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夕阳真美》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二年级语文上册《夕阳真美》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语文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二年级语文上册《夕阳真美》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1、二年级语文上册《夕阳真美》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上册《夕阳真美》第三课时教案设计,欢迎参考!

教学内容:

指导背诵、写字

教学过程:

一、检查练习朗读情况

指名三人感情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二、指导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

2、听录音

3、教师指着板书内容,逐段引背,学生分段试背

4、学生看板书内容,练习全文背诵

5、指名全文试背

6、同桌二人交替互背

7、全班齐背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壮、蓝、芒、伏、更、余、沉、涨、傍、慢

2、指名认读

3、对照田字格,自己看看,想想,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范写并指出注意点

四、作业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成词语

皮( ) 夕 ( ) 运 ( ) 摇( )

披( ) 多 ( ) 远 ( ) 遥( )

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 )的天空 ( )的太阳 ( )的云朵

板书设计:

夕阳真美

西斜 收起光芒 山坡 余挥 壮丽

往下沉 脸涨红 染云 黄 红 紫

西山背后 脸更红 天边 留 霞 光

2、二年级语文上册《夕阳真美》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上册《夕阳真美》第三课时教案设计,欢迎参考!

教学内容:

指导背诵、写字

教学过程:

一、检查练习朗读情况

指名三人感情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二、指导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

2、听录音

3、教师指着板书内容,逐段引背,学生分段试背

4、学生看板书内容,练习全文背诵

5、指名全文试背

6、同桌二人交替互背

7、全班齐背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壮、蓝、芒、伏、更、余、沉、涨、傍、慢

2、指名认读

3、对照田字格,自己看看,想想,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范写并指出注意点

四、作业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成词语

皮( ) 夕 ( ) 运 ( ) 摇( )

披( ) 多 ( ) 远 ( ) 遥( )

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 )的天空 ( )的太阳 ( )的云朵

板书设计:

夕阳真美

西斜 收起光芒 山坡 余挥 壮丽

往下沉 脸涨红 染云 黄 红 紫

西山背后 脸更红 天边 留 霞 光

3、二年级语文上册《夕阳真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夕阳真美》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欢迎参考!

教学内容:

精读2—5自然段,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卡片

二、继续精读训练

1、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太阳已经西斜”的“西斜”是什么意思?“收起了刺眼的光芒”的“刺眼”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3)第二句说了什么?

(4)第三句说了什么?“连绵起伏”是写西山的什么样子?

“披着夕阳的余辉照着连绵起伏的西山”而说“连绵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

(5)小结

师:这一自然段说的是太阳西斜的景象。

(6)齐读第二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

出示: 太阳往下沉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师:这句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加上“满慢地”?

为什么这一自然段开头要说这一句话?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这个句子结尾用了一个新的符号?

板书……(省略号)(领读)

“它圆圆的脸涨红了”跟“它圆圆的、红红的”来比,你比较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身边的云”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景色美不美?这样的美景是谁造的?这句当中哪一句表示“造成”的意思?

(4)小结:这一自然段说的是太阳慢慢往下沉时的景象。

(5)齐读第三自然段

3、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说明了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这时太阳已经看不到了,只看到什么?

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出示:

遥远的天边有一片灿烂的霞光。

齐读。比较:这两种说法哪一句好?为什么?

师:这句话把太阳说得多么可爱,谁能有感情的把它读一读?

(4)小结;这一自然段说的是太阳落山后的景象。

(5)齐读第四自然段

4、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开头说“爷爷满面红光”这红光是从哪里来的?爷爷说“夕阳真美呀”,表示爷爷什么样的心情?

(3)有感情地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

这篇课文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象。你们读了有什么感受。

4、二年级语文上册《夕阳真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夕阳真美》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欢迎参考!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看图释题,初读课文,精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秋游》,知道了秋天天空和农田景色很美,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是太阳落山时天空景色很美。新课文题目是……

二、板书课题:2、夕阳真美 (领读)

三、指导看图,解释题意

出示投影放大图

1、图上的太阳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它正朝哪里走?

2、太阳周围的云有哪些颜色?

3、太阳下面的山是什么样儿,什么颜色?

4、小结图意,解题

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阳叫“夕阳”,夕阳映照时的天空景色很美。

5、学习课题中的生字

四、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序号。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本课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面的形体。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日落 披 余挥 壮丽 往下沉 身边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边音和误读偏旁等方面分辨加点的读音

(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壮丽 往下沉

(3)齐读本课生字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五、精读训练

1、指名朗读课文

2、分自然段学习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板书:日落)

(2)“日落”是什么意思?

(3)这一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当中的“傍晚”和“日落”有什么联系?

