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优秀教学设计汇总一等奖

《《给予树》优秀教学设计汇总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给予树》优秀教学设计汇总一等奖

1、《给予树》优秀教学设计汇总一等奖

《给予树》教学设计一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给予、分享、宽裕、试探、猜测、沉默不语”等词语,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二、教学重点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给予树》,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西方也有一个跟我们中国春节一样的节日,是什么节日?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庆祝的吗?

2、 每到圣诞节,人们都会穿着节日的盛装,尽情欢乐。在这个充满快乐、温馨的节日里,我们课文中的金吉娅不仅给家人送去了祝福和礼物,还让一个陌生小女孩的梦想如愿以偿。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金吉娅帮助小女孩做了什么呢?

(二) 品读沉默不语,感受妈妈的担心

1、 同学们,你们帮助别人心情是怎样的?(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也许还会兴奋、开心地告诉妈妈哥哥姐姐),金吉娅帮助了陌生小女孩后,又是怎样的?快速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

2、出示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你在什么时候会沉默不语呢?

金吉娅帮助了小女孩应该很高兴,她为什么会沉默不语,她在想什么呢?

默读1-3段(担心哥哥、姐姐的责备、担心妈妈会生气)

练习朗读,读出金吉娅的担心。

3、我觉得大可不必担心,她可以叫妈妈再给她二十美元,然后再去买些漂亮的礼物呀?

出示句子: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拿起笔边划边想: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金吉娅家里并不宽裕?

(只——看出妈妈的不容易;读出妈妈的不容易

却要——看出五个人分这钱就少了;

怎么可能——钱少了,想买好礼物是不可能的事)

出示句子 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他们买不到很多很好的礼物。

读这两个句子,哪句更能表现出妈妈的担心?

练习朗读,读出妈妈的担心。

事情果然不出金吉娅所料,当看到金吉娅买的礼物时,妈妈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练习朗读,读出妈妈的生气

4、难道金吉娅不想给妈妈、哥哥和姐姐买漂亮的礼物吗?

金吉娅当时是怎么想的呢?指名读四自然段。

思考:是什么改变了她的想法?

(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

今天,这个孩子的卡片被老师带到了课堂里,谁来给大家读读这张牵动人心的卡片?

圣诞老人啊,您在哪儿呢?又到圣诞节了,我还是什么也没有。6岁的我没有见过爸爸和妈妈,更没有得到过圣诞礼物。我多么盼望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呀!我想做她的妈妈,不要让她像我一样成为孤儿。

爱您的小爱丽莎

5、 同学们,此时此刻在得知这个小女孩的心愿之后,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交流

三、品读想法,体会金吉娅的可贵品质

1、过渡:是的,金吉娅和你们想的一样,所以,在自己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在担心妈妈会生气、哥哥姐姐会责备的情况下,她还是为小女孩买下了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她是这样告诉妈妈的。

出示句子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有没有。

自由读读,看看你从金吉娅的想法中能体会到什么?

得到许多礼物——什么也没有

哥哥姐姐也只有二十美元,也要准备四份礼物,她们会送哪些礼物给金吉娅呢?

这些礼物虽然很便宜,但它寄托着家人对她的关爱和祝福,而那个小女孩呢?

展开想象:她却什么也没有?

可怜的小女孩呀,她没有亲人的关怀,没有礼物,甚至连一句温暖的祝福都没有,更不会有圣诞节的快乐。她让我们想起了另外一个小女孩,在圣诞前夜,又冷又饿,没有亲人的关怀,靠着一次又一次划着的火柴,她看到了许多美丽的幻象,最后,被冻死在街头。她是谁呢?(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她们比起来,金吉娅一家是多么幸福!

金吉娅有太多的理由帮助小女孩了,谁愿意帮金吉娅把这个理由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理由太充分了。请大声地告诉妈妈吧,妈妈一定会谅解的,指名读。

来,和金吉娅一样善良,一样懂事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告诉她的妈妈吧!

齐读

2、金吉娅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小女孩着想,让我们一起来想象这样的画面:金吉娅取下了给予树上卡片,买来了洋娃娃,她兴高采烈地抱着洋娃娃把它交给了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金吉娅的举动鼓鼓掌吧! 你们的掌声如此热烈而持久,一定还有很多话想说吧!你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三)品读妈妈的想法,进一步感受金吉娅的品质

1、金吉娅不仅送给陌生女孩一个洋娃娃,也送给全家人一份更珍贵的礼物。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段。

2、出示句子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3、此时此刻,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你能用一个词描述妈妈现在的心情吗?(激动、开心)

是啊,妈妈( )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因为这个圣诞节——教师引读出示的句子。

4、圣诞节的晚上,妈妈还开心把这件事告诉了哥哥姐姐,哥哥姐姐吃着金吉娅送的甜蜜的棒棒糖,又会想什么呢?

