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习作三 发现》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六册《习作三 发现》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第六册《习作三 发现》教学设计一等奖

1、第六册《习作三 发现》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六册《习作三 发现》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

2、通过例文,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切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例,力求有新的发现。

3、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写出来。

二、教学准备

1、布置把对周围的事物的发现拍下来或者画下来。

2、教师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刻意的改变。

三、教学过程

(一)、引导观察,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来给大家上作文课,先来考考你们,给个谜语大家猜猜,打一人体器官。?(眼睛)

2、反应真快!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请仔细看看老师,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发现了什么?)

3、老师今天和平常相比不一样,那你说说老师今天是什么样子的?(板书:是什么样子的?)

4、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老师形象上变化,说出自己的发现。

5、老师的这些变化让你想到了什么?(板书:想到了什么?)

6、同学们的眼睛真亮,观察得真仔细。

(二)、拓展思维,展示有趣的发现。

1、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会有意无意地发现许多有趣的事物。老师昨天让大家回去把自己平时观察到的有趣的事物画了下来,请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小组的同学看看,并向他们说说你的发现。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谁来向全班同学说说你的发现。相机归类。(板书:人物的 动物的 植物的)

(二)、范文引路,指导写法

1、同学们的眼睛真亮,我们书上的刘常宁同学也和大家一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他在小河边玩耍,发现了许多让他喜欢的东西,他还把自己的发现写了下来, 请翻开书53页,自由地读读他的文章,想想他发现了什么。

2、说说刘常宁小朋友发现了什么?(蚂蚁造新房、不知名的甲虫等)

3、他发现的这些事物是什么样子的?

4、你觉得他描写得怎样?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有趣?(描写细致、比喻恰当、合理的想象。)

5、过渡:请同学们像他一样,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动笔之前,请看看老师给的一点建议:

①:认真细致地描写,并展开合理的想象。

②:用词准确,语句通顺。

③:带着自信、愉悦的心情完成习作。

(三)学生自由写作,个别指导。

(四)评议分析

1、大家基本上写完了,请你放声的读读你的文章,看看自己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把不满意的地方加以修改。

2、指名学生读习作,说说自己哪里写得最满意。

3、上台展示,参照写作建议,共同评议几个同学的习作。

4、仿造老师的方法,再自行修改习作。

5、展示修改后的习作,充分肯定学生作品。

附板书:

发 现

1、发现了什么? 人物的

2、是什么样子的? 动物的

3、想到了什么? 植物的

2、第六册《习作三 发现》教学设计

第六册《习作三 发现》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

2、通过例文,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切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例,力求有新的发现。

3、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写出来。

二、教学准备

1、布置把对周围的事物的发现拍下来或者画下来。

2、教师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刻意的改变。

三、教学过程

(一)、引导观察,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来给大家上作文课,先来考考你们,给个谜语大家猜猜,打一人体器官。?(眼睛)

2、反应真快!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请仔细看看老师,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发现了什么?)

3、老师今天和平常相比不一样,那你说说老师今天是什么样子的?(板书:是什么样子的?)

4、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老师形象上变化,说出自己的发现。

5、老师的这些变化让你想到了什么?(板书:想到了什么?)

6、同学们的眼睛真亮,观察得真仔细。

(二)、拓展思维,展示有趣的发现。

1、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会有意无意地发现许多有趣的事物。老师昨天让大家回去把自己平时观察到的有趣的事物画了下来,请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小组的同学看看,并向他们说说你的发现。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谁来向全班同学说说你的发现。相机归类。(板书:人物的 动物的 植物的)

(二)、范文引路,指导写法

1、同学们的眼睛真亮,我们书上的刘常宁同学也和大家一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他在小河边玩耍,发现了许多让他喜欢的东西,他还把自己的发现写了下来, 请翻开书53页,自由地读读他的文章,想想他发现了什么。

2、说说刘常宁小朋友发现了什么?(蚂蚁造新房、不知名的甲虫等)

3、他发现的这些事物是什么样子的?

