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我的母亲》学案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邹韬奋《我的母亲》学案一等奖
《我的母亲》
八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 积累词语,并将积累的词语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2. 学习作者的选材技巧。
3. 学习作者合理的安排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一、导入
我们都通过语言文字介绍过我们的母亲,今天我们来学习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你从中会得到很多启示。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生字词,弄清字形,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邹( )( )韬( )( )查( )( )瞥( )( )
憧( )( )惺( )( )忪( )( )蹑( )( )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用词语造句。
睡眼惺忪:
蹑手蹑脚:
一饱眼福:
娓娓动听:
热泪盈眶:
莫名其妙:
循循善诱:
泪如泉涌:
饮泣吞声:
辗转反侧:
万籁俱寂:
三、理清课文层次。
四、讲述课文内容。作者深情地回忆关于母亲的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1. 一、以小组为单位,反复朗读课文,交流读书心得。
二、风采展示
1、自由交流读书情况。
2、展示探究练习1、2、3题
三、心灵的诉说
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说一段自己体悟母亲的话。
四、课后小结
2、邹韬奋《我的母亲》学案
《我的母亲》
八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 积累词语,并将积累的词语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2. 学习作者的选材技巧。
3. 学习作者合理的安排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一、导入
我们都通过语言文字介绍过我们的母亲,今天我们来学习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你从中会得到很多启示。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生字词,弄清字形,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邹( )( )韬( )( )查( )( )瞥( )( )
憧( )( )惺( )( )忪( )( )蹑( )( )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用词语造句。
睡眼惺忪:
蹑手蹑脚:
一饱眼福:
娓娓动听:
热泪盈眶:
莫名其妙:
循循善诱:
泪如泉涌:
饮泣吞声:
辗转反侧:
万籁俱寂:
三、理清课文层次。
四、讲述课文内容。作者深情地回忆关于母亲的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1. 一、以小组为单位,反复朗读课文,交流读书心得。
二、风采展示
1、自由交流读书情况。
2、展示探究练习1、2、3题
三、心灵的诉说
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说一段自己体悟母亲的话。
四、课后小结
3、邹韬奋《我的母亲》导学案
十四 我的母亲
邹蹈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体会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
1.阅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体会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自主导学】
1.邹韬奋,原名,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祖籍江西余江。先后在上海和香港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选自。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查氏()憧憧()妹仔()蒙眬()
鞋袜()歉疚()惺忪()呜咽()
3.下列四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订正。
A.浙江元霄莫名其妙()
B.时候蜡烛热泪盈框()
C.瞥见柔和寻寻善诱()
D.帐门含冕饮泣吞声()
4.选词填空。
(1)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幢幢,憧憧)的大客厅里。
(2)(母亲)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出去一(宝,饱)眼福。
5.根据文句中括号内含义写出相应词语。
⑴她讲得(健谈而且感人),妹仔听得忽而笑容满面,忽而又愁眉双锁()
⑵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讲的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也泛指教导有方)的良师。()
⑶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形容心中有事,翻来覆去不能入睡)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
6.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课文从几个侧面展现了“母亲”的性格,运用了丰富的细节描写和细腻的心理.
