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教学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黄山奇石教学教案一等奖
连山区站前小学 赵亚光
—教学片断
师:上节课我们游览了黄山风景区,了解了这里的石头以“奇”闻名中外,那么这些石头到底有多奇特?请你选择一幅你喜欢的图来说一说。
生:我喜欢“猴子观海”这幅图,这块石头像一只小猴子,好像才从石缝中跳出来。
生:我也认为这块石头像一个小猴子,它好像是从花果山来的,还望着它的老家呢?
生:我喜欢“仙人指路这幅图”这里的石头像一只雄鹰,展开翅膀,睁大眼睛,好像正在扑一只小鸡。
师:同学们想象力可真丰富,看来这黄山石的确很奇,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写它的“奇”的呢?快速游览课文2-5段,想一想你从这几段中发现了什么?(生读)
生:我发现这几段中都写了石头的“名字”还写它在哪里,什么样子?
师:再读课文,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段落给大家介绍(生自由读汇报)
生:我喜欢第二段,写的是“仙桃石”它在山顶的盘上,样子象从天上飞下来的大桃子。
师:课题是“黄山奇石”这块石“奇”在哪里?
生:一般桃子是长在树上,而这个桃子像从天上飞下来,所以说它奇。
生:一般桃子小,这个桃子大,所以说它奇。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谁愿读这一段,生读。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出“奇”
(学生自学后,小组讨论汇报)
生:介绍、师适时指导朗读
师:黄山的奇石就这么几块吗?
生:不是
师:我们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从这段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黄山奇山很多,有许多有名字的;象“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等,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正等我们给起名字呢?
师:你想象一下,那些叫不出名字的石头会是什么?
生:有的像大野猪,有的像老虎。
生:有的像大树
师:你们的想像力真丰富,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会给它们起上个好名字。
(说明:这个片断设计主要抓住主线,以“奇”贯穿,以奇导入,然后让学生看图寻奇,读文品奇,最后拓展猜奇。
这些环节环环相扣,突出课文的整体美)
资料提供者:
2、《黄山奇石》教学片断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连山区站前小学 赵亚光
—教学片断
师:上节课我们游览了黄山风景区,了解了这里的石头以“奇”闻名中外,那么这些石头到底有多奇特?请你选择一幅你喜欢的图来说一说。
生:我喜欢“猴子观海”这幅图,这块石头像一只小猴子,好像才从石缝中跳出来。
生:我也认为这块石头像一个小猴子,它好像是从花果山来的,还望着它的老家呢?
生:我喜欢“仙人指路这幅图”这里的石头像一只雄鹰,展开翅膀,睁大眼睛,好像正在扑一只小鸡。
师:同学们想象力可真丰富,看来这黄山石的确很奇,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写它的“奇”的呢?快速游览课文2-5段,想一想你从这几段中发现了什么?(生读)
生:我发现这几段中都写了石头的“名字”还写它在哪里,什么样子?
师:再读课文,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段落给大家介绍(生自由读汇报)
生:我喜欢第二段,写的是“仙桃石”它在山顶的盘上,样子象从天上飞下来的大桃子。
师:课题是“黄山奇石”这块石“奇”在哪里?
生:一般桃子是长在树上,而这个桃子像从天上飞下来,所以说它奇。
生:一般桃子小,这个桃子大,所以说它奇。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谁愿读这一段,生读。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出“奇”
(学生自学后,小组讨论汇报)
生:介绍、师适时指导朗读
师:黄山的奇石就这么几块吗?
生:不是
师:我们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从这段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黄山奇山很多,有许多有名字的;象“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等,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正等我们给起名字呢?
师:你想象一下,那些叫不出名字的石头会是什么?