4、你觉得他描写得怎样?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有趣?(描写细致、比喻恰当、合理的想象。)

5、过渡:请同学们像他一样,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动笔之前,请看看老师给的一点建议:

①:认真细致地描写,并展开合理的想象。

②:用词准确,语句通顺。

③:带着自信、愉悦的心情完成习作。

(三)学生自由写作,个别指导。

(四)评议分析

1、大家基本上写完了,请你放声的读读你的文章,看看自己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把不满意的地方加以修改。

2、指名学生读习作,说说自己哪里写得最满意。

3、上台展示,参照写作建议,共同评议几个同学的习作。

4、仿造老师的方法,再自行修改习作。

5、展示修改后的习作,充分肯定学生作品。

附板书:

发 现

1、发现了什么? 人物的

2、是什么样子的? 动物的

3、想到了什么? 植物的

3、小语第五册《习作5:给动物教学设计名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名片的一般格式,学会设计简单的名片;

2、了解更多的有关动物的知识,能抓住动物的特点,有理地介绍动物,体验创造、表达的快乐;

3、在观察动物、为动物设计名片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布置学生去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查查资料,了解这种动物的有关知识;教师写“下水文”。

2、学生准备:收集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玩具,查找有关资料也可以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收集你感兴趣的名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并说明为什么;

2、读一读自己查找的动物资料;

二、学习范文《海龟》

1、自己把范文读通顺;(教师点明这就是给动物设计的名片)

2、生读,其他同学边读边想:海龟有哪些特点,哪些地方写的特别好;

3、小结:(根据学生发言及板书,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范文的写法。)

三、动物化妆交友会

1、明确要求:在“动物”作自我介绍时,要注意抓特点,有条理,语言生动

2、自评、互评、师评(师评价时,重点注意学生是如处理搜集的资料,并使其转化为自我介绍的语言的。)

四、展示教师下水文

1、请学生指出哪些地方值得学习;

2、为老师提出修改建议;

五、制作动物名片。(名片内容的要求:抓特点、有条理、语言生动:名片形式的设计要与众不同)

六、|师生评议修改习作。

4、第六册《习作2》教学设计

第六册《习作2》教学设计

习作指要:

1. 提起手中的画笔,为同学、老师、家长画张像,也可以画想象中的人物。

2. 介绍画中的人物,用文字为别人画张像,写一写他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3. 画和写的时候,都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教学要求:

1. 观察例图,学习例文,揣摩例图和例文是怎样抓住任人物特点来绘画和协作的。

2. 彷例,为同学、老师、家长和想象中的人的画像,并学习例文的写法来写一篇作文。

3.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性格,与爱好等写出任务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介绍自己画中的人物,写出他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难点:画和写的时候,都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1. 请一位同学走出教室,师问:刚才走出教室的是谁?

2. 讨论:说一说他的外貌以及穿着打扮。

3. 请这位同学走进教师,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师问:你能把他画下来吗?

4. 教师指导:我们可以画同学、老师、家长,也可以画想象中的人物。

二.画像指导

1.(出示武建设同学的画像),你们看,这就是赵建设为他的朋友武建设画的画像,谁来说说武建设的外貌?(这是他的外貌特征)

2.根据这幅图,你能知道武建设有什么爱好吗?(这是他的特点)

3.我们在画的时候,要把人物的特点画出来,让人一看,就知道你画的是谁。

4.学生提起手中的画笔,为别人画像。

三.例文引路

1.小作者是怎么介绍武建设同学的这些特点的呢?我们来看看赵建设同学写的作文。

2.指名一生读例文,其他同学认真想,想一想:小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武建设同学的特点?

