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我们的祖国真大》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年级下《我们的祖国真大》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一年级下《我们的祖国真大》教学设计一等奖

1、一年级下《我们的祖国真大》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飘。鲜”等六个字。学写“北”“家“等5个字。并积累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话。

能力目标: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诗歌,使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

小朋友你知道咱们国家的名字叫什么吗?(中国)那么你知道有关于祖国的一些资料吗?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我们的祖国真大》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诗歌,随文识字

1 自读诗歌

借助拼音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你认为难得字就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做记号。

2 小组合作读。合作读的过程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字音。

选一小组汇报读。其他同学做小评委,评议朗读诗歌的同学的优点与不足。

3 检查字音和认字情况

“开火车”形式读生字,后用生字卡片反复读组词,选词说话

4 再读诗歌加深理解。

边读边想我们的祖国有多大。

三、教师小结

四、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祖国各地的图片资料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学习内容

1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卡片认读。

2 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比赛看谁读得好。

二、交流收集的图片

1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祖国的什么地方。

2 全班交流

小组内推荐一名说得好的同学在全班汇报。

3 编写练习

4 汇报

学生汇报编写的一段话,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及时纠正语病。

三、写字练习

1 在黑板上田字格中,教师范写“北”让学生观察笔顺书空后在练习本上写。

2 仔细观察课本田字格中范写的字后,讨论其余4个字应该怎样书写。

3 指名学生说说这几个字怎样书写,书空笔顺。说说写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四、课外作业

把诗歌读给爸爸妈妈听,把自己编写的一段文字整理好,保留下来

板书设计:

我们的祖国真大

北方,有冬爷爷的家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

有的……有的……有的……

2、一年级下《我们的祖国真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飘。鲜”等六个字。学写“北”“家“等5个字。并积累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话。

能力目标: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诗歌,使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

小朋友你知道咱们国家的名字叫什么吗?(中国)那么你知道有关于祖国的一些资料吗?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我们的祖国真大》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诗歌,随文识字

1 自读诗歌

借助拼音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你认为难得字就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做记号。

2 小组合作读。合作读的过程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字音。

选一小组汇报读。其他同学做小评委,评议朗读诗歌的同学的优点与不足。

3 检查字音和认字情况

“开火车”形式读生字,后用生字卡片反复读组词,选词说话

4 再读诗歌加深理解。

边读边想我们的祖国有多大。

三、教师小结

四、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祖国各地的图片资料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学习内容

1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卡片认读。

2 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比赛看谁读得好。

二、交流收集的图片

1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祖国的什么地方。

2 全班交流

小组内推荐一名说得好的同学在全班汇报。

3 编写练习

4 汇报

学生汇报编写的一段话,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及时纠正语病。

三、写字练习

1 在黑板上田字格中,教师范写“北”让学生观察笔顺书空后在练习本上写。

2 仔细观察课本田字格中范写的字后,讨论其余4个字应该怎样书写。

3 指名学生说说这几个字怎样书写,书空笔顺。说说写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四、课外作业

把诗歌读给爸爸妈妈听,把自己编写的一段文字整理好,保留下来

板书设计:

我们的祖国真大

北方,有冬爷爷的家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

有的……有的……有的……

3、三年级下《祖国的春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10个一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加深感悟,在课堂内讨论交流使诗义不讲自通。

3.春意盎然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对祖国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初读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来学习诗歌《祖国的春天》这一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襄:xiāng 上下结构 词语:襄理、襄樊、襄阳

壤:rǎng 左右结构 词语:土壤、僻壤、接壤、天壤

嚷:rǎng 左右结构 词语:吵嚷、嚷叫、喧嚷

汇:huì 左右结构 词语:汇合、汇集、词汇、总汇

闸:zhá 半包围结构 词语:闸门、开闸、关闸、闸口

蓝:lán 上下结构 词语:蓝天、蓝色、天蓝 形近字:篮

荡:dàng 上下结构 词语:荡漾、激荡、晃荡

成语:荡气回肠、荡然无存、倾家荡产

漾:yàng 左右结构 词语:荡漾

冈:gāng 半包围结构,同字框 词语:山冈、井冈山

质:zhì 半包围结构,会意字,贝字部

词语:质量、质地、本质 成语:文质彬彬

三、练习。

嚷( )襄( )壤( )蓝( )篮( )

岗( )冈( )

四、初读诗歌。(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天是美好的,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这美丽的春天正悄悄来到我们身边,和暖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吗?想看到在这辽阔土地上发生的变化吗?就让我们跟随着春姑娘的脚步去看一看吧!

