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百老人悼词精选

《农村百老人悼词精选》属于悼词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农村百老人悼词精选

1、农村百老人悼词精选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亲朋好友:

  房外烈日炎炎,室内哀声阵阵。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来到这里,隆重举行百岁老人张**老先生与世长辞的悼念活动。

  公元2013年8月9日下午3时40分,张**老先生在家中安详地逝去,享年104岁。虽然他的谢世,已经是“船到码头车到站,油尽灯枯火自熄”的.时候,但是,今天,我们每一位来宾和亲戚朋友以及所有张氏房族后代的心情,仍然是无限悲痛,无比怀念,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张**老先出生于1910年农历六月初十日,生长在慈溪市宗汉街道潮塘村张家一户富裕的望族家庭,他是余姚云柯张氏第23世孙,谱名**,字仲达,号雏鹤,又名张啸,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改名为杨重聚至今。老先生一生生育5个儿子3个女儿,现在子辈、孙辈、曾孙辈、玄孙辈加起来,直系亲属已达70多人,真是子孙满堂,人丁兴旺,长命百岁,福寿双全哇。

  今天,在这里,我以个人名义,代表所有来宾和亲朋好友,对张老先生的一生划分五个生活阶段,进行简要的总结和追忆。

  第一阶段:幼年时期,无忧无虑的生活,使他成为一名童子诗人。

  老先生生在姚北巨富家庭,年幼受业于叔祖张本先生,随后赴余姚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即达善学堂前身)就读。因塾师从幼启蒙,其父善诗教诲,13岁时,他向宁波《春风诗刊》投去两首诗作,即被刊用,喜不自胜,从此之后,作诗不断,时有佳作在《时报》上发表,被誉为“童子诗人”。

  第二阶段:青年时期,善诗喜词的爱好,使他成为社会贤达莫逆之交。

  张老先生的父亲是姚北巨富闻人,儿子在协助长辈开创家业的同时,多数时间与社会文人墨客结交,以诗会友,相互切磋。友善者中,有坎墩严介畴、施叔范,长河范无伤等名人。抗战时期,避居余姚城,与姜枝先、钟潜英等诗友甚为密切。之后,又与慈溪毛契农、福建丘澥山成为忘年之交。并结识山西景梅九,与长沙柳敏泉接成蜜友,加入南社诗社,每月两次,交流诗作。从1947年起,到解放前夕,张老先生的诗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高峰阶段。

  第三阶段:壮年时期,社会发展的变革,使他过上了平民百姓生活。

  全国解放初,张老先生在上海经营万康源酱油店;1956年,结束个体商业业主身份,公私合营,成为国营商店职工;1958年,因家庭出身关系,回到原籍潮塘村务农;1980年4月,政府落实有关政策,以退休职工待遇,领取退休工资。在这期间,生活少忧,闲事不议,有人辱他,充耳不闻,显示出乐观大度的为人心态。

  第四阶段:晚年时期,作诗练字,养身修心,使他颐养天年无比快乐。

  1980年以来,张老先生家里发生了一件又一件喜事。首先,政府为他摘除了地主份子帽子;接着,政府清退了解放初他向企业商业投入的股金、利息;按政策给予退休职工待遇;两个儿子冤案得到平反;孙辈们创业有成……等等,等等事情,真是喜事连连,好事不断。安康的生活,使老先生始终保持着一股好学上进的劲头,他写诗、作词、练书法,自娱自乐,自得其所,努力追忆往昔诗作,与故旧切磋,重拾旧欢,时作韵语。编印厚厚三册《剑光花影楼诗稿》,赠予亲朋好友。让我们看到:“少年之作绮丽浓艳,中年之作忧世伤生,晚年之作平淡旷达”的佳诗美词。各个阶段,每篇诗稿,都具特色,难寻呻吟之句,出自肺腑之言。杭州王斯琴老先生评述:“好语如珠,情景俱胜,剑光闪烁,花影迷离”。

  第五阶段:百岁以来,象一甏陈年老酒,使他甜蜜醇口,四处飘香。

  2009年7月,适逢老先生百岁大寿,这颗沉睡多年的明珠,随着街道老龄办、编志办深入挖掘宣传,一下子从地面冒了出来,闪耀着光芒,为社会所关注,让世人所尊敬,使他和他子孙后代增添了无限光彩。

