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活动《回顾拓展五》教案一等奖

《六年级语文下活动《回顾拓展五》教案一等奖》属于语文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六年级语文下活动《回顾拓展五》教案一等奖

1、六年级语文下活动《回顾拓展五》教案一等奖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受(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2.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3.积累成语,能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本单元课文内容及课外学习的感受

1.学生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二)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三)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成语大意。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成语意思,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

3.指名朗读。

4.交流成语意思。

5.练习背诵。

6.交流课外收集成语。

7.齐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并默记心头。

三、成语故事

1.谈话导入。

2.交流从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

3.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自学成语故事《舍本求末》。

4.交流读后感受。

5.教师小结,并推荐课外成语故事。

2、六年级语文下活动《回顾拓展五》教案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受(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2.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3.积累成语,能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本单元课文内容及课外学习的感受

1.学生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二)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三)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成语大意。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成语意思,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

3.指名朗读。

4.交流成语意思。

5.练习背诵。

6.交流课外收集成语。

7.齐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并默记心头。

三、成语故事

1.谈话导入。

2.交流从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

3.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自学成语故事《舍本求末》。

4.交流读后感受。

5.教师小结,并推荐课外成语故事。

3、五年级语文上册《回顾拓展六》教案

教材简析

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

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部分难度大一些,在学习过程中需加强拓展练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熟读并背诵名言,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积累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

教学难点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准备自身的习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

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意思。

3。阅读漫画集《父与子》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一交流平台

1、师谈话导入。

师: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谁想说给大家听听?

2、体会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

3、迁移练习。

师:请大家自己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

4、拓展练习

在自身的习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二日积月累

1、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2、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鼓励学生大胆说。

3、运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

4、拓展。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

课外书屋

1、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

2、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

3、拓展漫画。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父与子》里读到的其他漫画,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漫画内容。或者向大家介绍其他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4、课后延伸,。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自身感兴趣的漫画。

4、人教版五年级语文《回顾拓展六》教案

一交流平台

1、师谈话导入。

师: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谁想说给大家听听?

2、体会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

3、迁移练习.

师:请大家自己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生自由回答。学生在轻松的谈话中渐入主题。

4、拓展练习

在自身的习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二日积月累

1、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

2、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鼓励学生大胆说。

3、运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

背,可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学生自由的找。并在小组内交流运用小组讨论轻松解决诗句的意思。

4、拓展.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

三课外书屋

1、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

2、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让学生多说拓展可以更加丰富学生的大脑。

3、拓展漫画.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父与子》里读到的其他漫画,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漫画内容.或者向大家介绍其他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4、课后延伸,.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自身感兴趣的漫画。学生随意说即可,不需加以限制。把说话的权利交给学生。

5、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印象中的鲁迅,交流理解句子深刻的含义的方法。

2.积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感悟大文豪的精神写照。

3.感受语文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整理、搜集鲁迅的名言警句。

2.趣味对联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提取资料,交流印象

1.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有了一些了解。让我们来谈一谈自己心中的鲁迅。

2.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课文中的事例谈一谈。

3.你在阅读鲁迅作品之后,有怎样的体会和感受?

联系课文,总结方法

1.在文章中多数句子一看就懂,但有的句子含着深层的意思,需要认真体会。

2.列举含义深刻的句子,小组交流怎样体会句子的含义。

3.全班回顾学习方法,共同交流。

4.师生共同小结:“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的基本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还可以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5.师:希望同学们把习得的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1.自读句子,发现特征: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2.全班齐读,读通顺、流利。

3.自读句子,体会其中的含义,并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自己对名言警句的理解。教师给予帮助。

5.自由朗读,力争背诵。

6.检查背诵,全班齐背(不能背诵的可以读)。

7.你还搜集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名言警句呢?全班交流?

8.你从这些名言警句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趣味语文

1.学生自由熟读故事,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2.你从这个故事中,砍刀了一个怎样的少年鲁迅?

3.这个故事的趣味性体现在哪里?