4、邹韬奋《我的母亲》教学案
课题:《我的母亲》
助学目标:1.了解作者,揣摩有表现力的语句、细节来体会母爱。
2.学会做批注、学会用截取法表现人物。
3.体会叙议结合的写法。
助学重点:体会真挚而深沉的母爱、培养对母亲的感情。
助学难点:揣摩语言、细节,体会母爱。
助学安排:2课时
助学过程:
第1课时
1.创设情境:有一种爱是无法言表的感动,是伴随一生的感恩——母爱如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够滋润受伤的心灵。它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惊人的伟大。
2.学生自助:整体感知课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梳理生字词。
(2)思考:写人离不开叙事,本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在哪些段落?(明确:四件事,分别在3、4、5、6段)概括四个片段的内容。
方法指导:A、抓关键词句概括法,即摘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或重点句(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来概括。
B、给片段加小标题的方法。
3.求助互助: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把握语言特点,在文中做批注。
4.教师补助:方法指导:赏析文本,圈点勾画,做批注。
A欣赏:a、佳句妙语,品味修辞手法的妙用。b、文中关键词语。
B感悟:有的语句之所以让人感到美妙,是因为表达的意思深刻、精辟,给给人以启迪和警策,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C评价:对文中语句或人物的做法等做出或褒或贬的评价。
D联想: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
示例: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赏析: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疼爱。
5.课堂小结。
6.课堂巩固:朗读感人细节。
7.课后续助:《同步练习》课前思考。
第2课时
1.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复习上节课内容:(1)本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在哪些段落?(明确:四件事,分别在3、4、5、6段)请你概括四个片段的内容。
(2)品读四个片段中动人的话语和细节,体会感情,说说自己的体会。(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3.求助互助:
(1)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感情和叙议结合的表现手法。
示例: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赏析: 议论拓展了文章的主题,揭露了封建社会埋没妇女才能的罪恶。
(2)感悟母爱
品读完此文后邹韬奋的母亲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为其写一段内容中肯的评价语,力求语言和形式有美感。
例如:她是一个 :她是一个 ;她是一个 。
4.教师补助:(一是截取法,二是主题的拓展)
5.课堂巩固:写一段自己体悟母爱的话。
6.课后续助:《同步练习》“合作探究”题。
课题:《我的母亲》 班级 姓名
学生自助: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粗生字词注音。
瞥见 人影憧憧 元宵 惺忪 娓娓动听 颊上
呜咽 万籁俱寂 女红 歉疚 辗转反侧 唏嘘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考:写人离不开叙事,本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在哪些段落?请你用喜欢的方式分别朗读这四段,并概括四个片段的内容。
方法指导:A、抓关键词句概括法,即摘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或重点句(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来概括。
B、给片段加小标题的方法。
课堂巩固:
1.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把握语言特点,在文中做批注。
方法指导:赏析文本,圈点勾画,做批注。
A、 欣赏:a、佳句妙语,品味修辞手法的妙用。b、文中关键词语。
B、 感悟:有的语句之所以让人感到美妙,是因为表达的意思深刻、精辟,给给人以启迪和警策,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C、 评价:对文中语句或人物的做法等做出或褒或贬的评价。
D、 联想: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
示例: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赏析: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疼爱。
2.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感情和叙议结合的表现手法。
示例: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赏析: 议论拓展了文章的主题,揭露了封建社会埋没妇女才能的罪恶。
3.写一段自己体悟母爱的话。
续助方案:
1.感悟母爱
品读完此文后邹韬奋的母亲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为其写一段内容中肯的评价语,力求语言和形式有美感。
例如:她是一个 :她是一个 ;她是一个 。
5、邹韬奋《我的母亲》说课稿
《我的母亲》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地位
1、《我的母亲》是苏教版第三单元的其中一篇文章。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至爱亲情,血浓于水。虽然本单元主题与学生比较贴近,但由于本单元五篇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的现代相隔较远,学生不太容易了解:没有离开家庭的经历就不能深刻地感悟简简单单背影中的深深父爱,处于健康家庭的孩子无法品尝出泥土中的“甜”味,家庭富裕的孩子无法深刻体会贫穷的父母宁可饿死也不为优越的条件而送走自己的孩子;现代的独生子女很难感受到兄弟的手足之情;……所以,怎样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是很关键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够使教学拓展和能力迁移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深刻感悟这种“至爱亲情”。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人物身上、多个角度和侧面,去领略那种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从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升华作用,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
