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日记》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蚯蚓的日记》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分享,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
2.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整本书,与阅读的书本内容进行深入对话,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能力。
3.学写日记,了解日记可以写什么?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去表达。
一、与蚯蚓的初识
1.出示封面,读题、观察、猜测
师:这可能是一本怎样的书?说依据
2.质疑
师:这位蚯蚓男孩在他的日记里可能会记下什么呢?
二、走进蚯蚓日记,走近蚯蚓
1.学生自由翻阅《蚯蚓的日记》,要求一边读图一边读字。
2.聊聊蚯蚓的日记
①对蚯蚓男孩的第一印象作评价
师:你觉得蚯蚓男孩
你是从
②对《蚯蚓的日记》的第一印象作评价
师:你觉得蚯蚓男孩的日记
③进一步认识日记,完成蜘蛛图
师:日记可以写 的事情?
日记
3.复读《蚯蚓的日记》
①边读边思
师:你再读一次,你会有想停下来想一想的地方?
哪里让你停下来想,哪里让你想得最久,在想的地方做上简单的记号,在想的最久的地方写下想什么。
②两两分享
③集体交流
我读到 ,我想 。
三、走出蚯蚓的日记,走进自己的日记
1. 在故事中寻找自己的影子
①你觉得哪篇日记好像是你写的或说好像就是在写你?
②交流
③小结:好像就是你写的!(出示封底)让我们一起分享了,你有一种被偷看的感觉吗?你喜欢这样的感觉吗?
2.欣赏前环衬和后环衬,再次从书中寻找自己的影子,下发各色小纸片,学写日记。
3.加封面和封底
师:(学生完成日记后)如果给我们班小朋友的日记装订成书,你会给书取什么名字?在封面和封底还会加些什么图、什么字?
2、《蚯蚓的日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分享,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
2.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整本书,与阅读的书本内容进行深入对话,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能力。
3.学写日记,了解日记可以写什么?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去表达。
一、与蚯蚓的初识
1.出示封面,读题、观察、猜测
师:这可能是一本怎样的书?说依据
2.质疑
师:这位蚯蚓男孩在他的日记里可能会记下什么呢?
二、走进蚯蚓日记,走近蚯蚓
1.学生自由翻阅《蚯蚓的日记》,要求一边读图一边读字。
2.聊聊蚯蚓的日记
①对蚯蚓男孩的第一印象作评价
师:你觉得蚯蚓男孩
你是从
②对《蚯蚓的日记》的第一印象作评价
师:你觉得蚯蚓男孩的日记
③进一步认识日记,完成蜘蛛图
师:日记可以写 的事情?
日记
3.复读《蚯蚓的日记》
①边读边思
师:你再读一次,你会有想停下来想一想的地方?
哪里让你停下来想,哪里让你想得最久,在想的地方做上简单的记号,在想的最久的地方写下想什么。
②两两分享
③集体交流
我读到 ,我想 。
三、走出蚯蚓的日记,走进自己的日记
1. 在故事中寻找自己的影子
①你觉得哪篇日记好像是你写的或说好像就是在写你?
②交流
③小结:好像就是你写的!(出示封底)让我们一起分享了,你有一种被偷看的感觉吗?你喜欢这样的感觉吗?
2.欣赏前环衬和后环衬,再次从书中寻找自己的影子,下发各色小纸片,学写日记。
3.加封面和封底
师:(学生完成日记后)如果给我们班小朋友的日记装订成书,你会给书取什么名字?在封面和封底还会加些什么图、什么字?
3、四年级科学《蚯蚓找家》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关爱生命,保护自然环境,实验完毕应把蚯蚓放回大自然。
3、知道蚯蚓适于生活的环境,并进而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
教学难点: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三、实验准备:
5条蚯蚓,14个套黑色方便袋的水槽, 7块黑湿布 , 干土(要事先晒干), 湿土(刚刚采集的自然湿土)7张黑色卡纸做盒盖,7张一半黑卡纸一半透明塑料粘在一起做盒盖。课件,有关蚯蚓身体特点的视频,有关动物与环境关系的视频。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深化参与,唤醒经验)
师:同学们都喜欢交朋友,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请同学们从抽屉洞里拿出培养皿,里面就是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好朋友,同学们看一下是什么?生:蚯蚓。师:蚯蚓对于有些同学来说比较熟悉,但也有些同学对他们还比较陌生,同学们先和这些好朋友打个招呼吧。(细心观察,丰富经验)
师:你对蚯蚓有哪些了解?生答。师:同学们对蚯蚓的了解还真不少,老师今天也带来了有关蚯蚓的一段视频,同学们认真看一下,对这位好朋友完整的了解一下。(借助媒体,丰富经验)学生观看视频。观看完视频师:蚯蚓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他们,不要伤害它们。同学们手中的这些蚯蚓都是老师从老家带来的,它们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帮蚯蚓找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与蚯蚓打招呼,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消除学生对蚯蚓的恐惧感。再通过提问,提取学生对蚯蚓的认知点,最后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对蚯蚓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二)、探究蚯蚓与环境的关系(探究体验,转化经验)
1、质疑,猜想。(科学猜想)
师:蚯蚓的家究竟在哪里呢?蚯蚓可能适合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呢?
