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图画》教学设计评析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会飞的图画》教学设计评析一等奖
黄利珊老师教学扎实严谨灵活。黄老师紧扣课题<会飞的图画>,抓住了邮票画面美丽和能够帮助寄信这样两个特点,时时处处让学生注意感受邮票的美丽与神奇。其中,美丽与“图画”对应,神奇与“会飞”对应,十分贴切到位。在教学中,她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毫不放松该有的语言训练。
设计严谨而又不失灵活。从导入到识字到学文到作业,从理解到运用到积累,整个教学层层递进,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精心设计,看似随意却体现了教师的匠心。她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课一开始,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情境,以小明给班上的小朋友写的一封信这样一种新颖的又符合课文特点的方式导入课文。接下来的教学中,小明一直和学生们一起共同学习。
如小明帮助提示学习要求,用小明的口吻来介绍邮票知识。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到亲切有趣,能有效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同时,黄老师注重教学的优效,追求一种“立体”的效果。如,对词语的学习运用。
对“盼望”一词的学习,对“四面八方”一词的学习,都不是就词学词,而是把词语的学习和文本的感悟和能力的培养很好地结合起来。如,就“四面八方”一词的学习,教者设计了一个动画:一封封贴上邮票的信飞向四面八方。这个设计,一方面让学生形象地理解词意,一方面也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邮票的神奇。
严霞老师的教学设计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侧重于体现邮票的图画美的特点。整个教学,紧扣课题中的的“图画”来作文章,从观赏邮票实物认识邮票,到通过课文感受图画,到自己动手动脑设计邮票,一切都围绕着“图画”:一开始让学生谈邮票,引导学生说手中的邮票的画面;接着,在课文学习中也重点抓邮票“画面美”这样一个特点让学生感受;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邮票,让学生画一画邮票,再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还是体现一个“画”字。她的设计比较粗放,注重语文教学的生活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教学从生活入手。
先让学生通过谈手中的邮票来认识邮票,让学生谈谈对邮票的认识,在观察交流中丰富学生对邮票的认识。补充的邮票知识把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拓宽。教学注重自主开放。让学生自己谈对邮票的认识,让学生自己通过读文感受邮票的美,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邮票,整个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没有把自己局限于文本上,对文本有自己的取舍(如课文学习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图画”,重点学习了第三自然段),并且,在教学中,引进了大量的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活动。
李亮老师的教学则紧扣一个“情”字,侧重于让学生了解邮票“会飞”的功能。教学从感受亲情开始,进而让学生体会邮票有情,感悟邮票传情。整个的教学情意浓浓。教师教学中老师多次让学生以小明的角色进入课文,让学生设身处地去理解爸爸和小明之间的思念之情,小明见到爸爸来信后的喜悦之情,小明对邮票的喜爱之情,小明希望用邮票传递感情的美好心愿。
为了体现课文之情,李老师创造性地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如,“爸爸来信了”的表演,交流各自邮票说邮票中的故事,夸夸邮票感谢邮票传情,通过说一说、做一做、递一递让邮票帮助传情。通过参与这些饶有趣味的活动,学生学习了语言,体验了感情。
2、《会飞的图画》教学设计评析
黄利珊老师教学扎实严谨灵活。黄老师紧扣课题<会飞的图画>,抓住了邮票画面美丽和能够帮助寄信这样两个特点,时时处处让学生注意感受邮票的美丽与神奇。其中,美丽与“图画”对应,神奇与“会飞”对应,十分贴切到位。在教学中,她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毫不放松该有的语言训练。
设计严谨而又不失灵活。从导入到识字到学文到作业,从理解到运用到积累,整个教学层层递进,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精心设计,看似随意却体现了教师的匠心。她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课一开始,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情境,以小明给班上的小朋友写的一封信这样一种新颖的又符合课文特点的方式导入课文。接下来的教学中,小明一直和学生们一起共同学习。
如小明帮助提示学习要求,用小明的口吻来介绍邮票知识。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到亲切有趣,能有效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同时,黄老师注重教学的优效,追求一种“立体”的效果。如,对词语的学习运用。
