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导学案一等奖

《《张衡传》导学案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张衡传》导学案一等奖

1、《张衡传》导学案一等奖

课题 张衡传(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探究选文第一部分

学习重点 掌握文言知识点,分析人物形象

方法指导 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流 程

一、自主学习

1、熟读课文。

2、了解作者范晔、传主张衡及人物传记的相关知识。

(1)张衡(78~139),字(),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时期伟大的()、()、()。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2)范晔(398~445),()朝宋史学家。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这是“四史”之一。

(四史及作者:《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3)、传记知识:

2、《张衡传》导学案

课题 张衡传(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探究选文第一部分

学习重点 掌握文言知识点,分析人物形象

方法指导 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流 程

一、自主学习

1、熟读课文。

2、了解作者范晔、传主张衡及人物传记的相关知识。

(1)张衡(78~139),字(),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时期伟大的()、()、()。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2)范晔(398~445),()朝宋史学家。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这是“四史”之一。

(四史及作者:《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3)、传记知识:

3、《张衡传》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含义及古今异义词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张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含义

学习难点准确翻译文中重点语句

自主学习

1.介绍范晔。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2.介绍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

3.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写文章游学

(2)因入京师,观太学求学

(3)遂通五经,贯六艺精通

(4)而无骄尚之情骄傲自大

(5)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不去被征召

(6)衡乃拟班固《两都》做《二京赋》模仿

(7)累召不应多次

(8)大将军邓骘奇其才认为。。奇异

(9)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用心思

(10)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向来

(11)再迁为太史令两次

合作探究

(一)古今异义词:

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交接:古:结交今:①连接②移交和接替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不行:古:不去应荐。今: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古:特地征召;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

4、《张衡传》导学案

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张衡传》导学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三维目标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对张衡有深入的认识。

3.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 合作 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请看范晔在《后汉书》中是如何记载张衡事迹的。

二、知识积累

1、知人物:作家及张衡简介(见注解①)

2、课前结合书下注释梳理我国古代文化常识。

⑴三辅、太学、五经、六艺。

⑵管职升降与人才选拔:孝廉、公府、公车、举、辟、召、征、郎中、太史令、拜、迁、转、出、视事、下车、乞骸骨等。

三、检查预习

1、通假字: ①员径八尺(员通“圆”) ②形似酒尊(尊通樽)

③一时收禽(禽通擒,擒拿)

2、古今异义词 ①举孝廉不行。(不行,古义:没有去应荐。今义:不能。)

②衡下车(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指从车上下来。)

3、活用词: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4、多义词:

征: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②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证据)

③兵未战先见拜征(失败)④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举:①举欣欣然而告之(全,都。)②举孝廉不行(被举荐)

③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介词,拿,用)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取)

⑤何不作以上,莫令事不举(成功)

观:①因入京师,观太学(游学)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③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建筑物的一种)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看见)

⑤无尝疑乎是,仅以蒋氏观之,犹信(看)

施:①傍行八道,施关发机(设置)②靡计不施,迄无济(施用施行)

致:①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用)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

③闲情逸致(情致,情趣)

5、知句式: ⑴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也”表判断)

⑵被动句 举孝廉不行 连辟公府不就

⑶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⑷状语后置句 验之以事 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⑸省略句 (张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讽议(于)左右 果地震(于)陇西

6、口译下列句子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4)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5)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四、 整体感知

1、接龙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的记叙重点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第二部分(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第三部分(5~6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

记叙的重点是张衡在科学上的才能和贡献。

2、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党。其“才”高于世,表现在:一是“善属文”,写作著名的《二京赋》;二是“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是“善术学”,著有《灵宪》 《算罔论》;四是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3、思考:张衡为什么有如此的文学才华?

点拨: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原因之一)

张衡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哪些原因?

“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学生查字典疏通难点:“从容淡静”) 有哪些句子为“从容淡静”作了注解?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衡不慕当世”。——谦逊持重,鄙视名利。(原因之二)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尤致思于……”“研核阴阳,妙尽……”“言甚详明”。——执著专一,治学严谨。(原因之三)

4、引导学生自读第四段,思考:本小节不到二百字,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请概括要点。

明确:依据事物内在联系,简明而具体地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和使用:①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1句);②材料、尺寸、形状、装饰(2句);③机件、内外构造(3、4、5句);④功能和作用(6、7、8句);⑤精确程度及效果(9、10句);⑥实践证明灵敏度和准确性(11、12句);⑦交代仪器正式使用(13句)。