生:有的像大野猪,有的像老虎。
生:有的像大树
师:你们的想像力真丰富,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会给它们起上个好名字。
(说明:这个片断设计主要抓住主线,以“奇”贯穿,以奇导入,然后让学生看图寻奇,读文品奇,最后拓展猜奇。
这些环节环环相扣,突出课文的整体美)
资料提供者:
3、《黄山奇石》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课文围绕黄山石的“奇”,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景观。根据本文的特点及训练的要求,在突出主体性和体现文本资源的可拓展性方面,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认识石“奇”,还要让学生感悟石“趣”。因此,我们可以按照“知-说-悟”的主线,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体会、感悟。启迪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陶治学生的情趣,自主、多元地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探究性准备
(一)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或文字资料。
(二)自读课文及相关内容。要求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并文图结合,分别在书中画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
二、激趣性导入
借助媒体(图片、多媒体影音)或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特点(图文结合),提示学习“看图学文”的方法。
三、体验性阅读
(一)知“石”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黄山石的资料,边出示边讲解,将自己收集的奇石的种类及成因介绍给大家。
2.出示介绍奇石或介绍黄山其他奇特风光的资料,针对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班上进行交流。
3.自主读课文,归纳一下书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石”。图文结合,边读边悟、边悟边读,对感兴趣的内容,不仅要读熟,而且要求能背诵。在积累中感悟表达的准确性,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说“石”
1.读课文,对照插图,分别说说“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引导学生既要说出石“形”,又要说出石“神”。
2.读课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分别说说“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这几处奇石,教材仅提及而已,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
3.对学生课外收集的其他奇石的样子进行表述,充实观察、表达的内容,增强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掌握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三)悟“石”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想像一下“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这些石头的来历,可以以神话、童话故事的形式进行表现。比一比,看谁说得形象、生动、情节完整。
2.在广泛想像的基础上,选择一块奇石,就自己所想像的来历讲给父母听一听,然后写下来。
3.在自读、自悟及创造性想像的基础上,感悟大自然的神韵,陶治学生的情趣。
四、整理性阅读
整理性阅读,是指在网络资源、自读自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回归于文本。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读、齐读、小组读均可)。
(二)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知识能力、情感方法、特殊感受等),有何疑问。
五、拓展性练习
本拓展性练习,主要是走出教材,适当增加阅读量,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其练习的资料既可以是《自读课本》上的内容,也可以是其他儿童读物上的有关写景状物、有益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像能力的短文。从来源的渠道上讲,既可以是教师收集的,也可以是布置学生自己收集。在拓展的要求上,尽量体现理解的层次性和多元化。
资料提供者:侯杰
4、《黄山奇石》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课前透视
黄山雄姿灵秀,气势磅礴,是著名的旅游圣地。本文向我们展示的是“黄山四绝”之一的黄山石。在作者笔下,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显示出它神奇,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趣味横生。不禁让人由此及彼,更加喜爱黄山。本文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共六个自然段,有三个自然段配有图片,可说是图文并茂,为理解课文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黄山是名胜,可孩子年纪小,真正去过的不多。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来收集相关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习会认的14个生字的正确读音,掌握会写的8个生字的笔划笔顺;
2、读熟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
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信息资料: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搜集黄山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 课件演示。(出示文中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画面上的石头像什么?选择其中的一块想一想、说一说。)刚才小朋友看到的和描述的是黄山的石头,它以奇特闻名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的。板书课题。
(课件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敢想敢说,发挥了主体作用。)
2、 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好地方?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乘上旅游专列一同去安徽的黄山,去欣赏那里闻名遐迩的奇石,愿意吗?板书课题。
(联系学生爱旅游的实际,创设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对话平台
自读
1、 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 同桌互相学习,检查读音。
3、 小组合作读,要求:彼此帮助,读得流畅。
4、 大组赛读,要求:比比哪组读得有情感。
(引导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采用活泼的形式促进学生朗读,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识字
