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12课《小英雄王二小》教案一等奖

《一年级下册12课《小英雄王二小》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一年级下册12课《小英雄王二小》教案一等奖

1、一年级下册12课《小英雄王二小》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14个生字,写好7个生字。培养学生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收集熊猫的图片资料,能根据课文内容为大熊猫涂色。

教学重难点:

7个生字词,渗透性识字。

教学方法:

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歌唱王二小》的录音磁带,配乐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爱听音乐吗?”然后播放《歌唱王二小》的歌曲录音,把学生带入意境。之后教师再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歌唱谁吗?”根据回答,教师板书课题《王二小》。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按顺序一幅一幅地看,一边看图一边想图的意思再说图意。要指导学生弄清楚:(1)每幅图上画的有谁,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2)了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联系。(3)要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他们想什么,要做什么?

2.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注意让每个同学特别是中下等生能有充分练习的机会。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并找出图文对应的部分。

1.凭借拼音自读课文,要读正确,读准每一个字的音。

2.检查自读情况,进行正音。注意指导下面几个字的读者:“员、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响、雄”是三拼音节,又是后鼻音;“助”的声母是zh,不是z。

3.一边看图一边细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共分几段。找出图文对应的部分,然后看图想文,弄清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一年级学生概括能力差的实际,可投影出示答案,让学生选择:(1)课文讲的是王二小放牛的事。(2)课文讲了敌人让王二小带路的事。(3)课文讲了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事。

四、课堂练习:

1.认读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以卡片检查生字。(先带着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二、看图与朗读结合,图文对照,逐段理解课文。

1.(1)看图读第一段。想一想,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两句话,第一句讲王二小是干什么的,第二句讲王二小做什么。)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第一句提出“儿童团员”,先由教师简介“儿童团”,然后结合图画和联系有关影视镜头理解“儿童团员”。

(3)引导学生看图仔细观察人物神态,然后通过理解重点词“常常、一边……一边……”弄懂第二句的意思。

(4)指名朗读第一段。教师点拨强调“儿童团员、常常、帮助、放哨”要读出赞扬的语气,再自己练习表情朗读。

2.(1)出示投影片,让学生仔细看第二幅图观察敌人的凶恶面目,想象他们怎样威逼王二小,再观察王二小镇静的神态,想象他在想什么。

(2)在叙述图意的基础上阅读第二段,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扫荡”“迷了路”“山口”等词。(“扫荡”一词教师要重点指导)

3.(1)指名朗读第三段。然后一边看图一边默读课文。思考:敌人叫王二小带路,他是怎么做的?“装着”“顺从”是什么意思?哪句话表现了王二小机智勇敢?找出来读一读。

(2)轻声读第四段,然后通过看图和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突然”“四面八方”“英雄”的意思,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读懂句子。最后讨论:为什么说王二小是小英雄?(启发看图联系课文三、四段内容)

(3)指导表情朗读三、四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先齐读第五段,然后看图观察八路军的神态,想象他们喊什么。再理解句子:“正在这时候”指什么时候?“冲下来”“全部”说明了什么?

三、静听配乐朗读课文二至四段,头脑中要浮现画面,然后说说王二小是怎样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自由读课文,找出带生字的词。(学生说,教师以卡片出示。)

二、指导学法,按特点识记字形。

“童、团、员、响”用部件法。即用已学过的偏旁、部首、基本字识记。要求学生说准方位,说清部件,已学过的部件不可再分开。童:要在田字格内示范书写,强调上下两部分要扁一些、紧凑些。团:提醒学生里面是才,不是寸,也不是木。

“迷”和“谜”比较。熟字“谜”去掉言字旁就是“迷”。

“帮助、英雄”:重点指导没学过的部件的笔画笔顺并要复习词义。

三、组词辨字:

员( )园( )想( )英( )

圆( )原( )响( )应( )

四、听写课后第2题的句子。

五、辅导用“常常”“帮助”造句。

1.读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体会两个词的意思和用法。2.教师启发:联系实际想想,谁常常做什么?谁爱帮助人做事?3.先说后写,练习造句。

六、课堂练习:抄写生字。

2、一年级下册12课《小英雄王二小》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14个生字,写好7个生字。培养学生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收集熊猫的图片资料,能根据课文内容为大熊猫涂色。

教学重难点:

7个生字词,渗透性识字。

教学方法:

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歌唱王二小》的录音磁带,配乐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爱听音乐吗?”然后播放《歌唱王二小》的歌曲录音,把学生带入意境。之后教师再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歌唱谁吗?”根据回答,教师板书课题《王二小》。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按顺序一幅一幅地看,一边看图一边想图的意思再说图意。要指导学生弄清楚:(1)每幅图上画的有谁,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2)了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联系。(3)要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他们想什么,要做什么?