(4)为什么说“爷爷、奶奶带我去看日落”而不说“我带爷爷、奶奶去看日落”呢?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5)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日落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什么景色?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六、作业

朗读课文

5、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夕阳真美》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情朗读好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认识绿线内只识不写的五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第一段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
2.一曲动听的音乐,将我们带入了美丽的傍晚。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了夕阳,谁能给我们说说你印象最深,觉得最美的一刻的夕阳是什么样的?
3.学生谈见闻和感受。
4.进入新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帮助正音。
3.指名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挑选你认为写得最美的段读给大家听。)
5.逐个评价
6.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
7.交流。
8.同桌互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理解“日落”与“傍晚”的关系。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日落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傍芒蓝伏余
2.指名认读
3.生自学,交流识字方法。
4.口头组词。
5.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6.反馈写字情况。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另外五个生字,理解有绳子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夕阳真美(指:读题)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师叙述:(点出课件)原来是傍晚时候,爷爷奶奶和我去看夕阳,看到了天地间一幅壮丽而又神奇的景色。
二、新授
1、课件示课文:谁来给大家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生读。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觉得(点课件)——夕阳真美,让我们一起来赞美夕阳吧!
2、看,夕阳西下,它挥着小手向我们告别呢!它是怎样向我们告别的呢?请小朋友打开书本读一读,找找夕阳是怎样向我们告别的?
谁来说说,夕阳是怎样向我们告别的?
根据回答,相机出示:西斜图下沉图落山图
小朋友仔细看看,有没有发现图上少了什么?(太阳)谁来把太阳画上?——指名一优秀学生上黑板画。(说说为什么这么画)
3、师述:是呀,太阳正在逐渐往下落,,你们知道吗?不仅太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它的脸也在变呢!请小朋友读读书,找找太阳的脸是怎么变的?
学生交流:课件相机出示: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光芒。
太阳慢慢地……………………涨红了。
太阳的脸变的…………………的背后。
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谁来说说,太阳的脸是怎么变的?(越来越红)是呀,太阳的脸变得越来越红了,老师这有三支红色的蜡笔,颜色的深浅不一样,想想应该分别用哪支红笔画?——指名生画——其他的小朋友也有任务,请小朋友读读这上面三句话,想想他们画得对不对?
指图:看,太阳的脸是越来越红了,,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指优生读
4、老师听出来了,太阳正在慢慢地西斜、下沉、落山。它向我们展示了三幅美景图。
小朋友,你最喜欢哪幅图?为什么?是呀,这三幅图各有千秋,让我们一幅一幅来欣赏吧!
5、出示第一小节——师引读,
喜欢西斜这幅图的小朋友,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画一画这连绵起伏的西山吧,瞧,它们有的高,有的低,一座连着一座,这就是——连绵起伏——齐读——指名读
引读: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指读——齐读
这么壮丽,听得我脸都发红了,谁能把连绵起伏的西山这句话连起来读给大家听?——指读——评议——边读边想象这连绵起伏的西山——再读
师叙述:天空一片深蓝,西山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段话连起来读读?——指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深蓝的天空,走进这连绵起伏的西山去吧!——齐读
6、师范读第二小节,继续导下。
这段中你最喜欢哪里?——云的颜色,说说有哪几种颜色?——只有这几种颜色吗?——这么多的颜色,你是怎么知道的呀?他们都躲到哪儿去了?(……)——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把这么多的颜色都说进去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彩斑斓、……)
这么多的颜色真丰富呀!挤在一起多壮观呀!谁来读?——评议:仿佛有许多颜色,仿佛看到了……)谁向他挑战?还有谁想读?觉得读得怎么样?(紫色拖得很长,好象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颜色躲在背后)老师也想来读读了。——师读——生评——找学生跟老师比(各有所长,相互学习)
云的颜色五彩缤纷,谁想上来染一染?——指名生染
这么多的颜色挤在一起,多热闹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五彩缤纷的颜色中去吧!——齐读
7、师引读第三小节:——太阳把什么留在了遥远的天边?(灿烂的霞光)谁来读好它?——读的真好(点图片)——老师要奖给你一片灿烂的霞光——谁再来读?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片灿烂的霞光(齐读)。
小朋友,想亲自去看看夕阳吗?让我们披着夕阳的余辉,一起去看看吧!——放录象。
看了录象,你想说什么吗?
是呀,夕阳真美,让我们放开嗓子,用所有的热情赞美它吧!——夕阳真美呀!
8、小朋友,我们看了夕阳,觉得真美,课文中的爷爷奶奶看了夕阳,有什么反应?
爷爷为什么满面红光?
爷爷因为高兴而满面红光,爷爷牵着奶奶的手、牵着小孙孙的手,多开心,多幸福,多浪漫呀!你们也有爷爷奶奶,他们幸福吗?能说说爷爷奶奶的幸福事吗?
三、拓展
夕阳很美,幸福的生活更美,今天我们欣赏了夕阳的美景,其实大自然中有更多的美景,有机会的小朋友可以和爷爷奶奶一起去欣赏这美丽的大自然!好,让我们一起和夕阳说再见吧!
四、齐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2、指导书写,完成作业。

