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活化石》一等奖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活化石》一等奖》属于语文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活化石》一等奖

1、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活化石》一等奖

一、复习回顾。

1.同桌互读检查,小组给生字找朋友。

2.叫几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余学生当老师评价、纠错。

二、精读感悟。

1.指导学习课文第二小节,结合训练:

(1)课文是怎样介绍活化石的呢?首先请大家读读第二小节,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可以用笔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汇报交流。

2.自主学习第三、四小节,结合训练:

(1)课文还写了两种活化石──大熊猫和中华鲟,小朋友们能自己读懂吗?试一试吧!也像刚才老师那样,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记,同桌合作,把读懂的内容向大家汇报,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开始吧!

(2)学生合作学习第三、四小节。

(3)汇报交流:

A、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非常可爱。你知道熟悉的意思吗?你对什么很熟悉?请说一句话。

B、灭绝是什么意思?谁知道其他动物为什么会灭绝呢?

C、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稀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中华鲟会稀有呢?

三、品读升华

师:这些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许多人还不了解他们,大家想不想把这些古生物介绍给别人听,并让大家都来保护他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看谁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互读。

3.全班赛读。

四、演读展示。

1.师: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们,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讲解员,要给前来参观的游人解说有关活化石的内容,你该怎么说呢?想试一试吗?

2.(师示范):我是银杏树,就是大家常说的白果树,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我长得很慢很慢,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了我,一直要等到你当上了爷爷奶奶,才能吃上我的果子,所以我又叫公孙树。

3.(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活化石介绍给游客。

4.各组派代表上台演说。

五、资料交流。

1.师: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对活化石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还有许多从远古时代生存至今的生物,除了书上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等活化石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化石的知识,赶快把你找到的资料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交流资料(先同桌交流,然后选出有代表性的资料上讲台交流,鼓励学生向别人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古生物知识。)

六、课外延伸:

请你读一读:《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2、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活化石》

一、复习回顾。

1.同桌互读检查,小组给生字找朋友。

2.叫几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余学生当老师评价、纠错。

二、精读感悟。

1.指导学习课文第二小节,结合训练:

(1)课文是怎样介绍活化石的呢?首先请大家读读第二小节,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可以用笔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汇报交流。

2.自主学习第三、四小节,结合训练:

(1)课文还写了两种活化石──大熊猫和中华鲟,小朋友们能自己读懂吗?试一试吧!也像刚才老师那样,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记,同桌合作,把读懂的内容向大家汇报,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开始吧!

(2)学生合作学习第三、四小节。

(3)汇报交流:

A、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非常可爱。你知道熟悉的意思吗?你对什么很熟悉?请说一句话。

B、灭绝是什么意思?谁知道其他动物为什么会灭绝呢?

C、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稀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中华鲟会稀有呢?

三、品读升华

师:这些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许多人还不了解他们,大家想不想把这些古生物介绍给别人听,并让大家都来保护他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看谁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互读。

3.全班赛读。

四、演读展示。

1.师: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们,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讲解员,要给前来参观的游人解说有关活化石的内容,你该怎么说呢?想试一试吗?

2.(师示范):我是银杏树,就是大家常说的白果树,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我长得很慢很慢,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了我,一直要等到你当上了爷爷奶奶,才能吃上我的果子,所以我又叫公孙树。

3.(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活化石介绍给游客。

4.各组派代表上台演说。

五、资料交流。

1.师: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对活化石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还有许多从远古时代生存至今的生物,除了书上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等活化石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化石的知识,赶快把你找到的资料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交流资料(先同桌交流,然后选出有代表性的资料上讲台交流,鼓励学生向别人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古生物知识。)

六、课外延伸:

请你读一读:《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3、二年级语文上册《活化石》教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知道三种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的特点。

3、能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惜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师生一起收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设计情境游戏,复习生字

游戏名:熊猫卖气球

游戏内容:熊猫手中还有11个气球还没有卖出去,只要学生读对气球上的字,就帮熊猫卖掉一个气球。(课件出示)