2.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注意让每个同学特别是中下等生能有充分练习的机会。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并找出图文对应的部分。

1.凭借拼音自读课文,要读正确,读准每一个字的音。

2.检查自读情况,进行正音。注意指导下面几个字的读者:“员、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响、雄”是三拼音节,又是后鼻音;“助”的声母是zh,不是z。

3.一边看图一边细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共分几段。找出图文对应的部分,然后看图想文,弄清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一年级学生概括能力差的实际,可投影出示答案,让学生选择:(1)课文讲的是王二小放牛的事。(2)课文讲了敌人让王二小带路的事。(3)课文讲了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事。

四、课堂练习:

1.认读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以卡片检查生字。(先带着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二、看图与朗读结合,图文对照,逐段理解课文。

1.(1)看图读第一段。想一想,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两句话,第一句讲王二小是干什么的,第二句讲王二小做什么。)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第一句提出“儿童团员”,先由教师简介“儿童团”,然后结合图画和联系有关影视镜头理解“儿童团员”。

(3)引导学生看图仔细观察人物神态,然后通过理解重点词“常常、一边……一边……”弄懂第二句的意思。

(4)指名朗读第一段。教师点拨强调“儿童团员、常常、帮助、放哨”要读出赞扬的语气,再自己练习表情朗读。

2.(1)出示投影片,让学生仔细看第二幅图观察敌人的凶恶面目,想象他们怎样威逼王二小,再观察王二小镇静的神态,想象他在想什么。

(2)在叙述图意的基础上阅读第二段,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扫荡”“迷了路”“山口”等词。(“扫荡”一词教师要重点指导)

3.(1)指名朗读第三段。然后一边看图一边默读课文。思考:敌人叫王二小带路,他是怎么做的?“装着”“顺从”是什么意思?哪句话表现了王二小机智勇敢?找出来读一读。

(2)轻声读第四段,然后通过看图和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突然”“四面八方”“英雄”的意思,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读懂句子。最后讨论:为什么说王二小是小英雄?(启发看图联系课文三、四段内容)

(3)指导表情朗读三、四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先齐读第五段,然后看图观察八路军的神态,想象他们喊什么。再理解句子:“正在这时候”指什么时候?“冲下来”“全部”说明了什么?

三、静听配乐朗读课文二至四段,头脑中要浮现画面,然后说说王二小是怎样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自由读课文,找出带生字的词。(学生说,教师以卡片出示。)

二、指导学法,按特点识记字形。

“童、团、员、响”用部件法。即用已学过的偏旁、部首、基本字识记。要求学生说准方位,说清部件,已学过的部件不可再分开。童:要在田字格内示范书写,强调上下两部分要扁一些、紧凑些。团:提醒学生里面是才,不是寸,也不是木。

“迷”和“谜”比较。熟字“谜”去掉言字旁就是“迷”。

“帮助、英雄”:重点指导没学过的部件的笔画笔顺并要复习词义。

三、组词辨字:

员( )园( )想( )英( )

圆( )原( )响( )应( )

四、听写课后第2题的句子。

五、辅导用“常常”“帮助”造句。

1.读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体会两个词的意思和用法。2.教师启发:联系实际想想,谁常常做什么?谁爱帮助人做事?3.先说后写,练习造句。

六、课堂练习:抄写生字。

3、一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王二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军、根”等13个生字,会写“灭、面”等7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并能通过看图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3. 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 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能用“常常”说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指导学生按顺序仔细看图,懂得每幅图的图意,培养观察能力。

2、 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中,知道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的小英雄。从而树立热爱小英雄,学习小英雄的情感。

【教学准备】

《歌唱王二小》的录音带、歌词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 板书“英雄”,你心中的英雄是谁?