2、《我的母亲》是第三单元的讲读课文,准备安排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自读预习,而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本文作者以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的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本文是写母爱的,作者通过四个片段来表现母亲。学习本文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感受母亲形象,体会母子亲情,引起共鸣,从而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深沉的爱。
2、 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由于母亲在作则十三岁时就去世了,母亲在作者童年的记忆中,只留下了几个闪光的片段。作者正是截取这几个闪光的片段来塑造母亲形象的。
四个片段其实就是四件事:(1)母亲背我元宵赏灯;(2)讲述故事情感丰富;(3)儿子受罚母亲落泪;(4)灯下熬夜为儿做鞋。这四件事,虽然很普通,但它们是最闪光的四个片段,作者摄取来,集中表现了母亲普通而伟大的形象,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3、 品味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
本文的句式一般比较长,多用修饰,注重描摹,刻画细腻,如“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在绘声绘色,描写细腻,结构严密中蕴含着母亲既期待儿子成才又为儿子受皮肉之苦而刺心痛苦的矛盾心情。
二、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是运用“讨论”、“讲授”“活动”和“CAI辅助”四种教学方法。
(1)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
(2)活动法——实行一个“真情告白”的语文活动,让家长和学生尽诉心中情,以得到互相的体谅、理解,增强母子或母女之间的感情。
(3)CAI辅助教学方法——运用Power-point简单易操作的特点,发挥其自身较强的编辑功能,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元件综合使用,使课件变得生动活泼,符合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想学、乐学直至学会,达到CAI辅助教学的目的。
(4)讲授法——讲授法穿插在整节课,但起的只是辅助作用,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做点拨。
三、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是当今积极提倡的学习方法。本文故事性较强,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必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小组之间通过合作探究,互相交流,就可以对文章的中心有深一步的理解。
当然,不能单单采用这一方法,课文感情的把握、迁移和升华等必定要老师作适当的点拨,不然学生会容易失去方向,远离目标的。
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阅读能力。
四、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以“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美好的感情。”名言导入。
2、 整体感知
学生回忆预习课时所归纳本文写了母亲四个片段的内容和母亲的性格特征,对课文做整体的把握。
3、 探究学习
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讨:
(1) 作者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例细节最让你动情?
(2) 母亲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时,总会热泪盈眶,挥泪痛哭一顿。你认为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旧社会家庭中存在怎样的弊端?
4、 语文活动
(1) 妈妈的真情告白(播放录影)
(2) 子女的真情告白(口头、书面)
5、 总结全文
以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来总结全文。
五、 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
邹韬奋
母亲背我元宵赏灯
讲述故事情感丰富 慈爱、善良、勤劳、
儿子受罚母亲落泪 能干和具有奉献精神
灯下熬夜为儿做鞋
6、邹韬奋《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八年级上)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内容进而感知人物形象;
2、抓住文中语言信息进行质疑、分析、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3、通过描摹人物心理活动进一步体验蕴涵在文中的母子深情。
教学步骤:
一、以图绘情(彩显:1课题;2手图)
【由图导入:】看到这帧彩图,你想到了什么?
【导语:】这幕手与手的触碰使大家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母亲,的确,一双呵护的手,一个温柔的笑,一串晶莹的泪珠,一条操劳的皱纹都勾勒出一位母亲的形象,都能给儿女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著名新闻记者邹韬奋,看他如何用他的笔,用他的情来描绘他敬爱的母亲。
二、朗读悟情
轻声朗读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概括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母亲什么品质?
三、探究赏情
1、过渡导入:刚才大家畅所欲言,展示了你心目中认为的母亲的形象,为了使大家更深入的了解母亲,我们有幸请到了邹韬奋先生(彩显:邹先生画像),下面大家可以以记者提问的形式向他提问题。
讲述:通过深入地研读课文,从中发现问题,并在小组及大班交流中尝试用记者的口吻提出问题,用邹韬奋的口吻来回答他人的问题。(同学们可以边读边用纸整理或揣摩一下问题。)
四、体验诉情
评价导入:刚才记者们以其职业的敏锐与犀利从创作意图、背景,创作内容、思想等多方面对邹韬奋先生进行了刨根究底式的发问,而邹先生们也以一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坦诚回答了记者们的问题,(时间关系,可课后交流)。有这么一句流行歌词:“心要让你听见,爱要让你看见,在想你的时候要让你收到我的真心留言”,可不同的是:文中的母亲见到儿子挨打时,一边唏唏嘘嘘泪如泉涌,一边还勉强硬着头皮说“打得好”;“我”深感母亲深夜劳作的辛劳,想多陪母亲坐一会儿,以减内心的不安与歉疚,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相信在当时内心充满矛盾的时刻,无论是母亲或儿子其实都有很多话想对对方说,可又都是“爱在心里口难开”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角度替他们向对方表一表他们未表的情。(彩显两大场景及要求)
五、音乐陶情
过渡导入:同学们说得很好,连老师都被大家深深地感动了,可邹韬奋最终□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孝顺父母,要用行动来报答父母,不要认为总有时间,往往等你察觉时为时已晚。最后,老师想用一首歌来表达我对天下父母的敬意。(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
六、作业传情
以“献给母亲的礼物”为主题,或创作一首诗或撰写一篇文章(可模仿本文“四个片段”的写法,写自己的母亲),或编辑一份手抄报,来献给自己的母亲,记得向自己的母亲展示噢!
