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语文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五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认识10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任务、大吼、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尸体、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1、 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1937—1945年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八年。这八年,我中华大地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
2、 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抗日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抗敌故事,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3、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板书:《狼牙山五壮士》
4、请大家注意“壮”字的写法,注意和“状”区别。“壮”可以怎样组词?
(壮烈、雄壮、壮举、气壮山河)
是啊,同学们!五位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 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3.自学生字新词。
4.自学检测:
①认读生字与写字。
(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读准平舌音与翘舌音,本课生字除“嗖”外,“斩、坠、仇”都是翘舌音;还要注意“葛”读第三声不读第二声,“吼”的声母是“h”不是“k”,“崎岖”的韵母也要注意区别开,注意吐字清晰。从字形上来说,“葛”不要多写一竖,“昂首挺胸”的“胸”不要少写一竖。)
②课件出示:
居高临下 昂首挺胸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大举进犯 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 纷纷滚落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仔细体会读第一行与读第二行的不同感受。
①指名读,接龙读。
②边读边谈感受。
(第一行都是描写五壮士的词语,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第二行是描写日寇的,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
③齐读
三.熟读课文,梳理记叙顺序。
1. 1941年秋天,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五壮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感动着今天的我们。课文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动人场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不熟的语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
4 本篇课文哪个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哪些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呢?
(课文第一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是事情的发生;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跳下悬崖是事情的结果。)
板书:接受任务 跳下悬崖
5.课文的2—5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写的什么?能跟老师一样给每部分标上一个小题目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反复练读,读中感悟重点词语。
1、同学们,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故事中,哪些场景最让你感动?
读到特别能打动你的词句,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感悟词语。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壮士:豪壮而勇敢的人。
晋察冀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也叫晋察冀边区。晋、察、冀分别是山西省、察哈尔省(已撤销)、河北省的简称。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山涧:山间的水沟。
粉身碎骨:身体被粉碎,形容死得很惨。
惊天动地:惊动了天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辉煌。
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本课指口号声豪迈,所以应选气魄大。
②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③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彰显着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以及他们对人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板书设计: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2、五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认识10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任务、大吼、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尸体、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1、 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1937—1945年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八年。这八年,我中华大地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
2、 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抗日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抗敌故事,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3、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板书:《狼牙山五壮士》
4、请大家注意“壮”字的写法,注意和“状”区别。“壮”可以怎样组词?
(壮烈、雄壮、壮举、气壮山河)
是啊,同学们!五位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 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3.自学生字新词。
4.自学检测:
①认读生字与写字。
(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读准平舌音与翘舌音,本课生字除“嗖”外,“斩、坠、仇”都是翘舌音;还要注意“葛”读第三声不读第二声,“吼”的声母是“h”不是“k”,“崎岖”的韵母也要注意区别开,注意吐字清晰。从字形上来说,“葛”不要多写一竖,“昂首挺胸”的“胸”不要少写一竖。)
②课件出示:
居高临下 昂首挺胸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大举进犯 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 纷纷滚落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仔细体会读第一行与读第二行的不同感受。
①指名读,接龙读。
②边读边谈感受。
(第一行都是描写五壮士的词语,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第二行是描写日寇的,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
③齐读
三.熟读课文,梳理记叙顺序。
1. 1941年秋天,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五壮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感动着今天的我们。课文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动人场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不熟的语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
4 本篇课文哪个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哪些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呢?
(课文第一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是事情的发生;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跳下悬崖是事情的结果。)
板书:接受任务 跳下悬崖
5.课文的2—5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写的什么?能跟老师一样给每部分标上一个小题目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反复练读,读中感悟重点词语。
1、同学们,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故事中,哪些场景最让你感动?
读到特别能打动你的词句,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感悟词语。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壮士:豪壮而勇敢的人。
晋察冀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也叫晋察冀边区。晋、察、冀分别是山西省、察哈尔省(已撤销)、河北省的简称。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山涧:山间的水沟。
粉身碎骨:身体被粉碎,形容死得很惨。
惊天动地:惊动了天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辉煌。
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本课指口号声豪迈,所以应选气魄大。
②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③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彰显着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以及他们对人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板书设计: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3、小学五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按照课后提纲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谈话引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的一个真实故事。
(二)板书课题
“狼牙山”在哪里?“壮士”指什么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一)默读预习要求,联系课前预习,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二)放录音,听课文,感知课文
1.这五名战士是怎样完成任务的?结果怎样?我们一起听录音。
2.说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3.课题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他们的精神?什么精神?