是啊,哥哥姐姐( )极了,因为这个圣诞节——教师引读句子。

5、读了这个故事,你们的心情如何呢?是啊,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我们心里( )极了,因为这节课——教师引读句子

板书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6、 升华感情

A、这棵给予树让让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如愿以偿,也我们了解了一个美丽善良的金吉娅,在你心中,你觉得这棵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树?

是啊,给予,是炎炎夏日中一缕清凉的风,

给予,是寒冷严冬里一杯温热的茶,

给予,是你写错字时同桌递来的一块橡皮,

给予,是你摔倒时将你扶起的温暖的手

……………………………

在你心里,给予还是什么?

B、圣诞节那天,陌生小女孩收到了金吉娅的礼物,她会怎样呢?

C、如果人人都懂得给予,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同学们,给予树已经在金吉娅心中生根,让我们也把它栽到我们的心里去,用我们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装扮这棵给予树,装点我们美好的世界。

(四)板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二篇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有关圣诞节资料。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圣诞资料,导入新课。

二、出示课题,理解给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学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圣诞有关的资料,创设西方孩子过圣诞节装饰圣诞树、制圣诞卡片,送圣诞礼物的快乐氛围,导入金吉娅一家购买圣诞礼物这一新课内容。

二、细读感悟,体会感情

1.金吉娅和哥哥姐姐高高兴兴去商场采购礼物,回来的路上他们有什么表现呢?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课件出示: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呢?

3.当妈妈看到金吉娅知买了一些很便宜的棒棒糖时,心情怎样?

4.为什么妈妈很生气?

5.想象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心里怎么想的?

6.课件出示:

“……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孩却什么都没有……”

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7.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妈妈的心情是怎么的?

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尝的笑脸”。

为什么说吉娅还送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理解这一段话。

8、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实现的?她的愿望实现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9、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会对金吉娅说什么?

三、课堂练笔,升华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替小女孩写下感谢的话。

四、拓展活动,表达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分组制作礼物,奉献爱心。

五、板书设计

给予树

哥哥姐姐金吉娅妈妈

兴高采烈沉默不语 生气

激动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2、《给予树》优秀教学设计汇总

《给予树》教学设计一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给予、分享、宽裕、试探、猜测、沉默不语”等词语,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二、教学重点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给予树》,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西方也有一个跟我们中国春节一样的节日,是什么节日?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庆祝的吗?

2、 每到圣诞节,人们都会穿着节日的盛装,尽情欢乐。在这个充满快乐、温馨的节日里,我们课文中的金吉娅不仅给家人送去了祝福和礼物,还让一个陌生小女孩的梦想如愿以偿。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金吉娅帮助小女孩做了什么呢?

(二) 品读沉默不语,感受妈妈的担心

1、 同学们,你们帮助别人心情是怎样的?(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也许还会兴奋、开心地告诉妈妈哥哥姐姐),金吉娅帮助了陌生小女孩后,又是怎样的?快速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

2、出示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你在什么时候会沉默不语呢?

金吉娅帮助了小女孩应该很高兴,她为什么会沉默不语,她在想什么呢?

默读1-3段(担心哥哥、姐姐的责备、担心妈妈会生气)

练习朗读,读出金吉娅的担心。

3、我觉得大可不必担心,她可以叫妈妈再给她二十美元,然后再去买些漂亮的礼物呀?

出示句子: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拿起笔边划边想: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金吉娅家里并不宽裕?

(只——看出妈妈的不容易;读出妈妈的不容易

却要——看出五个人分这钱就少了;

怎么可能——钱少了,想买好礼物是不可能的事)

出示句子 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他们买不到很多很好的礼物。

读这两个句子,哪句更能表现出妈妈的担心?

练习朗读,读出妈妈的担心。

事情果然不出金吉娅所料,当看到金吉娅买的礼物时,妈妈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练习朗读,读出妈妈的生气

4、难道金吉娅不想给妈妈、哥哥和姐姐买漂亮的礼物吗?

金吉娅当时是怎么想的呢?指名读四自然段。

思考:是什么改变了她的想法?

(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

今天,这个孩子的卡片被老师带到了课堂里,谁来给大家读读这张牵动人心的卡片?

圣诞老人啊,您在哪儿呢?又到圣诞节了,我还是什么也没有。6岁的我没有见过爸爸和妈妈,更没有得到过圣诞礼物。我多么盼望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呀!我想做她的妈妈,不要让她像我一样成为孤儿。

爱您的小爱丽莎

5、 同学们,此时此刻在得知这个小女孩的心愿之后,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交流

三、品读想法,体会金吉娅的可贵品质

1、过渡:是的,金吉娅和你们想的一样,所以,在自己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在担心妈妈会生气、哥哥姐姐会责备的情况下,她还是为小女孩买下了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她是这样告诉妈妈的。

出示句子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有没有。

自由读读,看看你从金吉娅的想法中能体会到什么?