二、感悟诗歌。

1.齐读课文,整体感悟。

问题:春姑娘都去了哪些地方?

用第一节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2.学生自主学习(2-6)节。

①她都去了哪里?(板书:田野、河流、草原、山冈、村庄)

②春姑娘来到这些地方,这些地方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你认为哪里的春天最美,先在小组里读一读,讲一讲。

③小组汇报

3.发挥想象:春姑娘还会去哪里呢?那里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你发挥想象也来编一节诗歌来描绘、赞美祖国的春天。

4.找出诗歌的一句话来概括祖国的春天。(美丽、欢畅)

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四、完成课后习题。

耀眼的金光 黑油油的土壤 银色的波浪

蓝色的海洋 快乐的笛子

五、作业。

1.书写一类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写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板书设计:

祖 田野

国 河流

的 春姑娘 草原 美丽、欢畅

春 山冈

天 村庄

……

4、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我们爱祖国》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阅读《我们爱祖国》,认识“我、国、子、朵、坡”五个字。

2、学习韵母O,掌握其字形,读音及写法,会读带四声的O。

3、继续学习四声

4、培养小朋友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带O及四个声调的字母卡片,生字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识字

1、看图:有哪些动物

师:它们都喜欢什么?我们学完儿歌就知道了。

2、(出示《我们爱祖国》儿歌),读熟儿歌。

(1)让学生利用学前的识字基础试读。

(2)把自己认识的字画出来,指名读一读。

(3)会读的同学领读。

(4)自己练读

(5)指名读

3、在会读儿歌的基础上,认识五个字

(1)在儿歌中认字

(2)认词语

(3)读生字卡

(4)生字宝宝找家(游戏)

二、学习韵母0

1、读准音

(1)老师先将“窝、坡、我”三个字的音节写上,“O”用红笔。

(2)让学生反复读这三个字,体会哪部分是一样的。

(3)认读(如果学生读不准,师示范读音)。

(4)学生练习发音(公鸡高唱O、O、O,唱出太阳爬山坡)。

(5)练读四声

(6)跟老师说一说:ō,我知道了,ó:我不明白,ò,哦,我懂了。

2、认清形

指导学生看书中小男孩想到的鸡蛋和小球的形状正像韵母“O”的字形。

3、指导书写

(1)找一找,O的家在哪儿?

(2)师范写(O占中格,从中格的左上起笔,写在半圆碰二线、三线,连接成圆,一笔写成)。

(3)学生模仿,跟老师书空。

(4)学生练习,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设 计意图

由学生感兴趣的图画引入,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保护他们自己识字的积极性。

不断再现这几个字,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反复识记,避免单字出现,机械记忆。

在认字的基础上,体会韵母的发音,由韵到字,由字到音。

在教会学生写字母“O”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5、语文三年级下《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课文记叙了15岁的宋庆龄到美国留学时,在一次讨论历史方面问题的班会上,以自己对祖国的真挚情感有力地驳斥一位美国学生关于“……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的谬论,表达了宋庆龄对祖国的未来充满着信心,充满着理想和希望。课文故事内容具体、感人,语言优美、生动,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感受语文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自悟自得的过程。本设计力求避免教师繁琐的分析讲解,通过 “读中悟,悟中赏,赏中读”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语言,提高阅读质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读懂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学习“导语”,导入新课

1、学生自学“导语” 部分,说说从中了解到些什么?

2、由“导语”下面的插图引入,让学生交流、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宋庆龄。(亦可教师介绍)

3、揭示课题:我不能忘记祖国。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

(1)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感知字(词)义;

(2)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

(1)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交流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错音,着重指导学生读好词句,把课文读通读顺;

(3)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宋庆龄的什么故事?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课文是怎样围绕“我不能忘记祖国”这一主题把文章写具体的?

(2)画出宋庆龄说的两段话,多读几遍,看看从中读懂了什么,或者还有什么不懂的,把它写下来,准备和同学交流。

三、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读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悟词语的意思;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上的位置,互相提醒书写时应注意些什么;

3、让学生说说哪些字较难写,有侧重点地指导书写:资、索、谓、洲、淘、雅、虑。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提出讨论话题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二、组织讨论,赏读课文

1、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同学之间互相倾听,互相补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指导学生赏读课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重点围绕宋庆龄说的进行赏读指导:

(1)从这两段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体会到了宋庆龄怎样的情感?