1、小组识字。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不会的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请教老师。
2、汇报识字。选出小组的代表,带领大家认读生字。
3、分层次读字词。先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再去掉拼音读生字词。
4、交流识字方法。
5、游戏检测。教师读生字,学生和教师玩“照镜子”的游戏。评选“识字小能手”。
(识字环节要创设识字的情境,保持学生识字的热情,在交流中多了解识字方法,提高自己的识字能力。)
朗读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分自然段指读,其他同学点评议。
3、 小组合作通读全文。
(发挥学生读书的自主性,在朗读的方式上不要限制,要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写字
1、教师出示要写的生字:尤、其、区、它。学生认读。
2、 观察字形,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示范,重点对难写的字进行指导。如:“区”字的笔顺:一区
4、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多观察,多练习。)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摘仙桃游戏:(出示仙桃形生字卡片)你喜欢哪个仙桃就拿起哪个,高高举起,带领同学生读,并为仙桃找朋友(组词或找出形近字),并练习用字词说话。
精读
1、 师有感情略带夸张的语气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黄山石的奇。
2、 学生分组自由朗读。争取做到有感情。
3、 选读汇报。喜欢哪部分就练习读哪部分,再上台展示。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由选择内容,选择方式,并给学生阅读以充分的时间,激发学生让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诵读
1、 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出自己感受,体会黄山石的奇特与美丽。
2、 配乐齐读全文。
3、 自由练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再试着背诵这一部分,比一比,看谁背得有感情。
(读书要有个性的体验,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感悟,在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进行积累。)
练习
1、 出示课后“想想说说”,引导学生弄清意思。
2、 小组内练习说。
3、 汇报自己的成果。
(结合课文学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拓展
1、现在,黄山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去画一画这些奇形怪状的岩石,再给它们起些有趣名字吧!画后边介绍边展示。
2、搜集交流。将你搜集的有关黄山的故事、图片等资料展示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收获。
(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不限于课文内容,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相互交流,培养了语文综合素质。)
写字
1、 出示要写的字:巨、安、块、站。学生认读。
2、 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学生观察字形。
3、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4、 教师范写,指导重点。如巨,与区字形近似,里面两笔不同。
5、学生再练写,教师相机指导,组织评议。
(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相互评议,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培养写字上也会相互促进。)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那里,千峰竞秀,著名有的七十二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雄姿灵秀,气势磅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天下四绝”。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那些怪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其分布遍及峰壑巅坡,构成了一幅幅图画。
黄山奇松,破石而生,傍崖生长、千曲枝虬、苍翠挺拔。
黄山巧石,灵幻奇巧,形像逼真,若静若动, 一步一景。
黄山云海,瑰丽壮观,聚散奔突,排山倒海,变幻无穷。
黄山温泉,常流不息,水温适宜,可饮可浴, 治病健身。
阅读在线
人们说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黄山集众多中国名山胜景于一身,尤其是这里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视为“天下四绝”。
“四绝”之首是黄山松,它们形状各异,多生第于绝壁险峰之上。
黄山有无数奇巧的怪石,它们与险峰、奇松巧妙结合,构成一幅幅奇妙的画卷。这些奇石有的像人,有的像动物,有的像一种东西。其中“金鸡叫天都”“仙人指路”“猴子望海”更是十分出色,它们不仅样子逼真,还都有动人的传说呢!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一百多处。其形态真是千奇百怪,令人叫绝。
云雾是黄山的神来之笔,每当云雾弥漫群峰,黄山便成了“云海”。
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常年流淌不息。温泉里的水对一些疾病,尤其是皮肤病,有一定的疗效。
黄山真美,正如到黄山考察的联合国官员说的那样:“在我看过的山中,这是最特殊、最绝妙的了。”
5、四年级教案:《黄山奇石》教学片断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片断设计
—教学片断
师:上节课我们游览了黄山风景区,了解了这里的石头以“奇”闻名中外,那么这些石头到底有多奇特?请你选择一幅你喜欢的图来说一说。
生:我喜欢“猴子观海”这幅图,这块石头像一只小猴子,好像才从石缝中跳出来。
生:我也认为这块石头像一个小猴子,它好像是从花果山来的,还望着它的老家呢?
生:我喜欢“仙人指路这幅图”这里的石头像一只雄鹰,展开翅膀,睁大眼睛,好像正在扑一只小鸡。
师:同学们想象力可真丰富,看来这黄山石的确很奇,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写它的“奇”的呢?快速游览课文2-5段,想一想你从这几段中发现了什么?(生读)
生:我发现这几段中都写了石头的“名字”还写它在哪里,什么样子?
师:再读课文,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段落给大家介绍(生自由读汇报)
生:我喜欢第二段,写的是“仙桃石”它在山顶的盘上,样子象从天上飞下来的大桃子。
师:课题是“黄山奇石”这块石“奇”在哪里?
生:一般桃子是长在树上,而这个桃子像从天上飞下来,所以说它奇。
生:一般桃子小,这个桃子大,所以说它奇。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谁愿读这一段,生读。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出“奇”
(学生自学后,小组讨论汇报)
生:介绍、师适时指导朗读
师:黄山的奇石就这么几块吗?
