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导学案一等奖

《《窃读记》导学案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窃读记》导学案一等奖

1、《窃读记》导学案一等奖

11《窃读记》林海音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知识链接】

1、 走近作者:

林海音(1918—2001)原名含英,台湾苗栗人,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

2、 背景资料:

林海音原籍台湾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板,不久即返回台湾,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在北京度过的25年时间,被林海音称作“金色年代”。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因此她的作品中具有浓厚的老北京味儿。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5′)

1、给加点字注音:

汗涔涔()尴尬()()众目睽睽()

贪婪()饥肠辘辘()踉踉跄跄()()

2、整体感知:

①概括全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课文题目中“窃读”的理解?

具体描写了“我”两次窃读的经历。

“窃读”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以及渴求读书却没钱买书只能去书店偷偷看书的痛苦和无奈。

②填写下表,体会店老板、店员对“我”窃读的不同态度?

2、《窃读记》导学案

11《窃读记》林海音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知识链接】

1、 走近作者:

林海音(1918—2001)原名含英,台湾苗栗人,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

2、 背景资料:

林海音原籍台湾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板,不久即返回台湾,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在北京度过的25年时间,被林海音称作“金色年代”。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因此她的作品中具有浓厚的老北京味儿。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5′)

1、给加点字注音:

汗涔涔()尴尬()()众目睽睽()

贪婪()饥肠辘辘()踉踉跄跄()()

2、整体感知:

①概括全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课文题目中“窃读”的理解?

具体描写了“我”两次窃读的经历。

“窃读”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以及渴求读书却没钱买书只能去书店偷偷看书的痛苦和无奈。

②填写下表,体会店老板、店员对“我”窃读的不同态度?

3、《窃读记》优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3.我能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知识链接】

林海音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是根据拼音写汉字。

目的( )地 踮( )起 暂( )时 qiè( )读 锅sháo( )

jī cháng( )辘辘 jù pà( ) 屋yán( ) 真suān( )

支chēng( ) qīng pén( )大雨 yī yī( )不舍

2. 查查字典,“窃”有几种解释?你觉得在课题里应该取哪一种?

3. 请认真品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的那句话并仔细品味。

【合作探究】

1. 联系课文研讨,感悟重点语句。

①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②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③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 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④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⑤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2. 章虽没有曲折的情节,可作者的内心却因窃读而波澜起伏。这篇课文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对读书的酷爱,你能找出相关语句细细品读体会吗?

4、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窃读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难点:

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

一、收集相关资料,聚焦课文。

(1)聚焦单元主题:本单元我们将会跟随作者一道去领略读书的味道,真正领悟到冰心先生所教导的:“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内涵。

(2)聚焦课前:让我们课前搜集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吧,我们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聚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聚焦课题: 查字典理解“窃”字的含义?在中 “窃”字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词语,读通课文。

2、词语理解我能行。

例:【窃读】读音:qiè dú 解释: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窃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累词句我有招。

①好词记心上。例:花花绿绿 饥肠辘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好句不会忘。例: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小组展示自学成果

四、合作探究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出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的那句话并仔细品味。

3、说一说作者是在什么地方读书,在那读书有什么不方便之处?

4、课文中很多地方写了“我”如饥似渴地读书,抄写这些句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的热爱、求知的的渴望并受感染。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学习重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学习过程:

一、小组合作探究:

1、 联系课文研讨,感悟重点语句,可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④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⑤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2、章虽没有曲折的情节,可作者的内心却因窃读而波澜起伏这篇课文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对读书的酷爱,你能找出相关语句谈一谈体会吗?

二、全班交流

三、回顾课文,体会写作方法。

作者从小就酷爱读书,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就像作者的国文老师所说的,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读书成了作者的精神食粮。这篇文章特别好,很真实,也很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1、用自己的方式品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时默读时朗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

2、同座互相交流记录的内容:你为什么觉得这里写得好?