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有的是自己的爸爸,有的是警察,有的是打败怪兽的奥特曼。今天我们将要认识一位年仅十三岁的小英雄,了解他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最喜欢的英雄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世界,为学习课文营造氛围和情感铺垫。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找到淘气的生字宝宝,用“o”划出并读准字音,有困难的可向同伴、老师请教。

(2)标上自然段序号。

(3)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集体交流

(1)自读后,还有没有觉得难读的字词?(采用同伴互助解决)。

(2)汇报四人小组学习情况,全班讨论,老师讲解。

重点学习:

①团、装、面、消、边是三拼音节,助是翘舌音。

②抗日根据地:就是抗日基地,是为打击日本鬼子提供各种支持的地方。

八路军: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儿童团:抗战时期的儿童组织,儿童团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少先队员。

扫荡:敌人进村里杀人、放火、抢东西。

(3)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蹦蹦跳跳离开了妈妈,你还认识吗?学做小老师,同桌点读生字考一考,如读得正确、响亮,奖★,发现有错帮助纠正。

(4)观察要求写的字,想想怎样写好。书写、展示、欣赏并作评。

【设计意图】运用自主识字和同伴互助的形式,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文中一些词学生很陌生,老师做简单讲解。有些词留着随文理解。

3.把你最想读的一个自然段正确、流畅读给大家听。

4、小朋友,你读懂课文了吗?谁能用简单的话来说说?

随机板书:王二小 敌人

↓ ↓

一边放牛,一边放哨 让王二小带路

↓ ↓

把敌人带进埋伏圈 被八路军包围

↓ ↓

光荣牺牲 被全部消灭

【设计意图】用一句话说说自然段大意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但未做太高要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开火车认生字。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过渡: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所有的生字宝宝,真棒。你们都是会学习的孩子,那么课文为什么说王二小是英雄呢?请大家小声读读课文,读后说说故事发生什么地方?

生答。

2.师画○。这就是根据地,八路军就在这儿生活。白天他们训练自己的队伍,晚上商量如何与敌人作战。可是狡猾的敌人怎么会让八路军安心训练,他们经常来这儿——

生齐答:扫荡

3.师:想象一下,他们可能会做什么坏事?

生自由说。

4.师:对,现在,你就是这个村庄的村民。当你住的房子被他们用火烧掉,当你最心爱的东西被他们毁掉,你在想些什么?

5.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情感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想象当时人物的心情。这是学生与文本展开真实有效对话的前提。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读得真好,老师想问一下:哪些同学是少先队员?请举一下手。

生举手。

2.师:很好,此时你们就是儿童团员,你想为八路军做些什么?

3.那王二小呢?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

4.生读。师引导理解“常常”、“一边……一边……”,指导说话。

【设计意图】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重点抓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运用文章的表达方法。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观察第三幅图,图上画的谁?

2.敌人看到王二小,会对他说什么?

生答,师引导想象敌人可能会威逼或利诱两种方式来让王二小带路。

3.师:这就是狡猾的敌人,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会不择手段。王二小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请两位同学表演。

4.师:王二小,你心中在想什么?

5.读第四自然段,理解装着、埋伏圈。

【设计意图】在入境感悟体验后,学生有一种表演的愿望在涌动。抓住时机,发散、拓展学生的思维,给孩子以充分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思维。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看第四幅擦图,敌人知道上了当,会怎么样?说说他们的表情,想象他们的样子。

师:这就叫——气急败坏(生齐答)

2.面对敌人的枪刀,面对死亡的威胁,王二小害怕了吗?退缩了吗?

生齐答:没有

3.我们十三岁的王二小就这样牺牲在山石旁,牺牲在敌人的刺刀下。让我们再读读二——五自然段,说说你心中的王二小是什么样的?

生答。

师:对,所以我们说他是——(指课题),齐答:小英雄王二小。

【设计意图】用想象做到难词巧理解,抓课文的关键字眼:小英雄来激发情感。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师:正是有了机智勇敢、临危不惧、敢于和敌人作斗争的王二小的帮助,八路军才消灭了全部敌人。

2.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只需齐读就能体会到敌人被消灭的痛快心情。

三.再读课文,提升情感。

(一)师:这就是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从抗日时期一直到今天仍在传诵。方冰和劫夫爷爷还为他谱写了一首歌。

1.听老师朗读歌词。

2.师: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播放音乐,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3.师: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被感动了。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请一个同学来读全文,其他同学看插图。边看边想: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王二小说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在课题的旁边。

4.播放伴奏音乐,生读、思、写。

生说。

【设计意图】在研读基础之上的写话训练,是有效的语言表达训练,同时也是学生情感的释放。

四.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我知道你们的心中又多了一个英雄,他的名字叫——(生答)王二小。请大家 课后一定记住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认识的人听,让他们也记住——(生答)小英雄王二小!让我们感谢那些为了国家、为了我们、为了和平而牺牲的英雄们!