(2)宋庆龄当时是怎样说这两段话的?结合理解课文有关语句,体会宋庆龄的外表与内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联系上下文,体会 “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和“我不能忘记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理想和希望”这两句话的含义。

3、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感情朗读。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词语花篮”上,或抄写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

2、收集有关宋庆龄的故事、图片等,准备与别人交流。

6、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你了解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自己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深渊 雾霭 呐喊 盛满 疾驰 蜡烛
维斯瓦河 消逝 催人奋起 肺结核病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慢性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
三、精读指导。
1、回答:“我”是谁?(波兰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文章哪一部分告诉了我们?(第一段)
补充介绍:
肖邦,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句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2、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2)指名读有关语句。
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帮助理解:
瓜分:像切瓜一样地分割。
深渊:原指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兰人民遭受的苦难极深。(联系从书报、电影电视那里了解到的旧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
3、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
邦:左右基本等宽。瓦:末笔是点。
驰:左窄而长,右宽而扁。亡:横要长。
催:范写。指出注意点。逝:注意笔顺。
烛:笔画安排要匀称。肺:右边末笔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指名读第一段。
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并指导朗读。
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
请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
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心情。
自由读、男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恳切。
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
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
(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之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6)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
2、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
①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
②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
(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
(6)交流。
理解“彻夜”。(通宵,整夜)
比较: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自由读、指名读。
(7)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交流,出示:
肖邦日夜思考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重读带点的词。
(8)引读:所以,“他……时间……可是他……“
看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9)小结:这一段写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势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
同桌互背,指名背。
小结:背诵也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四、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1、指句读。
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什么叫“弥留之际”?
(2)肖邦为什么病得这样重?
(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呀,整整18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努力做着一个赤子应该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边,死后也要长眠于你的怀抱……)
4、引读第6自然段。
(1)理解“与世长辞”。
(2)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这样与世长辞了。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五、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板书: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 波兰
日夜思念 忘我工作
弥留之际的请求

7、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我爱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

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音,有些字的字形比较复杂。

课前准备

1.万里长城和五星红旗投影片。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3.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7《我爱祖国》,齐读课题,出示地图。

小朋友,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地图,谁能说出我们祖国的全称。

因为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所以她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是世界上大国之一。

二、初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楚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学生注意“最”的声母是平舌音,“领”的韵母是后鼻音,“巾”的韵母是前鼻音。

2.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出示第1分句“我爱万里长城,我爱小河”。

提问引读:谁爱万里长城?(我爱万里长城)谁爱小河?(我爱小河)

2.出示万里长城投影片。

教师简单介绍万里长城(长城全长约6700公里,从建成到今天已经有2000多年,)请游览过长城的小朋友谈谈自己的感受。

谁能说说为什么爱万里长城,又为什么爱小河。(长城闻名世界,世界上再也没有这么雄伟的建筑,中国人真了不起,小河两岸种了许多庄稼,河里养了鱼,有了小河,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3.有感情地朗读第1分句。

4.轻声朗读下面的3个分句,同桌互相讨论,说一说为什么爱五星红旗、白鸽、红的花朵、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

(1)出示五星红旗投影片,启发学生说说学校的升旗仪式和从电视上看到的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时,运动场上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升起五星红旗的情景。(五星红旗代表我们的祖国,爱五星红旗,就是热爱伟大的祖国。)

“白鸽”又叫和平鸽,爱白鸽就是热爱伟大的祖国。

(2)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是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爱红领巾就要继承革命烈士的遗志,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3)爸爸妈妈关心、爱护我们,老师辛辛苦苦地教育我们,同学帮助我们解决困难。我们不仅要爱爸爸妈妈和老师同学,还要爱所有关心、爱护、教育、帮助我们的人。

5.齐读最后两行。提问:“我”为什么最爱祖国?