(三)自学课文
1.投影表示自学要求,指名读。
2.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练习说段意。
5.学生自学课文。
6.分小组学习,讨论重点词语和分段情况,练习说段意。
7.交流学习情况。
8.指名读准生字的字音。
9.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10.画出你认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11.分段,说段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指名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哪些段落写得详,哪些段落写得简略。
三、质疑问难
四、作业: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复习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段落比较详细?哪些段落比较简略?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课文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为“五壮士?
他们有哪些勇敢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三)自读课文,讨论交流
(四)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1.五位壮士的勇敢和壮烈表现在他们引敌上山、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上。
(1)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2)找出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词句,从他们不同的神态和动作你感到了什么?
(3)同学们带着满腔的仇恨,一起朗读课文。
2.课文的第三段也表现了五壮士的勇敢和壮烈。
(1)讨论回答:他们完成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3)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4、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设计
情景说明:
通过学习五壮士为革命,为人民宁死不屈,勇于献身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刻苦学习,运用媒体教学 激发学生情感 《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体会五壮士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慨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4、提高阅读速度。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和语句;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提高阅读速度。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关于抗日战争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很多同学都看过《狼牙山五壮士》这部电影,都被壮士们那种不怕牺牲精神所感动,那么,我们今天就进一步的体会五壮士那种伟大的献身精神(板书课题 狼牙山五壮士)
二、 整体感知课文
1、 快速默读课文,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指名回答
3、 点拨:记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的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完成任务后英勇跳崖的故事,教育论文《运用媒体教学 激发学生情感 《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设计》。
三、 初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默读、小组合作读……),读后讨论: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出使你感动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1、 生读课文
2、 讨论问题
3、 师: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看看五壮士的光辉形象。
图片一
1、请同学来读一读画面的话
2、这段文字是第2自然段的,本段中哪些句子你最感动?为什么?
A、班长:下命令狼狼地打
B、副班长:大吼
C、宋学义;抡
D、胡德林和胡福才:脸绷得紧紧的
4、 你体会到五壮士对敌人怎样的情感?恨
5、 指名读
图片二
1、 师读文字
2、 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儿?
例句: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部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走”字铿锵有力,表现出班长态度坚定,判断果断
3、 从中表现出什么精神?(自我牺牲,爱人民)
4、 指生读本段,突出重点词
图片三
1、 生自己读文字
2、 4、5段中啊句话
5、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进犯”、“奉命”、“居高临下”、“相继”、“斩钉截铁”等词语的意思,能辨析“掩护”和“保护”、“打击”和“痛击”、“屹立”和“站立”的不同含义。
3、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不惜为祖国为人民的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五段,理解几个比喻句的作用。
教学关键:教师精心设计好问题,凭借课文(文字、插图),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不惜为祖国为人民的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了解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是怎样突出重点的。
6、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抄写自己受感动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要介绍背景。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三、学习课文第一、第二部分
四、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
1、指名读第一、第二部分。(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
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3、这节课你还想了解什么内容?
二、深入学习第三到第五部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1、自读第三部分。思考: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提问: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板书:引上绝路)
3、讨论:(1)五壮士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不走那条“可以追上部队”的路,而是不顾自己的危险,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呢?(2)“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什么?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
4、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一部分?(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5、指名分别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思考: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6、提问: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英勇歼敌)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8、指名朗读第五部分。思考: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板书:英勇跳崖)
9、讨论。
(1)这一段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
(2)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你从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中体会到了什么?