五.课后练习。:

(一)课外阅读其他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如《小兵张嘎》。

(二)写话:常常、一边……一边……。

4、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小英雄王二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迹,领悟小英雄爱憎分明、机智勇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认识“军、根、敌”等14个生字,会写“灭、面、听、就、员、声、边”8个生字,理解“根据地"“扫荡”等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录音
三、课时安排:两节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烘托气氛
1.播放课件:在《歌唱二小放牛郎》为背景音乐的衬托下,显示课文内容的动态画面教师配乐解说,并适时简介时代背景——抗日战争时期,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之中。
师:同学们:想深入了解这个动人的故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小英雄王二小》。(板书课题)
2.请读课题,读出你现在的感受。
(指读、齐读、点拔重读“英雄”)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借图解词。
1.初读课文,明确要求。
师: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音读准。多读几次,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提出生字、新词。
(预没:学生提出的不理解的词可能有“根据地、八路军、儿童团员、扫荡、敌人、放哨、迷了路、带路、气急败坏、埋伏圈、四面八方”等)(板书)
3.自主识字,合作交流。
(1)学生自学字、词。
四人小组互认互教互查生字认读情况,并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以及对词语的理解。
(预设:学生交流解决的问题,可能是生字,及“迷了路、带路、敌人、四面八方”几个词语)
(2)检查识字情况
做摘果子游戏:课件出示智慧树,上面挂满果子(未加音的生字),师点击生字,生认读,读对了生字变成红苹果。并抽查识字的方法,组词,用“帮助”造句等。
(3)说说解决了哪些刚才不懂的词。(划掉板书上相应的词)
4.借图解词,降低难度。
(集中解决一、二自然段的生词,其余随文解决)
(1)课件出示抗日根据地画面,随之飞入生词“根据地”,学生读生词,教师通俗地讲解:
抗日根据地:就是抗日基地,是为打击日本鬼子提供各种支持的地方。
(2)在课件“根据地"的画面上,依次出现八路军战士,正在山坡上放哨的儿童团员,同时随之出现生词“八路军、儿童团员、山坡、放哨”。学生读词后,教师讲解。
八路军: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儿童团:抗战时期的儿童组织,儿童团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少先队员。
放哨:观察敌人的情况,及时向八路军报告。
扫荡:敌人进村里杀人、放火、抢东西。
5.看图说词,理解巩固。
师:让我们连起来说说画面的意思。
(师)这个村庄是一块抗日——(生)。根据地,(师)这里有乡亲们,还有——(生)八路军、儿童团员,(师)为了预防敌人来一(生)扫荡,这位儿童团员正在——(生)山坡上放哨。
6.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7.指导写字
具体指导内容可参见《教参》写字部分。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小英雄王二小,这节课我们要深入研读课文,弄清楚为什么说王二小是小英雄。(板书课题)
要研读课文,必须闯过三关——生字关、插图关、朗读关,有勇气闯关吗?
(二)、复习生字、词。
1.课件演示从课文中飞出的生字,学生轮读、抢读。(先加音读,再去掉音读)
2.再演示从词语花篮飞出的生词,学生认读。
(三)、看图读文,理解大意。
1.同桌一起合用一本书,看课文插图,找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
2.用“谁在干什么?”这样的句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1)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放哨。
(2)敌人迷了路让王二小带路。
(3)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4)敌人杀害了王二小。
(5)八路军消灭了敌人。
(四)、研读感悟
1.找到你认为最能说明王二小是小英雄的段落,大声读一读,然后说说你从哪里可以看出王二小的确是个小英雄。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调整教学顺序)
(1)生:敌人经常来扫荡,王二小还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所以说,他是个小英雄。
课件出示句子:王二小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师:指读句子,“常常”是什么意思?换个词再读一读。
师:你会用“常常"说句话吗?
课件出示常常。
学生口头造句。
师:(课件出示第一幅插图)看,王二小常常干什么?想想他为什么这么做?(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神态,理解王二小是以放牛做掩护,为八路军放哨。)
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导突出“常常”“一边……一边……”
(2)继续研读。我们还可以从哪里看出王二小是个小英雄?
(讨论后回答)
生:敌人叫王二小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生: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自己却被敌人杀害了,所以他是英雄。
生: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了敌人,所以是英雄。
2.借助画面,启发想像,感悟英雄内心。
(1)课件出示第二幅插图。看图,想像敌人怎样叫王二小带路的?王二小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2)先说一说,再演一演,然后为集体评议。
(3)课件出示第三幅画面以及远处山腰上隐约可见呈包围之态的八路军战士。
(4)理解:埋伏圈
(5)课件出示句子: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
师:为什么要“装着听话”的样子?说明什么?
(6)课件出示第四幅图。看图,敌人知道上了当,会怎么样?说说他们的表情,想想他们的样子。
生:敌人肯定又急又气。
生:敌人是又气又怕。
生:敌人气得大喊大叫,举刀要杀王二小。
生:敌人气得瞪着眼睛,跺着脚。
师:这就是气急败坏的样子。
(7)第5自然段
(8)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英雄的内心世界。
师:面对气急败坏的敌人,面对敌人举起的战刀,我们的小英雄王二小是怎样想的呢?(引导看图,根据画面上王二小的神态、动作,想像出王二小的语言、行动和内心世界)
(9)说说王二小在敌人面前的表现,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小结。
师:现在,你觉得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课件出示,填空:的王二小。
4.激发情感。
师:(根据学生填空总结)对,就这样聪明可爱、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热爱家乡的王二小被敌人杀害了,年仅13岁。他永远离开了亲爱的爸爸妈妈,离开了热爱的村庄、学校、小伙伴和八路军,他的鲜血染红了家乡的土地,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山沟里的乡亲们。正是千千万万个王二小这样的英雄,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课件出示,王二小牺牲后,乡亲们悲愤的场面)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对王二小说些什么?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吗?
(五)、指导朗读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3、4、5自然段,同桌互读互评。
2.谁觉得自己读好了,就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先自评“我比我”,说说自己比初读有哪些进步,然后师生对“自评”进行评价。)
3.教师范读
4.学生配乐朗读。
5.师:王二小英勇牺牲了,但他的血不会白流。看(课件出示八路军冲锋的录相画面),齐读最后一段。
(六)、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在我们幼小的心田里又种下了一个英雄的名字他就是——(生)王二小。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示意齐读课题):小英雄王二小,让我们一起把一首颂歌献给他。(出示王二小画像)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
(七)、实践活动:
1.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听。
2.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