3、文章没有什么情节冲突,读起来却感同身受。作者是如何写出这样真实感人的文章的?

4、本课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记叙方法,主要写了———————————————————————————————————————

5、作者写窃读的滋味主要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注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从这些自言自语式的独白心境描绘和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作者窃读的滋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四、拓展提升

根据本课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五、知识延伸

推荐阅读林海英的《童话》《城南旧事》。

5、《窃读记》导学案(必修一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晏子使楚的故事。

2、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难点:语言艺术特点。

[教学时数]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作者简介:字平仲,春秋时政治家,从公元前556年开始,他继承父亲的官职,在齐灵公、庄公、景公时历任卿相,掌管齐国政治,讲究礼仪,以“节俭力行”著称。

由于晏婴的“节俭力行“符合于墨家的宗旨,晏婴就为后来墨家所推崇。《晏子春秋》这部书,柳宗元认为它很可能是“墨子之秆有齐人者为之”,大约是战国中期墨家学派的人收集有关晏婴的言行,编辑成书的。它文学性很强,有不少记叙生动的散文,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二、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补充解释

习辞:善于辞令何以也:用什么办法以:用

为其来也:王引之《经传释词》:“为其来也,言‘于其来也’。”

何坐:犯什么罪避席:离开坐席,表示郑重。

实:果实熙:同“嬉”,戏弄,开玩笑

反取病焉:反而自取其辱左右:身边的臣子们

所以:表示“……的原因”。

2、逐步掌握文言文学习的规律。

⑴实词、虚词的积累。如对课文注释中的词语要多读、多记,不断温故知新。

⑵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的辨识、理解。

通假字:熙,同“嬉”,开玩笑。一词多义:之、使

古今异义词:何坐坐盗避席其实(它的果实)所以(……的原因)

倒装句:曷为者也(为何人)何以也(以什么办法)

参考译文

在晏子将要出使楚国的时候,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对他左右的近臣说:“听说这个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该怎么办呢?”有一个人说:“这样吧,当他来的时候,我就绑着一个人从您的跟前走过。然后您问被绑的是什么人,我就说是齐国人;你问为什么被绑起来,我就说是因为偷东西。”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在宫里设宴招待他。喝酒正酣的时候,有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被绑着的这个人是谁?”官吏回答:“是齐国人,因为在我们这里偷东西。”这时楚王看了看晏子,问道:“你们齐国人都是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站起来回答道:“我听说,橘子生在淮南的时候为橘子,可是生在淮北就变成枳,虽然它们的叶子相似,但是结出来的果实则全然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同罢了。老百姓在齐国的时候安分守己,不偷东西,可是到了楚国便偷东西了,难道不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东西吗?”楚王听完笑道:“贤能的人是不能戏弄的,我这是自取其辱啊!”

四、当堂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三。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学生口头复述课文故事,师生共同评价。

2、分析晏子与楚王的对话,体会晏子的外交语言艺术。

明确:

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晏子外交语言的艺术,主要在于他成功地运用了逻辑严密的三段式推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类比等反驳方式和语言艺术。当然,晏子的成功本质在于他反击了楚王的无礼和无理,义正辞严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如果没有这一点,那么巧辩成为诡辩而黯然失色。这里晏子性格的本质所在,也是我们学习本文而得到的启示。

3、分角色朗读。

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理解晏子语言的逻辑力量。I(要读出人物的语气性格)

4、分析人物形象并思考:

⑴晏子在楚国严辞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

⑵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⑶由晏子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

本文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寥寥数语,楚王的自作聪明、仗势欺人,晏子的机智善辩,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跃然纸上。

纵观全文,晏子始终是站在国家的利益上,用外交辞令回击楚王的一次又一次伤及国格的侮辱,从而维护了齐的、国的形象与尊严。

三、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五。

6、五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导学案第二课时

【小编寄语】上一个内容,小编已经跟大家分享了五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导学案第一课时的内容,大家觉得如何?其实,导学案第二课时的内容更精彩,下面,就一起跟查字典语文小编来学习学习!

