、难词难句解释

二、材料的取舍及提纲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安徽卷的文言文考试选材,最近几年是这样的:

2006 《齐民要术》序 序

2007 古蚬说 说

2008 韩体传 史传

2009 游东山记 记

2010 贺兰祥传 史传

可见,史传文是个重点。本单元是集中学习史传类文的一个单元。共三篇,《苏轼传》、《廉颇相如列传》以及今天我们所学的《张衡传》。

二、看注释①并补充讲解有关知识

《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史,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南北朝时宋范晔撰。范晔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因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后人将梁代所注的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补入,遂成的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汉书》。

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

三、范读

四、将开头和结尾的句子杠下来,写了什么?

姓名(字)、籍贯、卒年

五、本文写了张衡在哪几个方面的突出贡献?(请用原文词句回答)

善属文(文学)善机巧(科学) 善理政(称为政理)(政治)

六、取得如此多的杰出成就肯定与其为人有关,张衡为人如何?(杠出句子)

从容淡定

其一 其二 :无骄尚之情

不慕当世

七、作者选取了哪些实例来表现其为人与成就?

“不行”、“不就”、“不应”、“不徒”

“不好多接俗人”

“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之风,一《二京赋》讽谏

“治威严,整法度”“一时收禽”

善属文 浑天仪

才高于世 通五经 《灵宪》 利用条件:两次担任太史令

(主观) 成就 (客观)

赏六艺 《算罔论》

侯风地动仪

回看板书小结

(板书设计见后)

八、关于事例

1、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

重科学

2、详略得宜

重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

3、事例之间有关系

学习与后文的成就有关,品质跟后文的政事有关

九、关于语言

小组讨论后明确:

绝少用形容词,直接叙事

1)质朴简练

不乏精彩 写学习,文字少

简练

写候风地动仪(仅140多字就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

2)以记叙为主

第四自然段以说明为主

3)齐读第四自然段,并请课后列关于该段的阅读提纲。

十、文言知识解疑释难(课前布置预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a、游于三辅( ) b、虽才高于世( )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

②a、因入京师,观太学( ) 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c、伺者因此觉知( )

③a、公车特征拜郎中( )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

④a、精思傅令,十年乃成( ) b、以精铜铸成( )

2、做“思考和练习”二(师示范翻译一、二)

3、翻译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语法现象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十一、文化常识提示并请学生课后归纳理解

1、官职及官职升迁:举、辟、召、征、拜、迁/郎中、孝廉(非官职)

2、地名:三辅

3、学校:太学

4、典籍:五经

5、天文:天璇星 天玑星

6、年号:永和 等

十二、小结:

这篇课文我们从文体特点、文学知识、文化常识三方面进行了把握,尤其应注意传记文的文体特点,以备其他传记文的阅读。

张衡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以及我们今天的人才观都是很有启示的。

十三、作业

1、做《同步训练》

2、布置预习《苏轼传》

十四、板书设计:

姓名(字) 籍贯

善属文(文学)

贡献 善机巧(科学)

善理政(政治)

从容淡定 不慕当世

例 为人

无骄尚之情

“不行“、”不就“、”不应、不徒

事例 “不好多接俗人” “不满逾侈”,作《凉赋》

“治威严,整法度”“一时收禽”

浑天仪

主观:才高于世

成就 《灵宪》

《算罔论》

客观:两任太史令

候风地动仪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张衡传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5、张衡传教学设计案例

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我们即将要学习到的《张衡传》这篇课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张衡传教学设计案例,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张衡传教学设计案例,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张衡传教学设计案例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张衡的成就,感悟张衡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本,翻译句子。

2、了解张衡,感悟张衡

【教学难点】:

对“因入京师”中的“因”,“权移于下”中的“于”等字词用法的准确把握。

【教学方法】:

自主诵读,合作疏通,探究文本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预习,以诵读为主,同学们自己借助工具书初步疏通文本,了解作者及张衡等文学常识,有疑问的地方先探究,并做标记。第二课时以落实教学目标为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汶川大地震的图片)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是汶川大地震时的图片。08年的汶川大地震遇难6万9千多人,37万多人受伤。从触目惊心的图片也可以看出地震的危害特别大,因此人们想了解地震,预防地震。早在1900多年前,东汉时期的张衡对地震就很有研究,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能检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这一项发明比欧洲早1700多年。今天我们学习《张衡传》,进一步走近张衡。

板书题目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这样两个目标:

二:明确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张衡的成就,感悟张衡的人格魅力。

上节课已经预习这篇课文了,同学们预习的怎么样呢,老师要检测一下,先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文。张衡传,开始。

三、检测预习

1、齐读课文

……

同学们读的很流畅,字音把握的很准确,可以看出同学们很认真的预习了。我们掌握了字音,还要了解字义。请看多媒体,重点看红色和蓝色字的意义和用法。

(Ppt显示重要的字词)

2、解释字词

……(停顿一会 给同学思考的时间)

哪位同学解释第一自然段的字词?

……(可用笔做记录)

Xx解释的怎么样,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见解?

……

好,解释(补充)的很好。

问题预设:“因入京师”中的“因”解释成“趁机”还是“于是”?

如果是“于是”的话,表示一种承接关系,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想一下张衡在三辅游学时,还不具备直接进入京师的能力,需要找到合适的机会,因此“趁机”比较符合他当时的身份。

下面看第二段的字词,这一段请哪位给解释?

……

刚才我们了解一些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但这样还不够,学习文言文,翻译句子更重要,考试时翻译占10分呢。

3、翻译句子

老师在文中选了4个句子供同学们翻译。翻译时除了解释字词的意义,还要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等文言现象。

请看第一句: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停顿 等同学翻译)

哪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翻译?

……(记录)

请坐,同学们觉得xx翻译的怎么样?

……

请说。

……

好,请坐。

同学们说的比较全面了,老师再强调一下,这个句子翻译时除了准确解释“从容”“好”的意义,“虽”“而”“之”的用法,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调整介词结构后置的语序,请看老师给出的准确翻译:

张衡虽然才能比一般人高(出许多),却没有骄傲自大的神情。平时举止从容,淡泊宁静,不喜欢与庸俗的人结交。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用事实来检验地震的方向,完全相符,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看,从没有过这样的情况。

(3)、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曾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可是感觉不到地面振动,京师的学者都怪它没有应验。

(4)、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当时国家的政局日渐昏暗,大权转移到下边的人手里,张衡于是给皇帝写奏章陈述这些事情。

问题预设:“权移于下”中的“于”是介词“到”还是表被动?

因为有的翻译资料把这句话翻译成“大权被宦官控制”,可以引导同学们把“移”换成“控”来判断“于”用法。顺便提醒同学们注意上下文,自己独立思考,尽量少看现成的翻译。

同学们在字词方面还有没有疑问?

……

文言文的学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文”,就是对文本的理解和探究;一方面是“言”,就是解释字词,疏通文意。刚才我们对字词句作了梳理,下面该对文本进行解读了。

四、文本解读

从题目可知,这是一篇传记。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

……

1、思考本文写了张衡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分别取得什么成就呢?(ppt展示)

……

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由于传记不同于历史史料,它还属于文学作品,在记叙人物主要事迹的同时,还评价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本文在叙述张衡成就的同时,也进行了评价,有的是直接评价,有的是间接评价。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评价张衡的句子,并体味总结他有哪些高尚品德?(ppt展示)

谁找到了给说一说。

……

2、品味张衡高尚品德

“从容淡静”“不慕名利”。

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是“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不仅如此,他还“不好结交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禽”,反映了他对当时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动的斗争。这些都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德。

无“骄尚之情”。

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格,他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工作上,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候风地动仪才得以相继问世。

学识渊博、严谨谦虚、不慕名利、从容淡雅、果断正直、政绩卓越……

(ppt展示)

咱们先疏通的字词,又分析了内容,哪位同学给归纳概括一下本文的主旨?