6.听课文录音,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五、指名背诵

1.出示生词卡片:万里长城、小河、五星红旗、白鸽、红领巾、花朵、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祖国。(按顺序挂在黑板上)齐读、指名读。

2.根据黑板上的词语,学生轻声试背课文。

3.指名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分析以下生字的字形。

爱:下面是“友”,不是“发”。

领:用书写方法记忆“页”字旁,左面是“令”,不能丢一点。

巾:要与“中”区别字形。

要:上面与“西”不同。

最:用熟字分析字形,上面是扁日,左下是“耳”,第一横要长一些,右下是“又”。

2.指导写字。

课后练习第2题,先读生字、描写生字,再对照范字临写。注意指导写好下面几个字。

“爱”、“领”、“最”三个字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些。“朵”的第二笔是横折弯,不能写成横折弯钩。

三、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先小声拼读音节,再写出词语。这6个词是:祖国、花朵、红领巾、老师、同学、万里长城。

2.课后练习第4题。

(1)轻声读例句,齐读、个别读。

(2)提问:启发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谁最喜欢踢足球?(可填“我”,“我们”或“小明”等。)什么最怎么样?“那座楼房最高。”“这个西瓜最甜。”)谁最怎么样?(“京京学习最用功”“老师最关心我们。”)

四、布置课外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诗歌、歌曲,准备开一个《我爱祖国》的诗歌朗诵演唱会。

2.搜集祖国大好河山、名胜古迹的照片,准备出一期《伟大的祖国》壁报

8、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我爱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5个词语。认识“旗、鸽” 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祖国”的意思和我们祖国的名称吗?

2.介绍:(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3.板书课题:《我爱祖国》

二、指导看图。

出示幻灯片:说说图上画的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图上画着老师和小学生。老师带着小学生在参观“万里长城”。

三、初读课文。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字音,再轻声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3.指名读课文,正音。

四、理解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想想文中的“我”都爱什么?为什么爱?

2.班内交流:(可以打乱顺序说,知道什么说什么。)

提示:

五星红旗是祖国的标志。

白鸽是和平的象征。爱白鸽就是热爱和平,愿天下的孩子和我们一样过着幸福的生活。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是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爱红领巾就要继承革命烈士的遗志,时刻准备着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3.齐读最后两行,说说“我”为什么最爱祖国?

(1)小组讨论。

(2)班内交流。

(3)播放介绍祖国自然风光和伟大成就的录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

朗读本课时,要先指导学生读准重音和停顿。在理解句子意思之后再练习读出热爱祖国的感情。例如:你要问/我最爱什么?我,/最爱我的祖国。“祖国”不仅要读重音,速度还要放慢些,要一字一字地读清楚,但不能断开。

要读出热爱祖国的感情。

六、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2.我们从现在开始,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七、欣赏歌曲《祖国祖国我爱你》。

第二课时

-、检查复习。

(l)出示生词卡片,指读。

(2)指名背诵课文。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自由读课后的生字,说说自己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2)重点指导:

爱:下面是“友”,不是“发”。

领;左右两部分都是学生没学过的,可先教“页”字旁,用书空方法记忆;左边的“令”要与“会”区别。

巾:要与“中”区别字形。

要:上边的“ ”,要与“西”区别,第五笔是坚,不是坚弯。

最:用熟字分析字形,上面是扁日,左下是“耳”,第一横要长一些,右下是“又”。

朵:第二笔是横折弯,没有钩。

(3)指导书写。

“爱、领、最”三个字的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些。

“朵”的第二笔是横折弯,没有钩,不要写成“几”。

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书写

三、扩展活动

组织学生收集歌颂祖国的儿歌,召开一个《我爱祖国》的诗歌朗诵会。还可以收集祖国大好河山的照片,出一期《伟大的祖国》壁报。

《我爱祖国》是首诗歌。全诗围绕“爱”,倾吐了少年儿童的心声。教学时,从揭示课题入手,让学生理解“祖国”的意思。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9、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祖国到处有欢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祖国的美好,感受社会主义祖国到处有欢乐。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祖、欢、清、草、甜、泥、暖”,懂得“祖国、欢乐、清清、甜甜、暖暖、草坡、花朵、泥窝”等词的意思,认识“示”字旁、“舌”字旁。

3.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生字,理解词语意思,感受祖国到处有欢乐。

难点:理解小白鹅、小山羊、小蜜蜂、小燕子所说的话,以及与课文最后一句的内在联系,真正理解“祖国到处有欢乐”的含义。

教学准备

幻灯片、幻灯机、录音机、磁带、小黑板、头饰。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读通课文,了解课文梗概。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祖、欢、清、草、甜、泥、暖”。认识“示”字旁和“舌”字旁。