二、导入新课

师:熊猫感谢大家这么快就帮它把气球都卖光了。现在老师要带大家

到三个地方去玩玩。首先我们要去的是植物园。植物园里有一种非常

珍贵的银杏树,大家可以仔细看看,并在同桌之间说一说你看到了什

么(课件展示画面:一棵银杏树)

第2段的教学:先让学生观察课件展示的银杏树,说说自己眼中

的银杏树,再回到课文当中,采用自由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

出银杏树的特点。学生交流各自找出的特点,指名读,品读这些体

现银杏树特点的句子。再全班齐读本段。

第3段教学(去动物园)

1、猜一猜

课件出示一道谜语: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戴着黑墨镜,问她

最爱啥?最爱鲜竹叶。[熊猫]

2、说一说

在哪里还见过熊猫呢?生畅谈,老师也在幻灯片上展示一些附有熊猫

的图片。

3、找一找

找出关于描写熊猫特点的语句。

4、读一读

指名读,评读,男女生赛读。

第4段教学(去海洋管 竞选讲解员)

课件播放中华鲟的图片,学生观察。设计一个情境,海洋管要招

一个讲解员给游客介绍中华鲟。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试讲,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竞选讲解员。

3、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竞选讲解员,解说中华鲟。

4、 学生评一评哪个同学讲的最好,当选为讲解员。

全班自由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活化石站起来读。

三、拓展交流课外资料

1、学生交流自己课外找的一些关于动植物活化石的资料。

老师也课件展示其他一些海洋活化石,植物活化石图片,供学生认识欣赏。

2、倡导学生保护这些稀有活化石,齐读最后一段。

四、完成157页读读写写

五、总结

4、二年级语文上册《活化石》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了解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惜动物的意识。

信息资料

1、 课件或有关录音磁带,头饰。

2、 制成各种生物形状的生字卡片。

3、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搜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并自己整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 演示:(播放课件或录音,向学生介绍一点古代生物的知识)说说你看到(或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板书课题) 组内交流找到的资料(文字或图片),推选出代表向全体同学介绍。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解说和生动的画面的展示中受到感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展示图片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2、 板书:化石,问:你知道什么是化石吗?你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在“化石”前面加上“活”字,齐读。)我们这节课要学习“活化石”这课,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让学生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发展了思维和表达能力。)

对话平台

自读

1、 课文是怎样介绍“活化石”的呢?请你一边读一边想,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相信学生,给他们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2、 边读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或句子。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动手、动脑的习惯。)

朗读

1、 指名读。

2、 领读,教师有重点地领读重点句子,正音。

3、 轮读,每人读一自然段。

4、 选读,喜欢哪段就读哪段。

5、 指读,组内指定读,互听互评。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训练,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发挥范读的作用,在朗读中要注意对朗读的评价。)

识字

1、 拿出生字卡片,自主识字。

2、 请小老师介绍识字经验。

3、 开火车读,连词读,齐读。(注意“珍、肉、史”翘舌音。)

4、 游戏:猜猜猜。(小组合作,一人摆生字的口形,其它同学快速找到他说的生字。)

(用不同的方法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和生字见面的机会,给学生识字的空间。)

写字

1、 出示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化 代 孙 植”,认读,交流识记方法。问: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怎么样写?(先书空,再引导发现写字规律:左窄右宽。)

2、 观察“化、代”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范写。(加强对单立人写法的认识和运用,写好单立人的关键是:撇不能太弯;竖一定要垂直。)

3、 学生描红,临写。

4、 组内推选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作业

将找到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做成卡片,写上说明,下节课向大家介绍。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 抽读生字卡片。

2、 同桌互读检查,小组给生字找朋友。

3、 课件出示生词,举行擂台赛,选出识字小擂主。

质疑

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再集体交流。

熟读

象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这样的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许多人还不了解他们,大家想不想把这些古生物介绍给别人听,并让大家都来保护他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看谁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互相检查。