……

3、归纳主旨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记叙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突出了他一生中辉煌的科学成就,赞扬了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张衡的由衷敬佩。

概括的很好,老师这有副根据课文内容写的对联与同学们分享:

(ppt展示)

观一物 可知八方之震 唯地动仪可为此

识一人 能通五经六艺 只张平子能论之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真谛,老师依据文言文考试内容给同学们出了四道选择题,请同学们练一练。(ppt展示)

五、巩固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通五经,贯六艺

贯:贯通

B、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拟:打算

C、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徙:调动官职

D、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衡乃诡对而出

B、以精铜铸成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C、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验之以事

D、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3、下列文字属于张衡“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

⑴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⑵常从容淡静 ⑶举孝廉不行 ⑷连辟公府不就 ⑸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⑹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⑺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A、⑴⑵⑶ B、⑷⑸⑺ C、⑵⑷⑺ D、⑶⑸⑹

4、对本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介绍张衡的姓名、籍贯,这是纪传体史书的通例,接着介绍他的经历、广博的学识、非凡的才学,这是科学发明创造的重要前提。

B、张衡虽然才华横溢,却没有骄矜之情,这一点难能可贵,也是他取得超凡学术成就的思想基础。

C、张衡淡泊名利,不好交接俗人,对他们敬而远之,这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对他的仕途和学术研究都没有影响的。

D、张衡作《二京赋》,从其目的而言可见他有忧国忧民之心,从其写作所用时间而言可见他有严谨的创作态度。

六、结束语

这篇传记仅以700余字就概括了张衡62年中在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成就,写出一个真实、伟大的人。本文在讲述这三方面成绩的时候,重点放在了科学成就上,尤其是详细介绍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同学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写人叙事不一定非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要善于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张衡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源于他具有高尚的品格。人只有具有高尚的品格,才能不被外界干扰,潜心钻研,有一番成就。同学们正处于自我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同学们把心静下来,脚踏实地,学有所成。

七、作业

梳理归纳本课的文言知识

反思:《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本课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设计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积累文言知识,一是理解文本,把握人物形象,感悟人格魅力。在学习过程中也是这样安排的,目标清晰,注重落实,同学们可以切实掌握本课的文言知识和内容,从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张衡传教学设计案例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6、张衡传教学设计及反思

《张衡传》为传统名篇,选自《后汉书》,是一篇精彩的人物传记。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张衡传教学设计及反思,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张衡传教学设计及反思,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张衡传教学设计及反思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词句知识和表示古代官职任免调动的词语;

2.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张衡各方面成就;

3.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掌握古代官职任免调动的词语,学习张衡优秀品质,初步尝试人物传记写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自主、合作、探究法、提问点拨法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一些文言常识积累不足,人物传记接触不多,必修四第三单元开始涉及,学生阅读鉴赏人物传记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得到提高。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掌握重点字词

1.请同学齐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和断句。

2.检查重点字词的解释、特殊句式的判断。课件出示。

三、文本分析,自主感悟

(一)1.在读这篇文章之前,你听说过张衡吗?那你所了解的,是关于张衡的什么?

2.这篇文章,除了向我们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还介绍了张衡哪些方面的成就,作者叙述的重点是在哪方面?

3.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梳理文章脉络。

(二)张衡分别取得了哪些具体的成就呢?结合课文思考,概括回答。

四、问题探究

张衡成为众多领域中的佼佼者,你认为是什么促使他成功的?小组合作探讨,结合课文思考回答。

五、拓展训练:

1.化用或借用文中的字词写一副对联赠给千年奇才张衡。

2.选取自己喜爱的人物写一篇传记。注意要符合传记写作特点,选取典型事例,详略得当,写出人物特点,不少于300字。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文言文教学,容易陷入枯燥中。文言知识的又是把握是克服文言文学习困难的基石,基础一定要夯实。在通过写对联,写传记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加深对文章理解外,最终的落脚点还应该回归到基础知识上,督促学生落实基础是关键。

2.学生写的对联和人物传记环节提前布置后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修改,体现课堂效果。学生写的对联可以提前打在ppt上,给同学直观的感受,看清读懂。