生:不是
师:我们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从这段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黄山奇山很多,有许多有名字的;象“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等,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正等我们给起名字呢?
师:你想象一下,那些叫不出名字的石头会是什么?
生:有的像大野猪,有的像老虎。
生:有的像大树
师:你们的想像力真丰富,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会给它们起上个好名字。
(说明:这个片断设计主要抓住主线,以“奇”贯穿,以奇导入,然后让学生看图寻奇,读文品奇,最后拓展猜奇。这些环节环环相扣,突出课文的整体美)
6、尊重主体 平等对话《黄山奇石》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
师:出示书中四幅挂图。
师: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吗?
生:知道。第一幅图是“仙桃石”,第二幅图是“猴子观海”,第三幅是“仙人指路”,第四幅图是“金鸡叫天都”。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个大“仙桃‘是哪来的?
生:是孙悟空去蟠桃园摘桃子,不小心从天上掉下来的桃子。
师:想象力真丰富,还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可真了不起,再想象一下“猴子“看到了什么样的大海?
生:无边无际的大海。
生:波涛汹涌的大海。
师:用词真准确,如果你是那位指路的“仙人“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生:你们好,欢迎到黄山来旅游。
生:你们好,那边的石头多有趣呀!让我们带你们去吧!
师:他们可是个优秀的小导游,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名小导游?(生:想。)这四幅图就是黄山的四个景点,选择你喜欢的景点向游客介绍。为了同学更出色地完成这次导游任务,老师建议大家把你选择的内容先练习读一读。
生:(练读)
师:(指一名同学读)
师:你觉得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他把“大桃子”这个词读得很重。
师:你也能读一读吗?
生:(读课文)
师:谁愿意做小老师,为同学们师范读下一段。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你觉得这位小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很好,因为她读得很流利,
生:还可以,我有信心比她读得更好。
师:你能有勇气向别人挑战,你一定读得一定很棒。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出了对黄山奇石的喜爱之情,既然同学们这么喜欢这些有趣的石头,那你想不想把你知道的介绍给游客?
生:想!
师:那就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怎样背才能背得快呢?
生:看图来背。
生:抓重点词来背。
生:反复读,读熟了再背下来。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选择一种适合你的,练习背一背。
生:(练背)
师:(指名背)
师:下面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部分编成导游词。先自己练说,再说给同组的同学,然后,各组推荐一名代表到前面来说。
生:(同组练说)
师:(巡视,指导学生准确使用词语)
生:(推荐代表)
师:在他们说之前,你们有什么要嘱咐的吗?
生:说话要有礼貌,要先问客人好,并介绍一下自己。
生:还可以展开想象,详细介绍以下石头的样子和周围的景物。
生:说话的声音要宏亮。
师:现在就请小导游带领我们游览一下黄山奇石。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教学片断,教师注意保持了对话双方的平等意识,处处与学生交流沟通。比如,师生共同探讨怎样有感情地读,怎样背得快,都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解决问题。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崇尚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都得以体现,生命的花朵都得以绽放。
资料提供者:
7、黄山奇石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黄山奇石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2. 知道课文写了黄山的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了解主要内容。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解释指定词语。
4. 读懂第1、2段课文。
5. 认识并列段式,能读懂第2自然段是怎样具体写两块奇石的形状,又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并列段式,读懂用并列段式写的第2自然段。
教学难点:读懂第2自然段是怎样把黄山奇石的样子写具体的。
(三)教学准备
1. 课文朗读录音;
2. 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师板书:“黄山”)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吗?谁能介绍一下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师简介黄山:黄山是我国五大名山之一,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山体雄伟奇特,有岩、洞、潭、瀑等自然景观,素有“人间仙境”之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黄山“四绝”。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欣赏一下“四绝”之一的“奇石”(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 播放全文录音
2. 自读课文,把课文介绍的奇石用“——“划下来
3. 说说课文写了黄山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
4. 这4块奇石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
5. 你觉得文中哪个段落与众不同?为什么?
