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的朋友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他是我的朋友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柔”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其中,前者还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20、她是我的朋友
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读读课文,现在就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读。一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都读准了吗?(注意正音)
2、教学生字
这一课共有11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它记住(重点指导读准“输”、“试”的读音)。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点:知道小女孩伤势严重,要马上输血。知道了小男孩为小女孩输血。)
2、小女孩伤势严重,输血迫在眉睫,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问题:小男孩在献血时,心里怎么想?)
(板:内心活动)
四、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内心活动
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神态、动作入手。(板:神态、动作) 预习时,同学们已经把有关描写小男孩动作、神态的句子画了出来,现在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找的是不是一样。
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去想象他的内心,思考?练习2的句子可以帮我们的忙。
出示课件1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来,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先指名读重点句,再问课文提了什么问题。
2、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他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让学生在读句和动作的模仿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举手时才会发抖,才会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没有马上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把手举起来。联系《爬天都峰》理解犹豫的心情。
(板书:举放举犹豫)
3、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阮恒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老师也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大家比一比,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们自己再把句子读一读,体会小男孩害怕、犹豫的心情。
(3)再指名读。
(4)从同学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的害怕、犹豫,却又不乏勇敢,全班一起把这个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三)重点句2、3、4
1、终于有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就是阮恒,输血前,他害怕过、犹豫过,但是仍然数他最勇敢,只有他愿意为小女孩献血。在输血过程中,他又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一组讨论一个重点句,先提问题,再想答案。等会儿,每组一个同学在班上汇报。
2、小组讨论。
3、重点句2
(1) 课件2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
(2)哪个小组汇报一下,刚才你们提了什么问题?找到什么答案?
(问题:阮恒为什么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发抖?为什么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啜泣、捂)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所以他突然啜泣一下,而且全身发抖;他想掩饰自己的害怕,所以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害怕、掩饰)
(3)小结。血就从阮恒的身上抽出来了,此时,他心里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痛苦,但是为了救那个小女孩,他却在掩饰自己的这种害怕和痛苦,多么可爱可敬的小男孩啊!
4、重点句3
(1) 出示课件3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剌疼了他,他又摇了摇了头。
(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问题:阮恒过了一会儿,为什么又哭了?为什么又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呜咽、掩盖)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响给小女孩输血,所以又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更害怕、又掩饰)
5、重点句4
(1)出示课件4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2)哪个组要汇报?
(问题:他那不时的啜泣为什么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为什么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更害怕,更痛苦,所以总是不停地哭,但是他仍然在想救小女孩,所以竭力制止抽泣,掩饰自己的害怕。)
(板:非常害怕、竭力掩饰)
6、小结。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到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什么?他一次又一次地掩饰自己的害怕,又说明什么?
7、感情朗读。
(1)出示课件5
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小男孩的神情、动作,想象他可能在想些什么,然后把这几个重点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2)谁来读给大家听,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地方读出来。
五、人物评价
阮恒在献血的过程 有过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认为他可爱吗?说说你们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2、他是我的朋友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柔”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其中,前者还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20、她是我的朋友
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读读课文,现在就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读。一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都读准了吗?(注意正音)
2、教学生字
这一课共有11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它记住(重点指导读准“输”、“试”的读音)。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点:知道小女孩伤势严重,要马上输血。知道了小男孩为小女孩输血。)
2、小女孩伤势严重,输血迫在眉睫,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问题:小男孩在献血时,心里怎么想?)
(板:内心活动)
四、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内心活动
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神态、动作入手。(板:神态、动作) 预习时,同学们已经把有关描写小男孩动作、神态的句子画了出来,现在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找的是不是一样。
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去想象他的内心,思考?练习2的句子可以帮我们的忙。
出示课件1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来,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先指名读重点句,再问课文提了什么问题。
2、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他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让学生在读句和动作的模仿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举手时才会发抖,才会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没有马上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把手举起来。联系《爬天都峰》理解犹豫的心情。
(板书:举放举犹豫)
3、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阮恒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老师也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大家比一比,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们自己再把句子读一读,体会小男孩害怕、犹豫的心情。
(3)再指名读。
(4)从同学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的害怕、犹豫,却又不乏勇敢,全班一起把这个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三)重点句2、3、4
1、终于有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就是阮恒,输血前,他害怕过、犹豫过,但是仍然数他最勇敢,只有他愿意为小女孩献血。在输血过程中,他又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一组讨论一个重点句,先提问题,再想答案。等会儿,每组一个同学在班上汇报。
2、小组讨论。
3、重点句2
(1) 课件2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
(2)哪个小组汇报一下,刚才你们提了什么问题?找到什么答案?
(问题:阮恒为什么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发抖?为什么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啜泣、捂)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所以他突然啜泣一下,而且全身发抖;他想掩饰自己的害怕,所以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害怕、掩饰)
(3)小结。血就从阮恒的身上抽出来了,此时,他心里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痛苦,但是为了救那个小女孩,他却在掩饰自己的这种害怕和痛苦,多么可爱可敬的小男孩啊!