4.你还知道哪些内容类似的趣味语文故事呢?请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
 

6、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对鲁迅的认识。

2、交流体会本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体会这类句子的方法。

3、积累鲁迅的名言。

4、通过阅读“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感受鲁迅的敏捷才思。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先生的才学和人格魅力所折服,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以结合课外学习的收获来谈;可以讲同鲁迅有关的人和事,也可以说说读鲁迅作品的体会。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小结。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认识了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希望同学们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力量,超越自我。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学生读教材中的内容,谈理解。

师:含义深刻的句子表面是一层意思,却暗含着更深的意义。那么本组课文中有哪些类似的句子,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这些句子的?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方法:

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实际。

结合时代背景。

展开丰富联想。

……

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继续运用我们总结的这些体会句子的方法去学习课文,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日积月累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笔财富,这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读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

1、学生自读。指名读。

2、理解重点词语:

千夫:众多的人。

孺子:小孩子。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空耗:白白地消耗。

无异:没有不同;等同。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趣味语文

1、过渡: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多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个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

2、学生自读。指名读。

周樟寿的对子妙在哪里?他为什么对得好?

文人巧对对联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搜集此类故事,与同学们交流。
 

7、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9册《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一、口语交际

1.导入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家一直沐浴在浓浓的家乡情里面。这次口语交际活动,我们就来一次大比拼──动情你我他,你来我也来。设置的奖项与注意事项如下:

a、以组为单位,齐心协力来比拼。

b、单项记分,计算总分。

c、每组参赛项目不少于两个,每个项目参与人数不少与四人。

d、围绕“浓浓乡情”表演,形式不限。

e、按照序号表演节目,每组先表演一个,再等第二次轮回。

f、评分标准以掌声与泪水做唯一参照。

(提示:形式可以是古诗诵读牵情思,可以是歌曲演唱道情思,可是挥毫泼墨画情思,可以是匠心独运写情思等等)

[说明:在之前,就发动学生课下进行资料搜集与节目彩排,以组为单位独立进行]

2.准备

组长抽签决定顺序,组员同时准备,时间不过三分钟。

3.演出

要求:认真演出,认真观看,认真评选

二、习 作、回顾与拓展

1.回顾口语交际

上节课,我们通过“动情你我他,你来我也来”的活动,纷纷抒发了自己的浓浓家乡情。你们是否想过长大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

2.提出习作要求

a、以“以二十年后回故乡”写题目,展开想象,来完成一篇作文。可以侧重一方面来写,比如侧重变化写,可以写房屋道路变化,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比如侧重场面描写,可以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场面;可以写回家的历程;还可以家乡的某处景观……大胆想象,不拘形式。

b、注意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抓住一个人、事、物来完成文章。(回顾内容)

c、先自行阅读“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再在大体讲述的基础上尝试适当地加以运用。

3.交流

a、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

b、同桌交流。借鉴经验。

c、自由阅读文后“趣味语文”中的《“推敲”的来历》,体会语言文字运用的奥妙,将体会内化为习作的行动中

4.动笔

5.讲评

a、原则

抓住学生的独特视角进行积极评价;

抓住学生的非凡而合理的想象进行评价;

抓住学生的准确语句进行积极评价;

抓住学生的个体进步进行评价。

b、形式

同桌交流;

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6.展示:

分两种类型展示:优秀习作展示;进步习作展示

8、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三》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积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

二、交流平台

1.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

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

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

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三、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2.朗读《囚歌》,读懂主要内容。

a.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b.交流: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背诵《囚歌》。

4.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

四、课外书屋

1.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

2.课外找其中一两本读一读。

3.召开“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读书会。

9、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各地的不同风俗习惯,感受中华文化。

2.感受标点的神奇。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

二、日积月累

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2.积累《元日》。

(1)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

(3)正确流利朗读后背诵。

三、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

2.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

3.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

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10、六年级语文上册《回顾拓展七》教案

学习目标

1.将本组课文与以前学习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总结和反思,不时提高阅读能力。

2.积累古诗。

3.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做好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

课前准备:准备丰自恺的《白鹅》、老舍的《猫》、布封的《松鼠》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习过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例如丰自恺的《白鹅》、布封的《松鼠》、老舍的《猫》,同学们还记得课文的内容吗?(同学简单交流)

2.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些文章,感受一下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同学再次自主阅读《白鹅》《猫》《松鼠》)

3.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也是描写动物的文章,现在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一下,回顾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同学浏览本组课文)

4.本组课文和以前学习的描写动物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小组选择其中的两篇进行合作学习,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表:

课题内容相同点内容不同点写法相同点写法不同点

(2)小组长将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准备在全班汇报。

5.班内交流汇报

(1)名小组长将合作学习的结果汇报给全班同学。

(2)一名小组长汇报完毕,其他同学看法。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6.教师总结

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在比较中反思,这样才干不时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