对“盼望”一词的学习,对“四面八方”一词的学习,都不是就词学词,而是把词语的学习和文本的感悟和能力的培养很好地结合起来。如,就“四面八方”一词的学习,教者设计了一个动画:一封封贴上邮票的信飞向四面八方。这个设计,一方面让学生形象地理解词意,一方面也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邮票的神奇。
严霞老师的教学设计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侧重于体现邮票的图画美的特点。整个教学,紧扣课题中的的“图画”来作文章,从观赏邮票实物认识邮票,到通过课文感受图画,到自己动手动脑设计邮票,一切都围绕着“图画”:一开始让学生谈邮票,引导学生说手中的邮票的画面;接着,在课文学习中也重点抓邮票“画面美”这样一个特点让学生感受;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邮票,让学生画一画邮票,再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还是体现一个“画”字。她的设计比较粗放,注重语文教学的生活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教学从生活入手。
先让学生通过谈手中的邮票来认识邮票,让学生谈谈对邮票的认识,在观察交流中丰富学生对邮票的认识。补充的邮票知识把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拓宽。教学注重自主开放。让学生自己谈对邮票的认识,让学生自己通过读文感受邮票的美,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邮票,整个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没有把自己局限于文本上,对文本有自己的取舍(如课文学习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图画”,重点学习了第三自然段),并且,在教学中,引进了大量的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活动。
李亮老师的教学则紧扣一个“情”字,侧重于让学生了解邮票“会飞”的功能。教学从感受亲情开始,进而让学生体会邮票有情,感悟邮票传情。整个的教学情意浓浓。教师教学中老师多次让学生以小明的角色进入课文,让学生设身处地去理解爸爸和小明之间的思念之情,小明见到爸爸来信后的喜悦之情,小明对邮票的喜爱之情,小明希望用邮票传递感情的美好心愿。
为了体现课文之情,李老师创造性地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如,“爸爸来信了”的表演,交流各自邮票说邮票中的故事,夸夸邮票感谢邮票传情,通过说一说、做一做、递一递让邮票帮助传情。通过参与这些饶有趣味的活动,学生学习了语言,体验了感情。
3、《会飞的图画》教学设计
1.(出示一个贴了邮票的信封)师:大家看,这是什么?(板:信)这个字就念信。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指着信上的邮票)你知道这叫什么吗?(板:邮票)指导学习邮票两字。
2.师:这是一个叫小明的小朋友写给大家的信。大家想知道内容吗?老师给大家念念。
出示课件:
亲爱的57班小朋友:
大家好!
我叫小明,是个和大家一样大的孩子。我的爱好很多,我特别喜欢积攒邮票,
为什么会有这个爱好?大家学习了15课《会飞的邮票》后就知道了。
盼望和大家交上朋友的小明
2004年3月15日
3.师:小明的答案藏在课文中,小朋友你们能发现吗?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播放课文录音)请小朋友认真听,听完后用手势表示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
3.同桌交流读,互相纠正发音。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引导评价朗读效果,重点评读音的准确。
5.自主认读生字。以邮递员送信的形式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6.师生互动,巩固生字。以编字谜的形式帮助记住生字字形。如:我出字谜你来猜:眼目分开看,左顾又右盼。(盼)一口加横爪,当中穿竖钩;家国天下事,事事记心头。(事)
三、再读课文,感悟体验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感悟小明盼望收到爸爸来信的心理。
1.大屏幕出示卡通小明配画外音: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想爸爸的时候最盼望什么吗?读读一二自然段你就知道了。)
2.自由读。找到写小明想爸爸的语句。
3.理解“盼望”,指导说话。(大屏幕示文本)
(1)小明想爸爸的时候,总盼望()。
(2)我盼望()。
(3)()盼望()。
4.和老师比赛读,看谁最能读出小明盼望的心情。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感悟邮票画面的美丽和“会飞”的特点。
1.范读。读出邮票的美丽和神奇。
2.评价老师的朗读。师:老师读得好吗?请你评一评。
3.借助课件,感悟邮票画面之美和“会飞”的特点。(配小明的画外音。)
4.小结:一张张邮票,就是一幅幅的图画,既给我们美的享受,又能丰富我们的生活,增添我们的知识。
5.品读三、四自然段。读出你的高兴、惊奇来。
(三)学习五自然段。引导想象,进一步体会邮票“会飞”。
1.过渡:邮票是多么神奇呀。你瞧,它带着小明的心愿飞向爸爸,飞向四面八方。(欣赏一封封贴上邮票的信飞向四面八方的动画。)
2.看了动画,你知道“四面八方”的意思吗?(板:四面八方)
3.拓思:想象一下收到小明的信,爸爸会怎么说?