3.学生讨论,指名交流。

4.教师小结:介绍画像中的这个人,可以写他的外貌,也可以写他的性格和爱好者,但都必须抓住人物的特点。

5.学生分别练说自己画像中的人物。

6.集体交流。

7.教师评点指导:为抓住人物的特点,在介绍他的性格、爱好时,可举一两个例子。

四.学生习作

1.明确要求:向大家介绍画中的人物,要抓住他的特点,写清楚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等,也可以举一两个例子,语句要通顺,要把话说清楚。

2.习作顺序:先介绍他的外貌,再写他的性格、爱好。每写一部分用一个自然段,要有条理。

3.练习成稿,修改评议。

5、第六册《习作3》教学设计

《习作3》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第3篇习作。借刘常宁同学的《小草中的发现》这篇习作例文进行示范引路,引导学生学会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仔细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这样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学到很多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简洁而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生活中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1、 读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2、 学会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细心观察,认识事物,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3、 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例文引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或新现象。2、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教学难点:如何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述出来,做到文通句顺。这是三年级最起始年级的习作教学的一大难点。三、课前准备1、提前一周,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寻找新的发现。2、在黑板报上专辟一个角,为“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每天写下自己的发现,做到每日更新。4、 除习作3的例文外,教师下水习作一篇。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设计理念1、范文引路法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因此教材在安排每次习作练习时,都有一篇学生优秀习作,是通过范文引路,让学生学会模仿,学到方法,学会习作。本次习作,有意安排两次范文引路,一次安排在习作指导前,通过阅读优秀习作,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如何把观察到的东西表达出来;一次安排在习作修改时,通过教师下水习作或学生优秀习作,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如何把新发现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学会修改。2、生活连接法叶老曾在《文章例话》中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由此可见,习作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两者相得益彰。这次习作,就是写生活中的发现,因此,在习作教学前,指导学生留心生活,寻找“发现”;习作指导时,紧扣生活,叙述“发现”;习作评讲时,还原生活,修改“发现”。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师说“发现”1、谈话。小朋友,春天来了,你们有没有新发现呢?你们能说给大家听听吗?2、师说“发现”。最近几天,老师也在留心我们的生活,我也发现了许多新情况。我发现柳条在发芽、长叶了,嫩绿的柳条在微风中,轻轻飘呀飘,真像小姑娘的长发;我发现一场绵绵的春雨过后,小草长得更快了,花儿开得更欢了;我还发现春天来了,阳光更暖和了,我们小朋友穿的衣服越来越少了,人呢,越来越精神了。从学生的生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在其基础上,教师抛砖引玉,示范引路,一是给学生提供发现信息;二是初知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新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范文引路,学会“发现”1、导入:老师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刘常宁小朋友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他在小河边玩耍,发现了许多让他喜欢的东西,你们想知道吗?2、学生自读。思考:他发现了哪些令他喜欢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怎样的?3、讨论交流。重点讨论发现了什么?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他是怎么会发现的?4、教师小结:小作者不仅看到蚂蚁和甲虫,还发现蚂蚁洞口是一堆“新土”,“那土一粒一粒的”,甲虫头上有“长长的须不停地动着”。你看,小作者多么会发现,他不仅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小作者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们也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吗?老师给你一周的时间去寻找,去发现,把每天的新发现记录在本子上,把“最得意”的发现写在黑板的左下角“我的发现”栏里,好吗?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因此在每次习作时,都必须重视例文的作用,不仅引导学生读懂例文,还要重视学生领悟方法。在此习作教学中,更多地让学生领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要观察时,不仅要观察到什么,还要观察这样东西是怎样的。提前一周学习例文,给足时间让学生尝试学会观察,记录观察,交流观察,这样相对降低了习作的难度。(三)、走进生活,寻找“发现”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第六册《习作3》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chazidian.com.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第六册《习作3》教学设计