5、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册):《小英雄王二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迹,领悟小英雄爱憎分明、机智勇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认识“军、根、敌”等14个生字,会写“灭、面、听、就、员、声、边”8个生字,理解“根据地“扫荡”等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录音

三、课时安排:两节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烘托气氛

1.播放课件:在《歌唱二小放牛郎》为背景音乐的衬托下,显示课文内容的动态画面教师配乐解说,并适时简介时代背景——抗日战争时期,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之中。

师:同学们:想深入了解这个动人的故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小英雄王二小》。(板书课题)

2.请读课题,读出你现在的感受。

(指读、齐读、点拔重读“英雄”)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借图解词。

1.初读课文,明确要求。

师: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音读准。多读几次,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提出生字、新词。

(预没:学生提出的不理解的词可能有“根据地、八路军、儿童团员、扫荡、敌人、放哨、迷了路、带路、气急败坏、埋伏圈、四面八方”等)(板书)

3.自主识字,合作交流。

(1)学生自学字、词。

四人小组互认互教互查生字认读情况,并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以及对词语的理解。

(预设:学生交流解决的问题,可能是生字,及“迷了路、带路、敌人、四面八方”几个词语)

(2)检查识字情况

做摘果子游戏:课件出示智慧树,上面挂满果子(未加音的生字),师点击生字,生认读,读对了生字变成红苹果。并抽查识字的方法,组词,用“帮助”造句等。

(3)说说解决了哪些刚才不懂的词。(划掉板书上相应的词)

4.借图解词,降低难度。

(集中解决一、二自然段的生词,其余随文解决)

(1)课件出示抗日根据地画面,随之飞入生词“根据地”,学生读生词,教师通俗地讲解:

抗日根据地:就是抗日基地,是为打击日本鬼子提供各种支持的地方。

(2)在课件“根据地的画面上,依次出现八路军战士,正在山坡上放哨的儿童团员,同时随之出现生词“八路军、儿童团员、山坡、放哨”。学生读词后,教师讲解。

八路军: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儿童团:抗战时期的儿童组织,儿童团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少先队员。

放哨:观察敌人的情况,及时向八路军报告。

扫荡:敌人进村里杀人、放火、抢东西。

5.看图说词,理解巩固。

师:让我们连起来说说画面的意思。

(师)这个村庄是一块抗日——(生)。根据地,(师)这里有乡亲们,还有——(生)八路军、儿童团员,(师)为了预防敌人来一(生)扫荡,这位儿童团员正在——(生)山坡上放哨。

6.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7.指导写字

具体指导内容可参见《教参》写字部分。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小英雄王二小,这节课我们要深入研读课文,弄清楚为什么说王二小是小英雄。(板书课题)

要研读课文,必须闯过三关——生字关、插图关、朗读关,有勇气闯关吗?