李晓评课:

徐伟娟老师选的课是史传类文言文《张衡传》,文言文一直以来是高中教学的难点,如何平衡字词基础知识和文章赏析也令许多语文老师不好掌握。这节课上,徐老师分配得比较合适均衡。总体来说,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一、结构紧凑,重点突出。这节课兼顾了文言特殊字词句现象和文章赏析,方式恰当。本节是第二课时,字词处理采用教师出示,学生回答的检测方式,简洁有效。文章分析只抓张衡的才能和人品两方面,抓典型事例——候风地动仪来带动对张衡非凡才能的突破;人品方面带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非常合适。

二、预习充分,展示到位。拓展环节让学生借文中的词语用对联来概括张衡的成就,或是对某个自己崇拜的人写一篇短的传记,学生的表现令人吃惊。有个学生念了两副对联,工整精美,别的学生给了她真诚的掌声。有个学生念了一篇短传记,也获得了大家的掌声,足见徐老师课前的工作扎实充分。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幻灯片上出示的知识点顺序还应注意,不是课本上的顺序;幻灯片的制作方面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文章分析时的问题设置可以更集中和有针对性;学生展示环节课前工作可以再充分一些,比如把筛选出的对联打在幻灯上或者让学生课前板书在黑板上,因为课堂发言对联这种形式容易听不清楚。

总之,徐伟娟老师准备认真,展示到位,是一节实用的值得借鉴的课。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张衡传教学设计及反思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7、《张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

1、 出1、 由人物张衡谈起----大家了解张衡吗?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从小爱科学,后来有许多重大发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张衡的故事。板书课题

2、 2、 二、指导朗读。

1、认真读课文,看课文讲的 是张衡的什么故事?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三、 检查读书情况,讲说课文大意。

1、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2、 鼓励再读课文,

1) 着重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张衡的?

2) 看课文里有哪些生字新词,体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可以介绍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默读、大声读、轻声读、)

合作学习读熟课文。(同桌读、小组读、分段读)

指名朗读文章

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讲说,学生讲不准时,可由老师给予帮助,围绕的问题是:课文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时候的人?(张衡,我国东汉人。)

张衡是一个什么人?他做了一件什么重要的事?(张衡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发明了地动仪。)

地动仪有什么用途?它管用吗?(能测定地震,它及时测定了不地震。)

写瀑布的声音。

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作铺垫。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通读顺为下面的学习理解打基础,培养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全面理解文章内容,辅导词句练习和仿写练习。

一、分段讲读课文。

1. 指名一段一段读课文 。

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张衡的,重点写了他的什么事?

2、注意课文里 的新词语,仔细体会它们在句子里的意思。

二、 引导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课文说张衡是我国东汉人,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东汉”是什么时候,“杰出”是什么意思?

地震有哪些危害?当时人们是怎样认识地震的?张衡是怎样看待地震的?地动仪是什么样子?它是怎样测定地震的?

回答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张衡的,重点写了他的什么事。

东汉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跳高现在有差不多两千年;

“杰出”是不一般,很出众的意思。

地震使房屋大量倒塌,许多人畜死伤,当时人们反地震看作不吉利的征兆,认为是行罪了鬼神的结果。张衡不相信鬼神,他细心考察和认真研究地震,发明了测量地震的食品地动仪。

有铜铸成,形状像大酒坛。上面有健康长寿条龙,每条龙的嘴里衔着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有八只张着嘴的蛤蟆。地震发生时,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三、 辅导练习与仿写。

1、 先要求学生把题目读懂再一句一句地读通句子,接着要求读准词语,比较它们的不同。最后启发学生想一想选择合适的词语。

2、 辅导仿写。

朝那个方向的龙嘴里的小铜球就会吐出来,落在下面蛤蟆的嘴里,人们就知道是哪里发生地震了。(观察图)

交流学习体会。学习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感受,要鼓励他们说一说。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说话练习,培养学习的写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板书设计