1、走出课堂,走向校园,寻找“发现”。2、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去草丛,去树林,去池塘,去田野,寻找“发现”。在学习例文的基础上,运用所领悟的观察方法,尝试让学生先在校园里寻找“发现”,继而放手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发现”,这样就拓宽了观察的领域,丰富了学生习作的素材。(四)、各抒己见,细说“发现”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要求:力求把自己的发现说清楚(什么时候发现的;什么地方发现的;发现了什么;发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2、 集体交流,互相评议。先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教师相对进行评价。再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师生共同评价。3、 同桌再次互相交流,相互评价修改。从说到写,先说历来被视为习作教学的重要途径。安排这一环节,通过三个回合的说话交流,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评价互动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白怎样把自己的发现清楚明白地说出来,另一方面使学生互相开阔思路,丰富题材,为下笔成文打下基础。(五)、起草成段,描写“发现”1、学生练习写稿,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同学。2、学生写完后,先自己读习作,看看是否写明白。(六)、师生评价,修改“发现”1、 欣赏习作。(1)、教师展示自己的下水作文,让学生进行评价。(2)、指名学生朗读一篇优秀习作,说说好在哪里?2、 修改习作。(1)、挑选一篇没有写清楚发现的习作,师生共同修改。(修改时着重落实在如何把自己的发现叙述清楚,做到文通句顺。)(2)、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先欣赏佳作,再修改习作,在共同修改的基础上,学生各自修改。这样通过示范引路,学生就能渐渐如何把自己的发现叙述清楚的,使修改习作落实到实处。(七)、誊写“发现”,配画插图1、学生誊写习作,要求誊写规范,书写端正。2、自由选择作业,可以在习作旁配画插图。鼓励学生在誊写好习作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长,给习作配画,习作与图画相得益彰,有利于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附:教师下水作文小河边的发现

星期天,我来到小河边。河岸上长满了小草,开满了小花,引来了一只只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唱着歌,一会儿飞到这儿,一会儿飞到那儿,十分开心。看,小蜜蜂头上有二对触角,很像电视机上的天线。小蜜蜂的身子是有条纹的,看起来很漂亮。瞧,它又落在这朵小花上,我想,它可能与花儿还没说完悄悄话呢!再看地上,勤劳的小蚂蚁们,它们手拉着手,排着长长的队伍正急急忙忙地望前爬呢!我顺着它们的前进望去,原来它们正扛着一块骨头望回赶呢!望着这些小蚂蚁,我想:它们也知道团结友爱呢!

6、第十二册《习作6》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找一个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间作一些调查,及时记录调查的结果。 2、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重点写好统计过程与结果,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4、调查报告的写法不拘一格,可以配上描画的各种统计图表。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如果我们能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你做过这样的调查统计吗?

二、示范调查 1、老师想知道,我们班上做过这样的调查的同学有多少?还没有做过这样的调查,正想作调查的同学请举手。 2、统计小结

三、小组交流,回忆调查过程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开展的调查过程。要求:要说清楚调查的原因及目的,调查的实施步骤。

四、各自整理汇报 1、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把自己调查的目的、实施的步骤一一列出来,可以用文字的形式,也可以画出图表,形式不拘。 2、学生按要求各自进行整理。 3、通过这次调查,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把你的调查结果也写下来。 4、指名汇报,交流调查结果。 5、相互补充,发表建议

五、集体交流,发表建议请同学们根据统计的数据及结果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谈谈自己的建议。

六、指导习作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按照调查的目的、调查的经过、调查的结果、调查的结论这四大板块逐一写作,也可以直接写一篇完整的作文,一气呵成,再配上合适的图标,这样会更生动。

7、第十册《习作7》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夜空观察中,产生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见闻,积累习作素材。 2、能自拟题目,开展想象,编写故事,学写想象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重难点:能展开想象和幻想,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自由表述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1.谈话,创设情境:同学们,晴朗的夜空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月缺月圆、繁星点点、流星飞逝……你们还看到哪些有趣的现象呢?(学生交流谈话) 2.描述,激发想象:美好的情景总能激起人无限的遐思,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我们不禁沉醉其中,张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啊飞……

二、激发情感,放飞想象 1.陶冶情操:配上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看月夜星空图,进入想象的境界。 2.放飞想象:学生在想象中思考、编撰故事。

三、激情练说,追求个性 1.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我们把自己想到的内容说出来,好的? 出示要求:想象要丰富,故事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 2.学生自由口述。 指名口述故事。 3.组内互相交流、评议。(想象要合情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四、指导写法,练习写作 1.学生自主构思,动笔写作。 2.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文章的形式,可以给习作配上图片。 3.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文章的形式,可以给习作配上图片。 4.完成习作后自读,发现问题自行修改。 5.请同学们把习作读给自己的好朋友听,和他们一起修改。