  2009年7月28日,宁波日报以《世纪风云苦乐过,淡定生活享天年》为题,以通讯形式,详细报道了他的人生事迹; 7月31日,在中益大酒店隆重举行百岁生辰活动;这年老人节,宗汉街道和慈溪市老龄委把老先生评为“十大健康老人”;当年年底,由方东编著的《三百年的辉煌》一书,以追踪张家300年发展史为主线,正式出版发行; 2011年8月,慈溪市文联又将他所作《剑光花影楼诗稿》编为专辑,出版发行,让张老先生高兴万分,享受到晚年幸福生活。

  张老先生能够活到104岁,成为宗汉街道到目前为止,有姓、有名、有历史记载的最高寿老年人,这与他宽阔的胸怀、正直的为人、博渊的知识,是完全分不开的。

  总而言之,老先生在104年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晚清、民国和社会主义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他有过幸福的童年、有过开心的青年、有过坎坷曲折的壮年、也有过欢乐愉快的晚年。今天,我们举行悼念活动,前面所总结的仅仅是我们所了解的一部分片断和事情,我们也一时说不尽对老人家的深切追思和怀念,我们也一时写不完老人家一生的重大事情和业绩。

  张**老先生的去世,使张家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寿活宝,这不但是张家的一大损失,也是所有来宾和亲朋好友的一大损失,因为从今之后,我们再也不可能见到这位知识博渊的老先生,我们再也不可能有当面向他学习、请教、面授的机会。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精神传后代!

  永别了,尊敬的张老先生,在这里,我们一起敬祝您老人家,在走向天堂的大路上,一路平安,一路顺风,一路走好!

  永别了,尊敬的张老先生,在这里,我们衷心祝福您老人家,在天国里,永远安心,永远幸福,永远快乐!

  永别了,尊敬的张老先生,在这里,我们也衷心祝愿您老人家的灵魂,每时每刻保佑着、护佐着您的子孙后代、以及今天到场的所有嘉宾、所有亲戚朋友,在今后的生活里,一切平安健康,一切繁荣昌盛,一切像张老先生那样,人人活到一百岁!

2、农村老人去世悼词

各位亲朋好友、父老乡亲:

  今日,咱们怀着非常沉重和沉痛的心境,吊唁xxx。xxx因病意外于20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与世长辞,享年xx岁。他的与世长辞,使咱们失掉了一位好xxx,失掉了一位深受咱们敬爱的好xxx,也是孩子们失掉了和颜悦色的好xxx。

  xx是我国农民的典型代表。他的终身,是勤劳的终身。他终身酷爱土地,甘当老黄牛。他兢兢业业了一辈子,也静静奉献了一辈子,将劳作的汗水洒满大地。他从前身披蓑衣、脚踏草鞋,风里来雨里去,靠勤劳朴素的品质,维持着一家老小的生计,支撑起一个兴隆的家。他与千千万万一般老百姓相同,生命不息,斗争不止。

  xx虽然逝世了,但他那种兢兢业业、忘我作业的奉献精力;那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种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崇高道德,仍值得咱们学习和记取。

  xx安眠吧

  咱们永远思念您!

3、农村老人去世悼词

各位亲友、各位来宾、父老乡亲:

  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xx老人不幸病逝,并向她的遗体作最后告别。

  首先,请让我代表她的.家属衷心地感谢各位亲友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不辞辛劳来到这里参加老人的悼念活动。

  xx老太太生于1928年12月20日,一年前由于不慎摔倒致骨折留下后遗症,卧病在床,历尽病痛折磨于20xx年11月17日中午离开人世,享年86岁。

  老人作为一位普通劳动妇女,虽然没有高深的文化知识,也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他像千千万万劳动妇女一样,有着中国普通劳动妇女所具有的美德。

  老人一生勤劳朴实。

  农家出生,繁重的农活的磨练,造就了她健康的体魄。

  一生生育10个子女,平日里,抚育子女侍候公婆,家务劳动琐碎而繁重,另外还要参加田间劳动,没天黑夜地忙碌在田间地头,粗重的农活样样在行,比起那些男子也毫不逊色。

  她就是这样,对于家庭总是做的多,索取的少。

  她生活节俭,甚至到对自己苛刻的地步,有好吃的总是留给公婆和孩子,常年积月总是穿破旧的衣服,很少添置一件衣衫。

  在家庭,上孝公婆,下爱子孙,辛劳操持,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与邻里相处,宽以待人,与人为善,乐于助人。

  尽管自己家庭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左邻右舍遇到困难,都会主动帮一把,邻家婚丧嫁娶、总是热情帮忙操持。

