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学设计一等奖

《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学设计一等奖

1、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学设计一等奖

时 间: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口语训练,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主人翁责任感。

2、 正确、流利地用普通话惊醒交流。

教学重难点:口语训练

教学流程:

1、 谈话导入

2、 交流活动

自由读口语焦急教材文字内容。明确本次口语焦急的要求和形式。分小组自由选择一幅图,独立创设情境,分配角色,先练说,后表演。

3、 扩展练习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不讲公德的行为?

2、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学设计

时 间: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口语训练,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主人翁责任感。

2、 正确、流利地用普通话惊醒交流。

教学重难点:口语训练

教学流程:

1、 谈话导入

2、 交流活动

自由读口语焦急教材文字内容。明确本次口语焦急的要求和形式。分小组自由选择一幅图,独立创设情境,分配角色,先练说,后表演。

3、 扩展练习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不讲公德的行为?

3、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教案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教学设计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是1919年11月1日鲁迅发表于“新青年”的文章。现在新时代应该有新的家庭关系,因此他开宗明义就讲:“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教案2021,供大家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鲁迅关于父子关系的论述,思考“我和父亲”的命题。

  2、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鲁迅有关青年的观点,感受鲁迅“肩住黑暗的闸门”的形象,体会鲁迅的精神。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中国的传统从来只讨论“我们怎样做子女”,即小辈如何服从长辈;五四那一代人却要讨论“我们怎样做父亲”。那么,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怎么讨论这个问题的?我们一起来看鲁迅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二、总体感知文章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文字,文章标题就是论题,针对这一论题,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请速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看全文分为几大部分?

  明确:①中心论点在文章第五节;

  ②全文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4节):为什么要谈这个话题。

  第二部分(5~28节):现在怎样做父亲。

  三、解读文章第一部分

  1、鲁迅本意研究怎样改革家庭,怎么改为谈“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话题的呢?

  改革家庭首先在改革父权。

  2、文章在这儿摆出了哪两个针锋相对的观点?

  “圣人之徒”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父为子纲的背后是一个“权力”关系,这就抓住了要害。)

  鲁迅提出:“祖父子孙,本来各各都只是生命桥梁的一级,决不是固定不易的”(——正是这样的“中间物”意识,构成了下面鲁迅立论的基础。)

  总结:从第一部分来看,父权问题的核心在如何看待父亲的地位,如何正确对待子女的解放。(下文正是从这两个方面切入的。)

  四、解读文章第二部分

  1、齐读文章第五节。

  2、在文章第6~12节中,鲁迅依据第5节的道理,认为父母要纠正哪几种错误意识?

  精读后明确:

  ①父母创造保存新生命只是充当了人类生命链条中的一个“过付的经手人”,所以父母要纠正生出子女便“有恩”的意识。

  ②为子女发展进化计,父母应纠正“幼者”应为“长者”牺牲的意识,对子女应该核减权利,加多义务。

  ③自然界、欧美家庭和“心思纯白”的中国人都践行着父母对子女的“离绝了交换关系利害关系的爱”,所以父母要纠正“责望”子女“报偿”的意识。

  3、在文章第13~18节中,鲁迅针对以上的几种错误意识,倡导了一种无私的爱,这种无私的爱有哪几层要义?

  ①爱的第一义是父母检点自己,给子女一个健康的生理精神的遗传;

  ②爱的第二义是父母教育子女,使子女超越父母;

  ③爱的第三义是父母解放子女,使子女“成一个独立的人”。

  4、文章第19~23节中,鲁迅设想了“解放子女”可能带来的哪几种“怕”的意识?他给出了怎样的去除的方法?

  ①去除怕“一无所有、无聊之极”的方法是:父母有“独立的本领和精神”、“广博的趣味”、“高尚的娱乐”。

  ②去除怕“父子疏离”的方法是:用“爱力”“钩连”父子。

  ③去除怕“长者要吃苦”的方法是:亲子“相爱互助”,父母“预备”生活能力。

  ④去除怕“子女要吃苦”的方法是:“改良社会”,改造使子女适应社会的教育方法。

  5、文章最后,鲁迅针对“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的”问题发出了怎样的呼吁?