4、重点句3
(1) 出示课件3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剌疼了他,他又摇了摇了头。
(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问题:阮恒过了一会儿,为什么又哭了?为什么又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呜咽、掩盖)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响给小女孩输血,所以又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更害怕、又掩饰)
5、重点句4
(1)出示课件4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2)哪个组要汇报?
(问题:他那不时的啜泣为什么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为什么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更害怕,更痛苦,所以总是不停地哭,但是他仍然在想救小女孩,所以竭力制止抽泣,掩饰自己的害怕。)
(板:非常害怕、竭力掩饰)
6、小结。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到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什么?他一次又一次地掩饰自己的害怕,又说明什么?
7、感情朗读。
(1)出示课件5
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小男孩的神情、动作,想象他可能在想些什么,然后把这几个重点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2)谁来读给大家听,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地方读出来。
五、人物评价
阮恒在献血的过程 有过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认为他可爱吗?说说你们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3、他是我的朋友-教学教案
《她是我的朋友》第二课时
p教学目标:
p知识与技能:
p1、教学课文5-12自然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p2、通过某些语句的分析和理解,体会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p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p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用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方法读懂重点语句,进而读懂课文;
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小男孩为了挽救同伴垂危的生命,毅然献出自己鲜血的动人故事中,学习他无私奉献的品格。
p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p教学过程:
p一、创设情境导入
p1、同学们,昨天我们初步地预习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起因,现在,让我们借助画面,再回到那令人惊心动魄的场景之中。
p(录像)话外音解说:
战争爆发了,战斗非常激烈,几架战机呼啸着,盘旋着,投下了几颗炸弹。到处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其中有几颗炸弹落到了孤儿院,我们仿佛可以听见从里面传过来的几声惨叫,医生和护士连忙奔向现场。其中一个小女孩受了伤,浑身是血。医生说,如果不及时给他输血,他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p2、(过渡)师:情况万分紧急、输血迫在眉睫,在这紧要关头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了救护重伤的同伴,阮恒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
p二、披情入文
p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生:感动)
p2、师:你能说说为什么使你感动吗?(阮恒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使我感动。)
p3、师:现在同学们一起回忆回忆在你所学过的作品中有没有类似的无私奉献的或朋友间互相关爱的这种情况?(意图:唤醒同学们课内外知识间的联系。)
p4、师:现在同学们再想一想在你身边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没有?(生思考回答。)
p5、师:看来我们身边也发生了不少助人为乐的或是无私奉献的事情。真应了那首歌中所唱到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那好,现在,就让我们引吭高歌,共同唱一下这首歌的高潮部分,好不好?(配乐。师生同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p(过渡)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受到了阮恒伟大人格的熏陶,心情都很激动,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激动的心情把课文再读一遍好不好。(生:好。)
4、抓住生死悟真情:《她是我的朋友》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她是我的朋友》是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当问他为什么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
课文先写一名孤儿在炮弹爆炸中受了重伤急需输血,接着具体的描写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真切的反映了这个小男孩献血时的复杂心情,最后点明阮恒献血的原因。虽然他误认为献了血自己就会死去,但为了“她”能活下去,阮恒仍然坚持献血,这种待人真诚、无私助人的品格十分可贵。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学习方法,抓住人物的动作和神情,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从而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0个。正确读写“查看、休克、
迫在眉睫、草垫、呜咽、拳头、竭力”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学习阮恒对人真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三、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二)整体感知,概括“生”“死”:引导学生充分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能不能用最简单的两个字概括出来。引导学生从“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的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以及“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这两句话中总结出是“生”和“死”这两个字。接着追问:“是谁的生和死呢?”引导学生再读前四个自然段知道小姑娘面临着生和死,输血迫在眉睫,情况万分紧急。阮恒也面临着生死,因为阮恒可以输血给小姑娘,阮恒认为如果给小姑娘输血他就会死,如果不输血就不会死也就是生。
(三)重点体会,感悟“生”“死”:引导学生知道课文重点是描写阮恒献血过程中的动作和神态,我们应该运用“抓住重点词句,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部分内容。以小组共同学习,读——划——疑——议(读课文,划出描写阮恒动作神态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提出问题,体会人物内心活动,议论交流自己的感受所得。)互相交流,发表意见。然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以下几句话的理解想象内心活动同时指导朗读:
²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从举-放-举体会他面临生死选择时的矛盾及为了朋友的生选择死亡的决心。
²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²但过了一会儿,他有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²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禁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从他献血时先是啜泣到呜咽再到低声哭泣体会他的痛苦随着输血在一步步加深,以为自己离死亡越来越近,但既然选择了救朋友他只能这样做,所以他又在竭力掩饰制止。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阮恒要将生的希望留给朋友,哪怕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种对朋友的无限真诚,为朋友无私奉献的品质是多么高贵,有像阮恒这样的朋友是多么幸福。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发表意见:假如你是医生你会对阮恒说什么呢?假如你是周围的人们会对阮恒说什么呢?假如你是阮恒又会怎么回答呢?