生1: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老师板书:潮湿
师:还有吗?学生没有回答。(巧妙点拨,扩充经验)
师:刚才同学说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面,它是生活在土壤里面还是外面,为什么?生:土壤里面,它害怕太阳晒。
师:也就是说蚯蚓适宜什么样的环境?生:阴暗。师板书:阴暗。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学生与蚯蚓的近距离接触,观看视频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对蚯蚓的生活环境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提出探究问题的假设时有了一定的依据。能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的学习方法。)
2、设计实验计划。
(1)、师: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这只不过是同学们的猜想,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生:做实验。
师: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必须要先设计一份实验计划。同学们考虑一下,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实验?它与我们以前做的什么实验一类?生1:这是一个对比实验。与以前的《馒头发霉了》一类。生2:与《种子发下了》一类。生3:与《铁生锈》一类。
师:为了便于操作,南边的7个小组探究阴暗这个条件,北边的7个小组探究潮湿这个条件。老师给同学们准备的实验器材是:5条蚯蚓、套黑色方便袋的水槽、黑湿布 、 干土、湿土、黑色盒盖、半黑半透明盒盖。(边说边出示实验材料,课件出示实验材料。)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研究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现在请同学们制定本小组的实验计划并记录下来,实验方法可以画图也可以语言描述。
(2)、学生小组设计实验计划,教师巡视指导。(细化方案,点拨指导,调整经验)
(3)、学生小组汇报。(辩论质疑,反思经验)
师:研究阴暗条件的小组,哪个小组先汇报一下?
组1:我们的猜想是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实验器材是:5条蚯蚓、套黑色方便袋的水槽,里面铺上湿土,半黑半透明的盒盖。实验方法是在水槽的底部铺上湿土,把5条蚯蚓放在水槽的中间,盖上一半明一半暗的盖子,看蚯蚓向哪边爬的数量多。
师:其它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
组2:应该把水槽里的湿土改为湿布,如果是湿土的话,蚯蚓会钻到土里,就没法做实验了。
师:这个同学修改的很好,其它小组还有没有不同意见?没有了。研究潮湿条件的小组,谁来汇报一下?
组1:我们的猜想是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实验器材是:5条蚯蚓、套黑色方便袋的水槽,干土和湿土。实验方法是在水槽的底部铺上一半干土和一半湿土,中间隔一小段距离,把5条蚯蚓放在水槽中间的空隙里,盖上黑色的盖子,看蚯蚓向哪边爬的数量多。
师:其它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
(设计意图:设计探究的实验方案是这节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为解决这个重点,在设计计划之前,我先让学生说出这是一个对比实验,与以前的《馒头发霉了》等课属于一个类型的,这样学生就可以凭借以往的经验,对下面所要设计的计划有一个大致的模式。然后让学生小组设计,老师巡视指导,对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加以指导。最后小组汇报的时候,分别从这两个条件中找一个小组汇报,其它小组补充修改,这样学生对自己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更清晰了,学生也能较快地学会设计实验方案的方法。)
3、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细心观察,丰富经验)
师:在做实验之前同学们应该注意这些问题。老师课件出示实验提示,学生认真读实验提示。找学生分发实验材料,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小组汇报。(讨论交流,梳理经验。)
师:探究阴暗条件的哪个小组汇报一下?
组1:蚯蚓爬向阴暗的条数是4条,固定在中间的有1条,爬向明亮地方的没有。我们的实验结论是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组2:蚯蚓爬向阴暗的条数是5条,固定在中间的没有,爬向明亮地方的也没有。我们的实验结论是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组3:蚯蚓爬向阴暗的条数是5条,固定在中间的没有,爬向明亮地方的也没有。我们的实验结论是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师:探究潮湿条件的哪个小组汇报一下?