  觉醒的父母,应该以“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精神,“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五、作业

  作为后来者,面对这样的“肩住了黑暗的闸门”的前辈,你有什么感觉和感想?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教案2021,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语文内容,请关注本网站。

4、《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图片、古筝曲。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

1、同学们,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办的?

(生自由发言)板书:动手做做看

2、就课题提问。

伊琳娜(出示生字卡片,随即学生字)。

教师个案:

1、直接揭题。

2、设疑:

⑴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他们之间的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年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身份的不同。

⑵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有学问的

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画生字新词。

2、找出小朗志万说的话,做上记号。

三、学习生字。

1、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3、识字游戏:

A、将生字卡片发到守纪律的学生的手,师问:谁是xx。生答:我是x,xxx。

B、开火车读。

4、生互相交换识字经验。

换偏旁识字:慢—漫

篇—骗

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谜语:士兵的心(志)

5、认读新词:

伊琳娜 志气 问题 提问 提水 浪漫 朗读 哄骗 起哄 喝水 骗人 哄骗

6、写字指导。

喝、哄:口要写得高、小一点。

朗:左边不是良。

提、题:两个是的区别。

教师个案:

1、自学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和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说说你帮同桌纠正了哪个音。

板书这些生字,学生齐读生字。

⑵识字游戏:①师说生字偏旁,学生猜字;学生说偏旁学生猜字。

②小兔开门游戏。

⑶认读生字词语。

4、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朗、喝、骗”字。

5、初步感知课文。

⑴课文讲了

朗志万和伊琳娜的一件什么事?

⑵出示朗志万的话:一个杯子装满……这是为什么?

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可做以下引导:别的东西指什么?但是放什么水不会漫出来?

用句式“除了

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其他东西,水都会

⑶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疑问吗?

四、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教师个案:

1、认读词语

2、板画“杯子”和“金鱼”,板书:水漫出来了

二、朗读感悟。

1、“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

动手做做看。

2、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反复读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

3、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①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

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的小朋友呢?”

A、用恰当的语气读这句话。

B、结合上下文理解“哄骗”。

C、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教师个案:

1、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2、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学生读有关句子,从他们的话里你知道这几个小朋友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

板书:同意

3、你对他们的回答有什么看法?

4、伊琳娜是怎样想的?

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他们”指的是谁?代进去读一读。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伊琳娜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板书:不同意

假如你就是伊琳娜你会有什么想法?

从伊琳娜不像其他小朋友人云亦云,可以看出她有什么样的品质?

(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轻信盲从)

5、遇到问题,你是怎么做的?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如:查资料、请教等等都是学习的好方法。

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自己动手做做看!

理解“光”字。

6、伊琳娜在动手做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出示杯子和金鱼,让学生上台做实验。

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7、互动:

此时此刻的伊琳娜会怎么想、老师当记者来采访。

8、朗读伊琳娜说的话: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理解“哄骗”,多种形式读。

9、朗志万真的是哄骗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为什么他会笑?你从他的话里知道了什么道理?

10、伊琳娜为什么听了他的话高兴地笑了?她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

教学名言:实践出真理!

三、朗志万的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1、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式。

2、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教师个案:

三、总结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伊琳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伊琳娜说些什么?

四、实践活动。

1、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告诉他人。

2、发现他人的过失,有礼貌的指出来。

教师个案:

收集名人名言。

板书设计:

动手做做看

变?——!

教师个案:

金鱼图 其他小朋友(同意)

朗志万 水杯图

水不会漫出来 伊琳娜(不同意) 水漫出来了

科学家的话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作业布置:

搜集科学家的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的生活与学习有何指导意义。

课后反思:

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张图美吗?”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好素材。如果我们教师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我们天天喊着“尊重学生”,我们可以潇洒地把课堂对学生拱手相让,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作业……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们老师对教材没有深层的处理,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养的机会啊!