(四)课后拓展,延伸情感:课后和好朋友交流感想,并和好朋友合作出一期关于朋友的小报。
5、《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医院、护士、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是否”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友情的价值。
3.感悟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重点:体会小男孩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教学难点: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在对话中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生字小黑板、词语卡片、投影片。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课题中的“她”指的是谁?“我”又指的是谁?指点“恒”的读音。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通过预习课文我们还知道课题“她就是我的朋友”这句话就是阮恒要救小姑娘的原因。
3.示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预习要求:
a、请一个同学来读读。b、从这篇课文的预习要求看,共讲了三方面。[介绍了事情发生的背景;概括了主要内容;提出了预习的要求。理解“挽救”、“垂危”。]
2.这篇课文非常的感人,下面首先请同学们听录音,想想看:a播音员阿姨是怎样的读的?你能像她那样读吗?你能达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目的吗?b想想阮恒献血的经过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画出描写他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作标记。c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用你喜欢的记号标出。3.交流。a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请读一读,再说说你觉得它为什么感人。b课文中5-11自然段讲的是阮恒献血的经过。请你读出描写他献血时神态、动作的语句。c分别指名读读1-4自然段、12-14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d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休克输血迫在眉睫阮恒草垫擦拭抽泣捂住呜咽竭力e、分小组读课文。
4.这篇课文是写事的文章,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这篇课文分段。请在草稿纸上写出来。
5.请运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
6.朗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阮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输血的?请用三角标出关键的词语。并画出有关的重点句。
2.出示。
a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严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b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c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3.交流。a“迫”的部首是{},再查{}几画,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逼迫;b急促;c接近”迫在眉睫”中的“迫”的意思应为{}。用“如果.......就.........说话。c小姑娘的急需输血的这种情况还可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呢?d指导朗读。
4.小结。a结标。b提示下节课的内容。阮恒正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主动献血的。他是怎样献血的呢?阮恒具有怎样的品质?这正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四、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她是我的朋友》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理解、朗读课文3-4自然。1.小姑娘伤得怎样?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3、4自然,把描写小姑娘伤得很重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2.可见小姑娘的确受了重伤,(板书:小姑娘重伤)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情况多危急呀,书上用了一个词说明了输血的紧迫性,是哪个词?3.理解“迫在眉睫”。
三、理解、朗读课文的5—11自然段。1.这时候终于有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是谁呢?(板书:阮恒输血)谁愿意把文章的第5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2.读完这段话后你能感受到什么?个性朗读。
3.学学阮恒的动作,想想小阮恒当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4.为了朋友,阮恒很快地躺在草垫上,大家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阮恒为什么一动不动。
5.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也不动,一句话也不说,他多勇敢呀,可是后来他却哭了(板书:哭)九、十、十一这三段中有几个描写阮恒哭的词,找出来,画一画。
6.理解体会啜泣、呜咽、哭泣
7.把这三个词所在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看看阮恒当时还有哪些动作,体会一下阮恒当时的心情。
8、阮恒越来越痛苦,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阮恒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联系上下文,好好想想,医生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如果你是医生你会怎样安慰阮恒呢?
四、理解、朗读课文12-14自然段。
1.的确,人体向外输出适量的血液不会有生命危险,但阮恒当时并不知道这些,他以为自己会死,那他为什么还愿意这样做呢?请同学们齐读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
2.再读读阮恒说的那句话。读了这句话,你想对阮恒说什么?
五、拓展。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伙伴毅然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认识了这个真诚、无私、勇敢的小男孩,这个故事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平时为朋友做过些什么?
2.小结:同学们说的虽然是一些平常的小事,但足可以看出你们同阮恒一样都有一颗爱心。此时此刻,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小诗:夜行路上,他是一盏明灯。半途逢雨,他是一件雨具。烈日炎炎,他是一缕清风。寒风凛凛,他是一束火炬。他就是朋友,他就是友谊。
六、板书设计。
18.她是我的朋友
神情 动作 内心活动
举 放 举 犹豫
啜泣 捂 害怕 掩饰
呜咽 掩盖 更害怕 又掩饰
哭泣 咬 非常害怕 竭力掩饰
6、《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柔”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其中,前者还是教学难点。
三、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第 一 课 时
基本教法:指导学生用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方法读懂重点语句,进而读懂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20、她是我的朋友
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读读课文,现在就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读。一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都读准了吗?(注意正音)
2、教学生字
这一课共有11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它记住(重点指导读准“输”、“试”的读音)。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点:知道小女孩伤势严重,要马上输血。知道了小男孩为小女孩输血。)
2、小女孩伤势严重,输血迫在眉睫,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问题:小男孩在献血时,心里怎么想?)
(板:内心活动)
四、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内心活动
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神态、动作入手。(板:神态、动作) 预习时,同学们已经把有关描写小男孩动作、神态的句子画了出来,现在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找的是不是一样。
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去想象他的内心,思考·练习2的句子可以帮我们的忙。
出示课件1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来,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先指名读重点句,再问课文提了什么问题。
2、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他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让学生在读句和动作的模仿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举手时才会发抖,才会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没有马上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把手举起来。联系《爬天都峰》理解犹豫的心情。
(板书:举 放 举 犹豫)
3、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阮恒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老师也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大家比一比,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们自己再把句子读一读,体会小男孩害怕、犹豫的心情。
(3)再指名读。
(4)从同学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的害怕、犹豫,却又不乏勇敢,全班一起把这个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三)重点句2、3、4
1、终于有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就是阮恒,输血前,他害怕过、犹豫过,但是仍然数他最勇敢,只有他愿意为小女孩献血。在输血过程中,他又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一组讨论一个重点句,先提问题,再想答案。等会儿,每组一个同学在班上汇报。
2、小组讨论。
3、重点 句2
(1) 课件2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
(2)哪个小组汇报一下,刚才你们提了什么问题?找到什么答案?