【学习目标】1、我能理解课文重点语句。

2、我会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勾画、批注,达到理解本课内容的目的。

3、我要学习抓住动作和心理刻画人物品质。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重点语句和表达方法,感情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从动作和心理描写中感受人物思想情感

【预习导学】(课前15分钟完成)

一、我能听写新词

二、带着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注意读好描写人物动作和心理的句子。

【自主学习】(8分钟完成)

1、 找出课文中集中体现作者窃读时心情的语句。

2*、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作者两次截然不同的窃读经历。

3*、请结合文中的关键词句比较分析两次不同的经历,并体会“我”的思想情感的变化。

【合作探究】(25分钟完成)

1、这篇文章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了,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滋味产生,可有一件事我始终不明白,窃读又累又饿,可作者为什么要窃读呢?“窃读”算“偷”吗?

2、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的理解。

3、用自己的方式品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时默读时朗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1)想一想,你为什么觉得这里写得好?(2).同层互相交流勾画的内容(3).全班汇报交流:读一读自己摘抄的记录卡,谈谈摘抄它的理由。

4、交流学习《窃读记 》后的滋味

【拓展检测】(课内7分钟完成,课外30分钟完成)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钩。

踮起脚(diǎn diān) 贪婪(luán lán) 支撑(chēngchēn)

(2)解释带点的词语。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

(3)填空

课文以_______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谈读书经历。

把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作者的读书经历进行比较,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2.如果没有了书,世界将会是怎样?

3.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关于读书的名言,并做好记录

4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运用想象,摹仿文中的写法写一写。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五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导学案第二课时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7、五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导学案第一课时

【小编寄语】“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现代教学中,因为它能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查字典语文小编跟大家分享的五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导学案第一课时,是比较优秀的教学素材,一起来学习学习!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3.我能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课前热身】

林海音出生在1918年,在她小时侯那个年代,读书是有钱人的享受,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读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也没有余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读。虽然林海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但是贫困的经济状况还是无法满足她那颗渴望读书的心,她是怎样读完一本又一本心爱的书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林海音的读书经历。

【预习导学】(课前15分钟完成)

一、单元扫描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成功之路。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本组教材就以“我爱阅读”为专题。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常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本组教材将“我爱阅读”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我们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围绕“我爱读书”专题,我们还要进行综合性学习,并在 “口语交际•习作”中谈谈体会 。“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栏目,我们要交流读书的乐趣,读书个方法和综合性学习中的体会。另外,我们还要积累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同学们相信你会得很愉快!加油!

二、我会读课文,学生字词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两遍,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13个词语,在书上批注,并能听写。

三、我能做

1、用成语概括说一说喜欢读书的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查字典

“窃”,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窃”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⑴ 偷;⑵ 偷偷地;⑶ 谦指自己(意见)。在“窃读记”中选第( )种解释,在“行窃”中选第( )种解释,在“窃以为不可”中选第( )种解释。

【自主学习】(8分钟完成)

1、作者在哪儿读书,在那儿读书有什么不便?

2、抄一抄一我如饥似渴地读书的句子(至少3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画出作者“窃读”滋味的句子。

【合作探究】(25分钟完成)

1、“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作者快乐的是什么?惧怕的是什么?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并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2、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五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导学案第一课时的全部内容,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最后,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

8、《窃读记》教案学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掌握14个生字及18个生词(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饿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适宜、知趣、饥肠辘辘、依依不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动作、心理的细致描写,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书、对知识的感情。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及心理描写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

4、学会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设计过程】

学案设计

教案设计 一、初学提纲

1、自学生字,找形近字。

2、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14个词语。

3、审题,“窃读“是什么意思?