4.齐读:让我们和小明一样,带着对邮票的喜爱美美地读读第五自然段。
四、拓展训练,指导背诵
1.引导想象。师:邮票飞向了四面八方,也飞到了小朋友的心里。学了课文,小明信中提的问题你找到了答案吗?你还有什么话想向小明说呢?
2.引导积累。师:邮票真神奇!真美丽!你们愿意把课文里美丽的句子储存在你的头脑中吗?让我们一起来背背自己喜欢的段落吧!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给家长听。
2.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你能为北京奥运会设计一枚邮票吗?动手画画吧。
【板书设计】
15、会飞的图画
4、《会飞的图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邮票的作用以及邮票的画面上所承载的知识,培养学生喜欢邮票的情感,鼓励学生搜集邮票。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会认的和会写的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竞赛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游戏法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老师拿出一封真正的信,让学生来说说自己对信的了解。老师引到课题上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叫做《会飞的图画》,图画怎么会飞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师生评价。 3、师范读课文。 4、老师带读课文。 5、合作小组互读课文,互相正音。 6、小组比赛读课文,男女分段比赛读课文。 7、齐读课文。二、初识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不认识的字,如:联系上下文、问老师、问同学等。 2、(出示生字卡片)你认识哪些生字宝宝,带同学们读一读。 3、老师带读生字,正音。 4、合作小组互读生字,正音。 5、齐读生字。 6、通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采取开火车,采地雷,火眼金睛等游戏巩固生字。 2、通读课文。二、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己大声读课文。 2、分小组合作读课文,同学互相指出读得不对的地方。 3、指名朗读课文。 4、比赛读课文。 5、齐读课文。三、延伸 1、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集邮册)观赏邮票。 2、这就是“会飞的图画”,你知道它代表什么意义吗? 3、除了书信,我们还有什么方式跟亲朋好友联系呢?你最喜欢哪种方式?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小朋友们,老师今天要考考大家,前两节课学的内容是不是还记得。(读课文,读生字卡片)二、练习写字 1、认读要求书写的字。 2、给要写的字找一个好朋友。 3、观察要写的字的外形特点,说一说汉字的结构。 4、老师示范书写几个难度较大的汉字,学生跟着老师写。 5、学生上台书写自己最得意的一个字,学生评价。 6、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书写汉字,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书写。 7、展示评价的优秀作业。
5、《会飞的图画》教学设计
1、猜谜语:小画片,镶边边,五颜六色真鲜艳。没长翅膀它会飞,天南海北都走遍。(邮票)
2、请学生谈谈对邮票的认识。用课件展示多枚邮票,学生观察邮票,说说邮票的外形特点,师小结(一张方方纸,长着细牙齿,图画很美丽,上面印邮资)。老师相机简要介绍一些邮票常识(邮票的产生、作用、分类、基本特点),解决学生的疑惑,如:邮票真的会飞吗?为什么贴上邮票就可以把信寄出去?邮票是什么样的?