(二)、复习生字、词。

1.课件演示从课文中飞出的生字,学生轮读、抢读。(先加音读,再去掉音读)

2.再演示从词语花篮飞出的生词,学生认读。

(三)、看图读文,理解大意。

1.同桌一起合用一本书,看课文插图,找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

2.用“谁在干什么?”这样的句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1)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放哨。

(2)敌人迷了路让王二小带路。

(3)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4)敌人杀害了王二小。

(5)八路军消灭了敌人。

(四)、研读感悟

1.找到你认为最能说明王二小是小英雄的段落,大声读一读,然后说说你从哪里可以看出王二小的确是个小英雄。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调整教学顺序)

(1)生:敌人经常来扫荡,王二小还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所以说,他是个小英雄。

课件出示句子:王二小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师:指读句子,“常常”是什么意思?换个词再读一读。

师:你会用“常常说句话吗?

课件出示常常。

学生口头造句。

师:(课件出示第一幅插图)看,王二小常常干什么?想想他为什么这么做?(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神态,理解王二小是以放牛做掩护,为八路军放哨。)

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导突出“常常”“一边……一边……”

(2)继续研读。我们还可以从哪里看出王二小是个小英雄?

(讨论后回答)

生:敌人叫王二小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生: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自己却被敌人杀害了,所以他是英雄。

生: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了敌人,所以是英雄。

2.借助画面,启发想像,感悟英雄内心。

(1)课件出示第二幅插图。看图,想像敌人怎样叫王二小带路的?王二小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2)先说一说,再演一演,然后为集体评议。

(3)课件出示第三幅画面以及远处山腰上隐约可见呈包围之态的八路军战士。

(4)理解:埋伏圈

(5)课件出示句子: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

师:为什么要“装着听话”的样子?说明什么?

(6)课件出示第四幅图。看图,敌人知道上了当,会怎么样?说说他们的表情,想想他们的样子。

生:敌人肯定又急又气。

生:敌人是又气又怕。

生:敌人气得大喊大叫,举刀要杀王二小。

生:敌人气得瞪着眼睛,跺着脚。

师:这就是气急败坏的样子。

(7)第5自然段

(8)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英雄的内心世界。

师:面对气急败坏的敌人,面对敌人举起的战刀,我们的小英雄王二小是怎样想的呢?(引导看图,根据画面上王二小的神态、动作,想像出王二小的语言、行动和内心世界)

(9)说说王二小在敌人面前的表现,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小结。

师:现在,你觉得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课件出示,填空:的王二小。

4.激发情感。

师:(根据学生填空总结)对,就这样聪明可爱、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热爱家乡的王二小被敌人杀害了,年仅13岁。他永远离开了亲爱的爸爸妈妈,离开了热爱的村庄、学校、小伙伴和八路军,他的鲜血染红了家乡的土地,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山沟里的乡亲们。正是千千万万个王二小这样的英雄,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课件出示,王二小牺牲后,乡亲们悲愤的场面)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对王二小说些什么?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吗?

(五)、指导朗读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3、4、5自然段,同桌互读互评。

2.谁觉得自己读好了,就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先自评“我比我”,说说自己比初读有哪些进步,然后师生对“自评”进行评价。)

3.教师范读

4.学生配乐朗读。

5.师:王二小英勇牺牲了,但他的血不会白流。看(课件出示八路军冲锋的录相画面),齐读最后一段。

6、一年级语文下册《王二小》第一课时教案

王二小参考教案一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二)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图的能力。

(三)借助拼音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大意。

三、教学难点

课文较长,能通顺地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21课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勇敢爱学习的小八路军,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为八路军放哨,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小英雄王二小。(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简单介绍王二小(解题)。

抗日战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少年儿童团组织。王二小是儿童团里的一员,所以称他是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即站岗或巡逻)在一次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战斗中被敌人杀害了。