  对待邻居的老人如同自己的老人,对待邻居的孩子如同自己的孩子。

  由于她的善良真诚,与兄弟叔伯、妯娌子侄都能和睦相处,一生从来未与别人争过一句嘴,红过一次脸。

  农村家庭大多是艰苦的,但老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乐观坚强的。

  老人经历不少的社会变化及丧夫失子的家庭变故,经历的挫折磨难不少,她都能乐观面对,十二岁来到婆家,种菜挑水拉车磨面,很劳累,但她干的乐呵呵的,没有丝毫的埋怨;年轻时,在生产队里,担任妇女队长,重活累活抢着干;在人生的最后两年,患病在床,生活难以自理,为了不给小辈添麻烦,表现出了少有的坚强,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自己做,有时难免摔跤,跌破身体,也不叫苦。

  老人如今撒手人寰。

  天地含悲,山河共泣。

  子孙想你,难见您音容笑貌;邻里念您,忆不完您慈善美德。

  言有尽,情无限,千言万语,万语千言,说不完您给子孙留下的贤德懿范,也难以表达亲人子孙对您的深切悼念。

  愿您地下安息!愿您天堂有灵,福佑子孙!

4、农村老人悼词

各位亲朋、各位宾客、父老乡亲:

  今日,咱们怀着沉痛的心境吊唁xx白叟意外病逝,并向她的遗体作最终离别。首要,请让我代表她的家族衷心肠感谢各位亲朋在百忙中抽出时刻不辞辛劳来到这儿参与白叟的吊唁活动。

  xx老太太生于1928年12月20日,一年前因为不小心摔倒致骨折留下后遗症,卧病在床,历尽病痛糟蹋于20xx年11月17日正午离开人世,享年86岁。白叟作为一位一般劳作妇人,虽然没有深邃的文化知识,也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作业,但他像千千万万劳作妇人相同,有着我国一般劳作妇人所具有的美德。白叟终身勤劳朴素。农家出世,深重的农活的磨练,造就了她健康的体魄。终身生育10个后代,素日里,育婴后代侍候公婆,家务劳作琐碎而深重,别的还要参与田间劳作,没天晚上地繁忙在田间地头,粗重的农活样样内行,比起那些男人也毫不逊色。她即是这么,对于家庭老是做的多,讨取的少。她日子节俭,乃至到对自个严苛的境地,有好吃的老是留给公婆和孩子,终年积月老是穿寒酸的衣服,很少增加一件衣衫。在家庭,上孝公婆,下爱后代,辛劳料理,静静无闻,兢兢业业。与邻里共处,宽以待人,与人为善,乐于助人。虽然自个家庭日子过得并不殷实,但左邻右舍遇到困难,都会主动帮一把,邻家婚丧嫁娶、老是热情帮助料理。对待街坊的白叟好像自个的白叟,对待街坊的孩子好像自个的孩子。因为她的仁慈真挚,与朋友叔伯、妯娌子侄都能友善共处,终身从来未与别人争过一句嘴,红过一次脸。乡村家庭大多是艰苦的,但白叟对待日子的情绪是达观刚强的。白叟阅历不少的社会改变及丧夫失子的家庭变故,阅历的挫糟蹋难不少,她都能达观面临,十二岁来到婆家,种菜挑水拉车磨面,很劳累,但她干的乐滋滋的,没有一点点的抱怨;年轻时,在生产队里,担任妇人队长,重活累活抢着干;在人生的最终两年,患病在床,日子难以自理,为了不给小辈添麻烦,体现出了罕见的刚强,量力而行的作业尽量自个做,有时不免摔跤,跌破身体,也不叫苦。

  白叟现在撒手人寰。六合含悲,山河共泣。后代想你,难见您音容笑貌;邻里念您,忆不完您慈善美德。言有尽,情无限,千言万语,万语千言,说不完您给后代留下的贤德懿范,也难以表达亲人后代对您的殷切吊唁。

  愿您地下安眠!愿您地狱有灵,福佑后代

5、农村老人悼词

各位亲朋好友、各位相邻: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xxx老人。xxx老人生于xx年xx月xx日,她于xx年月日时许,因肺癌病医治无效,享年xx岁。

  xxx老人,您不该走,您不该走得这样早!家庭离不了您,亲朋好友离不了您,众位乡邻离不了您。我们为失去您,而感到十分悲痛,非常难过。

  xxx老人从发病到去世,她始终与病魔作斗争,表现了十分顽强的毅力。同时,在她老人家有病和病重期间,各位亲朋好友和许多乡邻都不曾一次次地前来看望,促膝攀谈,开拓思想,宽温内心,极大地缓解了病情。她的老伴对她关怀备至,体贴入微,照顾周到,充分体现了老夫老妻无法替代的真情实意和深厚感情。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等都十分孝顺,都能尽心尽力地关心和照顾老人,钱和东西都不在话下。在跟前的,把热乎乎的水和饭送到老人嘴边,不厌其烦,无微不至,把照顾老人当做应尽的义务和天职;不在跟前的,揪心牵挂,三天两头地来看望,努力尽一份孝心,走时难舍难离,依依不舍,千嘱咐,万安慰。老人虽然走了,但是她却是带着满意而去的。