3、师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邮票,观察欣赏邮票。
你看到的邮票上有些什么图画?指名描述。
用“图画上有……有……还有……”说一说。
1980年6月1日,我国发行了第一套童话邮票《童话——“咕咚”》,出示课件中的这套邮票,师生共同欣赏,请学生说一说看后有什么感受,体会邮票的美。
二、切入课文,感受“图画”。
1、过渡:小明也和我们一样正在欣赏这美丽的图画呢!看课件(课文插图)他看到了些什么?
2、学习句子:图画上有雄伟的长城、奔腾的骏马,有五彩的蝴蝶、多姿的小花,还有拖着长尾巴的哈雷彗星呢!(理解词语:雄伟的长城、奔腾的骏马、多姿的小花、哈雷彗星;进一步体会图画的美,指导朗读。)
3、小明从哪里发现这些美丽的图画的?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指导学习生字。检查生字读音,纠正不准确的发音,学生识记十六个要认的生字。
(小明是从爸爸来信的信封上发现的这些美丽的图画的。)
他可真是个喜欢观察的孩子!可他还不明白这些图画有什么作用呢,小朋友能告诉他吗?请几名学生对“小明”说说这些图画的名称和作用。
指名朗读“妈妈”的话和小明的话。指导读好小明的话,读出喜悦,读出恍然大悟。分角色读这两句话。
三、课中休息:将准备好的本课生字卡片拿出来,和小伙伴一起玩一玩“送信”的游戏。拍手念儿歌“叮铃铃,叮铃铃,邮递员,来送信,小小信封谁收到,请你念给大家听!”收到“信”的学生带读生字。
四、想象延伸,设计邮票。
(1)、过渡:读到这里,你想对邮票说什么吗?
邮票上的图画使得它不但有实用性,还有了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有很多邮票还有纪念意义呢!所以有很多人喜欢“集邮”,小明也对神奇的邮票着了迷。出示第五自然段图文,齐读。
(2)你想自己设计邮票吗?动手画一画,在学习小组内讲一讲自己的设计。
(3)指名在全班讲,评选最佳设计、最漂亮的邮票、最佳口才。
五、小结。
小朋友和小明一起,通过对邮票的了解,知道了很多的知识,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和邮票成为好朋友。
六、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认读要求书写的8个生字。
2、请学生分别说一说这8个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教师适时点拨。
3、学生书写生字,并口头组词。
七、作业。
6、《会飞的图画》教学设计
1、师唱“十五的月亮”。
2、听唱“十五的月亮”,你想到了什么?
师小结:小明的爸爸不在身边,而在外地工作,小明是怎样想念爸爸的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告诉了我们。
3、出示课题:会飞的图画。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范读课文:注意听清楚不认识字的字音。
2、学生自读课文:遇到有生字词的地方标记出来并反复读几遍。
3、分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4、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并给它们找朋友。
5、这些好朋友它们回到课文中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再读一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悟真情。
1=感受亲情
1、创设情境,体会小明的心情。
A、放课文录像(爸爸原来与小明一起生活,后因为工作原因而离开了他们。)课文讲了谁的故事呢?
B、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爸爸来信了!注意感叹号。(点击课件:出现大信封)。现在假设你是小明,说说你此时的心情。(惊喜)
C、指导读第二自然段。从“盼望”体会收信的喜悦,感受思念之情。注意“很远”、“盼望”、“喜欢”三个词。
2、想象说话,体会爸爸的心情。
爸爸也想小明哟,爸爸会怎么想?爸爸会对小明说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3、分组表演,感受父子亲情。
(课件出现课文插图)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爸爸来信了……”
2=邮票有情
1、认识邮票。
信是怎么来的呢?我们要用一样很重要的东西,瞧!就是它(点击课件:在放大信封上出现邮票)。你看到了什么?(一幅画!)画上有什么?指名说。(课件出示各种邮票、介绍邮票有关知识)
2、欣赏邮票。
通过邮票的画面练习口头说话、说词。
读词语:雄伟的长城、奔腾的骏马、五彩的蝴蝶、多姿的小花、长尾巴的哈雷彗星……。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感受邮票画面的美丽。
3、邮票交流:小组同学互相说说邮票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邮票,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这张邮票从哪里来的,你看到它想到了谁?想到了什么事情?