3.会正确朗读课题。

(二)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咱们的祖国呀,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强大,到处充满着欢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祖国到处有欢乐》,[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习一个新的偏旁示字旁,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写[书写笔顺,提醒小朋友们注意示字旁只有一点,不能写成两点]。“欢”欠字旁,左边“又”一捺改成一点,你能给“欢乐”找近意词吗?“祖国到处有欢乐”就是说我们祖国每个地方都有叫人高兴、欢喜的事。你们要不信,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步感知课文,自学字词

(1)听录音,边听边想:祖国到处有欢乐,从课文什么地方看出来?(指名回答)

(2)自由朗读课文,自学字词。

划出生字,拼准音节,记住字型,想想字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开小火车认读生字卡片,重点指导读好平舌音“祖”、“草”,后鼻音“清”,还有“暖”。

2.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了哪几个生字?(师生讨论,识记生字)

清:形声字,“三点水”是因为清与水有关。

甜:舌字旁,老师注意笔顺指导,学生书写。记形:舌头尝到的东西是甘甜的,反义词是什么?(苦)

泥:形声字,书写。

暖:为什么日字旁?右边部分跟着老师书写,老师指导书写,左窄右宽。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一个。

三、正确朗读课文,巩固字词

(1)指名朗读课文,及时正音,全班齐读。

       (2)卡片认读词语。(开小火车,抽读,全班齐读。)完成课堂作业。

(3)读拼音,写词语。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巩固上节课所学生字新词,理解“祖国到处有欢乐”的含意,体会祖国的美好。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写出带有下面偏旁地字:衣()、欠()、舌()

(2)书写甜、暖地笔画。

二、讲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课文讲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说的?(指名回答)[板书:小白鹅、小山羊、小蜜蜂、小燕子]

(2)理解第一句

1.打开幻灯:仔细看图,(图片为小白鹅在水里游)图上画着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板书:看图]

2.课文中写这幅图画的是那一句话?找出来读一读。[板书:读句]

3.比较句子:祖国有小河。

[板书:比句]祖国有()的小河

a.先填空。

b.比较哪一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c.想象:小白鹅会在清清的小河里干什么?

4.想一想:小白鹅为什么要这样说?(板书:想意)

小结:小白鹅离不开清清的小河,所以它说祖国那清清的小河使它快乐。

5.指导朗读:这句话哪个词语念重音?(加点)为什么?(“清清”这个词语最能体现小河的可爱,它也是祖国的一部分,小白鹅喜欢它。)(指名朗读,评读,齐读)(板书:再读)

(3)按照上面过程学习第2-4句。

(4)小结:是呀,小动物们都离不开自己生活的地方,它们都看到了祖国的可爱,都爱自己的祖国。(齐读1~4句,读出对祖国的热爱。)

(5)理解第5句

1.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们高兴吗?从哪儿看出来?他们会怎么说?

2.“到处”什么意思?课文中“到处”是指哪里?(小河、草坡、花朵、泥窝)

3.你能说说自己身边有哪些欢乐的事?

4.小结:是呀,我们的祖国每一处都有令人欢喜、快乐的事,我们的祖国真可爱。这句话该怎么读?(要读出欢乐、赞美的语气)(指名读、齐读)。

全班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0、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祖国到处有欢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正确读写和使用本课中的七个生字:祖、欢、清、草、甜、暖、泥;懂得“祖国、欢乐、清清、甜甜、暖暖”等重点词的意思。

会用“……说:……有……”的句式说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会观察身边的美好事物,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1课时:(通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引入)教生字词,初读课文。

第2课时:分析讲解,精读课文。

第3课时:巩固字词,精读背诵。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复习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采用问答、朗读等方式复习生字词,重点是“祖国”、“欢乐”、“清清”、“草坡”、“甜甜”、“暖暖”、“泥窝”等词。

2.分析讲解,训练说话:

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熟悉文章的内容。

详解课文:

a.重点分析学生还不懂的字词

教师:小朋友们,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的,大家一起来讨论。

b.让学生说说小白鹅与小河、小山羊与草坡、小蜜蜂与花朵、小燕子与泥窝的关系。

c.教师:小朋友你能像小白鹅小山羊他们一样用:“谁说:什么有什么。”说几句话吗?

d.教师: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小朋友你能告诉老师你身边美好欢乐的事情吗?

e.让学生思考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说“祖国到处有欢乐”。

3.指导朗读:

让学生体会“清清的”“绿绿的”“甜甜的”“暖暖的”等词,读出句子的语气。

让学生体会各角色的心理,根据每样小动物的特征朗读课文(可先进行简短的动物表演)。

全体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布置作业:读熟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