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教学设计与反思 童年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反思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童年教学设计与反思 童年教学设计一等奖
每个人都有童年,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童年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品味隽秀的语言,在头脑中再现优美的画面;
2,感受并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的感悟创新能力及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隽秀的语言,理解作者对童年的爱
教学难点:
感悟创新,阅读中再现优美画面,
课型:
赏读活动课
教法与学法:
朗读品悟法;赏析再现法;
课前准备:录音机、轻音乐伴奏磁带; 多媒体辅助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创意说明:
七年级教材第二单元选用了唐弢先生的《童年》。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语言秀美生动,画面丰富多彩,情感真挚充沛。本着“美文美教”的原则,我将其设计为赏读活动课,采用板块式的设计思路,在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美美地想的活动过程中,感受美、表现美、品味美、评说美、畅想美。本课注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让他们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表达出来,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发现美,用自己的头脑领悟美,用自己的语言传达美,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点浪漫、有一点创造、有一点畅想、有一点感悟。意在以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交流,让学生真正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欢快的音符却难以唱尽它丰富的旋律;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绚丽的色彩却难以描尽它多姿的回忆。那么,就让我们说童年是一首诗吧,让色彩、旋律、情感共同燃烧成澎湃的诗篇,奉献给我们所挚爱的童年!
冰心曾在《春水》中深情地吟诵——“童年呵,/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那么,今天让我们随着唐弢先生深情的目光,一起走进他的《童年》,领略散文诗中讴歌的童年生活之美吧!
第一板块:“ 美美地听”——激趣感知活动
1、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快速默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些字词你注意到了吗? 认知下列字音、字形:(多媒体出示)
洗濯 鹧鸪 翱翔 蓦地 踱过 倩影 笑靥 遨游 采撷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请学生美美地听,初步感受作者抒发的感情;同时留意老师朗读时表情达意的方法和技巧。
你感受到的作者的情感是什么?大胆地说出来吧!(请学生自由地说出自己听读的感受来)
第二板块:“美美地读”——真情体验活动
这样优美的文字、这样真挚的情感,你不想试一试吗?来,在优美的音乐中想象童年的画面,把你对童年的感情表达出来吧!
1、学生自由配乐朗读,头脑中再现优美的画面,进一步感受作品的主题情感——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请你一展身手吧!朗读你最喜欢的一部分,并请告诉大家你所表达的情感,好吗?
2、请学生配乐表情朗读,读出画面的美,读出作者的情。可就一个画面、一个段落、一个部分来朗读展示。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朗读,借此指导朗读,锻炼和提高朗读能力,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情感。
例如:“月/是她的脸,一抹轻云/是她的笑靥,几颗星星/是她的眼睛,晚风/吹过/垂杨,这上面/散布着/她的风韵。”这一段要读得缓和、柔美、深情,饱含对夜、对生活的赞美。
备注: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与表达能力,不求全责备,重在鼓励、欣赏、陶冶。
第三板块:“美美地品”——品悟赏评活动
1、(多媒体出示)话题一:你感觉这首散文诗美吗?美在何处?说说你的发现。
话题二:你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句子或词语吗?能否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话题三:文中有你欣赏的写作手法吗?可以指出来并说说你欣赏的原因吗?
请自由选择话题,从自己感受最鲜明的、兴趣最浓厚的、发现最独到的、领悟最深刻的方面赏一赏、品一品、说一说,比如一个凝练的词语、一句传神的描写、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份真挚的情感、一种巧妙的写法……当然,大家也可以合作探讨。
2、学生反复品读,可在小组内合作探究、自由交流一段时间,然后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
备注:学生只要有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见解就好,不要求面面俱到,不苛求深刻老练。旨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发现、感悟兴趣和探究、品悟能力,在师生与作品的交流中,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第四板块:“美美地说”——再现创新活动
1、示范引导:这样优美的画面和情感,也激起了我创作的热情。我对第三节中的画面产生了兴趣,将它创新改写为:(多媒体出示)五月的阳光热情地亲吻着我的脸,潇洒的清风调皮地拂弄着我的乱发,慈爱的老牛,背着我慢悠悠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田野这样的清新,一望是无垠的碧波,路旁那金黄的油菜花在微风里摇曳起舞,婀娜的身姿逗惹得柳枝也翩然顾盼了,恰遇到檐下多情的石榴扬起醉红的笑脸,呵,你看它们不禁笑得全身酥颤了!此情此景,我又怎能不歌唱?再吹一曲短笛, 给这美好的时光助兴吧!
俗话说“抛砖引玉”,你的创作热情点燃了吗?展开想象和创新的翅膀,把你们欣赏的优美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吧!