3=邮票传情
1、认识邮票传情。
过渡:故事的题目是会飞的图画,可是到现在老师还没有发现这个图画在哪儿呢?大家动脑筋找找看?(引导讨论:什么是会飞的图画。为什么邮票是会飞的图画呢?指导朗读:哦,邮票就是会飞的图画。强调“哦”)
2、感谢邮票传情。
A、刚才就是这些图画把爸爸的话送来了啊,我们来夸夸它们吧。
B、指导朗读最后一自然段。闭上眼睛感受想像“飞舞”的邮票,体会邮票传情,再读课文。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图上小明坐在草地上,天空中飞着很多信)
比较词语:“一封”和“一封封”。想一想:课文为什么是说“飞”向四面八方?体会小明的向往、憧憬。
3、邮票替我传情:说一说、做一做、递一递:
A、说一说
除了给爸爸写信,你还想给谁写信呢?当你想到这些邮票带着你的思念和祝福飞到你亲人的面前的时候,你心里怎么想?
B、做一做
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邮票和信纸,现在请小朋友们来把你刚才想说的在信纸上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C、递一递
让邮票把我们的祝福和问候带到亲人身边吧:学生把写好的信投递到讲台上的“大邮筒”里面。
四、总结下课
7、《会飞的图画》教学设计
一、认识邮票,激发兴趣。
1、猜谜语:小画片,镶边边,五颜六色真鲜艳。没长翅膀它会飞,天南海北都走遍。(邮票)
2、请学生谈谈对邮票的认识。用课件展示多枚邮票,学生观察邮票,说说邮票的外形特点,师小结(一张方方纸,长着细牙齿,图画很美丽,上面印邮资)。老师相机简要介绍一些邮票常识(邮票的产生、作用、分类、基本特点),解决学生的疑惑,如:邮票真的会飞吗?为什么贴上邮票就可以把信寄出去?邮票是什么样的?
3、师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邮票,观察欣赏邮票。
你看到的邮票上有些什么图画?指名描述。
用“图画上有……有……还有……”说一说。
1980年6月1日,我国发行了第一套童话邮票《童话——“咕咚”》,出示课件中的这套邮票,师生共同欣赏,请学生说一说看后有什么感受,体会邮票的美。
二、切入课文,感受“图画”。
1、过渡:小明也和我们一样正在欣赏这美丽的图画呢!看课件(课文插图)他看到了些什么?
2、学习句子:图画上有雄伟的长城、奔腾的骏马,有五彩的蝴蝶、多姿的小花,还有拖着长尾巴的哈雷彗星呢!(理解词语:雄伟的长城、奔腾的骏马、多姿的小花、哈雷彗星;进一步体会图画的美,指导朗读。)
3、小明从哪里发现这些美丽的图画的?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指导学习生字。检查生字读音,纠正不准确的发音,学生识记十六个要认的生字。
(小明是从爸爸来信的信封上发现的这些美丽的图画的。)
他可真是个喜欢观察的孩子!可他还不明白这些图画有什么作用呢,小朋友能告诉他吗?请几名学生对“小明”说说这些图画的名称和作用。
指名朗读“妈妈”的话和小明的话。指导读好小明的话,读出喜悦,读出恍然大悟。分角色读这两句话。
三、课中休息:将准备好的本课生字卡片拿出来,和小伙伴一起玩一玩“送信”的游戏。拍手念儿歌“叮铃铃,叮铃铃,邮递员,来送信,小小信封谁收到,请你念给大家听!”收到“信”的学生带读生字。
四、想象延伸,设计邮票。
(1)、过渡:读到这里,你想对邮票说什么吗?