组1:蚯蚓爬向湿土的条数是4条,固定在中间的有1条,爬向干土的没有。我们的实验结论是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组2:蚯蚓爬向湿土的条数是5条,固定在中间没有,爬向干土的也没有。我们的实验结论是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组3:蚯蚓爬向湿土的条数是5条,固定在中间没有,爬向干土的也没有。我们的实验结论是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验蚯蚓的家应该在哪里?教师PPT出示,学生选出蚯蚓的家。
师:蚯蚓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默读一下。
师: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如果离开这种环境,它会怎么样?这说明了什么?
生:如果离开这种阴暗潮湿的环境蚯蚓会死亡,蚯蚓依赖这种环境。
师:蚯蚓只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否则将无法生存,蚯蚓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设计意图:在实验中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习方法、观察的学习方法、交流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三)、探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实践应用,内化经验)
师:我们给蚯蚓找到家了,你知道其他动物的家在哪里吗?
出示课件(大象、北极熊、骆驼、企鹅、鲸鱼这些动物的图片)。
师:图片中的动物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生1: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极;
生2:鲸鱼生活在海洋中;
生3:骆驼生活在沙漠中;
生4: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
生5:大象生活在热带雨林地区。
师: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生: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周围的环境,动物将不能生存。
播放视频(各种动物生存环境的视频)。(借助媒体,丰富经验)
师: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周围的环境,动物将不能生存。当环境变得不适于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使学生真正理解“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事实。)
4、二年级下册《蚯蚓垃圾处理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介绍的环境保护知识,对环境保护活动感兴趣。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处理垃圾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扩展学生的知识。
3.学习“环境”两个字,通过指导能在田字格中把字写端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中介绍的环境保护知识,对环境保护活动感兴趣。
教学难点:
有语气地朗读指定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大量生活垃圾的图片
教师: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估计学生可能回答
我们生活中的垃圾真多呀!
我们应该尽量废物利用少产生垃圾。
处理好垃圾不让它污染环境。
教师:你们说得真好,动物王国的环保意识也很强,动物们也十分关心这个问题,正在开会讨论这个问题呢!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 出示课题:20蚯蚓垃圾处理厂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为了更好的学习课文我们首先要把课文读熟。下面我们带着下面的要求读一读课文。
出示要求:
(1)认真读课文,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做到不丢字,不多字,读准每一句话。
(2)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2.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召开 会议 研究 焚烧 污染 环境
建议 伙伴 讨论 奥运会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请你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小动物们想怎样处理垃圾?并用——标出来。
(1)学生读、想、圈。
(2)交流学习结果,教师相机板书:
烧掉 埋起来 建垃圾处理厂
2.这些动物所说的建议,其他动物是怎样看的?请你再读一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用“~~~”画出。
(1)学生自由读课文进行标画。
(2)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3.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指导书写“环”、“境”两个字。
(1)想一想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估计学生会说:环 ①部件记忆 ②熟字记新字 杯——环
境 ①部件记忆
(2)指导书写
学生独立观察“环”的占格,并苗红临写;教师示范“境”并讲解书写要点,学生描红后临写。
4.蚯蚓是怎样处理垃圾的?
(1)个别说一说。
(2)出示句子,读一读,比一比。
它们可以吃掉生活垃圾。
它们每天可以吃掉许多生活垃圾。
先自己读,找出这两句话有哪些不同。
教师在“每天”、“许多”两个词语下面标注。
讨论第二句话多了这两个词语和第一句话相比有什么不同?
5.经过反复讨论,动物委员会决定建一座蚯蚓垃圾处理厂。
教师:如果你是一支其中的小动物,对于建蚯蚓垃圾处理厂,你会说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估计学生会说:用蚯蚓处理生活垃圾及保护环境又不会污染环境,是一个好方法。
四、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你还知道哪些处理垃圾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听。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知识)
五、细读品味。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用蚯蚓处理垃圾的好处。
六、作业。
调查我们身边是怎样处理生活垃圾的。
5、《写日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多看课外书的兴趣。初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2、 懂得日记的内容和格式。
3、 初步学会按照日记的格式写一则观察日记,语句要通顺,意思要连贯。
二、教学重点
写一则日记,做到格式正确,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三、教学难点
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教学什么叫日记和日记的内容。
⑴、 联系本单元学过的《雷锋日记》和《不合群的小蝌蚪》,告诉学生:写日记一般都是记自己做过的事,也可以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事。
⑵、 为了防止学生记“流水帐”,教师可提问“是不是一天当中所有做过的、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事都要统统几下来呢?”