9张衡

我国 东汉人

从小热爱科学

发明地动仪

教学后记

8、张衡传说课教学设计

《张衡传》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今天语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到了张衡传说课设计,这篇说课可以迅速让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做到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相信对大家的授课有一定的帮助!一起来看看。

张衡传说课设计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张衡传〉教学设计》。海德格尔有句名言:“语言是存在的寓所。”文言语体以其不同于白话语体的存在寓含着古代中国人的精神和思想涵养,对于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传》是鲁教版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探索科学的奥秘”中的一篇文言文,作者范晔以质朴通俗的语言粗线条地勾勒了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并着重强调了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本文不仅是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传记文体学习的重要载体,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情感。据此,我将文章的教学定位于理解文意、感知人物、学习写法、知识归纳四个方面,用四课时完成。

文言文教学必须树立一个观念: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按照认知规律,阅读大体都要经历一个由表(文字)及里(内容)、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学生对对文章的理解必然要经过一个由“模糊性阅读”向“精确性阅读”的深入。要重视学生自得、自悟和语感培养的经验。在第一课时中,我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通读全文,基本弄通文意,此为“表”。今天,我所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定位于“里”,也就是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模糊性阅读”。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阅读体验,理解文意,了解张衡一生的杰出贡献,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感受张衡的人格魅力,激发爱国情感,培养科学精神。

2、通过生生对话、生师对话,学会分析、归纳和概括等思维方法,同时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其中,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并会运用是重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的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不仅是本课时的难点,更是文章学习的难点。难点的解决打算通过借助工具书,进行自读预习——课上贯穿于内容讲解——课后归纳整理资料卡片的方式进行。

根据职教语文教学的特点,在这节课中,我将本着“学生发展为本” 的理念,注重学生实用语文能力的培养,以体验教学为主,中心问题发散教学为辅,适当利用多媒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章的情境。

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也是体验的过程。不论是语文素养的提高,还是人文情操的熏陶,都离不开学生个体的参与,离不开学生自主的体验。它使语文学习不仅属于知识理性范畴,更扩展到情感、心理和人格的领域。在这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在个性独特的阅读中,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获得独特的感悟和体验。

中心问题发散教学强调在一节课中通过围绕提出的中心问题进行发散式研究和讨论,找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在最大程度上获得锻炼。该教学法的操作原则是“提出问题——诱发兴致;解决问题——激发探点;发散问题——开发智能”。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归纳为两个字——“对话”。即生、文对话、生、生对话和生、师对话。用对话来完成教学目标,以对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根据中心问题发散教学的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散问题三个阶段,并设计中心问题:张衡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闻名的伟人?

首先,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张衡图片,教师语言导入:在中国古代,有一位智者的名字与西方的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齐名并提,他就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科学家张衡。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月球上的环形山为张衡山;1977年又将太阳系中一颗编号为1802的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这是当今世界对建造世界文明的科学巨匠表达出的一种最崇高的敬意,是什么原因使张衡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伟人?南朝历史学家范晔在他的《后汉书•张衡传》中给了我们最好的解释。今天,我们要一起来阅读这篇文章,从而走近张衡,了解张衡。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诵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诵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大声朗读、口熟能诵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预习中已经要求学生读过课文,现在要求学生齐声诵读,旨在规范读音、句读,体会文章韵律,熟悉课文内容。

接下来,分两步解决问题。

第一步,通读文章,了解张衡。教师设计问题进行导读。

问题1:张衡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

张衡最重要的成就在天文历算方面,也就是“善机巧”。作者在介绍这一方面成就时,又特别详细介绍了候风地动仪。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第四段,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候风地动仪。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后,师生对话,归纳为作者从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使用方面介绍了张衡在科学上最重要的成就——候风地动仪。

夯实知识点:(还未总结完整,主要是重点文言词句和文化常识)

问题2:除了在天文历算方面的成就,张衡还在哪些方面有所成就?作者举了什么例子来介绍张衡的成就?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找出答案。因为文章在上一课已经预习过,所以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答案“善属文”——作《二京赋》《思玄赋》;“善理政”——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高明的政治手段。

夯实知识点:

问题3:为什么张衡在各个方面都有如此高的成就?