2、自由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
3、表情朗读(可按学生要求配乐)自己的作品,大家交流共赏。
第五板块:“美美地想”——畅想延展活动
1、(多媒体出示)话题一:读了这首散文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话题二: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情感,你读了有什么感触?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由畅想表达。
备注:自由表达不限内容多少。培养学生阅读作品后自然地联系自己生活、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良好阅读习惯。
随堂练习:(多媒体出示)要求:依兴趣自选练习,自主完成。
1、摘抄自己喜欢的优美诗句,反复吟诵,最喜爱的也可以背下来;
2、就自己所喜爱的句式或写作手法仿说、仿写;
3、学用优美的、凝练的语言写写自己的童年生活;
4、将你的欣赏所得整理一下,把板书设计补充完整。
5、搜集你所喜爱的名人的童年生活或有关童年的诗、文,积累素材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在“美美地品”环节中,学生可能较多地注意词、句,注意描写、画面,对含义较深的语句和值得仿效的写法,可能因水平所限而注意不到或说不好,这也不必过高要求,因为本课注重训练的是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师亦应在学生赏析时适当提示和补充。当然,教师也可安排“质疑”或在解决练习时探究句子深刻含义,可在练习中安排句子仿写,进行语言的学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品悟、探究、体验、练习的环节中设计的话题是自由选择的,必须给学生以真正的自由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面就是童年教学设计与反思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关注本网站。
【童年教学设计与反思 童年教学设计一等奖】相关推荐文章: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一等奖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设计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一等奖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2021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一等奖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一等奖)2021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一等奖2021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两课时
2、童年教学设计与反思 童年教学设计
每个人都有童年,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童年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品味隽秀的语言,在头脑中再现优美的画面;
2,感受并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的感悟创新能力及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隽秀的语言,理解作者对童年的爱
教学难点:
感悟创新,阅读中再现优美画面,
课型:
赏读活动课
教法与学法:
朗读品悟法;赏析再现法;
课前准备:录音机、轻音乐伴奏磁带; 多媒体辅助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创意说明:
七年级教材第二单元选用了唐弢先生的《童年》。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语言秀美生动,画面丰富多彩,情感真挚充沛。本着“美文美教”的原则,我将其设计为赏读活动课,采用板块式的设计思路,在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美美地想的活动过程中,感受美、表现美、品味美、评说美、畅想美。本课注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让他们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表达出来,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发现美,用自己的头脑领悟美,用自己的语言传达美,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点浪漫、有一点创造、有一点畅想、有一点感悟。意在以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交流,让学生真正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欢快的音符却难以唱尽它丰富的旋律;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绚丽的色彩却难以描尽它多姿的回忆。那么,就让我们说童年是一首诗吧,让色彩、旋律、情感共同燃烧成澎湃的诗篇,奉献给我们所挚爱的童年!
冰心曾在《春水》中深情地吟诵——“童年呵,/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那么,今天让我们随着唐弢先生深情的目光,一起走进他的《童年》,领略散文诗中讴歌的童年生活之美吧!
第一板块:“ 美美地听”——激趣感知活动
1、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快速默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些字词你注意到了吗? 认知下列字音、字形:(多媒体出示)
洗濯 鹧鸪 翱翔 蓦地 踱过 倩影 笑靥 遨游 采撷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请学生美美地听,初步感受作者抒发的感情;同时留意老师朗读时表情达意的方法和技巧。
你感受到的作者的情感是什么?大胆地说出来吧!(请学生自由地说出自己听读的感受来)
第二板块:“美美地读”——真情体验活动
这样优美的文字、这样真挚的情感,你不想试一试吗?来,在优美的音乐中想象童年的画面,把你对童年的感情表达出来吧!
1、学生自由配乐朗读,头脑中再现优美的画面,进一步感受作品的主题情感——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请你一展身手吧!朗读你最喜欢的一部分,并请告诉大家你所表达的情感,好吗?
2、请学生配乐表情朗读,读出画面的美,读出作者的情。可就一个画面、一个段落、一个部分来朗读展示。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朗读,借此指导朗读,锻炼和提高朗读能力,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情感。
例如:“月/是她的脸,一抹轻云/是她的笑靥,几颗星星/是她的眼睛,晚风/吹过/垂杨,这上面/散布着/她的风韵。”这一段要读得缓和、柔美、深情,饱含对夜、对生活的赞美。
备注: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与表达能力,不求全责备,重在鼓励、欣赏、陶冶。
第三板块:“美美地品”——品悟赏评活动
1、(多媒体出示)话题一:你感觉这首散文诗美吗?美在何处?说说你的发现。
话题二:你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句子或词语吗?能否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话题三:文中有你欣赏的写作手法吗?可以指出来并说说你欣赏的原因吗?