⑶、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写日记要有重点,选择一天生活中自己觉得印象最深而且是最有意义的事做为日记的内容。一般来说,一天的日记写一两件事就行。由于记的事情少,所记的事情可以记的具体一些。
2、“理解坚持写日记是个好习惯”。
⑴、 讨论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重要的事情几下来,以后可以查看,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意义的事情记下来,对自己是个教育。写日记也是积累作文材料,作文练笔的好方法,作文练笔的好方法。经常认真地写日记,就不愁写不好作文了。
⑵、 要求学生从今天开始经常写日记,养成习惯,以后教师可以定期检查。
3、复习日记的格式
4、明确习作的要求
写一则观察日记。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打开学生的思路:日记本来是写当天发生的事的,今天是作文练习,可写任何一天的事,写明几年几月几日。内容是“观察到的事物”。如果是“事”,这件事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生,如家里、上学路上、学校、公园等。如果是“物”,小动物、玩具、新开的商店都可以写。写什么内容想好后,注意日记的格式,再把要写的内容写成一段话。
5、 提示学生,要写好日记,把所记的事情写具体,要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作个有心人,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多观察思考。
6、 学生写日记,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学生互评日记,教师指导,学生自行修改)
资料提供者:
6、《蚯蚓的日记》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在阅读中识字,积累词语。
2.了解故事内容,积累常识,有所感悟。
3.借助图画培养想象,练习说话。
4.了解日记的内容,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示书名,激发兴趣 (5分钟)
1.谈话导入,板书书名。
(师)这几天同学们一直在读一本有趣的绘本,它的名字叫——(生)《蚯蚓的日记》!蚯蚓是一种昆虫,所以蚯和蚓都是虫字旁。一起写书名!虫加丘,山丘的丘,虫加引,吸引的引……齐读课题。
质疑书名,激起好奇。
(师)同学们,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生)蚯蚓怎么会写日记呢?蚯蚓用什么写日记?他的日记都有哪些内容?
3.关注封皮,了解作者
(师)这么令人不可思议的书到底是写的呢?
(生)朵琳.克罗宁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在书皮上看到的。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细心)!书皮又叫书的封皮,前面的叫封面,后面的叫封底。在这本书的封面上,你还能获取什么信息?
(生)我还知道这本书的插图是哈利.布里斯画的,由陈宏淑翻译的。
(师)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因为这是绘本,所以,图画的价值很大,加上它是外国作品,所以还需要在封皮上注明画家和翻译者的名字。
简介绘本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美国☆《纽约时报》畅销图书榜
☆亚马逊网上书店2003年畅销图书榜
☆《洛杉矶时报》畅销图书榜
☆2004年度“图书感觉”奖(美国书商协会推荐)最终提名☆2003年《学校图书馆》杂志最佳图书
看来,这本书真的值得好好读一读!让我们赶快打开书,一起读一读吧!
朗读文本,整体感知(5分钟)
3月20日
妈妈说我应该永远记住三件事:
1、地球给了我们需要的一切。
2、我们钻地道的时候,也同时帮忙照顾了地球。
3、绝对不要在爸爸吃报纸的时候烦他。
3月29日
今天我努力教蜘蛛怎样钻地。一开始他全部的脚都卡住了。
(蜘蛛说:“我想我有一个脚踝扭伤了。”)后来他又吞了一堆土。我放弃了。明天他要教我怎样倒立走路。
4月1日
蚯蚓没办法倒立走路。
(蜘蛛用丝缠在蚯蚓的腰上带着它爬在树上,蚯蚓好倒立过来。)
4月4日
钓鱼季从今天开始。我们全都钻到更深的地方。
(爸爸说:“你们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爷爷在自己的屋里睡得真香。}
4月10日
下了整晚的雨,地下湿透了。我们一整天都待在人行道上。跳房子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游戏。
4月15日
今天我忘记带午餐,肚子实在太饿了,只好吃回家功课。老师叫我写十次“我以后不吃回家功课。”写完以后,我把那张纸也吃了。
4月20日
今天我偷偷靠近公园里的一些小孩,他们没听到我来了。我在他们面前扭来扭去,他们大声尖叫。我就爱看他们这个样子。
5月1日
爷爷教过我们,礼貌非常重要。所以今天我对遇到的第一只蚂蚁说:“早安。”我在那里站了一整天。(队伍里还有六百只蚂蚁。说:“早安,早安,早安,你好吗?早安,见到你真高兴!你好!早安,早安......)