5、在第5、6段中,为了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作者写了哪两件事?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明确:一件就是交代《思玄赋》的由来,突出了张衡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另一件是写张衡出任河间相时和奸党斗争的事。

(1)引导“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说明什么? (说明张衡很聪明,很有政治才干。)

(2)“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又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张衡政绩显著,也反映了他为民除害,深得人心。)

6、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1)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2)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五、深入探究

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罕见,。”请以“我看张衡”为题,各写一篇读后感。

六、课堂小结

学习文言文必须在落实字词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又反过来帮助我们识记文言字词。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成就,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张衡传》导学案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

5、《张衡传》导学案

课题第1课时课题:《张衡传》范晔

学 习 目 标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的情况;

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重 点 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教学难点: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自主学习1、关于《后汉书》

《后汉书》是我国南朝刘宋时期范晔编撰的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事,是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3、注音

属文(zhǚ)璇机(xuón)算罔论(wǎng)蟾蜍(chánchǘ)

4、解释

五经:指儒家的五圣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六艺: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6、《张衡传》高效课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翻译课文重点语句,积累文中古今异义词、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以及重要的文言虚实词等文言文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张衡多方面的成就,学习其治学精神。

预习案

一、给加点字读音:

西鄂()连辟()逾侈()邓骘()璇机()

徙()合契()乞骸骨()属文()蟾蜍()

算罔论()傍行()帷幄()篆文()累召()

二、结合课文内容,识记下列文学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两都与二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三、分组合作,完成表格中内容并组内相互交流,补充修正答案。

7、张衡传 导学案

张衡传 导学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和合作探究掌握重点词句和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凝练简洁的语言。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味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1、作家作品

范晔(398-445),我国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他少年勤奋好学,阅读大量经书史籍,善写文章,通晓音律,历任秘书丞、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元嘉初年,彭城太妃卒,范晔夜中酣饮,开北窗听挽歌为乐,被贬为宣城太守。因不得志,便专心著述。他搜集有关后汉的各种史料,以《东观汉记》为基础,博采众家之说,编写历史名著《后汉书》。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2、文体知识

《张衡传》是一篇精彩的人物评传。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传记的种类分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二 信息筛选

全文五个小节,主要介绍了张衡的哪些事迹?

明确: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第2、3、4自然段):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

(1)张衡的潜心科研;(2)张衡的不慕名利;(3)张衡的重大发明。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

三 字词巩固:

1、通假字

员径八尺 (“员”通“圆”)

傍行八道 (“傍”通“旁”,旁边)

一时收禽 (“禽”通“擒”)

形似酒尊 (“尊”通“樽”)

尊则振龙 (“振”通“震”)

2、古今异义

(1)寻其方面(古义:方向;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几个事物之一)

(2)衡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指从车上下来)

(3)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

(4)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征(古:特地征召。今:特点)拜(古:授予官职。今:一种礼节)

郎中(古:官职名。今:医生的别称

(5)不好交接俗人(古:结交。今:接管、移交)

3、词类活用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4 解释“机”:

①衡善机巧 。 牙机巧制。(《张衡传》) 器械,机械

②不闻机杼声。(《木兰诗》) 织布机

③施关发机。(《张衡传》) 枢纽,关键

④相国,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三国志·先主传》)事务

⑤成败之机,在于今日。(《三国志·诸葛亮传》) 时机,形势

⑥太祖少机警。(《三国志·武帝纪》) 机灵,灵巧

⑦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算尽不如君。(《山谷别集诗注·牧童》) 计谋,计策

5、文言句式及翻译

(1)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

(2)被动句

连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

(3)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种仪器)〕

(4)介词结构后置句

①果地震陇西(果然在陇西发生地震)

②讽议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对政事提出意见)

(5)省略句

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省略主语“张衡”)

②讽议左右(省略介词“于”)

三 合作探究

1、举例说明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格?

明确:他的可贵品格可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不仅如此,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一上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禽”,都反映了他对当时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动的斗争。这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德。

二是“无骄尚之情”。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确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德,他才能把全副精力扑在科研工作上,在获得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的客观条件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乃至候风地动仪得以相继问世。

2、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是主要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他的重大发明地动仪来说明的。文章这部分是怎样记事状物的?