(问题:阮恒为什么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发抖?为什么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啜泣、捂)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所以他突然啜泣一下,而且全身发抖;他想掩饰自己的害怕,所以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害怕、掩饰)
(3)小结。血就从阮恒的身上抽出来了,此时,他心里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痛苦,但是为了救那个小女孩,他却在掩饰自己的这种害怕和痛苦,多么可爱可敬的小男孩啊!
4、重点句3
(1) 出示课件3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剌疼了他,他又摇了摇了头。
(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问题:阮恒过了一会儿,为什么又哭了?为什么又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呜咽、掩盖)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响给小女孩输血,所以又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更害怕、又掩饰)
5、重点句4
(1)出示课件4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2)哪个组要汇报?
(问题:他那不时的啜泣为什么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为什么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更害怕,更痛苦,所以总是不停地哭,但是他仍然在想救小女孩,所以竭力制止抽泣,掩饰自己的害怕。)
(板:非常害怕、竭力掩饰)
6、小结。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到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什么?他一次又一次地掩饰自己的害怕,又说明什么?
7、感情朗读。
(1)出示课件5
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小男孩的神情、动作,想象他可能在想些什么,然后把这几个重点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2)谁来读给大家听,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地方读出来。
五、人物评价
阮恒在献血的过程 有过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认为他可爱吗?说说你们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回去把课文读熟,也可以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 二 课 时
内容要点:思考·练习第3题和第1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指导写字。
基本教法:理解课文用引导想象法;概括主要内容用连接问题答案法;写字指导用重点部位指导法。
附:板书
20、她是我的朋友
神情 动作 内心活动
举 放 举 犹豫
啜泣 捂 害怕 掩饰
呜咽 掩盖 更害怕 又掩饰
哭泣 咬 非常害怕 竭力掩饰
7、她是我的朋友教案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
1、观察画(义务献血画面): 提问:画面上的人在做什么?(了解“义务献血”的知识,生回答,师补充。)
2、观察文中插图:图上正发生一件什么事情?抓主要人物,板书: 阮恒——————>小女孩 献血 师引:你能仔细观察阮恒的动作、神态,描述一下吗?(师生协作描述出阮恒的动作、神态,总结“痛苦”,为什么痛苦?他以为会死,他到底愿不愿献血?)
3、默看第5—11自然段,勾出相关句子。(愿意或不愿意,从哪里看出来?)
4、小组里交流意见及勾画的句子。
5、抽生汇报:
(1)意见生1: 不愿意:因为:阮恒“犹豫”、“一阵沉默……又举起来”师出示该句,生齐读。提问:你有什么疑问?(师引导学生寻找疑问:阮恒的行为让人奇怪?为什么“颤抖”?生读句子;讨论读懂了什么?;生汇报体会:请生作动作表达阮恒的心情,用读表达阮恒矛盾的心情,鼓励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读出阮恒
下定决心的后半句。
(2)意见生
2、3:愿意:生分别朗读自己找出来证明的句子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师引导:找出表示阮恒哭的词语(抽泣、哭泣、啜泣)。提问:为什么都是哭,却要用不同的词?请生闭上眼睛随师的朗诵想象阮恒不同程度的哭泣。课件中配以形象的哭声。提问:从阮恒的哭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阮恒为什么要竭力掩饰自己的痛苦?(小组交流)教师小结后学生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生读、师读(范读引导)(孩子读得很好,教师也希望表达自己的情感,希望得到孩子们的指导。)
6、语言训练:如果你是旁边的医生,你会如何安慰阮恒?
7、深化中心: 为什么阮恒忍着痛苦也要把血献给小姑娘?(揭示中心并板书:她是我的朋友
8、拓展: 出示三个题目让学生选择其中一具写话,如:你想对阮恒的做法发表什么见解? 阮恒,我想对你说……
三、教师小结、提出希望
她是我的朋友 ﹤——————愿不愿意 阮恒 小姑娘 ——————﹥ 献血
资料提供者:
8、《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柔”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其中,前者还是教学难点。
三、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第一课时
基本教法:
指导学生用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方法读懂重点语句,进而读懂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20、她是我的朋友
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读读课文,现在就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读。一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都读准了吗?(注意正音)
2、教学生字
这一课共有11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它记住(重点指导读准“输”、“试”的读音)。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点:知道小女孩伤势严重,要马上输血。知道了小男孩为小女孩输血。)
2、小女孩伤势严重,输血迫在眉睫,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问题:小男孩在献血时,心里怎么想?)