请自由选择话题,从自己感受最鲜明的、兴趣最浓厚的、发现最独到的、领悟最深刻的方面赏一赏、品一品、说一说,比如一个凝练的词语、一句传神的描写、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份真挚的情感、一种巧妙的写法……当然,大家也可以合作探讨。
2、学生反复品读,可在小组内合作探究、自由交流一段时间,然后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
备注:学生只要有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见解就好,不要求面面俱到,不苛求深刻老练。旨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发现、感悟兴趣和探究、品悟能力,在师生与作品的交流中,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第四板块:“美美地说”——再现创新活动
1、示范引导:这样优美的画面和情感,也激起了我创作的热情。我对第三节中的画面产生了兴趣,将它创新改写为:(多媒体出示)五月的阳光热情地亲吻着我的脸,潇洒的清风调皮地拂弄着我的乱发,慈爱的老牛,背着我慢悠悠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田野这样的清新,一望是无垠的碧波,路旁那金黄的油菜花在微风里摇曳起舞,婀娜的身姿逗惹得柳枝也翩然顾盼了,恰遇到檐下多情的石榴扬起醉红的笑脸,呵,你看它们不禁笑得全身酥颤了!此情此景,我又怎能不歌唱?再吹一曲短笛, 给这美好的时光助兴吧!
俗话说“抛砖引玉”,你的创作热情点燃了吗?展开想象和创新的翅膀,把你们欣赏的优美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吧!
2、自由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
3、表情朗读(可按学生要求配乐)自己的作品,大家交流共赏。
第五板块:“美美地想”——畅想延展活动
1、(多媒体出示)话题一:读了这首散文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话题二: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情感,你读了有什么感触?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由畅想表达。
备注:自由表达不限内容多少。培养学生阅读作品后自然地联系自己生活、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良好阅读习惯。
随堂练习:(多媒体出示)要求:依兴趣自选练习,自主完成。
1、摘抄自己喜欢的优美诗句,反复吟诵,最喜爱的也可以背下来;
2、就自己所喜爱的句式或写作手法仿说、仿写;
3、学用优美的、凝练的语言写写自己的童年生活;
4、将你的欣赏所得整理一下,把板书设计补充完整。
5、搜集你所喜爱的名人的童年生活或有关童年的诗、文,积累素材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在“美美地品”环节中,学生可能较多地注意词、句,注意描写、画面,对含义较深的语句和值得仿效的写法,可能因水平所限而注意不到或说不好,这也不必过高要求,因为本课注重训练的是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师亦应在学生赏析时适当提示和补充。当然,教师也可安排“质疑”或在解决练习时探究句子深刻含义,可在练习中安排句子仿写,进行语言的学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品悟、探究、体验、练习的环节中设计的话题是自由选择的,必须给学生以真正的自由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面就是童年教学设计与反思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关注本网站。
【童年教学设计与反思 童年教学设计一等奖】相关推荐文章: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一等奖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设计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一等奖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2021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一等奖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一等奖)2021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一等奖2021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两课时
3、《童年的发现:我想/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第一课时
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寻找学习伙伴帮助解疑。
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较为浅显的问题,让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含义深刻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在书中画出,暂时不做讨论)
合作研读,领悟语句
1.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含义深刻的语句,需要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请同学们再来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然后与小组内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2.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的感悟)
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语句,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第二课时
品评人物,深化认识
1.同学们已经多次阅读了这篇课文,说一说通过仔细读文,你对盲女孩安静又有了怎样的认识,或者说一说你觉得安静是个怎样的孩子?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深层体会)
品读欣赏,背诵积累
1.蝴蝶被安静神奇的灵性所慑服,我们也被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所震撼。请同学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求边读边把文中所描绘的情形在眼前浮现出来。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读出体会与感受。(教师引导读的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还要引导听的学生进行评议或提问,如为什么读这部分,为什么这样读)
3.把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够用心灵触摸到。海伦•凯勒曾说:“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
用心去看这个世界。”下面请同学们自读“阅读链接”中的内容。
2.全班交流:“我”在树林里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3.请同学们谈一谈对海伦•凯勒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做相应的补充介绍)
布置作业,课下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出读后感想。
3.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4、《童年与蜗牛》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ablclh.