邮票上的图画使得它不但有实用性,还有了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有很多邮票还有纪念意义呢!所以有很多人喜欢“集邮”,小明也对神奇的邮票着了迷。出示第五自然段图文,齐读。
(2)你想自己设计邮票吗?动手画一画,在学习小组内讲一讲自己的设计。
(3)指名在全班讲,评选最佳设计、最漂亮的邮票、最佳口才。
五、小结。
小朋友和小明一起,通过对邮票的了解,知道了很多的知识,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和邮票成为好朋友。
六、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认读要求书写的8个生字。
2、请学生分别说一说这8个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教师适时点拨。
3、学生书写生字,并口头组词。
七、作业。
收集邮票,写一两句话介绍你选的邮票,在班上开一个邮票展。
8、《秋天的图画》教学案例与评析
【案例】
师:(板书:秋天的图画)请齐读课题,你知道本文主要写什么?
生:(齐读课题)主要写秋天的景色。
师:你能说说描写秋天词语吗?
生: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秋风秋雨渐渐凉
师:秋天是一年中的第几个季节?
生:秋天是一年中的第三个季节。
师:一年有哪几个季节?
生: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师:同学们,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能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四个不同的季节吗?想想:为什么要用这四种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季节。
生:用绿、红、黄、白表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生:因为春天到了,小草、树叶变绿了,所以用绿色表示春天。
生:因为夏天到了,火红的太阳烤着大地,所以用红色表示夏天。
生:因为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稻子金灿灿的,所以用黄色表示秋天。
生:因为冬天到了,下雾,到处白茫茫的,大地穿上了一件银装,所以用白色表示冬天。
师:是啊,一年四季都很美,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秋天的图画,去欣赏金色的秋天。
【评析】
1、上课一开始叫学生说有关秋天的词语,学生刚学了识字写字一,老师还布置了学生在课外去收集,学生已积累了大量的描写秋天的词语,学生兴趣盎然,都努力地想表现自己,说了很多优美的词语,既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又同时为学习本课起好了铺垫作用,学生的精力一下得到了集中,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
2、在导入过程中巧妙设计了问题“用不同颜色归纳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学生相互补充,说得有理有序,是一个非常好的听说训练内容。
3、在教学时不仅局限于本课的知识,让孩子们在比较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提高,拓宽了语文的知识面。
9、巧设导语 激发兴趣──《秋天的图画》教学案例与评析
【案例】
师:(板书:秋天的图画。)请齐读课题,你知道本文主要写什么?
生:(齐读课题)主要写秋天的景色。
师:你能说说描写秋天词语吗?
生: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天高云淡、大雁南飞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秋风秋雨渐渐凉……
师:秋天是一年中的第几个季节?
生:秋天是一年中的第三个季节。
师:一年有哪几个季节?
生: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师:同学们,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能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四个不同的季节吗?想想:为什么要用这四种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季节?
生:用绿、红、黄、白表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生:因为春天到了,小草、树叶变绿了,所以用绿色表示春天。
生:因为夏天到了,火红的太阳烤着大地,所以用红色表示夏天。
生:因为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稻子金灿灿的,所以用黄色表示秋天。
生:因为冬天到了,下雾,到处白茫茫的,大地穿上了一件银装,所以用白色表示冬天。
师:是啊,一年四季都很美,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秋天的图画,去欣赏金色的秋天。
【评析】
1、上课一开始叫学生说有关秋天的词语,学生刚学了识字写字一,老师还布置了学生在课外去收集,学生已积累了大量的描写秋天的词语,学生兴趣盎然,都努力地想表现自己,说了很多优美的词语,既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又同时为学习本课起好了铺垫作用,学生的精力一下得到了集中,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
2、在导入过程中巧妙设计了问题“用不同颜色归纳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学生相互补充,说得有理有序,是一个非常好的听说训练内容。
3、在教学时不仅局限于本课的知识,让孩子们在比较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提高,拓宽了语文的知识面。
10、读读、说说、演演:《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与评析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
3.学习阮恒珍惜友情、舍己为人的精神。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课题中的“她”指的是谁?“我”又指的是谁?指点“恒”的读音。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通过预习课文我们还知道课题“她就是我的朋友”这句话就是阮恒要救小姑娘的原因。
3.示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预习要求:A、请一个同学来读读。B、从这篇课文的预习要求看,共讲了三方面。[介绍了事情发生的背景;概括了主要内容;提出了预习的要求。理解“挽救”、“垂危”。]
2.这篇课文非常的感人,下面首先请同学们听录音,想想看:A、播音员阿姨是怎样的读的?你能像她那样读吗?你能达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目的吗?B、想想阮恒献血的经过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画出描写他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作标记。C、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用你喜欢的记号标出。