(三)范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大概的了解。

(四)学习生字及生词。

1.看田格中的生字,画出句子中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

(1)学生自己读。

(2)同桌互相读。

(3)老师检查(用卡片)读的效果。

王二小

儿童团员

帮助

英雄

冲下来

响起

3.识记生字。

(1)利用熟字记字。

王:三加一竖,笔顺一二

王。姓。

童:上下结构,上边“立”下边“里”。儿童。

团:大口框里面加“才”,注意笔顺冂

团。儿童团,共青团、团结。

员:上边口下边贝。团员,成员、少先队员。

助:劳动的动字去掉“云”换上且。或者“姐”,去掉女,加上力。帮助、互助,助人为乐。

响:口字旁加“向”。表示声音,声音很响,响亮。

冲:两点水加“中”。冲上去,冲下来,用水冲一冲。

雄:谁去掉百字旁,换上“

”。英雄、雄伟。

英:草字头,下面中央电视塔的“央”宇。

(2)偏旁加部分记字。

帮:按三部分记,上下结构,左上是三横一撇“

”,右上是“阝”,下面是巾字底。帮助、帮忙。

(五)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自己读)。

2.在小组内,一人读一自然段,一人读其他同学听,如果有读错的组内同学给以纠正。

7、一年级语文下册《王二小》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员王二小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的事。课文先介绍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是怎么帮助八路军放哨的;再具体叙述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了敌人,赞颂了王二小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的精神。配有三幅插图,图文紧密结合。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会生字新词,理解重点句子,崇敬抗日英雄王二小。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二小是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光荣牺牲的小英雄。教育学生热爱小英雄,学习小英雄。

教学重点

重点是通过课文学习,知道小英雄王二小是如何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的。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记本课生字。

难点是有些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

课前准备

1.挂图或投影片

2.生字词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第8课《小八路》讲的是一个勇敢的、爱学习的小八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的课文。(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团吗?老师告诉你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的少年儿童的组织,叫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学生注意“王”的韵母是后鼻音。“常”的声母是翘舌音,韵母是后鼻音。“军”、“前”、“面”三个字的韵母都是前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和指导长句子的停顿。

四、教师范读(或放朗读课文的录音)

讨论: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只要意思大体上说正确就行。)

五、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2.出示投影片(或挂图)。提问:王二小正在干什么?(板书:放牛、放哨),理解“放哨”。

3.“放牛”和“放哨”两件事同时做,书上用了什么词把它们连起来?(用“一边……一边……”连起来。王二小又放牛又放哨,两件事同时做。这么做不耽误放牛,更重要的是借放牛做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监视敌情。)

4.指导朗读。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要读出赞扬的语气。

5.轻声自由读第2自然段。

讨论:敌人为什么叫王二小带路?(敌人走到山口迷了路,敌人以为王二小是个放牛娃,而不知道他是给八路军放哨。结合学生看过的影视片,理解“扫荡”。

6.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7.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着重提示理解如下几个问题。

(1)哪个词语最能体现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顺从”是听从的意思。“装着顺从”是假装听从。这是为了让敌人想念他。这样就能把敌人带进八路军埋伏圈,然后消灭掉。)

(2)“埋伏圈”是指周围有八路边埋伏的地方。“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说明周围都是八路军,敌人被包围了。

(3)为什么称王二小是小英雄?(他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了,所以称他是小英雄。)

8.指导朗读。

9.齐读第5自然段,要读出八路军取得战斗胜利喜悦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齐读、指名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2.指名朗读课文。

3.指名说一说王二小是怎样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

二、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自己分析“样”、“响”的字形。重点指导识记以下几个字。

员:下半部不是“见”,最后一笔是点。

路:左面是足字旁,右面上边是折文儿,不是反文儿。

军:上面是秃宝盖儿,不是宝盖儿。

2.课后练习第2题。

先读生字,用笔描写后,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王:三横要平行,长短不同,第三横最长。

前: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些。左下的“月”第一笔是竖。

响:左窄右宽,左边的“口”处于中间偏上部位。

三、朗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8、一年级语文下册《王二小》第二课时教案

王二小参考教案一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认真看图,看懂图意。

(二)理解课文内容,热爱小英雄,学习英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热爱小英雄。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王二小不怕死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本课写的是谁的一件什么事?

1.范读。

2.学生回答。

本课写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事。

(二)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边听边数一数共几句话,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①第一句话介绍王二小,他是儿童团员。

②第二句写他在干什么。理解“常常”是经常的,不是有时。看图理解“一边……一边……”。

(2)从图看王二小的神情。他认真地观察周围有没有敌人出现。

(3)从“八路军”一词,知道事情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4)指导朗读:“常常”“一边……一边”要重读。

2.学习课文第2段。

(1)小声读这段:标出共有几句话,然后边读边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扫荡”指敌人到村子里烧、杀、抢。当时日本侵略军有三光政策,那就是一进村,就烧光、杀光、抢光。

(2)看插图,一看到敌人刺刀上挂着太阳旗,就知道是日本侵略者。敌军正在喊王二小,叫他给他们带路。

(3)再读一读这段,说一说这段的内容。敌人来扫荡,在途中迷了路,让王二小给他们带路。

3.学习第3段、第4段。

(1)先认真观察第三幅插图,看一看王二小在干什么?敌军官在干什么?