4、 全班整体检查。

表演

假如你是“活化石”,请你任选一种生物,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吧。(先组内练习,再戴头饰到台上表演。)

(转换角色,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写字

1、 出示“历 史 灭 克”四个字,认读,组词。组内交流:这四个字的笔顺及怎样写好这几个字。

2、 指导书写:上下结构的字“灭、克”横不能太长;“史”和“灭”书写时竖撇要先坚后撇。

3、 学生边观察边练写,教师巡视,发现不足之处随时指出。

4、 选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在组内展示。

练习

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展示

拿出上节课的作业向大家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不必限制,可以是本课介绍的三种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甚至可以是学生喜欢的其他动植物。)

拓展

1、 向你的其它人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古生物知识。

2、 有条件的地方可带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

3、 以小组为单位继续搜集古生物资料,进行动植物手抄报比赛。

5、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语文上册《一株紫丁香》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朗读体会课文。

2、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

1、投影“紫丁香”的图片,提问:

有谁认识这株植物?

2、有些同学悄悄地在他们老师的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代表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一株紫丁香》。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进行轮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一起研究。

3、交流:

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三、识字

1、同学拿出自身的生字卡片,自主认读。

2、同桌交流读,互听,并正音。

3、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去掉拼音再来一遍。

4、汇报记忆方法,把你记生字的好方法说给同学听。

5、猜字谜:

舌头尝出甘蔗味(甜)。

一人站在大树旁(休)。

四、朗读

1、教师范读,听后说说感受。

2、小组练读,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分小节检查朗读情况。

4、朗读展示:

读自身喜欢的小节,相机引导评议。

五、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休、伸、甜、院、除、息、困

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

4、同学练习,教师检查同学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

5、实物投影仪展示同学写的字,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开汽车”游戏。

师:汽车汽车开起来。

生:汽车开到我这里,我为汽车加点油。

二、朗读课文

1、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谈感受。

2、同学练读,指导同学读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3、教师引读。

4、同学选读,喜欢哪个小节就用自身喜爱的方式读哪个小节?

5、配乐朗读全诗,把对老师的爱表示出来。

三、朗读感悟

1、小组内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

“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指读第三小节,引导同学:

“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这一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或者联想到什么?

3、假如让你去陪老师你会为老师做点什么?

4、同学选读,选自身最喜欢的小节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5、小组挑战读,看哪一组读得最有感情,能使老师感动。

6、全班包括对老师的深情朗读全文。

四、说说背背

1、说出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学习自由说)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

2、看着画面自身练习背诵。

3、扮演背诵。

五、写字指导

1、写“甜、歌、牵、困”四个字。

2、观察教师范写,点评。

3、同学练习。同桌展示。互提建议。

六、拓展活动

1、学唱一首歌颂老师的歌曲,要求自主读歌词。

2、交流自身积累的赞美老师的词语、名言、诗句等。

6、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活化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动物意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设计思路

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但是对大熊猫比较熟悉。这篇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的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查阅有关古生物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识字、阅读,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探究发现,引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课前准备

1. 做课件和头饰。

2. 制作各种生物形状的生字卡片。

3. 师生一起搜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 播放课件,激趣导入 。

1. 出示课件,向学生介绍一点古代生物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 板书:化石。你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师简述“化石”)

3. 板书:活。化石怎么是活的呢?同学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 边读边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读,如借助拼音认读,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等。

2. 指名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3. 教师有重点地领读重点句子,相机给予指导。

4. 轮读,让五位学生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5. 选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6. 组内分工读,互听互评。读后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

三、 识记生字。

1. 课件出示生字词,请小老师领读。

bó zhēnxī sūn jué ròu xún shǐ lín

博物馆 珍稀 公孙树 灭绝 食肉 中华鲟 历史 硬鳞

hé quēfá

核桃 缺乏

2. 出示生物形状的生字卡片。

3. 游戏:识字擂台赛。

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交流记字方法。

出示11个生字,举行识字擂台赛,选出擂主。

四、 指导写字。

1. 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认读,交流记字方法。

2. 观察规律,指导书写。

(1) 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化”“代”“孙”“植”应该怎样写?