5、说和做教学设计简单 初一语文说和做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二课时的课文说和做主要是一篇记录着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的课文,原文名字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一课的教学教案,快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说和做教案设计简单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课文内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3、反复朗读课文,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感悟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4、学习本文叙述中融入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作者,臧克家(1899-1946)山东诸城人,诗人。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自主解决生字和新词。梳头 抱歉 秩序 深宵 伴侣 小楷 硕果 卓越 迭起 澎湃 大无畏 锲而不舍 目不窥园 沥尽心血 心不在焉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3、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潜心学术,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敢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是“说了就做”。他的“说”和“做”相互贯通,正是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

三、精读课文

1、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作者在具体的事例中,加入了一些细节,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等细节,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了闻一多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再如,抓住闻先生在演讲中“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了他“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写了“他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他具体做了什么事?请同学们从课文里找,然后在班级交流。(A《唐诗杂论》;B《楚辞校补》;C《古典新义》)

3、抄写下列语句,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然后全班交流。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用比喻的方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担闻一多不然,他在灯光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说他用心极专极深。)

四、作业

1、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体现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事例。

2、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太阳吟》《死水》《静夜》等诗作,欣赏其艺术特色,感受其中的精神追求。

教学建议

一、这是一篇写得十分精粹的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不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本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教师可以用范读,或者放录音、录像等,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诵读本文的积极性。

二、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都值得学生学习。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关于闻一多先生的背景材料,不妨引导学生从图书馆或从网上自主查阅,并加以整理后,在班上交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

四、课文中有些文言词不好理解,建议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自主解决,教师不必越俎代庖。

五、让学生查找一下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篇演讲,这样可以让学生更能体会到闻一多先生言行的魅力。

六、前后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说和做教案设计简单 初一语文说和做教案板书设计的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课文教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多多关注。

6、想和做教学设计公开课 想和做教案教学设计优秀

  想和做应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部分,不能空想也不能“死做”,我们要学会想和做的有机结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想和做教学设计公开课2021,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的

  1.学习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从生活中提出论题,进 而提出论点,并进行证明的。

  2.培养从文本中提出问题,联系生活体验创造性阅读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本课学习的重点:理清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是如何从生活中提出论点并用 事实论证的。

  教学难点

  各段论述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指导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于'想'和'做'的关系,我们平时是否认真想过?其实,不管做什么事情,只是'空想'或一味'死做',都不会把事情做好,想和做一定要联结起来。本文作者胡绳(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针对一般人生活中时常遇到的现象提出议论题目,通过分析评述,提出上述的观点。现在,我们一起研读本文是怎样围绕想和做的关系展开议论的。

  二、检查预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tāo tāo jué tóu guàn shì

  不 机取巧 例 验

  2、解词

  滔滔不绝:

  埋头苦干:

  投机取巧:

  惯例:

  功夫:

  3、作者简介

  《想和做》选自《胡绳全书》。作者胡绳,江苏省苏州市人,笔名蒲韧,中国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早年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6 年在上海参加爱国救亡运动,40年代担任《读书月报》主编,解放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历史学会会长、孙中山研究学会会长等职。胡绳早年从事哲学的普及工作,曾发表哲学通俗读物《新哲学的人生观》等,以后一直从事哲学、历史、文化思想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思想方法)《理性与自由》《怎样搞通思想方法》《二千年间》等。

  4、熟读课文,明确论题、论点

  论题:想和做之间的关系

  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第二课时

  一、基础检测

  二、课堂探究

  1、归纳段意

  ①列举现象一:只想不做

  ②列举现象一:只做不想

  ③分析一:对比论证,二者均不可取

  ④分析二:对比论证,动物与人对比,只有做中想,才能得以进步。

  ⑤归纳上文,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⑥例证法,将想和做联结起来的方法——从实际出发。

  ⑦重申论点。

  ⑧联系学生实际将想和做联系起来。

  ⑨总结全文,深化论点。

  2、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l~5段):概述两种人的表现,阐明中心论点。

  第一层(l~2段):概述两种人的表现,一种是“只会空想,不会做 事”,另一种是“只顾做事,不动脑筋”。

  第二层(3~4段):对这两种人进行评价。对“空想”的人,说他们 是“空想家”;对“死做”的人,说他们是“跟牛马一样”。

  第三层(5段):总结上文,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第二部分(6~7段):分析想和做的辩证关系;阐述怎样把它们结合起来。