教学目标:
1、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含义,学习蜗牛“契而不舍”的精神。
2、学习作者小时候观察蜗牛的方法,能正确、完整地把事情说明白。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犄、莫、启、毅、谨、慎、坠、跋、涉”9个生字;积累“犄角、启示、坚毅、触角、东张西望、谨慎、长途跋涉”等9个词语。
教学重难点:领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
课前准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捉蜗牛。
教学过程:
一、启发学生谈课前捉蜗牛的过程和新发现。
1、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和谁一起捉蜗牛?结果怎样?请用一两句话说说课前捉蜗牛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身的活动,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文本内容联系起来。)
二、引导学生正确读课文,划出作者小时候怎样捉蜗牛的句子。
1、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要求在读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将课文读正确。
2、学习“记得小时候……捉蜗牛”的表达方式。
(设计意图:突出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表达。)
三、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小时候对蜗牛有什么新发现?要求在课文中划出句子。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
四、讨论交流,随机出示句子,进一步理解“启示、坚毅、谨慎”等词语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含义,重点体会的句子有:
1、“一会儿,它们就慢腾腾地钻出来,先是探出一对长着小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一阵,然后就谨慎地深处头来。你若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立刻把头缩回去,真是个胆小鬼。”
(设计意图:理解“东张西望、谨慎、若是、便”的意思,学习“先……然后……”的表达方式。)
2、“它爬得慢极了,脖子伸得很长,背上重重的壳像一块大石头向下坠着,看得出它很努力。”
(设计意图:理解“坠”的意思,从哪些地方看出蜗牛“很努力”?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说说还可以从哪些句子中看出蜗牛确实很努力。随机理解“弯弯曲曲、长途跋涉、似乎、诉说”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设计意图:“这件事”指什么?引导学生复述蜗牛攀登的过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含义的体会水到渠成了。)
五、学了课文,请你对蜗牛说说话,重点引导学生围绕“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谈收获。
(设计意图:“谈收获”为的是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蜗牛“勇往直前、契而不舍”的精神。)
六、练习
1、抄写本课新学的词语:
“犄角、启示、坚毅、触角、东张西望、谨慎、长途跋涉”等。
2、用“先……然后……”、“敬佩”各写一句话。
3、熟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并说说有相近意思的句子。
(设计意图:从二年级的课程目标出发,结合课文内容,积累词语、训练句子。)
总的指导思想:
1、目标上,突出二年级学生“句子”的训练,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2、过程上,加强学生实际生活和文本之间的联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
附板书:
54 童年与蜗牛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坚毅
还在爬 耐心
很努力 又 信心
作者邮箱: ablclh.2019@163.com资料提供者:
5、《童年的发现:我想/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
22、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
向阳完全小学:黄雪晴
教学目标:
1、会认“科、亚”等7个生字,会写“户、亚”等8个生字。会用“可爱的”、“高兴的”写句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
3、懂得珍惜友情。
教学重难点:
1、会用“可爱的”“高兴的”写句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设计思路:
借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实施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仅注意力集中,而且学得有趣。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课题。
1、拿出各种各样的气球,组织学生做游戏(如踩气球、吹气球------)。
2、提问:气球除了可以用来做游戏之外,还能用来做什么?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文中的气球还有什么作用?
4、板题、读题。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悟。
1、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窗前的气球代表了什么?
2、学生交流。(代表大家对科利亚的问侯,以及同学们真诚的情意。)
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借拼音,同桌互认。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字情况。(会认)
4、交流识字方法。(会写)
5、朗读儿歌,巩固汉字。(见小黑板)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自由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自读、互读、指名读)
2、同桌朗读体会,说一说。
a、同学们通过这个气球想对科利亚说些什么?
b、科利亚看到这个气球肢、会想什么?
3、展示朗读。
把自已为读得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五、课外延伸
科利亚的同学延用是、利用气球去看望了孤独、无奈的科利亚,你还有什么办法去看望科利亚吗?
如果你是科利亚的朋友,允许你给他打电话,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六、指导写字。
七、读读写写
6、《童年的发现:我想/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学生之间的真切情意。
2、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
3、懂得珍惜友情。
二、设计理念:
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结合学生生活体验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以读悟情,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实现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师生同唱《歌声与微笑》
(二)、情境导入: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看看谁笑得最美,带着你的微笑,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出示课件。(创设情境、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初读课文,主动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时要多和生字娃娃打招呼。
2、如果你的小伙伴读得好你会怎么做?读得不好你会怎么做?同桌合作读课文。谁得到了小伙伴的帮助?你感觉怎么样?(倾听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借鉴、深入思考、而且还能让学生渐渐学会彼此尊重、彼此理解、彼此欣赏。)
3、抢读生词:戈里亚
病床
医院
规定
呆呆地
突然
挨着
卡佳
4、同桌互读。
5、开火车读词语。
6、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戈里亚的一件什么事?
(四)、巧设情境,激发情感,感悟体验。
1、自由读一、二段,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戈里亚的一件什么事?什么叫传染病?你知道的传染病有哪些?