(2) 写“灭”“克”应该注意什么?

(3) 指导书写“历”和“史”中的竖撇。

4. 组内推选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五、 布置作业 。

把课外找到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做成卡片,写上说明,准备在下节课向大家介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抽读生字卡片。

2. 游戏:识字采果。

出示一棵银杏树,树上结满了果子,果子上写了生字。认对一个字,采下一个果子。

二、质疑解疑。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想一想:你有哪些地方不懂?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

2. 集体反馈,师生共同讨论。

三 、整体感知 1 播放课件,在优美、活泼的音乐声中,一棵枝叶茂密的银杏树出现在屏幕上,随之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集体交流:介绍银杏树的奇特、可爱和生存年代的久远。)

(3)如果这棵银杏树出现在你的面前,你想对它说什么?

2.学生任选第三或第四自然段分组自学(步骤同上)

3.每一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交流。

(1)播放课件:在愉快的音乐声中,一只大熊猫正在竹林里香甜地吃着竹子。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学生边看课件边介绍大熊猫。

(2)播放课件: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一尾中华鲟惬意地在江河里游动。出示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学生边看边介绍中华鲟

四、情境说话

假如你是“活化石”银杏树或大熊猫、中华鲟,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好吗?(先组内练习自我介绍,再戴头饰到台上作自我介绍。介绍完毕,师生共同评议)

五、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知道了这三种古生物的样子的奇特、可爱和生存年代的久远,并知道了他们都是“活化石”。如今,这些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让我们撅起手来保护它们吧!

六、课后练习

1 出示课后“读读写写”习题,全班练读练写。

2 扩展练习

一本本—— 一座座—— 一朵朵—— 一双双—— 一位位——

七 作业 展示

拿出上节课的作业 向大家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不限制,可以是本课介绍的三种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甚至是学生喜欢的其他动植物。)

7、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化石吟》教案新课标

《化石吟》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
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拜访教师或专家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石,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变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真的会向我们讲述美好的传说吗?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
明确学习目标。
检查学生预习字词的情况。
整体感知:
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1、学生体会,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2)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 (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结构上首尾呼应。)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
学法指导:
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探究研讨:
朗读3~6节,思考问题组: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体出示恐龙、猛犸的复原图片)
e、从诗歌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仔细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质疑释疑: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探讨,四人小组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若仍不能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理解。
拓展延伸: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光盘等,并宣读自己撰写的介绍古生物的短文。
布置作业:
1、将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等办成手抄报,在班内交流。
2、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
课后记:本课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化石的形成过程中,以及它对研究地球历史以及生物变迁过程缺乏必要的理解,但却充满了好奇心。课前布置学生们进行的资料查阅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果本课能够进行生物和语文的合作教学探究,辅助多媒体实施教学,那将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成果。

8、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化石吟》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要点点拨: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过程

一、 预习检测

1、 给加点字注音

骸( )骨 葱茏( )( )

2、 解释词语

奇幻:

潜行:

裹藏:

葱茏:

幽雅:

海枯石烂:

日转星移:

3、 课外积累

你知道哪些有关化石的知识?

二、 整体感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三、 理解探究

7、“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8、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9、“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10、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

四、赏析语言

11、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五、拓展延伸

12、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它说了些什么?

六、学习小结

13、从内容、写法等方面总结自己本科学习所得。

达标检测

(一)理解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黑色的躯壳( )裹藏着生命的信息;地壳( )运动频繁的地区很容易发生地震、地陷、海啸等自然灾害。

(2)生之灵火却悄( )然潜行在地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

(3)逝去万载( )的世界又重现;这辆汽车由于严重超载( )而遭到了交警部门的严厉处罚。

(4)山朗润起来了,水涨( )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他激动起来脸会涨( )得通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1)谁如果jiànshàng( )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2)那里原来是不毛之地,现在一片葱茏,yǎnrán( )成为绿洲。

(3)全校同学都聚精会神地língtīng( )着科学家精彩地学术报告。

(4)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qīqiao( )。

3、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可以不按顺序,但每个词语都要用上,字数不少于150个。

五彩斑斓、津津有味、栩栩如生、不得而知、纹丝不动

(二)拓展阅读。

寻梦者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矇眬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1、诗中的“无价的珍宝”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把它称作“无价的珍宝”?