(板:内心活动)
四、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内心活动
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神态、动作入手。(板:神态、动作)预习时,同学们已经把有关描写小男孩动作、神态的句子画了出来,现在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找的是不是一样。
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去想象他的内心,思考·练习2的句子可以帮我们的忙。
出示课件1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来,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先指名读重点句,再问课文提了什么问题。
3、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他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让学生在读句和动作的模仿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举手时才会发抖,才会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没有马上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把手举起来。联系《爬天都峰》理解犹豫的心情。
(板书:举放举犹豫)
4、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阮恒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老师也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大家比一比,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们自己再把句子读一读,体会小男孩害怕、犹豫的心情。
(3)再指名读。
(4)从同学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的害怕、犹豫,却又不乏勇敢,全班一起把这个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三)重点句2、3、4
1、终于有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就是阮恒,输血前,他害怕过、犹豫过,但是仍然数他最勇敢,只有他愿意为小女孩献血。在输血过程中,他又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一组讨论一个重点句,先提问题,再想答案。等会儿,每组一个同学在班上汇报。
2、小组讨论。
3、重点句2
(1)课件2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
(2)哪个小组汇报一下,刚才你们提了什么问题?找到什么答案?
(问题:阮恒为什么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发抖?为什么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啜泣、捂)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所以他突然啜泣一下,而且全身发抖;他想掩饰自己的害怕,所以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害怕、掩饰)
(3)小结。血就从阮恒的身上抽出来了,此时,他心里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痛苦,但是为了救那个小女孩,他却在掩饰自己的这种害怕和痛苦,多么可爱可敬的小男孩啊!
4、重点句3
(1)出示课件3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剌疼了他,他又摇了摇了头。
(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问题:阮恒过了一会儿,为什么又哭了?为什么又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呜咽、掩盖)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响给小女孩输血,所以又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更害怕、又掩饰)
5、重点句4
(1)出示课件4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2)哪个组要汇报?
(问题:他那不时的啜泣为什么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为什么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更害怕,更痛苦,所以总是不停地哭,但是他仍然在想救小女孩,所以竭力制止抽泣,掩饰自己的害怕。)
(板:非常害怕、竭力掩饰)
6、小结。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到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什么?他一次又一次地掩饰自己的害怕,又说明什么?
7、感情朗读。
(1)出示课件5
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小男孩的神情、动作,想象他可能在想些什么,然后把这几个重点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2)谁来读给大家听,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地方读出来。
五、人物评价
阮恒在献血的过程有过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认为他可爱吗?说说你们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回去把课文读熟,也可以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内容要点:
思考·练习第3题和第1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指导写字。
基本教法:
理解课文用引导想象法;概括主要内容用连接问题答案法;写字指导用重点部位指导法。
附:板书
20、她是我的朋友
神情动作内心活动
举放举犹豫
啜泣捂害怕掩饰
呜咽掩盖更害怕又掩饰
哭泣咬非常害怕竭力掩饰
9、《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柔”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其中,前者还是教学难点。
三、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第一课时
基本教法:指导学生用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方法读懂重点语句,进而读懂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20、她是我的朋友
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读读课文,现在就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读。一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都读准了吗?(注意正音)
2、教学生字
这一课共有11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它记住(重点指导读准“输”、“试”的读音)。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点:知道小女孩伤势严重,要马上输血。知道了小男孩为小女孩输血。)
2、小女孩伤势严重,输血迫在眉睫,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问题:小男孩在献血时,心里怎么想?)
(板:内心活动)
四、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内心活动
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神态、动作入手。(板:神态、动作)预习时,同学们已经把有关描写小男孩动作、神态的句子画了出来,现在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找的是不是一样。
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去想象他的内心,思考·练习2的句子可以帮我们的忙。
出示课件1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来,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先指名读重点句,再问课文提了什么问题。
2、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他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让学生在读句和动作的模仿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举手时才会发抖,才会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没有马上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把手举起来。联系《爬天都峰》理解犹豫的心情。
(板书:举放举犹豫)
3、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阮恒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老师也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大家比一比,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们自己再把句子读一读,体会小男孩害怕、犹豫的心情。
(3)再指名读。
(4)从同学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的害怕、犹豫,却又不乏勇敢,全班一起把这个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三)重点句2、3、4
1、终于有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就是阮恒,输血前,他害怕过、犹豫过,但是仍然数他最勇敢,只有他愿意为小女孩献血。在输血过程中,他又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一组讨论一个重点句,先提问题,再想答案。等会儿,每组一个同学在班上汇报。2、小组讨论。
3、重点句2
(1)课件2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
(2)哪个小组汇报一下,刚才你们提了什么问题?找到什么答案?
(问题:阮恒为什么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发抖?为什么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啜泣、捂)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所以他突然啜泣一下,而且全身发抖;他想掩饰自己的害怕,所以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害怕、掩饰)
(3)小结。血就从阮恒的身上抽出来了,此时,他心里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痛苦,但是为了救那个小女孩,他却在掩饰自己的这种害怕和痛苦,多么可爱可敬的小男孩啊!
4、重点句3
(1)出示课件3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剌疼了他,他又摇了摇了头。
(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问题:阮恒过了一会儿,为什么又哭了?为什么又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呜咽、掩盖)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响给小女孩输血,所以又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更害怕、又掩饰)
5、重点句4
(1)出示课件4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2)哪个组要汇报?