7、《我的母亲》导学案
【小编寄语】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同学们又回到课堂了,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我的母亲》导学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
【学习目标】
1、 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 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 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自主学习】
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
2、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以及胡适的文章和有关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3、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4、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从以下提议中选一件去做,做后写下感受。
A、为母亲洗一次脚
B、为母亲梳一次头
C、为母亲做一顿早餐
D、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
【自学成果展示】
1、字词展示
字音:文绉绉 zhòu 绰号chuò 庶祖母shù 吹笙 shēng 眼翳yì
词义: 广漠 宽恕 文绉绉 面红耳赤 侮辱
2、材料展示(理解母爱)
将所搜集的关于母爱的材料和胡适的材料分组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
教师补充: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绩溪县中屯人。父亲是农民。17岁,她嫁给49岁做官的胡传做填房,成了几个孩子的后母。20岁生了胡适,23岁守寡。她命运多舛,但注重对儿子的“智力投资”,在家道中落后,还借钱给儿子买下了《图书集成》一书。
3、展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合作探究】
探究题目一:读了______________,我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____的母亲。(方法指导:如何概括事件?例如:用文中原句、找中心句、自己概括等)
明确:
A、每天教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B、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
C、 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责罚——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D、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慈爱
E、新年到来大哥的债主来讨债,母亲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一点怒色——宽以待人、品性善良
F、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是忍让,忍无可忍时,就痛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宽厚、善良、隐忍
G、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正直、很有刚气
探究题目二:以上几个故事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找出来,作批注。
明确:
如: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他醒来坐了多久了。”——作者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如: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眼病。”——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如: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可以看出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达标检测】
1、用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真实的母亲。这些形容词里有没有你不欣赏母亲的地方?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对于母亲身上你不欣赏的地方今后你会怎样对待呢?
2、欣赏“诗中的母爱”每个同学说几句诗或者几句歌词歌曲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3、课外阅读推荐:
《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 老舍:《我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以上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我的母亲》导学案全部内容。
8、《我的母亲》导学案
课
1、掌握胡适的有关知识,识记重点字词。
2、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3、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4、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知
识
链
接
这篇文章是作者中年(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它的体裁是传记。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自
学
探
究
一、搜资料: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以及胡适的有关材料,写在下面:
二|写字词:朗读课文,将文中生疏和优美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解决。
三、说内容:(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那么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 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格?