  xxx老人一生辛勤劳苦。在家庭,尤其在农村家庭里,一个家庭主妇所受的苦,所受的罪,所承受的家庭压力是无法衡量和计算的。张连珍老人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家庭妇女代表,繁重的家务,繁忙的农活都渗透着她的许多心血和汗水,她对家庭的付出是难以置信的。她曾经疲惫地蹲在桑树地里站不起来,他曾经不止一次地趴在蚕筐上睡着,他还曾经昏倒在清除杂草的玉米地里。确实,xxx老人的病与她的辛勤劳苦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超负荷的操劳,摧残了她的身体,夺走了她的生命。

  xxx老人是一个贤妻良母。一个家庭主妇,既要照顾工作的丈夫,又要关心孩子的生活成长,是多么不容易。老伴为了村里的工作整天在外,可家务和农忙活都是自己承担者,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支持老伴。它有四个孩子,拉扯四个孩子是个什么概念,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孩子的衣、食、住、行、学等,样样都由她来操心,可是她千难万难都能挺过来。因此,个个孩子们都没有辜负她的期望。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事业有成。

  xxx老人一生实在善良。在家庭里,她尊老爱幼,善待家人,使家庭团结和睦,幸福美满。她与亲朋好友以诚相待,处理好了各种关系;她与邻为实、与邻为善,邻邦相助,有求必应,在人们的心目中,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xxx老人的一生,是辛勤劳苦的一生,是艰苦朴素的一生,是实实在在的一生,是正直善良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她的去世,是家庭的一大损失,是亲朋好友的不幸,是众位乡邻的不幸。

  人走精神在,身去德音存。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艰苦奋斗,勤劳致富,文明发家,努力处理好与家人、与他人的各种关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型农村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愿xxx老人一路走好!谢谢大家!

6、农村百老人悼词

  范文1: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亲朋好友:

  房外烈日炎炎,室内哀声阵阵。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来到这里,隆重举行百岁老人xx老先生与世长辞的悼念活动。

  公元2013年8月9日下午3时40分,xx老先生在家中安详地逝去,享年104岁。虽然他的谢世,已经是“船到码头车到站,油尽灯枯火自熄”的时候,但是,今天,我们每一位来宾和亲戚朋友以及所有x氏房族后代的心情,仍然是无限悲痛,无比怀念,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xx老先出生于1910年农历六月初十日,生长在慈溪市宗汉街道潮塘村x家一户富裕的望族家庭,他是余姚云柯x氏第23世孙,谱名x,字仲达,号雏鹤,又名x啸,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改名为杨重聚至今。老先生一生生育5个儿子3个女儿,现在子辈、孙辈、曾孙辈、玄孙辈加起来,直系亲属已达70多人,真是子孙满堂,人丁兴旺,长命百岁,福寿双全哇。

  今天,在这里,我以个人名义,代表所有来宾和亲朋好友,对x老先生的一生划分五个生活阶段,进行简要的总结和追忆。

  第一阶段:幼年时期,无忧无虑的生活,使他成为一名童子诗人

  老先生生在姚北巨富家庭,年幼受业于叔祖x本先生,随后赴余姚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即达善学堂前身)就读。因塾师从幼启蒙,其父善诗教诲,13岁时,他向宁波《春风诗刊》投去两首诗作,即被刊用,喜不自胜,从此之后,作诗不断,时有佳作在《时报》上发表,被誉为“童子诗人”。

  第二阶段:青年时期,善诗喜词的爱好,使他成为社会贤达莫逆之交。

  x老先生的父亲是姚北巨富闻人,儿子在协助长辈开创家业的同时,多数时间与社会文人墨客结交,以诗会友,相互切磋。友善者中,有坎墩严介畴、施叔范,长河范无伤等名人。抗战时期,避居余姚城,与姜枝先、钟潜英等诗友甚为密切。之后,又与慈溪毛契农、福建丘澥山成为忘年之交。并结识山西景梅九,与长沙柳敏泉接成蜜友,加入南社诗社,每月两次,交流诗作。从1947年起,到解放前夕,x老先生的诗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高峰阶段。