(3)面对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
10、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三、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1、试着背诵课文最后一部分。
2、课外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第三课时
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课外延伸。
7、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位英雄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组成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寇尸崖豪
3、词语解释:
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三)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教师提示:快速默读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
板书小结:
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6)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7—10)壮烈跳崖
(四)练习朗读课文,划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3、提高阅读的速度。
教学重点:
1、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难点:
本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理解五壮士跳崖的举动上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师板书课题,问: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让学生明确壮士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为什么把他们叫做“五壮士”?自由读全文,说说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将重点问题板书。
2、明确学习目标
(l)分小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的豪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由学习全文,默读画批: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五壮士?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
三、确定重点,小组自学
1、小组经过讨论,很快确定1——2段为学习重点。教师要根据情况做相应调整,保证每段都有小组选择。
2、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学习要求:
(l)先读一读学习的内容。
(2)抓词句,谈谈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告诉学生,主持人要根据发言情况,给组员评分,老师要根据小组学习的效率、发言情况评优秀讨论小组。
四、全班交流
在汇报时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
1、汇报由小组共同发言,充分体现小组学习的成果。
2、一个小组表达不完整,别的小组补充,其他同学认真听,也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
3、重点指导朗读的地方,要带动全班同学读。要体现以读为主。
五、教师指导重点
1、第一段
引导学生抓住“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看出敌我力量悬殊,而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接受了重任,决心拖住敌人重兵,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这充分显示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此段略讲。
2、第二段
通过五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五壮士的豪迈,此段以读带讲。可采取小组读、师生互读。让学生体会到五位战士勇敢机智、奋勇杀敌,这就是壮。
3、第三段
(1)投影填空:
(2)填完后有语气地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解决学生的提问。通过对道路的选择,体会五壮士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无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5、第四段
(1)由学生的问题入手,“为什么用石头砸?”抓住下列句子“他刚要拧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向敌人头上砸去。”让学生体会到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壮举。
(2)指导朗读
“同志们,用石头砸!”。个别读——学生评读——示范读——齐读。
指导朗读两个“带着”。自由读——个别读——学生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做停顿,“砸”读重音。
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6、第五段
(1)此段仍由学生的提问入手,“五壮士为什么跳崖?”找出下面句子“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模仿“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写话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填写的句子。
(3)为什么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大动地、气壮山河”?有感情地读一读。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
六、总结
1、这篇课文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通过分析题目,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2、五壮士跳崖后的情景怎样?人民又是怎样来纪念他们的?交流课下查阅的资料。
3、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4、总结语: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七、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8、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小编寄语】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是今天小编极力给大家推荐的,其教学设计之精彩、教学环节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学情分析
由于课文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因此在课前我已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抗日文学书籍,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促进学生思考,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学会书写。能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课文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重点难点
1、阅读课文内容,领悟本文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
2、理解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
3、学习概括描写与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重点语句投影。 3、多媒体课件。
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情感
1、出示狼牙山风光图片(板书:狼牙山)
2、导语:同学们,你们看了图片,有什么感受?现在狼牙山是一个美丽的风景区,可时光退回到1941年秋天的时候,就在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有五位壮士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故事。(板书:五壮士)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根据自学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规范书写,注重积累。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语句标出来,与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读准字音。(投影生字、新词卡片)
任务(wù) 崎(qí) 岖(qū) 尸(shī)体 坠(zhuì)落 雹(báo)子 仇(chóu) 恨(hèn) 眺(tiào)望
龙王庙(miào) 葛(gě)振林 大吼(hǒu) 满腔(qiāng)怒火 斩(zhǎn)钉截铁
(2)认清字形。
a.找出相同结构的生字
上下结构:务 葛 坠 雹
独体字:尸
左右结构:吼 腔 崎 岖 斩 仇 恨 眺
半包围结构:庙
b.形近字识字法。
换偏旁的字:各——务 倚——崎 抱——雹 很——恨
(3)一字组多词。
务—— 任务 务必 务求 求真务实
坠—— 坠落 坠毁 坠地 耳坠
斩—— 斩首 斩断 斩钉截铁 斩草除根
腔—— 胸腔 腔调 搭腔 满腔怒火
(4)规范书写。
(5)理解词语。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山涧:山间的水沟。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形。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惊天动地:惊动了天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辉煌。
全神贯注:关注,精神、精力集中。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2、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课文分为哪几部分,讨论每一部分的意思。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3、学生讨论全文的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五位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悬崖。
4、根据课文记叙的顺序,请同学试着概括小标题,突出每一段的重点内容,
完成课后习题2。
接受任务—( )—( )—( )—英勇跳崖
【概括为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
5、分部分朗读课文,谈一谈你被哪部分内容感动。
6、有感情地朗读令自己感动的内容。
四、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层次,学习了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我们还准确概括了各部分的小标题,更清晰地把握了课文的脉络。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22、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题目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文题目,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狼牙山”告诉了我们地点,“五壮士”告诉了我们主要人物。】
2、“五壮士”可以换成“五战士”吗?谈谈自己的看法。
【不能换,因为文中的五位战士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敢于献身,所以用“壮士”。】
3、一个“壮”字,已经让我们对他们油然升起崇敬之情。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题目。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课文,回忆课文的记叙顺序,用小标题的形式汇报。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2、自读全文中令自己感动的部分,与同学交流。
三、精读课文,体会伟大的献身精神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齐读课文,思考: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接受了什么任务?(板书:接受任务)
【敌人大举进犯,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接受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的任务。】
2、怎么理解“大举进犯”?这样的形势下接受这样艰巨的任务,体现出五壮士的什么精神?