  第三部分(8段):联系学校生活实际进一步论述。

  第四部分(9段):总结全文。强调开动脑筋的重要性,深化中心论点。

  3、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文章针对一般人在生活中常会遇到的两个现象,概述 “空想”和“死做”两种人的表现,对人们的错误认识进行评价进一步阐明了理由,最后提出了中心论点。

  4、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例证法、对比论证法、喻证法。

  5、读了本文,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三、总结

  本文针对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慨述了“空想”和“死做”两种现象的具体表现加以评价,提出了“想和做要紧密结合”的中心论点,接着进一步论述怎样才能把想和做紧密联结,联系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进一步论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开动脑筋的重要性,深化中心。文章思路缤密,举例充分,论证有力,有很强的说服力。

  四、作业

  1、巩固字词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为什么联结 想和做 怎样联结起来

  (1、2)列表现 (6)从实际出发

  (3、4)做评价 (9)总结全文 (7)辩证关系

  (5)提论点 (8)联系学校生活

  课后反思:本文针对人们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评析了“空想”和“死做”的危害性,阐明了“想”和“做”的辩证关系,指出应当从实际出发,把“想”和“做”紧密地联结起来,并特别强调了只有用“想”来指导“做”才会得到进步。学生可在理解了本文所讲的道理后,联系自己以前的实际,写一点学习本文的心得,以便让学生真正学有所用,获得终身的教益。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想和做教学设计公开课2021,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教学设计内容,请多多关注本网站吧。

【想和做教学设计公开课2021 想和做教案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推荐文章:

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推荐一部动画片教案2021

我不能失信教案2021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一等奖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2021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一等奖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一等奖2021 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等奖优质课202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7、《当时应该这样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择事例,并围绕中心有条理的写清事情的经过。 2、养成写前列提纲,写后认真修改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写清事情的经过。 2、写出自己认识的变化 教学过程:

1、口述交流,确定事件。

(1)学生回忆以前做过或者遇到过的事,在小组内交流。 (2)老师指导学生选材,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或遇到过的,现在认识到当时没做好的事。 (3)汇报、评说。 2、围绕中心,选择事例。事例必须有代表性而且是真实的,重点写清自己的认识是怎样变化的,鼓励学生要分步把经过写具体。

3、读写结合,借鉴方法。 (1)欣赏例文,借鉴运用的写作方法。 (2)再次修改,练说。 (3)师生共评。

4、编写提纲,动笔写话。老师指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和恰当的方法来表现个人认识的变化,指导学生把意思表达清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互相交流,认真修改。修改时,要注意不写错别字,把语句写通顺,更重点的是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6、总结

8、《当时应该这样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择事例,并围绕中心有条理的写清事情的经过。

2、养成写前列提纲,写后认真修改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写清事情的经过。

2、写出自己认识的变化

教学过程:

1、口述交流,确定事件。

(1)学生回忆以前做过或者遇到过的事,在小组内交流。

(2)老师指导学生选材,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或遇到过的,现在认识到当时没做好的事。

(3)汇报、评说。

2、围绕中心,选择事例。事例必须有代表性而且是真实的,重点写清自己的认识是怎样变化的,鼓励学生要分步把经过写具体。

3、读写结合,借鉴方法。

(1)欣赏例文,借鉴运用的写作方法。

(2)再次修改,练说。

(3)师生共评。

4、编写提纲,动笔写话。老师指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和恰当的方法来表现个人认识的变化,指导学生把意思表达清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互相交流,认真修改。修改时,要注意不写错别字,把语句写通顺,更重点的是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6、总结

9、口语交际该怎么做教案教学设计

tianlijun

设计理念

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景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学习目标

1、知道诚实是一种美德,愿做一个诚实的人。

2、围绕“诚实”这个话题,交流彼此的想法与做法,培养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花瓶、鲜花、桌子等道具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1、表演创设情景:有一天,小松正玩得开心,一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一学生表演)

2、小组交流:如果你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呢?板书课题。(并准备把自己的做法表演出来)

二、小组表演,同学互评。

1、把自己的做法与小伙伴合作演给大家看。

2、全班互评。

过渡:而小松是怎么做的呢?