2、出示课件,学生认读词语:一张病床、一扇窗户、一角天空。戈里亚每天看到的只有这些,你能用这些词语来说说戈里亚此时的情形吗?(语文课堂要富有浓浓的生命气息,需教师做有心人,善于发掘并引领孩子们去品读、去感受、去体验教材中蕴含的情感。)
3、指导朗读,读出戈里亚的孤独、寂寞和无助。
4、突然又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呢?戈里亚的心情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大家自由读3至5段。
5、指导朗读,读出戈里亚得快乐和兴奋。
戈里亚有了小伙伴的问候,不再孤独寂寞,他高兴地笑了。
(五)、联系实际,升华情感、想象创造。
还记得我们班的XXX同学吗?他得了白血病,此时正在天津的一所大医院里接受治疗,他此时也和戈里亚一样孤独、寂寞,你想对他说点什么?(课堂不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单纯的教教材,而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用教材教。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思维和思维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情感与情感的激发、生命与生命的彼此交流和悦纳。)
(六)、作业设计。
给XXX同学写一封信,鼓励他渡过难关,早日回到同学们中间。
7、《童年的发现:我想/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触摸春天》教材简说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课文简说】
捧读课文,一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小女孩穿梭在花丛中。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悄然拢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着翅膀飞走了。小女孩仰起头来张望。
这位特殊的小女孩就是课文的主人公安静。说她特殊,是因为她是一位盲童;说她特殊,还因为她能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作者也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所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二是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教学的重点是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⑴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流畅”是指动作协调,步履轻盈。“磕磕绊绊”是形容路不好走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方便。盲人一般行走不便、步履蹒跚,但盲童安静却能够“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这与她“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在花丛中穿梭”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这句话不仅照应了前文,表现出安静的活泼聪慧及对春天的热爱,也为下文描写她神奇地捕捉到蝴蝶做好了铺垫。
⑵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悄然”中的“悄”读qiǎo,不读qiāo,“悄然”是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竟然”表示出乎意料;“神奇”是非常奇妙;“灵性”是指智慧、聪明才智。在这一部分之前,作者较为细致地描写了盲女孩安静穿梭在花丛中,并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慢慢伸出双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落着花蝴蝶的月季花。从女孩子穿梭、停下、伸手、拢住蝴蝶这一系列的动作中,分明让人感到这一系列动作根本不是一个盲童所能做到的,因此作者说安静拢住蝴蝶“真是一个奇迹”。若不是有一种神奇的灵性在牵引着她、指挥着她,睁着眼睛的蝴蝶怎么会被盲女孩抓住呢?这神奇的灵性不正来自小女孩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吗?与其说是蝴蝶被盲女孩拢住,不如说是生命的美好被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所摄取、所捕捉。
⑶
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安静的眼睛虽然失明,但她心灵的窗户并没有关闭,她是在用她的全部身心来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在她的内心世界里,同样是一片明媚动人的景色。
⑷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张望”是向四周或远处看。这里用来描写双目失明的安静,不仅表现出安静对蝴蝶的喜爱和留恋,也表现出她对飞翔的向往。“弧线”是指圆周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这里用来形容安静心中想象的蝴蝶飞走时的画面。尽管安静什么也看不见,但追随着蝴蝶飞舞的轨迹,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里,已经感受到飞翔的快乐,人生的美好。
⑸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权利”是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这里是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缤纷”是形容繁多而凌乱,这里是指多姿多彩的美好世界。这句话是课文的重点句子。从安静的身上,作者默默地感受到了这位盲童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因而情不自禁,有感而发:每一个人都拥有生活的权利,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2、对词语的理解:
流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小径:小路。
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本文是指安静来回在花丛中走动。
一瞬间:转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清香袅袅:形容香气缭绕不绝。
8、《童年的发现:我想/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在这明媚的春光中,你最想做什么?()我们可以去湖边欣赏翠绿的杨柳,去野外观赏粉红的桃花。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以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春色。可是,有一位女孩,她的眼睛却无法看到这一切。他是谁?()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盲女孩安静,她和我们一样,也在享受着这美好的春光。那么,她又是以怎样独特的方式来感受春天的气息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他一起去触摸春天。(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研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书,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边听边想像画面。看一看,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片段。(配乐朗读)
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
一个盲女孩捉住了一只蝴蝶,这真是一个奇迹!那么,盲童安静都创造了哪些奇迹呢?课文又是怎样来描述的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细细的品读课文,从中勾画出相关语句。画完以后,可以和你的同桌互相交流感受。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你可以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一个人物,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这样你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的。假如你就是安静,让我们来试试看。
盲童安静都创造了哪些奇迹呢?把你感受较深的地方读出来。
出示: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谈谈你的体会。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抓住重点词来理解和体会,这是读书的好方法。你能解释“穿梭”吗?你见过什么在哪穿梭吗?举个例子。
很快的走来走去,安静可是个盲人,在你的印象中,盲人是怎么走路的?(小心翼翼,很慢的,步履蹒跚)
可是,安静为什么能流畅的穿梭呢?你知道吗?你是从哪句话中了解到的?(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整天是什么意思?(从早到晚)她在这干什么呀?()安静在花香中走来走去,漫步,玩耍,她在花香中玩啊,这时候,要吃午饭了,妈妈叫他:安静,回家吃饭了!她怎么说呀?()这样的表现可以用流连来形容。说说流连的意思。(留恋,舍不得走,长时间停留)你还学过哪些和流连意思相近的词语?(恋恋不舍,流连忘返)通过这些词,你能看出这个小女孩怎样啊?