【勇于承担重任,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1、自读课文,作者是怎么写壮士们阻击敌人的?哪些是概括地写?哪些是具体地写?
2、小组学习具体描写壮士们痛击敌人的部分
a.“五壮士”是哪五个人?
b.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画出关键词理解。
【班长马宝玉:“沉重、镇定、不慌张”——— 神态描写】
【副班长葛振林:“满腔怒火” ——— 心情描写】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抡一个圈” ——— 动作描写】
【小战士胡德林、胡福才:“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 表情描写;“瞄准射击”——— 动作描写】
c.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战士们英勇善战,对敌人无比痛恨。】
师相机指导:学了这一段,我们写作文时描写人物要注意把语言,心情,动作,神态描写具体,还应注意学习概括描写与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3、战士们的战绩如何?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抽生读文。
过渡 :经过战士们的浴血奋战,沉重地打击了敌人,顺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正当战士们准备转移的时候,有两条路摆在战士们的眼前。他们做出什么选择呢?
(三)学习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
1、默读思考:
a、摆在战士们面前的是两条什么路?
b、他们是如何选择的?
c、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d、你体会到了什么?
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是啊,他们明知是一条绝路,为了广大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转移,毅然决然的做出了无悔的选择,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他们对人民深深的爱和高度的责任心。】
2、班长在面对生死选择时,是什么态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带头、坚决果断)
3、“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
4、战士们与班长的想法一致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热血沸腾——内心状态)(紧跟——动作)
这里,战士们没有多余的语言,只用行动告诉我们,他们做出了与班长同样的选择,表现出战士们崇高的牺牲精神。
过渡;战士们一步步把敌人引上了顶峰,接下来的战斗同样惨烈。
(四)学习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
1、抽生读文、思考;
读这部分你又体会到战士们是怎样的人?(英勇善战)
2、找出描写班长的语句读一读,画出描写班长动作的词。你是怎么理解的?(出示课件)
3、理解: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a.这个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b.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用比喻的方法说明了石头非常密集,迅猛,体现了战士们杀敌的心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板书:顶峰歼敌)
(五)学习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
1、读这部分,你能用哪些词概括他们的英雄行为?(板书:英勇跳崖)【视死如归、宁死不屈、英勇壮烈】
2、结合书上的插图,交流理解句子;
(1)“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a.联系上下文,说说“屹立”的意思。
【“屹立”本义是像山峰一样高耸、稳固地立着。这里指五壮士意志坚强,不可动摇。突出他们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b.五壮士站在狼牙山顶峰,知道自己将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谈谈自己的感受。
【他们为胜利完成掩护任务,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已经平安转移而高兴,表现出他们高度的责任感。】
(2)“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只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找出五壮士是怎样跳崖的语句,你从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中体会出什么?
【从班长马宝玉把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能体会出他不给敌人留下一枪一弹,也表明了他跳崖的决心。“纵身”“昂首挺胸”“相继”体现出壮士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
(3)五壮士喊出了什么口号?你体会到了什么?