(2)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四、赏语段:读课文,选取文中让自己最欣赏的段落,朗读批注,说一说你的理解和感悟。(提示:要善于抓住细节,体会文字本后的内容)
示例:选取语段——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理解感悟——这一段里,作者尽管写了母亲对自己的影响之大,但用词极为谦逊,讲究分寸。40岁的胡适,已是大学者和文化名人了,但他说“混”了二十多年。有幸和胡适交往,或读过他传记的人,都会感觉到他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美好品质。但作者在说到自己的“美德”时,却极为低调。用了“如果”“学得”“一丝一毫”“一点点”等限制词,体现了谦谦君子风度。文风,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一个人做人的态度风格,而这一点正是受了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品语言: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注意加点词)。
示例——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品析——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3、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服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
4、我母亲只装做没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5、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六、写感悟:读了本文或许你有很多感触请从下面题目中选择一项写一写:(1)试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发表一点评论。(2)为母爱写首赞歌。
展
示
提
升
一、由“母爱”的有关资料导入,相信你会将资料展示的多姿多彩;
二、基础知识过关(文学常识和字词),相信你能做到:
三、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这是阅读一篇文章的第一步(第三题);
四、精读文中重点语段,让阅读更深一层(第四题);
五、抓住语言品读,感受深沉感情(第五题);
六、读文章是为了有所思有所悟,相信你的小练笔一定会让大家赞叹不已。
巩
固
检
测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
眼yì( ) 广mò( ) 宽yù( ) xī( )戏
péi( )罪 羞kuì( ) 抽tì( ) chóu( )备
mó( )画 宽shù ( ) 绰( )号 佃( )户
侮( )辱 文绉绉( )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面红耳热 带人接物 做好作歹 当面质问
认错陪罪 大失身份 水旱无忧 目光严历
错 别 字
订 正
3、中考题型链接
母爱是永恒的主题。你一定阅读、积累了不少歌颂母爱的诗文名句名篇吧,请写出两句歌颂母爱的诗歌名句。
4、阅读语段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 lì( )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 níng( )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 yì( )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 yì( )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 huǐ( )又急,听说眼 yì( )可以用舌头 tiǎn( )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 tiǎn( )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1、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母亲为什么这样教训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3、选文第二段写了几件事?分别概括这些事情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结尾这句话和哪句话相互照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
展
阅
读
胡适的母亲(易竹贤)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873—1918),是绩溪县中屯人。
她长得──
圆圆的面孔,有一点雀斑,头发很长……面貌并不美,倒稳重得很,不像个庄稼人家的孩子。
在家里,她上侍父母,下扶弟妹,手脚勤快,为人也贤慧,最得父母钟爱,村里人都说金灶(顺弟的父亲)修得了个好女儿。
顺弟16岁的这年春天,上庄的星五嫂来到中屯金灶家,给顺弟说媒,说的便是她家的大侄儿,人称“三先生”的胡传。
这一年,胡传已经48岁了。前妻曹氏死了十多年,儿女都已长大。他在外边做官,没有个家眷实在不方便,所以打算续娶个填房。
金灶夫妇听了星五嫂的来意,当下心里为难。一来,怕攀不上做官人家,将来反让旁人笑话;二来,三先生比顺弟大32岁,又是填房,怕女儿不愿意;三来呢,三先生已有一大堆儿女,大女儿大儿子都比顺弟大好几岁,这样人家的晚娘不容易做,怕害了女儿一辈子。因此,金灶便对星五嫂说,这件事须同女儿商量,把媒人打发走了。
晚饭后,金灶夫妇把上庄三先生要娶填房,星五嫂来说媒的事,对女儿说知。又说,做父母的也心里为难,要女儿自己拿定主意。顺弟听了,低着头,半晌不肯开口,但心里却在紧张活动。三先生她是见过的,人家都说是好人。她想,做填房,可以多要聘金;前妻儿女多,又是做官人家,聘金财礼应该会更好看些。这是她报答父母的好机会,可以帮助父亲建起他一生梦想的新屋。于是,顺弟暗暗下了决心,应承了。
八字开过去了,与胡传的八字合过了;礼单送过来了;二月订亲,三月迎娶,农家姑娘冯顺弟,便变成了上庄胡传家的官太太。中屯冯家也造起了一栋新屋。
婚后的第二年,胡传便把冯顺弟接到上海同住。第三年冬天,生下一个男孩,这便是小胡适;不过那时还不叫“胡适”,而叫“儿”。他是胡传最小的儿子,顺弟惟一亲生的一点骨血。