得到许多礼物——什么也没有

哥哥姐姐也只有二十美元,也要准备四份礼物,她们会送哪些礼物给金吉娅呢?

这些礼物虽然很便宜,但它寄托着家人对她的关爱和祝福,而那个小女孩呢?

展开想象:她却什么也没有?

可怜的小女孩呀,她没有亲人的关怀,没有礼物,甚至连一句温暖的祝福都没有,更不会有圣诞节的快乐。她让我们想起了另外一个小女孩,在圣诞前夜,又冷又饿,没有亲人的关怀,靠着一次又一次划着的火柴,她看到了许多美丽的幻象,最后,被冻死在街头。她是谁呢?(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她们比起来,金吉娅一家是多么幸福!

金吉娅有太多的理由帮助小女孩了,谁愿意帮金吉娅把这个理由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理由太充分了。请大声地告诉妈妈吧,妈妈一定会谅解的,指名读。

来,和金吉娅一样善良,一样懂事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告诉她的妈妈吧!

齐读

2、金吉娅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小女孩着想,让我们一起来想象这样的画面:金吉娅取下了给予树上卡片,买来了洋娃娃,她兴高采烈地抱着洋娃娃把它交给了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金吉娅的举动鼓鼓掌吧! 你们的掌声如此热烈而持久,一定还有很多话想说吧!你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三)品读妈妈的想法,进一步感受金吉娅的品质

1、金吉娅不仅送给陌生女孩一个洋娃娃,也送给全家人一份更珍贵的礼物。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段。

2、出示句子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3、此时此刻,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你能用一个词描述妈妈现在的心情吗?(激动、开心)

是啊,妈妈( )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因为这个圣诞节——教师引读出示的句子。

4、圣诞节的晚上,妈妈还开心把这件事告诉了哥哥姐姐,哥哥姐姐吃着金吉娅送的甜蜜的棒棒糖,又会想什么呢?

是啊,哥哥姐姐( )极了,因为这个圣诞节——教师引读句子。

5、读了这个故事,你们的心情如何呢?是啊,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我们心里( )极了,因为这节课——教师引读句子

板书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6、 升华感情

A、这棵给予树让让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如愿以偿,也我们了解了一个美丽善良的金吉娅,在你心中,你觉得这棵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树?

是啊,给予,是炎炎夏日中一缕清凉的风,

给予,是寒冷严冬里一杯温热的茶,

给予,是你写错字时同桌递来的一块橡皮,

给予,是你摔倒时将你扶起的温暖的手

……………………………

在你心里,给予还是什么?

B、圣诞节那天,陌生小女孩收到了金吉娅的礼物,她会怎样呢?

C、如果人人都懂得给予,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同学们,给予树已经在金吉娅心中生根,让我们也把它栽到我们的心里去,用我们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装扮这棵给予树,装点我们美好的世界。

(四)板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二篇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有关圣诞节资料。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圣诞资料,导入新课。

二、出示课题,理解给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学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圣诞有关的资料,创设西方孩子过圣诞节装饰圣诞树、制圣诞卡片,送圣诞礼物的快乐氛围,导入金吉娅一家购买圣诞礼物这一新课内容。

二、细读感悟,体会感情

1.金吉娅和哥哥姐姐高高兴兴去商场采购礼物,回来的路上他们有什么表现呢?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课件出示: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呢?

3.当妈妈看到金吉娅知买了一些很便宜的棒棒糖时,心情怎样?

4.为什么妈妈很生气?

5.想象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心里怎么想的?

6.课件出示:

“……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孩却什么都没有……”

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7.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妈妈的心情是怎么的?

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尝的笑脸”。

为什么说吉娅还送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理解这一段话。

8、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实现的?她的愿望实现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9、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会对金吉娅说什么?

三、课堂练笔,升华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替小女孩写下感谢的话。

四、拓展活动,表达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分组制作礼物,奉献爱心。

五、板书设计

给予树

哥哥姐姐金吉娅妈妈

兴高采烈沉默不语 生气

激动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3、《给予树》教学设计优秀作品

【小编寄语】《给予树》教学设计优秀作品是今天小编极力给大家推荐的,其教学设计之精彩、教学环节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给予树》教学设计优秀作品

教学目标

1、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理解“给予、援助、如愿以尝”的意思;会写“予、宽、裕”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3、以“给予”为主线,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1、师:三(1)班的孩子们,你们好!知道老师来自哪里吗?告诉大家,我已经是第三次来到南汇小学了,可以算是你们的朋友了吧,欢迎我这位大朋友吗?给点掌声,这么热忱地欢迎我。

再过两天就是圣诞节了,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点小小的礼物。想看看吗?出示多媒体课件:配音画面,(圣诞节的精美图片;自动循环出示,点击停止)。

2、再过两天,12月25日就是圣诞节了。谁能说说圣诞节?(圣诞节介绍)

3、圣诞节真是一个美好的节日。看,同学们都陶醉在圣诞的喜悦之中了。那好,就让我们在这份喜悦中走进今天的课堂吧。上课!