  第三阶段:壮年时期,社会发展的变革,使他过上了平民百姓生活。

  全国解放初,x老先生在上海经营万康源酱油店;1956年,结束个体商业业主身份,公私合营,成为国营商店职工;1958年,因家庭出身关系,回到原籍潮塘村务农;1980年4月,政府落实有关政策,以退休职工待遇,领取退休工资。在这期间,生活少忧,闲事不议,有人辱他,充耳不闻,显示出乐观大度的为人心态。

  第四阶段:晚年时期,作诗练字,养身修心,使他颐养天年无比快乐。

  1980年以来,x老先生家里发生了一件又一件喜事。首先,政府为他摘除了地主份子帽子;接着,政府清退了解放初他向企业商业投入的股金、利息;按政策给予退休职工待遇;两个儿子冤案得到平反;孙辈们创业有成……等等,等等事情,真是喜事连连,好事不断。安康的生活,使老先生始终保持着一股好学上进的劲头,他写诗、作词、练书法,自娱自乐,自得其所,努力追忆往昔诗作,与故旧切磋,重拾旧欢,时作韵语。编印厚厚三册《剑光花影楼诗稿》,赠予亲朋好友。让我们看到:“少年之作绮丽浓艳,中年之作忧世伤生,晚年之作平淡旷达”的佳诗美词。各个阶段,每篇诗稿,都具特色,难寻呻吟之句,出自肺腑之言。杭州王斯琴老先生评述:“好语如珠,情景俱胜,剑光闪烁,花影迷离”。

  第五阶段:百岁以来,象一甏陈年老酒,使他甜蜜醇口,四处飘香。

  2009年7月,适逢老先生百岁大寿,这颗沉睡多年的明珠,随着街道老龄办、编志办深入挖掘宣传,一下子从地面冒了出来,闪耀着光芒,为社会所关注,让世人所尊敬,使他和他子孙后代增添了无限光彩。

  2009年7月28日,宁波日报以《世纪风云苦乐过,淡定生活享天年》为题,以通讯形式,详细报道了他的人生事迹; 7月31日,在中益大酒店隆重举行百岁生辰活动;这年老人节,宗汉街道和慈溪市老龄委把老先生评为“十大健康老人”;当年年底,由方东编著的《三百年的辉煌》一书,以追踪x家300年发展史为主线,正式出版发行; 2011年8月,慈溪市文联又将他所作《剑光花影楼诗稿》编为专辑,出版发行,让x老先生高兴万分,享受到晚年幸福生活。

  x老先生能够活到104岁,成为宗汉街道到目前为止,有姓、有名、有历史记载的最高寿老年人,这与他宽阔的胸怀、正直的为人、博渊的知识,是完全分不开的。

  总而言之,老先生在104年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晚清、民国和社会主义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他有过幸福的童年、有过开心的青年、有过坎坷曲折的壮年、也有过欢乐愉快的晚年。今天,我们举行悼念活动,前面所总结的仅仅是我们所了解的一部分片断和事情,我们也一时说不尽对老人家的深切追思和怀念,我们也一时写不完老人家一生的重大事情和业绩。

  xx老先生的去世,使x家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寿活宝,这不但是x家的一大损失,也是所有来宾和亲朋好友的一大损失,因为从今之后,我们再也不可能见到这位知识博渊的老先生,我们再也不可能有当面向他学习、请教、面授的机会。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精神传后代!

  永别了,尊敬的x老先生,在这里,我们一起敬祝您老人家,在走向天堂的大路上,一路平安,一路顺风,一路走好!

  永别了,尊敬的x老先生,在这里,我们衷心祝福您老人家,在天国里,永远安心,永远幸福,永远快乐!

  永别了,尊敬的x老先生,在这里,我们也衷心祝愿您老人家的灵魂,每时每刻保佑着、护佐着您的子孙后代、以及今天到场的所有嘉宾、所有亲戚朋友,在今后的生活里,一切平安健康,一切繁荣昌盛,一切像x老先生那样,人人活到一百岁!

  范文2:

  各位亲友,村民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来到这里,深情缅怀这位跨越世纪的百岁老人XXX。面对老人的故去,我们晚辈的心情皆无比悲痛!

  XXX出生于XXXX年X月,我们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吴婆婆。她经受过百年风雨的洗礼,为我村开长寿先河。如今这位饱经风霜而子孙满堂的老人,因年事已高而于XXXX年X月XX日驾鹤西去,享年101岁。

  吴婆婆老人家的故去,不仅是亲人的一大损失,也是我村的一大损失。我们失去了这样一位受人敬仰的`长辈:与人为善、辛勤劳作、生活俭朴、乐于助人。老人虽然已经故去了,但我们会记住她,不会忘记她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日子。

  XXX生在中国动荡的时期,经历了社会的几度变迁,生前她曾自豪地跟我们说起过她当年来我们村时只有三十几户人家。如今我们村已发展到百十户几百人口的村寨,见证了我们村的发展历程,让年轻人了解过去。

  吴婆婆对乡亲们十分照顾。她经常迎着风雨为乡里邻居治病;忙上忙下辛勤操劳于晨间为乡亲们送出可口的佳肴;乡亲们有困难时,她绝对会第一个过去帮忙。她的品德让我们敬仰,她的功绩我们永不会忘!