小儿出世后刚满90天,胡传被调往台湾供职。到一八九三年春天,冯顺弟便带着一家子,抱着小儿,去台湾投亲,在胡传做官的台南和台东,度过了将近两年的很快乐的团居生活。那时已年过50岁的胡传,在公务之暇,剪一些红纸方笺,用毛笔端端正正写上楷字,教年仅20的冯顺弟认字。他们两人又一起教刚过两岁的小儿也开始咿哑识字,父亲当教师,母亲既是学生又兼助教。这老夫少妻稚子三口,享受到了人间最神圣的天伦之乐。到离开台湾时,母亲认了近千字,小儿也认了七百多字。
幸福是那样短暂,瞬息即逝,悲痛却来得那样突然,沉重。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第二年,胡适母子刚离开台湾,回到绩溪故乡不久,就传来了他父亲胡传病死在厦门的噩耗。这家庭的巨变和不幸,在胡适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最初的记忆:
这时候我只有三岁零八个月。我仿佛记得我父亲死信到家时,我母亲正在家中老屋的前堂,她坐在房门口的椅子上。她听见读信人读到我父亲的死信,身子往后一倒,连椅子倒在房门槛上。东边房门口坐的珍伯母也放声大哭起来。一时满屋都是哭声,我只觉得天地都翻覆了!我只仿佛记得这一点凄惨的情状,其余都不记得了。
胡适的母亲遭到这般沉重的打击,当时还只有22岁多两个月零17天,虚龄也只23岁!她在人生的途路上还刚刚迈开几步,刚刚尝到一点生活的甜蜜,便青年丧夫,做了寡妇,这是一个中国妇女的最大的不幸!而她又“以少年作后母,周旋诸子诸妇之间”,再加上家业中落,经济困窘,诚如她的儿子所说,“困苦艰难有非外人所能喻者”。
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
23年的寡居生活,漫长而痛苦,她居然熬过来了!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呢?就因为有她亲生的一点骨血──她惟一的儿子胡适。只因为这点骨血,她含辛茹苦,把全副希望寄托在儿子的渺茫不可知的将来。为了这点骨血的将来,她愿意忍受一切,献出自己的一切,并挣扎着熬过了23年!
儿子的将来应该是怎样的呢?她具体不知道,只是希望儿子学他的老子,能走他老子的道路。她常对儿子述说他父亲的种种好处,叮咛说:
“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
为了儿子的将来,她管教很严。她没有读过书,却千方百计地履行胡传的遗嘱,送儿子读书。绩溪上庄一带,蒙馆学金很低,每个学生每年一般只送两块银元。先生教起书来自然也不肯尽心,只教学生念死书,背死书,还动辄施以体罚。这样,学生学起来没兴趣,便常常逃学。胡适的母亲却与众不同,舍得在学金上下本钱。据胡适回忆说:
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了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
因此一着,先生便对胡适另眼相看,特别优待,认真地为他讲书,把一字一句的意思讲得清清楚楚。这使胡适得到莫大的好处。他后来回忆说,他“一生最得力的是讲书”,正是他的母亲增加学金所得的大恩惠。
胡适留学美国那几年,家中经济异常困窘。几个哥哥闹着分了家。胡适的母亲独立撑持门户,一切亲戚庆吊往来,人情南北,负担委实不轻,乃至靠抵当首饰过年,贫窘之状可见一斑。恰巧这时,族中胡守焕因家庭败落,愿将《图书集成》一部大书减价出售。胡适的母亲知道儿子想得到这部书,便借钱买下了。她宁肯自己遭受困窘,却仍处处为儿子设想,真可以算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
到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人世的时候,虽然只活了46岁,心里却应该是感到宽慰和满足的了。她的儿子已经学成归国,当了北京大学的教授,而且成了倡导文学革命的知名人物。她感到遗憾的,可能是最后没有来得及抱孙子。
(选自《胡适传》,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我的母亲》导学案
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二、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理解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方式。
四、激发学生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理解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桥,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介绍)大家介绍的都很生动,但却没有把你举的桥系统的说出来,怎样说呢,那得抓住各个桥的特点,怎样抓住特点去说,《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会给你一个很好的答案。
二、检查预习
1、字音:
洨 张嘉贞 匀称 惟妙惟肖
2、解词:
匀称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三、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说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桥洞拱形、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3、速读课文,给本文划分段落,并说说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明确:段落划分:
一(1-2自然段):石拱桥的特点。
二(3-9自然段):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三(10自然段):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四、研讨归纳
读(3-9)自然段回答:
1、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
2、卢沟桥的特点是什么?
3、赵州桥、卢沟桥各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4、作者为何不举一例而举两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呢?