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理解“给予”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美丽的圣诞节的前夕,(板书课题:给予树)边写边提醒写法。齐读课题。

2、读得很对,“给”字,今天我们知道了它的又一个读音,在课题中读“ji”,(出示“拼音”)再读一读课题。能读得更好吗?生读。

3、我觉得这个课题很特别,你们呢?特别在什么地方?(指名学生回答:读音,意思)看到这么一个特别的题目,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

(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给予树会结果吗?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的名字叫做“给予树”?给予树的叶子是怎样的?给予是什么意思?……)

4、这些问题都和我想到一起了。我们归纳一下,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1)“给予”是什么意思?(2)“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板书:?怎样的树?)

5、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

(“给予”就是给与;帮助;送)

6、看,集体的力量真是大无穷哪,我们小朋友太能干了,一下子就明白了给予的意思。在生活中,你给予过别人什么?或者别人给予过你什么?

生:我给灾区的人捐献过衣服。

师:那是你对灾区人民的给予,你真可爱。

生:我在大街上看到有的人很可怜,把零用钱给他们。

师:那是你对流浪人员的给予,你真善良。

生:过年的时候,爸爸会给我压岁钱。

师:那是你爸爸对你的给予,那样的时候你觉得幸福吗?

生:是的。

7、其实啊,刚才老师走进教室,你们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就是给予我最大的欢迎和热情,让我感到多么的温馨和幸福。这就叫(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齐读。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本理解“给予”

1、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好好地读读课文。你觉得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看,同学们读得多起劲哪,津津有味的。我觉得这样的读书才是一种享受。其实啊,我们读书的时候还可以边读边在书上划一划,比如——(示范)我读到“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这句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给予,我就把这句话划下来。你们也能这样边读边划吗?

4、学生继续读找。

5、找到了没有?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说一说在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给予”?让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指导朗读。

生:妈妈把100美元平均分给五个孩子。

师:这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给予。

生:孩子们相互买礼物。

师:那是相互的给予。

生:金吉娅买了一个洋娃娃送个一个陌生的女孩。

生:金吉娅买了棒棒糖送给妈妈和哥哥姐姐。

生:金吉娅送给我们善良、同情、仁爱和体贴。

6、你们真会读书,第一次读就能从课文中读出这么多的给予。你能说说课文中谁的给予给你印象最深刻吗?(金吉娅对陌生小女孩的给予给我印象最深刻。)

三、直奔中心,感悟金吉娅对女孩的“给予”

1、出示句子:“后来,我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他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

(1)学生自由读。

(2)这么重要的句子,读一两遍显然是不够的,要反复的读,细细的读,不放过一个字,读着读着,你会发现有一个词突然跳入了你的眼帘,你觉得它很难理解或者你能从这个词中读懂写什么?你要抓住它,想想你能从这个词中读懂什么?

(3)看看哪一个词会跳出来,从这个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A、援助(点击变红)

“援助”是什么意思?“援助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机构?(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

想一想,最需要我们援助的人有哪一些?(在大街上乞讨的人需要援助。流浪儿、失学的孩子需要援助。)

想一想,课文中需要帮助的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想象,教师评价)

小女孩是多么需要人们的帮助啊!

还有其他的词语跳出来吗?

B、一直盼望(点击变红)

我们不认识这个小女孩,不知道她长什么样,不知道她家里的情况,也不知道她对什么感兴趣,但是我们现在知道她一直盼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一直盼望”是什么意思?她一直盼望洋娃娃干什么呢?拓展。(晚上,她盼望——;梦中,他盼望——;早晨,他盼望——。

从晚上到早上,从梦中到清醒的时候,小女孩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有一个洋娃娃,这真是——一直盼望。

指导朗读(指名读3人,她可是一直在盼望啊。评价:多么急切的心情。)

你还看到了哪个词语?

C、卡片(点击变红)

1、是啊,给予树上除了树叶还挂满了卡片,其中有一张卡片是这个小女孩的,卡片上有她的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这么一张卡片,你能看到卡片上写的字吗?看到了吗?写着什么?请你把看到的写下来吧。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了卡片。配上音乐。

把你写的念给大家听,看看能不能打动别人的心。

我是个孤儿,是个没有伙伴的小女孩,是个没有爸爸妈妈关怀的小女孩,我多么希望有一个穿这裙子的洋娃娃,我多么希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洋娃娃!(情真意切,很能打动人)。

我盼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穿着红裙子、长着黄头发、头上带着红花的洋娃娃。(很直接)

我是一个孤儿,我没有伙伴,爸爸妈妈因病去世了。我一直盼望有一个洋娃娃,在我最孤单的时候和我玩耍。(非常恳切!)