明确:文章是按照如下的顺序来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时间——阳嘉元年

名称——候风地动仪

材料——以精铜铸成

外形——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构造——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蛛,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作用——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效果——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评价——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验证——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使用——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候风地动仪是十分精致灵巧的:都城洛阳与发生地震的陇西郡相距一千多里,地动仪竟能及时测报,可见其灵敏准确的程度。文章的这部分的介绍深入细致,清晰扼要,文字简练,而又形象生动,跌宕多姿,写得非常精彩。因此,候风地动仪虽已失传,根据这段文字却能复制还原。今天读这篇文章,除了把它作为一般的传记作品,更可把这段文字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来学习,让学生读了以后仿照着写一段说明文。

3、本文写了张衡的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三个方面的内容,却又并非彼此独立。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明确:全文三大段,分别着重写了一个方面的内容,而彼此又有相互联系。比如第1段的“从容淡静”与第2段的“不慕当世”;第1段的“不好交接俗人”“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因以讽谏”与第3段出任河间相时的“治威严,整法度……称为政理”。又如第1段的“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与第2段“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等等。我们都能看到张衡无论是平时为人还是政治才干,无论是谦逊自处还是潜心科研,都是前后一贯、浑然一体,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4、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例如,“不行”“不就”“不应”“不慕”等句用语非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却鲜明地表现出了张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德。第二,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例如,第4段中仅用140多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可见用语简洁;用酒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

三、作业设计

依文编事(写篇传记)并翻译:

张衡传 导学案 姓名: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和合作探究掌握重点词句和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凝练简洁的语言。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味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1、作家作品

范晔(398-445),我国南朝宋代 家、 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他少年勤奋好学,阅读大量经书史籍,善写文章,通晓音律,历任秘书丞、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元嘉初年,彭城太妃卒,范晔夜中酣饮,开北窗听挽歌为乐,被贬为宣城太守。因不得志,便专心著述。他搜集有关后汉的各种史料,以《东观汉记》为基础,博采众家之说,编写历史名著《 》。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2、文体知识

《张衡传》是一篇精彩的人物评传。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 、 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 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传记的种类分 、 、 、 、 、 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 的《汉书》、陈寿的《 》合称“前四史”。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二 信息筛选

全文五个小节,主要介绍了张衡的哪些事迹?

明确: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 才能。

第二部分(第2、3、4自然段):介绍张衡辉煌的 成就。

(1)张衡的潜心科研;(2)张衡的不慕名利;(3)张衡的重大发明。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张衡杰出的 才干。

三 字词巩固:

1、指出并解释通假字

员径八尺

傍行八道

一时收禽

形似酒尊

尊则振龙

2、古今异义

(1)寻其方面(古义: ; 今义: )

(2)衡下车(古义: ;今义 )

(3)举孝廉不行(古义: 。今义: )

(4)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征(古: 。今: )

拜 (古: 。今: )

郎中(古: 。今: )

(5)不好交接俗人 (古: 。今: )

3解释加点的词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

时天下承平日久( )

4 解释“机”:

①衡善机巧 。 《张衡传》)

②不闻机杼声。(《木兰诗》)

③施关发机。(《张衡传》)

④相国,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三国志·先主传》)

⑤成败之机,在于今日。(《三国志·诸葛亮传》)

⑥太祖少机警。(《三国志·武帝纪》)

⑦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算尽不如君。(《山谷别集诗注·牧童》)

5、文言句式及翻译

(1)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2)被动句

连辟公府不就

(3)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4)介词结构后置句

①果地震陇西

②讽议左右

(5)省略句

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②讽议左右

三 合作探究

1、举例说明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格?

2、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是主要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他的重大发明地动仪来说明的。文章这部分是怎样记事状物的?

3、本文写了张衡的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三个方面的内容,却又并非彼此独立。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4、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5、 依文编事(写篇传记)并翻译:

8、《张衡传》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本所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把握重要文言词句的含义。

2.学习张衡才高而不骄尚,不慕权贵,孜孜不卷,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题目解说:

传,又叫传记,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除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外,还要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本文记叙了张衡高尚的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他在文学、科学方面的成就和政治上的作为。其中,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是本文记叙的重点。

9、《张衡传》学案

【学习目标】

1、梳理基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因”的意义和用法;

2、进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文言翻译能力。

【学习流程】

一、解释划线的词语(14分)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2.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3.衡乃拟班固《两都赋》()精思傅会,十年乃成(09年天津)()

4.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6.再转,复为太史令()

7.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8.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9.上书乞骸骨()10.视事三年()