(问题:他那不时的啜泣为什么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为什么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更害怕,更痛苦,所以总是不停地哭,但是他仍然在想救小女孩,所以竭力制止抽泣,掩饰自己的害怕。)
(板:非常害怕、竭力掩饰)
6、小结。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到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什么?他一次又一次地掩饰自己的害怕,又说明什么?
7、感情朗读。
(1)出示课件5
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小男孩的神情、动作,想象他可能在想些什么,然后把这几个重点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2)谁来读给大家听,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地方读出来。
五、人物评价
阮恒在献血的过程有过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认为他可爱吗?说说你们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回去把课文读熟,也可以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内容要点:思考·练习第3题和第1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指导写字。
基本教法:理解课文用引导想象法;概括主要内容用连接问题答案法;写字指导用重点部位指导法。
10、《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一、谈话导入,关注课题
师:这么多老师听课,紧张吗?
生1:紧张
生2:不紧张
师:(对生2)敢举起手来吗?无论老师问什么问题。
生2:(大声地)敢!
师:声音真的很自信,就问你了。今天我们学习什么课文?
生2:(更加大声地)她是我的朋友
师:回答非常正确!(对其他同学)后悔了吧,机会就是这样,是给那些自信的人的。(板书课题)一起读。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这个题目和以往我们看到的课题有点不一样。认真读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这个题目的特点。
生3:这个题目是一个小男骇说的话。
师:老师喜欢你的声音。你把小男骇的话读出来。
生3:“她是我的朋友”
师:“她”是谁?“我”是谁?
生3:“她”是小姑娘,“我”是阮恒。
师:原来,人物说的话也可以用来做题目。引用人物的语言,是要加引号的,但当它做题目的时候,标点符号就省去了。这也是刘老师刚刚发现的一个秘密,原来我写文章也用人物的语言做过题目,但都没有把引号去掉。有的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喜欢在题目中加书名号。看来,我们都要注意了。再读课题。
生:她是我的朋友
二、学习字词,扫清障碍
1、关于多音字“血”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观察练习,看一组词语(小黑板出示与“血”有关的词语),这些都是课文里的词语,看看有什么发现?
流血、输血、献血、抽血、失去的血、所有的血
血型、血管
生1:这些都是带有血(xuě)的词
师:老师告诉你,字典里可没有血(xuě)这个字,不信,课后你去查字典。好,请大家认真听我读一遍,注意它们的读音。
生2:我发现第一排的(血)都读xiě;第二排的(血)都读xuè
师:是的,这是一个多音字,xiě和xuè是它的两个读音,请大家认真读一遍,看看怎么记住它的读音。
生3:我发现读xiě的时候,血在词的后面;读xuè的时候,血在词的前面。
师:你很善于观察,发现了一个识记多音字的好方法,用这个方法还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其他的多音字,比如:“薄”等,有兴趣,课后你可以和同学一起研究。下面我们把这些多音字的词再放回到课文中,再认真地把课文读一遍。(生读书,教师巡查指导)
2、关于生字词
(教师小黑板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师:(对读错“柔”的学生)你把“柔”读成了“软”,是不是在想柔字组的词?读字的时候想词是一个很好的习惯。请大家想想这些生字在课文中组的词。(出示课文生字组的词和课文重点词)想想,它们怎么读。(学生读词,教师重点指导“呜咽”、“啜泣”等)
3、关于写字
师:请同学们拿出笔,把今天的生字中,你认为难写的字,或者说你觉得容易写错的字写下来,写哪几个,写多少遍,你们自己做主。第一次写这些字,一定要记住它们正确的身影。写完了以后给同座位同学看,全对的可以画一颗星。时间是三分钟,注意先写最难的字。(学生写字)
师:(三分钟到)时间到,有一个字写了半头的同学请不要停笔,你一定把这个字写完,因为汉字里面可没有半个字。(学生交流、检查、评价)
三、整体感知,巧设练笔
师:接下来完成一个任务: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需要再读读课文吗?
生:不需要
师:但我觉得必要,我希望大家的回答是概括的,语言是精练的。这样吧,给大家一点时间,迅速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板书“概括”)
师:(对读完的学生)像这样快速地把课文默读一遍的方法叫什么?
生1:默读
师:默读也可以慢慢地读啊!
生2:浏览
师:杨老师(旁边听课的老师)告诉你的吧,其实,学习的途径就是多样的。恭喜你!下面我们来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3:课文主要讲的是,在一次战争中,一个小姑娘受了伤,急需要输血,一个叫阮恒的男孩子给他输了血。
师:你把这么长一篇文章读成了一句话,真了不起!其他同学还有机会,因为会读书的人不仅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还能将一篇文章读成一个词。谁来试试?
生4:朋友
师:你很聪明,你用了课题中的一个词,谁还能说?
生5:输血
师:你更聪明,你把刚才那个同学的话浓缩成了一个词。请你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
(生上台写“输血”,师纠正“血”字写错的笔画)
师:能把课文读成一个词,是一种高度的概括能力,已经很不简单了,但挑战无极限,还能不能把课文读成一个字呢?(生疑惑)现在,刘老师心中就装着一个字,想不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字?