三、预习课文
四、检查预习效果
1. 多音字组词:
tán ( )
弹
dàn ( )
2.辨字组词:
徽( )尤( )陡( )状( )臂( )峭( )
微( )龙( )徒( )壮( )避( )消( )
3.字形分析:微、脖,并交流如何巧记难字。
4.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神奇、陡峭、云海、闻名中外、奇形怪状
5.质疑问难。
五、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共有几句?分别写了什么?
a)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
b)黄山风景区的景色特点。
3.“那里”指什么地方?黄山风景区整体景色的特点是什么?哪一句总写了黄山石的神奇?哪个词点明了在黄山景色中,“奇石”是最有名的?(尤其)给“尤其”找个近义词。
六、研读第2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2自然段
2.指导学生认识并列段式:
像第2自然段这样在一段话中并列地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容的“段”叫并列段,并列段中的几个内容可以调换顺序,它与总分段式最大的区别是没有总起句,各句之间是表示并列的关系。
3. 学习“单元学习提示”,说说:并列段式可分几步来学?讨论后出示小黑板:
1).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
2).每个内容是怎样写的?
3).这几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4. 根据学法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
(2)这两个内容分别是怎样写的?
①(出示“猴子观海”投影片)齐读写“猴子观海”的话,“猴子观海”奇在什么地方?
a)在哪里观海?
b)观什么“海”?
c)怎样观海?圈出3个动词
②(出示“仙人指路”投影片)齐读写“仙人指路”的话,说说“仙人指路”又奇在什么地方?
a)第5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b)圈出写仙人姿势动作的3个动词,并在投影上指认“仙人”、“手臂”等。
(3)这两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呢?
a)默读,用“~~~~~~~~”划出这句话,并圈出最重要的连接词。(“仙人指路”也很有趣。)
b)指导朗读这句话(“也”读重音)
c)你能把“也很有趣”换个词说说吗?(也很有意思……)
(4)小结:口头填空后完成《作业本》第5题。
(5)指导朗读并背诵第2段。
六、作业:《作业本》第2、3题。
板书: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黄山奇石 仙桃石
金鸡叫天都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2. 读懂课文第3段是怎样具体描写两块山石的奇特,又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认识并列段式的结构特点,掌握其阅读方法。
3. 背诵课文第2、3段,听写第4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继续读懂用并列段式写的第3自然段。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文字,读懂第3自然段是怎样把黄山奇石的样子写具体的。
(三)教学准备
1. 课文录音;
2. 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 多音字组词。
2. 解释词语。
3. 听写。
4. 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5. 复习“自学提示”,出示小黑板。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3段。
2.这一段讲了哪几个并列的内容?为什么说它们是并列的?
3.读句理解怎样把这一山石的“奇”写具体。
① 第1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山石比作“桃子”和“盘子”,你看像吗?)
② 前面写到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都很有趣,作者不但写了它们像什么,还写出了它们的姿势、动作,把这些奇石给写活了。这段写“金鸡叫天都”与前面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处:
① 作者想像“金鸡”还能报晓
② 有色彩,很好看,也很像。(理解:为什么叫“金鸡”,能金光闪闪的原因。)
③ 看着投影说说“金鸡”叫“天都”是怎样的奇景,并说这一景为什么“著名”。
4. 课文中是怎样把“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这两个景观连接起来的?
5. 小结段式特点和阅读方法。
6. 齐读。
三、讲读第4自然段
1. 导入:学到这里,请你们说说黄山的奇石为什么“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如果黄山只有第2、3段写的这4种奇石的话,它能“闻名中外”吗?
2. 从哪里可以看出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等等”,叫得出名的和叫不出名的。)
3. 这段中从哪里可以看出黄山奇石的奇?