(2)小声读这两段课文。想一想:

王二小给敌人带路了吗?

结果怎么样?

(3)指名读第3段课文。想:王二小是怎么做的?怎样理解“装着顺从的样子”?王二小甘心给敌人带路吗?为什么装着顺从的样子?迷惑敌人,让敌人相信他真的给他们带路。

“埋伏圈”指八路军事先隐蔽起来,准备打击敌人。

(4)指名读第4段。

看第一句,理解“四面八方”因为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所以周围都响起了枪声。

看图,再读第二句。敌人举起大指挥刀,杀害了王二小。

9、一年级语文下册《王二小》第三课时教案

王二小参考教案一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课文第5段。了解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经过。更加热爱小英雄。
(二)能看着图,按图的顺序说一说王二小是怎样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
(三)听写句子。
(四)用“常常”“帮助”写句子。
二、教学重点
(一)学习课文第5段。联系全文,了解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经过。
(二)用词写句子。
三、教学难点
用词写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1~4自然段。使学生回顾一下前4段的内容。
(二)看着前三幅图,说一说前4段的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5段。
1.指导学生看第四幅图。八路军有的端着步枪,有的举着手枪,有的投着手榴弹,嘴里喊着,眼睛睁得大大的,在狠狠地打击敌人。敌人那边只是浓烟滚滚,看不见人影,说明敌人全被消灭了。
2.齐读第5段的课文。
3.指导朗读这一段:
“八路军”“冲下来”“全部消灭”要重读。(学生试读,指名读。)
(四)小声读全文;说一说王二小是怎么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
1.自己小声读课文。
2.自己练习说一说。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指名向大家说一说。
(五)听写句子。
1.先让学生把这些句子读一读。
2.听写句子。课后作业第2题。
3 .反馈听写情况。
(六)用“常常”“帮助”各写一句话。
1.先找出带有这两个词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两个词在句中的意思和用法。“他常常一边放羊,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2.给学生提示句式:
(1)谁常常干什么?
什么地方常常有什么?
(2)谁帮助谁干什么?
谁怎样地帮助谁?
谁在谁的帮助下有什么变化?
3.让学生口头说话。
4.落实笔头,用这两个词各写一句话。
5.把你写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10、三年级教案:第23课《王二小》教案

23、王二小

教学目标:

1、认识“王、助、哨”等14个生字,会写“王、从”等六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整个故事;初步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区别。

3、学习王二小那种智勇双全、不怕牺牲的精神,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珍惜现实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二小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一):

1、将文中的四幅插图以投影的形式出示,同时播放《歌唱王二小》的歌曲,此时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说说:图中出现了哪些人物,王二小是什么人?

2、揭题

导入(二):

1、揭题,读题

2、学习“王”的字音、书写

二、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生字并多读几遍,不懂的地方标上“?”。

2、同桌合作,互相读一读。

3、小组合作,组长组织学习生字并检查掌握的情况。

4、汇报:

(1) 出示卡片,指名读,正音,想办法记住这个字。

(2) 开火车读,给生字找个朋友。

三、品读感悟

1、学习1~2段,明白二小带敌人进埋伏圈的原因。

(1)自由读

(2)出示句子: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简介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帮助理解“儿童团员”、“常常”、“放哨”、“扫荡”的意思。

(3)句式训练:一边 ┈┈ 一边 ┈┈

(4)观察图,想像迷了路的日本鬼子看见二小时的情景,谁能来说一说、演一演。

过渡:面对自己痛恨的日本鬼子,二小他是怎么做的呢?

2、学习3~5段,感悟二小是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小英雄。

(1)自由读,初步感悟:你觉得二小怎么样?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

(2)小组讨论,汇报。

(3)出示句子: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指名读或齐读,想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4) 理解“四面八方”,想像上了当的敌人心里会怎么想,怎么做?演一演。

(5)(轻缓、悲痛的语气)知道自己上了当的日本鬼子竟残忍的杀害了小小年纪的二小,八路军叔叔们含着眼泪,高喊着:“冲啊!为王二小报仇!”消灭了全部敌人。

①体会八路军叔叔们的心情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一段

四、升华情感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王二小的神态,想象出王二小的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找出文中最打动你的句子读一读,读出感情;再以《歌唱王二小》的乐曲为伴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收集更多小英雄的故事,在班队活动课开展“学习小英雄、争当小英雄”活动。

板书设计: 王 二 小

边放牛边放哨

给敌人带路

带进埋伏圈

消灭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