  吴婆婆除了对乡亲们的照顾十分周到之外,对家庭更是尽心尽力。一路走来,吴婆婆与其丈夫吴爷爷始终相濡以沫。吴婆婆一生勤俭持家,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把贫寒的家庭操持得体体面面,不仅孩子们都很听话,而且在她的支持下,丈夫得以全力扑在工作上,取得非常好的成绩,获得劳模称号。

  晚年,两位老人精神依旧很好,日常生活都能自己料理,只是腿脚有些不方便,吴爷爷每天都要看报纸和电视,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吴婆婆依然能够穿针引线,做针线活。这个最初只有两个人的家,现在已经从一株小树苗长成了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加上孙辈、重孙辈,四代同堂已有30余口人。后辈们对老人都十分孝顺,老人的日子过得也十分舒心。吴婆婆度过了这样一个安心的晚年,是她早年辛苦的回报,是一生的福气,也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如今,她带着对家人的不舍,和乡亲们的牵挂永远的离开了,将我们的思念永远地带进了另一个世界,也将那份永远无法释怀的哀和痛留在了我们的心底。从今以后,吴婆婆的音容笑貌就只能从她为数不多的照片中,从我们饱含思念的记忆中重温了。

  高山俯首,为您送行。我们为您送上山头,愿老人家一路走好,一路走好,走好哇!

7、农村追悼会悼词范文精选

  各位父老乡亲,各位来宾:

  苍天沮丧,秋风鸣咽。蔡府李老孺人于二○XX年十月二日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三岁。

  李老孺人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她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生她养她的家乡,献给了给她幸福和温暖的家庭,献给了给她欢乐与希望的孩子。

  一九三六年 月 日,她出生于通海口区官路公社石垸三队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取名叫“宝儿”,可她哪里是“宝”,是一根“小草”。童年的她饱受折磨,没有半点快乐,她是家里最大孩子,悲惨的生活迫使她过早地饱尝了人生的艰辛。幼小的她学会了用稚嫩的双肩为父母分担家务,挖野菜、捡螺丝、采菱藕。生活的重担并没有压弯她的腰,她坚信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带领老百姓走上幸福之道。

  一九六○年,她嫁到曹场三队,来到蔡府。面对一贫如洗的新家,她没有埋怨,没有绝望。丈夫裁缝出生,长年在外,她总一个人风里来,雨里去。绾紧头发束紧腰,勤扒苦做,家里的光景一天天好起来。在家里,她孝敬公婆,体贴孩子。受到邻里的称赞;在集体她任劳任怨,不甘落后,天天早出工,晚收工,不占别人的半点便宜,受到众人的好评,多次被评为“五好社员”、“先进个人”,为我们竖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一九八○年,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家乡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她和家人商量后,承包了十多亩农田。当时,孩子们都幼小,都在读书。丈夫很少顾及家里。栽种、收割、打晒、归仓就全靠她一个人,可她总是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在种田的闲暇时间里,她总是一双赤脚,割柴换砖瓦。为了这个家,她总是夜以继日的劳动,几年之后,她家盖起了三间大瓦房,这一切都让亲友敬佩,让家人叹服。

  到了晚年,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她还在为子孙们操劳。孩子们多次劝她好好享福吧。但她仍不辞劳作,由于积劳成疾,落得半身瘫痪,生活不便,可她总是牵挂着儿孙们,只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也舍不得花去家里的一分钱。

  她教子有方,为这个家她操碎了心,七个孩子如今是有才有德,家业兴旺。她与人为善,克己为人,深受乡邻的敬重。

  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理应安度晚年,可无情的病魔硬是将她带走了。呜呼!哀哉!苍天啊,你为何如此无理?大地啊,你为何如此绝情?

  蔡老孺人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的美德将长留我们心间,她的懿德将流芳百世。

  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工作和学习,把我们的家国建设得更好,在我们伟大的国土上建立人间天堂。

  李老孺人,安息吧!