生:想!
师:非常想知道吗?
生:非常想!
师:迫切想知道吗?
生:迫切想!
师:我可以告诉你们,但你们必须答应我的两个要求。
生:可以!
师:不管什么要求都可以?
生:是的!
师:君子一言
生:驷马难追
师:行,听清楚要求:1、把听到这个字以后,你的第一反应(包括你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写下来告诉我;2、通过这一个字读出另一个字。好了,下面看我写这个字。(板书“死”)我认为这篇课文从头至尾是在讲一个“死”字。请把你们的第一反应写下来。(出示“我迫切地想知道老师心里究竟装着一个什么字……”)可以用这个开头,也可以自己想一个开头。看谁的速度快,计时开始,写完后举手示意我。
……(学生快速练笔,教师巡视)
师:(对举手的学生)我想知道你的第一反应。
生1:我迫切地想知道老师心里究竟装着一个什么字,目光紧紧地盯老师,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死。我很奇怪,老师为什么把文章读成了这个字呢?
师:动作、神态,心理活动都写到了,注意“死”字要加引号。谁再来?
生2:我迫切地想知道老师心里究竟装着一个什么字,老师好象在“卖关子”,她并不急于告诉我们。我静静地等待着,并在心里猜着老师心里装着的那个字。终于,老师拿起了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死”字,真是没有想到啊!
师:“终于”这个词用的好,突出了你迫切想知道的心情。
生3:老师心里装着一个什么字呢?会不会和我想的字一样呢?我瞪大了眼睛,目不转睛地望着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下了“死”,啊!我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不约而同,我激动的心一下子跳到了嗓子眼。
师:你没有用老师的开头,而是用问题开头,更吸引人。而且你的描写也很细致,词语很丰富,我再送你一个词——不谋而合。
……
师:(下课铃响)这节课上到这里。第一个要求大家完成得很很漂亮,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完成第二个要求。
第二课时
四、读辩结合,明理悟情
师:这一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要完成第二个要求:通过这个“死”字,你还能读出一个什么字呢?(对举手的学生)先别忙着举手,既然这个字是通过“死”字读出来的,我们得先来“读这个字”。请同学们拿出笔,划出课文中带有“死”字的句子,小声读一读。
……(学生批划,教师巡视)
师:(对生1)你划了几处?
生1:四处
师:其他同学也是四处吗?
生:是的
师:(对生2)请你读出第一处。
生2:“两名儿童当场被炸死。”
师:认真听老师读:“两名儿童被炸死。”(生3)有什么发现?
生3:你没有读“当场”
师:是的,你听得很认真!下面换过来,你们读我的话,我读书上的话,比较一下,有什么感觉?
生:两名儿童被炸死
师:“两名儿童当场被炸死”(强调“当场”)
生4:有了当场,就感觉速度很快
师:是的,读的时候,可以急促一些。我们把前面一句也加上读一读。
生:“战争时期,有一天,几发炮弹落在一所孤儿院里。两名儿童当场被炸死。”
师:感觉战争怎么样?
生5:很激烈。
师:还有什么词可以形容?
生6:猛烈
师:不能说战争猛烈,但可以说炮弹猛烈。还有词吗?
生7:惨烈
师:这个词很好!这是一场惨烈的战争,是一场残酷无情的战争。(对生8)请你读第二处。
生8:“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师:你读了一个半头句,汉字里面没有半个字,汉语里面也没有半句话。你仔细看看这句话再读。
生8:“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师:情况紧不紧急?
生9:紧急
师: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
生:迫在眉睫
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10:就是情况很紧急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10:我根据上文
师:你把上文读出来
生10:“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师:你没有让我感到情况紧急。谁再来读?想一想,危险已经到了眼跟前。
生10:“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注意了语气)
师:输血迫在眉睫!(对生11)请你读第三处。
生11:“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师:这一句和刚才的句子很相似,都用了什么关联词?
生12:如果……就……
师:第二句中的“就”省去了,加上了“一定”,语气更坚决了。我们一起读。
生:“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师:第四处出现“死”字在哪里?
生13:在倒数第三自然段:事后,医生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
师:(对生14)你觉得小男骇会不会死?
生14:不会
师:为什么?
生14:因为医生不会把阮恒身上的血抽光的。
师:是的,抽一定量的血是不会死人的,相反,定期抽适量的血,献给医院,不仅可以挽救一些病人的生命,而且可以促进自身血液循环,对人的身体是有好处的。我们从这段话中的哪个词也可以知道阮恒不会死?
生15:以为。
师:不错,那只是他心里的想法,并不是真的,我们一起读阮恒心里的想法。
生:“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
师:四处写到“死”的部分,我们都读到了。读到这里,同学们有疑问吗?课文写“死”的段落都集中在哪里?
生15:课文写与“死”有关的段落都集中在开头和结尾,
师:写输血的段落呢?
生15:在中间。
生16:(惊喜地)中间写输血的部分没有出现“死”字。
师:你反应很快!那你想向刘老师提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16:(想了想)我想问:刘老师为什么说这篇文章是讲一个“死”字呢?