一个盲童,她不愿意整体呆在家里,喜欢外面的世界,渴望感受这美妙的春光。所以她天天留恋此中。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安静还创造了哪些奇迹?(她慢慢的伸出双手,在花香的指引下,极其准确的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哪个词让你体会很深?极其准确,不是一般的准确,说说你的体会。她怎么就能这么准确的判断这朵花的位置呢?
说的真好,你能用你的朗读把这种准确读出来吗?谁能读得更好?老师听得出来,你在极其准确这用了重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让我们接着来感受安静创造的奇迹。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很深?(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你有什么感触?(惊讶,出乎意料,不可思议)你还想到了哪些词来形容你此刻的心情?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达这种感情?你能换一个吗?你能不能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谁来试一试?
睁着眼睛的蝴蝶被盲女孩捉住了,真是一个奇迹!让我们设身处地感受一下那种神奇。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你就是盲女孩安静,慢慢的伸出你的双手,在花香的指引下,极其准确的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那朵花上,正停着一只蝴蝶,安静的手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蝴蝶在你的手指间扑腾。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到的地方。
谁能告诉我,你现在体验着什么?你有什么感触吗?此时的安静脸上充满了惊讶,安静为什么那么惊讶?
蝴蝶在安静的手里扑腾,她终于知道蝴蝶是什么样子了,这是她从未有过的经历,所以作者说()。
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到的地方。
此时此刻,在拢住蝴蝶的安静心中,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安静的内心正经历着什么?体验着什么?
同学们,谁说盲人的心中是一片黑暗呀?现在,让我们走进安静的内心,看一看,此时此刻,安静的心中正经历着什么。(看大屏幕,蝴蝶飞舞,阳光烂漫,春景满园,谁说一说她看到了什么?她的心灵正经历着什么?)
(富有勃勃生机................)
虽然安静的眼睛看不见,但她的心灵一定感受得到。
现在,让我们也来走进安静的内心,充满感情的读一读这一段,和安静一起触摸春天。(指名读、配音乐、一起读、做动作)
老师能听出你们走进了安静的心灵,跟她一起触摸到了春天。
就是这样的一只珍贵的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意义,那她怎样对待这只蝴蝶的呢?
(许久,她张开手指..........)
(述说着...................)
她怎样对待这只蝴蝶的呢?
“许久”是多长时间,(很长很长),你体会到什么?所以她才能拢住蝴蝶许久,虽然舍不得,可她还是把她放了,蝴蝶沿着一条美丽的曲线飞走了。你看,她多想跟随蝴蝶的翅膀去远方看一看哪,她仰起头来张望,什么是张望,谁来做个动作?(向四周看)
你认为“张望”用在这里准确吗?
“虽然看不见,她仍在努力追寻着蝴蝶的踪影”,她的内心充满了渴望,我们看她在张望什么呢?同学们说,此时的安静张望到了什么吗?
虽然她的眼睛看不到,但是她的心灵一定感觉得到,因为,“上帝她关闭了一扇门,却又在心中为她开启了一扇窗”,这是一扇心灵之窗,让我们共同祝愿吧,安静一定能看得到了!
让我们再次走进安静的内心,来读一读这一段。带着我们美好的祝愿(指名读)
老师相信,你和安静一样,感受到了春光,感受到了飞翔的快乐,学到这儿,我们也被安静深深地感动了,她虽然看不见。却在用心感受着这个世界,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同学们,其实,在生活中,想安静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人生的篇章,你还知道哪些身残志坚热爱生命的人呢?这些人虽然身体上不健全,可是他们用自己的热情描绘了一个缤纷世界,这些人,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谁”指的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安静虽然双目失明,但是她仍然可以用自己的内心来感受,用自己对生活的热情感受着美好的世界,她的内心是多彩的,是缤纷的。
那么,安静仅仅会触摸春天吗?