2、“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和“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这两个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话各强调的内容是什么?

3、你认为此时你的梦才“开出娇妍的花来”的意思是什么?

4、诗中的哪一句话与“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这句话相照应?

5、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本诗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三)问题探究。

1、简析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1)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

(2)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2、仿照加横线的句子,写两个例子,构成排比句式。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而英雄却常常难以用距离或时间来衡量。远的有抗金英雄岳飞,我们在千年之后望去,仍可见他在山河破碎之际高唱《满江红》;近的有 ;再近的有 。

16、化石吟 答案

学习过程

1、hái cōnglóng

2、奇幻:奇异而虚幻

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秘密行走。

裹藏:包裹隐藏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幽雅:幽静而雅致。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日转星移:斗换星移。意思是感叹时光飞逝,事物在变化,物是人非。

3、略

4、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5、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6、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7、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

8、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9、“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

10、只要想像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11、略

12、言之成理即可。

13、略

达标检测

(一)理解运用。

1、(1)ké;qiào(2)qiǎo;qiāo(3)zǎi;zài(4)zhǎng;zhàng 2、(1)鉴赏(2)俨然(3)聆听(4)蹊跷 3、例文:我纹丝不动地站在五彩斑斓的花圃边上,听弟弟津津有味地述说着昨日足球场上的见闻,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可是,几个球迷竟在这时把弟弟拽走了,昨天比赛的结果怎样,我不得而知。

(二)拓展阅读。

1、金色的贝;因为“它有天上的云雨声”“它有海上的风涛声”,它还能“吐出桃色的珠”,这是一个美好得让人心醉的世界。2、反复;第一句强调艰辛的寻找,第二句强调艰苦的磨砺。3、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生的努力,即使明知梦开出娇妍的花的时候,正是自己衰老的时候,诗人仍执着地寻找自己的梦,表现了寻梦的崇高和伟大。4、与“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和“当你眼睛矇眬了的时候”相照应。5、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必须付出一生的努力。

(三)问题探究。

1、(1)科学家终于让沉睡在地底的化石发挥出见证历史遗迹的功能,所以就好像睡着的人醒来一样,继续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2)科学家从化石里了解到人类的历史,每一种化石都代表着不同的时代,就好象是时代的标记一样,所以作者形象地把它比作“密码”。

2、示例:戊戌君子谭嗣同,我们在百年之后看去,仍可见他在国运衰微的关头大呼“我自横刀向天笑”;民族作家鲁迅,我们在多年之后想去,仍可见他在国破家亡的日子疾书“我以我血荐轩辕”。

9、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化石吟》新课标教案

化石吟
张锋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前准备: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内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设计: 一课时
一、精心导入:
①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②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 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二、感知内容:
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老师过渡):
《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听老师范读。(配乐范读课文)
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问题组](大屏幕投影出示):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学生可在自由诵读中思考,然后讨论,讨论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讨论后交流。]
[明确]:
a.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b.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c.诗歌分为三层:
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
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
7 节 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三、研读赏析
①教师导学: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②自主探究: (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组]:研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e.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以上内容在朗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每组讨论一个题,e题每组都要讨论。发言时可以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启迪意义。)
[教师提示]:
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 其余的内容,只要想像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③学法指导:
好诗阅读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深,重点词句细品味,联想想像悟中心。
(内容归结、板书):
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④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继续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和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知识,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注意将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如:“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能说些什么呢? 除课文之外,还能想像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录像或图片,介绍某种古生物。
2、学生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做口头介绍。
五、作业:
1、练习:一、二、
2、查阅资料后,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读(观)××有感》
六、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