8、农村老人悼词范文

  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各位相邻: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XX老人。 XX老人生于XX年XX月XX日,她于XX年 月 日 时许,因肺癌病医治无效,享年XX岁。

  XX老人,您不该走,您不该走得这样早!家庭离不了您,亲朋好友离不了您,众位乡邻离不了您。我们为失去您,而感到十分悲痛,非常难过。

  XX老人从发病到去世,她始终与病魔作斗争,表现了十分顽强的毅力。同时,在她老人家有病和病重期间,各位亲朋好友和许多乡邻都不曾一次次地前来看望,促膝攀谈,开拓思想,宽温内心,极大地缓解了病情。她的老伴对她关怀备至,体贴入微,照顾周到,充分体现了老夫老妻无法替代的真情实意和深厚感情。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等都十分孝顺,都能尽心尽力地关心和照顾老人,钱和东西都不在话下。在跟前的,把热乎乎的水和饭送到老人嘴边,不厌其烦,无微不至,把照顾老人当做应尽的义务和天职;不在跟前的,揪心牵挂,三天两头地来看望,努力尽一份孝心,走时难舍难离,依依不舍,千嘱咐,万安慰。老人虽然走了,但是她却是带着满意而去的。

  XX老人一生辛勤劳苦。在家庭,尤其在农村家庭里,一个家庭主妇所受的苦,所受的'罪,所承受的家庭压力是无法衡量和计算的。张连珍老人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家庭妇女代表,繁重的家务,繁忙的农活都渗透着她的许多心血和汗水,她对家庭的付出是难以置信的。她曾经疲惫地蹲在桑树地里站不起来,他曾经不止一次地趴在蚕筐上睡着,他还曾经昏倒在清除杂草的玉米地里。确实,XX老人的病与她的辛勤劳苦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超负荷的操劳,摧残了她的身体,夺走了她的生命。

  XX老人是一个贤妻良母。一个家庭主妇,既要照顾工作的丈 夫,又要关心孩子的生活成长,是多么不容易。老伴为了村里的工作整天在外,可家务和农忙活都是自己承担者,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支持老伴。它有四个孩子,拉扯四个孩子是个什么概念,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孩子的衣、食、住、行、学等,样样都由她来操心,可是她千难万难都能挺过来。因此,个个孩子们都没有辜负她的期望。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事业有成。

  XX老人一生实在善良。在家庭里,她尊老爱幼,善待家人,使家庭团结和睦,幸福美满。她与亲朋好友以诚相待,处理好了各种关系;她与邻为实、与邻为善,邻邦相助,有求必应,在人们的心目中,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XX老人的一生,是辛勤劳苦的一生,是艰苦朴素的一生,是实实在在的一生,是正直善良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她的去世,是家庭的一大损失,是亲朋好友的不幸,是众位乡邻的不幸。

  人走精神在,身去德音存。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艰苦奋斗,勤劳致富,文明发家,努力处理好与家人、与他人的各种关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型农村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愿XX老人一路走好! 谢谢大家!

9、农村百老人悼词精选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亲朋好友:

  房外烈日炎炎,室内哀声阵阵。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来到这里,隆重举行百岁老人张**老先生与世长辞的悼念活动。

  公元2013年8月9日下午3时40分,张**老先生在家中安详地逝去,享年104岁。虽然他的谢世,已经是“船到码头车到站,油尽灯枯火自熄”的.时候,但是,今天,我们每一位来宾和亲戚朋友以及所有张氏房族后代的心情,仍然是无限悲痛,无比怀念,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张**老先出生于1910年农历六月初十日,生长在慈溪市宗汉街道潮塘村张家一户富裕的望族家庭,他是余姚云柯张氏第23世孙,谱名**,字仲达,号雏鹤,又名张啸,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改名为杨重聚至今。老先生一生生育5个儿子3个女儿,现在子辈、孙辈、曾孙辈、玄孙辈加起来,直系亲属已达70多人,真是子孙满堂,人丁兴旺,长命百岁,福寿双全哇。

  今天,在这里,我以个人名义,代表所有来宾和亲朋好友,对张老先生的一生划分五个生活阶段,进行简要的总结和追忆。

  第一阶段:幼年时期,无忧无虑的生活,使他成为一名童子诗人。

  老先生生在姚北巨富家庭,年幼受业于叔祖张本先生,随后赴余姚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即达善学堂前身)就读。因塾师从幼启蒙,其父善诗教诲,13岁时,他向宁波《春风诗刊》投去两首诗作,即被刊用,喜不自胜,从此之后,作诗不断,时有佳作在《时报》上发表,被誉为“童子诗人”。