11.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姓名()12.举孝廉不行()13连辟公府不就()()14.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15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16.公车特征拜郎中()

17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二.一词多义:(27分)

属:衡少善属文()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属予作文以记之()举酒属客()

名属教坊第一部()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吾属今为之虏矣()有良田美竹桑竹之属()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项王渡江,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鼎治,鼎论如法()(2014山东)

善:安帝雅闻衡善术学()不如因善遇之()

素善留侯张良()择其善者而从之()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太子善错计策《晁错》()

因:因入京师,观太学()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蒙故业,因遗策()因其势而利导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1年安徽)()伺者因此觉知()(2013安徽)

10、《张衡传》教案

[文本扫描]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而且详略突出,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其间贯穿了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一位博学多才、从容淡泊的文人学者形象如在眼前。

11、《张衡传》说课稿

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张衡传》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张衡传〉教学设计》。海德格尔有句名言:“语言是存在的寓所。”文言语体以其不同于白话语体的存在寓含着古代中国人的精神和思想涵养,对于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传》是鲁教版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探索科学的奥秘”中的一篇文言文,作者范晔以质朴通俗的语言粗线条地勾勒了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并着重强调了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本文不仅是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传记文体学习的重要载体,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情感。据此,我将文章的教学定位于理解文意、感知人物、学习写法、知识归纳四个方面,用四课时完成。

文言文教学必须树立一个观念: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按照认知规律,阅读大体都要经历一个由表(文字)及里(内容)、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学生对对文章的理解必然要经过一个由“模糊性阅读”向“精确性阅读”的深入。要重视学生自得、自悟和语感培养的经验。在第一课时中,我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通读全文,基本弄通文意,此为“表”。今天,我所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定位于“里”,也就是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模糊性阅读”。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阅读体验,理解文意,了解张衡一生的杰出贡献,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感受张衡的人格魅力,激发爱国情感,培养科学精神。

2、通过生生对话、生师对话,学会分析、归纳和概括等思维方法,同时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其中,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并会运用是重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的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不仅是本课时的难点,更是文章学习的难点。难点的解决打算通过借助工具书,进行自读预习——课上贯穿于内容讲解——课后归纳整理资料卡片的方式进行。

根据职教语文教学的特点,在这节课中,我将本着“学生发展为本” 的理念,注重学生实用语文能力的培养,以体验教学为主,中心问题发散教学为辅,适当利用多媒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章的情境。

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也是体验的过程。不论是语文素养的提高,还是人文情操的熏陶,都离不开学生个体的参与,离不开学生自主的体验。它使语文学习不仅属于知识理性范畴,更扩展到情感、心理和人格的领域。在这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在个性独特的阅读中,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获得独特的感悟和体验。

中心问题发散教学强调在一节课中通过围绕提出的中心问题进行发散式研究和讨论,找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在最大程度上获得锻炼。该教学法的操作原则是“提出问题——诱发兴致;解决问题——激发探点;发散问题——开发智能”。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归纳为两个字——“对话”。即生、文对话、生、生对话和生、师对话。用对话来完成教学目标,以对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根据中心问题发散教学的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散问题三个阶段,并设计中心问题:张衡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闻名的伟人?

首先,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张衡图片,教师语言导入:在中国古代,有一位智者的名字与西方的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齐名并提,他就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科学家张衡。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月球上的环形山为张衡山;1977年又将太阳系中一颗编号为1802的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这是当今世界对建造世界文明的科学巨匠表达出的一种最崇高的敬意,是什么原因使张衡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伟人?南朝历史学家范晔在他的《后汉书•张衡传》中给了我们最好的解释。今天,我们要一起来阅读这篇文章,从而走近张衡,了解张衡。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诵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诵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大声朗读、口熟能诵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预习中已经要求学生读过课文,现在要求学生齐声诵读,旨在规范读音、句读,体会文章韵律,熟悉课文内容。

接下来,分两步解决问题。

第一步,通读文章,了解张衡。教师设计问题进行导读。

问题1:张衡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

张衡最重要的成就在天文历算方面,也就是“善机巧”。作者在介绍这一方面成就时,又特别详细介绍了候风地动仪。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第四段,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候风地动仪。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后,师生对话,归纳为作者从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使用方面介绍了张衡在科学上最重要的成就——候风地动仪。

夯实知识点:(还未总结完整,主要是重点文言词句和文化常识)

问题2:除了在天文历算方面的成就,张衡还在哪些方面有所成就?作者举了什么例子来介绍张衡的成就?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找出答案。因为文章在上一课已经预习过,所以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答案“善属文”——作《二京赋》《思玄赋》;“善理政”——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高明的政治手段。

夯实知识点:

问题3:为什么张衡在各个方面都有如此高的成就?