8、第十册《习作3》教学设计

《习作3》教学设计

1、了解申奥成功的重要意义。

2、了解近两年中国发生的大事。 文中的一些欢腾场面,理解人们的感情。 收集了解近两年中国发生的大事。

一、读题导入

1.新闻报道就是对国内外社会中最近发生的具有一定意义的事实的报道。它要求简明扼要,迅速及时,真实准确。

2.读标题。2001年7月31日,中国获得了2008年奥运举办权,当是,作为中国人之一的你有何想法?

二、自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书,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2、自由读课文,读懂什么说什么?自由汇报(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人们的兴奋、激动找出来读一读师:什么意义,你说说看?师:请大家齐读这篇报道,感受一下当时的气氛,注意请把我们大家的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也融合进去)

3、指导朗读全文

三、再读全文,了解新闻报道稿的结构。

1.师在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

2.生根据师的归纳再读课文,再次了解新闻报道。

四、总结

五、作业希望经常读报,向小星宇电视台投稿。

板书4 、新闻报道一则

标题:首都各界欢庆申奥成功导语:北京申奥成功,人民欢呼主体:世纪坛狂欢结尾:中国民族史册上光辉的一页

教后感:本课的重点在感悟,感受亿万中国人民无比喜悦,无比自豪的心情,从心底里迸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但在学生交流时,还体会的少够,交流面窄了些,我想如果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再回忆一下、了解一下那段难忘的经历,会说的更好。

9、第十册《习作4》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鼓励学生走进自然,领略生物万象廊的无限风采。

2、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发出由衷赞叹。

3、重点指导学生按参观的顺序,有选择地进行介绍和描写,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4、激励学生了解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关爱生命、呵护地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星期四,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参观了我们黄桥实验小学的生物万象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一篇作文。

板书:参观生物万象廊。

二、互相交流,练说首段

1、写好一篇参观记,其实就是把参观的内容记录下来介绍给大家。想想看,在具体介绍参观内容之前,有哪几个要素我们是必须在作文里先简略交代一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谁能把这些要素揉合起来简略介绍一下?

2、重点突出“廊”,你以前见到过什么廊?廊给你的印象是怎么样的?这一条廊有什么特点?

板画:楼道。 把以上内容综合起来介绍一下。

三、播放录像,梳理顺序

1、这条生物万象廊里究竟布置了哪些奇异的生物呢?边看录像边回忆参观过程。播放录像。

2、同学们回想一下那天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板书:由下而上。

3、同学们由下而上,在一层层的台阶里分别看到了什么?贴纸片标题:动物的乐园、矿石的世界、贝壳的公寓、鸟类的天堂、蝴蝶的世界。

四、点击图片,详写段落

1、我们该怎样来把参观到的写出来呢?一堂课上一篇作文中,我们不可能把这些令我们眼花缭乱的生物万象全部写出来。我们可以挑选最感兴趣的进行详细描写,这叫详写。其它内容,可以简略地写,甚至一笔带过,这叫略写。

2、要详细写,那就必须要先仔细观察。下面,我们来观察几个生物特写,边看边交流。要详细描写这些生物,可以用什么方法?抓住什么写?从哪些方面写?学生自主详写重点段落,交流,互评。

五、段落衔接,学习过渡也许你详细描写的重点段落不止一个,在整篇作文里,怎样把两个段落衔接起来,你会用什么语言过渡一下呢?

六、总结参观,畅谈感想同学们,参观完生物万象廊,你有什么想法呢?交流。把这些参观后的感想写在参观记的末尾是非常有意义的。

七、总体谋篇,布置作文同学们,这一堂课,大家学习了这篇参观记该用怎样的顺序,该怎么突出详写内容,该怎么过渡,课后希望大家认真把《参观生物万象廊》的整篇内容写出来,不仅要把看到的写出来,还要把想到的也写出来,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完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