一.检查练习朗读情况。
指名三人感情读,教师相机指导
你觉得夕阳美在哪里?
二.指导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掩书认真听。
2.教师指着板书内容,逐段引背,学生分段试背。
3.学生看板书内容,练习全文背诵。
4.指名试背。
5.同桌交互背。
6.齐背。
三.写字指导
1.认读:壮慢沉涨更
2.口头组词。
3.自学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4.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5.反馈写字情况。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组词:
皮( ) 主( ) 夕( )
披( ) 往( ) 多( )
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 )的天空 ( )的云朵 ( )的太阳
五.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看日落,边看边讲,然后让学生把课文中没有描述到的景象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下来。

6、语文四年级上册《《草地夜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艰险,使学生受到红军战士无所畏惧,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的精神的感染。

2.按事情的发展过程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以及突出重点的方法:

通过品味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艰险,体会出老红军为了革命,为了小战士,那种无所畏惧,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使学生受到感染。

课文是通过写老红军走出草地后又返回来寻找落队的战友,为了战友,为了革命而献身的故事。故事本身就是可歌可泣的,而且文章又是文字感人,字里含情。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情节的基础上,品词嚼句,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那种深深的同志情,战友情,阶级情。

三.教学难点以及突破难点的方法:

学生对老红军为了革命,舍己救人的品质能够初步感到,但是关系到文章中的更深那种战友情,同志情,恐怕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这个故事只是千千万万中的一个,老红军是群像的代表,学生理解起来更有困难。

1.以读促情。那种同志情,战友情,阶级情,并不是在老师的讲解中,老师也不可能通过讲解课文给学生带到那个年代,因此品味语言文字,以读促情,通过理解语言文字而进入到那个情境中去是突破难点的办法。在这里,可以读情节,“二人行”中的老红军千方百计的帮助我;读语言,品味老红军在掉到泥潭中说的话;读词,体会“迎面”一词的含义;读标点,为什么第二次“要记住革命”和第三次用的标点不一样?通过朗读,默读,分角色读,齐读,自由读,等方法体会感情。

2.以音乐激情。文章最后的两个自然段表达的感情最深,老战士为我牺牲,我悲痛欲绝,又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前进,感情到达了顶点。我认为这两个自然段不适合讲读,而应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因此我录制了有风声,雨声,枪炮声的激昂的乐曲,用音乐这种给人以力量的形式带动学生进入情境。

四.训练重点:

能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课的训练点。在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归纳段意,找出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用串联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准备:

录音机 录音带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初步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文情境,整体感知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整体的角度对课文有一个认识,对理解课文内容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包括,回忆内容,理清层次。

1导言:引入课文情境,

2抓课题,理清层次。

抓住课题的重点词“行”理清层次。(板书) 一人行 二人行 一人行

二 理解课文情境,深入体会

一人行:

小红军一个人在稀烂的路上,疲惫,饥饿,艰难地行。这部分写出了道路的艰险,“我”的艰难,是故事的发生。采用默读,轻声读,指名读的办法使学生再现那小战士在草海艰难行走的画面。

1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板书:稀烂的路 一步一挨)

2小战士目前的困难是什么?

3这段的意思是什么?

二人行:

随着老红军的出场,这部分情节有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老红军千方百计地帮我赶路;老红军背我走,献出了生命。帮我行,老红军使用了三个办法,学生在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往往是读得懂内容,体会不深,老师在引导学生找出老红军语言,动作后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办法使学生理解内容,体会老红军对我的帮助。

1导言:就在“我”极度疲惫情况下,老红军来了。

2抓外貌,体会老红军的同样饥饿疲惫。

3抓“迎面”,体会同志情。

4抓我与老红军之间的对话和老红军的动作,体会老红军千方百计地帮我。(分角色读)

板书:激励行 哄着行 催我行 帮我行 背我行

第二部分:老红军背我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也是最扣人心弦部分,老红军舍己救人的品质的表现。老红军在遇到危险那一瞬间心里考虑的是“我”,是革命。可是书中没有直接地表达出来,是通过他的话语,行动而展现的。因此带着学生品味老红军的语言,动作以及“我”的心理是体会文章感情的关键。

1引言:随着夜幕的降临,行军更加困难,我们不禁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发生了什么情况?