3.交流:A、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请读一读,再说说你觉得它为什么感人。B、课文中5-11自然段讲的是阮恒献血的经过。请你读出描写他献血时神态、动作的语句。C、分别指名读读1-4自然段、12-14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D、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休克输血迫在眉睫阮恒草垫擦拭抽泣捂住呜咽竭力E、分小组读课文。
4.这篇课文是写事的文章,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这篇课文分段。请在草稿纸上写出来。
5.请运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
6.朗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阮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输血的?请用三角标出关键的词语。并画出有关的重点句。
2.出示:A、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严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B、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C、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3.交流:A、“迫”的部首是{},再查{}几画,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逼迫;b急促;c接近”迫在眉睫”中的“迫”的意思应为{}。B、用“如果.......就.........说话。C、小姑娘的急需输血的这种情况还可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呢?D、指导朗读。
4.小结:A、结标。B、提示下节课的内容。阮恒正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主动献血的。他是怎样献血的呢?阮恒具有怎样的品质?这正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四、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讲读课文第二部分,抓住阮恒献血时的神态、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2.讲读课文第三部分,了解阮恒献血的原因,体会他的高尚的品质。
3.对照课文插图,想象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能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A、出示生字词。B、昨天我们又学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部分讲了什么?
2.小姑娘生命危在旦夕,输血迫在眉捷,这时阮恒举起了颤抖的小手,阮恒是怎样献血的呢?他为什么要主动献血给那个小姑娘?这就是这一节课学习的重点。〔借机点出教学目标〕
二、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A、一阵沉默之后,阮恒是怎样举起小手的?请划出有关的动词。想想通过这些词说明了什么?B、课文从哪一小节开始真正写阮恒献血的?他开时表现怎样?划出有关的语句。C、献血时,阮恒为什么不停地哭?请找出这样的句子,用三角划出表示“哭”的意思的词。
2.以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A、出示: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B、出示: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C、出示: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抓住情感的变化来体会人物紧张、痛苦的复杂内心。〕
4.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层次。
5.对照插图,复述内容。
6.小结。这一段真切地写了阮恒输血时的动作、神情以及小作者的感情变化。
三、讲读课文第三部分
1.阮恒为什么哭得很伤心?他为什么要献血给那个小姑娘?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2.、交流。3.你从这里能看出阮恒是个怎样的孩子吗?注意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
四、结标、质疑
五、对照插图,想象说话
要求:认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画上各个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他们的心情怎样。〔可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重点说。〕
六、作业
1.摘抄表示“哭”的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试图{}竭力{}安慰{}持续不断{}
3.填空。他眼睛{}着,用牙{}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抽泣。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阮恒的心情[]。
11、《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炼化二小 赵刚
课前透视
《秋天的图画》是新选编的课文,图文并茂。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课文中“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的设问,使我们对创造这一切的勤劳的人们喜爱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对秋天的山野会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仅停留在对外在的感知,缺乏对秋天美好的真正感悟。由此教师要利用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秋天是个美好的、丰收的、喜庆的季节,从而体会出秋天真正的美和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将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信息资料:
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 演示课件:演示课件或出示相关内容的风光图片:看图说说这是什么季节?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板书:秋天的图画。
(生动形象的画面,将学生带入了美丽的秋天,激发学生更多了解秋天的欲望,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 启发谈话。秋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就让我们在这迷人的景象中走进《秋天的图画》吧!(板书课题)
(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进入,加强课内外的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话平台
自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句话?