2、是呀,金吉娅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些情景,她被小姑娘的心愿感动了。她会想些什么?(学生想象)

3、于是,金吉娅果断地作出了决定,买了洋娃娃,送到了援助中心。她会在卡片上写句什么话?(学生想象说话)

4、小女孩收到洋娃娃,读着卡片上的留言,她又会怎么想呢?(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

四、总结给予,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最后一段: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朗读。音乐声起《让世界充满爱》。

2、在这个圣诞节里,金吉娅给予别人的是什么?

3、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妈妈会怎么赞扬金吉娅?(引读句子,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语)

4、其他孩子们刚才都兴高采烈,现在看到妈妈拥抱的是金吉娅,又赞扬她,想一想,其他孩子心里会想些什么?

5、这说明大家对“给予树”有了自己的理解。你能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吗?

(愿望树;感情树;快乐树;爱心树;友谊树)

6、这样的一棵给予树应该种到每一个人的心中。请记住(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

五、书写指导

1、认读词语。(出示词语,朗读)

2、学写生。范写:宽、裕(请你提醒老师)

3、学生书写。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给予树》教学设计优秀作品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4、三年级语文《给予树》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给予树》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给予、分享、宽裕、试探、猜测、沉默不语”等词语,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二、教学重点: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四、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

2、师配乐朗诵《爱是什么》。从这首小诗中你听到了什么?

3、师:是呀!妈妈再三的叮咛是爱,老师期盼的眼神是爱,给老奶奶让出的座位也是爱……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一、读题导入。

1、板书课题《给予树》。

2、指名读课题,正音:“给”是多音字,读jǐ。

3、齐读课题。给予树优秀教学设计

二、读通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1、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大意:

圣诞节到来前夕,有个叫金吉娅的小女孩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而当妈妈向她要礼物的时候,她却沉默不语了。

2、这个故事就在课本123页,请你认认真真地朗读课文,不会读的生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帮忙,还读不准的可以问问你的同桌。

3、反馈检查:你有哪些生字的读音特别需要提醒大家的吗?(根据学生说的电脑随机出示特别提醒的词语。)(个别指正后,出示特别提醒的生字,集体再朗读。)

4、会读了吗?那我考考你。老师将部分词语放到句子中,你会读吗?出示句子认读:(个别认读)

◆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尝的笑脸。

5、小朋友,读了这个小故事,你觉得爱是什么?

三、精读品赏3、4自然段,导学悟情。

1.直奔重点,品读感悟,学习第3自然段。

师引:同学们说的真好,是的,爱是金吉娅为这个圣诞节送上的一份爱心礼物,打动着我们的内心,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小女孩。

1)指名学生读句子。什么是“沉默不语”?

(2)其他兄弟姐妹都兴高采烈的,为什么只有金吉娅默不作声呢?那她到底在想什么呢?自由读一读1—2自然段。

(3)交流:她在想着什么?

(4)金吉娅为什么担心妈妈生气?出示相关句子:

(5)指名学生读。(圣诞节快到了,我们最希望大人们会给自己很多钱买礼物,可金吉娅的妈妈为什么只给每个孩子二十美元呢?)

(6)交流:(原来金吉娅家并不富裕,找出课文中描写金吉娅家不富裕的句子):

(7)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金吉娅家不富裕?

(8)请你想象:金吉娅妈妈是如何攒这一百元的?

(9)读句子3:(指名学生读——女生读——齐读。)

(10)师:怪不得金吉娅很担心妈妈会生气。因此,她沉默不语,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句子1——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11)师引:通过“沉默不语”联系上文,我们走入了她的内心。感受到她的心里想着家人,体贴家人。这么体贴,为什么只给家人买了棒棒糖?让我们再来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想金吉娅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并划出相关的句子。

2.学习第4自然段。

(1)你们划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2)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不少同学都说了这句话,出示句子:

(3)在金吉娅眼中,小女孩什么都没有说明什么?

(4)交流,(是的,我们知道,孩子们最想过圣诞节。孩子们唱啊,跳啊,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可这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想想她没有什么?)