2抓语言,体会老红军的心理。 他的心里只是有“我”和革命。

3抓动作,体会老红军舍己救人的品质。 板书:顶 甩

4体会我的心理:朗读课文

一人行:

我化悲痛为力量,迎着风雨前进,在老红军的鼓舞下我已经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1体会是一幅什么画面? 板书;光明大路 迈开大步

2“要记住革命”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不同?

三 落实训练点

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全文的训练点,通过概括段意,归纳内容实现,从中体会文章的主次。

1各段的意思是什么?

2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那些部分是次要的?

四 总结全文:

五 板书

草地夜行

一人行 二人行 一人行

稀烂的路 激励行 光明的路

一步一挨 哄着行 迈开大步

催我行 背我行 顶 甩

7、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第三课时教案设计,欢迎参考!

教学内容:

指导书写部分生词,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多音字,口头组词。

没 mo ( ) 倒 dao( )

mei( ) dao( )

2、认读生字卡片,口头扩词。

治( )( )( ) 制( )( )( )

形( )( )( ) 通( )( )( )

二、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分段指名朗读。

2、指名朗读全文。

3、齐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课文。

1、学生自由背诵。

2、分段背诵课文。

3、指名背诵课文。

四、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洪、害、理、通、被、制、伟

2、指名认读

3、对照田字格,自己看看,想想,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范写并指出注意点

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制: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左边的笔顺是:撇、横、横、短竖、横折钩,最后一笔长竖贯通上下。

被:认识“衣”字旁,右边是皮。

理: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四笔是提。

害:中间的“丰”,上下要出头。

6、学生在书上练习描红

7、在练习本上练写。

五、作业

1、先填空,再读一读。

大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读读,抄抄,再听写。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教后记:

8、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翠鸟》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材分析】

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漂亮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教学目标】

1、 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 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1、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下面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2、 出示课题(齐读)

3、 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三个方面呢?

(指名回答,师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4、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有关翠鸟的录像,看看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有什么特点?

5、 小结过渡。

二、 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认识翠鸟的外形特点。

1、 出示图片,看图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 课文是怎样描写的?默读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关的词语找出来。

()的眼睛()的嘴()的爪子

()的头巾()的花纹()的外衣

()的衬衫

3、 指名说说你找到的词语,读一读。

4、 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外形?

(爪子——羽毛——眼睛——嘴)

5、 板书:爪子(红色)羽毛(漂亮)眼睛(透亮灵活)嘴(尖长)

6、 重点理解描写翠鸟羽毛的三个比喻句。

7、 用喜欢、赞美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8、小结过渡。

三、 品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活动特点。

1、 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翠鸟的动作怎样?

2)、课文第二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3)、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2、 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1)、翠鸟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它喜欢怎样的活动?(指名回答)

2)、比较句子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飞。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3)、课文第二自然段还写了翠鸟的什么动作?(等鱼)

4)、板书:等鱼:一动不动注视(静)

5)指导朗读。

3、 分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1)、欣赏翠鸟捕鱼的录像。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自由读翠鸟捕鱼的句子,用“△△”划出有关词语。

3)、板书:捕鱼:蹬飞叼飞(动)

4)、分小组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5)、汇报讨论情况。

6)、比较句子: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7)、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动作敏捷?

理解句子: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8)、指导朗读。

4、 小结:翠鸟不但外形美丽,而且是捕鱼高手,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把翠鸟捕鱼经过表达了出来。

四、 自学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 自由读。

2、 谈理解,你读懂了什么?

3、 板书:峭壁上

4、 师归纳:

老渔翁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小溪尽头的峭壁上,翠鸟来这里是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们打消了捉它的念头,只是希望翠鸟在茂秆上多停留一会儿。

5、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情感?(板书:喜爱)

五、 总结全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

1、 作者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并写出了它在捕鱼过程中动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点,分别从静到动两方面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

2、 说话练习:

请你学学作者,用最美丽的语言赞赞你所喜欢的动物。

六、 课外延伸。

1、 欣赏鸟类的图片

2、 课外延伸

★ 读一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外形、捉鱼动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自选课文中的一部分内容,如,“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用彩色笔画一幅画。

★★★请你以“我喜爱的鸟”为题,仿照《翠鸟》抓住事物特点来写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

9、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师生动地讲故事)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调动)dai(等待)。

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 与“阅”、“闭”,“腿” 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四、作业:

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

2、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

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

(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5、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6.引导学生简单归纳中心内容。

7、拓展练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学生的思路。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学生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交流交流。

二、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板书设计: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