在安静心中,不仅仅是春天,生活的每一天都是缤纷的,美好的,快乐的,她是如此热爱生活的每一天,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谁”指的是谁?
除了安静,你还会想到哪些人?
你还知道哪些身残志坚的故事?
“谁”仅仅只残疾人吗?
“谁”包括你我他,包括我们每一个人,作为身体健康的人,你是怎么想的?
只要我们热爱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同学们,人的一生会无数次的面对暴风骤雨,甚至是生命的残缺或死亡,不管怎样,只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命的心,能够坚强乐观起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热情和精彩1
当我们遇到挫折自暴自弃时,当幸运之神不在降临我们时,不要灰心,让我们将强勇敢的对自己说: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的世界”!
老师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每个人都是最棒的,都是生活的强者!
让我们为自己写下一句生命感悟!
9、《童年与蜗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含义,学习蜗牛“契而不舍”的精神。
2、学习作者小时候观察蜗牛的方法,能正确、完整地把事情说明白。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犄、莫、启、毅、谨、慎、坠、跋、涉”9个生字;积累“犄角、启示、坚毅、触角、东张西望、谨慎、长途跋涉”等9个词语。
教学重难点:领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
课前准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捉蜗牛。
教学过程:
一、启发学生谈课前捉蜗牛的过程和新发现。
1、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和谁一起捉蜗牛?结果怎样?请用一两句话说说课前捉蜗牛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身的活动,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文本内容联系起来。)
二、引导学生正确读课文,划出作者小时候怎样捉蜗牛的句子。
1、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要求在读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将课文读正确。
2、学习“记得小时候……捉蜗牛”的表达方式。
(设计意图:突出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表达。)
三、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小时候对蜗牛有什么新发现?要求在课文中划出句子。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
四、讨论交流,随机出示句子,进一步理解“启示、坚毅、谨慎”等词语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含义,重点体会的句子有:
1、“一会儿,它们就慢腾腾地钻出来,先是探出一对长着小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一阵,然后就谨慎地深处头来。你若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立刻把头缩回去,真是个胆小鬼。”
(设计意图:理解“东张西望、谨慎、若是、便”的意思,学习“先……然后……”的表达方式。)
2、“它爬得慢极了,脖子伸得很长,背上重重的壳像一块大石头向下坠着,看得出它很努力。”
(设计意图:理解“坠”的意思,从哪些地方看出蜗牛“很努力”?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说说还可以从哪些句子中看出蜗牛确实很努力。随机理解“弯弯曲曲、长途跋涉、似乎、诉说”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设计意图:“这件事”指什么?引导学生复述蜗牛攀登的过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含义的体会水到渠成了。)
五、学了课文,请你对蜗牛说说话,重点引导学生围绕“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谈收获。
(设计意图:“谈收获”为的是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蜗牛“勇往直前、契而不舍”的精神。)
六、练习
1、抄写本课新学的词语:
“犄角、启示、坚毅、触角、东张西望、谨慎、长途跋涉”等。
2、用“先……然后……”、“敬佩”各写一句话。
3、熟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并说说有相近意思的句子。
(设计意图:从二年级的课程目标出发,结合课文内容,积累词语、训练句子。)
总的指导思想:
1、目标上,突出二年级学生“句子”的训练,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2、过程上,加强学生实际生活和文本之间的联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
附板书:
54
童年与蜗牛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坚毅
还在爬
耐心
很努力
又
信心
10、47、童年与蜗牛教学设计
47、童年与蜗牛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读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描写汉字6个,能通过多种方式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根据要求,圈划能够体现小蜗牛不怕失败,努力向上攀登的词句。
3、体会作者对蜗牛情感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到蜗牛不仅给童年的我们以快乐,懂得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品词品句,感受蜗牛坚韧不拔的毅力,进而懂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
教学媒体 ppt
课前学生准备 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了解蜗牛,揭示课题。
1、示蜗牛图片,学生三言两语说说对蜗牛的了解。看图明确“犄角、螺旋形的外壳”所处的部位和形状。学习生字:螺
2、蜗牛爬行的速度不快,外表也并不漂亮,但在充满天真幻想的孩子眼里,会是什么样的呢?
3、示题:童年和蜗牛,读题。
二、整体感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
1、合作读课文,要求:(1)组内轮读,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2)交流记字形的好办法。
2、字词反馈:歌谣 莫大启示 谨慎 摔跤 长途跋涉 登攀
重点 字音: 谨慎(前鼻音) 字形 :辨析“跋、拔、拨”
指导书写“登”
3、自由读课文,思考:在“我”眼里,蜗牛是什么样呢?
4、交流,板书: 瞧不起 胆小鬼
敬 佩
启示与力量
理解:敬佩
三、学习课文。
1、过渡: “我”会看不起我蜗牛,认为它是胆小鬼,这是为什么呢?