(5)金吉娅这样想着,也这样做了,于是买了洋娃娃送到了援助中心阿姨的手中。

(8)齐读3、4自然段。

四、感悟这份礼物的作用。

1、当金吉娅手捧洋娃娃送到援助中心阿姨手中时,当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此时此刻你觉得爱还什么?(随即板书词语)

2、(点着板书小结)是呀!这个圣诞节,金吉娅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尝的笑脸,下节课让我们再来体会这份浓浓的爱意。

五、结课。

《给予树》教学反思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一、把握课文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课文中有多种爱:金吉娅给予母亲的爱,给予哥哥姐姐的爱,给予陌生女孩的爱。而课文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爱作为重点深入文本。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提出“这棵树除了可以叫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名字?”,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方法。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三、说写延伸,升华情感

说的拓展和延伸,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写的拓展和延伸,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阶梯。语文教学就要体现“听,说,读,写”的训练。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些说与写的环节。当理解“一直盼望”这个词语后,我出示句子“早晨,她盼望——;中午,她盼望——;晚上,她盼望——;……(什么时候,她盼望)”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从而理解一直盼望的含义,进一步体会小女孩渴望有娃娃的心情。在学习课文后,我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练笔,让学生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这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升华了情感。我还设计了一个句式“当什么时候,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联系自己说说自己给予了别人什么,然后将不同人写的内容连成一首小诗。学生很喜欢做。

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一个课堂就是一个心灵共舞的家园。”我还想说,一个课堂就是一棵给予树,这树上种满了师生相互探究、相互探讨的无穷乐趣;这树上也将结满师生共同进步和成长的累累硕果!

5、《给予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12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语言。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话,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

自制幻灯片、七块磁铁、两张生字卡片、四张小卡片。

2、学生:

语文书、课堂作业本、铅笔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宁镇路小学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我姓叶,所以你们应该叫我──(叶老师)。真聪明!聪明的孩子们,看,这张图片,是什么节日呢?(圣诞节)。知道圣诞节吗?谁愿意来谈谈?

2、圣诞节是西方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那天,孩子们可以收到许许多多的礼物,所以可高兴了!然而,贫困人家的孩子就大不一样了,他们没有礼物,许多愿望都无法实现。于是,一些慈善机构、援助中心就让这些贫困孩子把愿望写在卡片上,插在圣诞树上,让好心人看了以后,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板画)

我们把这样的圣诞树叫做“给予树”。

板书:

给予树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31、给予树。

齐读题目。

大家发现了吗?这两个括号为什么不一样啊?

齐读课题。

31课《给予树》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叶老师读了,深受感动,大家想读吗?那我们打开课本,把书翻到123页,自由地、认真地把课文读一读,要求:读正确,遇到生字,请大家借助拼音这个工具把它读正确。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

1、过渡:

刚才看到大家读得这么认真,叶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棵圣诞树,想得到树上的糖果礼物吗?

2、指名读──齐读。

3、猜字谜,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裕”和“卡”:

指出“裕”左边部分,书空“卡”的笔顺。翻开课堂作业本,让学生把这两个生字各写3个,学生练写,师评价。

4、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再读课文,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四节

1、通过填空,我们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用“~~”划出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

2、指名说。

3、(出示人物说的话)那金吉娅在说这些话时,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大家一边读一边体会体会。

4、指名读。相机交流:

⑴ 出示句子:

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换人称说话。

⑵ 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⑶ 金吉娅把洋娃娃送到援助中心的礼品区时,看课文插图,想想阿姨会怎么说?她又是怎么回答呢?

⑷ 从金吉娅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什么?

5、指导朗读。

四、初步体会妈妈情变化

1、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

出示: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2、妈妈心情是怎样呢?谁愿意来说?

(高兴、激动、开心、快乐、自豪、骄傲、感动……)

3、当时妈妈是──,那么之前,妈妈心情还有什么变化呢?请大家快速读课文1~3节,圈出描写妈妈心情的两个词语。

板书:

担心、生气

4、妈妈开始为什么担心?后来为什么又生气?最后,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深入研究。

五、作业

1、最后,同学们看,黑板上的给予树上还有几张卡片,小朋友愿意像金吉娅一样,拿下来看看吗?

2、指名上来读卡片。

3、如果咱们班同学也能像金吉娅一样,课余能主动地去认识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杨科等人,能主动地读读相应的文章,那今天叶老师来给大家上课,也就如愿以偿了。

6、《给予树》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第一课时

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两遍。

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理解重点词句

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③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④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布置作业

①抄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②替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7、《给予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3、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4、积累语言,练习写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1、揭题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

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及朗读课文的情况。对重点内容给以相应指导。

二、整体感知、自读质疑

1、自主读书,初步感知课文大意,了解文中所写的人物。

2、思考:

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三、精读品赏,导学悟情

1、直奔重点,品读感悟:

⑴品读第三自然段:

以“沉默不语”为切入点,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理解该词背后所蕴含的意思,体会金吉亚的美好情感。

⑵品读第四自然段:

运用情景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人物,加深体验,受到熏陶。

2、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⑴品读末句,理解句意。

⑵感悟朗读,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四、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回归整体。

2、依据学情,设计作业。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复习巩固

1、谈话激趣。

2、复习巩固。

二、依据文路,深悟亲情

1、自主读课文,感悟亲情。引导抓住母亲的情感变化,研读文本,体会母爱;抓住孩子间的馈赠,体会兄弟姐妹情。

2、感情朗读,深化体验。

三、创设情境,读写练笔

1、创设情境,激发写话欲望,进行写话练习。

2、交流、评议,引导悟情。

四、指导写字,积累巩固

五、分层布置作业

8、《给予树》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能够来到你们中间,和你们一起学习31、给予树。

板书:

给予树

简老师觉得非常高兴。所以,特意为你们带来一副画,(出示课件)看到这副画,你想到了什么?