5月8日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最可怕的恶梦——巨大的鸟在玩跳房子!妈妈说我睡前不可以再吃那么多的垃圾了。
5月15日
今天我和蜘蛛吵架。他跟我说有脚才算酷,然后他就跑了,我追不上他。也许他说得没错。
5月16日
我逗蜘蛛笑,他笑得太厉害了,结果从树上掉下来。谁说一定要有脚呢?(蜘蛛“砰”的一声从树上掉下来。)
5月28日
昨天晚上我去参加学校的舞会。把头向前摆,把头向后摆,扭扭身体转个圈,我们只能这样跳。
6月5日
今天美劳课,我们做通心面项链。我把我的作品带回来,大家把它当晚餐吃了。(爸爸夸我:“你真有天分!”)
6月15日
我姐姐觉得自己美极了!我告诉她,不管花多少时间照镜子,
她的脸永远长得跟她的屁股一个样。蜘蛛觉得这真的很好笑。妈妈可不这么想。(妈妈在大声的训斥我。)
7月4日
我长大以后想要当秘密情报员。蜘蛛说我得非常小心,因为总统可能一不小心就会踩到我。“这个工作很危险。”我告诉他,“但是总得有人去做。”
7月28日
作为一条蚯蚓,有三件事我不喜欢:
1、不能吃口香糖。
2、不能养狗。(妈妈,我们养它好不好?妈妈看见狗害怕极了。)
3、功课那么多。
7月29日
作为一条蚯蚓,有三个好处:
1、永远不必看牙医。(医生拿着放大镜看,说:“没有蛀牙——也没有牙齿。)2、永远不会因为拖着泥巴进屋里而被骂。
3、永远不必洗澡。(妈妈说:“谁是我的脏宝贝呀!”)
8月1日
作为一条蚯蚓,也有不好过的时候。我们身体很小,有时候大家甚至忘了我们在这里。然而,就像妈妈常说的那样,地球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存在。
朗读形式
1.齐读2.小组读3.个人指名读
了解蚯蚓,增长常识(5分钟)
阅读这本书之后,你对蚯蚓有哪些了解?
外形特点:无脚,无齿,头和屁股一个样
生活习性:生活在土壤里,吃泥土、垃圾、报纸等,钻地道,不会倒立行走。
蚯蚓的危险:钓鱼季时常被人抓做鱼饵;下雨时钻出地面已被人踩住。作用:翻松土壤,帮助地球呼吸;净化环境。
关注情节,体会形象(15分钟)
这本有趣的图画书以一个蚯蚓男孩的身份用生动有趣的日记形式不仅告诉我们许多关于蚯蚓的科学知识,还给了我们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孩子们,哪一篇日记,哪一个故事最让你难忘呢?请先想一想,然后给同桌分享一下!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适机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展开想,练习说话,感受人物形象,受到教育。这是一只怎样的蚯蚓?
内容分类,鼓励写作
同学们,18篇日记,让我们来给蚯蚓的日记分分类,看看它都写了哪方面的内容?哪些事?学生说,老师总结板书:自己(喜好,理想),朋友,学校,家里
不管是关于自己的事,还有跟朋友之间的事,不管是发生在家里的生活琐事,还是发生在学校里的烦心事、开心事,以及自己的观察,还有对未来的想法,都可以写进日记里。日记好写不好写?一段时间后,当你在翻开这些日记时,你会觉得特别的有意思。我要天天写日记,你们呢?我们就比一比,谁写的日记多?写的好?
了解环衬,仿写日记
读完这18篇日记,这本书是不是就结束了呢?我还需要关注什么?日记前面和后面的图画。这叫环衬,前面的一页叫前环衬,后面的一页叫后环衬,我们可不要忽视他们,请看前环衬——(生读)跟日记的内容有没有关系?息息相关,但又重复,它是主体日记内容的补充延伸,也很重要的。
第二张,如果写成日记,你准备从哪方面去思考?(写法指导)再看后环衬——(生读)看来,蚯蚓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希望借助我们的笔帮蚯蚓再续写两篇有意思的日记!