师:是啊,这篇课文主要是写阮恒给小姑娘献血,输血的过程是课文的重点,但这一部分里并没有出现“死”字,刘老师怎么可以说“这篇文章是写一个‘死’字”呢?古人说“疑则思”,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去探究。我很想把输血的部分读一读,谁愿意给我帮个小忙?(指两个举手的学生)很简单,这一段里面有人物的对话,你们一个读医生的话;另一个读阮恒的话,请格外注意,争取一次读正确。
……(师生分角色读输血的部分)
师:(对生17)阮恒说了几次话?
生17:一次,他只说了“阮恒”两个字。
师:多不多?
生17:不多
师:(对生18)医生的话多不多?
生18:也不多
师:就是说作者在写输血的过程中,对人物的语言写得很少?那么,对什么写的比较多呢?
生19:动作写得多
师:请同学们再读这个部分,把写阮恒动作、表情的词划出来。
(学生边划,教师边指名学生将划出来的表示动作表情的词,板书到黑板上)
师:(指黑板上学生的板书)黑板上写了这么多的词,可见作者把阮恒的动作和表情写得非常具体。读文章要学会概括,写文章要学会具体,这篇课文就是一篇“如何把人物动作、表情写具体”的范文(板书“具体”)。那么,阮恒的这些动作和表情与“死”有什么关系呢?你们觉得阮恒怕死还是不怕死?
生20:我觉得阮恒是怕死的。
师:(对生21)你觉得呢?
生21:我觉得阮恒不怕死。
师:(对全班)同意阮恒怕死的举手。剩下的是同意阮恒不怕死的。我们来开展一场辩论,辩题是“阮恒怕死还是不怕死”。举手的同学是正方,其他的同学是反方。先请给各自的观点寻找依据,观点一致的同学可以一起准备,时间是三分钟,开始。
生:……(学生准备)
师:时间到,辩论的时候要注意陈述自己的理由,还要注意听对方的理由,这样才能准确有力地回击对方的观点。辩论开始。
生22:我觉得阮恒是怕死的。他把手举起来,又放下去了,说明他很害怕。
生23:阮恒最后还是举起了手,所以,我觉得他不怕死。
生24:“一阵沉默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从这里的“沉默”,可以看出阮恒是害怕的。
生25:“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可以说明阮恒害怕。
生26:“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阮恒是很快地躺在草垫上的,如果说他害怕,他应该是慢腾腾的。
生27:从阮恒的哭可以看出他害怕,如果不怕为什么会哭呢?
生28:那是因为他以为自己要死了
生27:是啊,说明他怕死啊!
师:(对生28)你刚才踢了一个乌龙球。(哈哈~)继续辩论?
生29:“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这里的“啜泣”、“颤抖”,还有“捂”字,都说明阮恒害怕。
生30:我不同意!“捂”是阮恒想掩盖他的痛苦,还有他“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说明阮恒是很勇敢的。
师:(示意停止)同学们都知道,辩论的题目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辩论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而今天的辩论,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通过辩论体会阮恒献血时的心情。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31:矛盾的心情
生32:复杂的心情
师:是啊,阮恒毕竟是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哪有孩子不怕死的?所以,课文描写阮恒的这些动作表情是很真实的。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真实,阮恒的形象才是可爱的;正因为有了这些真实的描写,这篇文章才是生动的。(板书“真实”)因为有了真实,我们再读那个男骇说的话时,就不会惊天动地,大义凛然……好,让我们把心静下来读课文最后几段话。
师生:事后,医生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但是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有人问。医生转身向那个小男陔提出同样的问题。小男孩回答说:“她是我的朋友。”
师:“她是我的朋友。”请再轻一点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她是我的朋友。”请再淡一点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她是我的朋友。”请再真一点
生:“她是我的朋友。”
五、回归整体,提升认识
师:读到这里,别忘了我们还有任务。从“死”字中,你们读出了什么字?
生:活
师:异口同声啊!(板书“活”)是的,战争中,一些孤儿被炸死,一个小姑娘的生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阮恒虽然和害怕自己会死去,但他还是愿意给这个小姑娘输血,为的是让自己的朋友能活下来,活下来……“活”才是这次献血的目的,“活”才是这篇文章要反映的中心。同学们,围绕“死”和“活”两个字,你想说什么?
生:阮恒愿意死为朋友输血,是因为他想让自己的朋友活下来。
生:小姑娘因为失血过多,就要死了,是阮恒的血救活了她。
生:阮恒虽然怕死,但他还是献血救活了那个小姑娘,我很佩服他。
……
师:是的,仅仅用“死”来概括这篇文章是不深刻的。如果说“死”在这篇课文里是血与肉,那么,“活”便是这篇课文的灵魂。读文章,就是要透过表面的文字,读出它深含的意义。死亡是可怕的,在死亡面前,是朋友让我们看到了活的希望。(指课题)再读课题。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今天的课上到这里,布置几道作业题。
附1:作业题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积累词汇
课文中与哭有关的词:
————————————————
写几个与笑有关的词:
————————————————
2、你认为课文中医生对阮恒说了什么话,使阮恒立刻停止了哭泣?请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