生:圣诞节……

师:(出示课件:圣诞节。)

师:你了解圣诞节吗?

生:汇报。

二、细读课文,体会妈妈心情的变化

1、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发生在圣诞节前夕。

板书:

前夕,理解:前夕。

圣诞节快到了,孩子们和妈妈的心情又分别是怎样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划记出相关的句子。(指名读)

生:孩子的心情很高兴、激动;妈妈很担心。

师:妈妈担心什么?

板书:

担心

生:担心孩子们不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

2、师:尽管家里并不怎么富有,可金吉娅的妈妈还是把自己积攒的100美元平均分给了五个孩子,并提醒他们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有一个这么好的妈妈,金吉娅多幸福呀!可是,在购物回来的路上,金吉娅的妈妈却生气了。她为什么会生气呢?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三自然段:

⑴师:妈妈为什么会生气?(板书:生气)(用自己的话说说妈妈为什么生气。)

生:妈妈发现金吉娅只买了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⑵师: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吉娅的?请用“~~”勾画出相关句子。

生: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课件出示句子)

师:什么是沉默不语?

生:就是不说话。

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哥哥姐姐呢?他们的心情怎样?

生:兴高采烈,非常高兴。

师:哥哥姐姐买到了满意的礼物,所以他们兴高采烈,而金吉娅只买到了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所以她沉默不语(生)。她在为自己没能买到很好的礼物而难过。她的妈妈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生气。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哥哥姐姐的兴高采烈,金吉娅的沉默不语,妈妈的生气。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做法

1、师:金吉娅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让我们来看看课文第四自然段吧。谁能正确、流利地读读这一段?(指名读)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金吉娅说话的内容。

生:指名读金吉娅的话。

师:金吉娅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

出示课件:

援助中心、给予树

师: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你能举例说说吗?

生:……

师:这些人为什么需要帮助?

生:因为他们没有亲人、没有爱……,什么都没有。

师:金吉娅看到给予树是怎么做的?(指导学生看图)

生: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

师:金吉娅是怎么想的?

生:可是妈妈,我们……没有。

师:小女孩在金吉娅的眼中又有怎样的?她是怎么想的?请你们勾出相关的语句。

生:可是……也没有。

出示课件:

1、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

2、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比较两个句子,理解:什么都(让学生说自己的理解。)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可是……没有”(生齐读)

师:多么可怜的小女孩,难怪金吉娅会用妈妈辛苦攒下的钱帮助她,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金吉娅是一个……

板书:

善良、仁爱……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让我们再一次地去感受她的善良仁爱,请同学们齐读这一自然段。

四、研读课文,理解最后一段话

师: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出示课件:最后一自然段,指名读。)体会妈妈的心情?

板书:

高兴、激动

师:妈妈的心情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

生:妈妈知道金吉娅是为了帮助别人……

师:金吉娅不但送给家人棒棒糖,还送给了陌生小女孩一个洋娃娃,使她的愿望实现。那么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只有洋娃娃吗?小女孩孩得到了什么?

生:善良、同情、爱心、体贴……(教师板书)

师:金吉娅通过给予树送给小女孩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其实还有很多人通过给予树得到了善良、爱心、同情……。多么可爱的金吉娅,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个自然段,把她牢牢地记在我们心里。

生:(生齐读)

师:你们不但读出了妈妈的高兴,而且读出了对金吉娅的喜爱。谁能用“不但……而且……”夸一夸金吉娅。

生:汇报

五、小练笔

同学们,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会有话想对金吉娅说,请你写下来。

六、总结

同学们,金吉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了一位素不相识的小女孩,老师相信在我们的班上也会出现更多的金吉娅!

9、《给予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3.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4.积累语言,练习写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1.揭题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及朗读课文的情况。对重点内容给以相应指导。

二、整体感知、自读质疑

1.自主读书,初步感知课文大意,了解文中所写的人物。

2.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三、精读品赏,导学悟情

1.直奔重点,品读感悟。

(1)品读第三自然段。

以“沉默不语”为切入点,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理解该词背后所蕴含的意思,体会金吉亚的美好情感。

(2)品读第四自然段。

运用情景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人物,加深体验,受到熏陶。

2.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品读末句,理解句意。

(2)感悟朗读,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四、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回归整体。