【对敌人无比的仇恨和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这种爱与恨,正是壮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源泉。】
(4)这仅仅是五壮士的心声吗?
【这不仅仅是五壮士的心声,也是我们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四、回顾升华(完成课后习题4)
课文几次写了战士们胜利地完成了任务?重点写了哪一次?为什么这样写?
【写了两次。第三自然段有一次,第六自然段有一次。重点写了第二次。这样写更突出了五位壮士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突出了他们高大的形象。】
五、总结
狼牙山五壮士用自己的生命,描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他们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他们的名字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斗志,他们的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永放光彩,他们的名字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
六、作业
1、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9、五年级教案:《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抄写自己受感动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要介绍背景。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三、学习课文第一、第二部分
四、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
1、指名读第一、第二部分。(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
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3、这节课你还想了解什么内容?
二、深入学习第三到第五部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1、自读第三部分。思考: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提问: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板书:引上绝路)
3、讨论:(1)五壮士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不走那条“可以追上部队”的路,而是不顾自己的危险,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呢?(2)“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什么?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
4、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一部分?(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5、指名分别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思考: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6、提问: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英勇歼敌)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8、指名朗读第五部分。思考: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板书:英勇跳崖)
9、讨论。
(1)这一段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
(2)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你从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中体会到了什么?
(3)面对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
10、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三、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1、试着背诵课文最后一部分。
2、课外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第三课时
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21、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引上绝路 英
勇
诱敌上山 跳
崖
接受任务
10、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 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会用“斩钉截铁”“坚强不屈”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学习重点句段来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位英雄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组成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寇尸崖豪
3、词语解释
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三、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分为几部分?
教师提示:快速默读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
板书小结
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6)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7-10)壮烈跳崖
四、练习朗读课文,划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师板书课题,问: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让学生明确壮士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为什么把他们叫做“五壮士”?自由读全文,说说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将重点问题板书。
2、明确学习目标
(1)分小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的豪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由学习全文
默读画批: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五壮士?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
三、确定重点,小组自学
1、小组经过讨论,很快确定1--2段为学习重点。教师要根据情况做相应调整,保证每段都有小组选择。
2、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学习要求
(1)先读一读学习的内容。
(2)抓词句,谈谈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告诉学生,主持人要根据发言情况,给组员评分,老师要根据小组学习的效率、发言情况评优秀讨论小组。
四、全班交流
在汇报时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
1、汇报由小组共同发言,充分体现小组学习的成果。
2、一个小组表达不完整,别的小组补充,其他同学认真听,自己的意见。
3、重点指导朗读的地方,要带动全班同学读。要体现以读为主。
五、教师指导重点
1、第一段
引导学生抓住“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看出敌我力量悬殊,而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接受了重任,决心拖住敌人重兵,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这充分显示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此段略讲。
2、第二段
通过五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五壮士的豪迈,此段以读带讲。可采取小组读、师生互读。让学生体会到五位战士勇敢机智、奋勇杀敌,这就是壮。
3、第三段
(1)填空
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 ),走这条路可以( ),意味着他们可以 ( ),可是敌人跟在身后,容易( );另一条是通向( )。走下这条路就意味着( )。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 )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 )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2)填完后有语气地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解决学生的提问。通过对道路的选择,体会五壮士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无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5、第四段