打包所学,总结收获
同学们,静静地想一想,我们通过阅读这本书以及这节课的交流,你有哪些重要的收获?
识字,积累词语,了解蚯蚓的相关知识,学习做人做事,日记并不可怕,如何写日记,拿到一本新书不要急于看里面的内容,应该先根据题目猜猜内容,这样会让脑子更聪明,阅读课外书要关注作者和图画......
7、《米佳的日记》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其中的“米、冬、他、高、兴、永”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一年四季的基本特点,激发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掌握6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背诵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践获得情感体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导入 1、(课件)米佳自我介绍,了解米佳怎样过冬天? 2、说说米佳玩得怎么样? 3、米佳同学把自己怎样过冬天用笔写了下来了。引出课题:《米佳的日记》。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板书“冬天真有趣,我希望永远是冬天。”指名读这一句,全班齐读。 2、打开课本第108页,自由读第一段。 3、指名读、比赛读、齐读。 4、男、女生轮流读。 5、过渡:一年四季中,除了冬天,还有哪几个季节?这三个季节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三、小组学习 1、按春、夏、秋三个季节分组。 2、找到自己喜欢的季节段落。 学习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比比谁读得好。(2)互相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 3、比赛读。(个人比赛读,小组比赛读。) 4、学习交流:分别指名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春季、夏季或秋季? 5、相机板书:春天真美丽,夏天真快乐,秋天真可爱。 6、齐读第二至四自然段。四、学习活动家--——补日记 ----------真————————————, 我希望永远是——————————————。五、拓展延伸说说每个季节有哪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一年四季画出来。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划出生字。 1、分组轮读 2、指名背诵 3、划出生字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自由读记 2、指名带读 3、说说自己会认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 4、用生字组词说句 5、观察要求书写的生字,注意字形和结构,谈谈识字方法。 6、教师范书,掌握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7、书写课后的生字。三、课堂练习——书写生字
8、《米佳的日记》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其中的“米、冬、他、高、兴、永”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一年四季的基本特点,激发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掌握6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践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导入
1、(课件)米佳自我介绍,了解米佳怎样过冬天?
2、说说米佳玩得怎么样?
3、米佳同学把自己怎样过冬天用笔写了下来了。引出课题:《米佳的日记》。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板书“冬天真有趣,我希望永远是冬天。”指名读这一句,全班齐读。
2、打开课本第108页,自由读第一段。
3、指名读、比赛读、齐读。
4、男、女生轮流读。
5、过渡:一年四季中,除了冬天,还有哪几个季节?这三个季节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三、小组学习
1、按春、夏、秋三个季节分组。
2、找到自己喜欢的季节段落。
学习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比比谁读得好。
(2)互相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
3、比赛读。(个人比赛读,小组比赛读。)
4、学习交流:分别指名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春季、夏季或秋季?
5、相机板书:春天真美丽,夏天真快乐,秋天真可爱。
6、齐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四、学习活动家--——补日记
----------真————————————,
我希望永远是——————————————。
五、拓展延伸
说说每个季节有哪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一年四季画出来。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划出生字
1、分组轮读
2、指名背诵
3、划出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自由读记
2、指名带读
3、说说自己会认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
4、用生字组词说句
5、观察要求书写的生字,注意字形和结构,谈谈识字方法。
6、教师范书,掌握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7、书写课后的生字。
三、课堂练习——书写生字
9、《日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写话的内容是“日记”。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问两段文字,第一段文字简要介绍什么是日记;第二段文字提出本次写话的要求:试着写一篇日记。第二部分文插图和日记的范例,示范了日记的标准格式。
教学目标:
1、合理筛选一天中经历的事情,避免把日记写成流水账。 2、掌握日记的标准格式。 3、培养学生经常写日记的意识,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教学难、重点:引导学生合理筛选一天中经历的事情,把日记的内容写清楚,写具体。教学准备:放大的日记范例。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1、自由读文,理解什么是日记。读文后,你知道了什么?重点理解什么是“有选择的记下来。”2、自由读范文,进一步理解日记内容“有选择的记”的含义。3、同桌、前后桌、小组交流交流自己打算写进日记的内容,练习说一说。4、指名几名同学口头说说自己的日记,师生评议,评议标准:写日记内容选择上的注意事项。5、师生共同总结日记书写的规范格式。6、学生写日记。7、学生读日记,师生评议。8、同桌、前后桌交换日记,互相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