  第二阶段:青年时期,善诗喜词的爱好,使他成为社会贤达莫逆之交。

  张老先生的父亲是姚北巨富闻人,儿子在协助长辈开创家业的同时,多数时间与社会文人墨客结交,以诗会友,相互切磋。友善者中,有坎墩严介畴、施叔范,长河范无伤等名人。抗战时期,避居余姚城,与姜枝先、钟潜英等诗友甚为密切。之后,又与慈溪毛契农、福建丘澥山成为忘年之交。并结识山西景梅九,与长沙柳敏泉接成蜜友,加入南社诗社,每月两次,交流诗作。从1947年起,到解放前夕,张老先生的诗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高峰阶段。

  第三阶段:壮年时期,社会发展的变革,使他过上了平民百姓生活。

  全国解放初,张老先生在上海经营万康源酱油店;1956年,结束个体商业业主身份,公私合营,成为国营商店职工;1958年,因家庭出身关系,回到原籍潮塘村务农;1980年4月,政府落实有关政策,以退休职工待遇,领取退休工资。在这期间,生活少忧,闲事不议,有人辱他,充耳不闻,显示出乐观大度的为人心态。

  第四阶段:晚年时期,作诗练字,养身修心,使他颐养天年无比快乐。

  1980年以来,张老先生家里发生了一件又一件喜事。首先,政府为他摘除了地主份子帽子;接着,政府清退了解放初他向企业商业投入的股金、利息;按政策给予退休职工待遇;两个儿子冤案得到平反;孙辈们创业有成……等等,等等事情,真是喜事连连,好事不断。安康的生活,使老先生始终保持着一股好学上进的劲头,他写诗、作词、练书法,自娱自乐,自得其所,努力追忆往昔诗作,与故旧切磋,重拾旧欢,时作韵语。编印厚厚三册《剑光花影楼诗稿》,赠予亲朋好友。让我们看到:“少年之作绮丽浓艳,中年之作忧世伤生,晚年之作平淡旷达”的佳诗美词。各个阶段,每篇诗稿,都具特色,难寻呻吟之句,出自肺腑之言。杭州王斯琴老先生评述:“好语如珠,情景俱胜,剑光闪烁,花影迷离”。

  第五阶段:百岁以来,象一甏陈年老酒,使他甜蜜醇口,四处飘香。

  2009年7月,适逢老先生百岁大寿,这颗沉睡多年的明珠,随着街道老龄办、编志办深入挖掘宣传,一下子从地面冒了出来,闪耀着光芒,为社会所关注,让世人所尊敬,使他和他子孙后代增添了无限光彩。

  2009年7月28日,宁波日报以《世纪风云苦乐过,淡定生活享天年》为题,以通讯形式,详细报道了他的人生事迹; 7月31日,在中益大酒店隆重举行百岁生辰活动;这年老人节,宗汉街道和慈溪市老龄委把老先生评为“十大健康老人”;当年年底,由方东编著的《三百年的辉煌》一书,以追踪张家300年发展史为主线,正式出版发行; 2011年8月,慈溪市文联又将他所作《剑光花影楼诗稿》编为专辑,出版发行,让张老先生高兴万分,享受到晚年幸福生活。

  张老先生能够活到104岁,成为宗汉街道到目前为止,有姓、有名、有历史记载的最高寿老年人,这与他宽阔的胸怀、正直的为人、博渊的知识,是完全分不开的。

  总而言之,老先生在104年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晚清、民国和社会主义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他有过幸福的童年、有过开心的青年、有过坎坷曲折的壮年、也有过欢乐愉快的晚年。今天,我们举行悼念活动,前面所总结的仅仅是我们所了解的一部分片断和事情,我们也一时说不尽对老人家的深切追思和怀念,我们也一时写不完老人家一生的重大事情和业绩。

  张**老先生的去世,使张家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寿活宝,这不但是张家的一大损失,也是所有来宾和亲朋好友的一大损失,因为从今之后,我们再也不可能见到这位知识博渊的老先生,我们再也不可能有当面向他学习、请教、面授的机会。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精神传后代!

  永别了,尊敬的张老先生,在这里,我们一起敬祝您老人家,在走向天堂的大路上,一路平安,一路顺风,一路走好!

  永别了,尊敬的张老先生,在这里,我们衷心祝福您老人家,在天国里,永远安心,永远幸福,永远快乐!

  永别了,尊敬的张老先生,在这里,我们也衷心祝愿您老人家的灵魂,每时每刻保佑着、护佐着您的子孙后代、以及今天到场的所有嘉宾、所有亲戚朋友,在今后的生活里,一切平安健康,一切繁荣昌盛,一切像张老先生那样,人人活到一百岁!