(1)由学生的问题入手,“为什么用石头砸?”抓住下列句子“他刚要拧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向敌人头上砸去。”让学生体会到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壮举。
(2)指导朗读
“同志们,用石头砸!”。个别读--学生评读--示范读--齐读。
指导朗读两个“带着”。自由读--个别读--学生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做停顿,“砸”读重音。
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6、第五段
(1)此段仍由学生的提问入手,“五壮士为什么跳崖?”找出下面句子“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模仿“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写话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填写的句子。
(3)为什么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大动地、气壮山河”?有感情地读一读。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
六、总结
1、这篇课文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通过分析题目,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2、五壮士跳崖后的情景怎样?人民又是怎样来纪念他们的?交流课下查阅的资料。
3、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4、总结语: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七、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板书设计:
舍生忘死的壮心
壮烈豪迈的壮言
英勇顽强的壮行 热爱祖国、人民,
宁死不屈的壮举 仇恨敌人,英勇顽强
受任于危难的壮志
11、六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体会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他们爱护群众,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知道叙述有详有略能够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体会这一行动的动机的深刻内涵。
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本组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主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起抗争的百年沧桑,字里行间都包含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所在班级情况 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29人,其中男同学15人,女同学3人。学生思想表现良好,在学习方面,大部分同学很认真,只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班中学生基础良莠不齐,学生成绩参差不齐。要想提高本班复习效果,针对上述情况,必须夯实基础,以本为本,加强语文“双基”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深理解、加深认识,力争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的高度,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力争使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教法学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读而思,思而疑,在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的综合语文素养。在这堂课中,我还充分利用了课件、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利用阅读反思等,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获主动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本节课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文,激发兴趣
谁听过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听“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听、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1.按生字表记准字音,记清字形。
2.通读课文,结合课文理解新词词义。不理解的查字典解决。
3.按下面的提纲给课文分段。(投影打出)
(1)接受任务。
(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3)把敌人引上绝路。
(4)顶峰歼敌。
(5)英勇跳崖。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如“悬”(xuán)、晋(jīn)。
2.字形:说说哪个易错。
如:“悬”上半部是“县”,里面两横。注意区分:“寇”与“冠”、“晋”与“普”、“尸”与“户”。
3.词义:提出不理解的,大家讨论,查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斩钉截铁:斩,砍;截,割断;形容说话做事果断不犹豫。
晋察冀:晋,山西简称。察,察哈尔地区。冀,河北简称。
4.指名读课文,按提纲说分段。
五、读熟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本课时
五壮士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却再次诱敌上了顶峰,其实就是绝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继271 续学习。
二、朗读课文,辨析文段
按分好的段指名朗读全文,读后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教师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入绝峰、攀上顶峰,英勇跳崖。)
(一)读讲第一段
1.自己读第一段,思考:五壮士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了什么任务?他们是怎样完成这个任务的?(板书:拖住敌人、痛歼敌人。)
2.读后讨论。讨论后再问:课文是怎么描写战斗场面的?
(先概括地写五壮士有计划地利用险要的地形,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是对整体的描写。然后对每个个体进行具体描写。)
问:课文是通过什么对人物进行描写的?
(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声音,抓特点进行描写)请同学们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来。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五位壮士到此就已经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要再入绝峰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思考,并划出来。
1.读后回答,然后指名朗读。
2.再问:再入绝峰意味着什么?班长马宝玉是怎样做这个决定的?其他四位战士是怎样做的?划出重点词语:(斩钉截铁,热血沸腾。)这两个短语你是怎么理解的?说明什么?
(说明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消灭敌人,毅然作出了英勇献身的决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三、朗读课文第一、二、三段,体会五壮士的英雄壮举
四、布置作业
1.造句:斩钉截铁,坚强不屈。(注意引导)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第三课时
一、回忆上节内容,引入本课任务
指名朗读课文前三段,复习,引入本课时。
教师说:五壮士接受任务后,引敌进入狼牙山,他们英勇杀敌,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消灭敌人,为了战斗胜利,他们毅然作出了诱敌上绝峰,英勇献身的决定。那么后来情况怎样了呢?接着看第四段。
二、学习第四、五段,自己朗读
1.思考: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
2.划出他们跳崖时的动作。从他们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毫不犹豫,个人生死完全抛到了九霄云外。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叹服。)
3.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深刻含义。
(五壮士是中国人民的代表,歌颂了五壮士在保卫祖国的伟大斗争中,英勇战斗,坚强不屈的崇高品质和英雄主义精神。)
三、总结全文
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课文记叙了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同敌人血战到底、英勇跳崖的故事。歌颂了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祖国解放,民族解放壮烈献身的崇高精神。)
四、课题引申
1.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体会中心。
2.进一步理解课题,问:课文所表现的“狼牙山五壮士”的行为之“壮”,从课文中哪几方面可以看出来?五段中哪段是详哪段是略,为什么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我们要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