4、跳读课文,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窃读,在那儿读书有什么不便之处。

5、联系3、4步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6、默读课文,勾画“我”如饥似渴读书的动作的描写及心理描写的句子,批注自己读书的体会。

7、赛读难句、难段,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8、质疑问难。

二、深学提纲

1、本文作者用细腻的行动描写及心理描写刻画了作者“我”如饥似渴地窃读的特殊滋味,请默读课文,抓住相关句子细细体味并批注自己的感受,你认为作者读书时有哪些特殊的滋味?从中看出作者是一个( )的人。

2、为了表达中心,作者在写作思路、遣词造句上有什么特点?

3、文章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

三、练习提纲

1、听写生字及新词。

2、读背文中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的佳句。

3、仿写:

我( )后(括号里可填考试、偷吃蛋糕……)注意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注意开头、结尾的写法借鉴。

一、整体初读,初识作者窃读滋味

1、引导正确读写生字新词,注意难字书写

2、抓住3、4、5题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用四要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3、注意反馈勾画人物行动描写、心理描写情况,引导学生谈谈初读后的体会──窃读的滋味。

二、细读探究,体会作者读书滋味及人物特点

1、行动描写与人物心理交织,写出了作者担忧、紧张、惧怕、快乐、高兴、喜爱、满足──热爱读书,求知若渴。让学生在比用语中体会窃读的滋味。

2、指导读出窃读的各种滋味。

三、研讨写作思路特点

(急匆地)赶→担忧

(急切地)找

(贪婪地)读 →惧怕、快乐

一本书读几家书店;藏身读书;雨天读书

(依依不舍地)放→满足、快乐

四、研讨开头、结尾特点

1、理解文章结尾含义深刻句子“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⑴ 交给体会句子含义方法:

读句子,找重点词,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的言外之意。

⑵ 体会句子含义:

吃饭长大:长身体的物质需求。

读书长大;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2、研究开头,结尾特点。

9、《窃读记》教案学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掌握14个生字及18个生词(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饿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适宜、知趣、饥肠辘辘、依依不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动作、心理的细致描写,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书、对知识的感情。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及心理描写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

4、学会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设计过程】

学案设计

教案设计 一、初学提纲

1、自学生字,找形近字。

2、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14个词语。

3、审题,“窃读“是什么意思?

4、跳读课文,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窃读,在那儿读书有什么不便之处。

5、联系3、4步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6、默读课文,勾画“我”如饥似渴读书的动作的描写及心理描写的句子,批注自己读书的体会。

7、赛读难句、难段,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8、质疑问难。

二、深学提纲

1、本文作者用细腻的行动描写及心理描写刻画了作者“我”如饥似渴地窃读的特殊滋味,请默读课文,抓住相关句子细细体味并批注自己的感受,你认为作者读书时有哪些特殊的滋味?从中看出作者是一个( )的人。

2、为了表达中心,作者在写作思路、遣词造句上有什么特点?

3、文章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

三、练习提纲

1、听写生字及新词。

2、读背文中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的佳句。

3、仿写:

我( )后(括号里可填考试、偷吃蛋糕……)注意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注意开头、结尾的写法借鉴。

一、整体初读,初识作者窃读滋味

1、引导正确读写生字新词,注意难字书写

2、抓住3、4、5题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用四要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3、注意反馈勾画人物行动描写、心理描写情况,引导学生谈谈初读后的体会──窃读的滋味。

二、细读探究,体会作者读书滋味及人物特点

1、行动描写与人物心理交织,写出了作者担忧、紧张、惧怕、快乐、高兴、喜爱、满足──热爱读书,求知若渴。让学生在比用语中体会窃读的滋味。

2、指导读出窃读的各种滋味。

三、研讨写作思路特点

(急匆地)赶→担忧

(急切地)找

(贪婪地)读 →惧怕、快乐

一本书读几家书店;藏身读书;雨天读书

(依依不舍地)放→满足、快乐

四、研讨开头、结尾特点

1、理解文章结尾含义深刻句子“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⑴ 交给体会句子含义方法:

读句子,找重点词,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的言外之意。

⑵ 体会句子含义:

吃饭长大:长身体的物质需求。

读书长大;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2、研究开头,结尾特点。

10、《窃读记》教案学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掌握14个生字及18个生词(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饿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适宜、知趣、饥肠辘辘、依依不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动作、心理的细致描写,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书、对知识的感情。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及心理描写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

4、学会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11、八年级语文学案范文:《岳阳楼记》导学案教学设计范例

语文导学案

年级:初二 主备:王XX 审核:

课题《岳阳楼记》 课型:复习 课时安排:二课时

时间: 2009 、 6 、 8

复习目标

1 、掌握本课重点字词

2 、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3 、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一、解释词语
百废具兴 具 去国怀乡 去
把酒临风 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

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 朝晖夕阴 晖

登斯楼也 斯 则有心旷神怡 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 连月不开 开

薄暮冥冥 薄 谪守巴陵郡 谪 山岳潜形 潜 而或长烟一空。 或

把酒临风 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求

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 微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庙堂

是进亦忧,退亦忧 是 退 予观夫巴陵胜状 状:

樯倾揖摧 摧: 浮光跃金 金:

薄暮 冥冥

多 会 于此 春和 景 明 不 以 物喜

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樯倾楫摧 倾家荡产

B .馋谗畏讥 乐以忘忧

C .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

D 、或异二者之为 神情异常

根据你对文章中词语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天涯海角 涯: ②日薄西山 薄:
③白头偕老 偕: ④如临大敌 临:

二、翻译句子
春和景明: 长烟一空:
宠辱偕忘: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微斯人,吾谁与归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是进亦忧,退亦忧。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日星隐耀(曜),山岳潜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三阅读理解

第五段 “ 或异二者之为 ” 中的 “ 二者之为 ” ,紧承三、四两段,请你说说 “ 二者之为 ” 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一是 :
二是 :
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选文中 “ 古仁人之心 ” 指 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填空 ) 。联系全文看,这里的 “ 古仁人 ” 与 ______________ 形成了对比。
“ 微斯人,吾淮与归 ?” 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用 “ / ”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 每句只标一处 )
① 前 人 之 述 备 矣。 ② 然 则 何 时 而 乐 耶 ? ① 前 人 之 述 备 矣。 ② 然 则 何 时 而 乐 耶 ?
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 “ 迁客骚人 ” 的 “ 览物之情 ” ,其用意是什么 ?


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中心。


“ 前人之述备矣 ” 中的 “ 前人之述具体指什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 ① 段中 “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
B、选文第 ① 段中的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C、选文第 ② 、 ③ 段除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 “ 喜 ” 和 “ 悲 ” 的情感。
D、选文写 “ 暗景 ” 用语雄浑浓郁,状 “ 明景 ” 用词清丽明快。

赏析下面的句子。

12、《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教材篇目]——《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考点知识巩固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兰亭集序》(1)悟言一室之内通,

《赤壁赋》(2)举酒属客通,(3)冯虚御风通,

《游褒禅山记》(4)长乐王回深父通,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兰亭集序》

(1)列坐其次:(2)足以极视听之娱:

(3)信可乐也:(4)向之所欣:

《赤壁赋》

(5)凌万顷之茫然:(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7)山川相缪:(8)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9)苟非吾之所有:

(10)纵一苇之所如:(11)知不可乎骤得:

(12)而卒莫消长也:(1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游褒禅山记》

(14)褒禅山亦谓之华山:(15)其文漫灭:

(16)余与四人拥火以入:(17)有碑仆道:

(18)夫夷以近: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兰亭集序》

(1)是日也古义:今义:判断词。

(2)有感于斯文古义:今义:常指“文化”“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