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解读,自由回答。学生经过阅读,可以发现文理兼通、基础宽厚、质朴谦逊、不慕名利、潜心治学、态度严谨等优秀品质是他取得重大科学成就,名垂青史的根本原因。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夯实知识点:

至此,“张衡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闻名的伟人?”这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学生对人物的感知、对文章的理解还不条理。文章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介绍了张衡的一生,是传记文体的一大特点,也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因此,教师有必要与学生一起对前面阅读内容进行梳理。教师适时提出出问题: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将这些材料组织在一起的?由此进入第二步,总结全文,了解写法。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进行回答。提醒学生注意文中表示时间的短语。(幻灯片出示文化常识“永元中、安帝、顺帝、阳嘉元年、永和初”等词语)学生通过阅读,即可发现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写作的。

教师再提出问题:作者对哪些材料进行了详写?为什么要这样写?

经过前面的阅读体验,学生已能较容易地得出答案:作者对张衡天文历算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详写,而在这一方面中,又特别介绍了候风地动仪。因为天文历算是张衡成就最高的一个方面,而这个方面尤以候风地动仪为其科学成就的最高点。

这样,学生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究发现,不仅了解了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以时间顺序介绍人物,剪裁详略得当。同时,也明确了人物传记写作的一般方法:一是以时间为序组材来概括人物一生,二是突出人物重点活动,详略得当。第一步是第二步探究发现的基础,第二步是第一步感知内容的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经经历了一个从音乐美——人物美——情感美——形式美的层层提高的过程。

我适时引导学生发散问题,进行知识迁移。

前面,我们学习了杨振宁的文章,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杨振宁的资料,模仿《张衡传》的写法,为杨振宁写一则传记。

布置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在传记中选择哪些材料,哪些进行详写,哪些进行概括略写,按什么顺序组材,写出提纲,进行口头作文。

这既能考察已学知识的运用,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课上充分口头表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课下形成文字,以强化知识的掌握,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在这节课上,我用一个中心问题──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是什么?将分散、孤立的文言词语教学,统一在文章思想内容下,如珠在线,多而不乱,使整个教学带有明显的综合性,避免了串讲法肢解课文之弊。在作业中,我要求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重点文言词句和古代文化常识进行识记,并归类整理,为下节课的“精确性阅读”做好准备。

至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全部达成,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加条理和清晰,小结环节由学生对照板书自己完成。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我再次强调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张衡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闻名的伟人?张衡既是巧夺天工的发明创造的天才,又是才华横溢的一代文坛奇人,他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成功,但我想他的成功,决不仅仅是由于他的天才,如果说这地动仪是金字塔尖发出的耀眼光芒,那张衡的这些优秀品质,便是支撑着塔身的坚固塔基。古今中外有很多像张衡这样的科学家,如今,他们已经化成了科学史上的坐标。今天,我们来读他们的传记,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平,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这些伟人的过程中去汲取智慧和力量。面对伟人的成就和他成功的因素,我们仅仅停留在佩服与震憾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有必要对照自己,检讨自己。我们不可能复制伟人们的人生道路,但是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一些做人做事的品质,是人所共通的,也是我们能够且应该汲取、养成并坚守的。最后,我想用张衡的一句励志名言来结束这堂课,“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让我们共勉。

谢谢!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张衡传说课设计的全部内容,此分享对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非常有帮助,小编祝教师朋友们工作顺利!

9、张衡和他的地动仪习题教学设计

班级 姓名

★看拼音写词语。

jīng tōng líng dōng hàn wěi dà

( ) ( )敏 ( ) ( )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迎( ) 精( ) 既( )

仰( ) 睛( ) 即( )

像( ) 直( ) 铜( )

象( ) 值( ) 洞( )

★想一想,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一( )仪器 一( )蛤蟆 一( )铜球

一( )龙 一( )水珠 一( )帽子

★你知道吗?

1.张衡发明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中国的四大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

★你还知道哪些发明?分别是谁发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