2、自读课文第二节,找找有关的句子,用直线划出。
(1) 交流有关的句子。
(2) 再读这些句子,想想哪些词语中让你感受到了蜗牛真的特别胆小。
(3) 交流词句,理解“谨慎”。板书:总是藏 谨慎
(4) 有感情的朗读。
(5) 师生合作读第二节。
(6)小结:边唱歌谣,边逗蜗牛玩,这是我们童年生活中的一项乐趣,而且,我们一直认为蜗牛很谨慎,是胆小鬼,然而,在一次玩耍时,却让我对蜗牛产生了另外一种情感,那就是——敬佩,是什么使我对蜗牛有了新的认识呢?
3、学习第三节。
(1) 师范读课文。
(2) 交流。
(3) 蜗牛在爬行时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再读课文,在有关的词语下面画上小圆圈。
随机出示,引导学生品词品句:
第2、3句。比较句子,
a 它爬得慢极了,脖子伸得很长,背上的壳向下坠着。在它后面留下一条长长的、弯弯曲曲的爬痕。
B它爬得慢极了,脖子伸得很长,背上的壳像一块大石头向下坠着。好半天,在它后面留下一条长长的、弯弯曲曲的爬痕。
比较欣赏更喜欢哪一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创设情景:请每位学生拎起自己的书包,然后说说感觉。
通过抓“像大石头般的的壳、向下坠、好半天”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蜗牛爬行时是克服了很大困难的,但仍不放弃,非常顽强。指导学生读好这两句话。
第6句,抽生读。让学生感受到蜗牛在艰难的爬行中掉了下来,但一点也没灰心,继续向前爬。引导学生用一个词语说说蜗牛的这种精神。(坚韧不拔、坚持不懈、毫不气馁……)
第8句,只不过是一块石壁,可对蜗牛来说这是“长途跋涉”,“长途”意思就是?非常艰辛的经历了这段路程,在这爬行途中,它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抓住“几十分钟、长途跋涉、终于”引导学生感受蜗牛到达目的地的艰辛。
指导朗读。
(4) 蜗牛艰难地爬行着,我也被蜗牛那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住了,当看到它不小心从石壁上摔下来时,我为它——担心,看到它继续向上爬时,我又对它——敬佩,师生合作读第三节。
(5) 蜗牛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呢,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交流,抽生说。
4、齐读最后一节。
5、尽管这件事已过去了很久,尽管写这篇文章的作者也已长大,但每当听到那首有关蜗牛的歌谣时,听录音,欣赏第一节。理解“莫大”的意思
追问:那启示就是——
6、补充名言: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不论是伟人还是小人,只要有极强的意志,他便可以做出事业来。事业的大小虽然不同,但那股坚强的心力与成功是一样的,全是可佩服的。
7、语言拓展:在已往的生活中,有没有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经历,尝试着与同学交流。
四、复习词语,完成填空
1、读词语和短句。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47 童年和蜗牛
瞧不起 胆小鬼 总是藏 谨慎
敬 佩 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启示与力量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教学反思 课文第三节是文章的重点段,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情感目标的关键段落。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小小蜗牛是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重重困难,到达石壁顶端,从而水到渠成的理解的主题,是我在备课时着力思考的问题。
教学时,我让学生围绕着蜗牛在爬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为线索,细细的品读课文,学生很快找到了关键的词语,如:光滑的石壁、重如石头的背壳、爬行的时间长等等,在交流时注重让学生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不走过场,同时出示重点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如课文中把蜗牛的背描写得很具体,在学习这句时,用比较句子的方法使学生明白作者正是通过打比方的方式把蜗牛的背是怎么样的写清楚了,紧接着又创设情景让学生拎起自己的书包,既理解了课文中“坠”的意思,又让学生对大石头般的重量有了亲身感受,更加体会到了小小的蜗牛确实了不起,竟能背着如此重的壳攀登石壁,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也开始敬佩起蜗牛来,并体现在朗读课文时全身心地投入进来。由此及彼,学生对下文中的“长途跋涉”也有了更到位的理解,当学生在交流“蜗牛在爬行途中可能会遇到那些困难呢?”学生的回答异常踊跃,而且都能联系上下文的内容交流,有的说:“石壁太光滑了,爬了一段它又掉下来了,可它不泄气。再继续爬。”有的说:“蜗牛爬呀爬,感到很累了,但是它仍然坚持不懈。”还有地说:“蜗牛觉得背上的壳越来越重了,可是如果停下来,那刚才的努力又白费了,于是咬紧牙,再向前爬”……
我想,只有在备课时充分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对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尚处于何种状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