4. 看投影,仔细观察各种岩石的造型特点,试着给它们起个好听的名字。
四、
总结谈话
1. 有关黄山景观。
2. 有关并列段式。
3. 小结:黄山石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有机会,大家不妨亲自去看一看,你一定也会陶醉其中的。
五、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全文。
六、背诵第3自然段课文。
七、质疑问难。
八、作业:
1. 背诵第2、3自然段。
2. 抄写第4自然段。
8、黄山奇石教案教学设计
姓名
学科语文课题黄山奇石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设计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会认:陡、峭、臂。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记忆字形,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教学用具:卡片、图片、电脑。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会认:陡、峭、臂。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
学
过
程设计过程修订情况及原因
一、观看黄山的风光片,导入新课:
教师担任导游的角色,播放黄山的风光片,请学生观看,并讲解:黄山在我国的安徽省,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那里风光秀丽,景色神奇,最著名的就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同学们请你们认真观看,一会儿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说说看到的内容。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黄山的一大景观——奇石,教师接着板书课题——黄山奇石。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和会认的字。
(一)教师:为了让同学们玩的愉快而有意义,我们先要做好准备工作,请大家拿好介绍的内容,自己先读一读,注意读准生字的音。如果有不认识的汉字请你画出来。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同学互想帮助,解决认字的问题。如果仍然有不认识的生字,就做好记号。
3.教师走下去收集学生不认识的汉字,把这些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4、指名让学生读带拼音的生字,解决字音的问题。
(二)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小组讨论自己是怎样记字形的?说说平时是怎样用这些字的?
2、小组汇报学习过程。每组讲一个字,讲的不好,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汇报的形式是
(1)读字音;
(2)分析字形和在本课中由生字组成的词;
(3)扩展词语。
3、理解词语意思:(学生在理解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也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说。)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进一步。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三)指导书写:
1.学生在书上把每个字按笔顺描写。
2.仔细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试着把每个字独立写一个,写后与范字比较,看看哪笔写得不好再进行修改。
3.在书写过程中让学生说说哪个字不太好写?
4.教师指导书写。
(1)出示带田格的“滚”字。
(2)观察这个字,有什么特点?
(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3)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滚”字:三点水旁的“提”写得不要太平,在横中线上收笔。右半部分的“点横”和“公”字要写在横中线上。下面的笔画是:撇、竖提、撇、捺,最后一笔“捺”要与左面的提同高。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5)学生独立书写这个字,每字写一遍。
(6)同桌同学互查,相互纠正。
(7)展示评议。
5.其他生字由于笔画少,不是很难,学生把每个生字独立写一遍。学生有问题举手,教师个别辅导。
6.展示评议,比比谁写得最好。
三、初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听录音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读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6段)
2.自己读课文,提出问题。
3、教师走下去收集问题。
四、复习巩固:
1.看词语,找出生字卡片,补充完整:
*
秀丽(
神
)奇
*
奇形怪(状)
*
仙人(指)路
2、读词大比拼: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看电脑随机出示词语看谁读的准确。
五、布置作业:
1、
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每个字写3遍。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2.
抄写词语:神奇
风景区
弹琴
名字
翻滚
著名
巨石
板书设计:
14、黄山奇石
“仙桃石”
有趣极了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9、黄山奇石教案教学设计
黄 山 奇 石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石的有趣与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正确认读本课的十五个生字,会写其中的十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重点:理解黄山石的奇,趣、多。
教具准备:投影片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记住了生字的字音,知道了黄山上有不少奇怪有趣的石头,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2,黄山奇石(师范读课文)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老师刚才的范读,你们觉得黄山石怎么样?
生:我觉得黄山的石头很特别。
生:我觉得黄山的石头有趣极了。
生:我觉得黄山的石头美极了。
师:你们说得棒极了,老师用“奇特、有趣极了”来概括大家的发言,你们说可以吗?
生:生答后。(师板书:奇特、有趣极了)
师:我觉得黄山的那块石头最奇特、最有趣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自己最喜欢哪块奇石,把描写它有趣的地方画下来,小组讨论讨论。(生四人小组讨论,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很认真。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给大家介绍介绍,如果你想读,就有感情的给大家读一读;如果你想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就给大家来讲一讲;如果你想用动作来给大家来表演,那就给大家来表演表演。
生:我喜欢“猴子观海”这块奇石。小猴子两只胳膊抱着腿,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大海,都看呆了。
生:我也喜欢“猴子观海”这块奇石,它能爬在陡峭的山峰上,说明它胆子大、不怕苦。
生:我通过看猴子观海这块奇,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做事要专心”
师:同学们,他们说好不好?(生答)
(师出示投影画面,板书:猴子观海)
师:谁能说说他们哪儿说得好?
生:他专心这个词说得准确。
师:他是从哪个词体会出专心的?