2、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2、 小组合作读,要求读正确。
(自主读书是一种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引导有目的地读,与人合作地读,会提高读书的实效性。)
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自由认读。
2、借助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读。
3、小老师领读。愿意当教师的同学到前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同学认读。
4、交流识字经验。把自己好的识字记字方法讲给同学听。
5、 多方式检查读。
(多识字有助于学生提早阅读,但不可加重学生的负担。在识字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激发识字的兴趣,学习好的识字方法,进而全面提高识字的能力。)
朗读
1、 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2、 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3、 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多种方式地朗读,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在轻松的氛围中,相互促进。)
写字
1、 出示要写的字:丽、灯、波、浪。学生认读。
2、 观察生字特点,交流写时注意的地方。
3、 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 学生练习,同桌互相评价。
(观察与分析字形是写好字的基础,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这种能力要逐步地加以培养。在此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选择喜欢的生字组词并造句。
精读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4、挑战读,向你认为读得好的同学挑战,看看谁读得更好。
(教师的范读为学生提供例子,不能让学生机械的模仿,应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逐步获得富有个性的朗读感悟。)
诵读
1、课件出示秋天的画面,启发学生谈感受。
2、师引读课文: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梨树……苹果……稻海……高粱……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3、同桌互相提示背诵。
4、背诵展示。比一比谁背得有感情。
(背诵是学生对语言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要加强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背诵。)
练习
1、 出示课后“我会读”,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练习读。
2、说说句子描写的画面。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引导学生读后说感受,便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教师也从中了解了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
拓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也搞一个“颂秋天”作品展,可以像学习伙伴那样画秋天,用落叶做书签,还可以写句子、儿歌、小诗赞美秋天,等等。在班会上我们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这是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是学生用实践来体会秋天的美丽,培养了学生综合素养。)
写字
1、 出示要写的字:作、字、劳、苹。学生认读。
2、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3、 学生练习,同桌评价。
(要加强学生之间写字互评,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资料提供者:
12、《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会写会写“波”、“浪”、“打”、“作”、“字”、“苹”、“丽”、“劳”八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教学难点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教学准备】课文放大图片、“苹果”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读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础好的同学能背诵课文。
2、会认课文“苹果”中的“图”、“梨”、“笼”、“颊”、“浪”、“梁”、“燃”、“勤”、“劳”八个生字。
3、初步感悟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熟读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是初步感悟秋天的美好。
【教学方法】合作识字,自主、合作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板书课题,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词语,自由认读(可以下位置找伙伴合作完成)
三、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示: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
3、自读、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四、再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点拨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描写的美景。
4、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5、学生选读。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6、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集中识字
1、展示“苹果”卡片,让学生自由读,自我检查。
2、展示自我认读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地背诵课文。
2、能正确端正地书写八个生字。
【教学方法】表演式学习(包括朗读、说话、演义课文)
【教学过程】
一、朗读感悟
1、比一比,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有感情,读出秋天的美丽。
2、互相展示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互相学习。
3、说说秋天的美丽。
二、朗读成诵
展示朗读、背诵
三、学习生字、生词
1、请学生自己站起来读读已经认识的生字。
2、“摘苹果”游戏,让学生把自己认识的生字读一读,然后摘下来放在箩筐里。看谁摘得又快又多。
3、向全班小朋友汇报自己收获。
四、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梁伯伯一起赶来布置晚会会场……
五、写字指导
1、分析“波浪”二字(自主分析),偏旁、笔顺、字的间架结构。
2、写写(在田字格中写)
学生边写边告诉旁边的小朋友自己的发现。(轻轻地说)
六、资料袋
大雁
大雁是一种候鸟。随着季节的变更而迁徙。秋天,大雁南飞;春天,大雁北去。它们排成整齐的“一”字或“人”字,掠过长空,激起人们无尽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