三、再创情景,讨论话题。

1、师生合作表演:小松如实地向爸爸说明了情况,爸爸却打了他。

2、说一说:如果你是小松,你会怎么想?

3、演一演:你会怎么做?(师相机配合表演,并允许有多个同学有不同想法和做法上台表演)

4、评一评:谁的做法好。(启发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并能互相展开讨论)

小结:诚实是做人的美德,诚实比金子还要宝贵,人人都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5、你打碎了花瓶,并诚实地向爸爸认错,你的爸爸会怎么做?

⑴说一说。

⑵演一演。

①找伙伴合表演。

②表演给大家看。

四、课堂总结,扩展延伸。

给小松的爸爸留下几句话(师相机配合表演)作者邮箱:zbhtlijun-2003@163.com

资料提供者:

10、《该怎么做(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借助图画读懂故事。

2.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评一评谁的做法好。

3.在交际中做到:说清楚、听仔细。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注意听,(课件:破碎声)你们听到什么啦?想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二、交流。

1.看图了解故事。训练点:听、说

(1) 请女同学看图了解这件事,男同学闭上眼休息一会儿。师:女孩子们注意了,看图要仔细,记清楚你看到的事情,待会儿,要请你把这事讲给男同学听,看谁讲得最清楚。(请女生看图。)

(2) 记住了吗?(关课件)请你把这件事告诉你旁边的男同学,比一比谁听得最认真。

(3) 谁来把你听到的事情讲给大家听。

(4) 请学生说说,谁讲得最清楚。(出示课件)师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和别人进行交谈时,要注意:说话说清楚,听话听仔细。(板书:说清楚 听仔细)

2.自由谈论。训练点:说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放课件:小松该不该如实地把这件事告诉爸爸?爸爸的做法对吗?)

(1) 请和周围的小伙伴说说自己的看法。

(2) 全班交流,说说你们的看法吧。有不同的意见吗?鼓励学生大胆说不同的想法。

(3)猜测:爸爸打小松时,心里可能想了些什么?

3.孩子们,你们挨过打吗?怕挨打吗?刚才,我们讨论的是发生在松松身上的事,现在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身上,是你不小心把爸爸心爱的花瓶打碎了,你该怎么做呢?(课件问题:如果我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呢?)板书:该怎么做

(1) 现在请你们下座位,去找自己的好朋友把你的想法说一说,再听一听你的好朋友他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做。(强调说话说清楚,听话听仔细。)

(2) 全班交流,请你们说说,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有不一样的做法吗?

(3) 教师小结学生的几种做法并引起新一轮的交流、讨论:你觉得哪种做法好?为什么?你觉得哪种做法不太好,为什么?老师注意调动学生参与讨论、争论。

(4) 分小组讨论哪种做法好,哪种做法不好,为什么。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

4.刚才小朋友谈到了自己心里想的,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大人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想怎么做。那么,今天回家后问问妈妈爸爸,他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想,怎么做,好吗?

5.课前老师采访了几位家长,大家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录音课件:A要是我儿子弄坏的东西很贵重,我会觉得心痛,可能会控制不了情绪,但冷静下来还是要肯定他是诚实的。C其实,有时侯孩子做错了事,比如打碎东西什么的,如果他主动来告诉我,是可以原谅他的,如果他不诚实,我会很生气,说不定会打他。B我的孩子比较内向,他如果不小心弄坏东西,我会先安慰她,再提醒她以后做事细心点。)看来,爸爸妈妈还是喜欢怎样的孩子?(板书:诚实)

三、创设情景。

1.同学们,平时我们在学校学习,可能会不小心弄坏别人的东西,比如(出示课件:不小心弄坏别人的新文具……)你会怎么做?

2.如果是你的新文具被别人弄坏了,你会怎么想?所以我们不小心弄坏了别人的东西,一定要想想别人的心情,不仅要诚恳的向别人道歉,还要尽量去弥补自己的过失,你们说对吗?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交流讨论,不仅知道弄坏别人的东西该怎么做,还知道了和别人交谈时,说话要——说清楚,听话要——听仔细。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说清楚 听仔细

该怎么做

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