生:一动不动。
师:这个同学抓住了猴子的动作和神态,说出了“猴子观海”的奇特、有趣,另一位同学还谈了自己的想法。还有谁喜欢“猴子观海”请给他们补充补充。
生:猴子看着翻滚的云海很专心,都被迷住了。
师:你说得真好,谁还想发言?或者表演表演。
(指名到前面表演)
师:他表演得好不好?跟图上比一比,看他什么地方表演得好?
生:他的动作做得得好,一动不动地。
生:他两只胳膊抱着腿,专心地看着翻滚的云海。
师:我们来看图。这块石头像猴子一样在欣赏着美丽的云海。你能把这一段有感情地读一读吗?
(生有感情地读这一段课文)
师:你觉得其它的石头怎么样?请来说一说。
生:我喜欢“仙桃石”,因为它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
师:(出示投影,板书:仙桃石)
“像从天上飞下来的”就突出了一个“仙”字。(边说边指图)谁还有补充?
生:它落在石盘上,就更奇特有趣了。
师:大家快把这段练习读一读,读出情趣。
(生练习朗读,并指名朗读)
师:谁还想说?
生:我喜欢“金鸡叫天都”这块石头。因为太阳一出来,阳光照在它身上,金光闪闪的,它就像金鸡一样。
师:(板书:金鸡叫天都)他从“金光闪闪”一词体会出了山石的奇特、有趣,突出了“金鸡”“金”的特点。谁还从“叫天都”体会出它的奇特有趣?
生:它是对着天都峰叫的,好像在说:“天都峰,我想到你那去看看。”
师:他不仅说出了金鸡的动作,还加上了自己的想像,谁能把这块石头的奇特、有趣连起来说说。
生:太阳一出来,这块几块石头金光闪闪的,像雄鸡一样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叫。好像在催促天上的神仙快快起床。
师:他说得太棒了,大家把这块石头的奇特、有趣读出来好吗?
(生练习读,师个别指导)
师:还有一块奇石是什么?
生:“仙人指路”(师板书:仙人指路,出示投影)
师:这块石头怎么奇特、有趣呢?
生:他像一位仙人,伸着手臂指向前方,好像是在给游人指点方向,介绍美景。
师;他不光说出了仙人的动作,还加进了自己的想像,谁还能说一说他的样子?
生:他穿着明晃晃的长袍。
生:他还长着白花花的胡子。
师:是啊,(指图,它多像电视里的老神仙啊!你们做做这个动作。生做动作)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幅图,上面也是黄山的一块奇石(师放投影)同学们猜猜看,它叫什么名字?
生:(齐声说)天狗望月。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能看着图,根据这个名字,说说这块石头怎么奇特、有趣吗?
生:它像一只狗抬着头,望着天上月亮。
师:书中还介绍了两块有趣的石头,“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咱们看谁能想像着说说它们的样子?
生:好像是两只狮子在争夺一个球。
师:这位同学的想像突出了一个“抢”字。太棒了!
生:我说“仙女弹琴”。一个美丽、温柔的仙女,站在大石头上,抱着琴在弹一首动听的曲子。
生:这个仙女穿着美丽的长裙,风吹着她长长的头发。
师:你们的想像力太丰富了。黄山的石头可真有趣、奇特。学了这课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我特别喜欢这些石头,想亲自去黄山看一看。
生:我特别想去给没取名字的石头取名字。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把你对黄山奇石喜欢、热爱的情感读出来。(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还有许多像黄山这样的著名风景区,课下同学们可以读一读介绍这些风景区的书。另外,我们学过介绍我国宝岛台湾风景区的课文《日月潭》,请同学们回忆回忆。还有,在咱们河北省的承德有棒槌山、饸蟆石等等。请同学们多读读这方面的材料,来了解祖国的有趣的奇山异石以不断的丰富、提高自己。好,课文先学到这儿,请同学们看生字。
师:(放生字投影)
大家把这些生字先读一读,然后看一看哪几个生字最难记,请把你的好办法说一说。(生读生字)
生:我觉得“膊”字难记,他笔画比较多,注意不能丢最后一笔“点”。
生:“形”字右边的三撇要写好。
师:你们看得真仔细,大家要向他们学习。请同学们记好这两个字,剩下的字同桌互相说一说。(生同桌互相说字形)
师:这些生字同学们课下在习字册上写一写,难写的可以多写几遍,会写的少写或不写,并注意占格的位置。
资料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