明确:
1、赵州桥:(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4))、全桥结构匀称,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
2、卢沟桥:(1)、联拱石桥(2)、坚固(3)形式美观
3、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洞呈拱形的特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结构坚固的特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全桥结构匀称,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的特点。
卢沟桥:“联拱石桥”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洞呈拱形的特点;“坚固,发水时极少出事”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的结构坚固的特点;“狮子形态各异,卢沟晓月”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的特点。
4、因为赵州桥是单拱石桥,而卢沟桥是联拱石桥,选择事物时,即要抓住事物的共同特点,又要抓住事物本身的特点,这样才能把事物说明全面。
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说明文既要抓住事物的共同特征,又要抓住事物自身的特点来写,只有这样,才能把你所要说明的事物说明的更全面。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点。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相关练习。
我们使用的笔都有哪些种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每种笔又有哪些自身的特点呢?
要求学生说出笔的种类,并说出各种笔的共同特点及各种笔自身的特点。
五、畅谈收获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总结,比如字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等,力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进行总结,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
六、布置作业
以《笔》为题写一篇小说明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来说明的?
想把所说明的事物说明白,就要用到一些说明方法,本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一些说明方法,并体会一下它们的作用。
二、赏析探究
1、分小组找出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
(1)、列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通过确凿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桥的规模,突出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
(2)、打比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形象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
(3)、引用:“创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突出了赵州桥构造的奇特。
(4)、摹状貌:“有的……有的……有的……”描绘了狮子的生动姿态,显示了卢沟桥的艺术特色。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比较早。
(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3)、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4)、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明确:这些加点的词不可以去掉,因为它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然后再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语句,进一步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感悟抒情
学了本文,你领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吗?是什么样的感情?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呢?
明确:本文体现了作者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赞美和敬佩,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赞扬,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学生领会本文的中心。
四、拓展延伸
说出有关桥的成语,诗句,典故,传说。
五、布置作业
假设你是桥梁设计师,设计一座桥。
板书设计
中 自身特点 共同特点
国 赵州桥(单拱) 桥洞拱形
石 形式优美
拱 卢沟桥(联拱) 结构坚固
桥 历史悠久
10、《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姓名 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字迹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母亲的勤劳为线索,以爱为感情基础来组织材料的方法。
2、体会课文质朴而又真挚的语言来。
3、学习本文以叙事为主,穿插议论、抒情的写法。
4、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歌颂母亲优秀品质的方法。
学习重点:
1、分析母亲的形象。
2、认识本文选材的典型的特点。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将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自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佃农( ) 祖籍( )妯娌( ) 勉强( )迁徙( )
慰勉( ) 溺死( )衙门( ) 私塾( )调料( )
聊叙( )血溅( )不辍劳作( )东挪西借( )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母亲这样整日 着。(劳碌、忙碌)
(2)母亲 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管理、管束)
(3)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叔伯妯娌相处得都很 。(和蔼、和睦)
3、了解作者 《回忆我的母亲》作者是 伟大的 和无产阶级
,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
二、阅读理解
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归纳各部分大意。
5、“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亿的。”这段话中哪个短语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哪个词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中心句是哪一句?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6、主题归纳:
7、作者的母亲具有很多优秀品质,试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和概括。
时间
典型事例
母亲的优秀品质
小时侯
母亲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的人。
1885——1900年前后
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
1905年
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望。
1908年
1919年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继续劳动、直到最后
1924——1927年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1937年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1944年
8、能够在课本上准确找出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的句子。
9、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有什么作用?
三、句子品析
10、体会本文质朴而富有深情的语言——课后习题第二题,用铅笔把自己的品析写在书上。
四、拓展运用
1、这里将举行“我的母亲”故事会。
(1)如果你是故事会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饱含深情的开场白。
(2)如果让你讲讲你的母亲,你打算讲述什么故事呢?请简要写在下面。
(3)故事会结束时,要求每个同学用一句话来对自己的母亲作一个真情表白,你打算怎么说呢?
(4)“母亲”在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意义。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内容。
小孩说:母亲给了我许多玩具和食物。
华侨说:母亲是伟大的祖国。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短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达不当,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据有关部门报道,我国每年①约有360亿吨的生活和工业污水排入江河,近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得不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这样,纯净水公司②就很快迅速发展了。但是,经卫生部门监测,纯净水并不纯净。为此,市政府要求③几个纯净水公司的领导在近期内抓紧整改,使④纯净水产品普遍的质量得到提高。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稿: 审稿: 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