2.依据学情,设计作业。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复习巩固

1.谈话激趣。

2.复习巩固。

二、依据文路,深悟亲情

1.自主读课文,感悟亲情。引导抓住母亲的情感变化,研读文本,体会母爱;抓住孩子间的馈赠,体会兄弟姐妹情。

2.感情朗读,深化体验。

三、创设情境,读写练笔

1.创设情境,激发写话欲望,进行写话练习。

2.交流、评议,引导悟情。

四、指导写字,积累巩固。

五、分层布置作业。

相关链接:《给予树》教学实录

10、《给予树》教学设计

一、谈话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第31课。

1、板书课题:

这个“给”以前读什么?送给的给,这儿读“给”,给予的给。来,一起把课题念一下,学生读题。

2、学习这一课,咱们首先要做的事是:正确认读生字词。请大家拿起笔,划出书中带有拼音的词,要边读边划。划后交流。

3、我也给你准备了几个生字和新词,你会认吗?出示:

圣诞、享、逛、援、仁、偿、宽裕、试探、暗示。

二、通读课文

1、接下来要做的事是:读通课文。怎么读呢?听我读第一段:

师示范。

我读的怎么样?我对自己的评价是:字正腔圆,一字不差。要知道我能读到这个水平,是反反复复练出来的。你们呢,也要象我一样,反反复复的练。

2、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深究课文

1、读通了课文,我们再来说说金吉娅。金吉娅是个怎样的人,他做了些什么,他家人又是怎样的。这些都可以说,甚至还可以这样说,比如,圣诞节前夕,金吉娅得到了20美元钱用来买礼品。会说吗?看着课文,准备准备。学生交流。

2、在这个故事里,金吉娅做了一件很漂亮的事,什么事?关于这件事,金吉娅自己有一个说法,他是怎么说的呢?指名同学反复读金吉娅说的话。他为什么难过,这象样的礼物应该是怎样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联系上下文来读书!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3段。想一想,这究竟是因为什么?金吉娅难过是因为他看到了、想起了一些事。他刚才看到了什么?

(他看到了哥哥姐姐兴高采烈,看到了他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他看到了他的妈妈生气了。)

追问:给“兴高采烈”换个词。妈妈为什么生气?看到的同时他又想起了在这之前发生的一些事,什么事?圣诞节快到了,哥哥姐姐们热烈地讨论……这句话告诉我们象样的礼物应该是怎样的呀?

(很显然,棒棒糖不是哥哥姐姐们想要的,那个东西五十美分一大把,太普通了,平时也能得到。)

圣诞节前夕,妈妈也曾担心,担心什么呢?圣诞节前夕,妈妈也曾说过……想起这些,金吉娅就难过,但是,难过归难过,金吉娅这时要说服妈妈。所以,在妈妈把他叫到房间时,不等妈妈开口,金吉娅先开口了……学生齐读金吉娅说的话。

3、齐读最后一段:

想一想,应该用什么口气读?为什么?我激动是因为我想不到啊,我想不到什么?再读这一段。哪些词用的好?是啊,看的见的,看不见的都送来了,美啊!跟这句差不多美的句子还有啊!你能把它找到吗?齐读找到的句子。

小结:学语文就应该这样,既要明白课文说什么,又要知道课文是怎么说的。最后让我们用朗读来结束今天的课堂。课件出示美句,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

总的指导思想是把课上得朴实、平实一点,尽量地贴近教学的实际,所以教学时就是一本书,一支粉笔,其它什么都不用。这一课的教学,从教学进程上看,运用的是一种“板块式”的教学思路。分三步走:

第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朗读,采用的是“小步轻迈,层层推进”的方式,先是读好生字、新词,然后是朗读课文,要求是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

第二板块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说,说中提取信息,说中了解主要内容。

第三板块是品,这里的品主要是品析、品读。

由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的,因而,整个教学思路表现出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1、有序:

它不象当下普遍采用的“导入课文──熟悉课文──课堂讨论──收束教学”这样一种流程,而是在一节课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清晰地表现为“一步步地向前走”,将整堂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

2、简洁: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给予树》的教学问题很少,整堂课的教学实际上只有一个问题:金吉娅为什么难过,这象样的礼物应该是怎样的?象这种有质量的立意高远的课堂教学问题,人们也把它称为主问题。由于它的设计着眼于整体地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着眼于引导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每一次提问或问题设置都能形成和支撑课堂上一个时间较长的教学活动“板块”。因此,它显得很有力量,在教学中省掉了成串的“连问”、简单应答的“碎问”以及对学生随意的“追问”,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简洁的风貌。

3、高效: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我们经常性的话题,而“板块式”的教学就在这方面迈开了扎实的一步。由于板块的有机划分,其中必然有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充分地进行活动的板块,也就是说,有些“板块”是明确的归属于学生活动的,因而课堂上学生的活动量很大。以上讲的是教学思路上的一些特点,坦率地说,这种“板块”教学我正在摸索中,有待完善、改进的地方很多。比如,如何优化、整合课文内容,提炼出可供教学的内容板块?板块的切分与连缀如何更趋合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