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解读,自由回答。学生经过阅读,可以发现文理兼通、基础宽厚、质朴谦逊、不慕名利、潜心治学、态度严谨等优秀品质是他取得重大科学成就,名垂青史的根本原因。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夯实知识点:

至此,“张衡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闻名的伟人?”这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学生对人物的感知、对文章的理解还不条理。文章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介绍了张衡的一生,是传记文体的一大特点,也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因此,教师有必要与学生一起对前面阅读内容进行梳理。教师适时提出出问题: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将这些材料组织在一起的?由此进入第二步,总结全文,了解写法。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进行回答。提醒学生注意文中表示时间的短语。(幻灯片出示文化常识“永元中、安帝、顺帝、阳嘉元年、永和初”等词语)学生通过阅读,即可发现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写作的。

教师再提出问题:作者对哪些材料进行了详写?为什么要这样写?

经过前面的阅读体验,学生已能较容易地得出答案:作者对张衡天文历算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详写,而在这一方面中,又特别介绍了候风地动仪。因为天文历算是张衡成就最高的一个方面,而这个方面尤以候风地动仪为其科学成就的最高点。

这样,学生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究发现,不仅了解了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以时间顺序介绍人物,剪裁详略得当。同时,也明确了人物传记写作的一般方法:一是以时间为序组材来概括人物一生,二是突出人物重点活动,详略得当。第一步是第二步探究发现的基础,第二步是第一步感知内容的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经经历了一个从音乐美——人物美——情感美——形式美的层层提高的过程。

我适时引导学生发散问题,进行知识迁移。

前面,我们学习了杨振宁的文章,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杨振宁的资料,模仿《张衡传》的写法,为杨振宁写一则传记。

布置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在传记中选择哪些材料,哪些进行详写,哪些进行概括略写,按什么顺序组材,写出提纲,进行口头作文。

这既能考察已学知识的运用,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课上充分口头表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课下形成文字,以强化知识的掌握,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在这节课上,我用一个中心问题──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是什么?将分散、孤立的文言词语教学,统一在文章思想内容下,如珠在线,多而不乱,使整个教学带有明显的综合性,避免了串讲法肢解课文之弊。在作业中,我要求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重点文言词句和古代文化常识进行识记,并归类整理,为下节课的“精确性阅读”做好准备。

至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全部达成,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加条理和清晰,小结环节由学生对照板书自己完成。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我再次强调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张衡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闻名的伟人?张衡既是巧夺天工的发明创造的天才,又是才华横溢的一代文坛奇人,他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成功,但我想他的成功,决不仅仅是由于他的天才,如果说这地动仪是金字塔尖发出的耀眼光芒,那张衡的这些优秀品质,便是支撑着塔身的坚固塔基。古今中外有很多像张衡这样的科学家,如今,他们已经化成了科学史上的坐标。今天,我们来读他们的传记,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平,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这些伟人的过程中去汲取智慧和力量。面对伟人的成就和他成功的因素,我们仅仅停留在佩服与震憾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有必要对照自己,检讨自己。我们不可能复制伟人们的人生道路,但是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一些做人做事的品质,是人所共通的,也是我们能够且应该汲取、养成并坚守的。最后,我想用张衡的一句励志名言来结束这堂课,“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让我们共勉。

谢谢!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张衡传》说课稿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

12、《张衡传》教学设计

今天小编分享的是《张衡传》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于',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本文详略的剪裁。

【教学难点】

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方法】

讲读课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张衡

(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

'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二、课文串讲: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1)人也。衡少善属文(2),游 于三辅(3),因入京

县 写 游学 因此

属:连缀。

师(4),观(于)太学(5),遂通 五经(6),贯 六义(7)。虽才高于世, 而无骄

学习 通晓 熟悉 比世人 但 骄

通、贯:同义,精通,贯通。

尚 之情(8)。常 从容 淡 静,不好交接俗 人。永元(9)中,举

傲自大 神情 平时举止行动淡泊娴静 庸俗 被推举为

从容:举止行动,作名词。

孝廉不 行(10),连 辟 公府(11)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

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征召 就职 太平

不逾 侈(12)。衡乃拟 班固《两都》(13)作《二京赋》,因以(之) 以讽

过度奢侈 就模仿 就用(这篇文章) 讽

谏。 精 思 傅 会(14),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15)奇其才

喻和劝说(他们) 精心构思细致安排 出众超群

奇:以其才为奇,形作意动。

累召 (之)不应。

聘请(他) 应召

衡善机巧(1), 尤致思(2)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3)衡善术

制造巧妙的机械 致力钻研 常听说 术数方

学, 公车特 征(5)拜(6)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 核(7)阴阳,

面的学问 特地指名征召授给 升 就 研究核实

公车:官署名 阴阳:指日月运行。

妙 尽 璇机 之正(8),作 浑天仪(9),著《灵宪》、

的变化规律 精妙地研究透了测天仪的道理 制造出 写了

《算罔论》(10),言 甚 详 明。

语言道理更加详细明白

顺帝初,再 转 复为太史令(11)。衡不慕 当 世(12),所居 之官

再次调转 趋附当时的权贵 担任 官职

慕:羡慕,趋附。

辄 积年不徙。 自 去 史 职, 五载 复还。

往往多年 升迁 自从离开太史令的职务 年后重回来(任原职)

阳嘉元年(1),复造候风地动仪(2),以精铜铸成, 员径 八尺,

(仪器的) 直径长

合 盖 隆起(3),形似酒尊,饰 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

上下相合盖住中间隆起 杯 作装饰用 图形 粗大的

尊同樽:酒杯。 都:大。

柱(4),傍行 八道(5),施 关 发 机(6)。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

挨着放置 根杆 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关

有蟾蜍,张口承之。其 牙 机 巧 制(7),皆隐在 尊中,覆盖周

接它 那些枢纽和(各种)机件的巧妙构造 铜 严

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 则振龙,机 发 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

空隙 (里的机械) 关 动 清

扬, 伺者 因此觉 知。 虽 一龙发机,而七首 不动,寻其

脆响亮 在旁守候机械的人 觉察知道 虽然 龙首 找那

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8), 合契 若神(9)。

(振动龙头的) 发生的方位 用事情来检验 (彼此)符合(灵验)如神

自 书典所记, 未之有也(10)。尝 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

从(已有的) 记录的内容(来看) 这样的事 曾经

师学者 咸怪其无征(11)。后数日 驿(12) 至, 果地震(于)陇

有学问的人都 它没有验证 过了几天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到了

西(13),于是皆服 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所从方起(14)。

信服 巧妙 从哪方位发生

永和初,出 为河间 相(15)。时国王骄 奢,不遵典 宪(16);又

离开(京城)做 王 逸 华 典章制度

多 豪右(1),共 为 不轨。衡下车(2),治 威严(3),整 法 度,阴 知(4)

很多豪门大族 彼此勾结干坏事 一到任 树立威信 整顿法令制度暗中察知

奸党名姓,一时 收禽(之),上下 肃然, 称 为政 理(5)。视

一下子把他们逮捕起来 举国上下严谨守法 称赞是政治清明 治理

禽同擒:逮捕。

事(6)三年,上书乞骸骨(7), 征 拜 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政事 请求辞职还乡(朝庭)征召封他为 享年 去世

三、小结课堂

学生复述课文大意、教者指导,体会张衡的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四、作业布置

1、 背诵课文。

2、练习2、3

第三课时

一、关于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 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 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二、结构提纲:

1、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1自然段)

2、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2--4)

(1)、张衡的潜心科研。

(2)、张衡的不慕名利。

(3)、张衡的重大发明。

3、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5自然段)

三、性格特征:

1、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不行、不就、不应。

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风气,经过十年苦思而写成《二京赋》以讽谏当世。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对奸党'一时收禽'。这些都反映了他的'从容淡静,不慕当世'的品德。

2、'无骄尚之情'

年少时'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这些都反映他不尚虚浮而谦逊朴实的品德。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获得象'候风地动仪'那样大的成果。

四、剪裁得当,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本文全面地记叙张衡各个方面的成就,又重点突出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在科技方面,略写浑天仪,详写地动仪。写张衡为人,详写他积极进取的主导方面,略写他'上书气骸骨',避害全身,归隐田园的消极方面。叙述以时间为经,以张衡事迹为纬。写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以叙述为辅。

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主要是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候风地动仪来说明的。文章按以下顺序来介绍候风地动仪(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说明):

时间→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使用。这一段可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

作业布置、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张衡传》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